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时期的中美关系

2022-10-03

第一篇:奥巴马时期的中美关系

奥巴马访华是否开启中美关系的新纪元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此行被称为破冰之旅,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历史惊人的相似,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1月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从15日深夜11点在雨中抵达上海,到18日下午5点飞离北京,奥巴马在中国停留约六十六个小时。这次美国最高领导人的访华必将拉开中美合作的新序幕。

本次访问进一步表明中美双边关系具有了深远的全球意义。奥巴马访华的议题不仅包括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等双边内容,还包括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问题,朝鲜与伊朗核问题以及阿富汗等全球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正如奥巴马所言,21世纪这些重要的挑战,不管是气候变化还是核扩散和经济的复苏,这些挑战触及到我们两个国家,而且这些挑战是我们任何一个国家通过单独行动都不能够解决的。中美两国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访华成果来看本次访问有助于进一步培育和增进两国的战略互信。17日,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举行了会谈。在会谈后双方所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专章提到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双方表示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次坦诚的,建设性的,富有成果的会谈。关于战略互信问题一直是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问题。奥巴马政府似乎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前不久提出了“战略再保证”的对华的新理念,指出“战略再保证”必须设法突出和强调共同利益之所在,同时以直接的方式着手化解不信任产生的根源,无论那是政治,军事或经济问题,具体而言,美国及其盟友准备欢迎中国作为一个繁荣和成功的大国的到来,但中国也必须向世界和其他国家再保证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实际上,中国曾屡次表明,中国的发展不会以损害他国利益为代价。由此可见,双方基本已经建立了一种认知共识,即美国不视中国的发展为其战略威胁,中国也不挑战美国的霸权利益。双方将就双边以及全球性问题展开协商,合作,以实现双赢或多赢结果。美中两国的合作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世界更加安全和繁荣”。并在亚洲之行中反复发出“共存”的讯息,16日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时称“一个国家的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强调将摆脱固有的观念。同时呼吁美中作为两个大国没有相争的必要。另一方面,奥巴马在东京演讲中称,“即便深化与中国的关系,也不会削弱同盟关系”,表示重视中国的前提为坚持与日本和韩国的同盟关系,认为这是“必要条件”。

此次访华意味着美国的外交重心从此将放在亚洲地区. 在前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总统和国务卿经常缺席或中途退出与亚洲相关的国际会议。此次奥巴马利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的机会首次和东盟(ASEAN)举行首脑会谈。背景在于美国迫于现实认为有必要加强参与经济持续增长地区的事务。

这次访问活动充分表明中美协调合作有助于解决国际难题 维护国际秩序。中国国力日趋强盛,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领跑者。同时,中国在外交、人权、非洲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以及伊朗核问题等世界共同关注的事务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美之间建立共同应对挑战的伙伴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体看来,中美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

奥巴马的国事访问会带来中美更加频繁的双边贸易。中国和美国是非常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国际政治领域,中美在稳定国际局势、反恐、反对核武器扩散等重大问题上也取得了广泛的共识。我个人的观点是,在这样的大局势下,中美未来将会是一温和”,并进一步发展。种紧密合作的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奥巴马希望中美关系超越经济领域,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世界稳定,也有助于两国共同解决一些国际问题和应对全球化挑战。通过对两国领导人会谈的报道,他了解到中国在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安全等问题上的积极态度,看到了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诚意和信心。中美两国高层次富有成果的交流,也充分显示了世界多极化背景下,交流与合作是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中美两国签署了环保、能源、科技、经济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协议,这不仅有利于中国本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中美两国在应对世界各种挑战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奥巴马访华,促成了中美间富有成效的对话与合作,尤其是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上,这将有利于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他相信中国定会与美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上取得更多实质性的共识,促进世界的进步与发展,

此次国事访问将对中美关系,增进双方战略互信,经济合作与全球经济复苏,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以及气候,能源与环境等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中美间的利益已经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中美坚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参考文献:环球网国际新闻

中国新闻网

央视网

网易新闻网

第二篇: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似乎陷入忽冷忽热的怪圈,如何理解中美关系这种

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似乎陷入忽冷忽热的怪圈,如何理解中美关系这种.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 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似乎陷入忽冷忽热的怪圈,如何理解中美关系这种变化背后的实质?

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又出现反复,一方面是由于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对中美关系认识不足,需要对前任的对华政策进行调整,一方面由于中美都是大国,经济交往频繁,贸易摩擦很多,从各自利益出发,都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方面中美制度不一样,美国总想将中国的发展网络到自己的想法中去,总想领导中国,指导中国去做事,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美国一方面对华强调搞好双边关系,维护自身利益,一方面又从人权、南海问题、人民币利率、贸易逆差等方面对中国进行施压。未来中美二国将会不断发生摩擦,不断修好,都是因为二国的经济体制决定的。简单概括为一句话,这个变化背后的实质,就是中美实力的消长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势”,开始由西方转向东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开始全面走向衰落,中国开始崛起。

奥巴马上台之前,美国鸽派占上风,主张对华对话,进行经济合作。所以,有了所谓的“中美国”、“负责任大国”等说法。但奥巴马上台之后,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国力的衰落,鹰派势力开始做大并压制了鸽派,所以对华政策表现出了“强硬”的一面,比如公开宣称介入南海问题,在朝鲜半岛周边频繁军演,等等。但这些动作,其实是内心虚弱的一个反映。

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你怎么看待中美对话平台的变化?

