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安全预警制度

2024-04-22

突发事件安全预警制度(通用8篇)

篇1:突发事件安全预警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利用网络系统及时组织、开展连续、不间断、系统、完整、规范地收集、分析、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潜在因素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应急控制处理措施的现场应急监测和影响因素动态信息资料,建立完善预警机制,为早期发现、有效控制和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信息保障,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对策、控制措施及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一、监测预警内容:

(一)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监测; 常规疫情监测(包括零病例报告监测)

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相关症候群监测(含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社会人群的法定传染病主动监测(含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监测); 群众和各类新闻媒体投诉举报监测 污染性健康危害、中毒事件监测; 药店抗生素用药监测报告;

监测人群的社会、经济、人口、地理、气象学基本情况;

(二)预警

公众所面临的疾病威胁和健康危害及其所可能持续的时间情况; 疾病威胁和健康危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病因或可能原因; 疾病威胁和健康危害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及发展趋势; 社会环境(包括社区环境)和公众对疾病威胁和健康危害因素的协同效应及其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

疾病威胁和健康危害可控制程度; 最佳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可行性;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资源适应程度; 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

二、工作流程与步骤

(一)监测 ①制定监测计划

②设立监测点与建立监测网络 ③组织培训、统一监测方法

④实施监测与监测质量控制(建立与完善规范运行机制)

⑤定期检查与督导 ⑥总结反馈

(二)预警

①资料收集与分类汇总处理;

②选择分析与预测的公共卫生事件类别、病种; ③选择分析预测方法;

④预测预警与论证评估分析结果;

⑤总结与上报预测预警;

⑥进行预测预警的预报。

三、预警级别 预警分为四级,即Ⅰ级(一般事件、蓝色预警)、Ⅱ级、(较大事件、黄色预警)、(重大事件、橙色预警)、Ⅳ级(特别重大事件、红色预警)。

二、预警响应

Ⅰ级预警由疾控中心成立事件处理小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采样、病例诊断等处理。必要时可以请求县卫生行政部门给予技术援助。同时取得同级人民政府的支持。

Ⅱ级预警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事件处理小组,指导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采样、病例诊断等处理。根据事件性质,必要时可以请求市卫生行政部门给予技术援助;同时将事件报告县政府,取得政府的支持,进行多部门的协调。

Ⅲ级预警由县政府成立事件处理小组,全面指挥事件的处理,由县政府指挥各部门联合行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Ⅳ级预警由县政府报请市政府,对事件进行全面的指挥协调,处理事件。

三、预警信息的发布

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发布由县政府授权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发布事件信息。

篇2:突发事件安全预警制度

中铁股份外〔2008〕156号 股份公司所属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境外突发事件防范工作的通知》(国资厅发外事[2007]33号),股份公司制定了《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及紧急处置制度》,请各单位结合实际,对应机构变更情况,及时成立、调整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并报股份公司国际业务部备案,切实做好境外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并按照规定渠道和程序及时报告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关于印发《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及紧急处置制度》的通知(中铁程外〔2007〕187号)同时废止。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突发事件

预警及紧急处置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和目的 依据国务院《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59号)和股份公司《关于建立境外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中铁程外[2004]281号)等文件,建立境外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妥善处置各类境外突发事件,保障股份公司境外公司、办事处、项目经理部等各驻外机构的合法权益和境外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股份公司所属各驻外机构所在地的境外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境外突发事件包括境外发生战争、**、军事政变、恐怖袭击、劫持、劳资纠纷、劳务人员罢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瘟疫和传染疾病大面积蔓延等事件。

第三条 遵循原则 股份公司各成员单位总部及各驻外机构,应分级分层建立相应组织,具体落实本制度。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境外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处置境外突发事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损失。

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应坚持预防为主、防范与处置并重的方针,增强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培训演练,做好应对境外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及物资准备。境外突发事件应依法决策和处置,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参照事发国或地区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和外事纪律,保守国家机密和企业的商业秘密。

第二章 组织体系的建立和职能 第四条 组织体系的建立 为统一对股份公司驻外机构所在地突发事件紧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应建立三级组织体系。股份公司成立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一级组织。股份公司各成员单位相应成立“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二级组织。各驻外机构成立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为三级组织。三级组织各负其责,并对上一级组织负责。如遇境外突发事件,三级组织应全面启动,联动合作,共同对事件进行积极而有效地处理。第五条 一、二级组织的主要职能 股份公司及股份公司各成员单位“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审议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应急预案;评估和发布预警信息;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处置;拟定处置方案并组织、监督实施;密切掌握境内外应急处置动态,及时调整应急措施,全面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二级组织在启动应急处置之前,必须向一级组织报告。

