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2022-07-16

第一篇: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要想营造阅读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小小数学角,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读本或画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有目地的推荐一部分好的书刊杂志如,《数学大世界》、《小数报》等。其次,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思维品质。在阅读过程中应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同时树立学生无过错意识,即使学生在阅读教材后提出十分幼稚或肤浅的问题也不能讥笑和批评,尽量给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三是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大胆质疑,树立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才能冲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学贵有思,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这一知识点后,我设计了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最后一题是1900年。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我出示了万年历让学生查阅发现1900年是平年。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以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笑而不答,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注释,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带着问题从课本里寻求答案。于是,学生充满了好奇,对这一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的奥秘,通过阅读终于认识了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

二、加强指导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没有好的方法和策略,做任何事都将收效甚微。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在数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形成阅读策略,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最后到“乐读”。

方法一:勤思多想

只读不思实际是无效劳动,只有通过对每一个数学符号、图形,数据描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表达方式。所以,数学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结论是什么?怎样得出的?运用这些结论或公式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能否举出例子。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题的范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做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或展示其它同学提出问题的过程。其次激励学生“自问”或“互问”,如:通过阅读我(你)读懂了什么?我(你)理解了吗?我还有什么不懂或想不明白的地方吗?最后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练习、检测、评价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能行!

方法二:手脑并用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一方面动手可以加强记忆,像运算定律、平面几何的计算公式等都可以边看边写。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理解,像二年级小朋友在阅读方位认识材料时,就可以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境,甚至站起来根据材料的要求站好方向用自己的形体语言为阅读理解“架桥铺路”,我们要善于使用书写、画图、演算、验证性推理等手段提高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方法三:抓重点词

我们都知道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指导时,可以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对重要字词的理解也可以采用类似语文“句子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划出题中的关键词句,细细品味,重点理解,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如,在教学“倒数”这个概念时,课本是这样表述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里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倒数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两个数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读这个概念的时候把你认为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认为“乘积是1”、“互为”两个词非常重要。这就突出了倒数的本质,前提条件是乘积是1,而非商、差或和是1,互为又强调倒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倒数不能独立存在。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通过反复读题,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的量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对于易混淆的题目,将两道或几道类似的题目放一起读读比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它们的异同。

方法四:及时反馈,促进交流

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阅读和数学语言,无论从学习数学的角度还是使用数学的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学习后,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教师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指导更具针对性.

三、课外进行阅读延伸,提升数学素养。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此,我们还可以在课外进行阅读延伸。准备一些有趣的、有一定难度的阅读资料供学生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后,我布置学生去查找“π”是由谁研究出来的,你对此有何想法?通过查找阅读同学们第二天都抢着来告诉我它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项伟大的成就比国外数学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这样的阅读在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而且还要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技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通过数学阅读,使他们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开展数学阅读研究,深入指导,具体到个人、明确到课堂。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尤其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仅让学生能解决几个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更作为一种语言传播。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提供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石

第二篇: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提高自主探究水平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提高自主探究水平

摘要: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最终都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直接手段和重要方法. 而高中阅读的现状是一些教师忽视数学阅读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愿意阅读数学教材,缺乏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培养高中数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将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使数学阅读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 关键词:数学阅读、培养、类比、互动、高效、探索、参与、提升

合肥市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结束后,有不少学生在第19题,也就是概率分布列问题丢了分,甚至有部分学生得了0分.在分析完试卷后,我问这些学生这道题难吗?学生回答不难,我说那为什么你当时不会做呢?学生说我根本读不懂题目.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这种情形再次出现,很多学生对后三题根本不知所云,这说明我们的学生缺乏数学阅读的能力,缺乏在数学阅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出现这种请况不仅仅在我们十中高三这个年级,在其他学校、其他年级也都存在这种情形.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最终都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直接手段和重要方法.