一 从范围来讲是扩大了,由经济一个领域,扩大到了战略与经济连个领域;二 是深度拓深了由经济问题的的对话,扩大到经济战略与其他各方面战略的对话。把一个主题划分成了两个主题,并细化和深化处理。 中美从原先的“战略经济对话”,变成即将开始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多了一个“与”字,这个“与”的含义还是很丰富的,过去这是两场对话,一个是战略对话,一个是战略经济对话,现在合二为一,把两个对话的级别大大提高了,经济对话过去是部长级的,战略对话是副总理级的,现在合二为一,就是把两个对话都提高到副总理级,这是一,第二个含义,效率大大提高了,过去这两场对话不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分别举行,现在合二为一以后,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两国的领导人可以一次性参与到这两场重要的对话之中,这个对提高效率是非常好的,第三个含义,战略性的比重加大了,战略性的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结合也更加密切了,在过去,经济对话往往会拘泥一些具体的问题,两国的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等等问题,一些战略性的对话是在比较大的宏观问题上,不涉及具体问题,现在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互相弥补,经济对话在具体问题,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来分析,来进行对话,战略性的问题也要涉及具体的问题,两者结合起来以后,战略性的比重加大,具体的问题上升到战略的角度来加以处理,所以这个对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很有价值的,意义也很重大的。

为什么说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真正远去?

可以这样说,全球各国政府在2008尾到2009年中用量化宽松的大量印钞票,收购有问题资产在全力救市之后,全球的经济体系最坏的时刻已经过了.但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的资产缩小,消灭大量财富.各国2010年开始的西方各国,经过大量印钞票,降低央行利息等手段,未能使经济增长有良好的势头,而且通货膨涨的来临.面对经济缓慢增长/复苏,各国失业率高企,西方政府对为了本国的经济增长,开始用贸易保护来减小进口,减少本国失业率;而通过政治力量使他国货币贬值为目的,令本国出口增加,这令很多出口主导经济的国家受到打击,及至使之经济不能有良好的增长,甚至衰退,全球经济陷入恶性循环.而且西方各国之前倚靠多年的福利政策,除著经济缓慢增长,政府开始收紧开支,人民消费力减少.而且利息大量便宜资金,促成大量游资,在经济未完全向好的时候,各地股市都大幅上涨,脱离基本面,泡沫开始.如果不竭止的话,泡沫再次爆破全球经济将进入史无前例的萧条.以上的情况,如果加剧的话,全球经济将再次衰退所以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真正远去.

为什么说中美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但未来中美关系需要重新平衡?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也随之上升。美中两国将在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中共同扮演关键的角色,两国关系必须提升到新层次。两国的新一代领袖有机会实现这样的构想,使两国“成为世界进步与繁荣、和平与稳定的中流砥柱”。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是大势所趋,美中两国“同舟共济”,建立“生命共同体”,携手处理日益纷繁的世界性难题,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外交新局,也是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新格局。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许多国家要求中国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但中国内向型的经济增长转变,必然意味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将大大提高,中美关系也因此需要“重新平衡”。

第三篇:中美关系进入奥巴马时代

现如今,中美关系已成为全球最复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国之间的一些风吹草动都会引发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自冷战之后,两国逐步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美国每任总统上台都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变化,其中既有加强合作,也有矛盾争端,两国的关系在起起伏伏中经受着种种考验。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戴维·蓝普顿曾在其《同床异梦》一书中指出,“美国新政府上台给两国关系带来冲击的根源,不是因为新总统都有指责中国的偏好,而是因为新政府都有展示自己独到的中国理解的热情”。

2009年1月20日,巴拉克·奥巴马正式成为联邦政府第44任总统,同时也掀起了中美合作发展的新纪元。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中美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呈现出一片友好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保持下去,之后由于一系列的摩擦,中美之间又绷紧了弦,一触即发。总的来说,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高开低走,一波三折。下面通过一些事件来分析中美关系的走势与特点。

2009年7月,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成功举行,标志着中美关系建立了新的对话机制和平台。

2009年11月,奥巴马对东亚四国进行了访问,7天的四国之行中,对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访问只有一天,而在中国的访问时间达到了4天。

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声明》——“美方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并“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

2009年12月,各国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会议。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气候问题上有分歧,但也有共同利益。

2010年1月30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国将向台湾地区出售“黑鹰”、“爱国者-3”反导系统等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问题:

2010年2月18日,奥巴马接见了**,公开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 谷歌问题:

2010年1月13日,谷歌表示,公司已经决定不愿再对谷歌中国上的搜索结果进行内容审查,并称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将会关闭谷歌中国。 人民币汇率:

2010年2月4日,奥巴马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和亚洲将会继续是美国出口的庞大市场,但必须处理汇率问题,以确保美国产品不会面对“庞大的竞争不利因素”。 美国财政部推迟原定于今年4月15日向国会提交的汇率报告,不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2010年3月30日,奥巴马接受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张业遂递交国书,表示“美国欢迎一个作为国际社会强大、繁荣、成功一员的中国。美国所重申的一个中国政策不会改变。”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表示,美方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西藏独立”。

2010年4月1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胡锦涛主席将应邀于4月12日至13日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

2010年5月24日-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参加对话的双方正部级官员达数十位;

对话成果丰硕,双方签署8项合作协议,达成26项具体成果,涉及能源合作等诸多具体领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上台之初对华示好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是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冲击美国经济,要想尽快让美国从经济衰退中摆脱出来,美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发展,是奥巴马提振美国和全球经济信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奥巴马总统想要和布什政府的强硬路线作“切割”、转向“巧实力外交”,如何能在一系列全球与区域议题上带动与中国的合作、并尽可能说服中国支持美国的国际合作路线,是白宫在减排、气候、防扩散、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继续贯彻打击极端势力等一系列努力的关键之一。

