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2023-04-16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院科技创新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学院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陇东学院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汇报(2)

增强创新能力 提升科研水平 服务地方经济

——陇东学院科技创新驱动工作汇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宗旨,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科研理念指导下,不断强化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科研总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科技工作概况

(一)大力促进科研平台建设与校地、校企合作 已经建成了“陇东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及“甘肃省黄土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等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有“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农耕文化与陇东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心”等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组建有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组建有“庆阳市冬小麦工程技术中心”、“庆阳市现代苹果工程技术中心”、“庆阳市抗疏力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庆阳市荒漠化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庆阳市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了“工业表面活性剂协同创新中心”和“陇东农果牧规模化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高度重视加强与地方科技部门和企业的科技合作。与兰州大学、庆阳市人民政府、长庆石油集团、庆阳市科技局、庆阳市供销社、宁县人民政府、西峰区科技局、庆城县科技局、华池县科技局、庆阳绿鑫草畜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学和政府部门、企业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通过召开

1 联席会议、开展项目合作、信息资源共享等方式,校地(企)建立起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曾多次被庆阳市授予“服务老区经济突出贡献奖”。

为了保证应用性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我校十分重视校外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先后与西峰区董志镇小崆峒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华兴公司、庆化集团、甘肃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和企业建立了教学科研实验基地。

(二)科技项目工作取得突破性成就

学校不断强化科研管理,大力推进科学研究,科研项目和成果水平不断提升,营造了整体提高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科建设的环境氛围。2003年—2014年,全校共争取到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和省市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14项,其中:国家级自然基金9项,社科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87项,总科研经费2063万元;其中2014年共获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7项,总计经费424万元,比去年323.6万元增长了101万元;2014年我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共6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149万元。

(三)成果获奖及论文发表

2003年以来发获得各类科研获奖224项,其中省部级奖17项,省教育厅、庆阳市科技进步奖及其他厅级奖项207项;发表论文5133篇,其中SCI、EI以上期刊收录论文114篇。

2 2014年发表学术论文619篇,其中SCI14篇、EI3篇、国内核心187篇,出版学术专著35部。

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一)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1.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

我校2003年以来,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工作立足庆阳、辐射周边,已基本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

(1)冬小麦等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我校农林科技学院选育的西峰、庆农、陇育三大系列13个品种,在庆阳、平凉、定西及固原等地累计推广2000多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达9.6亿多元。紫苏、陇东小杂粮品种选育推广取得一定成效,极大地丰富了陇东农作物品种资源,为陇东乃至周边地区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产量大幅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2)苹果标准化生产体系研究推广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庆阳苹果技术服务网站,我校吴键君教授被聘为庆阳市苹果生产首席专家,提出了庆阳苹果“128”生产技术体系,推广无公害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项目,使庆阳市苹果产业新增纯收益1.45亿元。

(3)蔬菜生产技术成果推广服务。针对庆阳市设施蔬菜生产情况,取得了“西峰区菜篮子放心工程建设”等9项科技成果,1人为庆阳市首届评为科技功臣,新建千亩设施

3 瓜菜示范基地3处,建成前屋面钢架双悬梁、后屋面彩钢板覆盖、砖墙体和可移动等3种新型结构日光温室150栋、塑料大棚300栋,在庆阳市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34.9万亩,新增产值2.1亿元。

(4)特派员基层服务。2004年以来,坚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方向,每年向庆阳市选派科技特派员9名,科技支农与社会服务已辐射到庆阳市6县(区)30多个服务点的5个企业和300多个农户。科技特派员多次受到省市奖励,其中:1人获庆阳市首届科技功臣荣誉称号,1人获科技部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人获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人事厅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4人获得“庆阳市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1人获庆阳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人获全国科普带头人称号。

(5) 陇东地区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陇东生物资源与利用研究中心对陇东地区动植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编著出版了《子午岭木本植物志》,参编出版了《甘肃省脊椎动物志》等专著。建成并不断扩充动植物标本室,收集保存了陇东地区现有的各种动植物标本2500多种,40000余份,已成为陇东地区资源生物宝贵的资料库,植物标本室被列入美国国家植物标本馆目录,动物标本室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动物标本标准化整理与数字化表