一、高中数学阅读的现状

提到阅读,多数人会存在这样的偏见:“阅读应该是语文、英语这些文科教学的事.作为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数学学科,只需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数学阅读就是浪费时间.”许多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对于阅读的作用认识肤浅,很多教师从来都不开设数学阅读课程,多数教学内容,包括数学定义、定理等都是直接给学生,剥夺了学生阅读数学的权利;甚至教材上编写的阅读材料,教师也是“全权代办”,没有积极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和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愿意阅读数学教材,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差,阅读不得其法,学习仍然是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日趋复杂,阅读内容日趋多样.阅读能力表现为自学能力的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不会阅读就不会探究.《普通高申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重点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创造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近几年中、高考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数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1.通过阅读,在类比中体会知识生成

世界围棋高手曹薰铉的老师——日本的濑越先生认为:“只会讲授的人不是老师,那些能为弟子创设环境和条件的人才称得上老师.”作为数学教师,想要通过数学阅读,感悟数学思想,提升学习品质,那就必须深挖教材,吃透教材,甚至于在此基础上大胆地、合理地整合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思考的阅读平台. 下面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课为例进行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只是停留在让学生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甚至“空洞”地以三个“二次”为题材进行深挖,盲目地对解法步骤进行“机械性”的总结,必定是低效的.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再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教给学生的应该不仅仅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更重要的是呈现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生成过程.这对学生是困难的,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者编写了以下阅读材料:

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实例:分别举出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实例 (3)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出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4)问题探究:

问题1:你能从以上两个实例中概括出图象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吗?

问题2:你能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类比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吗?

问题3:图象法能否用于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以阅读材料的方式,呈现图象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通过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迁移.在此过程中,以问题链的形式展开,逐渐螺旋式深人.整个过程以数学阅读作为手段.以类比作为学习方法,以“数形结合”作为引领的思想,积极培养学生探究数学本质的意识. 2.通过阅读,在互动中提炼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和精髓.对于学生而言,想要“大处着眼”、“运筹帷幄”地把握高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无疑是抽象的困难的.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和结果.”如果能利用团队的力量,创建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合作中创造,岂不是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吗?

在进行高三复习时,由干内容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很少有教师将复习课以阅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事实上,只要教师结合学习内容,针对学生特点,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阅读仍然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的手段.众所周知,“圆”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和难点.针对学坐在解析几何的环境中研究圆的繁琐性,教师设计了一节“用圆的几何特性解决解几问题”的复习课,对于完全用代数法解决的较繁的问题,注意挖掘圆的几何特征,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然而,利用几何特性解决圆的相关问题,显然对于学生来说是复杂的.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材料:

问题:点P(1,1)是圆O:x2y22上一点,O为坐标原点,过点P作两条相异直线与圆O相交于A、B两点,且直线PA与直线PB的倾斜角互补,试判断直线OP和AB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P(1,1)y 解:直线OP与直线AB平行

解析法:因为相交直线PA与PB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设直线PA的斜率为k,则直线PB的斜率为k

AOMNxBQ直线PA:y1k(x1),PB:y1k(x1)

y1k(x1)有方程组2,消去y, 得(1k2)x22k(1k)xk22k0. 2xy2k22k1k22k1.分别代入y1k(x1),得y11,y2.解得x11,x21k21k2k22k1k22k1,),把k替代点A坐标中的k,得所以A(221k1kk22k1k22k1yByAB(,),所以k1,又kOP1. 所以OP//AB. AB221k1kxBxA几何法:过P作PQx轴交圆于Q.

因为相交直线PA与PB的倾斜角互补,所以PQ是APB的平分线,APQBOQ. 则Q是弧PQ的中点. 连接OQ,则OQAB. 又因为P(1,1),POX45,所以Q(1,1),POQ90. OPOQ, OP//AB. 问题:通过阅读,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悟? 原本我以为教师在阅读材料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显得无从下手,无从谈起.可是事实刚好相反,课堂上当问题抛出之后,学生们表现得积投踊跃,并且回答得有条有理.你一言我一语,你总结我补充,课堂俨然成了学生的天地.原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到了本节课的难点.听以,将阅读材料提前交给学生,将阅读任务延拓到了课前,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们在课前的阅读中,初步感受两种方法,在阅读中尝试发现,获得体会,并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创造,这些原本浅显的、零乱的体会在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中不断地被理性化、具体化、深刻化.学生们通过交流,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并且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在碰撞中,思路更清晰;在争论中,研究更丰富;在整理中,想法更系统.学生有效的利用两种方法,结合代数和几何的特征,挖掘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了一些圆的综合问题,切实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真正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索欲望,提炼了数学思想. 3.通过阅读,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品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要经过由薄变厚和由厚变薄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认知中来,就必须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自然的参与过程中积极发现、探索、创造和应用,不断地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品质.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均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基于对教材的研究,虽然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推导方法,但是想要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是很困难的,更别说深刻具体地理解推导方法的重要价值了.教者发现向量法推导公式的原理其实就是富比尼(算两次)原理,而教材中又没有相关的说明.既然自己发现推导方法困难,那能不能从原理本身入手,为学生的发现和再创造提供一个自然的环境呢?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阅读材料:

