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4-05-11

空巢老人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空巢老人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你可能很难想象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寒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

2.调查方法:2011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结束语:人人都会老,人人有老时。关注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否给“空巢老人”提供一个有保障、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关乎着社会和谐、民族尊严。这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篇2:空巢老人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增长,所谓空巢老人,就是指没有儿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人,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现如今,空巢老人已从原本的一个家庭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身为一名中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用青春活力给空巢老人传递一份温暖与正能量,所以,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与照顾是否让他们感到满意,我和小组其他成员决定实地走访一户空巢老人的家,听一听他的内心想法。

今天早上,我们小组4位成员请本村支部书记给我们介绍了村里空巢老人的情况,他先给我们看了一份“当地人口组成”的资料,并为我们解说起来:“我们建民村二组现在有39位上60岁年纪的老人,其中就有25位空巢老人,但这中间有将近20位都有老伴陪着一起生活,所以真正是一个人料理自己的起居生活的只有几位老人,这些数据与前两年相比上升倒是上升了一点点,但有了政府的帮助,这些空巢老人还是生活得十分安逸。”听到这里,我的心里荡漾起了几丝欣慰的情绪。

之后,我们请村支书带我们去走访了当地一户空巢老人的家。

他住得并不远,走过几条狭窄的小路之后,一栋四四方方的平房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门前悠闲地下着棋,看上去身板挺硬朗的。村支书上前跟他说明了我们的身份和来意之后,他立马招呼我们坐下,还说要给我们去倒水,非常客气。四周环顾了一下他的家,并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也没有种类繁多的家俱,电器有的只是那几件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与设备和那一份深沉的静好岁月。

不一会儿,他端着水朝我们走来,步履虽然缓慢,但带着一种沉稳与沧桑之气。坐下来后,他首先给我们作了自我介绍,“我是×××,今年75岁,老伴在40多岁时就去世了,没有儿女,现在一个人生活,虽然有时会有点寂寞,但生活还是过得蛮充实,像有时候可以去镇上赶集啊,在家看看电视啊,吃完饭去外面散步啊,去田里种下菜啊……平时,我还和村里其他老人一起出去晨练,不能像年轻人那样跑几圈,但多少也要绕着村子走几圈,一边走一边甩甩胳膊,踢踢腿,这样每天下来,我的身体也不至于又太多毛病。如果有阴雨天、下雪天,那我就在家里看看报纸,听听收音机,自个儿琢磨着下下棋……生活也算充实。”他慢条斯理的说着。我们对于他还能下田种菜这一点很是惊讶,可他说:“我身体很好的,吃的什么都不缺,民政部门每年都会派人送来慰问金和米啊油啊这些慰问品,还为我办理了低保医保,今年又把我的房子重新翻修了一遍,盖上了新瓦,粉刷了墙壁,使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不少,真的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这些空巢老人的关爱,真的非常感谢!”他的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微笑,混蚀的眼睛里透露着一种真挚与满足,我们也被他的乐观所打动着,这种乐观,难能可贵。

篇3:空巢老人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相较于城市的空巢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更令人堪忧。一方面, 农村留守老人无所谓“退休”, 大部分的留守老人仍从事体力劳动, 他们往往得活到老劳作到老;其次, 农村留守老人无“退休金”, 他们唯有靠自己的双手, 不停地劳动, 或者从打工子女处, 才能获得必要的生活费;再次, 由于儿女长期不在身边, 农村留守老人内心往往产生孤独感。

(一) 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子女、基本养老保险、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 自主的经济能力非常微弱。然而, 来源于这些方面的收入也是比较有限的。一方面, 外出打工的子女大多数在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工作, 条件艰苦、收入水平较低;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定位于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和促发展。所以, 虽然空巢老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也一部分老人享受到了低保、扶贫等政策照顾, 但领取的养老金及低保水平比较有限。

(二) 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 农村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比重较高。同时, 由于行动不便、交通不便、无人陪护, 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当然, 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患病不能及时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 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农村空巢老人不容忽视的问题。精神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与信心。但是,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加之农村的生活贫乏, 所以, 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经常或频繁感到孤单寂寞。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主要依靠闲坐聊天、打麻将、打扑克、看电视等消磨时间。

