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2022-07-07

第一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渗透点

王正忠 四年级上册:

1.第一单元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后渗透此法。

2.第二单元《溶解》资料库中的“清理海面溢油”课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指导学生学习资料库的“清理海面溢油”时相机渗透此法。

3.第三单元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指导学生了解噪声后相机渗透此法。

4.第四单元第3《运动起来会怎么样

(一)和第4课《运动起来会怎么样

(二)》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这两课归纳总结时分别渗透此法。

四年级下册:

1.第一单元第2课《点亮小灯泡》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指导学生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可再生能源后相机渗透此法。

2.第三单元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知识延伸时渗透此法。

五年级上册:

1.第一单元第二课《种子的发芽实验

(二)》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交流实验信息结束后相机渗透此法。

2. 第一单元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学习‘鹰、兔、草’后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学

1 习‘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后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3.第二单元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学习‘分析我们获得的信息’后相机渗透这些法律。

4.第三单元第2课《地球内部引起的地形变化》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学习‘地球内部的运动’后相机渗透此法。

五年级下册:

1.第二单元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指导学生在‘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的探究活动结束后相机渗透此法。

2.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探究‘滴漏实验’结束后相机渗透此法。

第二篇: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应得到更高的重视。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育人育心,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责任。心理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数学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应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跟知识、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突出数学教学的教育性,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呢?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才有一定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教学数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如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举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数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1 同时,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例如,在上完了圆锥体积时,我让班上的一位差生说一说已知圆锥的体积和高,如何求圆锥的底面积,在我的适当启发下,这位学生说出了计算的过程,虽然说的还不够完美,但是我却抓住机会当堂表扬了他,“看,这位这位同学回答的也很棒!大家给他一些掌声鼓励一下”,听到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显得非常快乐。从那以后,不光是他,就连其他几位后进生,以前在课堂上从没主动回答过问题的也经常争相勇敢的举起自信的小手,要求发言。

在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精讲多练”。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自觉检查和看书复习 2 的习惯。在此,我们教师要特别注意表率作用,既要言传,又要身教,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在此同时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可能性”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适当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社会问题及有关知识等,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涉及到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这时,我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的是向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中国重要的地理知识。比如说,“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地球之巅’由于山顶经年积雪,气温很低。人们把它同南北两极并列,称它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是一个正数。这样,学

3 生不仅灵活掌握正、负数据的概念,还学会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同时,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学好数学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再如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教学。教材给了天安门广场、北京故宫、万里长城三幅图,在此可以将三幅图内容拓展。如天安门广场,我是这样给学生拓展的:“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记载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例如上《圆的周长》这一课 ,教师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资料,并将做成课件。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利用课件,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在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

4 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位置”一课时,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与心理健康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与心理健康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如从数学概念上看:直与曲,已知和未知,精确与近似,循环与不循环,公约与互质,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均揭示了矛盾存在的普遍性;从数学运算上看:加与减,乘与除的关系,积与商的变化等内容,隐含着客观事物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等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与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总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只有持之 6 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大潘中心小学

卞洪刚

2012年12月3日

笔记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其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应得到更高的重视。心理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才有一定的方向。因此,我们在教学数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在此同时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与心理健康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与心理健康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

总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篇:历史教学德育渗透总结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仁怀市火石岗中学 冯文飞

历史课是围绕一定的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价值教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特别是当前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与考核趋向于一种开放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调对中学生运用知识来认识和分析社会价值取向或目的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历史课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界结果,更应注重德育教育的过程---价值渗透。在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的价值渗透可归纳为:

一、历史政治融合法

历史政治融合法即以历史人物、事件为例阐述历史的价值观点,这是人文科学综合性特点决定的。历史课的价值内核侧重于规范学生的价值趋向。而历史课的价值内核侧重于提供价值选择的途径。从这个角度看,历史课和历史课的价值内核总是围绕价值观而设置的,明显体现历史课和历史课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侧重于“意识客体价值”(包括意识结构价值、意识形态价值等重要内容)的培养。从整个初中历史教材体系来看,教育的目的始终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价值认识---价值选择---价值取向,培育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才。所以说,历史教材的编制为政治历史融合法提供了大量的契机,具体表现在:

