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销业的远景

2022-07-28

第一篇:中国直销业的远景

中国IT业的现状及其前景

序言: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IT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中国IT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在经历过伴随着三月寒风全球金融危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中国IT产业开始整装待发,蓄势前进!

2011年将至,中国IT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中国正大步跨入IT产业大国行列。

本文分析中国IT产业经历了金融海啸席卷之后,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所涌现的种种现象及趋势,论述了我们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以何种态度来应对,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现状及其前景:

2005年-2009年间,中国IT市场将保持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将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至2009年,软件在IT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13.9%,IT服务的份额达到22.7%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包含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商用和非商用市场均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现下,中国行业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IT系统已日益成为企业用户生产与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等原因,部分用户对IT应用系统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IT系统应用效率的发挥,影响了系统的应用效果。例如,由于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得部分应用系统在有黑客或病毒侵袭的时候遭受重大损失;由于缺乏对于IT服务价值的认知,片面强调产品的价值,使得IT系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维护服务,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由于未认识到IT人才对于企业信 1

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IT系统缺乏必要的维护,使得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能全面发挥IT系统的作用,同时也可能给IT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2010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中国IT产业也未能幸免,在风雨过后,IT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及如何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IT业能否顺利打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总体来讲,中国IT产业,正在以大踏步的脚步向前行进,中国正逐步迈进IT产业大国的行列。

就业趋势:

近年来,尤其是金融海啸过后,国内IT业迅猛发展带动了企业对IT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学历型转向全能实用型。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由于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被拒之门外,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为生存而选择一份并不理想的工作。那些在校的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目前,许多名牌学校的大学生应聘搓澡工、捏脚工或酒店服务员、四川某企业500元月薪试用本科生等新闻常见诸报端;这些新闻的背后,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昔日的“天之骄子”,今朝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中等学历的职校生(如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原因何在?

中国在软件总体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研发等方面缺乏高层次人才,整体上存在结构不合理,知识更新速度慢,不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弊端。在软件人才输出方面,在基础程序端缺乏熟练编程的技术工人,在结合应用端缺乏了解业务需求的项目管理人员;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传统的模式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应用型专门人才变得较为缺乏,从最近关于基础软软件人才“供不应求”的新闻来看,软件研发人才的匮乏已成为我国基础软件业发展缓慢的一大瓶颈。

所以,中国软件基础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市场缺口仍然持续巨大,这将成为未来两年中国IT产业市场就业的总体趋势。

结语:

从宏观来讲,中国IT产业的进步不能“只争朝夕”,它需要每一个IT业者的共同努力。在了解了我国IT业的现状之后,推动我国IT产业发展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同时,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如何端正态度,如何干好本职工作,如何以后更好地去适应融入社会,融入IT业,将是我们未来不远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篇:《反垄断法》与中国石油石化业的发展

作者: 陈清2007-10-26

今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反垄断法》。这部法律将从明年8月1日起施行。《反垄断法》,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它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我国出台《反垄断法》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我国政府依法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举措。反对垄断、提倡竞争是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反垄断是反垄断行为还是反垄断企业?政府如何用行政调控手段保证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这里,结合学习《反垄断法》,对这个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

国际上反垄断的理论判断依据

当前国际上反垄断的理论判断依据,主要有结构理论和效率理论。

1.结构理论

结构理论是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它认为市场结构反映的是一国范围内市场上生产集中和分散的程度,以及产品差别水平和进出市场的难度。一定的市场结构决定了竞争的强度和竞争的行为方式,从而间接地决定了竞争的市场结果或市场绩效。

企业的基本市场行为包括企业的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调整行为。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的行为与市场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越集中,竞争程度越低,企业之间实施合谋垄断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结构理论中的市场绩效则是指对经济如何满足特定目标(如效率、增长、平等和就业等)的评价,市场绩效的好坏与不同产业结构和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结构理论对垄断状态的判断主要以市场份额和集中度为标准来鉴别,提倡对行业集中状态进行规范的垄断规制。

2.效率理论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芝加哥学派对结构理论提出了质疑。芝加哥学派指出,集中的行业可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相对较少的更有效率的企业会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行业变得集中。也就是说,高市场集中度可能是高效率的结果,是竞争者之间效率水平的不同所造成的,而非垄断造成的。这种见解部分地基于如下事实:利润率与领先企业市场份额的关联度比整个行业集中度的关联度要大得多,即那些领先企业是因为效率优势,而不是领先企业之间串谋形成的行业利润率而获得支配地位。所以芝加哥学派理论也被称为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进一步指出,竞争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创新与技术进步,而承担这一功能的主

要角色是从事规模生产的大企业。大企业可能由于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及规模经济,或者由于良好的组织管理及由此带来的成本降低和产品质量提高等原因而获得市场支配或垄断地位,这种垄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垄断。

3.结构理论与效率理论的主要差异

结构理论与效率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结构理论实际是一种单向分析的方法。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市场结构起决定作用,企业市场行为是特定市场结构的产物。结构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度是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原因,因而把市场集中度作为政府规制公司垄断的唯一重要理由,高市场份额被看做是企业合谋行为的证据。而效率理论则强调结构、行为、绩效三者之间是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认为市场结构也可能是企业的相对效率与绩效的结果,所以高市场份额有时是反映了高的市场效率。因而该理论在垄断规制中加入了效率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效率理论来评判企业的反竞争效应。各国反垄断法的发展已经表明,效率理论的垄断控制模式对结构理论的控制模式的替代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反垄断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主流。

反垄断法的主要任务

反垄断法的任务就是防止市场上出现垄断,以及对合法产生的垄断企业进行监督,防止它们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具体地说,反垄断法主要有以下任务:

1.禁止“卡特尔”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少聚集在一起,如果他们聚集在一起,其目的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反垄断法把这种限制竞争性的协议称为“卡特尔”。

“卡特尔”对市场竞争的损害非常严重。以价格“卡特尔”为例:因为被固定的价格一般会大大超过有效竞争条件下的价格水平,这种“卡特尔”自然会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此外,在价格被固定的情况下,效益好的企业因不能随意降价,不能根据市场情况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从而也就不能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分割销售市场也是对竞争的严重损害,因为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其销售地域都有着垄断地位,这一方面使消费者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另一方面使市场失去优胜劣汰的机制,这就会严重损害企业的竞争力,使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在各国反垄断法中,上述各种严重损害竞争的协议一般适用“本身违法”的原则,即不管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订立的,都被视为违法。

2.控制企业合并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本身有着扩大规模和扩大市场份额的自然倾向,如果对合并不加控制,允许企业无限制地购买或者兼并其他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消灭市场上的竞争者,导致垄

断性的市场结构。正是出于维护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国反垄断法都有控制合并的规定。这种控制的目的不是限制企业的绝对规模,而是保证市场上有竞争者。

3.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实践中,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取得市场支配地位,甚至垄断地位。例如,国家授权一个企业在某个行业享有独家经营的权利,这个享有特权的企业自然就是一个垄断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如专利、版权等取得市场支配地位。例如,微软公司就是通过知识产权在全世界的软件市场上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虽然不反对合法的垄断,但因为合法的垄断者同样不受竞争的制约,它们就非常可能会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国家必须对那些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垄断地位或者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加强监督。

4.禁止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即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行政权力,限制经营者的市场准入,排斥、限制或妨碍市场竞争。地方保护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禁止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阻止本地原材料销往外地,由此使全国本应统一的市场分割为一个个狭小的地方市场。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而且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事实上《反垄断法》并不是反对垄断企业本身,而是反对经济活动中垄断企业利用优势地位推行垄断的行为。市场占有率高并不违法,只有当企业利用在某个市场的支配性地位设置障碍阻止其他竞争者进入,或者以“捆绑销售”等方式在另外的市场进行不平等竞争时,才构成需要反对的“垄断”行为。

当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市场竞争状况

从主体上来看,我国石油石化市场主体已经多元化。国有大型石油公司,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外,中化集团公司也已经开始向上、中游发展;地方国有石油公司有陕西省石油集团公司等。跨国石油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通过合作、合资等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仅2004年,外商在华石油石化投资总额就达50多亿美元。民营企业也以多种方式介入石油上、中游特别是下游市场的竞争。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一个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政策《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石油、铁路、航空等行业。2006年12月6日,商务部公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进一步扩大石油市场的开放与竞争。

从经营区域上看,虽然国务院在组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时是依据地域进行资产重组的,但在组建文件中并没有给两大集团公司划定生产经营地域范围,相反,却是明确要求双方“既互相合作,又有序竞争”。事实上,我国几大国有石油公司并没有“划区而治”,构成地区性垄断,而是无论从北方到南方、从陆地到海域,从上游业务到下游业务,几大公司在合作竞争中相互渗透,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格局,不存在“划区而治”的问题。

从产量上来看,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尽管占有较大份额,但也构不成垄断。2005年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生产原油约1.74亿吨,占国内市场原油消费总量3.0亿吨的58%左右。全国约有8.4万座加油站,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自营加油站占52%。而且,三大石油公司的石油销售量在全国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也在逐步下降。

