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话市场产品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国际无网点银行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主要依靠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向人们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通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偏远山区以及农村等经济较为落后的贫困地区,存在大量金融服务的空白乡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以及弥补这些地区长期存在的金融空白,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的方式向这些地区的人们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无网点银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本文第一章首先说明了这一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无网点银行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述。 第二章首先对无网点银行的基本概念、特征、构成、运作机制、业务功能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内在涵义进行了延伸:一是为穷人提供金融服务,改善其生活的社会承诺;二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承诺。无网点银行所追求的是探寻二者之间的平衡——不仅能够让客户获得利益,还能获得一定的市场回报,即客户的利益和金融服务供应商的利益经过精心设计而得到平衡,这是其追求的最终愿景。其次,从客户需求、代理网络、服务模式以及风险管理四个方面讨论了国际无网点银行实践的经验。客户需求方面:‘无网点银行设计的每一种产品,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代理网络方面:通过构建代理网络,则提供了以低成本向大量贫困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服务模式方面:由于每个国家的具体实际并不相同,因而在选择无网点银行服务模式时应该从本国的经济社会背景等现实情况出发;风险管理:作为一种金融服务创新,无网点银行在展示解决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可得性、提高金融覆盖面巨大潜力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新的风险,如果没有配套的风险管理监管措施,则可能损害客户的利益,甚至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第三章对较早开展无网点银行实践的巴西、印度、菲律宾以及肯尼亚等国的成功模式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对其各种不同模式间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四国业务模式的共同之处首先是都依赖于信息和通讯技术,无论是业务的办理,还是交易信息的处理,都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其次,无论是巴西、肯尼亚,还是印度、菲律宾,其无网点银行实践能得以成功的关键之一便在于国内分布广泛的代理商。这些代理商基本实现了对国内绝大部分范围的覆盖,让人们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体都能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四国业务模式的差异首先在于巴西的代理银行制度和印度的EKO较少依赖移动电话技术,其业务开展主要应用支付卡和读卡器等技术,客户业务的办理、交易信息反馈等更多的依赖于银行核心信息系统。此外,巴西和印度的无网点银行客户所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主要在代理处办理。代理是金融服务供应商和客户的唯一沟通中介。同此相比,菲律宾G-Cash和肯尼亚M-Pesa主要依赖于移动电话技术,涉及现金的业务才主要在代理处办理;其次,巴西和印度吸收的客户资金主要存放在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账户内,受银行系统监管,而G-Cash和M-Pesa吸收的客户资金则主要存放在移动供应商为客户提供的账户内,并不受银行系统监管;再次,虽然代理商可以代理基本金融服务,但每个国家所允许的代理范围并不相同。不同于肯尼亚和菲律宾仅能代理一般的账户业务、支付业务以及现金存取、转账汇款等业务,巴西和印度的全能型代理可以提供多种服务;最后,分析了各国模式在构建代理网络并进行管理方面的差异。 第四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建设我国无网点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第一,让穷人也能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扩大金融覆盖面也一直是开展无网点银行实践的初衷。因而我国无网点银行实践应以解决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可得性,提高金融覆盖率作为其宗旨;第二,无网点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服务的重要特征之一便在于其从空间和时间上实现了服务范围的拓展和延伸,使得银行等机构通过代理在农村等偏远地区提供金融服务成为现实,而这离不开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因此我国无网点银行体系建设将以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作为业务开展的基础;第三,除了技术支持外,无网点银行得以开展的前提便是其能合法的存在,因而政府政策支持这是其业务开展的前提;第四,作为一种金融服务创新,无网点银行核心就在于代理制度的设计,代理商作为连接金融服务供应商和客户的桥梁,代表供应商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在无网点银行业务开展中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因此我国无网点银行体系建设的原则之一便是以代理商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中介;第五,利润是无网点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源泉。农村等边远地区长期存在金融服务空白或不足,主要原因在于银行等机构开设分支或营业网点的投入高、收益低,无法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无网点银行对于弥补这些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提高金融覆盖率虽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发展也离不开利润的内在支撑。因此无论是银行、移动运营商还是其他无网点银行参与者,都将对利润的追求作为其经营的主要目标。 第五章就代理人、代理网络管理者(ANM)以及金融服务供应商等无网点银行主要参与者,讨论了其在无网点银行体系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涉及的权、责、利。关于代理人,主要从其基本资格、权利及义务、考核与升降以及其利益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关于ANM,重点讨论了其所扮演的角色、面临的挑战以及应享受的利益;作为无网点银行服务的主导者,对金融服务供应商的讨论主要涉及了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设计,代理人标准制定、代理网络构建、代理网络模式选择、无网点银行业务定价、供应链收入分配以及客户保护等方面。 第六章重点讨论了我国无网点银行的业务模式选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从政策制度、技术、教育、其他参与者等方面对我国开展无网点银行实践的战略环境进行了分析;第二,就前文所介绍的巴西、印度、菲律宾以及肯尼亚等国的模式,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分析比较了不同服务模式的优劣,最后提出了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服务模式,并就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建议;第三,根据地理位置、资金实力、声誉以及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等标准,提出了以农村等地区广泛存在的日用品小商店和移动运营商网点等商业实体作为代理商的建议;第四,根据人力基础、技术基础、雄厚的资金实力,管理代理人日常运营尤其是其流动性的经验等标准,提出了以移动运营商为代理网络管理者的建议,并针对代理商流动性管理,提出了移动运营商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地处农村地区的专业金融机构合作的建议。 第七章从客户、代理商以及金融服务供应商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其各自所带来的风险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来自客户的风险主要是客户所面临的被欺诈、选择不必要的产品以及不能有效维权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来自代理商的风险主要有现金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欺诈风险以及洗钱等其他风险;来自金融服务供应商的风险主要包括对无网点银行业务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风险以及由移动运营商发行虚拟货币所带来的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本文分别客户、金融服务供应商、监管者三个方面给出了其各自的风险管理思路。对于客户,政府以及供应商应该帮助客户在基本态度、金融知识以及金融技能等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供应商则应在代理政策和程序、对代理网络的定期审核、风险分担和惩罚机制、内部控制及审计和监管报告、应急计划、保险等方面进行自我监管;而政府的风险管理思路主要包括事先许可和事后监督两个方面。事先许可方面:作为唯一能够制定法律标准的机构,政府有必要也有责任事先对一些基本准则做出规定,如市场准入、代理人资格、代理业务范围以及供应商是否是可以将业务外包、客户保护以及AML/CFT等。事后监管方面:政府还可以运用监管报告、数据库以及现场检查等事后监督的手段和工具来应对无网点银行可能的风险。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从理论到实践对无网点银行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我国无网点银行的基本原则、主体策略,并结合我国实际从技术水平、制度环境、金融教育、其他参与者等方面对我国战略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最新国际实践,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方案选择——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的服务模式,并就具体实施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建议,以及选择符合条件的农村等地区广泛存在的日用品小商店和移动运营商网点作为代理商,参考借鉴肯尼亚的分层管理模式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修正。最后针对无网点银行风险的特殊性,从客户能力提高、金融服务供应商自我监管与政府监管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无网点银行风险管理更为全面的思路。