第六条 三级组织的主要职能 驻外机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与当地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跟踪国际、本地区安全形势,收集、分析、研究有关信息,提高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学习有关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置理论知识,不断拓宽突发事件紧急应对工作渠道,储备相应的社会资源,提高突发事件紧急应对能力;根据事态发生与变化情况,提出预警或启动应急处置建议及处置建议方案;执行一、二级组织的决定,落实处置方案;情况突变时可按处置原则灵活调整紧急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第三章 预警机制 第七条 预警信息等级划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预警分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四个等级。

1、红色等级

指标迹象:情报显示突发事件威胁逼近,或局部地区发生冲突、战乱,或情报证实即将发生武装或恐怖袭击。

行动:各级组织做好应急准备,警告有关人员减少外出或不去危险地区。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项措施保护驻外机构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及时把预警信息上报一级组织。

2、橙色等级

指标迹象:情报显示有发生突发事件的现实可能性,或局部地区发生冲突、动荡。

行动:各级组织注意收集情报,跟踪形势动态,考虑突发事件发生的方式、规模、影响,完善应对方案,并及时把预警信息上报二级组织。

3、黄色等级

指标迹象:情报信息显示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

行动:提醒驻外机构和人员高度重视,注意收集情报,跟踪形势动态,同时考虑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方式、规模及初步应对措施,并及时把预警信息上报二级组织。

4、蓝色等级

指标迹象:情报信息显示可能发生突发事件。

行动:提醒驻外机构和人员思想重视,注意收集情报,跟踪形势动态,注意安全。三级组织可视情况决定是否将预警信息上报二级组织。第八条 预警信息收集 预警信息应从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收集。各级组织应发挥各自优势,对不同区域驻外机构,应明确信息收集的分工和侧重点,加强信息沟通,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通报;重要信息和紧急情报须在第一时间通报。

第九条 预警信息的评估和发布 一、二级组织在获得境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后,视情况会同有关单位进行研判,并根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由一、二级组织发布预警信息。

第四章 分级响应

根据事发地点、性质、规模和影响,将境外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三级响应。第十条 I级响应

1、指标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境外突发事件:

(1)造成股份公司境外人员死亡人数10人及以上或死伤人数20人及以上的;

(2)造成股份公司在境外利益、驻外机构和人员安全及财产重大损失,并具有重大政治和社会影响的;

(3)需要迅速撤离股份公司驻外机构和人员的;

(4)国务院指示外交部参照国家预案Ⅰ级响应或启动外交部预案Ⅰ级响应的其他涉及股份公司的境外突发事件。

2、响应 发生上述境外突发事件,股份公司各成员单位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迅速报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向国务院国资委、外交部、商务部及时报告,申请国务院涉外突发事件应急总指挥部进行处置。第十一条 Ⅱ级响应 1.指标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境外突发事件:

(1)造成股份公司境外人员死亡人数5人—9人或死伤人数10人—20人的;

(2)造成或可能造成股份公司在境外利益、驻外机构和人员安全及财产较大损失,并具有较大政治和社会影响的;(3)需要尽快撤离股份公司驻外机构和人员的。2.响应

发生上述境外突发事件,股份公司各成员单位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迅速报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向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汇报,申请外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处置。第十二条 Ⅲ级响应 1.指标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境外突发事件:

(1)造成股份公司境外人员死亡人数5人以下或死伤人数10人以下的;(2)造成或可能造成股份公司在境外利益、驻外机构和人员安全及财产一定损失,并具有一定政治和社会影响的。2.响应 发生上述境外突发事件,股份公司各成员单位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迅速报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向国资委、商务部汇报,申请国家相关外事部门协调处置。

第五章 处置程序

针对上述境外突发事件,Ⅰ级响应处置程序如下: 第十三条 启动

Ⅰ级境外突发事件发生后,股份公司各成员单位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迅速报请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批准,或由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决定启动本预案,并由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处置工作。第十四条 处置程序 1.及时保持联络

应急机制启动后,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迅速通知股份公司有关成员单位严格按照国务院、外交部和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与要求参与应急,有关成员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处置工作,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与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持联络畅通。2.关注事态发展

应急机制启动后,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随时掌握突发事件信息,迅速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通报各相关单位。3.研究应对措施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建议、组织、安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4.处置 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授权,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检查各项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落实到位。5.终止应急状态

境外突发事件处置完毕,由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提出终止应急响应建议,经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实施,并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6.评估

境外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应由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单位进行调查评估,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作出报告,并通报有关成员单位。

第十五条 处置措施

1.各级应急组织在预警信息发布后,要认真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应做到时刻保持通信联络畅通,筹措应急保障专用资金和应急物资等。2.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外交部及时与驻外外交机构等有关单位及股份公司驻外机构保持联系,掌握重大形势变化信息、事态走向、事件规模,制订境外突发事件处置的策略和措施。