从价格上来看,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实行的是国家指导的定价机制,并不是由三大国有石油公司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石油行业实行的是全面的价格管制。其价格的确定也是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价格法》制定调整石油市场的价格。

按照经济学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垄断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我们可以认为我国石油市场结构总体上基本形成了一个垄断竞争的格局。

对石油石化行业垄断与竞争问题的几点思考

1.《反垄断法》并不反对垄断企业本身,反对的是垄断企业利用优势地位进行垄断的行为。企业取得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违法,只是当其利用这种地位限制竞争时才属于违法。这一点已成为各国执行反垄断政策的共识。我国的石油市场现在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市场的主体是依法成立的,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特大型企业都是国家特许成立的,而且他们的经营范围、职能等也是受政府管制的;其二,我国石油行业实行的是全面的价格管制。目前的石油市场格局的问题,是一个体制和管制的问题。

2.市场是一个产品和地域的概念,是垄断还是竞争,与市场的规模和开放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石油公司将面临跨国石油公司的激烈竞争。所以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决不能再把眼光局限在当前的国内市场上,以国内市场现有多少家企业、占多大份额来判断垄断与否,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跨国石油公司大举进入后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3.市场集中不一定是垄断造成的,也可能是竞争的结果。在竞争过程中,一切有利于强化竞争的手段,都可能导致一定程度垄断的形成。而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也不是一定就没有竞争机制了。

4.讨论石油石化行业的垄断问题不能脱离经济体制和国情。世界各国都是根据当时本国的国情,包括市场发育程度和特点等因素,来确定判断垄断的标准,也就是说,都是为当时本国经济发展服务的。例如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主要通过市场管制政策,包括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等,维护本国石油市场秩序,保护生产商和消费者利益。而在发展中产油国,政府为了加强对石油这种战略性资源的控制,一般都成立本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并直接由国家石油公司垄断和控制石油资源的开采和供应。

5.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石油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我们对石油资源和市场的监控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战略利益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国际市场上石油资源争夺正愈演愈烈,西方发达国家调整反垄断政策,培育超巨型跨国公司,其目的就是要争夺国际市场和控制国外资源。所以我国应当以国际竞争力高低为标准,致力于把石油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能与跨国石油公司同台竞技。

6.不能将市场机制与政府管制割裂开来,认为市场永远是对的,政府管制只能起副作

用。所有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市场开放方案设计都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经济体制的运行中,如何在市场和政府之间作出恰当的“混合”选择。非常明显,这一选择是复杂和多面的。它既不是在完善的市场和不完善的政府之间的选择,也不是在不完善的市场和完善的政府之间的选择;相反,它是在不完善的市场和不完善的政府以及二者之间不尽完善的组合间的选择。事实上,没有完美的市场,也没有完美的市场开放方案。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有时就是一个政府与市场博弈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石油石化企业到底有多少垄断,并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关乎政府管制的程度。

7.理顺价格机制,解决价格的倒挂问题是扩大民营企业进入下游销售环节的关键。价格倒挂、利润不平衡是民营石油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应该使油价逐步回归公平机制,为公平的经营提供条件,避免三大石油公司经常成为众矢之的。

8.鼓励民营石油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内市场竞争程度。一是要放开石油进口和石油储备。WTO承诺了石油贸易向民营经济开放,而且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石油进口的产权证的发放,属于政府的管制职能,应该收到政府的相关部门。二是要鼓励民营石油企业建立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传统的石油企业在国外往往被认为是国家进行石油战略资源的实施者,容易引起争议和警惕,而作为民营企业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对完善整个石油流通体制,解决民营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包括有效地解决现在能源方面存在的短缺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开放的市场中,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国内竞争,在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形势下,我国石油石化市场已成为国际资本必争之地,培育本国大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方面。我们在对垄断进行分析时,要从市场份额控制转向效率分析,从统一标准控制转向更重视市场环境和竞争行为分析,从注重国内市场的企业竞争转向更注重国家竞争力,以扶持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作者为中国石化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第三篇:2012中国直销排行榜 _2012中国直销牌照排行榜 _2012中国直销趋势1

2012中国直销排行榜_2012中国直销公司_2012中国直销牌照_直销能赚钱吗?

Q2275192440

人往往拿已知的东西来判断未知的事物;人往往拿着错误的推论当正确的结论。富就富在不知足,贵就贵在能脱俗;贫就贫在少见识,贱就贱在没骨气。千金难买早知道,万金难买后悔药。世界上有二十岁的朽木,也有八十岁的常青树。勇者无畏,智者无惧。

21世纪电子商务与直销被誉为:21世纪2大商机。但是就目前来讲大多数公司都是分开来经营。要么走直销路线,要么走电子商务路线。熟不知将这两种结合更为一种趋势。 直销:一个人帮人的事业,通过完善的培训系统,让我么能从中得到学习,得到锻炼。再加上有人手把手的帮助我们,这样就可以是我们在事业的大路上少走许多弯路。如果有人手把手的教你你都做不了,那么靠你一个人你觉得你能成功吗?

而电子商务更简单,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轻轻松松实现在家创业!我需靠两条腿去跑市场,上门去推销,上门去服务,不怕伤及人脉。鼠标轻轻一点,与人分享一下,轻轻松松就可将市场做到全国甚至全球。

一个观念胜过一世修炼!一次机遇胜过一生追求!只为成功

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相信比怀疑多一次机会! 交流Q 1582407772

28家已经获得直销牌照中国合法直销公司企业的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服务网点核查备案日期

1 雅芳(中国)有限公司 2006-07-24

2 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2006-12-31

3 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 2007-02-06

4 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2007-03-15

5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7-03-15 6 富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2007-04-11

7 金士力佳友(天津)有限公司 2007-04-20

8 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7-04-23

9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2007-05-28

10 欧瑞莲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 2007-06-27 11 广东康力医药有限公司 2007-06-29

12 康宝莱(中**健品有限公司 2007-07-02

13 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2007-08-17

14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原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 2007-08-24

15 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 2007-09-03 16 北京罗麦药业有限公司 2007-10-26

17 广东太阳神集团有限公司 2007-11-05

18 美乐家(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2007-11-21

19 天津尚赫保健用品有限公司 2007-12-25

20 嘉康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2008-03-12

21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8-11-13

22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8-11-25

23 克缇(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2009-02-06

24 江苏隆力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9-07-22 25 葆婴有限公司 2010-07-02

26 绿之韵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10-09-15

27 天津天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1-03-11

28爱茉莉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 2011-07-11

选择直销公司的标准

第一,形式要新,要和时代接轨,和信息网络时代接轨,我对那些传统的直销公司,兴趣不大, 因为这个时代发展下去,如果没有和网络相结合的事业,都很难做起来,做不过别人,比别人慢,自然就要被淘汰,

第二,公司要有实力,有背景,是国际大公司,我可不想去找一家乱七八糟的公司来做,做不了几年,又倒了,然后又去选

择新的公司和事业,这样下去何时是个头呀,我是希望长期经营下去 , 没有太多时间让我去浪费了,

第三,产品要多,丰富,不能单一,因为单一的公司,就会失去一大群潜在的客户,还有就是产品价格不能贵,但是质量要好,我对一些传统的直销公司,比如安利,如新等,那些高价的商品,一点兴趣也没有,我本来就是一个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连我自已都觉得贵的产品,我还如何去介绍给别人,

第四,就是可以赚到钱,我是个很理智的人,我不会头脑发热去做一件事,我要找的的,就是可以让我赚到更多的钱,去让我的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如果这家司的奖金制度不好,赚不到钱的话,我是不会去做的, 说白了,和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合作的关系,不希望搞得象有些公司那样,什么全球的直销就是它最好,不做它,就不会做任何公司,这样的精神崇拜,是不理智的,

第五,就是要是先机,我不会去做一家,已经有很多人做了,或者进入大陆很长时间的公司,因为我做了2多年的销售,深深的知道,先机的重要性,如果是有很多人都在做,你再去做,那一定竞争很大,市场也快要满了, 而且相对于你的市场空间就小很多了,这样的我也没有兴趣,相对来说,我喜欢走

在大多数人前面

第六,就是奖金制度的人性化,可以真正达到轻松和自由,可以真正让我过上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我是个会享受生活的人,我喜欢出去玩,我不希望我的人生,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也不希望是在劳累中度过,我还希望和家人周游世界,但是有些公司是会让你永远停不下来的,你要不断的去做,团队越大了,责任额就越高了,压力就越大。

21世纪的今天。传统的直销业以及传统的各大行业,已经是一片红海,有头脑的商人早已经开始寻找新的蓝海。其实红海就是蓝海,你们要知道现在对于红海中的商家,你唯一要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加速的转变你的商业运作模式。 普通人如何通过互联网,在家经营直销,实现财务自由,这是人人都在关注的,本人有2年多的网络直销经营,相信可以帮到你, 对直销发展趋势有兴趣的可以加我探讨.或你在选择直销公司不知如何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

如果你不安于现状,想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成就人生体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奥美玄文与你一起拼搏,可以加我Q2275192440共同合作