4 达”建设项目。

(6) 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和鉴定

庆阳市抗疏力技术研究中心,被庆阳市政府有关部门指定为庆阳市土木工程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和鉴定基地,先后开展了庆阳市建设行业安全员岗位资格培训、宁县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庆阳市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培训、庆阳市建设行业安全员岗位资格培训、庆阳市建筑业企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庆阳市建设工程监理人员岗位考核培训、工程监理人员培训等7个方面的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文化传承创新

(1)主动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在陕甘宁边区史研究、陇东语言民俗与农耕文化研究和庆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等11个项目。省级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为系统的开展庆阳红色和历史文化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编辑出版了《陇东老区教育史》、《陕甘宁边区经济史研究》、《庆阳通史》、《中华人文精神》等著作,在先周历史、战国秦长城、秦直道、庆阳通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提升了庆阳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对促进庆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庆阳红色文化与庆阳历史文化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 5 心马啸教授、刘治立教授应邀参加西峰电视台“国事家事天下事”栏目录制,参与《庆阳府志》《庆防纪略》点校工作。

(2)“陇东文化大讲堂”。历史文化中心大胆创新,与庆阳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合创办了“陇东文化大讲堂”,使我校与庆阳市社科联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机会,对于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文明进程,汲取历史文化营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文化素养,指导工作有重大实践意义;对于深化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庆阳老区历史文化研究。我校在陕甘宁边区史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优势,申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甘边根据地的历史经验研究》、《近代英国文化发展与国空崛起的互动关系及启示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立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研究》、《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庆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例》被省社科规划办立项。2012年8月19日至20日,由甘肃省历史学会、庆阳市历史学会、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学院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南梁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南梁精神与甘肃红色文化资源高层论坛——甘肃省历史学会第23届年会暨庆阳市历史学会第6届年会”,在庆阳市西峰区召开,

6 围绕南梁精神和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定位等议题展开学术研讨。

(二)知识产权保护 1.专利授权

学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注重专利的申请和专利成果转化应用,出台了专利奖励政策,发明专利授权每项给予5000元奖补,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每项奖励800—2000元,激发了科技人员和发明爱好者的积极性。2012年—2014年专利授权288项,其中:2011年专利授权2项,2012年专利授权34项,2013年专利授权175项,2014年专利授权77项。体育学围绕体育教学及崆峒武术文化研究,发明的“体操训练时手上戴的牛皮小护掌”、“体育柔韧素质肩关节训练器”、“鞍马全旋辅助性训练器”、“凳上平坐两腿分开向后开髋涡轮减速横叉训练器”等体育教学器材已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农林科技学院发明的“杏制品低糠无硫护色加工方法”、“手动移栽器”已经得到转化和应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发明的“短柄五加变色保健茶的制备方法”、“短柄五加有机茶加工工艺”对陇东子午岭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思路,目前已经和相关企业达成转化应用协议;对“封水簪”、“朴刀”、“矛”、“郎刀”等40多种崆峒武术古兵器获得专利授权,进行知识产权保护。2013年1月我校被省知识产权局列为试点单位。

7 2.专著出版及资助

凡以我校教职工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高级别出版社出版的编、译著,一次性资助30000元;在省、市、自治区人民出版社和“211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专、译著,一次性资助20000元;在其它有正规出版资质的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有公开标准书号的专、译著、文艺作品类著作,编著(个人独创内容达三分之一以上),每部一次性资助10000元;取得国家认定版权的软件著作,每件资助5000元。2003年至今我校共出版专著、教材137部。

3.技术标准的起草与农作物品种审定

凡以我校作为起草单位通过国家审定的技术标准,每项奖励5000元;省级审定的标准,每项1000元;通过国家审(认)定的农作物新品种,每个奖励10000元,省级审(认)定的农作物新品种,每个奖励5000元。2003年至今我校共审定省级标准56项,审定品种15个。

三、问题与措施

我校在科研项目实施、成果获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其他省内院校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团队建设成效不够理想;二是争取到的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