二、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 经济拮据

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 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儿女供养及基本养老金。而一般这些赡养费都很少, 仅能维持日常生活, 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所以, 老人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贴补日常生活。但这也是以老人的身体健康为前提的, 一旦生病, 则会使老人的生活陷入更绝望的境地。

(二) 健康堪忧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 使得该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加之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 “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当然, 更多的是老人怕给儿女添负担, 隐瞒自己病情不说。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 无人照顾, 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 生命时常受到威胁。

(三) 精神空虚

心理空虚寂寞是农村空巢老人普遍面临的问题。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 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状态下, 有心里话没处说、有时间没处打发, 生活单调乏味。一部分空巢老人带着孙辈一起生活, 他们的心理寂寞感有所减弱, 但是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 这又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常年的身体劳累、情感孤独, 加上经济、医疗压力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空巢老人的身心负担, 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更有一部分老人同子女在赡养问题上有分歧, 造成双方关系紧张, 甚至有的诉诸法庭, 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四) 安全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 农村空巢老人还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 意外摔倒、磕绊, 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 都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 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 由于一些空巢老人年龄大、警惕性差, 行动不便, 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目前,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案件越来越多, 使得老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

三、完善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救助的建议

(一) 生活救助方面

建立针对空巢老人的养老、助老补贴救助制度, 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经济困难。

政府应整合各种帮困资源, 为生活艰苦的空巢老人提供帮助, 对无生活来源, 长期患病, 久治不愈,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 政府要及时把他们纳入救助对象范畴, 给予定期救助或使其享受低保待遇, 提供生活补贴,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同时, 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出台相应的政策,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 并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 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 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 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 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医疗救助方面

适当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救助水平, 满足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需求。

从2003年起全国陆续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得到推行。黑龙江省“五保”老人、贫困老人、70岁及以上老人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并帮助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费用。同时, 应适当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报销比例, 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 使老人看得起病。对体弱多病、常年患病的空巢老人实行大病救助。

另外, 在农村要加强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建设, 减轻他们去县城或乡镇看病的负担。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 发放健康卡, 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和健康讲座等服务, 解决空巢老人看病难问题, 努力实现空巢老人各种医疗服务需求。

(三) 心理健康救助方面

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 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缺乏, 所以, 生活、心理、身体等各个方面更加脆弱, 承受能力更低。因此,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实施心理救助尤为重要。

1. 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农村村委会可以表彰敬老养老典型, 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一方面, 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 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虽然身在外地, 但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通讯设备的多样化, 除了能和老人进行电话沟通, 还可以利用手机与老人进行视频聊天, 从而使空巢老人心理得到慰藉。此外, 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 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 鼓励邻里之间相互帮扶, 使空巢老人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关怀。

2. 加强农村村委会的作用, 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的业余活动, 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 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例如, 村委会可以修建老年人室外健身场地、建立老年人棋牌室等活动场所, 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 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 从而改变过去农村单一的搓麻将的现象, 消除心里孤独寂寞感。

在增加老年人社会活动和交往的同时,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当地政府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 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

3. 开展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

组织农村志愿者, 针对空巢老人积极开展爱心服务活动, 可以陪老人聊天、散步, 进行心理疏导等, 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 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的关爱。也可以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 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 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 从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

4. 空巢老人自身要调整心态。

任何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衰老感, 都会逐渐失去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经常被寂寞和孤独感所困扰, 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无用的人, 对生活失去信心, 没有幸福感, 身为农村的空巢老人这种心理感受更为强烈,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更为严重, 所以老人自己调整心态极为重要。作为留守的空巢老人要学会正视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新的社会角色,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丰富自己的生活。

(四) 法律救助方面

建立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 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

政府应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 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 逐步完善空巢老人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针对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 尤其是子女相互推诿、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现象提供法律救助服务。此外, 也可以在农村建立老人法律援助工作站, 为空巢老人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 建立空巢老人维权信息系统, 将农村空巢老人纳入法律援助对象的信息库, 方便老人就近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 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自古以来, 尊老敬老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我们也一直倡导要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解决好留守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老人大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更不能忘了这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 也要让他们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关注留守老人, 不仅是政府的责任, 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要尽可能地让农村留守老人们衣食无忧的生活, 真切地感到社会、家庭及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从而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1]刘书平.解决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困境的路径探析[J].理论观察, 2015 (5) .