第四篇:直销增长强劲 2011年中国直销企业业绩报告

兔匿龙腾。无论你愿意或是不愿意,2011年已经过去,又到了本刊一年一度盘点中国直销企业业绩的关键时刻。

照例,本刊盘点的企业主要针对31家获牌企业,其中包括已经拿到牌照但尚未得到官方正式公布的厦门金日和山东安然。

2011年,中国直销行业继续气势如虹,在增加了天狮、爱茉莉、金日、炎帝和安然等5家拿牌企业的情况下,拿牌企业境内直销整体业绩达到774.66亿元,同比增长30.61%。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刊每年一次的直销企业业绩盘点并不代表着全是企业真实的销售数据。我们每年用心来做,为的是给业界一个参考,给中国直销的行业历史留下清晰印记。

因为上市企业2011报表尚未出台,很多直销企业也习惯于对实际销售业绩进行保密,而很多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透露的业绩也不一定真实,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本刊记者对每个数字都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和求证,力求让这些数据更为靠近真相,反映事实。

如果某些数据出现较大偏差,那确属在本次盘点的能力所及之外,希望业界朋友进行指正。如果能够得到证实,本刊将在以后的杂志上对此进行更正。

业绩代表的是过去,眼光盯准的是未来。不管我们2011年的业绩表现如何,希望在已

经开始的2012,中国直销企业能够戒骄戒躁,共同做大蛋糕,分享时代赋予的难得机遇。(注:以下销售金额单位除注明外,一律为人民币。)

安利:267亿元

安利(中国)在中国直销业老大的位置上不但岿然不动,而且与竞争者的距离越拉越远。

2011年底,安利(中国)在其年会上宣布,2011年业绩为267亿元,相较于2010年的220亿,增长了21%。这份成绩单也消除了业界对郑李锦芬离开后的安利(中国)的担忧。显然,新任大中华区总裁颜志荣给美国总部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安利(中国)已经连续10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安利纽崔莱营养保健品虽然在2011年7月全线提价10%,但并没有对市场带来消极影响。相继推出的皇后金锅、空气净化器等高消费耐用品正逐渐成为安利(中国)公司销售的新增长极。

2012年,安利(中国)将相继推出益之源净水器、纽崔莱全植物蛋白质粉等一系列新品,这也让安利的经销商充满期待。

据熟悉安利的行业人士表示,仅仅依靠安利经销商数量的增加并不足以支撑安利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中国市场业绩的持续增长与公司循序渐进的产品推出策略有很大关系。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当安利(中国)如锅具、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高消费耐用品都推出之后,安利(中国)的业绩有可能会进入增长的瓶颈,“这在日本市场有先例。”

完美:118亿元

稳居中国直销市场业绩二把交椅的完美(中国)在2011年表现得中规中矩。

据接近完美高层的消息人士透露,2011年完美(中国)业绩达到了118亿元,相较2010年的107亿元,增长10.28%,这个增长率小于业界的预期。

不过,本刊在调查中听到了另外的说法。有人士表示,完美公司2011年的业绩接近130亿,但没有达到最高预期值的150亿。据说2008年,完美总裁胡瑞连对着经销商说过一句话,“要在3年内将完美业绩突破100亿!”结果,临近2010年的大限时,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为此完美公司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市场刺激措施,在最终*完成了“三年冲百亿”的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对市场进行了一定的透支。不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美公司2011的业绩仍能持续增长,不得不说完美的市场基础强大而稳定。

2011年完美公司也在寻求下一步业绩突破的尝试,包括引进稻盛和夫哲学管理思维包装企业管理,投资10亿人民币建立华南现代中医药城、注资5000万美元涉足人参产业、收购南非葡萄酒酒庄等。看来公司仍然将产品作为市场业绩的主要突破口。

无限极:85亿元

无限极是中国直销业2011年最大的惊喜,很少有人能想到,做到这么大业绩的企业还能实现几乎翻番的业绩增长。

不过对于具体的销售数据,无限极则拒绝提供,只承认“取得了相当大的增长”。因为增长确实太大,以至于业界很多人都突然关心起无限极来,其相关的市场业绩传闻也多了起来:从80亿到100亿都有。不过本刊综合多方面的数据和对消息渠道的判断,认为85亿这个数字让我们感觉更靠谱。

2011年的无限极无疑红得发紫。这个公司曾经在公益慈善方面乏善可陈,但却率先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他们一举捐资6800万为家乡江门建设李文达大桥和无限极大桥,颇有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味道。

业界将无限极的成功归功于一个优秀家族企业文化的成功传承,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于近两年的顺利实现——那些逐渐建成的超级形象店和遍布12个城市的健康走活动就是见证。

2012年,无限极将迎来自己的20周年华诞,一系列新产品和促销活动即将推出。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国市场将迎来第三个过百亿的直销企业。 玫琳凯:66亿元

玫琳凯(中国)的2011年,没有失落也没有太多的惊喜,一切都在公司的规划中进行着。

玫琳凯2011年持续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据我们从广东省相关部门处了解到的消息,玫琳凯2011年在广东全省的销售总额为7.429亿,纳税1.0749亿。玫琳凯(中国)业绩同比增幅在20%左右,全国销售总额约为66亿元,突破10亿美元大关。这个数字和玫琳凯美国本土市场业绩基本相当,2011年谁是玫琳凯全球市场的老大,可能还需要仔细核算。

过去的一年里,品牌与文化建设仍是玫琳凯(中国)的重点。除加大宣传力度外,玫琳凯在2011年9月推出了全新的幻时系列,为业绩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年10月,玫琳凯推出粉红巴士,以走近消费者的方式,再次让玫琳凯“美丽到家服务”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下一步,玫琳凯将会进军中国保健品市场,这或将为玫琳凯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2011年,玫琳凯(中国)相继启动数个生产基地和合作建厂计划,投入力度历史罕见。可见,中国市场在玫琳凯集团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

玫琳凯(中国)的发展源于其独特女性文化所产生的差异化竞争力,其信仰第

一、家庭第

二、事业第三的黄金法则让很多女性从内心解放了自己,这种内心的自由甚至超过获得金钱的喜悦。

坊间传闻1958年出生的麦予甫将于2013年——即55岁时退休,如果届时中国市场业绩能达成85亿的业绩,他将获得一笔巨额的退休金。不过,玫琳凯(中国)公司相关人员向本刊记者否认了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看到玫琳凯大中国区总裁接班人出现的征兆。

新时代 34.3亿元

新时代曾经一直被业界低估。2011年12月28日,新时代举办销售精英表彰大会,公司总经理黄永刚在会上透露,新时代在2011年取得了喜人的业绩。据知情人士透露,新时代2011年业绩增长高达30%,业绩为34.3亿元。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从新时代集团的子公司变成中国能源环保集团的“孙公司”时,曾有人在为新时代直销的未来担忧时,新时代人自己却高兴不已,“以前集团都盯着我们这块肥肉分,现在集团根本看不上我们这点业绩了,乐得自由。”

新时代市场靠的也是老的销售队伍,当年刘贵生的出走,在搅起一阵市场波动后,也刺激了新时代留下来的老团队奋发向上的斗志和他们学习专业团队甚至系统运作方法的决心。因此几年下来,新时代的经销商队伍整体获得了新生。随着企业在产品方面的多元化突破,新时代团队的稳定性凸显了强大的市场消费力,从而让业绩获得积极提升。

天狮(中国区):32亿元

2011年,天狮终于迎来众望所归的直销牌照,其市场也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据天狮集团资深人士透露,2011年,天狮中国区实现销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成功系统增加43%,金星系统增加46%,几乎是齐头并进。

据多位接近天狮公司高层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天狮集团海外市场业绩与中国区差不

多。因此,天狮集团全球直销业绩估计在六七十亿元之间。

同时,在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思想的引领下,发展成为全球化多业态的跨国集团,将文化传播与全球发展相结合,天狮的这种战略理念得到了海内外的认同。天狮经过多年的厚积薄发,加上直销牌照的助推,中国区业绩出现了大幅攀升,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表示,中国区业绩增长幅度为44%,同时也带动了经销商的收入增长,基础经销商收入基本实现同步稳定增长,一些高阶经销商收入甚至增长了近200%。

天狮是中国民族直销企业的标杆,虽然因为牌照问题一度市场受阻,但是随着牌照落地开花,未来发展的障碍已经扫除。2012年,天狮国内市场的发展更令人期待。

三生:25亿元

三生是中国新兴直销企业中的佼佼者,管理的有序和加盟团队的罕见稳定给业绩增长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2011年是三生的收获之年:成功推出三生财智宝移动商务系统和三生有享网,在电子商务方面初尝甜头;全力打造有机食品基地,开启有机产业新蓝海……

2012年1月10日,黄金宝董事长在三生(中国)2012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会上表示,2011年公司的业绩超额完成。2011年,三生公司自己定的业绩目标是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20亿元。而记者从多方途径了解到,三生(中国)2011年完成的实际业绩为25亿元左右。

