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

2024-05-05

关爱空巢老人(精选8篇)

篇1:关爱空巢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亟待引起关注

伴随着气温的回升,农村大部分青壮年离乡背井,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而体质较弱、生活上缺乏照料的老人则成为村中主要的留守力量,被称为“空巢老人”。这些老人本来就是社会中弱势群体,再有子女打工,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为此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空巢老人”的“高龄管理”。要掌握“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群体的情况,建立“空巢老人”的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服务,便民、利民政策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更要落实好,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社区要建立高龄档案,即对7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归档,对他们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老人提供有偿、低偿和无偿的家政服务,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家庭清洁、生活照料、日常护理、供餐采买等方面的服务;也可提供个性化护理,比如针对有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3、要发挥乡村卫生院作用,建立家庭病床,挂钩“空巢老人”,定期巡访,提供护理、救助、急救等,比如每天打个电话提醒老人吃药等,或者在老人的家里安装“服务铃”,老人一按“服务铃”,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就能马上到老人家里进行救助。

4、要完善社会志愿者社区助老服务。对志愿服务机构在物力、财力上给予扶持。社会的志愿者开展点对点的“助老护老”行动,由志愿者固定帮扶社区的老人,这样对老人的情况也就比较容易掌握。

5、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地、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6、加强宣传教育,认真贯彻涉老法律法规,依法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一要加强全社会的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同时加大涉老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二要依法推行“空巢老人”协议养老制度。明确“空巢老人”子女的具体赡养责任,加强制度约束,推进依法养老。三要为“空巢老人”依法维权提供各种援助。设立老年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为 “空巢老人”维权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篇2:关爱空巢老人

正值严冬,刚下一场雪,走在路上,寒风呼呼地刮着我的脸,像一把无形的刀,刺进我的脸颊,猛烈地寒风钻进我的裤缝里,我直打哆嗦。大地披上了银装,枝条上也挂满了银条。太阳像一位害羞的姑娘,迟迟不肯让我们一睹她的容颜。

走在空旷的人行道上,街上已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小吃店几乎都打了烊。走了许久,没有买到油饼。才突然记起今天已经快年30了,身在异乡的游子们都赶在春运结束前回家团圆。正当我失望,准备离开时,终于在小巷的角落里看到了一位卖油饼的老人。

“来5个油饼。”“好,稍等一会儿。”

我坐在老人对面的石阶上,称老人煎饼时仔细端详着老人,老人颧骨很高,两鬓斑白,脸色暗淡无光,脸上布满皱纹,那皱纹使他的脸象树皮一样粗糙。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老人在零下5度的情况下,只穿了一件带着补丁的单薄棉衣,像一棵孤独的老树在寒风里摇曳着,让人看了不免心疼。

“老爷爷,不回家过年吗?”老人抬头跟我对视了一眼,眼神里透着哀伤,他的嘴角挤出一丝笑容“嗨,儿子争气,在大城市工作呢,他今年不回家了。”“……罢了罢了,不提了,他也好几年没回家了……年纪大了,别给孩子添负担嘛……”

老人一下子说了很多,或许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吐露了,我静静地听着老人诉说,眼眶,却悄悄地湿润了。

“好了,你的饼”我接过了油饼,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年纪,本来就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可空巢老人,却被遗忘在“巷子的角落里”,孤独终老。

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一句话,“如果能把孤独吃进肚子里,那么全天下的空巢老人,就是最不会饿的人。”

篇3:关爱“空巢老人”新模式探究

1 用“真实际”提高空巢老人生活层次

我国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始终保持着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后,却有太多政府政策华而不实,导致空有美好的愿望而不能真正解决空巢老人生活上的根本问题。因此,在关爱空巢老人的问题上,政府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上,加强对空巢老人工作的切实安排。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层次,要在解决空巢老人温饱的基础上,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空巢老人的增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政府部门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社会要做到“以爱善老”,子女要做到“以心养老”。国家应把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心助老,做到以下几点:

A.空巢老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社会养老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资料库,以便于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生活质量以及分布问题,这样社会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管理、关注和关爱空巢老人。同时,定期做排查筛选工作,更新资料库。统一管理,按照不同的层次,社会养老部门发放相应的养老金,方便老人的生活。

B.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做到专款专用,不要让一些实惠的政策变为“作秀”的一种手段,真正把关爱空巢老人现象融入社会。

C.建立新的社区养老模式,使社区服务不仅局限在上门送货、上门打针等问题上,而是让有行走能力的老人自己上街购物、就医,专人负责,确保安全。新的社区服务将营建“家庭敬老室”和“社区托老所”。

