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疫措施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综合防疫措施范文

防疫组整改措施

防疫组针对县级督导组提出问题的

整改措施

为提高我乡防疫工作质量,保护群众身体健康,根据2013年7月12日县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对我院检查工作提出问题,我院进行如下整改:

一、加强疫苗管理及接种台账管理问题 措施:

1、要求乡医准确落实应种儿童数,提高疫苗计划的准确度,避免疫苗积压造成浪费;

2、随时监测冰箱温度,规范摆放疫苗、使冰箱内空气循环流通,保证疫苗质量;

3、疫苗按上级要求实行专人管理,做好出入库登记,每月运转结束及时更新疫苗台账,做到账物相符;

4、接种台账实行分片负责,合理安排时间,及时更新接种台账,责任落实到个人。

5、乡医疫苗管理,要求乡医尽早接种完所领取疫苗,认真核对使用疫苗数及库存疫苗数,并及时统计上报。

二、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问题 措施:

1、把防疫工作工作(疫苗相对传染病、免疫规划政策等)相关知识容入健康每两月一次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对群众进行宣传;

2、充分利用各点赶集时间,发放了宣传手册、设立临时咨询台进行一对一讲解服务;

3、预防接种人员要在日常接种工作中,积极耐心的向儿童家长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使用疫苗预防相应疾病等相关知识,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免疫规划工作,形成全社会来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4、院内利用电视进行相关内容的播放等。

三、加强各种未种疫苗的接种问题 措施:

1、要求乡医认真落实并掌握片区流动儿童数及常住儿童数,每月统计上报;

2、要求乡医在每次运转结束后对自己片区儿童进行未种数统计,说明未种原因,形成纸质材料汇报;不能说明未种原因者一律视为漏种,并按照方案处理;

3、加强乡医免疫程序的培训,使乡医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接种年龄段;

4、实行防疫人员分片挂钩检查乡医卡本,认真落实未种疫苗及未种原因并及时补种;

5、严格实施乡医管理制度,笔下接种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屡教不改的清除乡医队伍。

四、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不熟练,工作滞后 要按时完成儿童信息录入,7岁以下儿童每月接种针次要及时录入儿童接种信息系统。

五、加强乡医管理及培训问题 措施:

1、每月召开全体乡村医生会议,对乡村医生进行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对上月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分析;

2、通过培训考试、一对一背诵、提问等方式,检测乡医对免疫程序及疫苗相对传染病等防疫工作的熟练程度,对还未通过培训的,将继续组织培训;

3、挂片领导和督导组在每次运转结束后,定时或不定时对乡医进行督导检查,当面提出发现问题并要求乡医签字确认。

杨柳井乡卫生院防疫组 2013年07月18日

第二篇:猪场的兽医防疫措施

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1、建立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由主管兽医负责监督执行。 建立猪群生产、生长、防疫、繁殖、驱虫、消毒、无害化处理、疫情报告、员工岗位责任等制度和记录。这些制度、记录最好能上墙,便于操作及监督执行。

2、猪场和用具每年春、秋进行两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应经常驱除蚊蝇,消灭老鼠,限养或禁养狗猫等动物;

3、猪场生产区大门设专职门卫,负责来往人员、车辆的登记、消毒和安全保卫工作。

猪场谢绝参观,外来人员、非生产人员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经同意的参观人员必须按规定消毒后才进入生产区(消毒鞋子→淋浴间→更换衣服→消毒→生产区)

场外的用具、车辆未经消毒不得入场。饲料由本场专车专线运进。

猪场大门处,生产区和猪舍门口设置消毒池,池内配制3-5%火碱水或20%石灰水等。消毒液要及时更换,一般1次/3天,换保持有效浓度,冬季加盐防止结冰。

4、猪舍保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室内干燥;猪舍内外每天清扫1次;母猪舍待母猪分娩后采取小区的“全进食出”消毒,肥育猪舍采取“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即每批猪出栏后彻底大消毒,至少空圈一周后方可进猪,不能“全进全出”的猪舍要进行定期消毒,视情况平时每月或周进行1次—般性消毒,周围有疫情时每周1次,场内有疫情时1次/天。消毒药可用2-5%的火碱水、0.5%过氧乙酸、复合酚、强力消毒灵等。

