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学案教师版

2022-08-03

第一篇:八上语文学案教师版

高三语文学案 编号01简明教师版

高三语文学案

语言表达简明之简练

(一)

课时

编写人 :荣根旺

审核人:

编号01

一,学习情境

语言表达的简明多与其它考点如”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一起考查,考查题型多与语段压缩、图表转换、句子仿写、修改病句、警示语、串台词、情境对话、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形式中综合考查。一般是选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日常性和实用性. “简明”即语言“简要”、“明白”。就是说话不重复啰嗦,用语力求简练,不说多余的话; 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表达的最佳效果。“明晰”的意思是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简明,我们通过“问题导学”来探讨。

二,问题导学

通过典型例题,探究表达“重复啰嗦”的表现,提出修改原则。

1.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要求: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损害原意。 清晨7时,重庆的①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②。为即将开始的③2011年重庆④马拉松赛热身。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准备⑤,慢跑,拉神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⑥,尚在安排之中⑦,但空气中已经透露出一丝如箭在弦⑧的紧张。

应当删除的是: 【答案】①④⑤⑦

2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为了①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日前,市黄梅戏剧团将②派出由二十名青年演员组成的③演出队伍,奔赴大别山区进行④慰问演出。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乡村街道、敬老院、和⑤学校,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⑥节目。通过⑦演出,拉近了青年演员与群众的距离,也使演员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必须删去的是 ;

不能删去的是 。

答案 必须删去的是②⑤⑦;不能删去的是①③。

3、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需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①长期以来对本刊的②支持,进一步地③提高本刊的④质量,更好有满足大家的⑤阅读要求,现本刊拟⑥ 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已⑦附在本期中,本刊⑧希望广大读者认真地⑨填写读者意见,并⑩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参考答案】 (1)①⑥⑧ (2)②⑤

【解析1】【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等能力,①与“广大”重复,⑥与后文矛盾,⑧多余了,应承前省;②⑤删掉后会改变短语结构,而改变文意。

解析2 文中语段在语言运用上有多处不够简明。如①处的“们”,用了“们”则表示多数,与前面的“广大”重复;再如⑥处的“拟”,是“打算”“计划”的意思,是“拟决定”还是“决定”表意不准确;又如⑧处的“本刊”,纯属多余,因“拟”前已有“本刊”, 删去⑧处 “本刊”,不会致使语意不清。另外,②⑤两处若删去,就会影响语意表达,使句子不通顺。

问题探讨:1,“重复啰嗦”具体表现

A短语的各个成分之间有交叉或重复的,要酌情删除。“像如坐春风”,删除“像”。

B语段中有意义相同、重复使用的词语,或前后矛盾。做到承前、蒙后省,或用代词指代或删除

语言要简洁

(1)语句中不能出现在表意功能上相同的成分。所谓表意功能相同就是指语句中的多个不同的词语成分不是为了修辞的效果而表达了相同的语意效果,形成了冗余信息。

(2)尽量删除语句中可用可不用的词语。一些语句使用的一些词语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从表意的功能上说没有什么价值,如删除不影响词组结构、句义,应尽可能地删除。 (3)能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要尽量替代。 三,达标测试 必做题

1.下面句子中,没有重复啰嗦毛病的一项是

A.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时时思念你。

B.影片《红日》„„塑造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英雄指战员群像。 C.李响发现那小姑娘正拿眼看他。

D.今日震惊本市的4.25案凶犯已经伏法枪决。

( )

答.A(B项“许许多多”与“群像”重复,改“群像”为“形象”;C项去掉“拿眼”;D项去掉“枪决”或“伏法”)

2 2,《优化探究》p238 2题

3,针对下面的新闻写一段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50字。 3月9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委员、中国首善陈光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在高校推行更大的慈善行动,名牌大学的思想应再解放一点。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都可以收,但要高额收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点评:

答案:答案示例:反对该建议。如果名牌大学不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低分上名牌大学,穷人家的孩子“有分无钱莫进来”,将是更大的不公平。

支持该建议。富家子弟多出的学费可以帮助贫困生上大学,减轻贫困生的家庭负担。(表明立场2分,阐释2分。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表明理由即可。) 选做题