案例:算两次一一数学问题探索的利器 [算两次案例1] 设a(cos75,sin75),b(cos15,sin15),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和数量积的定义,得到表达式:

cos(7515)cos75cos15sin75sin15 [算两次案例2] 设a(cosx,sinx),b(1,1),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和数量积的定义,可以得到表达式: 22cos(x)cosxsinx

422 评析:通过以上阅读材料可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渗透算两次的数学思想,并用此思想引领公式的证明(无论是向量法还是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法,都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

(2)通过两个算两次的案例,得出以下两个表达式:

cos(7515)cos75cos15sin75sin15 ①

22 cos(x)cosxsinx ②

422并提出如下问题串:

(1)你能否将②式的表达形式化得与①式更接近?

 cos(x)cosxcossinxsin ③

444 (2)观察①式和③式,你能否根据它们形式上的一致性猜想出更一般的结论?

cos()coscossinsin

(3)对于猜想得到的结论我们必须做什么工作?(证明)那么能否构造适当的向量,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进行证明呢?

在阅读基础上进行的归纳、猜想、证明便不再显得那么突兀了. 教者将高等数学教材中的富比尼原理加入到对差角的余弦公式的证明中来,合理有效的整合了教材,巧妙地为学生降低了思维的难度,也为学生的再创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品质,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加自然,更为流畅. 数学学习需要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创造过程.将课堂教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将数学阅读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荣·创设阅读情境,提炼数学问题 名师之路,2010,(1) [2]魏为升·数学阅读材料的功能与教学策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10)

第三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研究方案

南昌县莲塘三小李红

一、课题的界定

数学:“数学”本身是一个名词,指一门独立的学科。课题中涉及的数学,指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阅读:指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活动、阅读内容、阅读效果。 数学阅读:是人们借着数学的语言了解数学问题和数学史的过程。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

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有效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能不能“先学”,就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否则,“先学”就是“没学”。

然而目前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意识不强;二是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缺乏;三是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的习惯没有养成;四是学生的阅读方法欠缺,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只求读过,不求甚解;五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较薄弱。

三、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研究

①教材中概念、定理、性质、公式的阅读方法研究。

②计算题的阅读方法研究。

③图形题阅读方法的研究。

2、数学阅读技巧的研究

3、小学生阅读形式与途径研究

教师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基础,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数学科普读物、数学学习指导物及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数学和自然科学报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申报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1、购买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2、自主学习,参与相关培训,从不同角度了解、分析、熟悉本课题,切实把握其内涵及基本特征。奠定好理论基础。

二、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2年6月)

1、进一步进行学习培训,边研究边学习,强化理论知识,为深入研究打下理念基础。

2、在课题研究期间,积极参与各种课题研究相关的教研活动,参与市级个人课题的相关活动。

3、结合课题研究进行教学实践,积极组织开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4、撰写有关的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等。

三、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把经验论文、教案、课例整理成果集。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实施行动研究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实施计划将以调整、修改与完善。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个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的动态观察,了解课题研究的一些其它情况。

4.文献研究法:查阅、分析、研讨已有的数学阅读教学相关的知识,借鉴语文阅读方面的经验,学习探究性教学理论及课改经验,确立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计划。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课题论文

3.课题经验材料汇编

第四篇:培养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学生也应主动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文章首先分析了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及可行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符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其次,总结了数学阅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进了数学语言并明确了数学阅读的基本特征;最后,从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结构两个方面,基于具体示例分析,提出了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数学阅读