8 目数量还不多;三是国家级省级应用性科技项目争取困难;四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还比较低;五是科技与地方经济社会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学校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积极争取省市各级创新平台;制定资助考核标准,继续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资助和建设。

2.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的争取与实施工作。围绕全省和庆阳经济发展重点,制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入生产一线,凝炼一批项目,跨学科、跨领域联合申报,大力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加强与省市区科技部门联系,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报告;加大各类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国家级和省级立项取得新进展,力争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有大幅提高。

3.积极做好成果申报评奖工作。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支持教师对已完成和结题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总结,积极申报各类成果奖和专利、发表论文,力争获奖数量、获奖等级、专利授权、论文发表取得新突破。

4.高度重视社会服务与知识产权工作。继续加强与庆阳市政府的全面战略合作,结合生产一线需要,遴选一批专家,确定一批项目,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科技人员与企业合作实施科研项 9 目,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创新创业,学校把服务社会纳入教学单位和机关部门的考核内容。

今后,我校将根据省创新驱动战略工作的要求,进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制度建设与完善,做好科技穿心工作,并进行绩效评价;对于符合绩效评价标准要求的,按学校的相关制度给予奖励和经费支持,增强广大教职工的科技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增强我校的科技实力。

二〇一五年九月九日

第二篇:2009工学院社联科技创新部工作总结

工学院社团联合部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及大力支持和帮助。为了提高校园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社联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科技创新部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光阴似箭,本学期我们部门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本部门在老师和社联主席团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以及在各个社团同学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完成了本部门在这学期的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的小结

首先是总结上学期的成功与失败,由于工学院社团联合部建立不久,正处于探索阶段。每个开始意味着新一次的尝试,旧的逝去意味着经验的累积,思考差的应该如何地修改、好的如何能做得更好是每个学期必不可少的内容。其次内部会议的首次开展激活了完善中的制度,只有不停地发现错误后及时的纠正错误,制度才会不断地得到完善。本部成员认真积极筹划部门,分工仔细,对每件事的认真负责是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工学院社团联合部科技创新部主要纪事如下:

1.10月上旬社联开始面向全校招新,并在10月中旬进行了对新成员的面试工作,经过两轮面试,工作取得圆满结束,我部也确定了本部成员。

2.10月下旬,社联主办,机器人协会承办召开了飞思卡尔交 1

流会,我部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积极,交流会圆满结束。

3.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加强教学与实践间的联系,社联主办科技创新部承办安徽科技学院工学院第一届“我爱发明”校园科技作品大赛。前期,10月26---12月6日,社联做好宣传和报名工作。中期,作品由科技创新部进行初评,再由有关老师进行复评评审,评选出获奖作品。后期,院社团联合部科技创新部公布获奖名单,对获奖人员颁发证书及奖品。本届

4.11月下旬我们召开了部门内部成员会议,主要内容是探讨本部如何发展和工作的有关事项。

二、下学期的工作计划

1、继续积极举办和开展科技创新相关方面的活动,提高校园文化、 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

2、校内各协会间进行相互交流,为部门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多组织各个社团会员在技术上的交流,引导本部成员和工学院技术型协会会员在技术上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工学院社团联合部科技创新部

2009.12.10

第三篇:科技学院学生工作总结

学团工作在院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学工处、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在全院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善工作制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建设优良学风,培养严谨院风的宗旨,达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较好地完成了2006年的各项工作。

一、坚持思想教育 做好正面引导

学生工作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促进思想教育‛的基本思路,通过抓学生党建搞好思想教育,并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建立积极分子档案,组织业余党校培训学员788名,780名获结业证。各团支部共向党组织推荐280名优秀团员,发展94名学生为预备党员,198名预备党员转正。

2、认真设计团课内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团课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开展了‚树党员新形象,为校庆做贡献,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八荣八耻’为校庆添光彩,做合格大学生‛主题团日活动, ‚知荣辱 重修身 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我为校庆添光彩‛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等主题教育活动,实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党员学习园地支部轮流管理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加深对党的认识。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团支部在推优入党中的作用。