[2]严佩升.欠发达地区农村老年贫困现状及贫困防治政策体系研究——基于云南大关县的调查[J].绿色科技, 2014 (6) .

[3]祝雪花, 等.温州城乡585例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6) .

[4]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全面转型[J].社会科学研究, 2003 (6) .

篇4:浅析空巢老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关键词】空巢老人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3-01

一、中国空巢老人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空巢老人的现状

有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0年城镇老年人居住安排中,8.6%为独居老人,45.4%为仅夫妻居住;而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中,10.6%为独居老人,35.0%为仅夫妻居住。截至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已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二)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1.经济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地区的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于两部分:退休工资和养老金,他们的经济较为独立,养老的经济问题并不明显。但是中国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则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的农耕收入或水平较低的农保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在这方面,社会大众应更多的关注广大的农村空巢老人。

2.精神问题

对于独居的空巢老人,子女给予的往往只是物质方面的弥补而忽略了老人情感上的需求。实际上,空巢老人更多的是需要子女对其进行精神上的慰藉。子女们的“常回家看看”成为了老年人的最大的奢侈品。然而长期的独居生活造成老年人精神空虚,内心充满了孤独。如果长期生活在寂寞、沮丧的情绪里,不但容易引发情绪障碍、抑郁症等,也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3.生活问题

空巢老人的生活无人照料是当前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问题。独居老人相较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更需要专业的生活服务。然而目前,我国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

二、中国空巢老人现象产生的原因

空巢老人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复杂,笔者从家庭、个人、社会方面入手分析:

(一)家庭因素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政策的不断实施,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了。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成年后组成新的家庭,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婚后都拥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

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造成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逐渐瓦解,现代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子女或最多两个,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义务让这一代独生子女倍感压力,他们不得不全身心的投入工作,造成与老人聚少离多。

还有一些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造成老人与子女之间发生冲突,使得老年人选择独自生活,避免代沟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一些经济能够独立且身体状况好的老人会主动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且部分年轻人定居到新的城市。他们的父母由于对新城市居住环境的陌生以及对现居住环境的留恋,也促使空巢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

(三)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到城镇去打工,还有一些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好更多的机会到发达城市或出国留学,这些都造成空巢老人的数量在不断攀升。

三、社会工作的介入

当前我国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经济上的供养,还需要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和社会公共政策等各种类型的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助人科学,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对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可发挥重大的作用,他在协调社会各方面资源有其特有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个案、小组以及社区工作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一)个案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主要针对独居老人以及高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个案介入时,首先要了解老年人的诉求,认真倾听,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时刻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以专业的方法为其提供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帮助。

(二)小组工作介入

针对沟通能力较强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找出问题较为相似的空巢老人,将其集中起来形成小的团体,通过小组活动,帮助老年人解决物质、精神以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小组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挥领导者的身份,使老年人在团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成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寄托。

(三)社区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者与空巢老人所在社区机构合作,调动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向社会保障部门呼吁加强社区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对老年人的照顾体制,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关爱活动,帮助老年人解决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许莉娅.个案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J].南方人口,200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 年年度人口数据[R].2014

作者简介:

篇5: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今年暑假我们8人以团队的形式,以服务的形式对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钱桥镇马塘村进行了为期五天左右的调研。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马塘村就是一个典型。因此,我们其中根据当地情况,以问卷和走访交流的形式,主要调研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这一课题,分析问卷后概述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借此呼吁农村的青年能多多关爱老人,并以建设家乡,服务家乡为己任。

关键字:空巢老人,贫困农村,问卷,调研

1.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中“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尤其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空巢老人指的是膝下无子女的老人或者不和子女一起居住不能被照顾的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空巢老人这一现象在贫困农村尤其普遍。由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但是农业同样还面临着挑战,农业资源匮乏制约了未来农业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徘徊,导致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从事工商业经济发展。由此使得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农业生产力降低,可耕土地被荒废,土地资源浪费,而且农村人口年龄出现断层,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这部分弱势群体。此次实践我们就主要关注这部分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不仅局限于身体生活方面,更多关注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今年暑假我们农学3班和4班的8人组成了以“tomorrow star”为名的团队,寓意着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明日之星,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应以实现“中国梦”为我们自己的梦想,尽自己所能去服务大众,创造美好

