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宽容友善课件

2023-05-23

第一篇:正确把握宽容友善课件

友善与宽容

文章阅读 qqshu.cc

友善与宽容

世间最宽广的是一个人的心怀,宽以待人,可容纳瀚海蓝天;世间最严苛的也是一个人的心怀,律己律人,容不得丝毫过错。这两者却并不对立,你认为宽容是修养,以关怀温暖人心,可严苛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它护着原则,更护着宽容不被伤害。

每个人都出游过,也都遇到过种种不同的待遇,热情与冷漠,关怀与计较。经历多了,多少人失去了最初始的那份友善与关爱,剩下的也不过是驳杂的善意。真真正正能像这老人这般,为他人考虑,在对方做了错事,依旧宽容大度的,还是不多见了。真心的友善,点滴的关爱,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而不是去施舍,去妄求回报。宽容的心怀也不是你说是便是,而是走在路上,别人踩坏了你最珍视的鞋子,妨碍前行,你却能够心如止水,反去宽慰他人,而不是去计较哪只脚踩了你。当你开口去争执怎样怎样,宽大的心怀便已碎掉。

或许有人说,若是这世间宽容太过,犯了错误,尽皆谅他过去,人人都不受责罚,人人都愿犯过错,过后,反会被宽慰不是?其实不然,人有宽容心,自然有严责之意,如何去使他人明了,也需要一份严苛的原则,警醒执着的人。

明朝有两户人家,盖房为了地基而争执不休,其中一家写信给远方做官的家人,希望借权势解决。不料却被苛责“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众人明悟,便让出几尺。而对方见到后,有所感悟,效法让地。这则故事,多数人都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宽容礼让,着想他人,可现实里,真能做到的,却是不多。多数人还是执着在那一尺两分地上,忘了宽容,碎了心怀。这就需要严苛的对待,你忘了着想他人,那宽容就撤离你的身旁,若你醒悟,懂得为他人着想也是责任,怎会不得友善?材料里,旅客之所以被老人拒绝,无法租住,就是因为他忽略了那些碎掉的玻璃,可能带给他人的伤害,忽视着想他人。老人宽容他,是对他的友善;老人驱逐他,也是对他的关怀。若是能因此让旅客明白什么是宽容的心怀,再严苛也是一种关爱。

其实生活里,每个人都是悬空的杯子,杯子摔落,好似情绪无常,破裂的心怀,若是收拾不当,总会伤到他人。杯子摔落,碎片飞溅,我们无法控制,却可以避免不伤他人,就如同行走世间,遇千万人,经万千事,能关爱他人,着想他人,若是当成一份原则,以严苛来维护,心底里,责任自然而成。

友善与宽容,是生活的一种不灭信仰,做一个关爱他人,严苛原则与责任的人,对于每一份责任和义务,都会是让生活更活泼和幸福的源泉。让关爱成为人生的角度,每一刻都是对生活的尊重,同样也是对命运的一种领悟。

第二篇: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第七课

让人三尺又何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2.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教学重难点】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亲身体验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新课导入:生活在线(教材P61)

看看三幅图片,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我们生活都像这样,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引出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一、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板书)

活动内容:阅读“六尺巷”的启示(教材P62) 讨论:(1)如果张英和叶家互不相让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2)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1)这一问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可能的后果有:①打官司,让官府裁决;②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③大打出手,酿成惨剧,等等。

(2)启示是: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应该胸襟开阔,谦让友善。

(一)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板书)

活动内容:以史为鉴 学生1:“将相和” 学生2:“七擒孟获”

讨论: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

1.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担白,度量恢宏。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板书)

活动内容:在团结和温暖的集体里 学生阅读“宽容的力量——教师篇”(见资料包) 我们班集体是团结的集体,是温暖的集体。请你谈谈发生在你身边的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宽容的小故事。

过渡:生活中处处有宽容,生活中处处需要宽容。但生活中我们与陌生人、朋友、同学、教师,甚至父母,在交往过程中也会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活动内容:公共汽车上的冲突(教材P64) 讨论:赵刚和陈伟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赵刚、陈伟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1)赵刚用宽容大度的心态,用幽默的话语,谅解他人,化解矛盾;陈伟缺乏宽容忍让之心,以牙还牙,激化矛盾,加剧冲突。

(2)当他人不小心妨碍甚至伤害了我们时,我们应该用宽广的胸襟,正确面对,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防止矛盾和冲突加剧。

活动内容:给你忠告

阅读“学会宽恕别人,可为自己健康加分”(见资料包) 教师小结:

2.心胸狭小者,于人于已都没有好处。当别人不小心妨碍了你,当朋友误解了你,使你感到委屈时,如果你为此争吵、怀恨乃至报复,那么只会加深矛盾和痛苦,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板书)

