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

2022-05-15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介绍了国际收支调节的一些理论。同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采取了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方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二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根据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做出实证分析,给出政策建议。

第一篇:国际金融小论文范文

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我国和国外关于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自身多元化、场景化优势的同时,借鉴吸收国际生态化、体系化发展的思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径、新模式。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创业创新的活力源,在稳定增长、繁荣市场、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赋能,以“金融+技术”新动能新模式互补互促,可助力小微企业的成长。因此,加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它们在赋能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下面结合国际和国内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情况,谈一些看法。

国际上,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走的是生态化、体系化发展路径。

一是政府主导、多措并举利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提升决策能力。比如以色列在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的同时,逐渐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在财报规范、研发资本化处理、计划定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决策。在年度计划中也会将工作机制的自动化、智能化纳入下一步工作重点,增强决策有效性、提高匹配度。

二是赋能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小微企业融资。在诸如TechStars等国际顶尖孵化器中,正在逐步引入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建立智能工作机制,构建辅助投资运营的自动化处理机制,实行分类分批精准对接机制,量化企业经营能力和创新水平,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和采集字段,“量体裁衣”,辅助相关运营决策。

三是双向赋能打造互利共赢商业模式。部分国际化科技金融平台在不断投资金融科技项目的同时,将项目研发出的新技术运用到自身投资决策中,形成科技金融孵化金融科技技术、金融科技技术提升科技金融运作效率的正向循环。目前,科技金融重点孵化项目主要集中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行业;金融科技技术在科技金融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信贷服务、风控决策、身份采集等方面。

在我国,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多元化、场景化发展路径逐渐成型。当前,我国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呈现两大特征。

一是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新路径不断丰富。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科技赋能银行等科技金融机构提供“非接触服务”,丰富了可智能响应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场景,为客户实时获取金融服务提供了极大方便。在风险控制方面,金融科技打破了传统风控的边界,通过基于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建立信用模型,实现了风控体系以抵质押物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变迁,提高了科技金融风控的效率。在产品创新方面,金融科技加速了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实现了个性化产品定制,基于对信息的深度挖掘提高了金融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借助金融科技,特色小微信贷产品、场景保险等普惠金融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是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技术新模式持续创新。区块链技术的“确权”和“增信”属性,将核心企業信用传递至末端供应链,实现产业链上数字资产的可移动、可保证、可追溯,降低基于产业链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从量化指标、扩展渠道等方面逐渐向流程自动化、业务标准化的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变。通过外部数据整合和内部数字化升级,科技金融机构开发出了更多场景,下沉信贷服务的客户群体,全面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风控能力、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

疫情期间,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在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更好服务防疫工作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金融机构为疫情期间生产企业提供定向信贷支持,确保这些企业生产能够获得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AI,通过多维度的大数据验证和综合分析,智能建模和精准分析,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帮助其度过疫情,恢复正常经营状态。当然,目前金融科技在赋能科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信贷方面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将不断演变进化,派生出更多的模式和应用场景。

我国与国外关于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有所不同、各具特色。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自身多元化、场景化优势的同时,借鉴吸收国际生态化、体系化发展的思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径、新模式。

针对我国未来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我谈一些建议和一些看法。

一是风控智能化、业务场景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首先,随着金融科技技术的不断应用,多维度、动态化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由封闭体系单维度到全社会多维度,数据采集和分析由静态单一环节到实时多环节,实现了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其次,基于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全流程监控,实现了金融产品与场景的紧密融合。贷前通过模型分析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运营风险;贷中、贷后对信贷资金的自偿和封闭运行实行有效监管。在风控智能化和业务场景化的推动下,精准服务、实时监控终将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抓手。

二是生态圈金融将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产业发展特别是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产业生态,才能行稳致远。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为立足并服务于产业生态圈的新金融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我把这种适应产业生态圈发展需求,立足和综合考虑不同产业生态圈的特点,为生态圈中节点企业提供普惠金融和精准服务,力求把服务单个企业、供应链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控制在最低,并有效推进产业发展的新金融模式,称为生态圈金融。它是供应链金融适应多维网格化发展需要的高级形态。