未来。此次调研的地点为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钱桥镇马塘村,调研的对象主要是当地的空巢老人,我们主要以问卷调查、走访交谈等形式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历经了5天,经统计共调查了近13个庄组近218户人家,由于农村的老人和儿童的知识水平的局限,本次调查主要以口头采访的形式记录,共计回收问卷200份,得到有效问卷157份,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

2.实践准备

首先我们小组经开会讨论后确定了此次实践的主题,随后通过网上搜索、自己多方联系询问等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基本状况,包括地址、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条件等等,安徽省安庆市共有8县1区,枞阳县位于安庆市正东面,是国家级贫困县,而钱桥镇位于枞阳县北部,处于县城边缘,距县城中心41公里,全镇呈西北高、东南低倾斜地势,属丘陵岗地,镇总面积约87.93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马塘村是之一,该村立足种植、养殖等模式,自给自足,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流出。因为马塘村是一个较为普通的贫困乡村。随后,我们主动与当地行政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与领导沟通进一步了解所调查农村的详细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然后小组成员大量查阅该地区的相关资料确定了调研的主要方向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并设计了调查问卷。最后经团队商议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具体日程和安排。

3.实践过程

我们团队于7月10号晚上出发,辗转几次后与次日上午抵达钱桥镇,随后即与镇政府取得联系,并在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热情指引下前去马塘村进行调研。7月11日上午整理内务,下午开会分小组安排工作进行初步调研。经过初步调研,我们发现所调查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而且由于非当地居民在与农民的交流沟通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障碍,于是我们又调整了策略,重新进行了全面规划安排:我们团队8人进一步分成两小组,两组组员各司其职,分头展开全面的调研活动,并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绩。7月15号我们收拾好行李物品,与留宿人家合影留恋,乘车安全返校,返校后我们整理了调研问卷并统计了相关数据,对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结论。

3.实践结果和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家或者政府对于空巢老人的关注或者说相关制度的落实显得十分不足,值得引起深思。

分析问卷,我们不难看出空巢老人的生活方面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

首先是日常生活方面,许多空巢老人饮食起居难以自理。在走访交流中,我们发现老人的生活十分简单,吃饭常常就马马虎虎对付了,炒一次菜有时能吃几天,而且他们很少购买日常用品。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习惯,但是我觉得很大一部分还是经济和身体因素。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的下降,生活起居的困难明显增大。显然,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照顾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那些有病或高龄的老人。

其次当然是身体状况,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健康状况差的占27.12%,患慢性病的占65.15%,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01-151

[2].芦明辉.农村留守老人精神生活问题及解决途径.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2,(04):41—43

[3]龚文君1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J ]1西北人口, 2007,(1)1

附录:

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1]男[2]女

2.您的年龄:周岁/或哪年出生?

3.您家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1]农耕,自给自足[2]做生意[3]打工[4]其他

4.您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

[1]非常健康[2]还好[3]不太好[4]体弱多病

5.生病后的治疗方式:

[1]简单治疗 [2]正规治疗 [3]严重时才治疗[4]不治疗

6.就医是否方便:

[1]方便[2]比较方便[3]一般[4]不太方便

7.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1]有[2]很少[3]没有

8.您平常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是(可多选)

[1]看电视[2]散步[3]打一下小牌[4]出去旅游[5]聊天

[6]无娱乐方式[7]其他

9.邻里家的关系

[1]很和谐[2]不好[3]一般

10.您喜欢饲养动物

[1]喜欢[2]不喜欢[3]还好[4]无所谓

11.您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是否满意

[1]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

12.您平时有没有经常感到心情失落,孤寂,食欲减低,睡眠不足

[1]经常[2]偶尔[3]从不

13.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1]身体状况 [2]经济状况[3]儿女不在身边,感觉寂寞 [4]日常生活不便

[5]其他

14.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

[1]保证父母小孩的经济来源[2]与父母多联系,多回家看看

[3]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4]其他

15.您现在是否和儿女生活在一起[1]是[2]否

16.不能和儿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

[1]经济原因 [2]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 [3]生活习惯出入 [4]其他

17.您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

[1]希望,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 [2]不希望,不想拖累儿女 [3]无所谓

篇6:“空巢老人”问题调查

在广大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儿孙满堂,却孤守晚年;他们年迈体弱,却肩挑生活重担;他们疾病缠身,却硬扛硬撑。他们,就是出现自打工村的特殊群体 ——“空巢老人”家庭。近年来,菏泽市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打工村“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现有总人口 881万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12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0多万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已达5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2%以上。