数学语言

数学知识结构

途径策略 1 提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及可行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由“学会”转变成“会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会学,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己对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自主地学习新知识,从而达到能理解、会应用的目的。自学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倡与深入,阅读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为了后继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的提高更应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一提到阅读,人们一般都会想到语文、外语等语言学科的阅读,其实,学理科也要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尤其数学更是少不了,但传统数学教学一直都没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能学会数学但不会学数学、会解数学题但没有数学思维的现象。就拿最起码的课本来说,阅读课本好像只是老师的任务而与学生无关,课本对很多同学来说就是习题集,只在做作业时才打开,就是翻开课本也阅读不了,把握不住课本的编写思路,建立不起数学的知识结构,没有数学思维,不能深入学习数学。而中学生,由于中高考的压力,学生几乎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没有一点数学思想,做题只是机械性的条件反射,以前见过的就会做,以前没见过的就不会做,不会分析试题,理解不了试题表达的含义,学生学的累,老师教的累。谁不知学会分析、主动思考、理解数学是学会数学的真正方法?这么多年来,中学数学教学都忽视了这一点,难道是中学生没有阅读自学数学的能力?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已基本成熟,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已经能够把握正确的阅读顺序。这么多年来,对数学阅读的忽视可能还是由多年的习惯和只重视考试而忽视学生对数学的掌握情况造成的。在新课改进行的今天,在教育观念发生变化的今天,这种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应变一变,不仅要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也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数学,既要学到数学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数学。因此,学生要真正地动起来,积极配合老师,自觉参与课堂教学,自主进行数学学习,而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数学阅读引起了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材料莫过于数学教材,所以,我想主要把阅读的对象定位在数学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三个方面。下面我将从自身的理解和经验出发,就中学生该如何自主学习数学、进行数学阅读,谈几点认识。

2 掌握数学阅读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要进行数学阅读,首先就要对数学语言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数学语言的认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下一步的产生是严格依据上一步推导的,一个字一个词语不认识不了解都会影响整个数学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数学阅读中不允许有生僻字词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对学过的数学词语能够准确记忆、准确理解。

第二,数学阅读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过程,这是由数学的严密性决定的,每个细小环节都要理解清楚,任何一个知识点的不透彻理解都会影响我们对整个过程的理解,甚至会中断我们的阅读。

第三,数学阅读是一个不断思考与动手推导相结合的过程。数学由于其严密性、简捷性的特点,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就会省掉,这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将会是一个挑战。 第四,数学阅读是一个需要快速学习快速理解从而掌握新的知识的过程,这是由数学知识结构决定的。数学阅读要随时学习新知识,随时进行积累。由于新知识在数学阅读中不断出现,这必然会增加阅读的难度,影响阅读的速度。

第五,数学阅读以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点为主要目的,不能纠结于题目形式与具体描述内容。

3.教师培养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要把握启发诱导、不代替分析、不直接作答这一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要从“扶读”阶段到“解读”阶段,最终到达“放读”阶段.从引导性阅读--指导性阅读 --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提炼---阅读与迁移--阅读与应用---阅读与反思逐步展开,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而真正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1、扶读阶段,问题引领。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问题串,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才会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思考,大脑才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

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指导按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通读全文——勾画重难点——质问疑点——联想类比——批阅注释。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和阅读时产生的疑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对于易出现的误区要勇于暴露,学生辨析纠错,从而加深印象。

3、放读阶段,自主探究。这一阶段重点放在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探究应用上,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互相补充,互相解答.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真正的数学阅读,以达到教学的整个目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因此,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4、读后反思,提炼迁移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做错的题目,教师不用讲,让学生再把题目读两遍,学生便可自省改正错误,印象更为深刻。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失误,总结经验,提炼阅读方法,内化为自身的阅读好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5、读后练习,精选适量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我们教师应有选择的增加具有阅读性的作业。如布置一些阅读章节的预习性作业,阅读报纸的小结复习性作业,经常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学生必须通过仔细的阅读才能解决问题,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题量不易多,否则会让学生觉得难以完成并降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键是做到持之以恒。 4.训练数学阅读提升自学能力的途径

