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2022-12-13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建立患者安全管理文化,正确处理及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广东省护理管理规范》、《广东省护理文书规范》、卫生部《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要求,制订本制度。

一、患者安全事件根据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或伤害的严重程度从严重到轻微分为4个等级

(一)Ⅰ级事件(警讯事件sentinel event):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患者非正常死亡或永久性的功能丧失,范围包括:(1)患者意外死亡,如自杀等。(2)与患者所患疾病无关的器官重大损害或永久性功能丧失(3)手术错误:包括患者错误、手术的方式错误、部位错误(4)婴儿在院内丢失。

(二)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adverse event):在疾病医疗过程中由于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费用的增加如跌倒(伤情Ⅱ级以上)或其他意外。

(三)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no harm event):虽然发生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和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near miss) :由于及时发现,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

二、报告范围及类型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中的上报事件概括分类,结合临床工作情况,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类为:

1、药物事件: 静脉输液错误、静脉注射错误、肌肉注射错误 、皮下注射错误、皮内注射错误、口服给药错误、外用药品给药错误

给药错误类型:错人、错药、部位、给药方法、错剂量、错时间、

其它

2、 照护事件:跌倒 、坠床、喂食误吸/窒息 、院内非预期压疮、预期压疮 、医源性皮肤损伤、走失、自残、自杀/企图自杀 、伤人、烫伤 、烧伤、冻伤、咬破水银体温计 、咽入异物、约束导致局部损伤、婴儿红臀、其它 :

3、 管道事件:患者自拔 、医务人员误拔、导管滑脱、错接导管 、意外断管、提前拔管(阻塞、感染)、导尿术致尿道损伤出血、其它:

4、 输血事件:错人 、错血型、血液制品类型等

5、 标本事件:错人、错管、未按要求贮存或送检等

6、手术事件:手术部位错、手术患者错、体内遗留异物 、其它:------

7、运送事件:运送过程致患者损伤、药品损坏/遗失、物品器械损坏/遗失、患者猝死、送检错误 、其它:

8、医疗器械/材料/设备事件:仪器故障/损坏、医用材料质量异常、操作中发现无菌器械包内物品物品器械不符、器械物品灭菌不符合要求、其它

9、职业防护事件:针刺伤等职业暴露事件、其它

10、其它事件:漏执行医嘱、火灾、失窃(公物或贵重药品)、争吵/打架、蓄意破坏、病历遗失、违反操作规程、医疗废物处理不当 、其它

三、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1、倡导非惩罚性的报告制度,鼓励主动报告临床护理中存在或潜在的安全(不良)事件,对事不对人。

2、发生安全(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3、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通过院内办公系统邮件上报,及时据实登记。

四、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时限

1、凡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值班医生、护理组长或高级责任护士,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将损害减少至最低。同时上报护士长、科主任,如为Ⅰ-Ⅱ级事件:护士长立即口头上报护理部,同时24小时内填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护理部;如Ⅲ-Ⅳ级事件,在24小时内填写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2、如有潜在医疗纠纷的问题,如发生医闹事件,扰乱正常医疗护理工作、3人以上的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抢救事件、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或家属与医护人员突发冲突等需要紧急协助的其他护理问题,需立即执行口头或电话上报。

3、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护士长应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一周内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要对科室意见或方案提出意见,并在一周内报送护理部。

五、安全(不良)事件处理

1、及时处理,减小伤害。对发生的任何安全(不良)事件,特别是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Ⅰ级、Ⅱ级),要当机立断,及时补救,将可能造成的损害或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立即上报,发生不良事件后,有关记录、标本、物品、化验结果及造成差错事故的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护理部对于接到警讯事件(Ⅰ级)报告后及时到达现场,迅速组织和协调人力和物力资源,尽最大

努力阻止和减少事件所造成的伤害。

2、调查分析,实施改进。当事人24小时内填报相应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填写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及时调查,组织科内讨论,从制度、流程、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事件的原因并提出,确定事件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如Ⅰ-Ⅱ级事件、涉及多部门多环节、不良影响较大、属于频发事件均需进行RCA分析,大科护长参与讨论分析。并于1周内完成不良事件报告单讨论及整改,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大科护长跟踪持续改进措施及效果。

3、护理部组织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及讨论,找出工作流程或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制订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提出对事件的处理意见。并及时进行全院分享以示提醒,跟进纠偏效果,杜绝安全隐患。