2 用“新文化”增强空巢老人精神生活

目前,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还有大量的空巢老人不能克服自身的心情抑郁,惆怅孤寂和自怜无助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理疾病。所以用新文化来稀释老人的心里阴霾,让新文化来带动老人的健康生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空巢老人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视觉文化一旅游

空巢老人由于不愿意走出家门,不愿意与人接触,所以政府养老部门可以与旅游公司商讨研究,确定一条安全、舒适、慢节奏的旅游路线,让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去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他们未知的世界,在保持一个好心情的同时,又能够增加体能锻炼,预防一些老年疾病的发生。一些红色旅游路线,可以使老人们重温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可以讲诉当年自己的经历遭遇,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2.2 听觉文化—歌剧、戏曲欣赏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相应政策的实施,针对年龄过大的老人,政府在饮食、起居、出行、就医等方面提供了保障,空巢老人可以去电影院、歌剧院、戏院等一些娱乐场所,观看他们喜欢的电影、歌剧、戏曲等,使他们告别忧郁,感受生活的美好。政府部门还可以成立老年人合唱艺术团,让他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成为下一代人的精神楷模。

2.3 经典文化一品茶读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饮品,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茶文化。“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有很多功效,例如它有助于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等。品茶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新世纪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空巢老人可以聚在一起品茶看书,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畅谈古今中外,预防疾病。让空巢老人在一起度过了老年生活,彻底告别了心里的孤独寂寞感,从根源上切断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3 用“新兴媒体”改善空巢老人生活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全球化,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应运而生,我们可以让空巢老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新兴媒体改善老人单一的生活方式。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与“银色世界”不断扩大的趋势,如何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去对待这个时代,是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养老”、“尊老”、“爱老”,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因此,建立一种新的关爱空巢老人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新模式的运作,可以使空巢老人过上安详健康的晚年生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逐年上升,造成社会上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空巢老人物质生活的改善,但是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本研究将从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层次、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寻新的模式和方法,对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空巢老人,精神生活,新模式探究

参考文献

[1]梁广东.大学生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的德育时效性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 1,24(6):12

[2]张多来.寇进.弱势群体中关爱“空巢老人”的理论原则[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16-18.

[3]郭传兵.关爱空巢老人.爱心在延续[J].辅导员.2013.(15):17-21.

[4]许瑞,李芳.李丹琳.等.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其干预措施的探讨[C]//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

篇4:关爱空巢老人

【关键词】大学生 空巢老人 雷锋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6-02

一、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大学生实践教育

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分团委于2011年4月发起了关爱空巢活动。指导思想是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一种模式,既能使在校的学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和提高,又能用感情弥补亲情。关爱、帮助空巢老人。1.开展“心手相牵,相伴夕阳”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在全院广泛宣传动员,层层选拔,确定了以学生党员为主要对象的志愿服务队。由院系书记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去敬老院。通过面与面的交流,空巢老人向志愿者们敞开心扉,倾诉心理烦恼,甚至个人秘密。在此基础上,组织志愿者帮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进一步增进感情。2.带上一些医疗器材和药品,帮助老人们做一些简单的检查。点燃了空巢老人的心让他们感到社会有爱。3.深化关爱方式,把弘扬雷锋精神,关爱空巢老人纳入大学生实践教育课程。两年来,共有百余名志愿者通过周末去周边敬老院及暑假三下乡等形式先后到340多名空巢老人家里走访500余次。

二、关爱空巢老人取得效果

1.关爱活动让大学生懂得了感恩与回报。关爱活动不只是单向的爱心传递,也是大学生在互动中受启迪、受教育的过程,使大学生学到了在校园、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实践的便利条件,利用人对弱者的同情心理,引导大学生走近空巢老人,继而主动接受教育,将教育环境由传统的教室,走向了社会,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容易使学生接受,使其能够从理性的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2.关爱活动让大学生懂得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孔子指出,尽忠尽职、报效国家,是孝的重要内容,更是孝的升华。大学生关爱空巢老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由对空巢老人的关爱责任延伸到对社会、对他人、对事业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使其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好服务社会,勇于承担责任,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3.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部分老人的晚年幸福不容社会忽视,值得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机构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关爱空巢老人。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走进空巢老人家中,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他们聊聊天,一起度过传统节日等等,对空巢老人心灵上给予慰藉,填补他们孤独的心灵,让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依旧能够体会到天伦之乐。大学生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使空巢老人得到幸福的养老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地方政府机构的负担,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弘扬雷锋精神,关爱空巢老人的实效作用