3.通过外交部及时与事发国、地区当局交涉,寻求国际、地区合作和援助。

4.通过外交部联系驻外外交机构及股份公司驻外机构,迅速了解并报回伤亡人员数量、姓名、籍贯、状况、家属联系方式等情况及财产损失情况,部署安置安抚、医疗急救、转移保护等工作,跟踪、续报有关信息。5.根据“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原则,股份公司有关成员单位协助受害人家属赴事发国、地区处理善后事宜。

6.根据“属人管辖”原则,集团公司有关成员单位立即安排并负责人员回国后的接收、安置、抚恤等后续工作。第十六条 后期处置

1.应急响应终止后,股份公司有关成员单位应进一步做好相应人员安置、损失评估、赔偿、奖惩等后续事宜。

2.应急工作结束后,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写出总结报告,上报外交部等相关部门备案,并通过对处置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及时修改和完善本制度。

3.股份公司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需要请示上级部门批准,会同股份公司有关单位,成立专门调查组,对突发事件的原因、有关人员责任进行调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Ⅱ级、Ⅲ级响应的处置措施,参照Ⅰ级响应中的相关处置,以股份公司各成员单位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主,按处置程序实施处置。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其它

篇3:突发事件安全预警制度

一、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

1.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持续存在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的“西化”、“分化”和渗透等破坏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在冷战结束后, 意识形态的斗争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 从政治层面走向社会层面, 手法不断翻新, 而且越来越隐蔽化, 越来越具有欺骗性。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利用各种手段, 通过大学校园网、电话、短信、信件等渠道从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加紧渗透。其中青年学生是主要的渗透对象。

2.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矛盾及不良现象的影响

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改革, 推动了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社会中不满情绪充斥。近年来由于监督机制尚不健全, 拜金主义不正之风渐起。因贪污腐败等原因下马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 使得党民鱼水情日益淡化。

一些大学生面对诸如上述的不良社会现象, 缺乏冷静思考, 容易从众、模仿, 甚至被利用制造事端, 做出群体性反社会的越轨行为。

3.高校内部改革及管理上的漏洞

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入为高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增加了校园的不稳定因素。如,

(1) 当今学生与以往学生相比个性化趋势明显, 传统的教育管理办法受到挑战,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引发事端, 导致公共突发事件; (2) 扩招带来的人均教学资源的短缺, 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性问题; (3) 贫困生数量逐渐增加, 经济、心理压力相当明显; (4) 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自20世纪中期以来, 因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身心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占总数的16%以上, 甚至有40%~60%的优秀大学生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2]; (5) 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复杂, 校园保安环节薄弱; (6) 重视校园硬件建设, 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等等。高校内部诸如此类的不稳定因素, 稍有不慎便会引起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 后果不堪设想。

4.大学生自身特点

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 且多为独生子女, 家长对其宠爱有加, 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及生活磨练。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薄弱环节, 认识上较为偏激, 具有逆反性, 易走极端。多数大学生的心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 属于“群体事件”爆发的高危群体[3], 一旦爆发突发事件容易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 由一个班级到一个年级再到一个学校, 很快便引起整个城市甚至全国高校的响应。

另外, 网络中黄色游戏网站的充满诱惑, 与教育网站的缺乏吸引力相互矛盾。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变得焦虑不安, 整日生活在虚幻之中, 为突发事件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高校安全问题潜在诱发机制

如上所述, 高校安全问题潜在的诱发机制可用图1来表示。改革开放近30年, 西方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但随之带来的西方价值观念与国民价值观发生了撞击, 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和“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尚不成熟, 极易受到敌对势力的挑拨。政府的各项改革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 他们对政府存在怨言, 也较易受到敌对势力的蛊惑。高校改革和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 使得大学生与学校、教师或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不断累积, 在敌对势力费尽心思的策划下, 大学生本身又缺少法律意识, 加之“法不责众”心理的作用,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极易发生。

三、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提升预警应对能力

高校要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应紧紧把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理念, 从以下几点着手 (图2) :

1.高度重视, 做好预警工作

思想上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 安全稳定应列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及时把握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 做好疏导和心理调适工作。多渠道搭建普法平台。做到稳定工作常抓不懈, 安全问题警钟长鸣。

2.加强管理, 培养骨干队伍

(1) 成立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定期组织负责安全稳定工作相关人员学习和培训, 加强对保卫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2) 设立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机构。目前, 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组织多为临时性的松散组织。临时工作小组在工作上缺乏延续性, 事后不能对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和保留, 不能建立相应的应急培训和教育机制, 缺乏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 严重影响事件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因此, 高校应当建立“应急管理常设机构”, 其担负着防范、预警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职责。

(3) 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 。建立一支懂业务、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3.制度完善, 确保安全稳定

高校应在消防安全、治安管理、建筑安全、校园集体活动安全、校园卫生和饮食安全、校园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校园交通安全、社团管理、防奸保密等方方面面建章立制[4], 并在工作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以确保安全稳定工作在实施和落实中有章可循。