三是民主党政府外交政策团队中的一系列核心人物,从副总统拜登到国务卿希拉里到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基本上都是对华政策的温和派。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接触政策”所开创的美中合作、影响中国、互利合作的战略构思能够比较好地得到延续。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利益,二是意识形态。在面对经济危机的巨大挑战下,两国的利益均承受着很大的风险,这时两国会放下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全力合作使经济复苏。从中东到阿富汗再到朝鲜半岛,在如此广泛的空间内,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中美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日益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关联体,两国之间不仅谁都离不开谁,而且谁也承受不了关系恶化带来的影响。

而到了政治敏感时期,譬如中期选举时,美国又会对中国的一些主权问题,人权问题进行干涉,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政治策略,是一种可以给领导人增加支持度的方法,就此引发的一些小摩擦并非恶劣到无法弥补的程度,其中都蕴含着回暖的转机。

新时期中美关系呈现出四个鲜明特点:中美关系日益具有全球意义,中美关系日益触及各自根本利益,中美间的议题不断增多,中美最为特殊的关系。同时这也预示着中美未来的关系走势: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越来越建立在双方的共同利益基础上,越来越具有各方面的机制保障,越来越趋于理性。中美关系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不仅受外部环境影响产生的波动减弱,而且受美国国内选举换届的周期性波动也大大减轻。从总体态势上看,中美关系将会越来越深入,战略关系越来越突出,但是由于中美力量对比不断趋于均衡,中美关系必然面临彼此认知的变化,需要重新定位。

第四篇:奥巴马在中美关系会谈开幕致辞

推荐答案

I. Spot Dictation

复习思路:单词写的又快又准又精,熟悉自己的书写习惯,快速誊写

练习内容:真题(0603-0209,八套题,下同),《高级口译备考指南》,任何4-5个单词组成的词组,随时“动手”

评分标准:只对名、动、形、副词直接扣分,其余错误作标记,酌情统一扣1-3分

保底分数:70%,21分

潜力指数:★★★★

重要性指数:★★★

II. Multiple Choice

复习思路:积极预判,轻松笔记,果断选择

练习内容:真题,CET,TOEFL

评分标准:略

保底分数:70%,14分

新闻听力:新闻导语类(首句改写原则)+细节类(同其它MC)

潜力指数:★★★

重要性指数:★★

III. Note Taking and Gap Filling

复习思路:awareness+ability+legibility+sustainability

6分钟以上的连续有效笔记,层次图(重要性递减)

练习内容:真题,IELTS (lecture),真题MC Q16-20

评分标准:略

保底分数:40%,8分

潜力指数:★★★★

重要性指数:★★★★

IV. Sentence/Passage Translation

复习思路:练习量+复述+句式概括+熟练笔记

练习内容:真题(包括MC, Q16-20),Roy讲义(分类句式),《中级口译备考指南》,《高级口译备考指南》

评分标准:基本句子框架50%,细节补充50%

保底分数:60%,18分

潜力指数:★★★★

重要性指数:★★★★★

一句话概括口译听力训练整体思路:“听得懂、记得下、记得住、说得快”

-听得懂

复习思路:背景知识熟悉,新闻套路熟练,听力有效词汇量,适应各类发音现象

练习内容:CNN,BBC,NPR及类似难度的精听训练,听抄(dictation),CET6词汇(主动筛选)--听力有效词汇

精听的步骤:(见Roy讲义)

-记得下

复习思路:个人笔记习惯训练,属于自己的笔记符号,熟悉常考套路

练习内容:Roy讲义

-记得住

复习思路:以复述强化短期记忆,源语言复述(两种思路),目标语言复述

练习内容:任何语言输入,包括中文,以30-60秒为单位

口译证书考试——笔试、阅读复习纲要

题型考察:

1. 全文总结能力

main idea, best title, the author’s tone

2. 部分总结能力

举例、数据、引用、对比、比喻等写作手法的释义

3. 信息定位能力

对相应句子的paraphrase

4. 综合推断能力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but not directly mentioned?”„

做好高口阅读的几个关键点:

1.相关利益人(stake-holders)概念的培养(mapping)

基本立场判断,以“政府计划对大学生助学贷款实行社会化、私有化”这一话题为例

相关大学生/家庭,父母

放贷机构(赢利机构,利益集团)

政府主管部门/协调者/监督者

反对派/反对者

其他观点持有者

横向、纵向比较(以史为鉴,以邻为鉴)

2.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习惯的培养

对政府的监督约束

对以盈利为导向的利益团体的行为与政策,加以监督约束

对相对弱势,信息不对称的群体,更多关注,保护

“I can do nothing else but to voice my care for you.”

3.基本写作思路

引出观点 (直接法,举例法,让步法,„)

更具体地介绍报道,政策细节,产品研发过程,特点,理论假说阐述,事件始末(陈述,引用,定义,分类)

相关利益人陈述(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类比,数据)

作者述评(中立,客观,批判)

4.重要句式总结(见Roy讲义p40 reading policies)

5.常见话题总结

6.政府新政策(政策法规变更)

7.写作(阅读)套路

A政府推出B政策,出于„原因

阐述解释政策,出台过程

相关利益人的反应,“各执一词”

作者进行评论,横向纵向分析评论 结论,审视,怀疑,弊大于利,弊端不容忽视,

8.以往真题涉及内容

-对烟草业暂缓加税

-扶持某机构进行临床用干细胞研究

-出台新的旨在减少青少年吸毒的政策

-服刑人员实行早九晚五制度

-警方开展改善黑人警察形象的行动

-新产品,新科技

9.写作(阅读)套路

A研究机构B专家对C话题进行研究并有所发现(产品,理论,假说,实际运用)

“a room of scholars„”, “turf war”

实际推广的压力(成本,法规,公众认知)

凡涉及克隆、环保等话题的典型观点

“What is medically possible may not be ethically wise.” 新保守主义观点

10.以往真题涉及内容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美关系会谈开幕致辞(中英文)