生态圈金融将通过推进科技和业务融合、内外部跨界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圈用户渗透、多维网格协同、产业流程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和生态健康的有力保障,也为金融机构管控风险、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银行将继续担当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转型开放银行将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且会诞生更多更加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随着关键底层技术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开放银行体系会在开放API、SDK的基础上,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创新融合,提供更多实践案例。未来,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转型将继续作为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主战场。一方面,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布局将持续深化,部分头部企业,在满足自身内部需求的基础上,将金融科技作为核心服务向中小银行或政府部门输出,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将进一步与互联网基因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优势互补,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将会更加务实、更接地气。

四是合规风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金融科技具备“金融”和“科技”双重属性的风险,在赋能科技金融的同时也会提高风险性。因此,强化金融科技监管,降低风险传导效应,是提升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支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随着第二批监管沙盒试点加速启动,具有地方特色的监管沙盒模式会逐渐成型。另外,标准化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技术标准在稳步推进外,金融科技产品认定标准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中,技术标准、业务标准都在不断健全。

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小微企业发展,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的使命和职责。如何进一步研究、探索、打造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小微企业良性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尚国敏

作者:王汝芳

第二篇:国际收支调节小论

【摘要】 介绍了国际收支调节的一些理论。同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采取了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方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二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根据我国国际收支情况做出实证分析,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动调节;政策调节;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我国自1994年以来持续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过多,这在金融危机以后给我国造成的不良的影响,所以本文就国际收支调节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国际收支调节可分为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

自动调节是指通过各种经济因素内在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从而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范围渐渐缩小。主要有以下几种自动调节机制:

(1)大卫﹒休谟的“物价——金币流动机制”说明了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的铸币多少取决于该国所有的黄金数量,一旦出现国际贸易失衡。资本流出或流入,即会出现货币的升值或贬值,从而带动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变动。

(2)在浮动汇率下,具体流程为(一国际收支赤字为例):国际收支赤字→汇率下跌→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恢复均衡状态。

(3)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汇率变动是否能带动国际收支变动以及变动程度还要考虑到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4)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国际收支的自我调节主要反映在国际收支变动对人民收入水平及货币供给产生影响,从而这两个因素又反过来又会影响国际收支,使其趋向平衡。即,国际收支赤字→外币支出增加→外币储备减少→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赤字问题得到改善。

(5)结构论:国际收支失衡并不一定完全是由国内货币市场失衡引起的。货币论乃至以前的吸收论,都从需求角度来提出国际收支调节政策,而忽视了经济增氏供给方面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就货币论未讲,它主张的实际上是通过压缩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来减少实际需求。

(6)吸收论:主张的是通过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减少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构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周期性的国际收支逆差,即可以是长期性的过度需求引起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的,而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问题引起的。

其实,在现实中,三种过程同时进行,互相影响。所以,但是,利用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在很多情况下,见效较慢,且本文在说到三种自我调节机制是,也都表明这三种自我调节机制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用的。一般来说,国际收支自动调节失效的原因是:季节性或偶然因素的失衡,周期性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外汇投机和资本抽逃等引起的失衡。

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政策引导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政府的管治手段一般有外汇缓冲政策,需求管理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肖传亮就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出经济政策和汇率管制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徐雪萌,蓝发钦基于汇率和利率的联动机制对我国国际收支帐户中的资本帐户做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继续推动资本账户自由化,加快利率和汇率机制市场化的进程,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

二、数据说明和程序分析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选取了1990年到2008年的数据。

将国际收支定义为净出口金额。首先我们将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外资直接投资x1,国民收入x2,汇率水平x3,货币供给量x4,财政收入x5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下

(一)回归结果分析:

(1)图1输出了KMO检验结果,KMO系数为0.622,不试太理想.图2输出了相关矩阵,由矩阵可看出原始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因而分子检验分析是合适的。

(2)图3中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显示了个因子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情况,spss默认保留特征根大于1,这里我们根据本题情况,设立为0.9。可见本题保留了2个因子,这两个因子集中了原始5个变量信息的91.4%,可见效果是比较好的。