4.防范意识, 保证信息畅通

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大部分都有一个酝酿、积累、发生、发展过程。因此, 提高防范意识, 在学生中建立信息网络, 便于保证信息及时、准确、畅通, 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 又可通过学生信息网络传达各种安全稳定政策,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自觉提高维护安全稳定的意识。

5.健全体系, 加强心理调控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大学生在面临诸多复杂问题时, 常常产生矛盾和冲突, 导致心理发展失衡。因此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及讲座的形式, 提高大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舒缓、自我治疗的能力。建立心理互助机制, 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如帮助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协会, 支持大学生开设心理互助热线等, 化被动为主动, 将不稳定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6.营造氛围, 丰富校园文化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使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开拓知识面、心理因素、行为准则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高校应当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积极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氛围。

7.政策扶持, 崇尚三自精神

许多高校出台了多种贫困生帮扶政策, 在解决贫困生问题上起了重要作用。但古人言“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对贫困生来说, 为他们提供一个固定的勤工岗位,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减轻家庭负担, 在增加他们经济收入的同时, 还有利于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 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其树立三自 (自信、自立、自强) 精神。

8.转变观念, 加强就业指导

首先, 必须加强教育, 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找工作难的问题;其次, 要加强就业指导,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明确就业目标, 掌握求职技巧, 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 要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传达有关的就业政策;最后, 还应及时引导, 个别指导, 对毕业生择业时出现的突出问题, 如工作无着落者、因急于签约而错过更好的就业选择者、或举棋不定者, 要及时加以引导, 做好思想工作, 保证其顺利毕业。

9.立足校网, 打造健康网络

首先, 要加强校园网络监管, 对不合理的网络言论及时处理;其次, 利用校网, 开展网上教育活动;最后, 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内容健康向上, 学生喜闻乐见的网页, 抢占网络阵地, 打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网络。

10.学法懂法, 强化法律调节

当前, 许多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有的大学生常在不知法、不懂法的情况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对违法犯罪大学生的处理上, 大都出于对大学生的同情和珍惜, 或者为了顾及学校的面子和学生的前途, 对一些本已触犯法律的大学生从轻处理, 使一些本应受到刑事处罚的大学生逃脱了法律制裁, 结果会纵容此类事件的发生。因此, 高校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 对违法者要严惩, 以儆效尤, 从根源上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蒋春雷.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预警与应对策略[J].江苏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版) , 2008, 8 (2) :30-33

[2]贾红棉.高校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理论观察, 2007 (5) :147-148

[3]林添福.大学生群体越轨行为分析与引导[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3) :66-69

篇4: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摘要:

近年来,高校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不断出现各种突发事件,严重影响了校园和谐建设。根据突发事件的参与源,突发事件的产生有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个因素,针对校园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从学校的管理领导、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和兼职学生三个方面来强化管理来预防高校突发事件,以期把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预防

收稿日期:2011-12-17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プ髡呒蚪椋貉畲汉欤1972-),女,江苏灌南人,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管理学;张倩(1989-),女,江苏南京人,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刘辉(1965-),男,湖北钟祥人,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社会变迁不断加剧,我国高校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是越来越明显。高校在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校园内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显现出增加的趋势,如考试作弊、自杀、斗殴、食品中毒、宿舍火灾事件等突发事件时时发生。它们给校园内的每一个人带来不安,干扰了正常的学校秩序,同时也影响了校园和谐建设。可以说,在突发事件方面高校始终面对着复杂多变的校内外环境,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是每个高校都必须重视的一个政治性的课题。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因此,高校的突发事件也应该属于这一范围。对“突发事件”这一概念,专家和学者们的论述较多,并从这四大类事件进行了解释。例如,李佐卫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 马德华认为,高等学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已经或者可能影响高校安全稳定且必须紧急处理的事件。[2]本文从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波及范围出发,得出分析,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高校正常运行中由于自然与社会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已经会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重大影响或对师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明确威胁的不可预料的重大事件。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校外社会的因素,又有学校本身的管理因素,同时也有参与者学生的因素,根据突发事件的参与源,突发事件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方面

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每一个人都与整个世界不可分离。国内外重大问题常常在第一时间迅速传播到校园内,对这些事件引导不当就有可能引发成群体性政治事件。同时,由于全社会的竞争加剧,各种无形的生活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加剧了学生的悲观、浮躁、压抑、厌世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一遇到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得以引爆,酿成重大恶性事件。

(二)家庭方面

许多家长在教育管理子女时,往往采用应试教育方法,一切以考上大学为目标。一旦其子女考入大学后,就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孩子已经成才了,剩下的事就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所以一般也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是在生活进行关心,而忽视了思想上的正确引导。

