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2024-05-26

计算机专业专业生产实习报告(精选8篇)

篇1:计算机专业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中国计量学院

学 生 实习报 告 本

实习类别:

二级学院:学号:

专业:姓 名:

班号:指导教师:

实习单位名称:(盖章)

实习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天

说明

1. 生产实习结束之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撰写《生产实习报告》。通过撰写生产实习报告,系统地

回顾和总结实习的全过程,将实践性教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实习报告要求条理清晰,内容详尽,数据准确。字数不少于3000字。

实习报告的撰写应符合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的要求。

生产实习报告的质量反映了生产实习的质量,它是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生产实习报告需经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审阅并签署意见。不交实习报告者不得参加实习成绩评定。

封面中的“实习单位名称”单位的全名,并盖上实习单位的公章;“指导教师”请填写实习单位指导的教师。实习类别填写生产实习。

“前言”部分: “实习背景”可简介实习目的、学院有关实习的要求、通过何种方式到此单位实习、实习起止时间等内容;“实习环境”可包括实习单位全称(中英文)、地址、实习单位性质、规模、简介、所在部门、该部门主要工作、指导教师安排等内容。

“实习内容”部分:属报告的主要部分。“实习过程”概述实习各阶段所从事的主要工作等;“实习内容”包括项目介绍、本人从事的工作、软硬件平台和技术等;“实习成果”应具体列出自己所完成的主要成果及实际应用情况等。

“总结”部分:其中“其它意见”可对学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安排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对实习单位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

生产实习报告正文不能出现大量的图表、程序清单等非主体内容,图表、程序清单等内容可以单独放在“附录”部分。

“谢辞”部分:主要指对实习单位、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以及合作者的感谢。

“学生实习单位评语 ”务必请所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填写此项内容。一个实习单位可写两个实习指导教师(若有)的评语;或写两个实习单位(若有)的评语。

“学校评语”由学院实习负责教师根据“实习单位评语”统一填写。

实习完成后一周内将实习报告和记录本上交校内实习指导老师或实习办公室(赛博北楼306)。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目 录

(纸张A4、页边距:上2.5厘米、下2.0厘米、左3厘米、右2.0厘米,装订线位置:左,首页不设页眉页脚,第2页起页眉:中国计量学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居中,页脚:插入页码,页码格式 – 1-,-2-,…,居中)前言(标题1 加粗 宋体 居中 段前1行,段后1.5行)

1.1实习背景(加粗、黑体、四号,段落格式-间距:段前1行,段后1行)(正文五号字体,段落格式-缩进:特殊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

简介实习目的、学院有关实习的要求、通过何种方式到此单位实习、实习起止时间等内容

1.2实习环境

包括实习单位全称(中英文)、地址、实习单位性质、规模、简介、所在部门、该部门主要工作、指导教师安排等内容。实习内容

2.1 实习过程

可以以周为时间单位概述实习各阶段所从事的主要工作等;

2.2实习内容

包括项目介绍、本人从事的工作、软硬件平台和技术等

2.3主要成果

应具体列出自己所完成的主要成果及实际应用情况等总结

3.1实习体会

对相关产业的现状、热点、困难及其发展前景的认识,对实习的自我评价,自己实习中遇到的困难、解决之道和心历过程。

3.2 其它意见

可对学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习安排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对实习单位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

附录

(附录为正文需要补充的图表、程序源码清单等)

标题格式:附录标号.附录标题,五号字体

附录正文小五号字体,首行缩进

谢辞

主要指对实习单位、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以及合作者的感谢。

学校评语

建议实习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计)指导教师(签字):

评定时间:年月日

篇2:计算机专业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系别:

年级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习类型:

实习单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甘伟 集中实习长沙软件园 实习时段: 2011.7.16.-2011.8.5

关于在长沙软件园从事软件开发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需根据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企业的运营实际,选定企业管理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搜集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资料,了解软件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通过实习,巩固大学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了解软件开发的思考角度和主要流程。为毕业之后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并且能够更好的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好准备。

二、实习单位:长沙软件园

长沙软件园位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内的麓谷高新区,坐落于核心地带,是中国电子与湖南省、长沙市携手共建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长沙软件园是国内从事科技型产业园区综合开发、管理和运营的专业服务商,是中国电子与湖南省、长沙市共同建设长沙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载体,承担着长沙中电软件园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实习内容

1、熟悉并使用Java制作小型软件并使用数据库SQL对数据进行查找、替换、修改命令等

本次实习我主要是做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从中学习一下Java开发和SQL的技术运用,Java和SQLServer作为开发工具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以下为主要设计过程:

(1)首先运行MyEclipse程序,建立自己的工程包。包括connection包,dao包,model包,ui包,以及每个包下面包含的类。

(2)主登陆界面的程序编写。即ui包含的类,分别是 LoginUI,ScoreAddUI,ScoreDeleteUI,ScoreQueryUI,StudentAddUI,StudentDeleteUI,StudentQueryUI,StudentScoreUI,TeacherMainUI这九个主程序是系统运行的主要环节。

(3)导入类的程序编写。即Dao包含的三个类,分别是ScoreDaoStudentDao,TeacherDao。model包下面类的程序编写,分别是Score和Student。

(4)最后是连接数据库的DBConnection类程序编写。用于连接自己建立数据库,涉及mysql的应用,用到IP地址,账户名,rootpassword,即Navicat8_mysql_cs的安装,设置自己的账号及密码。

(5)在主登陆界面运行成功的前提下,从自己所建的工程中导入mysql_connector_java包。目的是连接到自己的数据库,对自己的数据库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找等操作。

初次涉及Java领域,感觉到Java入门是好像没有C,C++入门快,工具也没有什么Turbo C,Visual C++好用,什么JAVA_HOME,CLASSPATH,虚拟机等概念都是初次基础,旁边的人都很少用Java的。搭起Java开发环境后,记得刚开始还是用UltraEdit编辑并编译的慢慢的改用JCreator了,要开始干项目了,以前从书上看到的东西,在项目中有了很好的机会去温习,开始主要是用Swing,开发桌面系统,放置一个按钮怎么也放不好,后来才知道有一个布局管理器。后来开始涉及到数据库访问,JDBC。随后Java规范了。最开始下载的规范是JDBC Specification,很多概念一目了然,尤其是DATABASE的事务性控制,自己对于她的理解慢慢的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于开发C/S结构,比如,Swing+JDBC,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让我学会开发两层结构的应用系统。