各位早上好。我感到荣幸地欢迎你们来到首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次对话对于增进我们两国之间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广泛的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很高兴胡锦涛主席和我一样追求持续的对话来增进我们的共同利益。

胡锦涛主席和我都觉得让我们的关系有一个好的开始是很重要的。当然,作为新的总统和一个篮球粉丝,我从姚明那里学到一句话—“不管你是新的还是旧的团队成员,你需要时间来相互适应。”通过我们已有的建设性会议和这一届对话,我相信我们将会达到姚明的标准。

我要感谢将要共同实现这一努力出色的中美领导人。希拉里克林顿和盖特纳是跟我关系最近的顾问中的两个,他们都有卓越的经验与中国合作。我知道他们有同样出色的中国伙伴—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

我期待着一位优秀的人才出任中国大使—洪博培州长的上任确认。他在亚洲有丰富的居住和工作经验,跟我不同的是,他可以说流利的普通话。他曾在共和党帮助麦凯恩议员竞选。我觉得这证明了他服务他的国家和广泛的两党对于建设性的富有成效的中美关系的支持的承诺。

今天,我们进行会议的这座建筑令我们想起上个世纪的历史。在这里摆放着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纪念碑,在20世纪初他当选了总统,那时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力正在崛起。里根总统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他带领的政府帮助开启了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这里保留着一块柏林墙的碎片,这一数十年长的分裂标志最终被推到,从而释放出全球化的上升浪潮—继续塑造着我们的世界。

100年前—20世纪初—但是人们都清楚要做出一些重大的选择—国家边界和人权的选择。但是在伍德罗·威尔逊所处的时代,没有人可以预见到历史的弧线会导 致柏林墙的倒下,他们也没有预见到在这些年里的冲突和动荡。对于世界上所有的人来说(从波士顿到北京),20世纪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为了这些进步也付 出了代价。

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纪。随着我们开启这一对话,我们讨论将要塑造21世纪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如现在我们的危机是否会使增长停滞不前,或者我们是否 将要合作创造平稳和持续的增长、让更多的人脱离贫困和创造更广泛的繁荣?对能源的需求是否会滋长竞争和气候变化,我们是否要建立合作关系来生产清洁能源和 保护我们的地球?核武器是否会泛滥地传播,我们是否要达成新的共识而使核能只用于和平目的?极端分子是否有能力激起冲突和分裂,为了我们的共同安全我们是 否应该联合起来?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是否仅仅通过他们的差别来定义他们,我们是否可以找到必须的共同点来应对我们共同的挑战和尊重人类的尊严?

我们不能肯定地预测到未来是怎样的,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哪些问题将会确定我们的时代。我们也知道:中美关系将会塑造21世纪,这使得它跟世界上其它任何的双边关系一样重要。这一事实肯定会巩固我们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责任。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尊重的接触使我们两个国家都受益匪浅。在我在任期间,我们将迎来尼克松总统到访中国40 周年。现在的世界跟那时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冷战令世界进入了僵局。当时,中国的经济与世隔离,中国大部分的人口都生活在极端贫困中。 当时,我们的对话主要集中于我们共同的敌人—苏联。今天,我们广泛的友好关系反映了我们两国人民之间联系正在加深。现在,我们的合作大于分歧。两国人民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相互交流。我相信:我们将会在我们时代的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上取得稳定的进步。

我的信心是来自于美国和中国有共同的利益。如果我们通过合作推进我们的共同利益,两国人民将会从中受益,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因为我们相互合作的能力是很多最迫在眉睫的全球挑战可以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

首先,在持续的经济复苏中我们可以合作推进两国的共同利益。现在的危机已经很清楚地表明我们两国所作出的选择影响着全球的经济—不仅仅是纽约和西雅图,还 有上海和深圳。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强有力的双边和多变协调。这是我们通过积极地保持增长、防止深度衰退和保住人民群众的工作的例子。

向前看,我们可以深化合作。我们可以通过更大的透明度和制度改革来促进金融稳定。我们可以追求自由公正的贸易,寻求达成一个有抱负的和谐的多哈会谈协议。我们可以革新国际机构,以使得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可以扮演一个符合他们所肩负的责任的角色。随着美国人的储蓄增多和中国人的消费的增多,我们可以把增长建立在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基础—因为正如中国从大量的投资和有利可图的出口中受益一样,中国可以为美国的商品提供巨大的市场。

第二,我们可以在一个清洁、安全和繁荣的能源未来合作推进我们的共同利益。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费国。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坦白说:对进口石油依赖的增大对我们都没有好处,除非我们进行合作,否则我们也无法避免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常识呼吁我们要行动起来。

我们两国都正在采取措施改革我们的能源经济。我们可以一起制造一个低碳排放的经济复苏;我们可以扩大研发的共同合作来促进能源的清洁和有效达的使用;我们 可以在哥本哈根的气候变化会议的共同推进全球行动。保持我们市场对于新的想法、新的交流和新的能源来源的开放,是促进使我们的安全和繁荣增加的最好方法。

第三,我们可以合作推进我们的共同利益以阻止核武器的扩散。不犯错:越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核武被使用的可能性就越高。中美两国都不希望恐怖分子拥有核 武,或者是东亚爆发军备竞赛。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合作已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让朝鲜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他们履行他们的义务,那么安全和受到尊重的道路是可行 的。所以我们必须联合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敦促这个伊斯兰共和国旅行它的国际责任。