(三)学校方面

从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至今,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数量已达饱和状态。扩招后,但高校的教学投入并没有与扩招成正比,导致教学资源紧张非常,常常是一个教室挤满学生,甚至是三四个班级合班上课。有限的教学资源根本无法解决学生的合理诉求,由此引发各种冲突时有出现。同时大规模扩招,学校的其他管理设施跟不上,比如,保卫人员不足,心理老师数量偏少,甚至没有,相关的管理条件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不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者忽视的地方。

(四)学生方面

现在大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8~22岁之间,独生子女占更大比例,由于没有经历过社会磨炼,因此没有受挫折的经历。一方面,他们长期接受正统的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上进心,敢想敢干,勇于探求真理;另一方面,他们有个性,懂法律,有激情,但缺理性。年轻,涉世不深,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思考方法容易片面,行为容易偏激、冲动且不计后果,心理承受能力及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在他们身上存在上述的特点,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中,高校学生面临更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曾有过的压力,合理的诉求却因为做法不当导致群体性的突发┦录。

三、预防措施

总的来说,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首先,思想上要重视。应对突发事件的最佳办法就是提前预防,增加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是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的真正精神动力。高校要着力宣传并增加学校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严格履行相关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到底”的原则,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各项责任落实到实处。其次,高校要制定适合本校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这种应急预案是具有可操作性文件,应该尽可能地把能想到的突发事件罗列并设定好解决措施加以演练,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条不紊地按既定的程序迅速而高效地运作。最后,应该根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校级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以保卫处、后勤部门、医疗部门、学工处等为主,相关部门参与,完善相关体制,形成组织、安保、网络、食品安全制度┨逑怠*

2.针对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特点,组建一支高效的一线应急管理小分队。在高校里,与学生的接触最多,了解也最多的肯定是辅导员、班主任,他们既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也是学生遇到困难、困惑时的求助对象和倾诉对象。[3]因此,尤其是要重视培养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培养工作,从思想品德、责任、专业素养等方面培养和提拔他们。应注重改善目前辅导员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不但思想品德好、责任心强而且具备一定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辅导员队伍。让他们在德育教育的同时,能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4]

3.从学生方面来说,首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高校学生年龄的特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正确的世界观的教育,同时辅以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及对事情的识别能力。其次,对学生进行特别项目演练,比如地震、聚会、火灾时人员疏散,通过这些演练,增强学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建立兼职学生队伍。这些学生可以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组成。这部分同学来自普通同学,分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如宿舍、饭堂、教室,他们平时收集的信息就是一个相当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一旦有了突发事件的苗头,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提前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高校突发事件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惊慌失措。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组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齐抓共管,就一定可以把突发事件的危害减小到最小程度,促进校园和谐建设,还学生一片宁静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佐卫.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马德华.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处置方法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3]孔平.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J].吉林教育,2008,(24).

[4]牛忠志.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预防管理之构想[J].中国青年科技,2008,(12).

篇5: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

一、高度重视,增强突发地震、气象灾害的安全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对各项防范准备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层层落实,确保师生正常工作学习。

二、加强教育,提高师生防震、防恶劣天气的安全意识。学校积极利用班会、黑板报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防震、防风、防雪、防冻、防滑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分管领导随时查看气象部门提供最新的天气变化信息,提醒师生注意添衣保暖。

三、组织学校有关人员对各教室的门窗、玻璃、用电、教学等设施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让领导放心,使家长满意。

四、号召教职工“爱护学生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学校确保他们有热饭吃、有热水喝,保暖和、保安全。

五、认真做好学生校内活动的安全工作。针对气温较低容易上冻的情况,并派专人清扫校园内台阶、斜坡等重点路段的积雪霜冻,不让学生玩危险游戏,以防学生拥挤、推倒、摔伤,确保了校园及师生的安全。

六、强化值班制度和安全保卫信息报告制度。学校严格落实好领导带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发现险情及时妥善处理并上报。

七、必要时紧急启动预案,全体教师各就各位,各负其责,责任到人,规范学生活动行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篇6:突发事件安全预警制度

...../

附件 2 2

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议题审批表

呈报单位

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

部门负责人意

应急办意见

市政府领导审

注:

牵头单位要认真填写此表,并将会议方案附于表后。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月**日

泰安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

第一条

为规范突发 公共 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有效防范与应对突发 公共 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 法 规和《泰安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泰政发〔2009 〕42号)

精神,结合 我市 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突发 公共 事件预警信息发布,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突发 公共 事件预警,是指对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社会安全事件还可在发生之后),有关行政机关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的行为。

第四条

根据突发 公共 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事 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预警信息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

条 第五条

预警信息发布的条件和程序。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条件是,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社会安全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条件是,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预警程序:一是发布警报并宣布有关区域进入预警期;二是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三是及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的人民政府通报。

第六条

预警信息发布主体。宣布有关区域进入和终止预警期由泰安市或 县市区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 组织 实施。突发 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监测、研判和级别调整与解除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制作审核,报相应临时机构 或 议事协调机构同意后,向社会发布。