三生公司堪称业界团队整合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钱人齐、伍斌、易*、陈东方、苏永、黄春荣等来自不同公司的直销精英都能够坚持从零开始扎根三生,实在令人惊讶。

随着三生在2011年会上更名为三生(中国),2012年该公司将全力打造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向着规范化跨国企业的道路大步迈进。 富迪:18亿元

崛起的富迪永远是中国直销行业关注的焦点。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掌舵人陈怀德总有办法让富迪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这不能不让众多的行业人士叹服。

2011年,得益于易富宝电子商城的成功推出和其他一系列市场刺激措施的运用,富迪公司业绩再创佳绩。随着这些年的调整,富迪的市场也越来越稳定,多款新品的发布,也给富迪的业绩做了重要的支撑。

不过对于具体的销售数据,富迪公司却闭口不谈。本刊通过不同的消息渠道了解到,2011年富迪的业绩应该在16到20亿之间。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评估富迪2011年的业绩大约为18亿元。

太阳神:16亿元

2011年的太阳神直销持续着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态势。据本刊的了解,太阳神营销总部的贡献值已经成为太阳神集团最大的销售和利润部门。

2010年,太阳神公开宣称业绩成功突破10亿元大关。2011年上半年,本刊从太阳神高层人士处了解到,他们最高的月销售业绩已经接近2亿。本刊从太阳神市场渠道了解到,太阳神在2011年业绩至少实现了60%的增长,达到了16亿元的高峰。

2011年,太阳神直销的战略重心依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常态化发展。继“小康直销”、“剩者为王”等概念之后,2011年太阳神再次提出了“快乐直销”这一创新经营方式,并随之开展

了“养生文化万里行”、旅游研讨等一系列活动,真正达到了让经销商以太阳神事业为乐,以直销为乐,以快乐为推动力发展直销的目的。

太阳神是中国直销业中为数不多的直销模式的探索者与创新者,其一直坚持的理性、规范发展思维屡屡为业界所称道。2011年,太阳神直销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获得了太阳神集团总部的高度肯定,太阳神直销总部升格为太阳神集团营销总部,这也为2012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尚赫:14.5亿元

在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的高速增长后,跨上10亿元台阶的尚赫在2011年稍微放慢了增长的步伐。

根据尚赫公司向本刊提供的数据,2011年,尚赫全年业绩为14.5亿元,同比增长10.74%。

在2010年业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尚赫在2011年加大了在公益慈善方面的投入,一系列由公司出资、经销商冠名的希望小学援建举动,不仅很好地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还增强了团队间的凝聚力。

康宝莱:13亿元

2011年对康宝莱(中国)来说是个调整之年,康宝莱开始调整对营养早餐店的过度依赖并积极推进和重视小额订单的达成。在这样积极的战略思路下,康宝莱的业绩持续增长,也展现出康宝莱(中国)领导层娴熟的企业管理能力。而越来越健康的市场业绩,给企业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据康宝莱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全球主要市场业绩全面飘红。其中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区销售额增长7%,达到了5500万美元。加上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业绩,康宝莱前三季度业绩总和已超过1.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2%。根据2011年前三季度的增幅和2010年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我们估计康宝莱(中国)2011年整体业绩在2.1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为13亿元。

不过本刊在与康宝莱内部高层人士的交流中,得到公司另外一个数据:康宝莱(中国)的实际销售业绩已经突破20亿元大关。

康宝莱2011年的良性发展还得益于公司在广告支持上的给力。2011年,除续签贝克汉姆所在的美国洛杉矶银河队之外,康宝莱还投巨资签下了西甲劲旅巴萨以及其头号球星梅西。为体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康宝莱要求梅西拿起乒乓球拍讨好中国球迷。关键是,这些代言者在2011年表现异常突出,巴萨的五冠王和梅西的金球奖让康宝莱的影响力得以强劲传播。而性格率直真性的中国区总经理李延亮,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趋成熟,有望赋予康宝莱(中国)更大的发展格局。

雅芳:12亿元

至今,雅芳以及雅芳(中国)仍然没有从源自中国市场的“贿赂门”中缓过气来。

2011年,雅芳(中国)业绩延续了2010年的下滑颓势。据公司公开的财报显示,雅芳(中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与2010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2%、28%和11%。按此趋势,第四季度业绩要实现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实际上,雅芳公司的财报从2010年开始就不再披露雅芳(中国)的具体业绩。2010年,经过本刊多方评估,其业绩应在15亿元左右。根据上述跌幅,以全年下跌20%计算,其2011年业绩估计在12亿元左右。

应受“贿赂门”影响,劳苦功高的钟彬娴不得不让出CEO的位置。最新消息显示,雅芳副董事长Charles Cramb因参与“贿赂门”事件而被董事会解雇。

现任雅芳中国区总经理的欧德睿一直试图将雅芳推向全直销模式,但这种改革在数千家并不热衷于多层次直销的店主面前阻力重重。2012年初,雅芳在广东开出首个直销服务中心,意味着雅芳(中国)将继续推行全直销的改革。雅芳亚太区高级副总裁Bob Briddon在揭幕仪式上强调:“我2012年亚太巡访的第一站选择了中国,中国市场始终是雅芳重要的长期发展机会。”

“贿赂门”的持续发酵,令雅芳(中国)的公共关系跌入冰点。在河南工商2011的通报中,雅芳因为“违规操作”被当地工商机关查处,成为唯一一家被通报的拿牌企业。

如新:10亿元

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新(中国)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市场动荡和管理层的调整后,经过如新(中国)和如新集团的共同努力,终于重新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即使在普遍增长的如新全球市场,如新(中国)也锋芒毕露。

如新(中国)的市场业绩在2011年里暴增。据悉,如新大中华区已经保持了18个季度的持续增长,2011年大中华区的销售额预计可达3.5亿美元,占如新全球销售总额的20%。按此推算,如新2011年的全球业绩应该在17.5亿美元左右。

如新集团的财报显示,如新(中国)2011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了45%、77%和69%的高速增长。通过与2010年年报数据的比较,我们估计如新(中国)2011年的业绩可能在10亿元左右,如果这种评估成立,这也是如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业绩。据悉,如新(中国)曾在2005年创下过8.9亿销售额的峰值。

ageLOC抗衰老产品系列是如新业绩的最大推动者。2011年末,如新ageLOC新品上市一周,即创下全球销售额破亿美元的佳绩,大大刷新了前款产品所创下的首发纪录。

宝健:9亿元

低调的宝健在业绩的对外口径上很矛盾,公司每年都乐意主动地公开宣布业绩呈现持续性的增长,但对于具体的数据却总是三缄其口。公司相关人员对本刊表示,“因为不是上市企业,所以并没有义务公布销售业绩,但记者可以按照近几年每年增长20%的数据来写,不用公布具体的数字。”

如果按宝健公司相关人员提供的增长率计算,宝健公司2011年的业绩至少在22亿元左右。不过本刊从对宝健公司消息灵通的人士处了解到,2011年宝健公司业绩在9亿元左右。这个业绩相对于2010年10亿的业绩而言,呈下降态势。

对于市场业绩下滑的原因,该消息人士透露,“可能是宝健公司的经销商队伍老化,以及产品更新速度过慢造成的。”

中脉:9亿元

2011年,中脉业绩增长并不突出,但难得的是基本理顺了公司的发展思路和理念,确立了“生态养生”的大战略方向。

据悉中脉科技2011年销售业绩为9亿元左右,这一业绩相对2010年的增长幅度还算不错,但应该没有达到中脉管理层的预期。

2011年初,中脉也曾为了业绩增长而进行了其他业务模式的尝试与突破,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一些短期利益驱动的项目,认真做起了纯粹的直销。2011年,中脉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产品之上。事实证明,所有业绩做得好的团队都是在产品终端销售方面表现优异的团队,而这也是中脉公司所要看到的结果。

2011年,中脉向商务部申报了8个新的直销区域,十余种新型升级产品也得到商务部核准。2012年,中脉科技将继续加强对“生态养生”品牌的打造,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推广,进一步调整市场节奏,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并加强潜力产品的重点研发和推广。

隆力奇:7亿元

隆力奇2011年给人最大的印象是人来人往。先是吕雷钧、骆超父子以及钱港基的相继离开,然后是刘兰香的回归。尤其是刘兰香的回归,令人不得不对徐之伟的胸怀竖起大拇指。

随着这些年隆力奇在直销方面的快速发展,董事长徐之伟对直销的探索与研究也越来越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他在积极地探索着如何把自己多年来的传统企业管理经验与直销行业的独特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011年,隆力奇在市场方面进行了很多大手笔的投入:在经销商内部进行形象大使的选拔、投入巨资在产业园兴建道观、投入4.5亿元在CCTV上进行品牌宣传等。

隆力奇作为中国民族日化品牌在直销领域的作为令人尊敬。据悉,2011年隆力奇直销业务业绩在7亿元左右,不过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

罗麦:7亿元

2011年的北京罗麦在业绩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011年,北京罗麦科技由于引入了两大超级市场力量而组建成三大事业部:由公司副总经理谷峰领衔的市场一部、由最先加盟的公司副总陶国林领衔的市场二部,以及由