(3)图4 Component Matrix 输出了标准化原始变量用两个分子的线性表达式。

(4)图5是用方差最大旋转法旋转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旋转后公因子解释原始数据的能力没有提高。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做出实证分析。选取1990年到2008年的净出口im为因变量,分别与1990年到2008的财政支出。

回归结果如下:

Logim=0.845x4-1.847

Logim=0.982x5-1.632

结果可以看出,货币支出对净出口有促进作用,系数为0.845。这就证明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净出口有促进作用,反之亦然。财政政策同样对进出口有促进作用,系数为0.982。这说明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净出口有促进作用。

(二)经济结果分析

由于总需求变动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启动国际收支的收人和货币调节机制,所以财政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金融机构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调节一国的经济状况。本文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两者同向变化,且相关系数较大,说明政府货币政策影响效果显著。政府一般通过改变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低再贴现率促使国际收支平衡。具体的机制如下:

国际收支逆差→利率水平上升→吸引资本流入或抑制资本流出→本项目出现顺差

同时,还有如下调节机制:利率水平上升→压抑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出口和减少进口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或政府支出来调节经济量的变化,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我们通过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净出口之间也有较强的正向关系,由此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具体流程如下,以国际收支顺差为例: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提高国民收入→进口相应增加。

同时,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价上升的过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后者会刺激资本流入。一般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超过它对资本项目收支的影响,因此它有助于一国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三、经济实证和政策建议

国际收支不平衡,反映了一国宏观经济尤其是对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管理。对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内经济不平衡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对外经济的不平衡,它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存在。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流动性过剩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最后结果,反映到外汇储备的结果大量增长。

所以,首先要从经济结构上进行改革, 结构性的调整才能使国际收支取得根本上的平衡。具体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政策: 1.实行稳健的财务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 2.改进经济增长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协调经济发展中的投资出口储蓄之间的协调关系。改变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到内需型的驱动经济方式。 3.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直接投资渠道,增加直接投资的比例。 4.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对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

如果从外汇管理的角度,主要通过改革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改革措施包括:更加便利个人、企业用汇方便,贸易投资方面的用汇需求将给予更大的满足;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逐步增加汇率的灵活性;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对于违法违规资金的流入要进行检查,防止这些资金对经济造成比较大的冲击。

柴海涛认为贸易顺差过大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压力越来越大,摩擦越来越大。此外,国内经济也会出现问题,流动性过剩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将加大。所以,一是我们要要增加进口,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以及功能技术的进口。二是要积极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从国际经验来看,贸易顺差可以通过资本项目的逆差,使得国际收支达到总体上的平衡。

我们个人的意见是,可以放松对资本流出的管制,用资本的流出来平衡贸易顺差。让人们可以将他们手中的部分人民币换成美元,比如说让他们持有20%的美元、80%的人民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日报.2004:4~7

[2]白冰.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人.2006(21)

[3]李准晔.中国各区域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8)

[4]陈家勤.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2(6)

[5]王建峰等.对我国现行出口政策及其作用的重新认识[J].科技与管理.2004(3)

[6]潘省初.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李凤升 赵俊平 彭民.黑龙江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8(11)

[8]王坤,张书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4)

作者:施 磊

第三篇:国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经验及其有益启示

【摘要】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列举了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的服务小微企业的经验,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各国都有一个完备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都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

【关键词】小微企业 金融服务 经验 启示

小微企业在各个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引起全球范围内各方的普遍关注和研究。同时,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的服务小微企业的成功经验,我国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日本:多层次的融资结构,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日本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日本政府采取财政贴息、组建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提供信用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对中小企业予以扶持,其中,在担保和融资方面较为明显。中小企业在日本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管理

日本设立了中小企业厅,主要负责管理和指导中小企业活动,主要制订国家中小企业大政方针和管理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日本政府同时建立了管理组织体系,其主要由中小企业厅、中小企业厅派生机构、社会团体与企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审议会等机构组成。该体系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关国内外相关中小企业的各种经济信息和技术信息等。