一、“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发函调查的方式,对定陶、牡丹区、鄄城、郓城等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相对集中的村庄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被调查打工村“空巢老人”家庭 中,有21%老人对女子外出打工表示理解,对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有35%的老人仍然存在生活难、就医难等问题,有25%的老人需要承担繁忙的农活劳动和各 种家务;有19%的老人精神生活贫乏,渴盼子女早日回到身边。

1、“空巢老人”生活有幸福感,精神生活充实。青壮年外出务工不但开阔视野,而且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他们大多数都会定期给在农村父母邮寄一定的 生活费用,老人生活衣食无忧,很有幸福感。鄄城县什集镇察庄村,全村1307口人,外出从事建筑、装修等行业的务工青壮年830多人,全村老人427人,其中“空巢老人”家庭38户。这些“空巢老人”子女都会定期为老人邮寄足够的生活费用,老人平时生活也会有在外村的女儿、女婿照顾,生活得很开心。同时,这些务工赚到钱的“打工族”也非常热心村公益事业,他们不但集资修路建学,而且集资兴建了村老年活动大院,配备了各种娱乐设备和健身器材,村里成立了老年 人说唱队、戏剧班,让老年人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又老有所乐。象鄄城县察庄“空巢”老人这样幸福生活的村庄在菏泽市不在少数,如郓城县三屯、唐庙、王老 虎庄,东明县末营、朱洼、王官屯、郝寨,定陶县西王楼、潘楼、中沙海等村。“我们在家挺好的,种地有村里组织的互助组,生活上孩子定期给钱花不完,村老年 活动室能玩能乐„„”调查中,老人们纷纷赞扬这样的幸福日子。

2、多数“空巢老人”仍然从事着繁忙的体力劳动。男性劳动力是家庭的顶梁柱,年迈的农村老人主要靠儿子赡养。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进城务工,使得农村日 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状况雪上加霜。在鄄城县富春乡范庄村,三面崭新的砖房昭示着范士宾老人家道的殷实,但年迈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富裕而高兴起来。由于三个儿 子都外出搞建筑,老人家平时不但要照顾三个儿子的十几亩地,还要每天给几个孙子洗衣做饭,隔三差五还要拾掇一下屋子。在青年人外出的情况下,本来应该享 “清福”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操持家务的重担。牡丹区小留镇康庄村,全村846口人,150多名青壮男劳力外出务工做建筑、镀光等生意,中青年妇女 也多在村办企业打工,家中孩子和其他家务多由独守在家的老人承担。在该村调查的13名60-70岁的“空巢老人”中,绝大多数对儿子和儿媳打工表示理解和 支持,生活开销由子女定期邮寄非常有保障。

3、不少“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在牡丹区小留镇抽样调查的两个村发现,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有两种以上的老年疾病和慢性病,由 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老人犯病后得不到及时护理,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如邢楼村邢继舟老人与老伴都70多岁,三个儿子两个单身儿子外出务工,另一个儿子找了个外地媳妇在家也靠在菏泽城里打短工生活,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邢继舟老人与老伴常年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全部依靠已经远嫁他乡的女儿、女婿 照顾。由于儿子打工也挣不多钱,老人的医药费多靠政府救济和亲戚拆借,基本上是只能停留在延缓病情发展的医疗水平。调查中发现,目前在农村象邢继舟老人这 样因病致贫外而出打工的绝非个别。