最后加盟公司的副总经理郭炳廷领衔的美业部。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整个2011年,罗麦市场一部的业绩约为1亿元左右,市场二部为1.5亿元左右,美业部业绩在4.5亿左右,总计

约7亿元。

不过,飞速成长中的罗麦在2011年底出现了巨大的市场动荡。因矛盾的长期积累与冲突,导致罗麦美业部的主要市场力量善德国际系统离开公司,让罗麦美业部2012年的发展突生变数。

嘉康利:6亿元

因为前期业绩基数较小,嘉康利(中国)近两年的业绩增长率在中国直销界非常抢眼。

本刊在采访时,嘉康利的高级经销商们纷纷表示公司2011年业绩已经突破10亿大关。据说这一数据是嘉康利(中国)总经理黄海涛在1月份的会议上公开宣布的。有嘉康利经销商甚至给本刊列出了非常详细的业绩数据:2010年,嘉康利(中国)业绩增长了4倍,达到了1.8亿元;2011年,公司业绩增长了498%。据此算来,嘉康利(中国)2011年业绩高达10.76亿元。如果这些数字属实的话,嘉康利(中国)应是业绩增长最快的拿牌直销企业。

不过本刊从嘉康利公司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嘉康利(中国)2011年业绩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高,实际业绩是2010年的三到四倍之间。据此推算,嘉康利(中国)2011年的实际业绩应该在6亿元左右。不过这样的增长率仍然是值得称道的。

嘉康利业绩的高速增长首先源于中国区高层采用了非常务实的、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与产品策略。嘉康利的成长原因还很多,比如新产品的推出,比如不断有高阶经销商的加盟。对于已经到来的2012年,本刊认为,如果尽快摆脱对同行的挖角行为来刺激业绩的高速增长,才是嘉康利(中国)的当务之急。

安惠:5.4亿元

不知不觉中,安惠生物已经成立9年了。这是个特别的直销企业,传统的老板和传统的职业经理人,自己摸索,默默成长。

2011年12月,安惠迎来了公司9周年庆典。安惠董事长陈惠宣布,2011年公司实现了整体业绩同比增长35%。按照2010年的业绩计算,安惠2011年的业绩大约在5.4亿元左右。

安惠一直缺乏非常内行的直销职业经理人,看惯了行业风波的老板也不敢轻易相信外来的直销职业经理人。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惠仍然能够取得5.4亿的业绩确实非常的不容易。2011年,前富迪执行总裁赵晓飞加盟安惠担任顾问,不过却似乎被公司雪藏。有业界人士表示,安惠副总裁柯建民在包括帮助公司拿牌等事情上劳苦功高,而且为人忠诚踏实,很难有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2012年,安惠将继续在政企关系和文化建设方面发力,但是这些是否会给市场带来突破性的发展,还需要时日观察。

克缇:5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克缇集团在中国业务分为美容院和直销两条线,因此我们这里说的业绩

是直销版块业绩。

如果以克缇(中国)专业直销队伍所创造的业绩来说,那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克缇至今没有在专业直销队伍的吸引上有任何建树。或许,克缇在资金上也没有特别紧迫的需要。

但是克缇直销的业绩并不因此就变得难看,因为克缇美容院线的很多人,现在已经通过直销版块来报单,那么这样的业绩也属于克缇直销版块的业绩。

据悉,克缇美容院线的经销商高层多是从台湾过来的,都是老牌的直销人。他们在得到公司授意可以转型到直销版块后,鼓动了很多美容院转投直销版块。

2011年初,台湾IT界知名职业经理人余敬伦加盟克缇担任其副总裁兼中国区执行长,全面负责克缇在大陆的直销业务。余敬伦表示,2011年是克缇的储备期,2012年是克缇提速发展的阶段。

有克缇经销商表示,克缇集团在中国大陆的总业绩估计在20亿左右,其中通过直销版块产生的业绩大约有6亿元,不到总业绩的三分之一。不过,本刊从其他的更可靠的渠道处了解到,克缇公司2011年的直销业绩大约为5亿元。

虽然直销业绩在增长,但是克缇直销的业务主要还是依赖美容院,专业直销商队伍的生存还是很艰难。据记者观察,至今仍留在克缇的一些专业直销团队,其实很多都处在骑驴找马的状态。怎样为专业直销队伍开辟生存空间,让直销业务摆脱对美容院线业绩的蚕食,是克缇必须解决的问题。

金士力佳友:3.3亿元

金士力佳友是还没有完全找到直销突破口的内资企业之一。从拿牌后的几次调整来看,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反而成为金士力佳友发展的最大掣肘。

金士力佳友2011年的最大新闻是将前总经理姚则兵又请了回来,条件是总裁叶军退出实际的管理,副总裁邢耀宗离职。显然,这是一个断臂的措施,但能否重生,还需要观察。

2011年,决心一雪前耻的姚则兵卯足了劲,一改创立之初的服务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呼叫中心,使用起CTI电脑电话整合系统,完全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健全了全国物流配送机构;与买多网达成合作,登上了电子商务的客船,让事业有了突破的可能。

据可靠消息称,金士力佳友2011年业绩同比翻番,预计在3.3亿元左右。未来,金士力佳友还将在各地市场设立健康旗舰店,为经销商提供便利服务,业绩也将继续增长。

绿之韵:2.2亿元

绿之韵是获牌内资企业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直销商出身的老板胡国安谨慎坚守基业,他在自己设定的一个底线范围内,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来寻找企业做大的机会。 2011年,据绿之韵高级经销商透露,公司业绩增长并不明显,大约在2亿出头的样子。

绿之韵曾在2010年整合了很多团队,2011年,整合中该出现的问题也都冒了出来,该聚则聚,该散就散,好在大家都是好合好散。

2011年,除了在产品和教育方面发力外,绿之韵也尝试在管理方面创新。但现在看来,搭建新的管理班子也许才是绿之韵的突破之道。不知道在2012年,这些方面会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好在,绿之韵的团队已经调整得比较稳定,坚定不移的老经销商队伍对这个人情味十足的企业相当忠诚,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与基础。

美乐家:2亿元

2011年12月21日早上8点,美乐家2011年全球业绩首次突破10亿美元,终于跻身世界直销的“十亿美元俱乐部”。与美乐家全球市场的发展相比,美乐家(中国)的业绩增长显然拖了后腿。

2011年10月,美乐家大中华区副总裁暨台湾分公司总经理刘树崇对媒体表示,“美乐家(中国)前9个月营收约3.5亿元人民币,今年的营收目标可达5亿元人民币。”然而本刊从众多美乐家经销商处了解到,虽然沈阳、杭州、厦门等网点的设立为美乐家(中国)的业绩带来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情况远没有刘树崇所宣称的那么乐观,“业绩应该没有到3亿元的水平。”根据我们对美乐家的评估,我们判断美乐家(中国)公司2011年的业绩大约在2亿元左右。美乐家年会将于2012年3月4日召开,届时公司将公布2011年的中国区的真正业绩。

2011年,美乐家(中国)进行了高层管理人员的调整,也整改了物流,增强了服务,但对业绩的提升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美乐家还有一个致命伤是内斗严重:在美乐家(中国)公司内部,富足系统和立光系统一直为谁是老大斗得不可开交,让业界看尽笑话。

康力(本部):2亿元

广东康力是2011年中国直销业的重点关注对象,其通过“阳光直销”平台,甘做“中小企业孵化器”,旗下已整合了20多家直销实体。

我们如果将这些整合的直销实体业绩都算入康力公司,那康力的业绩是非常惊人的,因此我们这里主要是谈康力公司本部的业绩。

整合是广东康力2011年的绝对主题,董事长许瀞予和总裁王君平均耗费了大量精力在这方面,其直销本部的发展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兼顾。有消息称,康力公司本部销售业绩约在一个月1千万元左右,加上各大加盟企业上交的管理费用,整个2011年,康力公司总部的总收益应该在2亿元左右。当然,因为加盟式的操作模式,广东康力的利润率应该非常可观。

正是因为有可观的利润,因此,2011年康力公司得以动用巨资投入方兴未艾的有机食品领域。据悉,康力公司与多家科研机构及东北、湖南的产粮基地合作,生产有机大米,以率先抢占转基因食品阴影下的有机食品商机。

据悉,今年上半年,康力公司本部的有机大米加盟店有望正式推出,这也将对2012年康力本部的业绩增长有所助推。

葆婴:1.8亿

优莎纳并购葆婴海外母公司后,为了照顾中国官方的态度,一路走得谨小慎微,以至于让自身的管理团队都出现了动荡。还好,一向低调的葆婴公司在中国市场稳住了阵脚,业绩稳中有升。

据悉,2011年,葆婴公司业绩在1.8亿左右,小幅上涨。

整个2011年,葆婴都在习惯新角色的过程之中,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市场拓展,都有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出现,来自原优莎纳销售队伍的专业运作思维也对葆婴经销商的刺激较大,以至于整个公司上下都掀起了一阵学习的风气。

