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专业实习报告

2022-07-29

实习阶段是我们踏入社会前的适应期,能让我们了解社会运作的方式与逻辑,在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对于这一阶段进行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哲学专业实习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哲学专业实习报告

杜威教育哲学(专业课)

单选题

-------

2.约翰?赫尔巴特是近代( )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正确答案:A.德国

3.( )一书标志着杜威完成了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改造。

正确答案:C.《逻辑理论研究》

4.杜威在北平目睹了五四运动之后思想发生了转变,改造中国的思想由通过实业改造转向通过( )改造。

正确答案:B.教育

9.格林和杜威都同意在经验方面,( )负有建构性和综合性的角色。

正确答案:B.理智

10.杜威认为对10到13岁儿童的教育重点应放在( )

正确答案:B.学科知识的学习

多选题

-------

1.生命展开和成长的全部经验包括( )

正确答案:A.社会的经验 B.纯粹自然的经验

3.杜威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编为11个班,其中儿童生长阶段第三阶段( )

正确答案:B.十班(13岁) C.十一班(14-15岁)

4.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部分( )

正确答案:A.伦理学 B.知识论 C.心理学

判断题

-------

5.杜威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编为11个班,其中儿童生长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包括(8岁)、(9岁)

正确答案:错

第二篇:2018考研复旦大学哲学类专业参考书目

下文,小编为2018考研复旦大学哲学类相关专业的小伙伴们介绍下该院系的参考书目,详细信息如下:

一、参考书目

1、716哲学综合知识: (1)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古代哲学史》

较好地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国哲学某些问题研究的当前进展,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面貌。

(2)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上卷是供综合大学哲学系学生学习“西方哲学史”课程用的教材,下卷包括三个部分:1.十八世纪法国哲学;2.十八到十九世纪德国哲学:3.十九世纪俄国哲学。每一部分各分若干章,选录主要哲学流派或主要哲学家的原著段落。

(3)余源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突出革命领袖所写主要哲学著作的理论成果,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个时期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特点。

(4)全增嘏《西方哲学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内容简介: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哲学、伊奥尼亚的唯物主义: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大希腊的唯心主义:毕达哥拉派和爱利亚派、唯物主义的发展:阿里克萨戈拉、

恩培多克勒的多元论和留基伯、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等。

说明:有很多同学在选择这些参考书目的时候,会一直纠结该选择哪个版本,如果你还没买这些书,选择最新版就行,若已经有旧版的这些书籍,影响也不是很大!

二、推荐辅导资料

《2018复旦大学716哲学综合知识考研复习全书》

《2018复旦大学716哲学综合知识考研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 (1)本书适用专业

适用考试科目代码:716哲学综合知识。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2)本书内容特点

该书的特点是内容系统完整,第一部分进行专业课深度解析;第二部分是对课程的核心考点进行解析;第三部分是对历年真题进行解析,并给出了参考答案。

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

第三篇:《2018年厦门大学803中西哲学史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

厦门大学803中西哲学史专业课考研初试考试范围为: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至于备考复习全书,则为大家推荐聚英教育编写的《2018年厦门大学803中西哲学史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

这本复习全书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科系专业的概况介绍以及厦门大学衣食住行小攻略。 第二部分为大家详解803中西哲学史的专业知识。 第三部分为大家讲解专业课的核心考点。

第四部分是2008-2016年的真题&答案解析(2016年答案解析暂缺)。 至于高分学长姐经验分享、备考建议等等更是应有尽有。 欲知更多,请戳http://passxmu.com/Product-217.aspx

第四篇:哲学作业读书报告

打开属于自己的心灵之窗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10国贸2班10140505陈淑莹指导老师:陈雨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在我没看前,以为是一本小说,看那书名挺吸引的,可是一看原来是一本充满哲学的书.这本书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

这本书记述了14岁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这天开始,苏菲每天都会收到神秘的信,在神秘导师指点下,开始了苏菲的哲学之旅,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哲学。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画,莎士比亚的戏剧......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哲学家所经历不同的故事,这位导师艾伯特都清晰的表述了。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对我而言哲学是个未知数,枯燥乏味。这本书却不同,它是以简单的方式去讲述,让我们觉得哲学也是妙趣横生的。

虽然这本书没有像散文那样抒情优美,没有像诗歌那样浪漫唯美,没有像童话那样纯真梦幻,没有像小说那样情节曲折,可它却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的赞叹,对世界的好奇。

雅典第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曾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然而正是自己一无所知,所以他会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永不放弃的人。苏格拉底认为一个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

当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有一段比喻让我印象深刻。

“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同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

这段话像一击响的雷声,把已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适的生活好久的我惊醒。我被哲学家的勇气震憾,也为我们的所好悲哀。毫无疑问,这本书救了我,把我拉回了毛尖,让我再度像婴儿一样,用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对万物感到新奇。