3、加强法纪安全教育,开展文明活动。加强文明纠察队的纠察力度,课外活动、星期天、节假日深入到教室、校园的各个角落监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并把‚随手捡‛落实到行动中。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加强荣誉感教育。设立‚荣辱榜‛表彰和勉励文明行为。扬文明旗帜,树校园新风。

4、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继续举办了“5.25”关爱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与外语学院合作进行朋辈辅导,全院05级26个班级接受了此项辅导,取得较好成效。在06级新生进校伊始,我们就联合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564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和心理调查,并撰写了相应的调查报告;对男女生分专场进行青春期教育。

5、发挥人生导师及两课教师的作用,组织教师深入班级进行形势政策课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二、加强学风建设, 促进院风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学风建设,坚持以学风带院风,为此专门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了评先树优力度,塑典型、树榜样,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1、继续完善“学习标兵”的评比活动,引导同学们一心向学。05-06学年,共评出“学习标兵”73名,对他们进行了表彰,并每人奖励300元。设立学习进步单项奖,规定凡学习成绩在班内排名进步最多的前三名均可申请此项奖励。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搞好综合测评工作。

2、举办11场专家论坛,帮助学生夯实专业思想;开展了2006年11月教学质量活动月活动。

三、开展多样活动 注重能力培养

本,我们坚持以活动促教育的原则。将主题教育与各种文体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文化活动 :先后开展了以‚谒登高必自碑,寄百年农大情‛重温校训活动,‚拳拳学子心,依依母校情‛——温情告别、感恩母校为主题的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以‚高扬理想风帆、成就金色未来‛为主题的新生适应性主题教育,以‚我为校庆做贡献‛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以‚拒绝作弊、诚信考试‛为主题的考试教育活动等,通过开展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签名、宣誓、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全院三千余名在校生均积极参与其中。

2、体育活动:我们认真组织学生各种球类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针对女生特点组织了跳绳、踢毽子比赛等。既活跃了校园生活,又锻炼的学生体魄。

四、搞好爱心宣传 做好贫困生帮扶

我们制定各种帮扶政策,以实际行动关心贫困生、帮助贫困生,为他们排忧解,耐心的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1、重新建立贫困生档案,每班按20%的比例推选贫困生681名。

2、关爱贫困生,组织贫困生座谈会4场,找学生谈话200余人次。

3、设立助学岗109个,有178名贫困生在岗,基本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

4、注重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通过召开座谈会、心理咨询和辅导会、‚自信、自强、自立‛演讲比赛,缓解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五、进行管理创新 做好‚三自‛工作 我院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由去年的3144人到目前3404人,学生日常管理异常重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创设管理队伍,发挥学生‚三自‛作用;关心同学,爱护同学,为他们排忧解难。

1、成立科技学院大学生事务委员会,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学生‚三自‛作用。

2、学生政工人员积极遵循学校‚学生工作三进三同‛工作模式号召,经常走进学生中间,下宿舍,到餐厅,了解他们的心声。

3、学生政工人员除节假日值班外,每天还轮流值班,从早晨出操到学生晚休熄灯,风雨无阻。

4、严格学生日常管理,一直坚持学生请销假制度和双考勤制度。

5、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检查,邀请泰安消防支队开展消防知识报告会。突击检查多次,查处的问题及时作了处理。全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6、从全院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成立校庆志愿者队伍,出色完成校庆辅助工作。

7、顺利完成1086名07届毕业生往南校区搬迁工作,实现教学工作转移。

六、加大宣传力度 搞好招生就业

今年我院除到滨州宣传招生外,还动员学生利用五一长假回母校进行招生宣传。共报到新生56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72人,对口高职本科生203人,普通专科生191人,另‚1+3‛专升本学生490人,其中63人考入水院建筑装饰专业。按照学校的部署,结合我院的特点对新生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出台了《关于2006年迎新工作的安排意见》,并按照《意见》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新生工作。受到了学校、学院领导的好评。

2006年,我院共有专科毕业生233人,虽然人数较少,但毕业生都是专科1+3升本落选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个性很强,就业压力比较大,学生网上签约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担心给学校拖后腿。我院采取了政策激励、全员参与的措施,教育帮助毕业生就业,最终取得了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71.24%的好成绩,签约率列全校第四名。