这样做不是为了孤立任何一个国家—这是所有国家的责任。我们必须合作保障全世界的敏感核材料的安全,这将是明年全球核能高峰会的重点。我们必须通过更新基 本的条款来加强可不扩散条约: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应该进行裁减;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能得到;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和平使用核能。在21世纪,一个强大的全球政权 是避免致命武器的唯一基础。 第四,我们可以在应对跨国威胁的领域进行合作以促进我们的共同利益。我们所面对的最迫在眉睫的危险不再是来自于大国之间的竞争—他们来自于杀害无辜平民的 极端分子;来自于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走私犯和海盗;来自于没有国界的疾病;来自于滋长不稳定和恐怖的痛苦的内战。这些事21世纪的威胁。 所以各国对于强权的追求不能再是零加游戏。进步(包括安全)必须要分享。

通过增加两国军队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减少争端得源头和提供一个合作的框架。通过持续的情报共享,我们可以扰乱恐怖分子的阴谋和摧毁恐怖分子网络。通过及早的警告和协调,我们可以防止疾病的传播。通过坚决的外交,我们必须负起为冲突寻求和平解决方案的责任—这应该以努力结束达尔富尔人民所遭受的痛苦和在苏丹推动和平开始。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21世纪的挑战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利益。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迫使我们进行合作。我并不期待美国和中国可以在每一个问题上都达成一致,或者是选择以相同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但是,这使得对话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可以更加地了解对方和坦率地交流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例如,美国尊重中国消除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的进程。正如我们尊重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引人注目的成就一样,我们同样坚信所有人民的宗教和文化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所有的人都应该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这包括中国的小数民族和宗教团体,当然也包括美国的小数民族。

对人类权利和尊严支持的思想在美国根深蒂固。美国是由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移民组成的。我们通过向所有的人提供基本的权利来保护我们的团结和努力改善我们的国家。这些权利包括自由言论;宗教自由;选择国家的领导人。这些不是我们想要实施的东西—我们就是这样的人。它引导着我们相互坦白和对世界的开放。

中国有它自己的截然不同的国情来形成它自己的世界观。美国人 知道中国历史悠久,因为它为塑造这个世界做出了贡献。我们知道中国人的才能,因为他们为美国做出了贡献—我的内阁有两位美籍中国人。我们知道,尽管我们存 在分歧,美国通过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古老和充满活力)建立深厚的联系可以得到丰富—这一关系可以通过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两国政府的建设性双边 关系而得到推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减少我们的分歧。

坦白说,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对未来有所提放。一些中国人觉得美国将 会限制中国的雄心;一些美国人担心崛起的中国的某些方面令人害怕。我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我认为未来的中国是国际社会上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一员;未来我们 将会因需要和机遇而成为伙伴。未来不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如果我们追求像我们今天开始的这样一个可持续的对话,或者是对于我们的所听和所知有所行动,这个目 的地是可以到达的。 数千年前,伟大的哲学家孟子说过,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我们的任务是铺开一条通向我们为后代寻求的道路,以防止不信任和不可避免的分歧使得“茅塞之矣”;我们要时刻留意我们共同所选择的道路。

这次对话可以帮助决定这一旅程的最终目的地。它是通过持续合作(而不是对抗)来塑造21世纪的承诺。我期待着通过我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来推进这一努力,我希 望到中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领导人、中国的人民和这个雄伟的国家。通过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可以稳定地朝着进步、实现我们对于人民的责任和我们共同的未来前 进。谢谢。 英文原文:

Obama’s Remarks on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WSJ Good morning. It’s an honor to welcome you to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is is an essential step forward in advancing a positive, constructive, and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countries. I’m pleased that President Hu shares my commitment to a sustained dialogue to enhance our shared interests.

President Hu and I both felt that it was important to get our relationship off to a good start. Of course, as a new President and as a basketball fan, I have learned from the words of Yao Ming, who said – “No matter whether you are new or an old team member, you need time to adjust to one another.” Well, through the constructive meetings that we have already had, and through this dialogue, I am confident that we will meet Yao’s standard.

I want to acknowledge the remarkable American and Chinese leaders who will Co-Chair this effort. Hillary Clinton and Tim Geithner are two of my closest advisors, and they both have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 working with China. I know that they will have extremely capable and committed Chinese counterparts in State Councilor Dai and Vice Premier Wang. I also look forward to the confirmation of an outstanding U.S. Ambassador to China, Governor Jon Huntsman. Jon has deep experienc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sia, and – unlike me – he speaks fluent Mandarin Chinese. He also happens to be a Republican who co-chaired Senator McCain’s campaign. I think that demonstrates Jon’s commitment to serving his country, and the broad, bipartisan support for positive and productiv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oday, we meet in a building that speaks to the history of the last century. It houses a national memorial to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 a man who held office when the 20th century was still young, and America’s leadership in the world was emerging. It is named for Ronald Reagan, a man who came of age during two World Wars, and whose presidency helped usher in a new era of history. And it holds a piece of the Berlin Wall, a decades-long symbol of division that was finally torn down, unleashing a rising tide of globalization that continues to shape our world.

One hundred years ago –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20th century – it was clear that there were momentous choices to be made – choices about the borders of nations and the rights of human beings. But in Woodrow Wilson’s day, no one could have foreseen the arc of history that led to a wall coming down in Berlin, nor could they have imagined the conflict and upheaval that characterized the years in between. For people everywhere – from Boston to Beijing – the 20th century was a time of great progress, but that progress also came with a great price.

Today, we look out on the horizon of a new century. And as we launch this dialogue,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reflect upon the questions that will shape the 21st century. Will growth be stalled by events like our current crisis, or will we cooperate to creat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growth, lifting more people out of poverty and creating a broader prosperity? Will the need for energy breed competition and climate change, or will we build partnerships to produce clean power and to protect our planet? Will nuclear weapons spread unchecked, or will we forge a new consensus to use this power for only peaceful purposes? Will extremists be able to stir conflict and division, or will we unite on behalf of our shared security? Will nations and peoples define themselves solely by their differences, or can we find the common ground necessary to meet our common challenges, and to respect the dignity of every human being?