(二)模式

2008年,日本政府全额出资设立了日本政策金融公库(简称JASME),主要是由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生活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以及国际协力银行的相关国际金融部门等机构组成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而低息的贷款。1936 年设立了商工组合中央金库(Shoko Chukin Bank),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金融服务。1949 年,由日本政府出资设立了国家生活金融公库(NLFC),主要为人数在100 人以下的制造业以及人数在50 人以下的商业等一些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同时,政府、地方公共团体以及民间机构来共同出资,设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注入资本金,并向创业基金提供投资和贷款的中小企业投资育成公司。

(三)担保

日本政府以市场化运作模式管理政策性资金,形成双重融资再担保模式。1958年9月,日本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并由政府全额出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同时各都道府县也都各自设立信用保证协会,行成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日本全国共有52个地方信用担保协会,为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承保。而政府全额出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担保协会进行再担保。这样两级信用担保体系大大地增强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

(四)法律

1948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设置法》,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是中小企业厅,主要负责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1963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标志着日本基本形成了一套针对中小企业政策法律法规支持体系。日本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非常健全,主要有《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商工组合中央金库法》、《信用保证协会法》、《中小企业振兴资金助成法》、《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纲要》等法律法规。同时,日本又颁布了《信用金库法》等法律,为中小企业或者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五)税收

日本政府出台了很多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为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例如,《小企业促进法》对那些资本额不到一亿日元的小微企业,把其年度所得进行不同征税:其年度总收入在 800万日元以下的部分只征税28%的年度所得税率;其年度总收入超过 800万日元的部分要征税37.5%的年度所得税率;而对具有公益性质的小微企业的只征税27%的年度所得税率。《新事业创出促进法》也规定,减免相当于研究与开发经费10%的法人税或所得税,限额是法人税额的 12%~14%;对购进设备费用的可以扣除7%特别税额或者计提30%的特别折旧,最大限额为法人税额的20%;如果由于技术开发、创新等原因造成亏损的企业,其亏损额可以允许转移到下年度进行结算。

二、德国:金融扶持多样化,减税力度大

德国共有370万多家中小企业,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7%。德国政府把中小企业认为“市场经济的心脏和增长与就业的发动机”,同时把支持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最优先的任务之一”。

(一)管理

德国政府经济部专设中小企业局,设立8个处,并在各州设有各自的中小企业分局。联邦政府中小企业局主要职责任务是:研究小企业相关政策,制订扶持帮助小企业发展的计划,培训有关的小企业管理人员,管理小企业的质量标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监督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实施和落实;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之间的经济和科研合作。德国联邦政府的财政部、科技部以及联邦卡特尔局也各自成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联邦政府特别在经济部设立了一个中小企业局,来专门促进小企业发展。

(二)模式

德国出台了“一篮子”计划,主要为了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而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德国政府和银行共同出资组建企业发展基金,小微企业如果符合政府补贴条件的可以申请贷款资助。欧共体银行、复兴贷款银行等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优惠的低息贷款,主要有小微企业的创业贷款、出口信贷、技改贷款等。德国的民间金融机构及有关组织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比如,德国的合作银行、储蓄银行、青年企业经营者协会等机构也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德国政府为了帮助小微企业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开发上的力度,并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参加各种博览会、展览会,来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德国政府规定每年拨专款经费资助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其中99%的专款经费必须用在中小微企业上。

(三)担保

德国的信用担保体系比较完善,政府融资担保比例比较高。一方面,由联邦政府出资扶持一些担保银行,这些担保银行主要对一些小微企业提供低息长期责任贷款的,来解决担保银行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政府对落后地区新建项目以及那些有风险的项目提供担保,这样有利于保证这些项目建设的正常开展。德国联邦政府及各州都各自设立了担保银行,并提供了总额80%的担保贷款。德国政府成立了创新基金,那些新办企业,如果自有资金不足的可以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可以向德国复兴银行或德国平衡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假如出现企业发生无法偿付的情况,80%的损失由创新基金将承担,剩下20%的损失由政策性银行来承担。

(四)法律

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政府制订了《反对限制竞争法》、《中小企业组织原则》、《反垄断法》、《关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新行动纲领》等一些法律法规。1977年,德国政府颁布了《联邦政府关于中小企业研究与技术政策总方案》;1978年,公布了《中小企业研究和研制工作基本设想》;同时,德国各州市也相继各自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中小企业产业竞争的秩序,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税收