2、使用Dreamweaver软件进行网页制作和设计

在本次实习中,实习导师还为我们介绍了Dreamweaver软件并使用Dreamweaver镶嵌Java语句进行网页设计。设计总体规划为:(1)构建站点框架。打开Dremweaver后第一步便是新建站点。(2)设计主页及二级页面。(3)实现网页间的链接。主要是把要链接的文字选择在选择工具栏的链接按钮最后选择自己要链接的网页单击确定便可以了。(4)向静态网页中插入动态效果。另外,在使用Dreamweaver制作网站时,使用网站地图也可以快速制作网站雏形、设计、更新和重组网页。改变网页位置或档案名称,Dreamweaver 会自动更新所有链接。使用支援文字、HTML码、HTML属性标签和一般语法的搜寻及置换功能使得复杂的网站更新变得迅速又简单。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Dreamweaver较学校使用的网站开发软件有许多优点,当使用Dreamweaver在设计动态网页时不需要透过浏览器就能预览网页。样版和XML Dreamweaver将内容与设计分开,方

便网页设计。建立网页外观的样版,指定可编辑或不可编辑的部份,内容提供者可直接编辑以样式为主的内容却不会不小心改变既定之样式。也可以使用样版正确地输入或输出XML内容。全方位的呈现利用Dreamweaver设计的网页,可以全方位的呈现在任何平台的热门浏览器上。对于cascading style sheets的动态HTML支援和鼠标换图效果,声音和动画的DHTML效果资料库可在Netscape和Microsoft浏览器上执行。使用不同浏览器检示功能,Dreamweaver可以告知您在不同浏览器上执行的成效如何。

3、对软件测试进行基本了解

本次实习中,实习导师还向我们介绍了软件测试工具及软件测试报告输出工具,并对软件测试行业前景进行描述。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篇3:计算机专业校外实习新模式的探索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校 外实习模式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的校外实习模式采取课程实训的形式出现。每个秋季学期针对大四学生开设,名称为: project实训。其中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个部分。目前project实训及校外实习总课时为: 校内56课时,校外7天。校内采取一半理论课一半上机实训的模式进行,校外在计算机培训公司进行全天的机房实训。

通过3届的实习培训的结果来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 1)内容重复,深度不够。校内实习的模式还沿用课程实训的模式,形式上脱离实际工作方式,内容上重复了一些课程实训的内容。校外实训,公司提供的内容多为理论方面和前台界面设计方面,难度、深度都不及校内,并且也有内容的重复。学生普遍反映校外实习效果不佳。

( 2)对校外实习内容无法有效控制。校外实习内容是由公司内部制定, 在签订合同时学校只能在大的方向进行控制,具体内容在实习时才细化,学校无法对内容进行修改和其他干预。

( 3)对实习公司要求高,合适的实习公司少。校外实习是学生到企业去实地工作和学习,但对于大部分软件公司都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实习学生, 更不愿意提供公司的电脑等设备帮助学校培训学生。因此,目前能合作的公司都是一些专业的培训公司,而这些公司虽然可以提供大规模的实习场地,但是实习模式还是学校式的,无法和实际软件公司的开发相比。

( 4)校外实习成本大,时间短。目前的收费标准为一位学生30元/天。7天培训,以2009级约160人计算,总费用约33600元。随着物价上涨,实习公司将在明年提高收费,而我系10级, 特别是11级、12级3个专业的人数都在300人左右,实训成本将大大提高, 而7天的校外实习对于软件项目的实习几乎是无法进行的。

( 5)无法达到实训目的。project实训及校外实习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量接近实际开发,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以期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但目前的两部分实训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和实际的项目开发有一定差距,未能达到当初设计课程的目的。

二、校外实习新模式的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实训项目计划。

计划的主旨: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接近实际项目开发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学习。

1. 新模式的设计思路

实训方式: 合并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学院提供实习场地环境、部分实习辅导教师及后勤保障,软件公司提供实习内容和管理模式。

采取引进来的方式邀请软件公司及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进驻学校,以软件项目开发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开发小组统一进行管理。公司提供资料和工程师, 学校提供场地和软硬件环境,学生就在校园里进行实习。以一个软件公司的架构来进行管理,学生面对的是实际项目,教师和所聘用校外工程师作为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项目进度和开发方法的指导工作。每个开发小组组长由学生担任,具体开发完全由学生自己负责。最后由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评审后统一给出实训成绩。

2. 实训计划的设计

( 1)实训流程安排,共25个工作日: ①按专业方向分别进行规章制度、开发流程、开发标准规范的培训,系统基础框架使用培训1D。②选定题目, 项目小组开始整理、分析需求1D。③项目小组内部需求分析头脑风暴、分析整理、内部研讨1D。④项目小组内模块设计讨论、分析与整理3D。⑤项目模块编程实现与代码优化8D。⑥单元测试与问题修改1D。⑦集成测试与问题修改1D。⑧项目数据提交与编写测试分析报告、准备静态分析答辩会1D。⑨项目初期成果总结与分析1D。⑩项目小组的再分配与调整2D。瑏瑡单元测试与问题修改1D。瑏瑢集成测试与问题修改1D。瑏瑣项目数据提交与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编写2D。瑏瑤项目评审1D。

注: 以上1D指至少包含4课时及以上的工作量。

实训总课时约为: 100课时。

( 2)实训授课日历。授课计划如下: 每周每班4次课,即4个工作日。6周实训,1周答辩,共7周。每周3次课为专职教师担任,一次校外指导教师担任。初拟的实训日历如表1实训日历表所示:

( 3)实训项目题目。①旅行社办公管理系统。②医院门诊挂号系统。③网上书店。④数字化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整体解决方案。⑤餐饮管理咨询 公司网站建设方案。

( 4) 学生成绩的评分标准: 侧重于专业能力的考查,通过较详细的分类进行量化考评。专业能力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①问题的复杂性: 即解决问题的算法复杂程度,可以考查对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②软件的功能性: 即软件实现的功能,可以考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③软件的适用性: 即软件与欲解决的问题之间的适用程度,可以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④软件的易用性: 即软件使用的方便程度,可以考查对软件界面设计的理解程度。⑤系统演示: 考查语言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洪亮、形体形态是否举止大方、讲演课件制作是否精良。⑥设计说明文档: 考查文字表达能力,是否包含需求分析、数据表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和实现方法四部分的内容。

具体分数权重如表2所示:

3. 新实习模式的优势

基于实际软件开发模式的校外实习模式的设计,有其更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具体到本项目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1) 降低合作成本,提供了更多潜在合作公司的可能性。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住宿等后勤管理,实习公司只需要提供资料和人员,大大降低了实习公司硬件方面的成本,降低了合作的门槛,使得与真正的软件公司合作成为可能。在费用方面,不按人数收费,按照提供的资料和人力计费。目前该专业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学院校外实习的成本降低了。如果采取直接聘用校外软件工程师指导的方式,培训费用还将大大降低。