1,下面的文字语言重复啰嗦,在不影响原意的前提下,有(甲)删除三处和(乙)删除四处两种改法。把删除的句子的序号分别写在(甲)(乙)后的横线上。

汉字又称方块字。它有音有形①。汉字有形②,形在二维空间上展布,不像拼音文字③,拼音文字④只是线形地延展,而汉字形中有音。汉字有音⑤,音为单音,每⑥字⑦音含声,共有四声⑧,每个字仅一个声。

删除部分:甲 、 、

乙 、 、 、

答.甲①④⑦ 乙②⑤④⑦(①总说“有音有形”,②⑤分说“形”和“音”,两者保留一个即可。若删出②⑤则删除四处,若删除①,则删除三处。③④重复,但③含有比较的意思,所以删除④。⑦多余,删除) 2.(湖北)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③不超过20字。(4分) 【答案】①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②书香何需烟草香。 【解析】注意审题,内容要符合要求,句式简单,语言简洁,有警示作用。 【高考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第二篇:人教版八上语文 桃花源记

考点

1.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2.重要虚词

(1)见渔人,乃大惊: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

3.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具答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4.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 :不足挂齿")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5.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尽,穷尽)

②穷冬烈风(深)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7.同义词

都——(1)悉:悉如外人(2)皆:皆叹惋(3)咸:咸来问讯(4)并:并怡然自乐详细——(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8.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9.原文默写

表现桃林美景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表现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人们生活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土地平旷......“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本文具有传奇色彩

共分为5点“奇”:①渔人奇(1.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竟然会迷路。2.看见一个仅容一个人的小洞怎么敢一个人进去,按照常理应该找其他人一起去啊!)②桃林奇(数百步长的桃林是怎么形成的?是自然形成的?那怎么会没有杂树?是人栽的?那又是谁?)③洞口奇(一开始仅容一个人,为什么再走十几步就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呢?)④人物奇(桃花源里面的人外面的人一样,那又为什么生活几百年竟然从不出这个洞口呢?)

⑤结局奇(渔人做的标记为什么找不着了呢?按理说,他应该记得怎么去桃花源,为什么又迷路了呢?高尚士刘子骥计划前往桃花源,为什么未果,寻病终了呢?)

可见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虚无缥缈的幻想

1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 杀鸡/作食。村中/ 闻有此人 咸来/ 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 今是何世, 乃/ 不知有汉, 无论 /魏晋。

4. 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寻 /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

一、感知文意,用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幽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二、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愿望的。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课文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

第三篇:人教版八上语文30课诗四首 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衣沾不足惜”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所以《后山诗话》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藏海诗话》说:“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日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首诗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人心的艺术力量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使至塞上》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她虽然不能够清楚地说出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对“烟”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 《渡荆门送别》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题材:送别诗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登岳阳楼》(其一)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中,“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 “万里” “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尾联情景相生, “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 “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八上综合性学习全集

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检测

(一)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世界范围内仍时时燃起战争的硝烟,比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 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前四十多年的雕像用一个成语表示是铸剑为犁。

2、请你把有关战争的成语写出几个。

有关战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3、请你写出三句有关战争的名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4、古今中外有很多描写战争的诗词,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古代描写战争的诗词二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中国近现代描写战争的诗词一首: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5、你知道哪些战斗英雄?请写出其中的一个,并用一两句话概括他(她)的主要事迹。

(1)战斗小英雄王二小 在他十三岁时。一群日本鬼子来扫荡,他们迷了路就找王二小帮忙带路。王二小假装很听话的样子把敌人们带进了埋伏区,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们知道上了当,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

(2)革命烈士赵一曼事迹。抗日女战士,被日本人捉去严刑拷打没有出卖党,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

6.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1、写出几个活动的主题。

示例:①“你心,我心,暖人心”的主题。 ②“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的主题 ③“感恩社会,与爱同行”的主题

2、你要送给同学一条关于爱的名言吗?请你写出来。(2分)

名言: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②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雨果③爱是美德的种子。------但丁 ④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3、收集与爱有关的成语:

风雨同舟 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 万众一心 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 同甘共苦 助人为乐

4、我们学过的第二个单元,讲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其实爱的含义是很丰富的。请写出以下几份爱的含义

①长妈妈对鲁迅的爱――关心 ② 杨锋对老王的爱――同情

③ 信客对老信客的爱――尊重 ④信客对同乡的爱――宽容

5、你班打算为某贫困同学捐助,老师让你组织这个活动,你该向同学们怎么说一句话?