中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材料莫过于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可以通过数学教材的预习、自学来实现,学生对数学教材自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数学语言,二是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语言的学习可以从定义、定理和公式这三方面入手,这些知识是数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懂的部分,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培养锻炼逐渐自学懂这部分知识,就拥有了较高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知识结构应在每章或全书的总结时来建立,先对知识有全面了解,有整体概念,再把数学知识整体化、系统化,这样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系统;数学阅读不仅是阅读更重要的是阅读之后的理解,而这种对数学知识结构的归纳总结,对于锻炼提高数学阅读数学理解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一数学语言的阅读自学 1.定义的学习

定义是数学语言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要求重点记忆和掌握的,定义应该要先理解再记忆,不能彻底理解时,可采取先记忆,再在应用中理解。记忆后通过不断在解题应用,掌握其规律,再碰到新的定义就能够快速理解。要注意“暴露”思维过程,加强对概念误区的教学,使学生避免犯同类错误。定义的应用一般是严格按照定义的条件进行判断:

要解决概念类题目,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记忆很重要,初次接触一次函数,通过这个题会加深我们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记忆。对概念的掌握首先要记住,其次要弄清其内涵与外延。在概念的记忆中最好能举出反例或实例,这里的实例更应该是类似例题中的题。所以,对概念记忆的两种方法:理解记忆和先记忆再做习题反复理解。各人可依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但都要达到准确记忆、能理解、会应用的目的。 2.定理的学习

定理是严格按照自身的条件再结合相关定义推导出来的。(1)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2)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3)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掌握其应用;(4)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定理的证明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定理的学习不仅要准确记忆定理的条件、结论,还要理解定理的证明,掌握定理证明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技巧。定理在应用中一般是作为依据使用的,要分析清楚它的条件、结论。定理的学习应侧重在证明与应用上,对定理的记忆就不一定要逐字逐句记忆,但必须掌握其条件和结论。定理的证明是通过严格按照定理的条件和已学的知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从而得出结论。定理的学习对培养数学思维很有帮助,学习数学要学会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数学,理解数学。 3.公式的学习

对数学公式的学习,可以比较定理的学习来讨论,比较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相同处:定理、公式都要求准确记忆,明确其证明、推导,能熟练应用。不同处:第一,定理在应用时一般是作为依据使用的,判断清楚其条件才有结论,对定理的记忆也不要求逐字记忆。而公式在应用时一般是作为工具使用的,对公式的记忆必须准确记忆。第二,定理的证明体现的是一般的数学思维:严格按照定理的条件和已学的知识进行严密地逻辑推导,而公式的推导除了有很强的逻辑性外还有很强的技巧性,体现着数学的灵活性。第三,公式的应用不仅是公式本身的应用,也会涉及到对公式推导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技巧的应用。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预习乐于自学

新世纪的中学生依赖性强,不愿意自学,等着上课听讲,接收现成的知识;新世纪的学生逆反性强,布置预习自学的作业,学生不一定会去认真看认真学,对于锻炼数学阅读的能力也起不到多少作用;新世纪学生表现性强,布置预习作业后,可以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让一些依赖性强、逆反性强、自觉性不够、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将前一天布置的学习内容讲授给同学,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了表现得更加出色,必定会努力学懂、学通一些较难的定义、定理、知识等。通过讲课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5.会做笔记,勤于积累

在做语文阅读时,有良好习惯的同学一般都会做笔记的,摘录优美的词语、段落,随时写下心得体会为以后的阅读和进一步学习作积累。其实,数学阅读也是要做笔记的,可以积累典型的例题,典型的解题方法技巧,自己认为恰到好处的思路分析等等,只要是你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你都可以写下来,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锻炼提高自己读懂知识点、吸收知识点、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理解知识点的能力,精做笔记、会做笔记对于提高数学阅读也是很有成效的方法。笔记,不仅要做,还要会做。不一定要照着黑板上的抄,上课时重点应放在听上,听老师的分析与引导,学老师在碰到问题时是怎样入手的,笔记一定要记对自己有启发性的东西,凡是书上有的,像定义、定理等就不要抄,这些内容书上的肯定比你抄的整齐、漂亮。有启发性的东西可以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老师随口说的一句话。所以,记在笔记上的东西都是有用的,这样才能保证笔记的“简捷”,要不然笔记比书还厚。另外,笔记不仅在课堂上记,在课下阅读相关资料时,你认为典型的例题、分析都可记下,可以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总之,笔记要“精简”,笔记上的东西都是你认为有用的,要随时与笔记交流。