( 2)接近实战。由于采取公司化项目管理,学生以项目开发小组的形式向项目负责。工作过程采取项目开发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的项目开发。

( 3)实训内容新颖。与合作公司联合制定的项目实训内容是以该公司实际项目为蓝本设置的。内容与学生之前所学的实训内容完全不同,它更贴近实际,学生会感觉更新鲜,更有兴趣。

( 4)实训项目的可控性提高。实训项目是校内教师与公司合议产生的结果,所以学校对于实训内容的控制性就大大增强,甚至还可以对实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正,使得学校在整个实习项目中比较主动。

( 5)内容丰富,综合考查。本项目的实习将会涉及计算机专业几乎所有的主干专业课程的知识。如: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J2EE或NET技术、网页设计、软件测试技术等。通过项目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知识考查,提高学生对实际项目的认知,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通过前期对兄弟院校和一些软件公司的接触,已经有一些学院开展了类似的实训方式,学生对这样的实习方式普遍比较容易接受,基本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实习效果。

篇4: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顶岗实习方案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顶岗实习方案,包括了实习的任务、实习地点的选择、实习的方式与内容、实习的考核等内容。

关键词 顶岗实习 方案 计算机通信

顶岗实习是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培养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通信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同样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从所学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一、 实习任务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从事与计算机通信应用有关的工作,包括电信、互联网公司设备维护、网络管理、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和WAP网站开发以及电信增值业务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顶岗实习接触认识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学习各单位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通过顶岗实习找到将所学的计算机通信知识与企业实际需要的结合点,增强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

本专业分为通信设备维护和安装、网络构建和管理、移动应用程序开发三个实习方向,各个实习方向的学生应根据所学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岗位。

二、实习地点、单位与岗位

1、 实习地点的选择

本着“就地就近、专业对口、满足大纲要求”的原则,在保证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就近安排实习单位,以便节省实习费用,方便管理。

2、 实习单位的选择

(1) 学生可以在商业部门,政府机关,生产技术较先进、规模较大的企业等进行实习。要求各实習培训部门有一定的接纳能力和培训经验,有进行实习指导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时应能提供较充足的顶岗实习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设施;

(2)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网络科技公司等;

(3) 顶岗实习采用集中和分散实习方式。集中顶岗实习的单位由所在系统一联系安排。分散顶岗实习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

3、 实习岗位

具体岗位包括:通信监理(通信设备维护和安装方向);网络工程师(网络构建和管理方向);软件工程师(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客服代表(移动业务咨询、办理)。

三、实习方式与实习内容

1、实习方式

进入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或合作单位),实习基地可以是移动业务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企业、网络科技公司、电脑公司、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根据学生偏好分成小组,如通信设备维护、安装项目组、网络管理项目组、移动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组等,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务运作。

首先听取企事业实习指导老师的介绍,然后在实习单位实习岗位跟班实习或顶岗实习,最后查阅有关资料,撰写实习报告及毕业论文。

2、实习内容

对于通信设备维护和安装方向,实习内容主要包括:

(1) 熟悉各种通信设备的原理,能够认识和安装;

(2) 判断出通信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

(3) 能够对通信设备进行维修;

(4) 能够进行网络系统集成、软交换系统安装与配置、VOIP应用维护。

对于网络构建和管理方向,实习内容主要包括:

(1) 了解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进行构建的基本流程;

(2) 能够独立构建3G移动通信网;

(3) 能够独立构建计算机网络;

(4) 能够对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进行维护。

对于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方向,实习内容主要包括:

(1) 了解和掌握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软件,例如android软件;

(2) 利用移动业务开发软件进行电信增值业务的开发;

(3) 利用开发软件进行手机程序的开发。

四、实习时间安排与进度

1、实习时间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时间不能少于六个月。

2、实习进度

首先进行岗前教育,然后落实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最后上交实习资料及总结。

五、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

1、实习考核

考核方式为考查,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手册是指导、安排学生实习、记录实习内容、进行实习考核的基本教学文件,要求每生一册。学生自行下载填写并装订成册。学生顶岗实习必须携带实习手册,并按实习进度记录实习内容。

2、成绩评定

顶岗实习成绩评分标准为:顶岗实习手册的填写30分;实习单位评价40分;校内指导老师评价30分。成立顶岗实习考核评定小组,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和顶岗实习手册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实习单位的考核为主。

顶岗实习成绩评分采取5级记分制,即优(100~90)、良(89~80)、中(79~70)、及格(69~60)、不及格(59以下)。

六、对实习学生的要求

(1)明确实习任务,提高对实习的认识,做好思想准备。

(2)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听从学院指导教师的安排、服从分配,遵守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实习内容。

(3)在实习期间,虚心向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习,按照统一要求完成实习报告(设计)的构思与写作,并按规定格式以word电子文档形式同时发给指导教师邮箱。实习结束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上交顶岗实习手册。

该顶岗实习方案比较完善,包括了实习的各个方面。按照这个实习方案进行实施,可以较好的完成计算机通信专业的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皇甫静,李贤政.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2]石月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求实,2010(1).

[3]罗冲.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9).

篇5:计算机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班级:02级计算机(2)班

学院:计控学院

学号:XX01220216

指导老师:魏国明

目录

必备常识篇………………………………………………………………………………(3)

1、结构……………………………………………………………………………(3)

2、磁头技术………………………………………………………………………(3)

3、接口 ……………………………………………………………………………(3)

4、容量……………………………………………………………………………(4)

5、缓存……………………………………………………………………………(4)

6、转速……………………………………………………………………………(4)

7、平均寻道时间…………………………………………………………………(4)

8、内部数据传输率………………………………………………………………(4)

9、外部数据传输率 ……………………………………………………………(5)

10、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5)

关键技术篇 ………………………………………………………………………(5)

1、raid(redundent array of inexpe ive disks)磁盘阵列技术 ………………………………………………………………………………………(5)

2、prml(partial re o e maximum likelyhood,部分响应完全匹配)读取通道技术 ………………………………………………………………………………………(5)

3、s.m.a.r.t.(self-monitoring,analysi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技术 ………………………………………………………………………………………(6)

4、ata/100技术 …………………………………………………………………(6)

5、数据保护与震动保护技术 ……………………………………………………(6)

6、厂商独特技术 …………………………………………………………………(6)

回顾展望篇…………………………………………………………………………(8)

1、容量 ……………………………………………………………………………(8)

2、缓存………………………………………………………………………………(9)

3、速度 ……………………………………………………………………………(9)