德国针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优惠税收条款,其主要内容有:在落后地区创办的企业,5年内可以免交中小企业营业税;免征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的营业税;对中小企业所得利润用于再投资部分的可以免交财产税;所得税的最高税额降至53%,最低税率降到19%。

三、美国:市场经济主导下的融资体系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美国经济的真正核心则是中小企业。大约共有2000万家中小企业是美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管理

1953年,美国政府设立了联邦政府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BA),专门负责小企业政策的实施,制订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接受小企业经营策略、发展等方面的咨询,帮助小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帮助解决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小企业国内外先进技术及市场的相关信息,提供小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培训等。SBA的资金来源为国会拨款形成的周转基金。

(二)模式

根据美国小企业金融抽样调查(NSSBF)数据显示,美国小微企业的融资构成中,其中股权及个人信用卡借款等内源性融资占其全部资金的44%;商业信贷等金外源性融资占其全部资金的42%;天使基金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占其全部资金的6%;政府资金仅占其全部资金的1%;其他企业的贷款占其全部资金的2%。另外,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有个强制性规定,地方商业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的融资额度中25%必须投向小微企业。

(三)担保

美国信用担保体系比较全面。SBA是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是以担保方式吸引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担保方式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一般担保贷款。对在75万美元以下贷款额度的提供75%总贷款额的担保;对在10万美元以下贷款额度的贷款提供80%总贷款额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以达到25年。第二类是针对妇女和少数民族所创办小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对贷款额度在25万美元以下的提供总贷款额90%的担保。第三类是“快速车道”贷款担保。对小企业急需的小额贷款可以提供50%额度的担保。第四类是主要是针对出口及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这种担保方式与一般担保贷款方式的相一致。

(四)法律

1953年,美国通过了《小企业法案》,制订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中小企业法》是美国服务中小企业的基本法,明确了中小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中小企业资本形成法》、《中小企业投资经济政策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投资鼓励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保护;美国的《小企业融资法案》强制规定,联邦政府采购份额中要保证23%以上的比例由小企业获得;同时强制规定大企业所获得的政府采购份额,其中必须将20%的份额转包给中小企业。《经济复兴税法》规定相关小企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还可以下调25%。

四、加拿大:分级管理避免权限交差

加拿大中小企业是加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数量多且分布广,经营灵活,技术创新能力强,吸纳就业率高,对GDP贡献大,是维护加拿大市场竞争和稳定的基本力量,并已成为加拿大政治、经济及社会不可撼动的基础。多年来加拿大政府主要通过财税支持、法律保障、技术创新、宏观管理等政策措施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管理

加拿大联邦政府设立了国家中小企业部,各省、市政府设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联邦政府也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管理局。加拿大工业部下设小企业政策处,主要负责全国与小企业相关的各项业务,其主要职责有:对跨省区、跨行业的小企业进行研究和评估;向小企业提供咨询和政策指导;对小企业的融资进行支持政策,比如加拿大小企业融资计划。

(二)法律

加拿大拥有一套针对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法律体系,主要有《公司法》、《商业企业法》、《加拿大投资法》、《消费者保护法》、《加拿大劳工法》、《加拿大反垄断法》、《专利法和反仿冒法》、《环境保护法》、《加拿大税法》等法规法律。其中《中小企业贷款法案》,主要是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商业贷款。

(三)税收

加拿大政府对小企业的税收实行支持政策,主要通过降低税率、减免税收、返还税收以及延长税收宽限期等政策来实现。加拿大联邦及各省政府各自分别征收公司的所得税。各省所征收的所得税率也不尽相同,小企业的优惠税收幅度也不一样。加拿大联邦政府开始科研与实验开发计划,对有关的研发税收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措施。

五、韩国:官民合作、政策支持

韩国目前有300多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超过99%,员工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的88%左右。韩国通过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政策支持、专设政策性银行、“官民合作”、构建小企业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等手段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管理

韩国成立了中小企业厅,隶属韩国知识经济部,主要负责制订和实施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和政策,为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咨询。同时,成立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近百个贸易馆,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主要包括搜集海外市场信息、海外人才招募、中小企业海外投资、市场开拓、了解当地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等。韩国还成立中小企业振兴财团(非营利性政府机构),为中小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技术咨询、金融服务、培训和国际产业合作等方式。