5、用具都必须固定在本处、本舍使用,不得互相挪用,并应定期清洗消毒,经常保持清洁,视情况可1次/月或1次/周。用具 1 消毒后,清水清洗,晒干后才纳用。饲料槽、水槽每天必须清洗、消毒1次。消毒药可用2-5%的火碱水、0.5%过氧乙酸、复合酚、强力消毒灵等。

6、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舍。饲养人员要随时观察猪群的健康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场内人员不得担负对外单位或个人诊疗猪病的工作,防止各种病源微生物的侵入。

住猪场生活区的职工家属一律不准私自饲养猪和其它动物;场内食品用肉须从本场自行解决,不得外购或携带肉类产品进场。

7、出售的仔猪、种猪、肥猪在场外载运;本场外调(销)猪不要随意回流到猪场,特殊情况必须回流,则要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

8、猪粪、猪尿由密闭的地下管道或专车专线运出场外发酵消毒处理。

病死猪不准在生产区内解剖,用专车运至诊断室或无害化处理场(池)理处。

9、根据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供给全价饲料、经常注意检查饲料品质,禁止饲喂已污染、发霉、变质的饲料。

第三篇:灾害救援防疫消毒措施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灾区防疫保障中的消毒措施,控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发生。方法 分析灾害发生后易于发生的卫生防疫问题,提出相应消毒措施。结果 应当把握好灾区防疫消毒的原则,将饮水、饮食、室内环境及人畜尸体等作为消毒处理重点。结论 做好灾害救援的消毒工作,对于维护受灾群众和救援官兵身体健康,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自然灾害;防疫消毒;防疫保障

洪涝、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和重大的人员伤亡,建筑物大面积倒塌,供水、供电、交通等基本生活条件遭到破坏,卫生防疫形势十分严峻,尽快展开以消毒为重要内容的各项防疫措施刻不容缓。2005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明确了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主要任务、与地方政府的工作协调关系、军地联合指挥、平时救灾准备和经费物资保障等。2006年,国家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全军和各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纳入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加大了对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设备投入,并于2009年起将各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国家防疫应急救援力量,以随时遂行各项灾害救援的防疫保障任务[1]。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抗洪抢险、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玉树大地震、2010年舟曲泥石流等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的救援工作中,我军卫生防疫机构均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灾害现场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饮食饮水消毒、垃圾粪污处理、人畜尸体消毒掩埋等防疫保障工作,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疫情在灾区的发生和蔓延。 1 灾区的主要卫生防疫问题

1.1 自来水管道、水井、厕所、垃圾收容站等生活设施被毁坏,水体污染严重。

1.2 水源遭到破坏,短时期内无法找到安全的饮用水源,人们不得不就近饮用各种卫生得不到保障的水,包括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的水,甚至是工业废水等。

1.3 物资短缺,饮食供应困难,受灾群众被迫进食生冷食物。

1.4 污水、粪便、垃圾无人管理,人畜尸体、大量食物及其它有机物质的腐败,为蝇类提供易于孳生的条件。

1.5 受灾群众瞬间失去衣、食、住等基本物质生活条件,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精神上受到打击;救援人员长途跋涉,临时集中于陌生环境,同时救援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剧增,机体抵抗力普遍下降;

1.6 临时居住场所条件简陋,高度拥挤,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

1.7 人口流动性大,大量救援人员进驻灾区,可能将其它地区的地方性传染病带入灾区。

1.8 灾害条件下,个人卫生意识淡化。

1.9 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多种动物发生较大范围迁移或死亡,生活习性改变,可能造成媒介动物传播疾病的流行。

1.10 强降水和余震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加重灾情,并可能使公共卫生问题更加凸显。 2 灾区消毒的原则