4、接口 ……………………………………………………………………………(9)

5、附加技术 ………………………………………………………………………(9)

6、价格……………………………………………………………………………(10)

认识硬盘的大小、外观与型号……………………………………………………(10)

硬盘未来发展趋势…………………………………………………………………(11)

我的感想 … ………………………………………………………………………(12)

硬盘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中心,我们运行计算机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目前绝大部分都存储在硬盘上。硬盘在各种各样固定存储设备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它是计算机中不可或缺的存储设备.必备常识篇

说到了解硬盘,我们首要的一步是了解一些有关硬盘的常识。关于硬盘,最重要的不外乎结构、磁头技术、接口、容量、单碟容量、缓存、转速、数据传输率等概念,我们不妨一一来看

1、结构

现在绝大多数硬盘在结构上都是温彻斯特盘。从1973年ibm生产出第一块温氏硬盘以来,后来的硬盘基本都沿用了这一结构,即采用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其核心就是:磁盘片被密封、固定并且不停高速旋转,磁头悬浮于盘片上方沿磁盘径向移动,并且不和盘片接触。

2、磁头技术

硬盘读取数据是通过磁头来完成的。最早的传统磁头是电磁感应式磁头,这些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由于硬盘读、写操作的不同,这种二合一磁头就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对硬盘的设计造成了不便。后来的硬盘开始采用mr(磁阻磁头技术)磁头这种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磁感应磁头,而mr磁头则作为读取磁头磁阻。这样便可以得到更好的读/写性能。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来感应信号幅度,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准确性也较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扩大了盘片的容量。然而,随着单碟容量的不断增加,终于到了mr磁头的读取极限,于是gmr(巨磁阻磁头技术)磁头诞生了,现在单碟容量超过5g的型号都采用了gmr磁头。进入XX年后,几乎全部硬盘均采用gmr,gmr磁头技术是在mr的基础上开发的,它比mr具有更高的灵敏性。正在基于越来越先进的磁头技术,才使硬盘单碟容量越做越大成为可能,目前最新的磁头是基于第三代巨磁阻磁头技术。

3、接口

硬盘的接口方式可以说是硬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这点从scsi硬盘和ide硬盘的巨大差价就能体现出来,接口方式直接决定硬盘的性能。现在最常见的接口有ide(ata)和scsi两种,此外还有一些移动硬盘采用了pcmcia或u 接口。

(1)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接口最初由cdc、康柏和西部数据联合开发,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制定标准,所以又称ata接口。我们普通用户家里的硬盘几乎全是ide接口的。ide接口的硬盘可细分为ata-1(ide)、ata-2(eide)、ata-3(fast ata-2)、ata-4(包括ultraata、ultra ata/

33、ultra ata/66)与serial ata(包括ultra ata/100及其它后续的接口类型)。基本ide接口数据传输率为4.1mb/秒,传输方式有pio和dma两种,支持总线为isa和eisa。后来为提高数据传输率、增加接口上能连接的设备数量、突破528m限制以及连接光驱的需要,又陆续开发了ata-

2、atapi和针对pci总线的fast-ata、fast-ata2等标准,数据传输率达到了16.67mb/秒。1996年昆腾和英特尔合作开发了ultra dma/33接口,严格说来,这已经不能算ide接口,而应称为eide接口,它采用pio模式5,数据传输率达到33mb/秒。1999年昆腾又推出了ultra dma/66接口,传输率为ultra dma/33的两倍,采用crc(循环冗余循环校验)技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并且使用了80线的专用连接电缆,现在市场上主流的硬盘接口类型即为ultra ata/66。不过,在进入新世纪后,最有前景的硬盘接口类型则该是ultra ata/100了,它的理论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可以高达100mb/s。

(2)scsi(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 computer ystem interface):

scsi并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接口。由于独立于系统总线工作,所以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系统占用率极低,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这种接口的硬盘大多用于服务器等高端应用场合。

4、容量

容量可以说是用户对硬盘认识最多的一个技术指标,它的单位是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影响容量的两个因素是单碟容量和碟片数量。顾名思义,单碟容量也就是在单张盘片上所能存储的信息容量,单盘容量越大,实现大容量硬盘也就越容易,寻找数据所需的时间也相对减少。现在硬盘的单碟容量是越做越大了,一般都可以达到20g。单碟容量提高的同时,硬盘的生产成本也随之而降低,这也是为什么硬盘厂商竞先推出高单碟容量的硬盘产品。你有时在检测硬盘时可能会发现厂家标称的容量和电脑检测的容量不一致,这是由于他们采用的换算单位不同,厂家多以1000进制换算,即1mb=1000byte、1gb=1000mb,而电脑中多用1024进制换算。

5、缓存

由于cpu运算与硬盘读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速度差异,为了解决硬盘在读写数据时cpu的等待问题,在硬盘上设置适当的高速缓存,以解决二者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硬盘缓存与主板上的高速缓存作用一样,是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当然缓存越大越好。目前ide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到2m之间,主流硬盘的数据缓存应该为2mb,而在scsi硬盘中最高的数据缓存现在已经达到了16mb。

6、转速

转速指的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其单位是rpm(round er minute,每分钟旋转次数),它直接影响硬盘的数据传输率,理论上转速越快数据传输率就越大。目前ide接口的硬盘主轴转速一般为5400和7200rpm(转/秒),主流硬盘的转速为7200rpm,至于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一般可达7200到10 ,000rpm,而最高转速的scsi硬盘转速高达15,000rpm。更快的转速可以使盘片转动一周的时间减短,使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寻道时间减短,更快地寻找所需要的数据,同时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也会提高,使读写速度加快。

7、平均寻道时间

这个指标指磁头从得到指令到寻找到数据所在磁道的时间,它是代表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毫秒,需要注意的是它与平均访问时间有差别。平均寻道时间越小越好,现在选购硬盘时应该选择平均寻道时间低于9毫秒的产品。

8、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是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这可以说是影响硬盘整体性能的关键,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 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 数据除以8。例如有的硬盘给出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131m,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16.37mb/s。目前市场上主流硬盘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30mb/s到45mb/s,这比ultra ata/100的100mb/s低多了,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盘作为电脑的瓶颈,其病根还在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上。

9、外部数据传输率

这是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它与硬盘的接口类型是直接挂勾的,因此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硬盘普通采用的是ultra ata/66,它的最大外部数据率即为66.7mb/s。而采用目前最新的ultra ata/100接口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即可达到100mb/s。对于scsi硬盘,若采用最新的ultra 160/m csi接口标准,其数据传输率可达160mb/s,fibra cha el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将可达200mb/s!