(二)模式

1960年,韩国政府在工商部成立了中小企业课,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管理;1961年,韩国政府成立了韩国中小企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1963年,韩国政府成立了专门为家庭和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韩国国民银行。到1997 年末,以韩国中小企业银行为主的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余额达到13.5 万亿韩元,其中小企业贷款占贷款余额就高达 78%。2003 年,韩国中小企业银行上市并吸收私人资本,国有股权比例下降到57%。2009年末,随着国有股权的稀释,但韩国中小企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仍然达到66%。

(三)法律

韩国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中主要包括《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中小企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中小企业事业调整法》、《中小企业系列化促进法》以及《中小企业制品购买促进法》等法律法规。1986年,韩国政府根据《支援中小企业创业法》,设立了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对那些具有新技术,同时又具有出口潜力的生产企业给予特殊的援助及支持。同时还要求国民银行、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振兴公团等机构都必须设立创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创业。1989年,韩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中小企业稳定经营和结构调整特别措施法》,并设立了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对那些从事技术开发的、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上的帮助。韩国的《中小企业制品购买促进法》强制规定,中小企业产品的采购量在政府采购中不得低于采购总额的50%。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韩国小企业产品的比例占中央政府采购高达77.6%,小企业产品的比例占地方政府采购高达65.6%,大大高于50%的标准。

(四)官民合作

为了增强小微企业的竞争能力,韩国政府积极吸引民间机构的参与,充分调动这些民间机构的资源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小微企业自身的市场功能的调节,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韩国政府为了不影响民间机构的能力和自律性,主要是扮演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而不进行直接干涉的方式。据有关统计,到2009 年 7 月末,来自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已经达到 3000 亿韩元,加强“官民合作”,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投资,对特别优秀的小微企业进行加大融资力度。

(五)税收

韩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给以特别的税收优惠,比如处于创业期的风险企业、技术集约型的企业。其主要范围包括:一是政府的研究机构、企业的研究所以及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二是中小企业创办的创业投资公司及其创业者的项目;三是由科技部认定的新技术和通过招标确认的技术项目;四是通过产业资源部招标确认支持的项目;五是实用新型技术项目;六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等等。

六、国际经验的有益启示

(一)都有一个政府政策的强有力的支持

从上述五个国家的实际经验看,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设立专门管理小微企业的管理局、管理科等,通过金融、财政、税务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协调相关小微企业的政策关系,来共同落实小微企业各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扶持政策。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经验不同层级机构的设置,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经验以行政力量全力推进;我们也可以借鉴韩国经验通过专设政策性银行、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官民合作”等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都有一个完备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

从上述五个国家的实际经验看,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政策上的支持。各国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都较比较完备,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国家和地方分别成立多级的中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经验,由银行、担保机构以及小微企业等机构联合成立组成的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形成一整套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了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机制,分摊了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一方面,由联邦政府出资扶持一些担保银行,这些担保银行主要对一些小微企业提供低息长期责任贷款的,来解决担保银行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政府对落后地区新建项目以及那些有风险的项目提供担保,这样有利于保证这些项目建设的正常开展。德国联邦政府及各州都各自设立了担保银行,并提供了总额80%的担保贷款。

(三)都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

从上述五个国家的实际经验看,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小微企业法律上的支持,法律体系完善。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德国、美国、加拿大和韩国等国的经验,颁布了《小企业基本法》、《小企业借贷促进法》、《小微企业经济政策法》、《小企业融资法案》、《小微企业投资促进法》等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扶持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手段解除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用法律手段巩固扶持小微企业已经取得的成果,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齐巍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国际经验分析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4):30-33.

[2] 范亚秋.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其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38-39.

[3] 贾琼.韩国小微企业融资及借鉴[J].金融与经济,2012(5):91-92.

基金项目: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台州市为例”(12GHY02),主持人:马章良;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浙江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2012SJZD03),主持人:马章良;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浙江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Y201225546),主持人:马章良。

作者简介:马章良(1972-),男,浙江临海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陈岑)

作者:马章良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与环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