六、安全(不良)事件登记、统计

1、出现不良事件的科室及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护理部按季度汇总分析,报告主管院长。

七、患者伤情分级:

按照国家护理质控中心及《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将患者受伤程度分级为: 0级:没有伤害

1级:轻度(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撕裂伤等)

2级:中度(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医疗或护理处置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扭伤大

或深的撕裂伤、皮肤撕破或小挫伤等)

3级:重度(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

4级:死亡

第二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吉林省第二荣复军人医院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特制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

一、不良事件定义

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二、上报范围

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要上报。

三、上报程序 吉林省第二荣复军人医院护理部

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上级分管护士或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者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质量管理科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 1

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四、结果分析

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多科室、多专业护理人员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主要采用趋势分析和个案分析。趋势分析包括科室内部的纵向比较、与其他科室的横向比较、与科学标准及实践的比较。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实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五、免罚及奖励

1、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2、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3、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

第三篇:非惩罚性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天全县天愿医院

非惩罚性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内的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可有效避免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有利于发现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良事件报告后的信息共享,可以使相关人员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

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因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严重院内感染。

四、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 护理部鼓励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报告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五、上报内容

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元。

六、报告形式

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护理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时事件报告表》。

七、激励机制

1、鼓励志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 并按照报告人的意愿对报告人给予保密。

2、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奖励人民币50元-100元。

3、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奖励人民币50元-100元。

4、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然未形成医疗纠纷,但被职能部门检查发现的,给予处罚人民币300元-500元。

5、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奖励人民币50元-100元。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信息报告制度与激励机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可能引发生纠纷,造成事故的事件。包括给药错误、治疗不及时、针刺伤、压疮、烫伤、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道滑脱、标本错误、手术患者、部位错误、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等。

一、 报告范围: 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

二、不良事件分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Ⅲ、Ⅳ级事件):立即报告护士长,24-48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Ⅰ、Ⅱ级事件):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同时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核实结果后上报分管院领导,护士长于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

3、护理部收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后,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报告表》报送医务科。

四、报告形式:

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知情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知情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3、网络报告:知情人员登陆医院内网,填写完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电子表格,以电子邮件形式报告。

护理部

2015年1月

第四篇: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手术部位或患者识别错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1、用药错误 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执行治疗性医嘱时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

2、非计划拔管 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病人或护理人员等因素发生的计划外的拔管行为。

3、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4、 意外事件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压疮、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自杀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管理规定

1、责任护士需对新入、转入及病情突发变化的病人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见附件

2、3),当评估分值≥10分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意外风险的可能,需采取预防措施并在值班期间加强巡视及作为交班重点。

2、护士应将评估分值≥10分病人的安全情况在护理记录单上每班记录。护士长每天对高风险患者的安全情况及护士对安全预防措施的落实进行跟踪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记录在护士长工作手册上,每周一次,特殊情况及时记录。

3、如有不良事件发生,当班护士应及时赶到,并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将损伤减少到最低。

4、上报程序:为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坚持主动报告、非处罚性的原则。发生不良事件后,由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病人安全报告表》(见附件1),填写完整后24小时内交护理部。遇重大、情况紧急事件应在处理的同时立即口头上报护理部。

5、处理方式: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定期进行专题讨论,分析原因。在全院护士长会上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通报,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主动报告自己和他人发生的不良事件者,护理部将对报告者和当事人保密。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的缺点、一般差错不予追究,对隐瞒不报者、严重差错及事故视性质及程度由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研究后酌情处理。

(三)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措施

1、加强对重点人员、时段的管理

(1)工作3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应加强业务培训,并与高年资护士合理搭配。

(2)晨、午、晚、夜间的护理风险高于正常上班时间,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值班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协助。

(3)危重症患者、老人及小儿在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相对较高,应重点关注。

(4) 危急重症患者离开病房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活动存在较高风险,应合理安排转运工具、陪同人员、仪器设备等。

2、提升病人辨识的正确性 当提供治疗或执行任何技术性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使用至少两种辨识病人身份的方法。