10、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

它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这项指标在一般的产品广告或常见的技术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时可专门上网到具体生产该款硬盘的公司网址中查询。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技术指标外,影响硬盘性能的还有道至道时间、硬盘表面温度等因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说实话,一口气说这么多专业性挺强的内容,不但你可能难以消化,就是我的头都大了。但之所以坚持讲这些术语常识,只是希望你对硬盘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至于对硬盘一无所知。

关键技术篇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由于技术的发展,硬盘的速度、性能在近几年里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究其根源,硬盘在技术上的突破只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使硬盘的单碟容量更高以能存储更多的数据(此项技术也就是在上面所说的盘片及磁头上下功夫);

★改进硬盘的主轴电机以使其转速更高,从而减小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采用更先进的硬盘附加技术,以使硬盘的工作稳定性及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正是这样一个思路,如今的硬盘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并将在新世纪里继续得以广泛的应用:

1、raid(redundent array of inexpe ive disks)磁盘阵列技术

raid实际上可以理解成一种使用磁盘驱动器的方法,它将一组磁盘驱动器用某种逻辑方式联系起来,作为逻辑上的一个磁盘驱动器来使用。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功耗小、传输速率高,可以提供容错功能、安全性更高以及比起传统的大直径磁盘驱动器来,在同样的容量下,价格要低许多。raid现在主要应用在服务器硬盘上,但就像任何高端技术一样,raid也在向pc机上转移。也许所有的pc机都用上了scsi磁盘驱动器的raid的那一天,才是pc机真正的“出头之日”。

2、prml(partial re o e maximum likelyhood,部分响应完全匹配)读取通道技术

prml技术简单的讲就是将硬盘数据读取电路分成两段“操作流水线”,流水线第一段将磁头读取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只选取部分“标准”信号移交第二段继续处理,第二段将所接收的信号与prml芯片预置信号模型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差异最小的信号进行组合后输出以完成数据的读取过程。prml技术可以降低硬盘读取数据的错误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磁盘数据密集度。prml技术的普通采用,使硬盘的容量、速度、可靠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s.m.a.r.t.(self-monitoring,analysi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技术

由于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硬盘厂商都在努力寻求一种硬盘安全监测机制,s.m.a.r.t.技术便应运而生。s.m.a.r.t.即“自我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它可以监控磁头、磁盘、电机、电路等部件,由硬盘的监测电路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被监对象的运行情况与历史记录和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一旦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它就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而更先进的技术还可以自动降低硬盘的运行速度,把重要数据文件转存到其它安全扇区,通过s.m.a.r.t.技术可以对硬盘潜在故障进行有效预测,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4、ata/100技术

对于ide市场,世纪末可以说是ultra ata/66的天下,它支持最大的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为66.7mb/s。到了XX年昆腾公司联合英特尔等芯片组巨头共同推出了ata/100标准,在理论上它支持的最大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为100mb/s,同时在处理器厂商、芯片组厂商、主板厂商及硬盘厂商的努力下,ata/100成了硬盘新技术的主角。但是硬盘的内部传输率就是影响硬盘性能大幅提高的瓶颈所在,尽管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也正在不断的提高,可目前最高也只能达到45mb/s,这就影响了硬盘整体速度的发挥。

需要指出的是,ata/100虽然需要相应主板的支持,还使用了单独的80芯接口线缆,但是它可以完全向下兼容,能在ata/

33、ata/66等不同模式下使用。而且接口同样包含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正)特性,这能增加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同时它能检测到数据传送中的错误。

5、数据保护与震动保护技术

硬盘非常怕震动,不管电源是否已经启动,只要硬盘受到了撞击或震动,或多或少总有数据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处于运转状态的硬盘受到震动或撞击,所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在这方面,原昆腾公司(已被迈拓公司并购)的d(data rotectio ystem,数据保护系统)与(shock rotectio ystem)技术、西部数据公司的data afeguard(数据卫士)技 术、ibm公司的dft(disk fitne test)、迈拓公司的maxsafe与shockblock以及希捷公司的seashield技术使得硬盘可以承受较高g数的冲击,这种技术可以把硬盘因冲击而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能够对硬盘中的数据有一个很好的保障,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6、厂商独特技术

为了增强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多厂商在自己的硬盘中增加了独特的技术来提升硬盘的质量:

(1)西部数据公司的数据卫士(data lifeguard)技术

西部数据的硬盘里多了一个“data lifeguard”技术,它实际上运用了s.m.a.r.t.技术。简单地说,disk lifeguard在硬盘持续开机八小时后,硬盘本身就自动地扫描侦测硬盘内部,如果遇到可能快要产生坏磁区的部分时,就赶快把些磁区上的数据转移到状况良好的磁区上面,并且做好数据在硬盘上所需的连接。独特之处在于data lifeguard的所有工作都是硬盘本身就可以启动和执行的,不需要主板或其它工具程序配合,所以用户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工具软件,只要硬盘的电源开着,每隔八个小时data lifeguard就会做一次扫描、分析与修复的动作。并且data lifeguard会在硬盘处于idle(硬盘15秒钟没有任何动作)状态下才会工作,一旦data lifeguard准备开始扫描、分析与修复的动作时,如果硬盘还有其他的工作需要完成时,data lifeguard就会往后延长15分钟再开始工作,所以外面不必担心这个功能会影响到硬盘的工作效率。

(2)原昆腾公司的d 技术

d(data rotectio ydtem)是原昆腾公司提出的另一项新技术,它可以让用户确定自己的硬盘是否真正发生了问题。如果你觉得硬盘有些奇怪的表现,比如不正常的声音、速度突然变慢的时候,就可以用软盘开机并运行d 程序,让它帮你测试一下硬盘有没有问题。这时它会检查硬盘的s.m.a.r.t.数据缓冲区,以及其它基本的随机检查测试,而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测试绝对不影响到硬盘里面所储存的数据。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就可以判定硬盘是否真的需要送去修理了。

(3)迈拓公司的maxsafe和shockblock技术

maxsafe是迈拓公司的独特技术之一,该技术提供了ecc错误修正码(error correctio code)功能。所谓的ecc是指以一种复杂的编码算法,当传输一个数据时,额外采用几个位元来当成错误修正的判别码,一旦数据在传输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错误,就可以通过一个错误修正码来修复不正确的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以前在pc-100的sdram内存、pentium ii 350mhz以上的cpu有ecc的功能,现在硬盘也有这个功能了!

shockblock是迈拓新一代硬盘所采用的另一项新技术,它强化了连接读写磁头的钢板的刚性,并且读写磁头比原来的读写磁头轻40%,这两种新设计的目的就是在于尽量降低读写磁头弹离碟片的可能性,如果读写磁头没有弹离碟片,就不会有碟片被读写磁头敲击而产生屑片的情况发生,从而延长了硬盘的使用寿命。