看那黑黑的蚂蚁,那比米粒还小的身躯,谁能想到它能举起比自己重许多倍的东西。看那娇小的梅花,淡淡的粉色,很难引起注意,谁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开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因此我认为赫拉克里特斯说得很对,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

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曾悟出一个道理,有一件事必定真实,那就是他怀疑。

当他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我思故我在。柏拉图也曾说过;我们以理性所领会的知识要比我们以感官所领会的更加真实。对笛卡尔来说也正是如此。他不仅察觉到自己是一个会思考的我,也发现会思考的我要比我们感官所观察到的世界更加真实。

以前看小说总是去追求文藻的美丽,去追寻美丽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这本书看过以后,我却不为书中的人物评头论足,不为作者独具匠心而连连赞叹,而是只有恐惧。我不知道别人读完此书后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荒谬的心灵体验.。“马克思是最伟大的哲学家”我觉得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过份,纵观此书的各个哲学伟人,各个哲学流派,马克思无疑是最伟大的。书中并未对他们进行任何的评价,这是值得学习的。

《苏菲的世界》就像一个简化器,把让人觉得深奥的哲学变得易懂,让人们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其实《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即是心灵的世界,梦想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现在感悟到人生短暂,拥有的能有多少?眨眼间,我们就大二了,离毕业还远吗?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别等到失去、错过才后悔莫及。

第五篇:《中国哲学简史》读书报告

辩者擅辩,名家留名

——小议名家思想与影响

在中国早期诸家实用性思想中,充斥着成人以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然而此间我们却惊喜的发现有一家的言论独辟蹊径,卓尔不同。他们热衷于解析名实,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矛盾世界,却不思议进入了哲学的中心。他们是擅辩的辩者,他们是留名的名家。

从名家又称为“辩者”,我们就能推敲出,这是一群擅玩文字游戏,耍弄嘴皮子功夫的人。他们往往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在与人辩论中,常对别人否定的加以肯定,而对别人肯定的又加以否定,以此而著名。他们会在不同条件下对法律条文做不同解释,使人无以辩驳,故有“坚白、无厚之词章,而宪令之法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扰乱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也因此为名家招致了包括道家、墨家在内的不少非议与批判。其实名家对于文字的解释本没有错,而他们的思想恰好为过于实用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补充了理性逻辑的一面。

关于名家思想核心的“名”“实”问题,名家两个代表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惠施主张“实”的相对性,强调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连环可解”就是分别从树木和桌子的角度分析,将“破坏”和“建设”这一对矛盾体联系起来。公孙龙主张“名”的绝对性,同柏拉图的理念论产生了惊人的契合,具有形而上学性质。实际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在“白马非马”的论述中,他分别从词语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加以论证,这种逻辑的缜密性即使在当今社会也不容小觑。

名家未能保存自己的学派而发展下去,在后人看来似乎影响力远不如道家墨家等那么大,实际上,名家在当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以至于他们的核心主张“名”“实”渗透进了道、墨两家的思想之中。《道德经》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实际是在以自己的理解论证名家思想,从区别“有名”和“无名”开始,提出了“道”这一形而上的理念,并以此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因此,名家关于“名”“实”的论述实际上跳出了现实世界,大大提升了哲学的思考范围。惠施的相对性思想也对老子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这种最原始的相对性讨论经老子的发展形成了“反者道之动”学说,然后逐渐演化为“物极必反”这一通俗而智慧的道理,从此深深印在国人头脑中,以至于现在提起我国的朴素辩证思想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子而非施惠。所以名家思想的核心实际上是由道家发扬光大了。而“施惠十事”中另一个言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成为后期墨家的一个理论来源,尽管墨家对此做了批判,他实际上也借此发展了自己的“兼爱”说。名家对在其之后的哲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广泛讨论的主题,然后其它各家在对于这一主题的讨论中不自觉的创新了自己的主张,那么可以说名家对其之后的中国哲学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同样决定于中国哲学环境的现实适用性,名家未能长远发展下去。他们论述的是形象之外的世界,因此无法直接应用于现实,也未能获得任何一国国君的赏识与支持。然而站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长河边上看,名家的思想在道家、墨家以及荀子时期的儒家思想中得到了批判性发展。名家将其他哲学家的关注点引向逻辑和形而上的世界,这也使得先秦后期的各家学派与前期相比明显呈现出缜密的思维性和逻辑感。

名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让我们拍案叫绝的诡辩逻辑,更是一种全新的哲学发展方向。辩者擅辩,名家留名。作为最贴近西方哲学理念的中国学说,名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农业背景下的直觉式的认识观,而将中国哲学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上一篇:职业道德继续教育下一篇:最新优质部编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