4、缺乏幸福感,孤独无助老人心。老人省吃俭用拉扯大孩子,正当他们可以稍稍歇下脚的时候,孩子们却又远走他乡,给老人留下无尽的寂寞与思念。大量农村青壮年 外出后,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水平也随之下降。尤其是当前青壮年夫妻双双外出谋生众多,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调查中,老人们感叹:子 女们出去打工有时整年也难得见个面,日子是越过越殷实了,但闲下来的时候却觉得活得很无聊”。可以看出,老人们对子女外出务工的心情是矛盾的,他们既希望 子女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不算宽裕的农村生活,又希望子女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二、对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思考 “二亩良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曾经被喻为农民的一种理想生活。随着大量农民的外出务工,这个理想却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空巢老人”浪潮,“空巢老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注重解决老年人生活困难。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专门下发了三个重要文件,分别就加强老年活动室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和 老年人才开发利用等提出具体意见,给予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市老龄部门深入开展了创建百个“敬老模范村”、医疗救助百户农村特困老人、建立百所农村老年活动室、培训百名老年活动骨干、赠送百套图书教材装备老年活动基地、评选表彰百名“突破菏泽”有功老人、选购 百只羊救助百户特困老人家庭、评出百个敬老好儿女、评选百篇老龄宣传好文章和选百名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等“十个一百”敬老助老活动,全市新建规范化农村老年 活动场所121处,培训农村文体骨干168人,创建100个敬老模范村,其中9个村为全国模范村,开展了百只羊救助百户特困老年人家庭,医疗救助特困老年 人808人,协调市直单位1000多件淘汰家俱、5000多册图书装备农村老年活动室,评选出了100名敬老好儿女、百名“突破菏泽”有功老年人、百名老 龄工作先进个人和百篇敬老好文章,直接惠及全市10多万老年人,特别是5万多农村“空巢”老年人。

下步就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综合有关专家和工作实践,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1、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探索新型养老模式。调查中发现,尽管多数“空巢老人”独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仍都希望住在家里,而不想择入住老年公寓,家庭养老仍然 是在农村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养老方式。我们要从以德治家入手,从家庭细胞开始,积极营造以家庭养老敬人为荣的良好风尚,督促儿女们细心周到地照顾老 人。要进一步推行协议养老制度,对子女不及时与父母签订协议书,或不及时履行赡养义务的,基层老年人协会要及时督促和帮助落实,必要进辅以法律手段解决,以此稳定和逐步提高“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为“空巢老人”养老提供法律保障和持力。要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以村居、社区为依托,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为 农村“空巢老人”居住在家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养老模式,也可以建立以村居为单位的集中供养机制。同时,广泛开展敬老模范村和农村老年活动基地创建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2、建立有效帮扶机制,帮助“空巢老人”家庭解决经济困难。从这次调查看,有近1/3的“空巢老人”家庭生活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帮助。要进 一步完善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为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空巢老人”由于家中无人照顾,常常会面临突发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抢救,生命受到威胁的安全问题。有关部门特别是基层老龄组 织,要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档案,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帮扶和集中供养的办法,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要加强老年文化 场所建设,大力倡导和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各项服务,使“空巢老人”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老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3、完善老年医疗服务需求。调查中发现,疾病风险仍是老人最大的风险,医疗保障是老人首要的保障需求。对于现有农村老人来说,目前的农村医技人员素质不 高,技术水平有限等,使农村老人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缺失,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都是自费,而农民的支付能力极为有限,加上医疗费用上涨,使很多老人本来已经疾病缠身,却无钱看病。所以,要尽快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农村老年保障医疗体系,满足农村老人的基本 医疗需求。

4、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调查中,“空巢老人”反映较多的仍然是维权问题。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还是来自子女扯皮、拒不赡养 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老人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一如既往地把《老年法》等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落到 实处,做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设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调查中发现,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一系列问题中,单单依靠家庭经济支撑或政府、社会的临时救助往往是杯水车薪,必须设立 相应的基层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有条件的村(居)可由村级集体拨款,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每月按年龄不同发给生活补贴,改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农 村“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同时,建立居家养老政府补贴制度。为选择居家养老的困难老人实行家政服务补贴,政府投入少量资金,又给困难老人解决了实际问 题。补贴对象可优先考虑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

篇7:空巢老人问题的调研报告

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xx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二、当前“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xx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三、对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篇8:空巢老人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以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 面向所有农村老年群体, 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的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 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是针对“空巢老人”的特点、以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服务体系。由于河北省各市、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各地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水平相差很大。总体上看, 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呈滞后的状态, 相应的设施简陋, 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缺乏, 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还没有形成。从实际效果上看, 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支持作用相对有限。

(一) “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与机构养老相比, 农村老人更愿意在自己家安度晚年。由于子女外出离开故土, “空巢老人”只能自己生活, 自己照料自己, 子女的赡养主要体现在经济资助和精神关怀。但实际情况是, 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属于打工阶层, 经济并不富裕, 加上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流失, “空巢老人”得到经济资助不大, 精神关怀有限, “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在课题组对“空巢老人”能否得到子女经济补贴的调查中, “能得到”只有38%, 近62%的老人得不到。当问及老人“最高兴的事情”时, 37.2%的老人选择了“家庭和睦”, 15.2%选择“生活水平提高”, 说明相对于物质需求, “空巢老人”更需要子女的关怀慰藉。但由于种种原因, 许多“空巢老人”平时除了子女有限的电话慰问, 老人们日常渴望的精神慰藉只有在过节与子女合家团圆时, 才能满足。