We cannot predict with certainty what the future will bring, but we can be certain about the issues that will define our times. And we also know th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ill shape the 21st century, which makes it as important as any bilateral relationship in the world. That reality must underpin our partnership. That is the responsibility we bear.

As we look to the future, we can learn from our past – for history shows us that both our nations benefit from engagement that is grounded in mutual interests and mutual respect. During my time in office, we will mark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President Nixon’s trip to China. At that time, the world was much different than it is today. America had fought three wars in East Asia in just thirty years, and the Cold War was in a stalemate. China’s economy was cut off from the world, and a huge percentage of the Chinese people lived in extreme poverty.

Back then, our dialogue was guided by a narrow focus on our shared rivalry with the Soviet Union. Today, we have a comprehensive relationship that reflects the deepening ties among our people. Our countries have now shared relations for longer than we were estranged. Our people interact in so many ways. And I believe that we are poised to make steady progress on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of our times.

My confidence is roo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hare mutual interests. If we advance those interests through cooperation, our people will benefit, an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off – because our ability to partner with each other is a prerequisite for progress on many of the most p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

First, we can cooperate to advance our mutual interest in a lasting economic recovery. The current crisis has made it clear that the choices made within our borders reverberate across the global economy – and this is true not just of New York and Seattle, but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 well. That is why we must remain committed to strong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coordination. And that is the example we have set by acting aggressively to restore growth, prevent a deeper recession and save jobs for our people.

Going forward, we can deepen this cooperation. We can promote financial stability through greater transparency and regulatory reform. We can pursue trade that is free and fair, and seek to conclude an ambitious and balanced Doha Round agreement. We can updat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so that growing economies like China play a greater role that matches their greater responsibility. And as Americans save more and Chinese are able to spend more, we can put growth on a more sustainable foundation - because just as China has benefited from substantial investment and profitable exports, China can also be an enormous market for American goods.

Second, we can cooperate to advance our mutual interest in a clean, secure, and prosperous energy future.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the two largest consumers of energy in the world. We are also the two largest emitters of greenhouse gases in the world. Let’s be frank: neither of us profits from a growing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 nor can we spare our people from the ravages of climate change unless we cooperate. Common sense calls upon us to act. Both of our countries are taking steps to transform our energy economies. Together we can chart a low carbon recovery; we can expand joint efforts a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clean and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and we can work together to forge a global response at the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and beyond. And the best way to foster the innovation that can increase our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is to keep our markets open to new ideas, new exchanges, and new sources of energy.

Third, we can cooperate to advance our mutual interests in stopping 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 Make no mistake: the more nations acquire these weapons, the more likely it is that they will be used. Neither America nor China has an interest in a terrorist acquiring a bomb, or a nuclear arms race breaking out in East Asia. That is why we must continue our collaboration to achieve the denucleariz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make it clear to North Korea that the path to security and respect can be traveled if they meet their obligations. And that is why we must also be united in preventing Iran from acquiring a nuclear weapon, and urging the Islamic Republic to live up to its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This is not about singling out any one nation – it is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of all nations. Together, we must cooperate to secure all vulnerable nuclear materials around the world, which will be a focus of our Global Nuclear Summit next year. And together, we must strengthen 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by renewing its basic bargain: countries with nuclear weapons will move toward disarmament; countries without nuclear weapons will not acquire them; and all countries can access peaceful nuclear energy. A balance of terror cannot hold. In the 21st century, a strong and global regime is the only basis for security from the world’s deadliest weapons.

And fourth, we can cooperate to advance our mutual interests in confronting transnational threats. The most pressing dangers we face no longer come from competition among great powers – they come from extremists who murder innocents; from traffickers and pirates who pursue their own profit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from disease that knows no borders; and from suffering and civil wars that breed instability and terror. These are the threats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that is why the pursuit of power among nations must no longer be seen as a zero-sum game. Progress – including security – must be shared.

Through increased ties between our militaries, we can diminish causes for dispute while providing a framework for cooperation. Through continued intelligence-sharing, we can disrupt terrorist plots and dismantle terrorist networks. Through early warning and coordination, we can check the spread of disease. And through determined diplomacy, we must meet our responsibility to seek the peaceful resolution of conflict – and that can begin with a renewed push to end the suffering in Darfur, and to promote a comprehensive peace in Sudan.

All of these issues are rooted in the fact that no one nation can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on its own, nor effectively advance its interests in isolation. It is this fundamental truth that compels us to cooperate. I have no illusion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ill agree on every issue, nor choose to see the world in the same way. But that only makes dialogue more important – so that we can know each other better, and communicate our concerns with candor. For instance, the United States respects the progress that China has made by lifting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out of poverty. Just as we respect China’s ancient culture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e also strongly believe that the religion and culture of all peoples must be respected and protected, and that all people should be free to speak their minds. That includes ethnic and religious minorities in China, as surely as it includes minoritie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Support for human rights and human dignity is ingrained in America. Our nation is made up of immigrants from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We have protected our unity and struggled to perfect our union by extending basic rights to all our people. Those rights include the freedom to speak your mind; to worship your God; and to choose your leaders. These are not things that we seek to impose – this is who we are. It guides our openness to one another, and to the world.

China has its own distinct story that shapes its own worldview. And Americans know the richness of China’s history because it has helped to shape the world. We know the tal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 because they have helped to shape America – my own cabinet contains two Chinese Americans. And we know that despite our differences, America is enriched through deeper ties with a country of 1.3 billion people that is at once ancient and dynamic – ties that can be forged through increased exchanges among our people, and constructiv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our governments. That is how we will narrow our divisions.