七、坚持温情送别 做好毕业生工作

今年我院06届毕业生离校,与往年有巨大差别,他们办完离校手续,没有吃散伙饭,没有摔砸东西,非常文明地离开母校。

1、领导重视,学工人员工作扎实。6月初,车书记、卢院长对毕业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2、邀请优秀校友省林业局副局长石效贵为毕业生作报告,增强了同学们的使命感和对学校的自豪感。

3、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党员与毕业生结对子,到学生宿舍去,帮助毕业生做好思想和心理工作。

4、开展扎实有效的帮扶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大学生事务委员会组织学生收购毕业生难以携带的物品,如回收的暖瓶150余只,八成新的衣物10多件,准备捐献给2006届贫困新生。全体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5、开展温情教育、‚谒登高必自碑,寄百年农大情‛活动。精心组织毕业典礼和毕业晚会,隆重热烈的毕业典礼,一场‚今夜无眠‛的送别晚会,让毕业生充分体会到了学院对毕业生的美好祝愿和款款深情,更加深了他们对母校的依恋与热爱。

最后,我代表科院全体学生政工人员,向一直关心、支持、爱护学生工作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诚请你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支持学生工作。

谢谢!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四篇:金陵科技学院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情况

、充分调研,摸清地方生猪、蔬菜产业特色,为制定实施方案做准备2月12日,副校长刘卫东教授带领科研处有关人员赴泗洪参加了"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服务签约仪式,会上,刘卫东副校长代表学校与楚州区分管农业的副区长刘建民在科技服务协议上签了字。此后的2周内,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宋丁全教授多次召集科研处有关人员开会,要求尽快摸清有关情况,为赴楚州调研做准备,科研处通过电话联系、委托楚州校友了解生猪、蔬菜产业的分布、专家个别入楚州调查情况,初步弄清了楚州区村镇蔬菜种植及生猪养殖的分布情况,同时,多次与区政府办联系、协商,决定在楚州举行一次调研会议,分别介绍学校、区各自的情况,并进行实地考察。3月13日,由宋丁全副校长带队,科研处、农科教及进村专家一行共13人赴淮安楚州区进行了为期二天的调研。由于事先安排、准备充分,这次调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弄清了楚州区生猪、蔬菜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楚州区政府给予了密切的配合。参加调研的楚州区人员有分管科技的区政府王宝玉副区长、农业局、农牧局、科技局及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以及拟对接的各村联络人(主要是村支书)。会上,王区长等介绍了楚州的整体情况以及生猪、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宋校长介绍了金陵科技学院的整体情况、办学定位及科技服务等,并表明金陵科技学院将会高度重视此次科技对接,把它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并以此为契机,整合蔬菜、畜牧、建工及机电的力量,拿出成果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现学校科技服务与楚州蔬菜、生猪产业提升的双赢。会上双方还达成共识,即选择楚州偏僻、穷困的村庄作为对接对象,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验收选择基础好、规模大的村庄作为对接村。会后,专家组在农业局、农牧局有关人员带领下赴合兴、卢滩、北季等6个对接村进行了现场考察,了解到各村的具体情况。3月13日晚,宋校长又在楚州招待所召开专家讨论会,初步明确了各村需要种养立的特色品种。北季村是楚州最远的一个村,选择西瓜作为选定的品种;顺河镇延年村以辣椒作为主要品种,但该村村民要求对番茄、四季豆、生猪养殖也给予帮扶;宋集乡高陈村以西瓜作为对接品种;朱桥镇合兴村以生猪作为特色品种,该村位于楚州南线,原为散养示范点,由于高热病流行,生猪死亡严重,每年上半年都要发生,并且由南线起病,并逐步向北线蔓延,以至于村民上半年不敢养猪,宋校长指示弄清发病机制,将其作为科研课题来开展研究,找出合理有效地对策,让老百姓上半年也敢养猪;车桥镇卢滩村则是一个水多、地少、种养特色最不明显的一个村,由于人均地少,不少人外出打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人又回到村里想养猪,但2又缺乏技术,适逢淮安兴隆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大型猪场,这对带动、引导农民科学养猪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该猪场建成后,还能吸纳100多当地农民就业。针对这一情况,专家组确定该村对接品种为生猪,与该公司从产学研合作的高度结为校企联盟,同时整合动物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学院的力量,从猪场的规划、设计、建设、引种、繁育及疾病防控诸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合作。专家组还征得学校领导同意,确定在楚州穷困村由学成归来的大学生兴建的知恩猪场建立特色示范基地,作为科技对接任务的超额部分。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种养缺钱、更缺技术。"一村一品"科技对接项目的实施是完全必要的。