2.1 发生灾害后,如灾区没有疫情发生, 主要应以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为主,对存在传染源或可能存在传染源的地方有必要进行消毒,对未受明确污染的车辆、人员和清洁环境无须全面消毒处理。 2.2 消毒应采取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方法进行处理。

2.3 如城市自来水水源及管网系统遭到破坏,自来水饮用前必须消毒。 2.4 井水、江(河、湖、塘)水等地面水,饮用前必须消毒。

2.5 集中供餐点的食品容器、炊具应彻底清洗和消毒,提倡餐具自用、自洗、自保管。

2.6 在医疗救治机构,除对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外,应定期对诊室、病房等场所的物表和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2.7 在受灾群众、救援人员临时居住场所,可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2.8 发现人畜尸体,应及时消毒。

2.9 发生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消毒。 3 灾区消毒常用方法[2] 3.1 煮沸消毒法

3.1.1 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被单等耐湿、耐热物品的消毒。 3.1.2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1.2.1 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 3.1.2.2 水沸开始计时,持续15~30min。

3.1.2.3 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否则持续加热时间应从重新加入物品再次煮沸时算起。

3.1.2.4 亦可用0.5%肥皂水,或1%碳酸钠溶液代替清水,以增强消毒效果。 3.2 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法

3.2.1 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污染的医疗用品等的消毒。 3.2.2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2.2.1 消毒剂溶液应将物品全部浸没。

3.2.2.2 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充满消毒液。 3.2.2.3 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晾干。

3.2.2.4 根据消毒剂溶液的稳定程度和污染情况,及时更换所用溶液。 3.3 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法

3.3.1 适用范围:物品表面的消毒。 3.3.2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3.2.1 用布浸以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

3.3.2.2 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3.4 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法

3.4.1 适用范围:室内空气、居室表面和家具表面的消毒。 3.4.2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4.2.1 普通喷雾消毒法:用普通喷雾器进行消毒剂溶液喷雾,以使物品表面全部润湿为度,作用至规定时间;喷雾顺序宜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戴用防护口罩和眼镜,并将食品、食(饮)具及衣被等物收放好。

3.4.2.2 气溶胶喷雾消毒法:使用气溶胶喷雾器喷洒消毒剂溶液,喷雾时关好门窗,喷距以消毒剂溶液能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为度;喷雾结束30min~60min后,打开门窗,散去残留的消毒剂雾粒。喷雾时应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4 灾区重点对象的消毒 4.1 饮水卫生与消毒

4.1.1 水源选择与保护:水源应首选未破坏的城镇自来水,如无自来水供应,按“深井水→浅井水→雨水→地面水”的顺序选择。对于井水,应加强保护,防止污染,并清除周围30m内各种污染源;对于江、河水源,应设警戒地带,在上游1000m、下游100m的沿河两岸禁止排污,采取分段定时取水、建立汲水码头等防护措施。

4.1.2 集中式供水的处理:消毒前,对于浑浊度较高的水源水应经过砂滤和超滤处理;被化学性污染的水源水,经沉淀、过滤后,再进行反渗透处理。消毒一般使用含氯消毒剂,使用方法和用量根据产品说明书,接触时间≥30min。要求出厂水余氯含量≥0.7mg/L,管网末梢水余氯含量≥0.05mg/L[3]。 4.1.3 分散式供水的处理

4.1.3.1 井水:先将水井清淘干净,用清水冲洗井壁和井底,淘净污水,直到渗出的进水达到无色透明、无味为止。再加25~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2~24h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出水到正常水位时,按正常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一般每天2~3次。为避免频繁加氯,可采取持续消毒法。使用竹筒、无毒塑料袋等,钻4~6个直径为0.2~0.5cm的小孔;将漂白粉倒入竹筒或塑料袋中(一般竹筒装250~300g,塑料袋装250~500g),封口后用浮筒悬在井水中。一次加药后可维持1周左右。注意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并测定水中余氯。 4.1.3.2 缸水(桶水):当水浊度高于3度时,应先经洁净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后再进行消毒。消毒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其用量随水污染程度而定,一般为4~8mg/L,作用30min。消毒后,测量余氯,不低于0.5mg/L即可。