1.接触社会,增强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比较安宁和谐的环境中。接受多种信息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使得他们对于自觉抵触多种错误思想的渗透缺乏斗争的思想准备,同时又缺乏对经验形成过程的体验,极易形成单一的思维模式。2.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新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在蔓延。个别学生道德修养不高,知识脱节,诚信淡化。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了解到现实的艰巨性。同学们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处理问题,看待社会,改变了对社会过高的期待。在广泛接触群众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书本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在思想、心理素质方面也得到适应人际关系方面的锻炼。3.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体,合作精神、合作意识是现代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素质。但时下高校学生中不乏孤芳自赏者,意识不到他人的存在,追求自我实现。不但不懂与他人合作,而且还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同学们切身体会到没有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是无法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爱空巢老人过程中,大学生亲身体验了团队的力量,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逐步树立起艰苦奋斗的精神。随着国内外形势发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使学生思想发生转变。

总之,纵观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在大学生中加强孝道教育,弘扬传统孝道,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孝道的提升,也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篇5:关爱空巢老人作文

8月21日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社区主任管冬霞阿姨的带领下,与怡家园物业建发燕郡志愿者服务站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先后走访慰问了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庄婆婆、曾婆婆和陈婆婆。

每到一处,婆婆都会笑容满面的走出来迎接我们,怡家园物业的叔叔阿姨们为婆婆们送上大米、面条等食物,我负责给老人发放消防安全、扫黑除恶等方面的宣传单,并将宣传单上的内容讲给老人听。随后,我们几个小伙伴为老人表演武术、独唱、小合唱等节目,刚开始时,我很胆怯,不敢上场,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为婆婆朗诵了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表演完之后,婆婆一个劲的夸奖我,我高兴极了。

篇6:关爱空巢老人感想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变迁,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空巢” 也导致了老年人照顾不足,精神状况差的问题。这次活动,让我真真切切地走进了老年人的世界,对空巢老人的认识也不仅仅只停留在书本。空巢老人不仅需要有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满足。调酥校很多空巢老年人最高兴的事就是孩子经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但是子女都有各自的家庭需要照顾,经常一周或数周才回家一次,跟父母聊天交流机会较少,而且子女更关注老年人衣食住行物质方面的需求,往往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要。因此,老年人情感不能及时的倾诉,很多时候都是憋在心里。在访谈中,很多老人都提到子女比较忙,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的想法,更说明了老年人情感需求的不足。子女在这方面应该主动关心父母,多陪伴父母,了解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社区也应该在照顾空巢老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我们的社区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社区的医疗水品也比较低,老年人看病需要到距离较远的大医院,这样会给老年人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年龄较大、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此外,社区的娱乐场所也比较小,无法满足老年人户外娱乐需求,这样就导致有一些老年人不愿出门,更加感到孤独。

我们去的一户老人家中,收音机一直响着,老人说每天家里就只有收音机的声音,只有收音机陪她说话,听到老人说这些,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随着人口老年化加剧,空巢老人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大,我们应该为空巢老人营造更好的生活,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改善养老条件刻不容缓。

篇7:关爱空巢老人

如今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这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已经很高,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问题已然存在,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关注。从政府到家庭,再到个人,都需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关爱老人,从自己做起。首先需要从思想认识上明白理解空巢老人非常缺乏关爱。当然,毫无疑问,其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原因。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也是空前地巨大,所以子女们不得不忙于工作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忽略到老人的存在。

现在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智能化养老,正是基于空巢老人的需要和社会问题的根源而产生的。所谓的智能化养老,其实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实现物联互通,家庭智能,远程控制,无论身在何方,都可以随时看到家里老人,视频语音,远程协助。家里老人也可以随时了解子女的情况和地点。

心牵挂而不得见,其心郁郁。若能随时了解子女的信息,老人必能心安。关爱老人,就是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给予关心。物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给了我们的生活更多的亲近和方便。科技改变生活,既然在忙碌的社会中,我们停不下奔波的脚步,那么就让科技给我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陪伴家人。智能家居的应用不仅仅是年轻时尚人群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老年人的一种方便生活、愉悦身心的保障。

篇8:关爱空巢老人

关键词:传统媒体,品牌运营,跨界组合

2013年3月7日, 一则《“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大型公益活动启动》的消息在青岛日报一版刊发后,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见报当天, 就有上千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活动, 半个月内报名人数超过五千。目前已有60余家单位和志愿组织加入到“爱心陪伴”行列, 正式注册志愿者达7600余人, 直接和间接接受陪伴服务的空巢老人超过1200人。