关键词:金融覆盖率;无网点银行;代理人;代理网络管理者;金融服务供应商;风险管理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2. 国际无网点银行简介及其主要经验

2.1 无网点银行简介

2.1.1 无网点银行基本概念和特征

2.1.2 无网点银行基本构成和运作机制

2.1.3 无网点银行业务功能

2.1.4 无网点银行服务模式

2.2 国际无网点银行实践的经验

2.2.1 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求设计服务

2.2.2 构建零售代理商业网络,并进行科学管理

2.2.3 结合本国具体实际,选择适宜的服务模式

2.2.4 制定配套规章制度,以防范和管理相应风险

3. 国际无网点银行主要业务模式

3.1 巴西代理银行

3.2 肯尼亚M-PESA

3.3 印度EKO

3.4 菲律宾G-CASH

3.5 各种业务模式小结

4. 建设我国无网点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

4.1 以解决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可得性,提高金融覆盖率为宗旨

4.2 以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为业务发展的基础

4.3 以政府政策支持为业务开展的前提

4.4 以代理商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中介

4.5 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的主要目标

5. 建设我国无网点银行的主体策略

5.1 代理人

5.1.1 代理人资格

5.1.2 代理人权利和义务

5.1.3 代理人考核与升降

5.1.4 代理人利益

5.2 代理网络管理者ANM

5.2.1 ANM角色

5.2.2 ANM报酬

5.2.3 ANM挑战

5.3 金融服务供应商

5.3.1 金融服务设计

5.3.2 代理人标准制定

5.3.3 代理网络构建

5.3.4 代理网络模式选择

5.3.5 无网点银行业务定价

5.3.6 供应链收入分配

5.3.7 客户保护

6. 我国无网点银行业务模式选择

6.1 我国无网点银行战略环境分析

6.2 我国无网点银行服务模式选择

6.3 我国无网点银行代理商选择

6.4 我国无网点银行ANM选择

7. 我国无网点银行的风险管理

7.1 无网点银行风险

7.1.1 来自客户的风险

7.1.2 来自代理商的风险

7.1.3 来自金融服务供应商的风险

7.2 我国无网点银行风险管理思路

7.2.1 客户能力的提高

7.2.2 供应商自我监管

7.2.3 政府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公司执行力论文提纲下一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