浅谈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2022-09-12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却忽略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对教师的要求, 往往只是局限于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其实, 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而语文教师尤为如此。我们知道, 许多著名的语文教师并非都是“科班”出身, 有的甚至只是初中毕业,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也有很多教学效果很好的教师, 他们的学历也并不是最高的。由此可以看出, 除了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外, 非智力因素较其他学科尤为重要, 这是语文学科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应具有哪些非智力因素呢?

1 语文教师的人格力量

人们把作家和教师都比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对讲授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语文教师来说, 就更加贴切。语文是一门知识学科, 也是一门育人学科。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功能来说, 语文是最丰富、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通过具体的文章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文教师要想把教材中丰富的教育营养输送给学生, 除了把语文学科本身拥有的教育内容讲清讲透外, 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人格力量似乎更为严重。同是一篇文章, 不同的教师执教, 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这不是文章本身的问题, 也不仅仅是执教者本人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问题, 更加重要的是执教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起作用。许多人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 不仅是老师的才学, 更是老师的修养。《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老师韩麦尔先生就是典型的一例。由此可见, 进行思想教育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应该说比其他学科高, 因此, 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尤为重要。

那么, 语文教师的人格要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 语文教师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 要了解国内外的基本形势, 爱党、爱国、爱民。因为我们的教材有不少的内容都是同现实社会相联系的。一个教师, 如果没有进步的思想意识, 就很难完成育人的任务。

其次, 要有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含有美好道德意识的文章, 但是语文教师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观, 并把这种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标准融入到教材之中, 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道德人格修养, 学生就只能靠自身的发现能力和吸收功能来对待教材了, 而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吸收能力毕竟是极其有限的。

因此, 语文教师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可以说构成了教师的基本人格。语文教师的人格从某种意义上看, 既关系着学生的人格, 也影响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2 语文教师的情感作用

情感, 人人都有, 并且每门学科的教师都要具备, 但语文教师的情感却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 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情感性, 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如一篇文章缺少情感因素, 那么, 这篇文章也就显得苍白, 缺乏动人的力量。作者们写作的时候, 往往都是饱含感情的, 而读的人只有触及到情感的深处, 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才能理解和深化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主题, 再造作品的艺术情境。须知要培养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生, 靠的就是富有情感的教师的点拨和启发。

有了丰富的情感, 还需要适时得体地融进教材中去, 融进教材中后, 还需要想办法输出来。但是如果不注意方法和技巧, 往往也会情不由衷, 教师的情感和教材的情感不能分开, 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握机会火候适时抒发,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上课都特别注意煽动情绪, 甚至从每一节课的导入到结语都能始终用情感来牵动学生。例如我在上《黄河颂》时, 我以最激情洋溢的声调来朗读课文, 读到激动处, 还加以动作表情的演绎。当学生被我的情绪所感染后, 我让全体学生站起来放声齐读, 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从教师所显现的情感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并以此带动他们对整篇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语文教师的性格影响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性格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语文教师的性格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材中的一系列的观点、思想和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是塑造学生性格的主体内容。而语文教师在学生心中和教材的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生从教材中得到的养成因素无不烙上教师的性格印迹。实践证明, 一个具有坚强性格的学生, 往往是在有着同样性格的老师的培养下形成的, 而性格软弱的老师也可能教育出具有同样性格的学生来。据此, 在性格形成的教育中, 语文教师应当特别注重示范作用。对语文教师的性格要求具体表现在:

语文教师在对人对己对事的评判中应表现出较高的认知标准, 也就是对现实要有正确的态度。在感知方面要做到观察精细, 在想象方面, 应富于幻想, 富有再造性。同时, 语文教师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及时摆脱消极的心境, 维持积极的心境, 保持基本稳定的性格。一个性格反复无常的人不可能教出性格正常的学生来。

综上所述, 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养成并保持一系列良好的性格特征, 精神抖擞、乐观向上, 坚韧、顽强等如果能将这些性格和教材中的性格养成因素结合在一起, 将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4 语文教师的兴趣影响

语文知识的传授要依赖于一定的语言材料, 这些材料就是文章和文学作品, 它们构成了语文知识的载体, 这些载体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它涉及了人类社会文明的方方面面, 而语文教材中的这些非语文知识又都是中学生所应该了解和掌握的。语文教师如果要圆满完成这些教学任务, 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能力, 这就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能在教学这个百科园地中成为一个大家, 就必须加强学习, 同时, 要想获得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能力, 就要有广泛的精神兴趣。精神兴趣应该包括:学习兴趣、科研兴趣、体育活动兴趣、艺术活动兴趣等。在这里我想用自己的例子加以证明,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 我所教的学生之所以素质全面, 得益于自己广泛的兴趣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由于我具有多方面的兴趣, 书法、唱歌、体育方面都有一定的水平, 自然科学、社会历史、政治军事也能涉猎, 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和敬佩, 他们在老师的熏陶下, 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

5 结语

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 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而对社会知识和活动缺乏兴趣的教师, 是不可能带动学生活跃起来的。因此, 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兴趣比较广泛的人。只有这样, 才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语文教师。

摘要:语文学科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 应具有一定的人格力量、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广泛的兴趣, 这样才能培养出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因素,人格力量,情感作用,性格影响,兴趣影响

参考文献

[1] 教育通讯[M].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2, 5.

[2] 程翔.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M].语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