第七条

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条 第八条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台)、报刊、通信、互联网、警报器、警示牌、宣传车、电子屏幕或组织人员通过社区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企业等重点场所和警报盲区应采取有针对 性的 通 告方式。

第九条

发布突发 公共 事件预警信息应遵循及时、准确、合法、真实、公开、无偿的原则。

第十条

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突发 公共 事件的突发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及时间的紧迫性等基本特征,一经确定达到预警信息的发布条件,可以先发布,同时填报《突发 公共 事件预警信息发布 申件 报表》(附件 1),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

条 第十一条

向有关群体发布常态性信息,实行年度审核制度。每年元旦前,各职能部门、单位填报《突发 公共 事件预警信件 息常态发布年度申报表》(附件 2),按程序向有关临时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报批,经 批准 后自行组织实 施,审核结果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

第十二条

预警信息发布一经同意,负责制作审查的部门、单位要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市广播电 视 局(台)、泰安日报社、泰安 移动 通信 公司、泰安 联通公司、泰安 电信公司等单位,由上述单位 进行播放、刊登和发布。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传输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更改信息内容,不得拒绝或者拖延传播信息,不得传播过时信息,不得编造、传播虚假预警信息。

第十三条

一经宣布进入预警期,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立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 发事件应对法》 相关规定采取措施。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 对 社会秩序 稳定 造成 影响 的,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十五条

各职能部门、单位要在本办法发布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拟订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不同类别和级别突发 公共 事件预警信息制作与发布程序,经相应临时机构和议事协调机构审核同意后实施。实施细则、常态性信息年度审核细则要报市政府应急

办备案(联系电话:6991536,6991633,传真:6991581))。

附 件:

:1. . 突发 公共 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申报表 2. . 突发 公共 事件预警信息常态发布年度申报表 3. . 信息发布单位 分工负责人和联系人联系方式填报表

附件 1 1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申报表

发布单位

预警等级

发布时间

部门主要

负责人意见

市领导审定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月**日

附件 2 2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常态发布年度申报表

发布单位

部门主要

负责人意见

市领导审定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月**日

附件 3 3

信息发布单位分工负责人和联系人

分工负责人

具体联系人

办公电话

办公电话

住宅电话

住宅电话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501nNvZFis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jW1viftGw9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xS0DOYWHLP

篇7:突发事件安全预警制度

全院各科室: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要求,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主动报告形式上报相关部门,医务科通过对第二季度各科室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类别、级别进行分析,现对全院以下各科室预警: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级别较高的科室为:外二科的医疗处置事件、患者不满事件、医疗沟通事件,导致了病人的死亡,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但患者之前有不适的表现,未引起重视,存在一定程度的医患纠纷和矛盾的风险。妇产科的医疗处置事件,非预期事件,再次强调了应该严密观察产程,避免宫口开全后行剖宫产术,导致一些不可预知的并发症。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较多且不良事件均为同一类型的科室的为:手麻科(麻醉事件),两次事件均为同一类型,说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科室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重蹈覆辙,使原本可以避免的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内二科(知情告知事件):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不良事件均为同一类型,说明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后未及时整改,科室人员不重视,处罚过轻,屡教不改,未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严重性。

3.仍有科室存在在对患者解释病情和其他事情时态度生硬,语气不够委婉的现象(如放射科、感染科、儿科等),应继续加强科室人员管

理,改善服务态度。

4.部分科室仍然存在因为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不良事件(如:口腔科、放射科、功能科、检验科等),应继续加强科室人员管理,增强责任心,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篇8:突发事件安全预警制度

作为产煤量占世界35%的产煤大国,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耗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煤炭开采井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开采环境的恶劣性等众多原因,中国成为矿难高发国。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发生近40起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造成七百余人死亡和失踪[1]。针对目前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现状,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的煤矿井下安全监控系统中,所获取的煤矿生产过程数据涵盖井下人员、通风、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状态信息与感知数据。上述数据信息可反映煤矿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实时状态,蕴含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多要素之间的内在机理规则,体现煤矿安全事件的发展趋势与态势。因此,立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现实趋势与客观需求,利用上述跨空间多领域的异构感知数据的关联建模与深度融合,有力提升安全监控系统在井下安全事件检测与预警处理方面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对于充分发挥安全监控系统在井下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复杂事件处理技术构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煤矿井下安全事件高效检测与预警触发模式。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式相对于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安全监控模式,在异常事件检测数与检测效率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信息化的智能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以解决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2,3]。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自主研发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在井下安放位置固定的监控传感设备,以有线电缆的方式将数据传送至地面监控系统[4]。而随着RFID技术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日趋成熟,相关的基于RFID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并发挥了有效的作用[5,6,7,8]。在面向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的数据利用方面,现有的模式往往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以传统的数据库存储分析为手段,通过汇聚统计分析及集成统计分析,进而发现煤矿生产过程中各种机电设备的健康状况、运行能耗、环境变化等信息,最终实现对煤矿生产的安全辅助支撑作用[9,10,11]。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煤矿安全信息集成与数据分析方法尽管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仍然无法在煤矿井下开采的复杂、恶劣生产环境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仍然无法实时、高效、智慧地感知与检测生产流程中的人员、环境、机电设备等方面的异常安全事件;仍然无法以自适应、自学习的方式汇聚生产过程模式规律,从而为事中安全预警、事后抢险救援提供科学而有效的判据。