在国内的硬盘市场中,由于硬盘厂商的激烈竞争,硬盘技术不断提升,品种更加多样,而价格也越来越低。这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就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常见的硬盘厂家有迈拓、希捷、ibm、西部数据、富士通等,另外,著名的昆腾公司已被迈拓公司收购,但品牌的影响还在。下面将就各个厂家的特点、代表产品等方面介绍一下。

1、ibm

说到ibm,不仅仅是因为它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硬盘,还因为它对硬盘技术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实在太大了,除了前边提到的温彻斯特技术外,ibm的磁头技术一直走在其他厂商前面,其gmr磁头技术已经成为新世纪硬盘事实上的标准。

ibm硬盘在国内的产品可分为deskstar、ultrastar和travelstar三个系列。travelstar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的2.5英寸硬盘,deskstar与ultrastar都是3.5英寸硬盘,deskstar用于台式机,而ultrastar则是scsi接口的,多用于服务器或工作站。在家用市场上,提到ibm,恐怕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它的硬盘容量,当其他厂家还在销售10.2gb硬盘时,ibm的桌面硬盘的最小容量就是20gb了。

2、迈拓(maxtor)

说起迈拓,我们得先提一下它并购的昆腾硬盘。在被并购前,如果说昆腾是中国硬盘产品的第一品牌,恐怕没有人反对,尤其在1998、1999年,简直有非昆腾硬盘不买的架势。的确,昆腾的技术优势使其一直走在其他厂商前面,它的新产品研发能力最强是其最大的优势。在被并入迈拓公司以后,虽然昆腾的品牌不再保留,但其尖端的研发技术仍然将极大的促进硬盘的发展。

再看迈拓公司本身,其并购昆腾的大手笔无疑就是其实力的证明。现在的迈拓,除了整合了昆腾硬盘的产品优势外,还继续保留着它传统的技术优势。由于迈拓公司是诸多硬盘厂商中最专一于桌面级ide产品的公司,这使得它在桌面级产品的竞争中优势突出。不仅率先推出了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diamond max系列产品,还形成了diamond vl系列、diamond max系列和diamond max lus三条线,分别对应低端、主流及高端三种不同的用户需求。另外,星钻和金钻系列向来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在家用市场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硬盘。

3、希捷(seagate)

近几年希捷产品在中国用户中口碑不佳,主要原因是其某个系列的产品性能不佳,被视为低档产品的代名词,而其另一个系列的产品虽是业界最先推出的7200转ide硬盘,但因其依旧采用mr磁头,造成发热量高、噪音大而其性能并不比同期其他厂家推出的5400转硬盘高多少,所以市场表现并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尽管希捷在桌面级ide产品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其优势表现在它的企业级scsi硬盘方面,它著名的印度豹(cheetah)和酷鱼(barracuda)系列分别对应高端及低端应用,高低搭配,使得其在企业级硬盘的市场占有率极高。

4、接口

除了以上几个标准发生变化外,在硬盘领域发生的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变化是ultra ata/100的诞生,它将导致硬盘的接口方式加紧更新换代。在XX年中ultra ata/100将完全取代现在正在流行的ultra ata/66的地位,成为用户装机的首选。从理论上来说,ata/100可以提供1.5倍于ata/66的速度,并且使用与ata/66一样的数据电缆。接口速度的提高,为厂商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为ide硬盘的市场带来活力。实现ultra ata/100不仅需要硬盘的支持,还需要芯片的支持。虽然现在ultra ata/100技术还不是很完善,不过到XX年此技术将大有发展前途。在XX年中支持此技术的主板将大量出现和完善。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到XX年时支持ultra ata/100技术的主板流行起来时,此硬盘将完全取代现在正在流行的ultra ata/66的地位,成为几乎所有的ide硬盘驱动器的标准接口,这是不容质疑的。

除了下一代的ide接口标准ultra ata/100,还有一些即将应用在硬盘上的接口也值得我们在新世纪里注意。u 2.0和ieee 1394技术就有可能应用在外置式硬盘驱动器上,用来增加存储容量或与如机顶盒这样的数字消费电子设备相结合。虽然目前还处在小规模应用阶段,但笔者预测在XX年中就应该可以大量上市了。在XX年,这些新型硬盘一定会成为我们硬盘选购的一个新方向。

5、附加技术

早在1998年,各大硬盘厂商就大力发展其产品的附加功能。在XX年,硬盘的各种附加技术同样也会成为一个大买点。各大厂商为突出自己产品的特色,会极力通过自己产品的各种附加功能大做宣传,这主要表现在加强硬盘稳定性及可靠性方面和降低硬盘噪音方面。

(1)加强硬盘稳定性及可靠性

XX年的主流硬盘应该来说会有更稳定可靠的性能,这当然要感谢各大硬盘厂商为加强硬盘稳定性及可靠性而采用的各种技术。除了XX年硬盘所共有的s.m.a.r.t.以外,各大硬盘厂商也都会力推自己的一套先进的数据保护技术。主要有富士通公司的c(contact tart top)、迈拓公司的maxsafe和d(data rotectio ystem)、ibm公司的dft(drive fitne test)、希捷公司的edst(extended drive elf test)以及西部数据公司的data lifeguard等等。数据保护技术能够自动地进行硬盘诊断,并且更快更准确,这对于保存在硬盘中数据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新世纪里,这些硬盘安全性将会成为各大硬盘厂商关注的焦点。

另外,在防震动技术上,昆腾品牌原应用的震动防护系统(shock rotectio ystem,)和迈拓原应用的shockblock技术仍来是迈拓公司的两个有分量的砝码,由于它们的原理都是通过分散冲击能量,尽量避免磁头和盘片的撞击,所以能有效减少硬盘在运输和使用中的损坏。与之不同,希捷则在硬盘的外部大做文章,它很可能继续使用seashield外壳和seashell包装占领市场(seashield可以保护硬盘的电路板,seashell是取代esd包装袋的可回收透明蚌壳式包装盒,可以防静电并抵御非震动撞击)。

(2)降低硬盘噪音

为了满足用户在降低硬盘噪音上的要求,在新世纪里各硬盘厂商也会加大力度继续使用各种技术。从马达上降低噪音显然还是最直接的方法,液态轴承马达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它使用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有效地降低因金属磨擦而产生的噪声和发热问题。同时液油轴承也可有效的吸收震动,增强硬盘的抗震能力,由此硬盘的寿命与可靠性也可以得到提高。这项技术无疑极具应用价值,虽然XX年市场上的普通硬盘还没能应用这一技术,但我们相信XX年一些高品质的家用硬盘就会开始应用。此外,迈拓公司还在原昆腾产品上通过把转速降到4400rpm来实现更低的噪音,而希捷也将大力推广声音屏蔽技术(sound arrier technology,t),它可在制造时配置或由用户设置。