Let’s be honest: we know that some are wary of the future. Some in China think that America will try to contain China’s ambitions; some in America think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to fear in a rising China. I take a different view. I believe in a future where China is a strong, prosperous and successful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 a future when our nations are partners out of necessity, but also out of opportunity. This future is not fixed, but it is a destination that can be reached if we pursue a sustained dialogue like the one that you will commence today, and act on what we hear and what we learn. 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e great philosopher Mencius (men-shus) said: “A trail through the mountains, if used, becomes a path in a short time, but, if unused, becomes blocked by grass in an equally short time.” Our task is to forge a path to the future that we seek for our children – to prevent mistrust or the inevitable differences of the moment from allowing that trail to be blocked by grass; to always be mindful of the journey that we are undertaking together.

This Dialogue will help determine the ultimate destination of that journey. It represents a commitment to shape our young century through sustained cooperation, not confrontation. I look forward to carrying this effort forward through my first visit to China, where I hope to come to know better your leaders, your people, and your majestic country. Together, I am confident that we can move steadily in the direction of progress, and meet our responsibility to our people, and to the future that we will share. Thank you.

第五篇: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研究

【摘要】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是积极的关系、合作的关系、全面的关系。相互信任,是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基石;核心利益,是两国关系重中之重;构建伙伴关系,是中美两国的最佳选择;全球利益,是中美合作的宽广舞台;知己知彼,是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前提。“知彼”意味着应该充分了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并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冲突;“知己”意味着应该明确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的自强追求。

【关键词】 新时期 中美关系 合作 信任 利益

国际关系

经济发展

【正文】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总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经常给世界带来意外的惊喜和失望。无论如何,中美关系已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一对影响世界的大国关系。而且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

简单地说,中美关系的本质是: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斗争又有对话,既有遏制又有缓和;既好不到哪去,又坏不到哪里的重要而复杂的关系。

一、中美关系概述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是时刻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其中也不乏起起伏伏,惊喜,失望和希望。

第一、由对立到建交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反目成敌,冷战的阴影笼罩世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外交政策,而美国对“红色”中国采取了孤立敌视的政策,同时,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

中美两国在冷战的开始就站到了对立的两个阵营里,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自由世界”头领,中国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和苏联建立了友好关系。

两国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乒乓球外交到基辛格访华,再到尼克松访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中美关系正常化和1978年中美建交。

中美似乎一下子就放弃了互相敌视,化干戈为玉帛了。当时,在美国,中美建交被与“阿波罗”登月相提并论,而中国也不再称美国为“美帝国主义”了。其中的原因在王凡西的《论中美关系》中说的很明白:“从国际与中美二国的国内情形来研究,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不过现在我们不想全面讨论这个问题。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新中国近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促成美国的此项改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年中共论客曾经以此形容中苏关系的恶化过程。同样,倒转过来,它也可用以形容中美关系的解冻过程。多少年来中国对苏关系的逐渐趋寒,与对美关系的逐渐趋暖,恰好成为比例。当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倡言对苏“一面倒”。等到发见所遇非人,凶终隙末之余,中共跟着便强调“自力更生”。可是经济的无情规律给毛泽东证明出一国之内确实无法更生出社会主义来。在闭门建设的过程中,他遭到了愈来愈大的困难,遇见了愈来愈多的危机,终于他又不得不另想办法:要转向西方世界,特别要转向其中最为富强的美国去找出路了。这时候,恰好美国正在越南泥足深陷,苦思“光荣拔足”之策,颇想中共能助它一臂之力。双方有意,适逢其会,这便儫成了尼克逊的访华发表了上海公报,完成了中美关系的初步解冻。”

可见,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无论是长远的还是暂时的)都是两国关系的决定因素,而意识形态的分歧则退居其二了。

第二、新时期的中美友好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世界暂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两国在经济政治上的合作更加全面深入。两国关系一直在跌宕起伏中向前发展。

中国逐渐变成美国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3659.8亿美元,下降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95.8亿美元,下降0.2%;自中国进口2964.0亿美元,下降12.3%。美方贸易逆差2268.3亿美元,下降15.4%。中国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由此可见,中美在经济上是已经“难分难离”了。

在政治上,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维持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从伊朗核问题到东北亚的局势,都能看到中美双方的努力和合作。

二、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特点

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三、如何处理好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知己知彼是处理好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前提。“知彼”意味着应该充分了解美国的核心利益并避免与之发生直接冲突;“知己”意味着应该明确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的自强追求。

“知彼”就是要清楚美国现阶段的核心利益。美国从一个英国殖民地发展成为独霸全球的超级大国,其核心利益在不断地演化。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远远超越了二百年前追求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目标。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的核心利益已经上升到美元、上升到维护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上升到维持美元的全球霸权。从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到引爆希腊债务危机,都是为了巩固美元的全球地位,维护美国的核心利益。因此,任何挑战美元的国家和地区都构成对美国核心利益的挑战。美国对此决不会视而不见。遗憾的是,中国在基本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试图以人民币挑战美元。

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不仅需要“知彼”,而且需要“知己”,尤其需要站在中华民族全局的高度和长期生存发展的角度,充分了解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是什么?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知己”的试金石。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需求不是GDP和GDP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1840年之前中国GDP远超过现在的比重而达到当时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仍然没有逃脱战败国破、赔款割地、沦落为半殖民地的命运),也不是各级政府追求的GDP的增长速度、更不是众口一词的所谓城市化、城镇化和“世界工厂化”,而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现代化。