2 基于事件驱动架构的复杂事件处理框架

作为面向流数据的事件驱动架构框架,复杂事件处理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avid Luckham与Brian Fraseca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其主要通过使用模式对比匹配过程、原事件及复合事件的关联与聚合关系,从大规模流数据中实时检测并抽取出有意义的事件,从而构建更为弹性的事件驱动架构相关应用[12,13,14]。在事件驱动架构下,相比于传统的简单事件检测流程,复杂事件处理不仅可用于处理单一的、用户预先定义的与应用为导向的事件,同时可以处理基于事件内在逻辑层次化关系的复合事件,通过对业务相关流程参数的自学习过程建立并更新知识库,当事件处理监测模块检测出数据流中所蕴含的目标事件时,以近乎实时的方式去触发相关的动作(预警、干预等)。

目前复杂事件处理实现方面的技术主要有自动机、Petri网、匹配树及有向图等[14]。因为基本事件与复杂事件具有本质的分层逻辑关系,本文以匹配树为主要实现手段。在匹配树事件检测模型中,叶子节点表示基本检测事件,节点之间的关系以事件操作符替代。针对用户所定义或查询的复杂事件模式,匹配树模型首先构造对应的事件识别树形结构,相应的时间、参数值均作为节点属性值保存在识别树中。基本通用流程:事件检测模型检测叶子节点基本事件,通过基本事件表达式合成关系匹配检索基本事件级的复合事件,若满足条件则更新叶子节点历史记录,同时将对应事件发送至缓存;将所生成的新复合事件发送至叶子节点对应的父节点,并根据语义关系与表达式产生新的候选复杂事件,若满足匹配条件则发送更上一级父节点进行进一步的事件匹配处理。下面给出一个简单结构匹配树,如图1所示,首先建立前缀树,其中包含4个模式串:“say”、“she”、“shr”、“her”。其中,根节点root为空,不表示任何字符,终端节点表示叶子节点。然后根据待查找字符串,逐字符匹配前缀树字符串,从树的根节点root往叶子节点逐步查找,直至实现字符匹配或是匹配失效。例如,待查找字符串“sa”可与第1条模式串“say”实现匹配过程。

3 煤矿井下安全事件检测与预警

3.1 煤矿井下事件语义及事件定义

安全监控系统覆盖煤炭开采的各个关键环节,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等设备记录井下作业空间、机电设备状态及井下湿度、温度、风速、压力、瓦斯、一氧化碳、氧气等环境状态,同时利用RFID可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定位追踪。本文以RFID人员定位数据与井下环境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数据,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设计并实现基于事件驱动的煤矿井下安全事件检测与预警触发模式。其中用于人员定位的RFID数据格式为{ReaderID,Tag,Timestamp},其中ReaderID为RFID读写器的ID号,Tag为所扫描的电子标签的标志号,Timestamp为数据读取的时间戳信息。用于环境状态监测所采集的数据格式为{SensorID,SensingData,Timestamp}三元格式,其中SensorID为传感器ID号,SensingData为所采集的感知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风速、瓦斯浓度及粉尘浓度等信息)。

与RFID数据相比,环境监测中的状态监测所涉及的传感器类型多样,数据格式不一,因而在复合事件生成层所合成的事件模式更为复杂。利用应用基础数据采集体系(RFID与传感器网络)所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基于规则关系以生成与煤矿安全相关的复杂事件。

定义1基本安全事件:为具有简单语义知识的目标域状态信息及多传感源之间的具有某种时空与流程关联的关系事件,如环境温度变化事件、实时瓦斯信息等。

定义2复杂安全事件:为由若干个基本安全事件或复杂安全事件通过事件合成关系或是操作符号所产生的合成事件,以表达应用层不同语义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具体的数据形式可以定义为{Feature,Rule,Time},其中Feature表示复杂安全事件的属性特征;Rule为相应的规则信息,具体有因果关系、时序关系等;Time依据复杂安全事件的性质可分为时间点与时间区间。

基于事件驱动的复杂安全事件处理模式实时检测人员定位及环境状态监测数据,如果有满足用户自定义或是基于规则学习所产生的井下安全监测复杂事件时,事件处理将所检测的事件发送给应用程序接口,同时以实时方式触发相关报警提示动作。在本文中以2个主要的事件为例进行阐述:矿工位置移动事件、环境安全预警事件。