4.1.4 被尸体污染水的处理:为防止饮水的尸碱中毒,应尽快对水源周围的尸体进行清除,同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局部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另外,用砂滤或碳末、明矾混凝过滤、吸附等,可除去水中的尸碱和细菌毒素。 4.2 饮食卫生与消毒

4.2.1 指导原则:因陋就简,因地制宜,采取简易手段,抓住关键环节,使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能吃到基本安全的食品,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的食品污染事件。

4.2.2 开展食品卫生状况综合评估:主要调查饮水是否充足、食品供应来源、食品分发方式、加工场所及加工设施状况、供餐方式、餐具的清洗消毒条件、是否有相应的卫生监督力量等。通过评估,结合现场条件制定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

4.2.3 加强食品储存、分发的监督管理:建立救灾食品检查制度,在物资接收和发放点设专人负责检查食品的卫生状况,大批量食品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检验,确保安全;做好食品生产、储存、运输、分发过程中的卫生指导;如条件允许,应注意食品供应和分发中的营养搭配,保证蔬菜水果供应,防止营养缺乏。

4.2.4 加强集中供餐点的卫生监督:食品加工人员应身体健康,保持个人卫生;清除集中供餐点附近的污染源;有安全饮用水源或经过消毒处理的饮用水;具备满足需要的食品加工容器和工具、清洗消毒设施、废弃物暂存处理设施;食品原料的来源及储存条件可靠;烹调食品烧熟煮透,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食品应当加工后当餐食用,不得存放,尽量不留剩菜剩饭。 4.2.5 加强饮食卫生知识宣传:喝清洁的饮用水,生水应烧开后饮用;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死亡的家禽家畜;不生食动物性食品,严禁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食用方便食品、饮用瓶装水前,要先查看是否合格产品,开瓶的水尽快喝完,过夜的开瓶水尽量不要喝。因救援任务的需要,有时官兵可能在救援现场吃便餐,此时应在尽可能按时就餐的同时,特别注意做好“三先”,即先洗手、先检查食物是否变质、先吃热食。 4.3 环境卫生与消毒

4.3.1 临时安置场所卫生要求:

4.3.1.1 受灾群众安置点、救灾人员居住点等临时居住场所,应远离加油站(>50m)、河岸下游、地势低洼、易发生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地点。 4.3.1.2 居住帐篷或活动板房应有窗、有照明,住区周围设置排水沟。 4.3.1.3 设置垃圾收集点和临时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饲养畜禽。 4.3.1.4 帐篷、板房等住室,每天通风应不少于2h;天气晴朗时,每天晒被褥不少于2h。

4.3.2 临时厕所及粪污处理:

4.3.2.1 厕所应远离水源,至少30m;厕所应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出粪口密闭有盖;保持厕所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必须及时清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传染病人的粪便应单独收集,按等量比例加入生石灰或其它消毒剂,搅拌处理30min后集中掩埋。

4.3.2.2 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点,安排专人每天对垃圾及时清理;对垃圾收容场所,每天至少喷洒1次杀虫剂;对于传染性垃圾、废弃衣服等,喷洒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等作用30min后,掩埋或焚烧处理。

4.3.3 环境消毒:在医疗救治机构、临时安置居住点、集中供餐点等重要场所,必要时可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

4.3.3.1 对于室内空气消毒,每天1次,使用气溶胶喷雾器,喷洒1.5%过氧化氢,20ml/m3,作用30~60min;室内无人时,也可喷洒0.05%过氧乙酸,20mL/m3,作用30min,或使用15% 过氧乙酸溶液置于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7ml/m3,薰蒸2h。