一项公益活动的社会效益何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大并持续外溢?通过发挥党报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所搭建的“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公益平台背后, 不仅是对新形势下为老服务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也是党报作为传统媒体, 在差异化竞争的市场背景下, 围绕拓展报道方式、扩大党报影响、实施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一次主动出击与大胆尝试。而这也恰恰是移动互联时代, 传统纸媒, 尤其是党报打造和运营公益品牌的有效实现路径。

一、品牌营销, 传统纸媒全新尝试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报纸的优势在哪里?如果作为信息提供商, 报纸毫无优势可言, 无论及时性还是信息量, 都比不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所以, 报纸应该在报道领域抛却简单的信息提供, 从追求新闻的实用价值入手, 转为有效“方案”的发布商, 从而推动报纸品牌营销的整体重塑和包装。

做到这一点, 功夫要下在新闻之外。近年来, “报网互动”成为青岛日报媒体矩阵的主要传播方式。本报和市老龄办联合发起的“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大型公益活动, 就是本报编辑部在转型过程中, 于新闻之外开阔视野, 谋求差异化优势, 从而积极开展报纸营销、塑造品牌形象, 扩大影响力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

由于这项活动和报道是从关注一个特殊群体的精神需求入手, 以独特的视角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所以“爱心陪伴空巢老人”这一品牌从一开始就带上了独特的标签——青岛日报历史上第一个大型公益品牌;青岛市目前为止最年轻但最成功的大型志愿者服务行动之一;全国第一个关爱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行动。

正是这种差异化的优势, 使活动本身具备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活动发起至今近两年时间, 已有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军、学校、医院等在内的60余家单位和志愿组织加入到“爱心陪伴”行列, 正式注册志愿者达7600人, 日常直接和间接接受陪伴服务的空巢老人超过1200人, 而且这个受助群体还在迅速扩大……

一张党报, 在受众群体相对限定的情况下, 是否可以有自己的公益品牌?如何塑造、营销自己的公益品牌?“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 已足以回答上述问题。

二、跨界组合, 多方联动擦出火

多年来, 通过党报的权威性, 本报与各单位建立起的信任关系, 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资源财富。事实也证明, 通过党报这一纽带, 多方资源实现了跨界组合, 积极互动。

在报社内部, “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大型公益活动专门成立了一支包括编辑、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在内的30人跨界报道团队, 除担负日常报道任务外, 团队各有分工, 互相补充, 实现了内部资源整合利用。在“爱心陪伴空巢老人”活动的报道过程中, 本报在一版、二版、三版、五版等重要版面, 开辟“爱心陪伴”专栏、专版, 共刊发“爱心陪伴”文图报道超过600篇幅, 并在青报网设置专题主页, 实现了以报网互动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立体化推介、传播, 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爱心陪伴”活动的实施, 最终依靠的是各志愿团队及其志愿者, 但如何实现上述资源整合的效益最大化, 让各方资源产生“1+1=N”的化学反应?为此, 活动开展后不久, 由青岛日报倡议并成立了“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志愿者理事会, 八家常年热心公益的志愿团队作为理事会成员单位, 负责志愿者日常管理、活动组织协调等一系列日常工作, 这不仅促进了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 也提高了志愿团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一年多来, 本报与市老龄办、爱心企业及社会各类团体紧密协作, 不间断组织各类专项活动, 不仅实现了各方资源的互补共通, 也进一步丰富了“爱心陪伴”的品牌内涵。两年来, 已成功举办6次志愿者集中入户结对活动;先后开展了“爱心陪伴进社区”、“空巢老人看世园”、赠送黄手环等30多项专题活动, 做到了月月有活动, 形式多样化。

三、多方共赢, 品牌效应持续发酵

目前, “爱心陪伴空巢老人”这一公益品牌日益成熟完善, 效应不断显现, 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已逐渐成长为青岛市精神文明创建领域又一张崭新的名片。而作为全程参与其中的青岛日报社、青岛市老龄办、各爱心企业和志愿团队, 也都在这一公益平台中实现了“与品牌共成长”的多方共赢效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个公益平台的品牌效应是通过各类报道方式“鼓吹”出来的, 也反过来丰富了青岛日报的品牌内涵。活动开展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青岛日报一举入选全国“敬老文明号”, 同时连续获得山东省和青岛市“敬老文明号”, 这也恰恰证明了这一品牌对报纸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作用。

政府在整个养老服务领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面对日趋紧迫的需求, 政府除制定政策, 还可以有哪些作为?无疑, “爱心陪伴空巢老人”活动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 即政府在对活动给予物力财力人力支持的同时, 通过宣传阵地这一支点, 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源, 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 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上一篇:河北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下一篇:如何准备酒店求职英语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