活动内容:表达心声

主题:有人说生活因矛盾而充满激情。但当激情消退后,我们发现:我们总是生活中自责和痛苦之中。在与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相处过程中,曾经因为你自己的不礼貌或误解,伤害到了你的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但因为面子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你还生活在自责和痛苦之中。今天,让我们以“×××,其实我想„„”为题写一封信给因你的不礼貌或误解而伤害的人,说明事实的真相,求得谅解和宽容。

时间:10分钟

方式:课后或利用放学后,把你的信当面交给他(她),或通过邮局寄给他(她)。 设计意图:通过“表达心声”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对宽容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践行,通过自己的行动释放消极情绪,掌握求得他人原谅的表达方式,并从中体会到受到别人宽容的喜悦,从而由己及人,学会去宽容别人的过错、误解,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反思】

第三篇:学会宽容,友善待人

同学们有一种美丽叫做宽容,有一种爱叫做善良,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就是“学会宽容,友善待人”。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

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会“打架”,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耐、包容、体谅他人,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放过别人,才能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

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里,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同学会“怒发冲冠“,甚至大打出手;而有的同学则会友善待人,一声“对不起”,表达自己的歉意,请求对方的原谅,于是双方握手言和,重新成为好朋友。一个人开阔的胸怀和彬彬有礼的态度,远比唇枪舌战更有效,更能显示他的君子胸怀。此外,我们应该善于“化敌为友”,让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随风而去,这样,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宽容和温馨……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以友善的态度与同学相处、与老师相处、与家人相处,共同营

造一个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友善待人,使我们的集体变得更加美好吧。

第四篇:宽容与友善的故事

当营业部经理时,我和一个雇员不和。我不喜欢她的目中无人,并决定找她谈谈。为了避免当众争吵,我打算在家中给她打电话。“我是否要解雇她?”翻着雇员卡,我若有所思。突然,9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闯入我的脑海。那时,我干着一份全日制工作,以资助丈夫迈克完成学业。终于,他毕业的日子要到了。我们的父母将从州外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而我也为那天做了许多计划。比如,毕业典礼后,去吃冰淇淋,然后去镇里潇洒一回。

我兴高采烈地跑进我工作的那家书店。“我要在感恩节后的那个星期六休假,”我向老板宣布,“迈克毕业了!”

“对不起,玛丽,”老板说。“假日后的周末是我们最忙碌的时间,我需要你在这儿。”

我无法相信老板会如此不通情理。“可迈克和我等这天已经等了五年了啊!”我辩解说,声音因激动而发颤。

“当然,我不会在毕业典礼时,给你安排活儿。”他说。

“我根本就不能来,罗斯,”我的脸因发怒而绷紧。“我不会来的!”我咆哮着冲了出去。

后来的那些天,我对他都不理不睬。他问我话时,我也只是三言两语冷漠地应答。

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虽然罗斯看起来依旧热诚,而且常常是笑脸相迎,可我知道他心里不舒服,而我也铁了心,一定要请一天假。

我们就这样冷战了几个星期。一天,罗斯问我是否愿意和他单独谈谈。于是,我们去阅览区坐了下来。我盯着我的脚,告诫自己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坚强地承受。显然,老板想解雇我。他不可能任我这样轻视他而无动于衷。毕竟,他是老板,而老板总是对的。

当我不屑地冷冷地扫视他时,我惊讶地看到他眼中受伤的表情。“我不想在你我之间存有任何的怒气和不快,”他平静地说,“你可以在那天休假。”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的愤怒,我的狭隘,我的孩子气的行为在他的谦卑的面前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谢谢,罗斯。”我终于“挤”出了一句话,我不会忘记这事的。

现在,这段往事又跳回我的脑袋里。我怎么就忘了罗斯对我的友善呢?在过去几天里,我怎么就没有能把这种友善传递出去呢?

我从雇员卡中拿出雇员的卡片,拨打了她的号码,并向她道歉。挂电话时,我们的关系已和好如初了。

上帝有办法把我们的人生中所学到的东西深藏于我们心灵深处,并在需要的时候,让它们浮现出来。而且她也让我明白,有时候,对人友善比坚持“正确”更重要。

第五篇:《生活需要宽容友善》说课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说课稿)

各位领导 、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运河中学的王银燕,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一、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是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让人三尺又何妨》的第一框。第七课在第二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它前面承接教材我与他人交往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我与异性、我与集体交往的内容。学好本框题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宽容友善的重要性,就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一种需要,在生活中要做到宽容友善,学好本框为下面一框《如何正确把握宽容友善》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宽容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认识到宽容友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知道生活需要宽容,尤其是要宽容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2、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活动,能够运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学会宽容 待人,做到知行统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要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 本课的重点是宽容友善的重要性,知道生活中需要宽容。把握这个重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现实社会中,由于缺乏宽容引起的矛盾和冲突有很多,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2.寻找生活中不宽容他人、待人不友善的现象,并加以分析。 ● 本课的难点是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不要宽容。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在他们身上那种以我为中心,自私的情感很浓,要他们宽容自己的朋友,亲人可能很容易做到,可是要宽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在心理上可能一时无法真正接受,所以把握这个难点,我从以下两个方面突破:

1.指导学生自由讨论交流,你觉得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不要宽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心理的感觉说出来,老师不急着做点评,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2.创设一个情景,运用心理咨询上经常运用的一种咨询技巧“同情”,也就是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理上能够接受,我们要宽容的对待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塑造人的思想,并以思想指导实践行动的德育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感悟知识,更要促使学生在行动上落实所学知识。考虑到学习对象是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感性思维能力较强,而理性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所以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在参与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学生的思辩能力。

1、 教学准备:

①课前让学生收集、查找古今中外宽容方面的名言警句小故事。 ②课前找学生交谈,了解学生们在平时与人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宽容友善方面问题

2、 教学方法:

①情境创设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宽容友善的重要性

②亲身体验法: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例举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体验、理解其中所蕴涵的道理。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直观的感受认识,可以例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有关与人相处、交往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求“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有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思路

1、导入新课:利用学生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例子,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引出课题。即贴近学生生活,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讲故事说宽容:通过老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以及关于宽容的名言,让学生感悟到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谈生活悟宽容:例举校园中,宽容与不宽容正反两个例子,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感悟到宽容的重要性,接着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加深对宽容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填写句子这一环节,把对宽容重要性的认识表现出来。

4、创情景践宽容:为了达到知行统一的目标,通过创设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不要宽容这一情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最终得出:我们要宽容的对待所有的人,包括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很难,所以,在这里我通过换位思考,情感滋润等细节的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对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确实需要宽容。

5、尾声:通过一幅对联,让学生加和横批,达到强化主题的作用,通过教师寄语,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冲突》

导入采用了学生身边的一件事实实在在的事,第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来自学生的生活,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学生对当时情景的猜测和人物的分析,以及大胆的假设,让学生认识到,生活需要宽容,从而引出课题《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二、新课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1、老师讲故事

《负荆请罪》

这是一个拥有宽容美德的典故,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知道宽容这一美德很重要。

2、你还知道哪些宽容的故事和名言吗?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宽容的故事和名言,收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心灵滋润和净化的过程,通过这些名言和故事,让我们感悟到,历史上凡有所建业的人,无不有着宽容的胸襟,宽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3、园生活剪影:

刚才说故事也好,讲名言也吧,都是历史上的,是过去的,有同学可能会说,那些离我们太遥远了,要真正让学生能信其有,还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所以接下来我就把视线一下子拉到我们的校园里,发生在校园里的两件截然不同的事。

正反事例对比,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很快就显现,生活中需要宽容。其实在我们同学身边这样的事可以说天天发生,所以接下来我又把视线往前推进了一步,从别人身上回到自己身上

4、你说我说大家说:

学生所讲,就是他们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可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加深刻,宽容了别人结果就怎样,没有宽容,结果又是怎样,学生讲的头头是道,(这里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做正确的引导)。这正反对比实际上就是讲的宽容的重要性,如何把他具体化,于是我设置了一个活动----填写句子

5、填写句子: 通过填写句子这种方式,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宽容的重要性。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认识到宽容很重要,生活中需要宽容,所以要他们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做到宽容也就很容易。可是对哪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不要宽容?这对他们可能是一个考验,刚才我讲过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在他们身上那种以我为中心,自私的情感很浓,所以如何突破,我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6、讨论:对哪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不要宽容?

这里可以用讨论的方式,也可以用辩论的方式,正方是要宽容,反方是不要宽容,总之不拘泥于形式,目的就是让他们把自己的真实感觉说出来,尤其是那些认为不能宽容的同学,你一定要让他们说,把自己心中淤积的不快、不满说出来,然后你再通过下面的环节对他的心灵进行安抚和滋润,他就容易接受,如果你不让他发泄出来,硬是强加给他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想法,那他潜意识里就有排斥感,就无法让他真正接受。接着我就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对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滋润

7、故事: 《做过一次贼,就永远是贼吗? 》

故事听了让人心里很有点不是滋味,尤其是故事的最后,汤母有感情的大声喊叫,从他的声音中我们感受到他的那种无助和无奈,很具有心灵的震撼力。在问题的设置上,通过情景猜测,和换位思考,尤其是引导学生去感受那种不被别人宽容和原谅的无助和无奈,从而产生渴望别人宽容的心里需要,进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要宽容的对待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到这我们整个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一个环节,给对联加横批,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突现主题的作用

8、给对联加横批:

9、教师寄语: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滋润和安抚,也包涵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祝福,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布置作业。

针对初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我设计了一份《达标思考题》,其中一个“心理实验室”,测测你的气量有多大,通过让学生实话实说做完16个心理检测题来了解自己的气量有多大。另一个是拓展题:给一位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或自己伤害过的人写一封信,说说你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想法。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因本人学识有限,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上一篇:中秋监督检查工作方案下一篇:中秋营销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