4.3.3.2 对于室内物体表面消毒,可喷洒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或0.2%过氧乙酸溶液,至表面湿润;对垃圾桶及垃圾,可喷洒2000mg/L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对厕所,可喷洒1000~2000mg/L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主要喷洒门把手、门框、路面、蹲坑等处,至表面湿润;对有明显尸臭的倒塌废墟,在确定下面没有生还者的情况下,可喷洒500mg/L 浓度的含氯消毒剂。 4.4 尸体的消毒与处理

4.4.1 一般要求:对逝者处理时必须给予尊重;及时清理,尽快掩埋;对暂时不能马上处理者,存放时间尽量短。 4.4.2 遇难人员尸体处理: 4.4.2.1 尽量选择火化。

4.4.2.2 选用土葬,应尽可能2m以下深埋;埋葬地点应远离水源,在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结构结实、地下水位低的场所。 4.4.2.3 大量尸体的卫生清理,不宜采用焚烧方法,以防污染空气和周围人群吸入中毒,可采用一层漂白粉一层尸体的掩埋方法。

4.4.2.4 对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彻底消毒后尽快火化或2m以下深埋。 4.4.3 畜禽尸体处理:

4.4.3.1 对所有畜禽尸体及其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的饲料、垫料和其他物品,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4.4.3.2 对死亡畜禽尸体体表、生前圈舍、活动场地,清扫、冲刷后喷洒消毒,消毒可用500g漂白粉加入5Kg水中,取上清液喷洒至表面湿润,处理30min。

4.4.3.3 经处理后进行深埋。坑的大小和深度根据畜禽尸体数量的多少而定;坑底铺垫2cm厚的生石灰,尸体入坑后,再撒上2cm厚生石灰,覆盖厚土,土层厚度不小于1.5m;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4]。

4.4.4 尸体清理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 4.4.4.1 清理、运输尸体的人员应穿戴工作服、防护口罩、手套、胶鞋等防护设备。在清理大量尸体时,戴活性炭过滤防毒口罩。

4.4.4.2 如需在野外开阔地焚烧尸体,工作人员应在焚烧点的上风方向,避免吸入中毒。

4.4.4.3 尽量避免意外擦伤,出现外伤时应及时进行医疗处理;注意个人卫生,处理完毕及时消毒。

4.4.4.4 为防止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厌氧创伤感染,必要时可进行免疫接种。

5 灾区消毒的注意事项[5]

5.1 理性防疫,避免盲目恐慌和防疫过度。灾区不是疫区,对防疫需要理性对待。灾害发生后,尤其是初期,人们对来自灾区特别是重灾区的人或物品,存在“畏惧”心理,担心其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可能在很多地区实施大面积过度消毒,不但对过往的车辆及受灾群众、现场施救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的人体进行消毒,也对花草、广场、公路进行大面积、高频率喷洒消毒药物,这样不仅影响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对周边环境和水源构成威胁,造成二次污染。

5.2 注意防疫力量合理分配,避免重复消毒和消毒盲区。灾害发生后环境条件急剧恶化,防疫形势异常严峻,初期由于多种原因,可能造成有的地区防疫药械大量堆积、多支防疫队伍反复处理,而有的地区药械短缺、防疫力量不足的情况,这不但浪费了防疫资源,还对整个灾区的传染病疫情形势构成了严重威胁。应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排专人负责,统筹工作方案,统一工作标准,做好消毒药械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分发工作;并根据灾害发生地的实际情况和各防疫队伍的技术装备情况,将防疫力量进行合理调配,分片包干,保证全部灾区没有消毒“死角”。

5.3 加强培训,防止消毒不合理现象。参与灾害防疫救援的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中难免出现药物使用不合理、个人防护不当等情况,有必要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在现场操作过程中,注意消毒药物的合理选择和配制,避免药物使用过度或使用不当。针对消毒作业操作人员缺乏的情况,可在受灾群众中选择身体条件许可者加以严格培训后,参与现场消毒工作。

5.4 完善消毒措施,防止污染源扩散。尽快妥善处理人畜尸体;设置的临时厕所、垃圾堆积点要科学合理,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并定期进行消杀处理;运输废墟垃圾的车箱要加盖,避免污染物的扩散和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宣传,发动群众搞好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乱丢垃圾、乱倒脏水,做好水源保护。

参考文献: [1]王 谦,陈文亮 主编.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应急管理[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 [2]晁福寰 主编.军队卫生防疫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82-688. [3]钱万红,王忠灿,吴光华 主编.消毒杀虫灭鼠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5. [4]贾德胜,王忠灿,姜志宽.地震灾区消毒与媒介生物应急控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8,14(3):157. [5]邓 兵,付 强,马 涛.地震灾区消杀灭措施及思考[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9,15(3):247.