作为一家务实的公司,据说葆婴2012年的任务仍然以稳定融入为主,预定的业绩目标也锁定在40%左右的上涨率。因为基数较低,这个目标要求应该来说非常踏实。 葆婴要想实现大的业绩突破,可能需要在市场融入和管理层架构方面做出大的调整。

金日:1.3亿元

2011年7月就拿到了第29张直销牌照的金日,却至今未获国家商务部的正式公布。虽然记者已经看到了有金日经销商*的金日直销经营许可证原件照片,但让记者很吃惊的是,商务部的直销行业管理系统中竟然没有金日的申牌声明。在这样的情况下,金日的直销运作得就相当的低调了。理所当然地,金日在2011年的直销业绩就不会有很大的起色。

有经销商表示,虽然金日2011年的业绩增长幅度蛮大,但是也不过3000万元左右。另有经销商表示,8—12月份,也就是拿到牌的消息出来之后,金日的业绩有所上涨,“有三个团队,每个团队业绩在300万左右”。

金日总经理罗永亮对本刊表示,他们不希望把业绩公布出来,也不希望本刊将金日纳入到业绩报告之中。不过我们从其他的消息渠道处了解到,金日直销的业绩被低估,其全年的销售额应该不会低于1.3亿左右。

随着拿牌事宜的传出,很多团队都开始和金日接触并谈判加盟事宜,原致明德三三系统领导人王彬宇已经加盟金日。2012年,等到商务部官方网站正式公布金日的直销牌照后,不知道金日直销的策略能否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

欧瑞莲:1.1亿元

一些外资直销企业至今未能摸清中国直销市场的门道,欧瑞莲便是最典型的一例,虽然其已获牌3年多。

传说中的“业绩倍增高手”皮埃尔·马德森接任欧瑞莲(中国)总裁后,欧瑞莲(中国)市场未见任何起色。在欧瑞莲的财报,对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只字未提。由此可以看出,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大中华区毫无亮点可言。

据欧瑞莲之前的财报显示,欧瑞莲(中国)2010年的总营业额为1.026亿元,占全球总营业额的0.73%。因此我们推算欧瑞莲(中国)2011年的业绩大约在1.1亿元左右。

欧瑞莲(中国)3年多来一直未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国模式,虽然曾以玫琳凯为重点的挖墙脚对象,但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在欧瑞莲(中国)市场中举足轻重的经销商已经呈现出观望的态势。

安然:1亿元

安然是兔年最后一个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也可以说是2012年开年首张牌照的获得者。这个承前启后的特别礼物,多少可以宽慰一番安然人在2011年有些迷茫的心态。2011年对安然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五星级酒店开业,二期工业园正式使用,正式进军国际市场,进军资本市场。然后,就是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之下,其总裁竟然选择辞职并自行创业,而且是在知道安然直销牌照即将尘埃落定的情况之下,的确令人费解。总裁的离去也让安然直销管理层出现真空,暂时由区域总监苏永涛接管。

据悉,2011年11月,安然拿到了商务部有关允许开展直销业务的批复;2012年1月9日,拿到了正式的直销经营许可证。安然董事长助理李志凌对本刊表示,正在积极准备相关资料,等待商务部的最后公示。

据一位对安然非常了解的业界资深人士称,2011年安然直销的业绩预计为1亿元左右。

炎帝 5500万元

2011年12月9日,炎帝生物拿到了本的最后一张直销牌照。炎帝成为业界获得直销牌照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2010年12月,商务部正式受理炎帝申请直销牌照的资料;2011年1月30日,申牌声明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系统出现;2011年10月10日,炎帝获得直销经营许可证;2011年12月9日,炎帝的服务网点得到批准,获得直销牌照的消息被国家商务部公示。

炎帝生物在2011年的业绩并不耀眼,董事总裁钟建和表示:“因为一直主张先拿牌再运作,所以没有大力展开直销业务,只采用了加盟店的方式低调经营,因而业绩不高,预计2011年业绩在5000-6000万元之间。”

2012年肯定是炎帝计划中的发展之年,怎样在中国直销业的白热化竞争中体现理性直销的竞争力,这不但需要智慧,还需要耐得住诱惑。

哈药:2000万元

哈药是中国直销业中没吃上羊肉却惹得一身骚的样本,这也给众多意欲进入直销行业的传统巨头们敲响了警钟,并不是有钱就能做好直销的。

2010年10月,哈药直销因运作混乱被有关部门勒令停业整顿,随后哈药集团便决定停止直销业务,将团队嫁接给三生公司。然而很多哈药经销商并不甘心,坚持不走并继续开拓市场,让哈药直销业务死而不僵。

2011年,哈药风波不断,“污染环境事件”、“豪华装修事件”等层出不穷,每一次出事都有人顺带挖出“涉传事件”做文章,搞得哈药焦头烂额。

2011年下半年,哈药最终确定彻底终止直销会员计划,要求在2012年3月份之前全部完成退单,不愿离开的可以转为传统专卖店经营。此决定一出,令经销商陷入绝望,下半年的直销业绩基本就可以忽略了。由此看来,2012年中国直销界是没有哈药了。哈药直销什么时候再卷土重来,只有等时间来证明。

据2011年上半年还留在哈药直销的高级经销商表示,哈药直销业务在2011年应该创造了2000万左右的业绩。

爱茉莉:100万元

虽然爱茉莉一直将2012年定为直销版块的启动之年,但实际上早在2011年8月通过招聘经销商并培训的手段,开始了直销业务的试水。但相对于旗下专柜品牌的四处开花,其直销业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11年7月,爱茉莉拿到了商务部颁发的第28张直销牌照。从同年8月开始,爱茉莉就在相关招聘网上公开招聘直销员。据悉,爱茉莉第一批直销员有48名,都需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然后以“访问直销”的模式进行运作。爱茉莉直销员需要每天到公司准时报道,实行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早上是讨论工作计划,下午是分享各自的销售心得,周末才有时间真正去实践销售。

为了配合直销业务培训和顾客体验,爱茉莉于2011年底在上海思南公馆为俪瑞思品牌建立了一个漂亮的临时性会馆。同时,俪瑞思品牌在包括新浪微博在内的网络阵地上开展了小规模的赠品活动,以尝试拓展品牌影响力。

由于爱茉莉开展直销业务的时间较短,其产生的业绩属于实习级别的。估计,2011年爱茉莉直销业绩不会超过100万元。

第五篇:中国直销2

中国古代直销

在盛唐时期,中国的商品生产十分发达,以中国丝绸为代表的商货从长安(今西安市)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与以中国瓷器为代表的商货广东徐闻广西北海遥相呼应,前者通往中西亚各国,后者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中国制造的产品通过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渠道源源不断运往世界各国。

北海有个合浦商人专卖珍珠,在北海与外国商人打交道懂得了一些商业游戏规则。他带着大批珍珠来到长安后,发现生意并不好做。于是,他邀来一些朋友,告诉他们做一个商业游戏。他规定朋友们在他这里购买的珍珠只许自己享用不得转手再卖,但可以叫其他的朋友也照此分享,并承偌说这样一来,大家都是珍珠店的股东。朋友们高兴地将他带来的那批珍珠,按一两白银一串全部分享完毕,合浦人只好又调来更多的珍珠,买的人越来越多,生意立马火旺起来。商人很讲信用,将利润提成全部分发下去,每个在他这里购买了珍珠的朋友,连本带利加分红各得九十九两白银。从合浦商人得到好处的朋友照此方式也到别处做起珍珠生意来。从此,全国各地出现大批的富商,这些商人除自已佩带珍珠以显财富身价之外,作为珍贵礼品送官送亲戚,珍珠一下子窜红,并走入王侯将相显赫人家的朱门。

直销会给21世纪带来什么~~~~ 凤凰卫视《经济大视野》栏目中直销协会秘书长讲到:未来社会的财富在直销业,直销所占市场份额在欧洲占50%.日本占60%.韩国占80%.中国目前仅占1%.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十年后有很多人因为十年前与这个行业擦肩而过而后悔,十年后也会有很多人因为选择这个行业而庆幸!把握机会,创造未来!就目前直销行业而言,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直销是中国营销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营销体系转化的最佳选择。中国的直销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灰色传销”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政府将严格执行现有法律,加大非法传销或变相传销的打击力度。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现在在我国直销企业大多数都是做美容和保健行业的 而21世纪这两大行业在中国都将获得很大的发展 。

直销是未来趋势吗 为什么?