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一、在国际政治言论和国际经济关系方面,避免人民币直接挑战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不要试图与日本、韩国等美国军事力量存在的国家结成货币联盟来推行所谓的“亚元”从而谋求削弱美元在亚洲的地位;不要为争取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点无关紧要的话语权而付出太多的代价和承担太多的责任,更不要试图利用美国控制的国际组织挑战美元。

二、不要因为国内经济和政策因素被动地增持美国国债,也不要因为美国国债行情看涨而主动地增持美国国债。目前,美国国内的税收收入只能维持它国内的各项支出,而美国海外庞大的军事支出则是通过发行国债来维持。事实上,美国是通过发行国债吸收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元来维持海外的军事布局,包括对中国的军事合围。中国拒绝购买美国国债并寻求机会逐步抛售美国国债,是一种减轻美国对华军事压力的釜底抽薪的策略。我们不选择主动与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对抗,但我们一定不能在资金和资源上支持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合围和挑衅。

三、利用非汇率手段减少中美贸易顺差。美国始终以贸易顺差为借口逼迫人民币升值,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达到多重目的。人民币升值必然导致中国海外资产贬值、必然导致热钱在国内升值并造成国民财富流失、必然导致在华跨国企业更具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降低跨国企业进口国外配件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挤压本土资本生存空间等。

【结论】

面对风风雨雨,中美关系这艘航船究竟能不能继续向着合作的方向前行,驶向更加广阔的前景?

我认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明确的。中美两国之间唯有合作,别无选择。加强合作将带来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共赢。推进合作,应该成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这是因为:

首先,中美合作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

回顾中美建交三十多年来的历程,不难看到:中美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彼此关系的基调更加积极。政治上,两国不再相互敌对,而是积极谋求战略合作。经贸上,两国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双方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军事上,两国不再是战场的对手,两军已在许多领域开展务实交流。盖茨国防部长近日成功访华,促进了两军关系发展。

中美超越分歧、相互借鉴的意愿不断上升。双方在政治、经济、贸易、农业、科技等广泛领域,签署了几十个合作协议。两国每年派出数百个不同级别的官方代表团互访。两国互派留学生每年达10万人左右,双向交流更加明显。美方4年送10万学生留学中国的计划稳步推进;未来4年,中方也将派遣万名公费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

中美交流合作的渠道持续拓宽。双方建立起涵盖政府各部门、立法机构、政党高层等60多个合作机制。中美地方和民间交往蓬勃发展,日益成为推动两国关系的生力军;双方结成36对友好省州、161对姊妹友城。赴对方国家旅游成为时尚,往返中美的旅游者每年超过300万人次。

其次,中美合作的现实步伐不可阻挡。

奥巴马总统就职后,中美关系自冷战后第一次打破怪圈,迅速实现平稳过渡。在过去两年内,中美元首已七次会晤,两国政府首脑、立法机构领导人也成功实现互访或会晤,两国高层往来的密度、广度和深度都创造了新记录。

双方在原有的中美战略对话、战略经济对话基础上,建立起更高层级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已经成功举行了两轮对话。在两国元首特别代表主持下,双方40多个部门的负责人齐聚一堂,深入讨论事关两国关系、地区和全球事务的广泛议题,这在中美关系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两国经贸合作大大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贸易额有望超过3800亿美元,稳步迈向4000亿美元。双边其他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也保持了不断推进、拓展的积极势头。

第三,中美合作与亚太振兴之路相辅相成。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世界上发生两件相互关联的大事: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和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这之后的三十多年,成为整个亚太地区维持总体稳定、保持迅猛发展的时期。

在中美两国和亚太地区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本地区历时已久的一些热点问题,有的得以妥善解决,有的有所缓解,从而为各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推进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越来越成为引领本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市场,以及东亚、东北亚、南亚等主要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与亚太国家的年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

中美就本地区反恐、防扩散、打击跨国犯罪、减灾防灾等诸多问题开展磋商交流,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美协调合作,促进了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双方均支持亚太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地区框架的努力,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区域机制活动,为推动亚太整体战略地位持续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美互动与亚太地区持续稳定繁荣形成良性循环。当前,亚太正处在稳步上升的重要时期,地区国家都希望同中美进行合作,也都希望中美两国加强合作,都希望分享中美合作带来的发展红利。

第四,中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前景备受期待。

中美同为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处理地区热点冲突、反对恐怖主义、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及应对重大全球问题等方面,两国开展了有效磋商与协调,承担着重要的共同责任。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两国同舟共济,为推动亚太和全球走出危机阴影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对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坎昆会议先后成功举行,中美两国的积极协调功不可没。中美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无核化上抱有共同诉求。两国与有关各方继续朝着缓和局势、促进和谈的方向深入沟通,对局势早日转圜意义重大。

新形势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地球村越变越小,国家间相互依存度越来越深,发展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没有有效的国际合作,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不断上升,各种全球性议题也不断进入两国合作的视野。我们从来不赞成“中美共治”的说法,但中美合作对于促进世界上许多问题的解决的确必不可少。中美携手,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当然,必须指出,过去三十多年来,中美关系从来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不可谓不多。有的问题长期存在,而且事关重大。其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涉及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湾问题处理好了,中美关系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就会遭受干扰和挫折。这已经为过去三十多年的历史一再证明。同时,两国之间既存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不同造成的结构性矛盾,也面临局部利益诉求不同、沟通协调不够导致的具体分歧。这些都需要加以妥善处理,才能确保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中国人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美国人总是认为“YES, WE CAN DO IT”。那么,就让我们两国坚持不懈地加强合作,争取互利共赢的结果吧。

【参考文献】

1、王凡西《论中美关系》

2、2009年美国商务部对于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额统计

3、2009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G20会议的报道

上一篇:王者荣耀兄弟网名2人下一篇:组长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