2、组建专家团队,建立了"一村一品"对接保障机制①建立了"一村一品"科技对接的专家队伍,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成立了蔬菜、生猪二个专家组,指定了具体的进村入户专家。筛选对接专家,组建由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构成的科技团队,与淮安市楚州区农业局、农牧局、对接村干部密切配合,遴选科技示范户;制定落实物化补贴;对示范基地及对接村农民开展技术指导及业务培训。②学校成立了领导机构。3月16日,为了加强对科技对接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金陵科技学院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并由宋丁全副校长担任组长,从而为项目实施建立了组织保障机制。③校长办公会同时决定,拨付10万元作为科技对接项目实施的先期投入,这为项目的实施又提供了支撑。④在楚州区建立了联络办公室,协调科技对接的开展,并由楚州区安排了对接任务,落实到人。

3、制定了详细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对接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多次调研、组织论证,最后制定了详细的"一村一品"科技对接项目实施方案。该方案首先就项目立项的背景、意义等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就实施时间、地点、实施内容(包括教材编写、技术培训、"一村一品"具体工作内容)、示范基地建设、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施时间安排、经费预算、及组织机构与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详细情况见"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对接项目实施方案"。与对接村签订科技服务协议。

4、建立5个产业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专业村5个产业特色"一村一品"专业村分别是①苏嘴镇北季村;②钦工镇韩赵村,为新发展的蔬菜种植村,大棚种植已与贾庄村连成一片,主要品种为辣椒;③宋集乡高陈村,发展的是钢管大棚,种植蔬菜品种主要为西瓜。④车桥镇卢滩村,特色品种为生猪;⑤朱桥镇合兴村,发展生猪(散养型)。