第四篇:安全消防卫生防疫措施部署

消 防 管 理 措 施

一、建立义务消防队,每班应有消防员值班巡查,每月定期实行二次防火检查,发现火险隐患,立即消除,一时难以消除的隐患,必须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限期整改。

二、建立防火责任制,火源、电源管理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巡查制度,并及时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制定防火应急抢险预案,建立消防通道。

三、明确防火责任区,挂责任牌,指定区域防火负责人,逐级落实防火任务。

四、各专业人员和新进场的职工,应进行专业防火安全知识教育。每月定期组织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与演练,普及消防知识,提高职工防火警惕性。

五、按规定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设备,对消防器材设备应每月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使用过后易损器材要及时补充。

六、对防火危险区域或部位,应对应配足消防器材,挂好警示标示,远离明火,专人负责经常检查、监督消防安全工作。

七、凡在消防工作中,积极参加各方面消防活动,并坚守消防规章制度,未出大小消防事故人员,给予物质奖励。

八、面临火灾机智勇敢进行扑救,有显著成效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对违犯规定,造成火灾隐患、险情的有关人员,视情节给予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一、坚持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生产必须保证安全的原则。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必须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坚持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讲效益必须先讲安全”的方针,遵章守纪、严禁违章。切实搞好施工安全。

二、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订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并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严密的安全技术内容和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并同步严格付诸实施。工程项目部必须与公司签订《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合同书》。

三、工地应定期向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对新工人、调换工种工人、劳动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要建立卡片签到制,严禁特殊工种工人无证上岗。

四、凡安全施工需要的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都必须按规定设置。严禁赤足、穿拖鞋和不戴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高空作业需系扣好安全带,应按规定搭设安全网、安全防护拦及安全防护挡板。

五、注意施工中较危险部分防护措施的落实,严格该部分的技术操作和安全作业。所有洞口都一律要有完善的临时防护装置。

六、工地要有安全、技术操作要点,规程标示牌,在施工现场应挂设各种相应的安全标志,并有安全生产标语。

七、工地应设防火责任人和一定数量的义务消防队员,并有防火器材和防火应变方案措施,加强演练与巡查,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八、坚持作好分级及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检查要有记录。对安全生产上的重大隐患必须建立整改复查签到制。

九、注意安全用电,用电机械要接零,电闸要有箱有锁,工地应按规定使用漏电保护开关。

十、坚持文明施工,关心职工的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建全正常生产秩序,保证工人在生产中思想集中,精力充沛。

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卫生防疫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卫生工作应由专人负责,明确责任。

2、办公区、生活区应保持整洁卫生,垃圾应存放在密闭式容器中,定期灭蝇,及时清运。

3、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不得混放。

4、生活区宿舍内夏季应采取消暑和灭蝇措施,冬季应有采暖和防煤气中毒措施,并建立验收制度。宿舍内应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及保证必要的生活空间,内高度不得低于2.5米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米,每人床铺不得小于2平方米,床铺被褥干净整洁,生活用品摆放整齐,室内保持通风。

5、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食堂必须具备食堂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身体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措施,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有关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的食堂和操作间相对固定、封闭,并且具备清洗消毒的条件和杜绝传染病的措施。

6、食堂内外整洁卫生,炊具干净,无腐烂变质食品,生熟食品分开加工保管,食品有遮盖,应有灭蝇灭鼠灭蟑措施。

7、食堂炊事员上岗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并保持个人卫生。

8、施工现场发生传染病的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要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9、现场工人患有法定传染病或是病源携带者,应及时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卫生防疫部门证明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10、施工现场应制定暑期防暑降温措施。