直销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能够实现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可以避免原材料价格变化对产品的影响,而且省去了中间代理商的多个环节,可以降低销售价格。到在最后受益的是消费者。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这是个很好的销售方式。但是也有产品差异,以及不同公 2

司有不同的销售理念和制度。市场上的销售方式也不会就这样单一的一种。

直销行业的三个阶段

直销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趋势倍受人们关注。中国直销市场开放后,直销发展与中国经济走向关系如何?这似乎是近期人们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可以预见,中国直销市场开放后,直销行业总的趋势是向着好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就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市场开放之后,直销行业的完全规范运行,可能还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甚至不排除需要经历一些曲折的阶段。根据其他行业的开放进程以及一些国家开放此类行业的情况,一般来说,这个行业的生命周期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起初控制阶段、全面放开阶段和最终完善阶段。就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而言,在起初阶段,直销行业的发展速度可能并不是很快。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对市场的整体情况,有关部门需要作出一个清楚而准确的判断。尤其是负责监管的部门,在这个方面更需要保持谨慎、稳健的态度。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无论是对于直销牌照的发放,还是对于市场经营秩序的监督,都需要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过急、过快可能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少数直销企业的巨头控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虽然行业中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但它们并不是市场竞争的主导力

量。

在全面放开阶段,政府对于直销行业的监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国内市场存在的风险和整个国内市场的容量,已经能够全面地进行调控和准确地进行测算。在这个阶段,整个市场的放开速度应该比较快,直销市场的竞争也趋于更加激烈。整个市场的格局出现变化,大型跨国企业的影响力可能减弱,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实力在逐步增强。整个市场可能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直销行业中企业的种类增多,经营的产品更加多样化,直销经营方式可能不再是以较为原始的以直销员为主的方式。

在最终完善阶段,直销行业的发展已趋于成熟。行业内的法律法规已经基本健全,企业之间的竞争规则基本确立,市场容量已接近其潜在的水平,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直销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就经营的主体企业而言,已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局面,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主要依靠竞争实力而存在,资金规模已经不再是决定竞争成败的惟一关键因素。人们对直销的认识,已经从先前的不被认同,发展到社会民众的普遍接受。从事直销业务成为人们一项正常而又普通的工作。 在这三个阶段中,可能也会出现一定的反复和曲折,但总的方向是向前发展的。

直销经营模式的利与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关注于国内直销业的发展。其中,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涉足到这一领域。从隆力奇到百年霞飞,再从摩根商业帝国到怡海房产的总经理王琳达女士低调出现在北大直销总裁班等等,都不能不说是直销行业魅力的又一展现。

自 1990年第一家直销公司进入中国大陆以来,直销行业在中国可谓是走过了18 个年头的坎坷路程,尽管一些直销企业在经历了暴雨般的冲刷后,依然能够稳健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但不可否认的是, 却有着 更多的直销企业或是转型,或是消亡在中国直销行业中,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直销行业现在与未来之路到底如何去走?企业与经销商如何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直销行业的经销商们又应该如何更快、更稳的发展?……”

虽然直销运营模式有着诸如成本相对较低,利润高等显著优势,也因为其特有的营销运作模式会让其口碑得到高效、迅速的传播,市场拓展局域也很少受到限制……,但如果运用不好的话,可能就不只是公司的形象和市场问题了,操作不规范很有可能会成为国家严厉打击的对象。更何况,公司整体崩盘在直销行业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近年来,在一些传统行业中已经有一些企业试探着运用这一营销模式,希望其公司也能从中分一杯羹。倒不是说不可以,那要看怎么来用了,说白了,这种模式对传统企业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对企业的发展有利,用不好伤到自己,那也是必然的!

2003年,香港某房产集团首次在港内运用带有直销色彩的营销

模式,单是从销售结果来看是相当成功的,并于同年,在其深圳分公司推广并使用同样的营销模式,结果 却是 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初经过重新评估后,该公司决定全面取消该运作模式……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同一种模式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首先,直销运营在香港年限相对较长,其运作模式相对成熟,消费者认可度也相对较高!

其次,香港与大陆参与对象上也有所不同。香港参与人群主要表现在中上等收入上,而在大陆则普遍是以专业营销员为主。不用我多说,无论那场会议推广得多么成功,能够掏出至少百万至千万元购买房子的营销员,我想不会太多。

第三,企业营销战略定位上出现失误。当然,这也是致使整个集团营销失败的最终原因。就如菲利普〃科特勒指出的:“企业必须放弃短期的交易导向目标,建立长期的关系导向目标……”

2007年初,笔者有幸参与浙江某房产集团的一个项目策划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在策划中,除了大多采用了常规的营销模式外,也部分采用了带有直销色彩的营销模式。营销策略的成功并不仅是表现在当时的收益上 ,同时 , 也表现在世界房产走入到低迷的今天,走出低迷怪圈和价格战役,将再次体现出这一营销模式的魅力!(近期,将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RTC——房产营销管理系统”)

当然,除了房地产企业之外,还有一些教育、保险、网络等行业的企业,也在试着运用这一营销模式。比如,江西某外国语学院就带有直销色彩。但也是因为运用不当,导致学校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就从外界为其起的绰号——“传销学校”来看,也可以知道它有多失败了

一: 剖析直销企业运营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若干建议

(一) 在国内,新开盘地或刚进入国内市场地国内外直销企业,大多都会借助"拉网头"作为启动新市场的手段之一。毫无疑问,这确实是一个打开市场快捷而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也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1. 转型团队与公司的文化和发展战略冲突:

可以肯定的是,每个网头之所以能够发展这么庞大的营销团队 ,都会有一套成熟的开发市场的系统,而这个系统也会逐渐渗入到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意识当中,并会形成这个团队的团队文化。如果处理不好, 就会在未来对公司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公司未来的营销战略布局。

那么,我们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尽可能的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公司新生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前,可适当地隔离转型团队, 尽量 避免与新生市场人员 上 的接触。

2) 实行特殊市场、专人辅导,并利用公司完善的培训系统,在前期进行多层次、密集型的培训。

3) 定期和不定期地为转型中上层团队领导做系统培训,迅速培养成符合公司发展的战略型人才。

4) 新生市场与转型团队达到一定比例时,可让两者开放互动(这一比例需要根据团队实际情况来定)。

2. 转型团队的忠诚度:

经销商的忠诚度是每个企业尤为关注的,尤其是在直销企业中 。 经销商 的 “跳槽”,可能不只是 伤害到企业的表皮而已 ,特别是转型后的团队更让直销企业担忧。原因很简单,今天他可以转型到您这家公司,明天就有可能成为别人企业的经销商,若是再 来个 顺手牵羊,拉走几支企业原有的团队, 那损失就不好估算了 。除了直销企业 自身的 实力 、 完善的培训系统和良好的奖金分配制度外,我们还应该如何 改善并 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1) 企业文化、个人价值观等应得到 快速、 有效的复制和引导; 2) 导入并运用REL-团队管理系统(在未来会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该体系);

3) 适当的设臵一些经销商虚职,可进一步增强经销商的归属感(笔者认为如果经销商不能够与企业正式员工严格分开,可能会在未来为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4) 这个方法虽然笔者不怎么支持采用,但也不失为一个有效方案。在发现团队领导人有这方面的 明显 “意图”时,应适当 地、 并尽快地架空其团队领导权力。

从笔者为数十家直销企业成功转型数十万人的正规或非正规直销团队的经验来看,转型团队的难点还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而且还存在于转型前和转型后的策划与执行上。如果没有 有效地、 系统地执行方案,以及专业的人士全程指导或协助执行,就很有可能 会在 您的企业决定开始接纳转型团队的那刻起,也就意味着这个团队的消亡

或终结。 即使是 最好的结果,也会造成团队成员大量的流失。这不但会导致企业的精力与时间,以及在人力上的付出后得不到预期的收益,而且也会让其团队领导人蒙受巨大的损失。毕竟在直销界中,“团队就是财富”的理论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二 直销行业人才紧俏奇缺

直销人才,特别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奇缺,这是目前中国直销行业的突出现状,它严重制约着众多企业直销业务的发展,同时,这也是导致直销高管频繁跳槽的一个因素。那么,选人、育人、留人,也成了直销企业所要面对,且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在直销行业中,由于留人和市场上的需要,“造神”几乎成了直销企业中的潜规则,中小型企业尤为如此。这无形中为企业本身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如:原北京海恒公司就出现过此类情况,公司副总裁跳槽导致市场损失近一半,而且,公司的整个管理层和经销商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有些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会送一些对企业本身来说 几乎算不上成本的资源——直销团队。先不说,这会不会导致这位 “ 人才 ” 假公济私,会不会对企业营销团队的内部造成不良影响,单是在未来可能会留下的隐患来说,就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笔者认为在直销行业中,“宁送股份,不送团队;宁可造企,不可过分造神”。

比如,北京刚开盘的一家直销企业,他所宣传的不是个人,除了公司的远景外,就是整个的企业管理团队,并且绝对不允许管理层同时在

企业内部拥有直销团队。这也就尽可能避免了上述所说的不良影响和事件的发生!