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共创一个美好人间。

6、《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形式有多种,你们班采用了哪些形式?请举出两种与同学交流。

答案示例:(1)主题班会 (2)演讲比赛 (3)手抄报制作比赛

7、在灾区,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抗灾英雄,如:解放军战士、医务工作者、教师„„面对这些英雄,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请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

来。 答案示例:(对解放军战士)敬爱的解放军叔叔,你们辛苦了!你们是勇敢坚强的,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不抛弃,不放弃是你们喊出的惊天誓言,你们的坚强意志铸就了新的钢铁长城,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8、募捐活动中,学校广播站小记者采访你,请你对在地震中失去校园的同龄人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用上“素不相识”“自强不息”两个词)(4分)

答案示例: 亲爱的同学:

地震使你们的学校成了一片废墟,但有全国人民的支援,相信不久就会有更加美丽的校园出现在你们的面前。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和你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灾难并不可怕,你们要振奋精神,自强不息,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9、仿写句子。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0、“心向西南”,西南旱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旱区的同胞做点什么呢?

(1),给受灾的同胞写一句抚慰或鼓励的话: 挺起胸膛,新的希望就在前方。

(2),拟写一个支援灾区、帮助同胞的活动方案。

A,活动主题:奉献爱心 B,活动目的:筹集善款,支援灾区。 C,活动形式:募捐 (3) 在这次活动中,你一定感受到了爱心的可贵,你的精神世界又一次得到升华,其中你最想说的感言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

1、中国古代诗词中字面上含“桥”的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 《秋思》

第 1 页 共 3 页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温庭筠《商山早行》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咏梅》

2、关于桥的成语、俗语或谚语你知道哪些?请写出各写两个,可以吗?

①成语:修桥补路 过桥抽板 过河拆桥 鹊桥相会

②歇后语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③桥的谚语

双桥好走,独木难行。 船到桥头自然直。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3、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几类?(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4、桥从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几类?(公路桥、铁路桥、公铁两用桥、立交桥„„)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

1、荷花有不少别名,请你写出四个: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2、请你写出一首含有“荷花”二字的完整的诗词,并注明作者及诗词的名称。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3、请你写出两句与荷花的别名有关的完整的诗词之句。

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②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西洲曲》

4、与莲花有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

藕断丝连: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

5、与莲花有关的文章

《爱莲说》(周敦颐) 《荷塘月色》(朱自清) 《荷花淀》(孙犁)

6、与莲花有关的故事、传说: “莲花夫人”的故事

佛经中有一则“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以个美丽女子,仙人将她抚

养成人。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人们现在用它来比喻经历的辉煌。

7、与莲花有关的歇后语,至少写出一句。 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花叶包鳝鱼——溜之大吉

8、与莲花有关的谚语俗语,至少写出一句。 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

9、与莲花有关的名言佳句, 至少写出一句。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

5、莲的象征意义有哪些?至少写出一个。

第一: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洁净、圣洁。如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第三: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好和美好的生活。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中莲都是美好的象征。 第四: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祥瑞。如人们把澳门称作的“莲花宝地”“莲花福地”,就是取其吉祥、祥瑞之意。

第五:莲花是美丽的象征。如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第六: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平使者。南朝乐府民歌中有“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第七:莲在中国文化中最主要的还是洁身自好的象征,除了周敦颐的赞颂之外,还有吴师道的“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走上辩论台

某班准备开展《走上辩论台》综合实践活动,若你是活动的主持者,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辩论赛设计一条主题语。 ①真理越辩越明;②走上辩论台,展你我风采。 2.请你设计一下本次辩论赛的活动步骤。 (1)、主持人宣布辩论规则,活动开始 (2)、双方展开辩论(3)、评委点评 (4)、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3.作为参赛一方你认为要为本次比赛做好哪些准备? ①确定辩论观点 ② 收集资料 ③ 确定辩手 ④写辩论稿 ⑤演练

4 、假如该班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的活动,请你设计一下用什么形式组织这次活动?写出两种活动形式来。 答案:①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的主题班会; ②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演讲比赛;③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作文竞赛