(二) 河北省农村养老机构资源缺乏与资源闲置并存。家庭养老之外的养老机构包括公办和民办的各类养老机构。目前, 河北省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包括县乡级敬老院和光荣院, 这两个养老机构均有特定的服务对象, 敬老院只接受五保老人, 光荣院一般只接收孤老伤残军人、孤老复员军人, 这两个养老机构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普通农村“空巢老人”无法享有。民办养老机构主要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类老年公寓。近年来河北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迅速, 但大多存在资源闲置的现象。如张北县注册民办养老机构5个, 床位665张, 但入住老人只有166人, 有效利用率只有25%, 其中农村“空巢老人”入住率高, 占到入住老人的80%。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方面是受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影响, 认为只有子女不孝的老人才会到老年公寓养老;另一方面, 空巢老人经济水平不高也是主要的原因, 月均1, 000元的养老费用对于经济条件相对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另外, 调查中发现, 由于养老服务业起步晚, 发展时间短, 缺乏统一的养老服务行业标准, 缺乏有力的行业监管机构, 河北省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 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农村社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弱化, 又难以进入机构养老, 这样, 为家庭养老提供支持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就成为必要。调查中发现, 河北省农村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紧急救援等服务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严重缺乏。课题组调查的365个行政村均没有家政服务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应急救援中心、为老服务热线等“空巢老人”急需的居家养老支持服务。河北省创办的农村养老模式———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养老幸福院 (也叫农村互助幸福院) , 大多存在供需脱节的问题。一方面, 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资源相对短缺, 如张家口市康保县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1.7万户, 达2.7万人。2013年该县共建互助幸福院11所, 可供190户、299位老人入住, 只占到需求总人口的0.11%。另一方面, 幸福院又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 如张北县从2011年到2014年10月全县共建农村幸福院205所, 床位1, 350张, 但入住老人只有280人, 入住率不到5%。分析其中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河北省农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幸福院建设水平相差大, 入住政策也不同, 造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四)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相关的资金、人才、组织缺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相关的资金、人才、组织保障才能实现。虽然各级民政对农村养老有相应的支持, 但有限的资金用于河北省广大农村, 基本是杯水车薪。由于没有相应有政策倾向, 农村养老急需的相关专业人才、医疗护理服务人才供不应求。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政府为农村提供的公共产品总体不足, 养老设施短缺;另一方面, 河北省经济总体实力不强, 大部分市、县政府财力有限, 特别是河北省还有许多的贫困县, 经济乏力, 无力提供相应的民政配套资金。调查中发现,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农民纷纷离开农村谋求发展, 再加上村干部报酬偏低, 一些村组织几乎陷于瘫痪。而且, 由于河北省大部分农村经济落后, 农村产业扶贫难度大, 村办集体经济几乎为空白, 村级组织没有经济能力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支持。

(五) “空巢老人”享受的社会福利保障薄弱。一是农村“空巢老人”享受的社会福利主要是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等政策。调查中发现, 新农保对“空巢老人”生活支持的作用并不大, 如生活来源排位的分别是:依赖子女补贴38%、务农收入20%、自己积蓄13%、新农保9%, 新农保排第四;在收入水平方面仅有13%的老人认为自己的收入够用有余;有些困难、十分困难的合计共占27.4%。可以预测, 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养老保障支持, 则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可能面临很大的困境。二是最低生活保障本身标准不高。如张家口张北县低保覆盖面是13%, 但平均130元的水平, 对“空巢老人”生活支持作用不太大, 而且这项政策执行中存在不透明、不公开问题。另外虽然97%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农合, 农村人的观念是只有大病、重病才去医院住院, 大部分“空巢老人”生病时更多的选择是去医院门诊开些药解决, 而新农合规定门诊费用是不能报销的。分析其中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我国属于未富先老的国家, 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保证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而且多年来国家政策投入的城市偏好, 使得农村社会福利资金投入不足。