矿工位置移动事件在基本事件的情景下,其所满足的基本条件形式化表示如下:

式中:Readeri.Tagk为矿工Tagk进入RFID读写器Readeri的空间范围;d为自定义的距离参数,其与不同的具体场景(采煤层、巷道)有关,其可以通过2个基本的RFID基本事件聚合而成,即{ReaderIDi,Tagk,Timestampi}与{ReaderIDj,Tagk,Timestampj},Tagk为该复杂事件所指向的具体矿工对象,Timestampj-Timestampi为位置移动事件的时间跨度信息。

矿工位置移动事件满足条件:(1)2个不同Reader之间的距离阈值满足式(1)。(2)Timestampj与Timestampi满足时序先后关系。

本文采用经典的复杂事件语言SASE作为煤矿井下监控系统的安全事件描述、查询及检测语言。下面就矿工位置移动事件给出一个查询实例:

Select*from RFIDEvent

Where Tag=Tagk

Where Timestampj>Timestampi

Where |ReaderIDj-ReaderIDi|≥d

环境安全预警事件在基本事件的情景下,其所满足的基本条件形式化表示如下:

式中:SensingDataj.SensorIDk为传感器节点SensorIDk所感知到的环境参数数据SensingDataj;ε为阈值,其与具体的传感器环境监测参数类型(瓦斯浓度、粉尘浓度等)有关。

具体而言,环境安全预警事件为煤矿井下某个传感器节点所采集到的环境状态信息,反映出所在区域的环境状态出现异常,而触发实时报警事件。

对于复合事件而言,在环境安全预警事件情景下,其表述形式为Rule==Condition,其中Rule为多基本事件所合成的事件规则,Condition为系统安全用户或是通过自学习过程所得到的满足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粉尘浓度等多个传感信息的复合关联满足相应的条件,以触发报警事件。

3.2 基于事件驱动的井下安全事件检测与预警触发

基于事件驱动的煤矿井下安全事件检测与预警触发模式构成如图2所示。基于RFID人员定位与机电类、环境类、地质类等多源传感器网络实时获取的跨空间异构井下安全感知数据,按照规范化数据格式与事件表示进行数据解析过程,主要包括对不同传感器节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格式统一、单位换算、数据清洗等预处理操作;解析后的数据通过复杂事件产生模块,以复杂事件表示元语为基础,分别实现数据向事件的语义转换过程、基本安全事件的产生及复杂安全事件的合成操作,以实现实时流数据完成不同粒度、不同层次上的事件合成操作。其中,语义转换功能在于实现原始数值型数据向语义型数据的映射与转换,同时保证在映射与转换过程中维持最小的信息损耗;基本安全事件的产生功能为建立在语义转换基础之上的元安全事件拟合过程。

另一方面,基于多源感知流数据实现对历史语义知识库的离线更新过程,通过历史数据的关联规则自学习实现复杂事件规则知识的自动化更新与增量式更新。此外,模型设置了管理用户关联规则自定义接口,以实现用户针对特定环境、特定约束、特定条件下的自定义规则。基于复杂事件产生模块所输出的安全事件与关联规则,在滑动时间窗进行匹配树实时匹配过程,以概率化数值表示对当前状态的风险评估,基于风险评估量化关系进行危险提示与预警触发,最终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撑。

4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基于事件驱动的煤矿井下安全事件检测与触发模式的有效性与快速性,本文以煤矿井下安全检测数据集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实验仿真测试。实验数据采用煤矿井下现场采集小数据集与按照泊松分布产生的虚拟数据相结合的合成数据集。传统的煤矿井下安全预警或是采用单一传感源获取数据的实时动作触发,或是将多源采集数据发送至数据库,在服务器端进行数据的融合与关联匹配以产生预警。由于本文所采用的是以RFID人员定位与环境监测感知数据为应用基础数据的多源数据,所以实验部分与基于传统数据库的安全预警模式(传统数据库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实验环境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为Intel(R)Core(TM)i3-3110M CPU、2.40GHz、4.00GB内存和250GB硬盘;软件环境为Windows 7操作系统,Visual C++6.0编程环境。对面向煤矿井下安全监测流数据的复杂事件处理性能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在不同测试数据序列(1 000~5 000序列)下分别对井下多源数据异常事件的检测结果与效率进行比对分析,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a)可以看出,基于事件驱动的煤矿井下安全事件检测与预警触发模式(事件驱动模式)的异常事件检测数显著优于传统数据库模式,平均可提高事件检测率57.63%。由图3(b)可以看出,事件驱动模式的时间效率优于传统数据库模式,其时间开销平均提升了2.26倍。

5 结语

上一篇:墙,微笑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成都市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