5.该班主持了一场“上网利弊”的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其中正方的观点是:初中生上网利大于弊。

理由是:网上信息量大,可以学到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网上信息质量高,可以向最好的老师学习,可以得到最新的信息;上网自由灵活便,随时可以开机学习;可以与远方的朋友很方便的在网上交流。

请你以反方的身份陈述观点和理由。

答案: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网上信息量虽大,但良莠不齐,中学生缺乏识别甄辨能力;而且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不良信息的毒害。

6.作为反方辩手,在辩论赛过程中该小组出现了反驳无力,短时无人接话,从而导致活动冷场现象。针对此情况,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 建议:(1)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好充足的资料。

(2)小组成员间要加强分工协作。(3)活动筹划者在活动前统筹,过问各环节负责人准备情况。

7.作为参赛一方,活动中你参与了什么角色?参加本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答案:我在活动中参与了搜集资料、论辩和讨论的角色。答对一点即可。通过这次活动,训练了自己的论辩思维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自己的自己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浏览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答对二点即可

8.小明本来是一位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近来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

千丈.你怎样说服他知错就改,告别网络?(规则:用上谚语.警句等;话语要简明)

示例1小明;请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沉迷网络害的是自己。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啊.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后,后悔也来不及了!凡事适可而止,电脑游戏说到家是一种业余消遣,一定要以愉悦身心为原则,不可沉溺其中,造成过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示例2小明:俗话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现在正是人生的开始,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惜学习时间,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光明前途,为了国家的命运,你应该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吃苦的人苦半辈子,不吃苦的人苦一生啊!

9.现今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奔跑的蜗牛,沙漠胡杨,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易懂易记,让人过目不忘。 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三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 我的网名:空谷幽兰

命名缘由:我特别喜欢被尊称为花中君子的兰花,我要学习他超凡脱俗的高洁精神。

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1、某班同学在开展“事物的正确答案是否只有一个?”讨论活动,有同学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你认为这个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1)、不对。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如果定势思维地认为事情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非常容易陷入呆板静止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创新发展。我们应该用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探求科学领域中的一个个未知数。

2、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带来不同的答案,但不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能带来不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应该用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去探求科学领域中的一个个未知数,但不能由此走向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思维极端,不能对科学研究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

第 2 页 共 3 页

3、《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最近关于人、兔细胞融合研究就引来激烈争议。反对者说,这是对生命伦理的践踏。支持者说,克隆器官,造福人类。那么你怎么看呢?请用一段话来表明你的观点。

答: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帮助人类逢凶化吉,同时,也有可能招致对人类生命伦理、尊严的践踏,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运用科技之剑,让科学技术不仅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请你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实。你觉得应该怎样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一、请写出几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1)到图书馆查找(2)从学习资料中查找(3)上网查找(4)实地调查

二、现在某中学正在开展“怎样搜集资料”综合性活动学习活动,现在有一个小组要开展调查采访活动,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的组长请你安排好调查采访活动步骤,使这次活动更加 圆满。

1、①明确主题,确定任务②调查采访,获取资料:③筛选信息,分类整理:

2、你认为要搞好调查和采访工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明确调查和采访的问题和对象。②、设计问题,制作调查表,拟定提纲。③、准备记录工具。

三、假如你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中秋节’”,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有很多收获,特别是搜集到不少过节习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的传说故事,让大家分享成果。

①中秋习俗: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

②中秋节来历: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

祀变成了轻松的娱乐。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③与中秋节有关的诗歌 夜静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④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传说

中秋传说之一——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四、写出两句有关三峡的诗文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 《水经注疏·三峡》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第 3 页 共 3 页

第五篇:2017人教版语文八上写作 《学写传记》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写作

《学写传记》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小传的基本特点和写法。 2.学会写简单的人物传记。

教学重难点:了解传记特点,学会写传记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总第41—4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传记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自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写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为别人写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处,还可以作简要评论;也可以侧重和个典型事例。

(二)看课文,明确写传纪的要求和方法

1、传记要求真实;