1、历史人物的人格对事业的影响论述人格培养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人格塑造的意义,确定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历史的管理事例(包括治军、治吏、法令等)论述规范社会、个人行为的必要性,使学生对自己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3、通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阐述,渗透整个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反复的选择中,把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统一,最终实现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二、实践锻炼法

“实践就是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确立认识、评价社会生活的能力。

开放性试题的价值内涵在于鼓励学生装的创新思维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对自我意识进行评价。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方位化,常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所达到的程度,为“全面促进学生成才”和“因材施教”提供更多的培养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的价值择取趋向于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价值就是以预测为前提,以评价为动因,在批判中实现的。”对于同一个开放性试题,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必定会有观点的分歧,即价值趋向的分歧。这样,教师就要以一定的价值原则为指导,通过民主讨论方式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在互相争议中确立最佳的价值选择。这种方法的实质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来确立价值的最终渗透。如通常所说的“理不辩不明”。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装主动性,使素质教育的价值渗透更趋向一种公开化、民主化、自主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特征。

实践锻炼法强调的是学生在多种价值认识和选择的前提下进行价值确立,是以学生自主性为基础而进行的自我意识活动,明显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爱生意识。

三、教师人格熏陶法

历史素质是历史教师首要的基本素质,决定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态度。中学历史课的学科特点决定历史课教师首先应具备为社会最高目标服务的价值观念和素养。具体地说,教师的个人脾气性与后天教育实践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总和既教师道德人格,也是教师一定价值的沉淀。事实上,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的价值魅力更有利于历史教育教学中进行价值渗透。表现在:

第一,教师人格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形成。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价值渗透,使学生加快对某种价值的选择。教师人格会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使学生的价值选择得以确认。

第二,教师人格有利于教育学生价值选择。“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运用历史人物教育学生进行价值选择时,教师的表率对有强烈模仿性的中学生更具有感染力,使教师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潜移默化于学生的价值选择中去。

第三,教师人格有利于确立教师的威信,升华教师的道德人格,增强学生价值选择的确定性。教师的威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无穷的精神感染力,也是学生对教师尊重的依据。在某个程度上,学生为获取社会、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常主动确定教师所渗透的或具有的价值标准。

教师人格熏陶法强调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项长期而又职业化的过程,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从上述三种方法来看,其实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是从课堂的内涵和外延上阐述的。历史政治融合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价值渗透过程,实践锻炼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表现价值渗透过程,教师人格法则是补充手段,是联接教师进行价值渗透和学生接受价值渗透的桥梁,使整个价值渗透活动在一系列的表率引导活动中顺利完成。但是,在进行价值渗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概括分析能力、文科的综合素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素质改革的趋势为教师队伍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篇:物理教学德育渗透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 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 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 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旦增卓玛

2011年11月30日

第五篇: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随着时代的日益变化,在当今社会中人性化的对待方式也层出不穷,我们教师也在不断变化着,以前的教育模式就是“死“学书本,而教师也就是单纯的 “教”书。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最广的语言之一,它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的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长辈百般呵护,有求必应。自私心态较为严重,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和尊重别人。而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和提醒他们,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学生与音乐老师在课堂上起了冲突,他是一个很固执的孩子,当我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之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不礼貌,此时正巧是教师节,所以我就引导他动手制作了一张贺卡,画些画,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I am sorry!”等话语,并帮他偷偷地把贺卡放到了音乐老师的桌子上,音乐老师看到贺卡之后自然就原谅他了!同时我也教育学生可以在母亲节、父亲节时自己只做贺卡,更可写上:“I love you, Mum/Dad. You are the bestmother/ father in the world! ”就那么一句短短的祝福语,能使人心旷神怡,何乐而不为呢?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要比汉语来的更委婉,更有含义! 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让他们懂得尊敬师长和关心别人。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教师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言行,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自身的品行素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师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自己的学生,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上一篇:军训专题片解说词下一篇:教学设计大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