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

2022-12-23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旅游业呈现如火如荼发展之势,已然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区域旅游发展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实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省际差异。认识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有助于各省制定如今本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措施与对策,为进一步带动旅游经济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但是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决定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城市,因而设立了经济特区,实施了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这使得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而中西部地区身居内陆,底子薄、基础弱,发展缓慢,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贫富悬殊。这种悬殊情况也影响到了入境旅游的发展。下表是我国2015年1月统计出来的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

根据以上数据对比不难看出,我国入境旅游的省际差异非常明显,东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情况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中西部地区优越,在旅游设施方面比较全面、交通条件也比较便利,所以容易吸引境外旅游者。

2、旅游资源禀赋

我国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知名景点遍地都是,自然能带动入境旅游的发展。

3、政策支持情况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东部地区得到的优惠比中西部多,有足够的资金改善旅游条件,这也是促进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促进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对策

根据上文分析得知,我国入境旅游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域基本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事实上,中西部不少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品味格调也比较高,关键就是中西部的区位条件和旅游知名度不容乐观,这是决定入境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因而对中西部的入境旅游产生了直接不良的影响。要想尽快改变入境旅游省际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政策倾斜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毋庸置疑,要想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首先要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其有足够的能力支持入境旅游的发展。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关政策,对中西部地区予以一定的倾斜,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革命老区等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和政策优惠倾斜力度,努力吸引国外资金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到这些地区,逐步实现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要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建立健全对城乡贫困人口的帮扶和社会救助机制,努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改善区位条件

对入境游客而言,区位条件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到达旅游目的地的便捷性、旅游时间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费用,具体指与主要入境口岸城市的空间距离和交通便捷性等。毫无疑问,空间距离通常是无法改变的,这是一个客观条件,只有改善交通便捷性,才能吸引入境游客。比如可以尝试直接打通重点国际旅游地与主要入境口岸城市的交通,并尽量减少中转环节,节省入境游客的在交通方面的时间。同时,旅游地之间也要加强密切合作,尤其是要与附近地区的重点国际旅游地进行合作,衔接交通、安排旅游路线,以此吸引入境游客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受到前来中西部地区旅游的方便性,能真实感受到旅游效益。

3、提升旅游知名度

在所有旅游开发工作中,提升旅游景区知名度是重点工作之一,中西部不少地方都是重开发轻营销,所以造成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不够高,没有对国外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所以我国中西部地区必须树立国际旅游营销意识,还要提高国际旅游营销力度。现阶段,国际旅游宣传费用还是比较高的,地方旅游经费难以承担,这就需要国家对中西部予以一定的旅游宣传营销投入,还可以通过组建专门的国际旅游营销队伍来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要发挥网络营销、广告营销、公共关系营销的作用,在网络平台中多对当地的著名旅游景区扩大宣传,使其影响度扩散至境外,吸引境外游客的注意。

摘要:由于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实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省际差异。认识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有助于各省制定如今本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措施与对策,为进一步带动旅游经济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入境旅游,省际差异,对策

参考文献

[1] 朱竑,吴旗韬.中国省际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J].地理学报,2005,60(6):919-927.

[2] 陈刚强,李映辉.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与变化[J].旅游科学,2011,26(11):84-89.

[3] 陈刚强,许学强.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613-619.

[4] 陈刚强,李映辉,刘娟.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1,30(6):1044-1054.

[5] 周彩屏,戈冬梅.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2):345-350.

[6] 宣国富,赵静.江苏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及演化[J].旅游科学,2011,25(5):23-32.

[7] 赵磊,王永刚,张雷.江苏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9):1566-1572.

上一篇: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下一篇:试论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