2、传记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

3、写传记,从写小传人手。

(三)传记的内容和结构

1、自传类

(1)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经历。 (2)文章结构: ①基本情况介绍。

②成长中的主要经历及典型事例。 ③明确自己的有关态度及看法。

2、评传类

(1)内容:展示人生经历及人格魅力(人生觉悟,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闪光的思想、高贵的品质等等。)

(2)文章结构:

①基本情况及主要经历的介绍。 ②重要时段或重点事例叙述。 ③ 简要的评论。

(四)写作注意事项

1、确定所写人物(传主)。

到底选谁作为传主,有以下三点要考虑:

一是有写他的欲望和冲动,或是特别佩服、崇拜他,或是特别感激他、爱他,或是特别恨他,对他有很深的感情,非要吐一吐不可,这样写出来的传记才会有精神;

二是这位传主有值得写的地方; 三是传主的材料比较容易收集到。

2、传记是写人的。为此,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记述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特征的典型小事。

不写大事,无法表现人物的贡献;不写小事,无法使人物活起来。甚至还往往会使文章流于一般化与浅薄。要使传记写得生动感人,就应该认真研究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用创造性的笔法来展现人物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征。为了把人物写活,就必须从各个侧面挖掘和占有足以表现人物特征的典型事例和细节,即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及轶事、趣闻等,进行描写和渲染。

3、具体写作时应注意点面结合,繁简得当,叙议合理。

切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胡子眉毛一把抓,防止记流水账式的长篇大论。要知道,典型材料可以以一当十,让人窥斑见豹,并使文章产生较强的感染力,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在写人物传记时,主要人物要突出,次要人物应略写,避免喧宾夺主。

(五)片段作文

二、完成写作,集体评议

(一)课内完成写作。

1、作文题目

• 一 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 二 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择一位,深入交流,为他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2、范文赏析

同桌小传

同桌,女,生于本世纪之初的2002年,姓陈,名佳。其貌普普通通,据她本人所说,她可是有不小“来头”的。小沈阳的妹,周杰伦他老妈的邻居,还有蔡依林的贴身侍从„„

同桌的“优点”不多,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张比牛皮还厚的脸皮。上至周杰伦老妈,下至小沈阳和蔡依林,总能和她建立联系。告诉你一个“秘密”:同桌可是“周杰伦”的忠实崇拜者,每天都要唱周杰伦的歌,有时还要拿一把笤帚当吉他。我们全班同学一致认为:如果周杰伦在场的话,一定会被她气得口吐鲜血。而他却不以为然,还“一本正经”地说:“如果周杰伦在的话一定会拜我为师的!”我倒!

对了,差点忘了,同桌还有一张“怎么也磨不破”的嘴皮,人们都说她是“铁齿铜牙纪晓岚”,我看她是有过之无不及。真的,她能把死的说活,把活的说死,至于把“鹿”说成“马”,那更是小菜一碟!同桌最自豪的,要数她的语文成绩了。不过真不是吹牛,她的语文确实学得不错,每次写作文当我们抓耳挠腮的时候,她已不费吹灰之力搞定了。

同桌小传

最让人暗地里佩服的是同桌那“抹脸无情”的犟性子。自从同桌当上了纪律委员,她的“庐山真面目”就暴露无遗。一次午休课,我写完作业,无聊地从书包里取出一本杂志,还未翻开第一页,同桌不满的声音就在我耳畔响起:“不可以看课外书!”我当时很惊愕,这是那个可以和我“合二为一好朋友吗?还是那个平时嘻嘻哈哈的她吗?我没理她,不甘心地翻开了一页。谁知她竟然毫不客气,当即在我的表现分上扣了一分。我气得几天没有理她。此后,我的身边时常传来诸如此类的声音:“不许讲话!”“喂,不许写别的作业!”“笑什么笑,认真听课!”有时我也毫不客气地回敬她几句,所以我们经常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我们成了一对“同桌冤家”我的表现分也是连续三周没有得满分,打破了开学以来的记录。奇怪的是,我的成绩在期末考试中破天荒地从十名开外一跃成为第五名!我想:当时她严格要求我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想到这一点了呢。

(二)集体评议 紧扣要点评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你对照前面的目标,重点检查一下你的作文,注意以下几点:

1、所选好的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2、线索是否清晰,详略是否得当;

3、是否有恰当的评价。

教学反思:

上一篇:部署工作会议主持词下一篇:表示心累的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