二、健全河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应能破解“空巢老人”养老相关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难题, 减轻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压力。与河北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养”和“医”基本生活需求为重点, 以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为目标, 课题组认为, 应从五个层面提供养老服务保障。

(一) 弘扬孝文化, 发挥家庭在“空巢老人”养老中的核心作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虽然可以缓解家庭养老压力, 但仍然离不开家庭这一重要主体。农村老年人对家庭的情感依赖性很强, 家庭作为老年人物质生活来源和精神慰藉的主要载体, 是其他任何养老模式都无法比拟的。全社会应该大力宣传孝道精神和孝道文化, 各级政府定期开展“好儿女”、“好儿媳”以及敬老、爱老、养老、助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同时,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维护老年人利益, 保障“空巢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二) 坚持政府主导原则, 加大各级政府支持社会养老服务力度。各级政府要明确职责, 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 立足于监管、引导, 制定和落实优惠鼓励政策, 逐步提供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建议省政府把养老服务事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列入政府的民生工程, 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中, 大力整合民政养老、危房改造、生态移民、项目扶贫、“一事一议”奖补等资金, 利用好现有资金, 使资金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 建议调整国家转移支付政策。当前国家转移支付政策是2002年制定的, 一些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调整。建议取消贫困县相应的配套资金政策。

2.加强老龄事业人才建设。加大对老龄干部的培训力度, 做好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工作, 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储备专业人才。同时,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 通过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 吸引老年学、护理学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来, 为空巢老人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此外, 可以凭借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设立公益岗位, 建立以农村女性劳动力群体为主体的兼职服务队伍, 满足老年人需要的日常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由于农村各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千差万别, 建议省政府出台的政策相对宽松、有弹性, 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而不是一刀切的硬性规定。

(三) 加强村组织建设, 发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平台的作用。农村社区作为连接家庭与社会养老服务的桥梁, 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平台, 而平台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村委会和村党委会这两个组织。因此, 要健全村庄的组织建设, 把“想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 同时强化干部奖惩制度建设, 提高村干部收入, 调动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协助做好农村互助幸福院规划, 同时, 根据河北省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分类分层次提供养老资源。对散、小、弱的村庄, 加大撤并村、移民力度, 实现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在经济条件相对好、人口多的行政村, 逐步建设农村社区的家政服务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和集文体、社交、日常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完善“为老服务热线”、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等信息沟通求助渠道, 共同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这样, 那些半失能、失能“空巢老人”, 以行政村为主导, 以邻里照料为纽带, 以政府购买服务、养老护理补贴为促进手段, 通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偿上门服务等形式, 使每个村庄成为没有院墙的敬老院。

(四)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养老, 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积极引导培育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产业, 培育和发展社会养老护理服务市场, 推进分层次养老服务, 形成公益性、盈利性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格局。一是尝试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老所、医疗护理中心、家政服务站等经营性实体, 在收取合理费用的基础上, 由专门工作人员为农村中的“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满足“空巢老人”多方面的需求。二是建议政府政策加大扶持发展期的社会养老机构, 在土地、水、电等多方面进行优惠, 并加强监管。同时, 加大舆论宣传, 增强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意识,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动员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力量和慈善组织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实行经济帮扶, 支持互助幸福院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激励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年轻人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

(五) 打破城乡二元模式, 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国家需改变城乡二元模式的社保资金支出模式, 在财政支出上要均衡城乡需求, 合理分配资源, 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适当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一是建议提高农村低保水平, 建立县级低保监督制度, 确保低保作用的发挥。这样, 当“空巢老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子女又无力提供经济资助时, 发挥新农保、低保对其养老的经济支撑作用。二是建议从国家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入手, 解决城乡医疗资源的严重偏斜问题, 建立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国家加大资金投入, 对村医进行免费培训, 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建议把老年人的常见病、常用药都纳入到新农合报销范围中, 适度提高新农合报销标准, 实行大病救助, 对慢性病为主的农村“空巢老人”进行相应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 确保农村空巢老人“病有所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民进城规模越来越大, 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空巢老人的养老河北省服务需求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365个行政村为样本的调查为基础, 对河北省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并从国家、当地政府、农村社区、家庭、社会力量等五个层面提出健全河北省“空巢老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上一篇:关于新幼师心得感悟下一篇:形势词语的近义词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