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2023-01-10

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 随着我们国家快速步入工业化社会, 传统农业正面临不少挑战, 包括农业从业人口不断减少,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 土地的分散经营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存在不少问题等等。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以及农业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 有利于促进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合提高。

1 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1.1 土地流转是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 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导模式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 极大地促进了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

进入新世纪, 随着农业从业人口的不断减少、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以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需求, 传统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已束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我们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 也需要通过农业产业化来推动劳动力资源、资本等重新配置, 通过农业产业化来进一步解放劳动力, 推动社会资金向农业转移。因此, 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土地流转的政策, 例如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2014年11月20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 适时提出加快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步伐, 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1.2 土地流转是农业劳动力不断流失的结果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 以及传统农业经营成本高、整体效益偏低, 且从业环境差, 许多农村从业人员进城务工, 尤其是年轻一代农村人口纷纷选择到城市发展;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持续提升, 国有、合资、私有企业大量涌现, 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厂打工, 从而导致农业从业人口迅速减少, 且呈现老龄化、女性化现象, 以至于许多农田撂荒、闲置。

通过土地流转可实现农业由小农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转变, 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集中零散的耕地为成片连方的大块农田, 开发利用撂荒、闲置的农田。

1.3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传统联产承包经营模式, 土地分散, 农民自主经营, 产品由各农户自由安排, 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在农产品销售市场还不规范的情况下, “姜你军”、“蒜你狠”现象时而出现, 而产业化后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等可以弥补小农经济的不足, 投入一定人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调研、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来开展产品营销, 走农超对接, 避免价格战对农业造成冲击;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下, 农民的经营能力有限, 小农意识强, 农业投入不足, 尤其当前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农民呈现出老龄化、妇女化的现象, 接受新事物慢, 限制了大量农业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传统农业的分散经营也制约着农业的机械化的进一步推广, 例如大型播种机、联合收割机、飞机防治技术等都需要土地成片连方才便于开展, 大方土地其使用效率才高。因此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现代农业呼唤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1.4 土地流转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下, 经营者受小农意识影响, 急功近利, 过多关注产量和眼前利益, 环保意识差, 农业增产增收过分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投入, 土壤次生盐渍化、农药残留等问题普遍存在,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不断出现, 也使土壤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严重, 造成了部分土壤生产力逐步下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受影响;分散经营模式下的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新成果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困难。

农业标准化需要农业走产业化和规模化道路。规模化的农业企业才有能力引进新成果、新技术, 引进抗病、高产、优质的良种, 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能够根据土质、品种、气象条件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 以及根据国家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记录和监督生产过程, 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产业化的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才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自身品牌建设, 从而推动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农业企业才有能力关注生态安全, 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

1.5 土地流转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土地流转, 成立农业龙头企业,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实现一地一特色产品的发展模式,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各地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生产传统、技术水平等, 来确定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并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来带动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经营, 加大农业资金投入, 完善农业产业结构, 做好加工储藏, 延长产业链条, 规避市场风险,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如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堂邑镇被誉为“葫芦之乡”, 培育产生了许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一条龙的葫芦生产龙头企业, 产品远销海内外;山东冠县是果品生产大县, 是“鸭梨之乡”、“樱桃之乡”, 诞生了不少果树种植大户, 如兰沃韩露村通过流转土地建立了千亩梨园, 年年举办“梨花节”和“采摘节”, 吸引了大量赏花游客, 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和餐饮行业, 增加了农民非农业收入;同时也促生了该县的一些果品加工企业, 如百果庄园、奈仑果汁等, 延长了产业链条, 农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山东东阿县通过流转土地和公司化运作, 建成了长达百里的黄河牡丹园, 推广核桃-油用牡丹立体化种植模式,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6 土地流转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

加快土地流转能够推动小城镇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通过流转土地, 解放一部分农业从业人员, 传统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 农业机械大型化和现代化, 农民已不需要自己拥有和储备拖拉机、三马车、犁锄耙等常用农具, 新农村建设的思想阻力减少, 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产业化会促进农村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 推动节水灌溉、秸秆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推进种养一体化等生态农业建设步伐, 既能增强农业抵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也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例如农业产业化能够推广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 温室蔬菜和牛、猪、羊的养殖配套, 通过建设大型沼气池, 促进人畜粪便及植物废弃物再利用, 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施入菜田, 提高蔬菜品质, 沼气用于取暖和做饭,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更好的推进城乡一体化。

2 加快土地流转的保障措施

2.1 加强政策宣传, 完善政府管理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和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认识, 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发展环境。完善政府对土地流转信息的规范化管理, 完善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和调节机制, 打消农民流转土地的顾虑。

2.2 规范土地流转, 促进农民增收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规范农民与基层干部的土地流转行为。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地方政府在实施相关政策之前, 要充分考虑土地流转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制定科学的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 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关键是做好确权登记, 保障农民的权利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必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并有镇政府进行登记备案, 防止私人为了获益, 对土地进行非法流转和无限制流转, 规定经营范围, 保障农民权利, 保证农民在获得土地承包费的基础上, 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增加农民非农业经济收入。坚持土地流转的三条底线, 即坚持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和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推动土地有序流转。

2.3 保障农民生活,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将农村土地流转之前, 必须考虑农民的就业、子女教育、养老相关问题, 为此地方政府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投入, 解决城乡二元化户籍问题, 逐步实现进城农村劳动力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解决农民子女城市上学的问题,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消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才能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2.4 建立土地长效使用机制, 创新土地流转经营模式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统一规划, 建设好农田排灌设施, 开展节水灌溉, 以利于农田规模化经营;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 加强政府监督生产经营过程, 减少化肥使用量, 控制高毒农药使用,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 防止土壤因过度使用而退化, 防止土壤生态恶化;合理保护土地, 避免变更土地用途, 保证流转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而不能用来建厂和进行城镇建设等其它用途。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农民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各级政府可通过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 建立公司加农户模式、成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等, 培植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5 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 充分尊重市场主导作用和农民主体地位,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流转平台;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开展信息咨询、价格评估等服务;形成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指导机制, 加强对土地流转的引导、规范、监管和服务, 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有序运行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为其运作提供法律保障, 减少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 鼓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新型的内生中介组织。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主要从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针对各地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保险支持制度。放宽农业企业信贷准入条件, 延长农业信贷期限, 开启流转土地担保信贷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尽量让农业企业规避因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或市场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 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总之, 加快土地流转是新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确保国家粮油安全以及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加快制度建设、改善服务体系、完善管理和创新流转模式等来多种措施来有序推进, 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加快土地流转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国家粮油安全、社会稳定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应通过积极宣传引导,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积极改善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管理、创新模式等来加快土地流转进度, 以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凌斌.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J].法学研究, 2014 (6) :80~98.

[2]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J].当代农村财经, 2015, (1) :23~27.

[3] 王丽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5, 35 (18) :214~215.

[4] 张滢.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制度特性、生发机制和效益分析[J].农村经济, 2015 (6) :3~7.

[5] 吕悦风, 陈会广.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 (3) :362~367.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思维的激发刍议下一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信息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