5、目前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进展顺利3在生猪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方面的进展有:①狠抓卢滩生猪繁育示范基地建设。4月份以来,已在卢滩村及合兴村各举办了2场关于生猪繁育培训,受训人员约260人次,发放资料300份,由于有必要编印具有适合农民阅读的科普性培训资料,所以正在组织修改、编印规范的培训教材;在卢滩村启动了由动物科技学院及建筑工程学院专家林献民、陈晓洪老师联合对兴隆公司兴建养猪场进行规划、猪舍设计方案。卢滩村是作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一个村,拟建成"金卢滩生猪养殖合作社",在项目合同任务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规划设计一旦搞不好,将对今后猪场的建设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对能否树立我校的良好科技形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此,科研处花费了大量精力来组织落实此事。4月18日,科研处戴鼎震副处长带领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吴结革、方光远二位副教授专程察看了卢滩猪场建设场址,初步提出了规划设想;5月3日,科研处戴鼎震副处长组织建筑工程学院的林献民、陈晓洪二位老师先考察了一家已建成的猪场,然后奔赴淮安楚州,到卢滩村从建筑学角度考察如何设计规划猪场,并获取到了1:1000的地形图;5月8日,特邀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养猪专家任守文研究员专门在金陵科技学院参加"现代化猪场规划设计"研讨会,来自动物科技学院及建筑工程学院的部分专家参加了讲座,专家们对该猪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5月9日,动物科技学院吴结革、方光远二位专家再赴淮安进行科技培训,同时又对猪场的地址进行查看;5月14日下午,科研处组织动物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老师就猪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了研讨,戴鼎震、陈钟鸣、伍青林、林献民、吴结革、方光远等老师参加了讨论。会后建议由伍青林、吴结革等动科老师负责测算建筑面积、考虑环境卫生等问题,建工学院负责猪舍总结构、地基、水电等问题。5月19日,科研处戴鼎震副处长带领特邀养猪专家任守文研究员及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伍青林副教授冒雨前往楚州卢滩村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了设计思路。6月初,与总经理庞松签订了规划设计委托书。6月19日,专车去楚州,将设计好的猪场规划设计图送交公司庞松总经理。庞松先生是一位台商合作投资者,为我校这样严谨、连续工作精神所感动,认为我校专家教师不仅技术全面,而且很认真、敬业精神强。目前。尚不好计算项目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体现在:①建立生猪繁育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车桥镇卢滩村;②完成规划、设计,种猪引进、生猪繁育及建立疫病防控机制;③推行人工授精技术;实施猪粪-蝇蛆-草鸡-沼气生态饲养模式。在合兴村,将任世忆等6户列为科技模范示范户,实行饲养生猪、猪粪化蝇蛆、蝇蛆养草鸡、再发酵产沼气养殖模式;目前在进行猪舍改造。发放培训资料150份,培训180人次。在徐荡村知恩生猪示范基地,协助徐荡村生猪示范基地引进种用母猪78头,并赠送了部分药品,同时为其制定了严格的防疫程序,这将为地方农民引养小猪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蔬菜对接的进展有:①开展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科技水平由于传统上农民以粮食种植为主,对现代高效蔬菜业技术不够了解,尤其对设施高效栽培技术、微环境生态调控、连作土壤治理、优质种苗培育等现代园艺技术掌握较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进一步扩大蔬菜生产规模的积极性,为此我们重点进行如下工作:②加强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培训针对农民对大棚西瓜栽培技术了解不多,关键技术掌握不够,从XX.3月至今,我们在苏嘴镇北季村集中组织了两次科技培训课受训农民382人次,主要讲授农民急需的大棚西瓜育苗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由于培训的内容符合农民需求,因此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培训效果较好。在韩赵村,高陈村,北季村三个村进行了三个场次的培训,主要内容是蔬菜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总人数约100人。同时对韩赵村进行了毛豆的实地指导。并对下半年进行了秋辣椒的栽培设计。5月8至9号,在钦工镇进行了第二次培训,主要内容是秋辣椒的栽培技术,由董正华站长主持的,参加人数约为60人。5月15到17号,在钦工镇进行了第三次培训,主要内容是秋番茄的栽培技术,由韩书记主持,参加人数约为30人。6月5到6号,去顺河乡延年村进行了第一次培训,主要内容是秋季茄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由安阳明书记主持,参加人数约为30人。6月19到20号,去延年村落实秋季栽培基地和栽培模式,共培训6场次,人数约为220人。③现场进行西瓜、辣椒栽培技术指导。西瓜栽培对技术要求很高,肥水管理及植株调整不当容易出现畸形瓜、瓜成熟后甜度不高、空心瓜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田间地头进行示范讲解,如何通过施足底肥、中后期追肥提高西瓜的产量、品质,提高西瓜的甜度。如何进行植株调整(整枝、打杈、留蔓)减少畸形瓜的发生、促进坐果。如何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及防治等等。通过现场讲解,解决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受农民的欢迎。④示范推广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由于缺乏西瓜种植经验,北季村栽培的西瓜有一半以上是重茬的地块上种植的,因此西瓜枯萎病非常严重,影响了西瓜的生长及产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重点推广西瓜嫁接技术,以提高西瓜嫁接成活率,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育苗成本。达到增产、提高产品品质的效果,解决了西瓜重茬病害严重的问题。在北季村主要示范推广西瓜"插接法"嫁接栽培技术,农民对这项实用技术非常需要,积极性很高。⑤推广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工厂化穴盘育苗具有省工、省力、成本低、效率高,便于优良品种推广和规范育苗管理;可以实现蔬菜育苗及生产的机械化、工厂化及商品化。利用优质环保轻型泥炭、蛭石或当地农用废弃物处理之后等,复合形成园艺作物育苗基质,在示范区示范推广瓜类、茄果类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5⑥推广大棚高效利用与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技术为了提高大棚的利用率,示范推广西瓜长季节栽培技术及茄果类、瓜类轮作高效生产技术。其中园艺学院自费购买了丝瓜优质品种(江蔬1号)免费送给北季村瓜农,指导瓜农在西瓜膨瓜期后棚内套种丝瓜,西瓜拉秧后利用大棚的夏闲茬栽培丝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大棚的周年利用率,同时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⑦加强组织管理,增强扶贫效果为了保证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根据学校要求,园艺学院组成了由院长牵头,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的扶贫工作组,每周定期到楚州区扶贫村进行技术指导,并积极向农民宣传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大量发展高效蔬菜业,鼓励农民大胆尝试,通过培训逐步培养一批当地高效农业带头人,进而辐射周边乡村共同发展。通过半年的努力,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前期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认可。