二,数学知识结构的学习

数学课本的编排章节性很强,一般都是一章涉及一个方面的内容,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掌握要以章为单位。在学习一章之前,先在目录上浏览一下这一章的所有内容,看这一章要学哪些内容,有个整体了解也就心中有数。等一章学完后再建立整体框架,把各个知识点填到框架中,也就系统掌握了这一章。由于北师大教材的编排是螺旋上升式的,到初三时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框架式再整理,从而将书越读越薄,了然于心。

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结构这两方面的学习,为提高数学阅读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自学的方法。数学阅读就是要能深入思考,把握它的思路,掌握数学知识,理解其本质,并能应用它,把陌生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把学生的被动学习真正转化成主动学习。

第五篇:市级课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水天坪小学课题组 《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是我校于2015年3月申报的市级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课题批准号:2015-0015)。2015年3月至今,在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镇教管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研究工作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三话回顾课题工作

(一)一话----多管齐下,保障课题实施

1.组织保障机制:从课题的立项、申报以来,学校领导、科研处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重视,针对本次市级课题提出了“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口号。由校长牵头,形成了以科研处为中心,教研组长为主研人员,全校教师为参研人员的课题研究小组。

2.制度保障机制: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学习、研讨出勤制度,激励制度,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论文、课例评比,展示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人员保障机制:学校聘请县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谢胜勇、敖小华为指导,镇教育管理中心教研员彭绍普老师为研究顾问,教科室主任(县级骨干教师)彭大荣为课题带头人,课题主研人员也由县级骨干教师曾国琼、付淑芳等担任,保证了课题的研究能力。

4.资料设备、科研手段以及经费保障机制:我校建有图书室,有良好的文献研究条件;有良好网络计算机系统设施设备,对课题的资料查询、数据分析,对课题资料的上传共享,教师之间的信息互动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专项的课题研究经费,鼓励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重奖,提高研究质量,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时间保障机制:本实验分三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课题理论论证、申报阶段。 第二阶段(2015年6月—2017年3月),课题试验、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课题成果巩固阶段。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学校规定,间周进行课题的专题研究活动,并向县课题组专家请教答疑,确保课题研究进程有序进行。

(二)二话----计划为本,稳推课题研究

1.在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聘请专家担任课题指导顾问,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选题,搜集相关课题学习资料,确立研究对象,对实验班进行前期调查,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7年3月),组织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对有关文献、网络资源等多层面的学习,开展课题组说课、讲课、评课、研讨课、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针对教师的活动,开展数学阅读方法指导、数学读书笔记写作指导、数学阅读笔记评比、数学阅读笔记演讲等针对学生的活动,探索出了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3.在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7年4月—2017年6月),在第二阶段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课题研讨会、反思总结会等形式,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反思,将取得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物化成果整理成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三)三话----活动为主,实践课题研究

1.开展文献研究活动。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定期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和已有成果,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同时开展一些经验交流会,及时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交流研究经验;每学期聘请县教师发展中心专家为课题组成员举办理论专题讲座,确保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2.开展课题公开研讨课活动。两年来,我们坚持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公开研讨课,研讨课要求围绕数学阅读来设计,展示个人研究的阶段成果,并在评课交流中解决实践的困惑。

3.开展科研论文评比活动。每期组织课题组每位教师围绕课题展开教学实验,撰写相关研究论文,进行科研论文评比。推荐优秀论文参加镇、县、市级论文评比活动或投寄发表。我校曾国琼、彭大荣、付淑芳、邓园、彭小红、隆向阳等教师撰写的评课材料获得县等级奖,曾国琼老师在每期的论文评选中都获得了一等奖。