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强化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措施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对基层动物的防疫以及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尚存在有一定的缺陷,还未对基层动物的防疫检疫工作行程规范,因此,本文深入的剖析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的思路,并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积极推进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措施

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我国的动物饲养工作也取得较大的发展。一些因为动物引起的疫情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虽然说,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对动物检疫的立法加以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动物疫情的传播已经极大的限制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制定更加完善的动物防疫检疫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一、做好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以及人们的健康安全,需要对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思路加以优化,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存在有明显的不足,很难从根本上满足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需要。之前的工作,一直将重心放在了政府组织协调上,没有注重和农户之间的交流,很多的疫病很难实现全面或者是有针对性的覆盖,免疫的密度以及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很多地区的防疫检疫制度尚不完善,检疫率较低,很难真正将检疫工作落实下去。再加上,之前的防疫检疫工作将重点放在了检疫上,如果只是集中在检疫上,是很难满足动物的实际需要的,所以要结合防疫和建议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要举措

1.保障防疫检疫工作的费用,完善各类设施设备

按照有关的规定,地方财政需要对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的费用支出进行预算,要从资金上保证防疫检疫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正常运行。防疫检疫过程中,没收的罚款,必须要无条件的上缴国库,不管是从收入还是支出,都需要确保合乎规范。未来的工作重点,也应该朝着只检疫不收取费用的方向发展,尽可能打破民众对收费建议的错误认识。只有从利益上消除困扰,未来的改革才能提上日程,将不可能转变成可能。而且需要尽可能的完善基础设施,对基层防疫检疫人员的准备配置不断的完善,尤其是检测设备这块,更要加以重视,对体系加以完善,保证防疫检疫工作能够优质高效的开展。

2.提升人员素质,加强考核力度

要选拔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委以单位负责人的重任。对人事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对检疫人员进行考核,引进优秀的人才。要做好中短期人才培养战略,提升检疫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起责任、追究等资质。要能够正确的鉴别检疫标识,对检疫、收费等行为进行规范,严格禁止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最大限度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相信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之下,必然会提升检疫人员的形象,打造一批高素质的防疫检疫队伍。

3.定期总结执法经验,加强执法力度

对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加以总结,对国外进步的经验加以检验,要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利用防疫法重新修订的机会,尽可能的将饭店、酒店等集体伙食单位归入到动物检疫监督中。按照新颁布的管理条例,一些无法核查的费用等,需要给予罚款,并且尽可能寻找到妥帖的处理方案。

4.做好宣传工作

为了能够解放思想,要利用机会,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做好宣传工作。做好企业的形象策划,构建防疫检疫的联动机制,保证大众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检疫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其中和公安、工商和卫生部门都联系密切。需要将各项工作落实下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之上,需要密切配合,将可能存在的病害及时的检查出来。总之,要采取一切手段,让民众能够认识、支持动物检疫工作,对检疫防疫环境进行优化,从根本上保障公共安全。

5.建立起完善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档案

在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中,需要构建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的档案,利用档案能够及时的了解不同地区畜牧业的生产情况,不同类型牲畜的养殖情况以及数量才能够有个更为直观的了解。除了要了解养殖数量之外,还需要从基地的建设上入手,积极的推进电子档案信息的实时更新,加强防疫检疫工作的宏观调控,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Ψ酪呒煲吖ぷ髯试唇?行优化配置。

三、结语

目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有明显的不足,需要整理好思路,优化工作方式以及模式,可以通过完善监测、管理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防控,做好实时的宣传,转变传统理念,建立起正确检疫防疫理念,做好综合防控措施,将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落实下去,积极推动基层防疫检疫工作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建阳.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01):39.

[2]黄云英.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思路及强化研究[J]. 农技服务,2017,34(09):122+121.

上一篇:中国建筑投资范文下一篇:中国象棋例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