三 直销企业媒体关系的建设与维护

建立良好的企业传媒关系,是在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中国直销企业来讲,媒体这把“双刃剑”表现得会更加明显。尤其自2007年起,对媒体的监控 已 是政府对直销企业的监管手段之一。

一,曾经有很多企业都在这方面吃过苦头,栽过跟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与媒体通常会存在如下问题:态度不科学,媒体资源少,处理媒体关系方法不对,媒体关系的维护不健全,对媒体的破坏力估计不足,缺乏专业的媒体事务管理人员等等。如果这些状况不能迅速得到改善,2008年中国直销企业的经营将会面临另一种危机,将会陷入一种无休无止的“疲于应对”之中,它将造成企业品牌受损,市场滑落,消费者流失,监管部门频繁开罚单的恶果。所以,建立“直销企业媒体关系的建设与维护”是直销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四 直销品牌宣传方案规划

随着中国直销行业和直销企业的重新被梳理,也随着中国直销的重新被定义,自2008年起,整个中国直销行业不可避免地将由“粗放式经营阶段”真正转入到“精耕细作阶段”,直销企业品牌建设将从此成为整个行业及行业内所属企业的共同主题,可以说,有品牌,并且得到良性传播的企业就会拥有市场、顾客、高水平直销员以及未

来;无品牌或不能科学传播品牌的企业将会很快消亡。因为无品牌企业的市场、顾客都随时随地会遭受品牌企业的蚕食。正是基于此,“直销企业品牌建设”也显得日益重要。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直销管理系统、教育培训系统、安全系统、奖金分配系统、物流系统等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也是直销企业长期战略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事直销咨询策划行业这些年来,经常会遇到业内朋友问到“中国直销未来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

1、规范和引导行业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 不但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趁着混乱,抢市场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了),同时,也是企业的责任与义务(如,Q金时商、湖北林枫、爱博美娜等非正规公司或直销团队的非正规运作模式,无疑会导致直销行业的形象与信誉危机)。这也将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

2、规范市场和提高经销商整体素质。

3、由感性走向相对理性(如果忽略这些,可能就会步入或是加剧“直销行业疲软”的发展进程)。由中国国情、直销模式的特点出发,并与传统优势相结合,势必成为未来直销业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节选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撰稿人: 梁海峰 编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 俞江月

“直销”发展趋势及现状

中国直销业布满了机遇,前景也将是非常的乐观。并且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会呈现如下几个趋势:

1、国内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随着中国的和谐崛起和“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发挥,中国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中心,虽然也遭受了经济危机的一定影响,但广阔的内需市场将让中国成为引领全球走出经济危机的引擎。政府实施的一系列积极经济政策,以及4万亿的财政投资,给直销行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由于失业下岗人员的增加,低成本的个人创业也将09年成为社会的热点,众多利好消息,预示着直销行业国内市场空间的扩大,直销行业的市场蛋糕的总量将在10年有明显增加。

2、10年将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机遇年。相对来说,经济危机对于发达国家的影响更严重些,国外一些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现在都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问题。这对于一些有实力渴望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来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重组并购机会。直销企业也不例外,在经历了18年的发展之后,市场已经成长了一批有实力的民族直销企业。强大的实力,充足的现金流,科学的治理,为国内民族直销企业进军国内,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10年,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将会出现更多中国直销企业的身影。

3、10年,中国直销业的整合将会更加的频繁。随着政府对市场监管的更加严格,10年中国直销市场环境会朝着更规范的方向迈进。无牌直销企业、非法传销企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窄,企业面临着转

型的抉择,营销人员也要思考更好的去向。这些都为业界的整合提供了条件。届时,直销企业联合非直销企业,拿牌企业整合无牌企业,非法企业营销团队向合法企业靠拢将成为一种常态。这也是后来的直销企业加速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在这个日益强调合作的时代,谁能整合最广泛的市场资源,谁就能取得最大的胜利。

4、10年,民族直销企业的发展将会后来居上。08年的年末,中国直销界又多了两张直销经营许可证,巧合的是这两张许可证均是颁发给内资民族企业。“贿赂门”事件之后,政府在对待内外资企业的态度上更加公平。这将促进更多的民族企业加入直销行业的队列中来。而且,伴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华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民族品牌得到了广泛认可。加之民族品牌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市场把握的先天优势,这一切对为民族直销企业的后来居上提供良好的环境。10年,民族直销企业将与外资直销企业在同一平台展开竞争。

5、10年,直销企业将回归产品营销的时代,品牌将成为直销企业决胜市场的利剑。经过18年的发展,消费者对直销的熟悉也越来越理性,一夜暴富的鼓动,制度为王的吵作,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归根到底直销只是一种营销模式,惟有向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才能在市场立足脚跟。09年,直销企业将更加注重对产品营销的重视,通过加强产品品牌、企业品牌、领导人品牌的塑造来赢得市场。

6、10年,直销企业的销售方式将更趋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到了WEB2.0时代。电子商务的已经在企业经

营中日益普及,10年,将会有更多直销企业尝试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进行运营。此外,在继续依靠人员销售的基础上,工作室、专卖店、体验中心等实体销售终端的建设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目录销售、电话销售等方式也会为广大直销企业所尝试。

综上所述,10年的中国直销行业布满了机遇,但在机遇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对直销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直销企业只有苦练内功,完善治理,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把握住机遇。

自从前几年创办直销联盟咨询公司,一直到现在进入到传统行业的咨询策划业,直销行业的朋友大多还都会问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中国直销业未来发展路究竟要如何走下去? 在这个问题上,业内的专家们,以及各界的朋友,直销理论教父胡先生,都在呼吁直销应该转型到理性的操作层面上来!OK!作为我本人来说,也一直都坚持认为直销在未来的发展路上是应该往这个层面上发展的,但,应该怎么走,还要走多久?为什么直销业在中国走了这么久,还没有走到正常轨道上去,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去深思..... 在98年国家政府对这个行业采取一刀切,以及后来的对这个行业实行立法,并成立相关的部门与部门联合的形式对其采取专门管制.就这样走过多年以后,我们发现采取的各种手段虽然有效,但成效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这个行业的老总们,更注重公司的市场份额,而非市场良好的发展环境,当然,根据多年对团队转型的经验,以及对一些直销团队采取理性操作的经验上来

看,从感性转向理性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之所以会出现风险,我认为主要还是大的环境没有改变,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直销行业目前所处在的背景是什么?

1、国人的创业观念:根据我们的调查不难发现,大多数人在评价一个创业项目好与不好,取决于这个项目挣钱是不是多、是不是快,是不是容易、投资是不是少.....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一个看似非常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让你相信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的同时,又让你相信在这个行业当中天上确实能够掉下馅饼!

2、直销行业公司出现鱼目混珠的局面:对于这个问题上虽然国家政府实行了严格的管制,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像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还是很严重。让我难以理解的是,难道一定要等到行业大洗牌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直销人员素质:直销公司的直销人员迅速扩张的背景下,直销人员的素质何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直销人员的素质得不到保障,直销团队质量有从何谈起?消费者的利益谁来保障?行业又何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4、培训制度:好的培训课程可以让人得到快速的提成,可以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么,完全为市场拓展的需要做为培训的背景,培养出来的到底是人才,还是**才?

5、奖金培训制度:造梦的系统工具,根据我们在工作中分析中发现在所有的直销公司的奖金分配制度中如果说没有一点“陷阱”的,并且完全透明化的几乎没有!

6、产品定价:几乎所有的直销公司的产品都高出市场价格的几倍、最高可达上百倍!这个所谓的省略中间环节让利于广大消费者,回报于公司的直销人员,是如何产生的呢?

7、入门门槛:低门槛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的一种营销制度,但事实上,表面上的低投入,高回报,快赢利的模式,实际上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多数直销人员都会在以后从业当中投资越来越大,而且会形成,高投入、低回报、慢盈利的局面,赢利的速度低于投资的速度!

8、不透明性:产品夸大、工资夸大、身份夸大等是这个行业的显著象征......

9、消费者与会员的区分:在国外,消费者与会员都会有严格的区分机制,而在国内则不同!等等

为什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想插足到直销行业上来呢?例如:江苏隆力奇、百年品牌霞飞、保险公司等,一方面市场拓展相对较快,更重要的还是对更大利润的追求!

前一段时间在上海某咨询总部碰到某直销公司的高管陈经理,我们在谈论直销业时,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虽然在观念上接受了直销,但是一方面传统行业的培训的普及、以及直销行业越来越”理性化“,透明度的提升,竞争,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多重压力下,这个行业没有以前好做了.....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某咨询公司副总裁张芊芊在2007年为中国的一家直销公司做市场策划时,同样面对的是这个问题。她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在很多直销公司

在想着如何把自己的营销系统变的更感性的时候,她却反道而行之,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把感性改为理性运做模式。至于效果如何嘛,从这段时间运做上来看,效果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想。2007年12月7号晚,应邀为一家非正规直销团队做转型工作,由一个非正规的直销团队嫁接到正规的直销公司里,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转型前期,另外就是转型后的工作问题!前期转型不好,会造成整个团队崩盘的严重后果,后期工作,以及管理系统做的不到位就会造成大量人员的流失!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前期的转型工作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在后期的跟踪服务上,就会面临很多问题,根据每个团队的实际情况,要有不同的方案!张总所设计出来的整个流程,就弥补了在转型后期所弥留下来的很多的后遗症!而这套系统大多采用的是相对理性的运做方式..... 我们从以上个案来看,理性的直销运做模式,无论是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公司的快速稳步的发展,都是可行的,而且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节选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撰稿人: 梁海峰 编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俞江月;

上一篇:智慧街道治理平台下一篇:综合介入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