6、价格

与硬盘性能和容量大幅度提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硬盘价格将在XX年持续下降,如今容量为20gb的5400rpm硬盘价格已经跌到了800元左右,在1999年,这样的价格只能购买一块8.4gb的硬盘,而在XX年下半年,这样的价格将能购买一块7200rpm的40g硬盘。也就是说,以几乎相同的价格,我们可以购买到几乎5倍于1999年的容量并且速度更快的硬盘。硬盘价格直接引动了购买需求,主流硬盘的容量迅速攀升,甚至已经有人在考虑买一块硬盘来作移动存储设备。

早在1999年大家可能就已经发现了,现在硬盘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了。我们经常看到一家公司刚刚发布了一款最新型号的产品,此产品用了某些新技术,但过不了多久,几乎每家硬盘公司都会推出性能差不多的产品出来竞争。同时各公司又会在几个月后推出同价格的更新产品,面对XX年如此发展的硬盘市场,我们可以大胆的预测,到了暂新的世纪,硬盘及其市场将以无比迅速的速度飞快发展。

认识硬盘的大小、外观与型号

硬盘正面贴有标签,上面有产品的品牌、产地、批号、序列号、以及代理商的防伪标签等信息,一些产品还提供了接口电压、连接与跳线方法等说明。我们在选购时最值得注意的是硬盘的编号,它包含了产品型,容量与性能等基本信息。有必要通过编号识别硬盘,杜绝商家以次充好的不良企图。

ziff-davi wi ench99 2.0 wi ench99恐怕是硬盘测试中最常用,也普遍认为是最权威的测试软件了。其实wi ench99的测试范围包括整机、cpu、图形等多个方面,磁盘性能测试只是其中一个主要功能。?我们测试的是硬盘,所以可以直接选择disk i ectio tests(包括硬盘寻道时间、cpu占用率和数据传输率测试)或disk winmarks(包括busine disk winmark和high-end disk winmark)。当然最好用的还是它的“selected…”,用户可以自己定制测试项目。磁盘测试项目就这几个,选好之后按“run”(注意需要关闭其他无关软件,并将任务栏设置为自动隐藏模式),一盏清茶之后,测试结果就出来了。

? 其中包括我们最关心的数据传输率,平均寻道时间和cpu占用率等参数,当然还有分别针对商用领域和高端领域的两个综合得分,比较全面的反映了磁盘的总体性能。wi ench还提供了强大的测试结果数据库,如果同时进行多款硬盘的测试,那么数据比较将十分方便。

hd-tach 2.61 ? hd-tech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磁盘测试工具,它提供了硬盘的读写数据传输曲线,最高、最低和平均数据传输率和cpu占用率。

篇6:计算机专业实习报告

第一:永远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未来设想明确而有价值的目标,并付出一生为之快乐的目标快乐的追求。

第二:永远要有一颗有爱的心。用爱心去爱世界、爱人、爱自己、爱自己做的工作。

第三:永远要有不怕挫折和磨难的毅力,再苦再难的困难都压不倒有毅力的自己。

热门阅读文章:

保险实习报告

路基路面实习报告

篇7:计算机专业实习报告

这次实习就不一样了,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做需求分析,做设计。我们小组每个人都阅读了需求分析文档,认真分析,有不懂得地方就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讨论某个功能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要完成什么任务,到底要给用户带来什么。如果需求分析中还有什么模糊的地方,我们就请教老师,让老师给我们讲解一下。

分析完需求我们就开始画用例图,我们在画图的时候是分工协作的,我们都有各自负责的模块。我负责的就是系统管理那一块。当然我们不可以只是自己画自己的,我们还要共同协作,例如我们要统一参与者( actor )的名字,有相似的用例要融合在一起,用例的粒度大小也要统一起来,如何划分用例等等。总之在画用例图的时候各组员之间也是经常交流的。这样我们在最终整合用例图的时候才不会出错。

画完用例图我们就写用例的基本路径。用例的基本路径虽然好写,但是我认为十分重要,因为通过写用例的基本路径,你可以了解到程序运行的基本流程,以及程序要实现的基本功能。总之你能对你要做的系统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品味需求分析,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你没有考虑到。

写完用例的基本路径,我们就开始设计系统原型,我们并没有下载原型的模板,而是每个组员把自己负责的那个模块的原型做出来,然后整合起来。虽然这样原型会显得很不好看,并且风格不统一,但是这样可以发挥每个组员的创意,展示出每个组员的想法,我觉得这样做还是挺不错的,毕竟这只是实习,又不是要把我们的产品真正的卖给某个客户(如果真的做一个项目的话,那可要统一风格了)。

原型设计完了开始进行概要设计,概要设计主要是进行系统的功能描述,画系统的流程图,经过概要设计我们就完全明确了系统的功能,明确了这个系统要给用户带来什么。

下一步是系统数据库设计,经过这次实习我觉得数据库设计尤为重要,因为如果数据库设计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程序员编程实现。例如“用户信息”模块里要用到用户的部门编号,在“部门管理”模块里也要用到部门编号,所以在设计用户表和部门表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种关系,而不应该让程序员在编码的时候去考虑数据约束,数据冗余之类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要格外小心,这次的数据库设计是由我们组三个人设计的(包括我),我们三个人先是分好模块,把各自的模块中的表设计出来,最后在整合的时候主要解决数据冗余,外键约束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还不少)。还有各个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到底是多对多还是一对多一定要考虑清楚(这其实就是涉及到了外键以及关联表的问题了)。这次设计数据库的时候主要遇到的问题就是有些功能模块太过模糊(还是对业务不了解啊),例如在设计留言表的时候就要解决很多问题。接受者 ID 和发送者 ID 其实都是用户的 ID 那么留言这张表就要与用户这张表有联系。那么如何关联才不会出现数据冗余呢?如果要考虑到有多个接收者(群发),那么留言这张表就要与用户表有多对多的联系(一个留言可以发给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接收多个留言)。但是还要考虑发送者,这个关系就变了,发送者与留言的关系是一对多的(一个留言只可以有一个发送方,但是一个用户可以发送多个留言)。所以留言表与用户表就存在两个关系。一个是多对多关系,一个是多对一的关系。还有留言状态也要考虑到,未读,已读,未发 , 已发等状态,要有专门的字段标示它。这个留言表我设计了好久,也问了很多次老师。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这是值得的,给以后程序的实现带来了方便,并且也学到了不少知识(至少对发送留言,发送邮件这块业务有了深刻的了解)。