4.开展实验教师案例评选活动。为了促进全体课题研究人员对课题研究的关注与思考,使课题研究人员更为积极主动地收集教学个案,反思、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料,并能把它上升到理论层面,物化课题研究成果。我校开展了实验教师案例评选活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并推荐了优秀实验案例到县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5.开展课题研究“说、讲、评、研”活动。在坚持每期开展课题公开研讨课活动的同时,根据研讨课,课题组还组织人员备课、说课、上课、听课,再集体评课,互相研讨,每位成员写了一篇评课材料。在2016年6月县评课材料评选活动中,有2篇论文获得一等奖;2017年1月县评课材料评选活动中,4篇论文获得一等奖。

6.开展实验教师反思活动。为了促进全体课题研究人员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再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物化课题研究成果,以便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借鉴,课题组于2016年12月开展了实验教师课题反思活动,全部课题人员参与了本活动。

7. 开展了学生阅读笔记评比活动。为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书写习惯和写作能力,课题组坚持每期针对试验班级开展数学阅读笔记的写作指导和笔记评比活动,共有10篇作品获奖。

8.开展了学生数学阅读演讲活动。为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2016年10月,课题组开展了数学阅读笔记演讲活动,共有10名学生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二、五看课题研究成果

一看----激发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我们的研究,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学生,阅读兴趣有了明显提高,阅读技巧基本能够掌握,阅读效率有了提高,课外阅读时间有所增加。

课题主研教师曾国琼老师在一次课题反思会上说到:自从开展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这个课题以来,自己坚持每堂课都围绕数学阅读这个主题教学,每堂课都是一个个案,每个学生都是个案研究的参与者。学生意识到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改变了以往懒散的学习态度,掌握了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学会了自己阅读教材、自学教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数学阅读笔记演讲活动中,我班孩子自己收集各班演讲资料,认真阅读后自己撰写了活动串词,并承担了节目的主持工作。节目获得了成功及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班上的张千红同学一举夺得了演讲比赛的一等奖。作为课题实验班,他们在短短的两年来,数学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快速提升让我感到骄傲„„

(二)二看----发现了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结合我县打造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组主要是在小组学习的三种模式下研究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我们主要从自学、对学、群学等方面对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方法进行了探究。通过研究,我们:

1.发现了在自学中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2.发现了在对学中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3.发现了在群学中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三)三看---增长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见识

在阅读课题的开展中,数学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数学阅读笔记的写作、数学阅读笔记展评活动、数学阅读手抄报活动、数学阅读演讲比赛„„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读中思考,思而再写,写而再讲,在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四看---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文献积累、思想积累、独到见解。通过对个案的研究,通过实验、调查、总结、反思等研究活动,更新了教学理念,改善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我校曾国琼老师在兴义镇第一届校园教育科研博览会课例展示活动中,围绕数学阅读能力这个研究课题,执教了《阅读复习课—圆》一课,获得了一致好评,并在随后的“体验阅读趣 提升阅读力”的新闻发布会上做了发言„„

(五)五看----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通过这几年课题研究的实验打磨,我校课题组的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被评为市阅读课题实验基地之一;在第一届科博会上,课题组主研教师曾国琼代表我校展示了一节课题阅读课,获得了专家组的好评,并获得活动的突出贡献奖;在本次课题的结题培训会上,曾国琼老师还代表课题组为全县课题主研人员做了如何撰写课题研究公告的分享,为其它学校提供了优秀的学习案例。

三、沉思课题未来研究

(一)存在问题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讨,我们在“数学阅读培养”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的研究还大部分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上,在一些具体研究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够,阅读面不够充分等没能深入到更深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二)努力方向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更要重视对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积累一定的数学阅读经验,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数学阅读带来的成功快乐。

2. 课外阅读的落实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家长的素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起着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对于没有很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的学生,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3.加强课题组人员的培训,解决课题队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继续做好课题研究的后续工作。更新课题组人员的教学观念,提高实验能力,使其跟上甚至领先于学校研究步伐。必要时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本阶段,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是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创新实践,不断努力。研究过程的道路是漫长的,不能一日曝十日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升学宴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数学专业英语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