(1)床号不能作为辨别病人身份的唯一方法,须请病人说出自己的姓名而不能采用护士叫病人姓名的方法。

(2)志不清、精神异常、危重、手术、高龄、小儿等必须使用腕带标识。

3、提升医护沟通的有效性

执行口头或以电话报告重要的检查结果时,应以“重复复诵”的方式以确保讯息接受者收到正确的医嘱或检查结果的报告。

4、提升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他们所关心的安全问题、以及入院后风险评估的结果。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并掌握预防护理意外事件的必要性和方法。

5、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1)病房各种药品标签清楚、有药名、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无过期变质药品。

(2)药品原包装保存,特殊药品按要求保存(如需避光、冷藏等)、药品不得混装。

(3)药品定位放置:注射药、口服药、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标识清楚,严禁将外观相似或发音相似的药品摆放在相邻的位置。

(4)高浓度电解质、肌松剂、细胞毒性药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警示标识。

6、提升临床警示系统的有效性 (1)确保呼唤器使用有效、各种监护仪和呼吸机报警系统性能良好。 (2)正确使用警示标识。

7、避免手术部位错误、病人错误

在术前准备时护士必须为手术病人佩带腕带标识,接送病人时必须有病人相关信息确认过程并签字确认。手术部位必须标志清晰、术前准备和铺巾后仍清晰可辨,手术开始前如参与手术人员任何人有任何异议,均需立即暂停手术,只有当全体均无异议时方可开始手术。

8、减少病人因跌倒或坠床造成伤害的风险:跌倒、坠床评估分值≥10分的病人,在护理中需注意以下事项: (1)安全的环境:保持病房光线充足、地面清洁干燥无障碍物,私人常用物品固定放置,便于病人拿取,夜间开启床头灯。

(2)健康教育:①对高危患者实行告知制度,加强指导,陪护人员离开时必须告诉护士。②嘱病人穿防滑鞋、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③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和避免睡前大量的饮水。④做好特殊药物的宣教工作。⑤病人起床活动时不要以移动的家具作为支撑,坐椅时间不要太长。⑥70岁以上老年人必须留陪伴一人,陪伴年龄应小于70岁,并活动自如。如无陪伴,家属需在护理记录上签字。

(3)加强巡视和观察,适当给予生活照顾。患者离床活动应有人陪护。 (4)床、椅固定,高低适中,适当使用护栏和约束带。搬运患者时将平车固定,防止滑动,就位后拉好护栏。 (5)患者床头应有防跌倒警示标识。 (6)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指导其学习渐进式下床活动的方法,避免姿势快速转换。

9、加强管道护理,防止管道混淆产生不良后果以及非计划性拔管 (1)管道标识清楚,值班者应清楚患者的各种管道的名称及护理要点。 (2)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明确管道管理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医院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现管道脱落或有脱落的危险,立即告知值班人员。

(3)妥善固定管道,定时观察有无脱落。 (4)根据病情给予肢体或身体约束。

10、避免其它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

(1)掌握患者病情和心理变化,一旦发现情绪异常及时通报家属及全科人员,防止患者自杀行为。

(2)为神志异常、70岁以上老人伴有精神障碍、无监护人的儿童床旁挂“防走失警示”。

(3)避免因护理不当造成的压疮和烫伤。

(四)要求

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本制度建立的意义和做法,认识到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意识。据实上报,以促进我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最终目标。

第五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治疗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护理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称为护理不良事件。

一、不良事件的等级划分

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永久患者机体与功能丧失。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发现及时,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二、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

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导管滑脱、 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三、不良事件的上报时限

1、Ⅰ级事件(警讯事件):护理部应主动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报告。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采取积极救治措施的同时,当事人须立即通知护士长、上级医生和科主任,同时报护理部、医务科(夜间为总值班),事后48小时内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了解情况后及时报科护士长,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士长每月进行记录,科护士长审核,对共性问题及

1 时向护理部报告。

四、具体要求

1、科室应按规定时限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逾期未报或有意隐瞒不报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并与科室质量考评挂钩。科室每月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制定整改措施,必要时请护理部参加。

2、护理部接到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后,调查核实,协助解决,并跟踪验证。

3、护理不良事件需要其他协助解决的,护理部及时沟通解决。

4、对于警讯事件,护理部应及时向全院各科室发出预警信息。

5、护理部实行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监控,定期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会,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

6、护理部对于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者,给与鼓励和表扬。对于未增加患者痛苦、未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将不影响个人、集体评优晋级。

护理部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八日

上一篇:环境卫生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会计证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