设计完数据库就开始进行编码工作了,这个编码工作是基于原型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的,也就是说如果前面的原型和数据库没设计好的话,那么会给编码带来很大的麻烦。我就是深有体会。例如我在编部门管理的时候,原来的原型没设计好,还要边编代码边修改原型,感觉很狼狈,总是手忙脚乱的。所以原型设计一定要到位,这样才不会给编码带来麻烦。

不过感觉这次编码结构很清晰,界面与数据处理这两部分划分的很清楚。在界面中显示出系统信息,在 Servlet 中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并调用相应的 DAO 处理之,再把数据返回给界面,然后由界面把结果呈现给用户。当然此次实习也遇到了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我这学期刚学 Java ,对网页编程几乎没有一点了解(原来编的都是桌面程序)。还好这次实习有老师教导,如果没有老师的话我们又要自己从头开始摸索,这样一定会花费不少时间。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要学会看代码,在网上搜索资料你会发现有很多别人写的代码,写得都很好。其实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学习资料,你如果看懂那些代码那么你就会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你可能只要修改修改就能实现你想要的功能(呵呵,非常方便啊)。

编码结束后就是整合了,我们组在上台演讲的最后一刻才整合好,真是好险啊,差点就完不成了。关键的问题在于有的组员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在最后才整合上来,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注意这个问题,不能在最后一刻才完成任务。

篇8:计算机专业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1 建设基础

1.1 现有的硬件条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业实训室6个,可以完成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

1.2 已建立的校企合作企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深度合作的12家校企合作企业,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基本能与企业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企业为专业发展服务,学校为社会育人,同时也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1.3 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1)已与两家企业合作建立开发工作室,近两年完成横向科研课题8项,项目经费55万元。2)完成中职及中小学教师网络相关技术培训任务近500人次,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近200人次。

3)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兼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近50人次。

2 存在的不足

2.1 实训室布局分散,功能的综合性不强

在网络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受技术发展、资金、场地等多因素的影响,现有的6个实训室分布在6个地点,都只能实现某一方面的功能,已不能满足网络应用的多领域、多方向的综合性应用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不能体现全局化、系统化、集成化。

2.2 设备台套数不够

设备的台套数限制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式,问题特别突出。

2.3 生产性企业参与实训室建设程度不高

在实训室建设初期,会有教学设备经营性企业积极参与,也会有一部分生产性企业(主要是校企合作企业)提出建设意见,但建成后主要用于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生产性企业参与的方案或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环境与生产性实际环境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能力与生产性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2.4 无法建设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训课程体系

教师和学生参与生产性企业活动的能力、方式上都有所欠缺,无法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教学与生产性活动脱节。在专业建设的调研和研讨中,教师和企业专家都提出了将学校实训室建设成为一个完整的基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室。

2.5 生产性社会服务效果不明显

在宜昌本地,相当多的企业是没有专职的工程施工人员或系统集成人员的,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参与到企业的工程施工和项目建设中,但各种制约因素导致本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培训上而不是参与企业的生产。

3 建设的总体目标

3.1 总体目标

完成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及网络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和实施基于本基地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建设一支符合本基地教学和生产要求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进入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新阶段,成立以师生为主、企业员工为辅的专业团队完成企业生产性订单,提升本专业、本基地的服务社会能力及经济效益,探索和完善实训室管理、生产项目管理、效益核算的管理机制,形成职业教育与参与企业生产相协调的新的教学模式。

3.2 关键考核指标

1)硬件建设: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投资300万,面积800平方米。

2)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一个中型企业网建设的方案及施工(实训)手册(校本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该专业所有骨干教师成为有下企业参与或主持项目实施的教师。

4)生产性团队及创业中心:建立工程施工、系统集成、网站建设三个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企业员工、教师和学生。对有条件的学生,协助他们建设创业工作室。

5)生产性实训基地使用率:所有网络专业核心课程在此实训室实施。

6)生产性订单数量及经济效益:深化校企合作,按商业运作模式,取得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性订单。

4 建设内容

4.1 硬件建设

投资300万元,建成包括数据中心实训室、智慧社区仿真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互联网开发中心在内的网络技术生产性实践教学中心。

4.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建设具有真实环境、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环境工厂化、实训过程职业化、实训管理企业化”的网络技术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不少于60%的生产性实训。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块,科学规范的模块教学计划、环节、方法、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高效务实的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完成一个中型企业网建设的方案及施工(实训)手册(校本教材)。

4.3 师资队伍建设

在三年时间内建成一支与新的课程体系和实习实训条件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包括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6名,楚天技能名师1名,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并建立企业教师库,形成企业人员到学校授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辅导,顶岗实习有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的良性运行机制。

4.4 生产性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已有校企合作企业为基础,在本基地充分培养学生生产性能力的基础上,以企业员工、学校老师、学生为基础,成立工程施工、系统集成、网站建设三个团队,完成企业交付的工程订单,以体现本基地的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

5 改革举措

1)本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开放,接受行业企业指导,开展交流合作,承接职业院校师生利用基地资源创新、创业,以及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培训,充分发挥基地使用效益。并将其作为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基地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基地。

2)面向宜昌本地企业开展工程施工、系统集成、网站建设服务,深化校企业合作的内涵,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网络系统集成企业出于经营成本考虑,在工程施工、系统集成和网站建设上,聘请临时人员是经常性措施,本基地的三个团队可以通过企业拿到相关的订单,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的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其生产和管理成本(包含支付顶岗实习学生一定的薪酬)独立核算,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全新的实训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基地的实训项目体系是完全取之于企业生产性活动,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网的施工、系统集成等,管理模式及评价机制也与企业相同,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创新创业素质。

4)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本基地对教师的要求,既要体现教书育人的角色,同时又是生产性企业项目经理的角色,要能带领团队完成企业的订单。

5)创新生产性基地运行管理模式,既要有实训教学的管理,又要有生产性项目运营的管理。

6 实施保障

6.1 组织保障

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工作小组指导下,科学制定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关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规划的实施管理。

6.2 制度保障

制订一整套规范的制度,通过科学的运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主要包括:

1)制定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与运行,协调实训教学和生产性订单的完成。

2)生产性团队的管理:建立责权利统一的激励机制,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量化绩效考核办法和细则,实行目标管理。

3)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专项管理制度

项目建设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使用情况、设备购置实行全程监控,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6.3 经费保障

上一篇:国庆带父母去哪玩下一篇:成品油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