二、实施成效

、农民种菜养猪的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这有利于科技对接项目的进一步深入进行。

2、种养产业化经营能力得到加强。

3、生猪高热病的诱发因素得到有效遏制。

4、5个示范村产业特色初现规模,科技示范户的引领带动能力得到体现。

三、主要经验与做法

、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具体落实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服务协议;

2、建立保障机制,尤其是建立稳定的专家服务队伍;

3、充分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4、专家要经常性地深入田间地头,经常了解农民种养存在的问题,反复思考,找出问题症结所在,运用科技知识,帮扶农民解决难题。

5、树立典型,重点帮扶,使其起到示范、引领、带头作用。对于有一定的基础、资金和种养积极性的养殖大户要极力指导、支持。如淮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现代化养猪场,为搞好猪场规划设计,花费了大量精力,先后多次组织建筑、畜牧方面的专家现场考察、研讨论证,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主场规划设计方案,使得该示范基地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6、以科技培训为抓手,努力提高农民的种菜养猪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四、存在问题

、农民补助问题(钢架大棚购买),有补助的穷困村不能列入一村一品帮扶对象,而列入一村一品帮扶对象的村庄有没有补助,因此,菜农缺技术、也缺钱。

2、土地流转问题:要建立蔬菜种植示范地,须将农民各自得土地流转过来,成为连片的土地,才能统一实施大棚蔬菜种植,但不少农民不愿让出土地,甚至发起人给与较高补偿也不愿意。6

3、种养意识问题:不少村民存在惰性,往往在下午培训的时候,不愿意参加,或睡觉,或打麻将。个别村村民习惯于种水稻、麦子,认为种菜烦神。

4、劳动力结构失调。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不少青壮年劳力又进城打工。村上以老人为主,对种菜养猪有一定影响。

5、种菜养猪技术差:这始终是一个主要问题,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问题,需要长期坚持。

五、下一步打算与建议

、完善对接事宜,主要是科技示范户的确立和个别对接村的蔬菜种植问题。要想方设法解决科技示范户的土地流转和钢架大棚购置问题;

2、随着西瓜种植季节的过去,下一步还得考虑其他品种的种植技术培训。

3、继续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扶持卢滩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和北季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建设。

第五篇:郑州科技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 篮球比赛总结

篮球比赛总结

为期一个多周的全院篮球赛终于成功落下帷幕,从总体上来说这次活动我经济贸易学院是比较成功的。我们本着对全院学生进行文明道德风尚教育,提倡体育活动全民参与,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培养各项活动兴趣爱好,实现综合素养全面提高;丰富校园生活的理念。参加了此次篮球赛。 比赛结果:

女子第一

男子第五

由于在本次比赛之前我经贸学院就已成功举行了班与班的女子篮球比赛,为本次比赛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赛手在以前的比赛中总结出来了不足,使本次比赛更加圆满。虽是女子但与男子的水平相差无几。在初赛时: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比赛中毫不费力的拿下对手。但是强中也有强中手,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比赛时让人激心动魄。我院由于多次失误,又因工商管理学院的默契配合,最后以8:10输给了工商管理学院。但是其它比赛场比赛成绩突出进入了半决赛,后来一路杀入决赛。在决赛时又与工商管理学院相遇,但是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队虽有队员胳膊摔伤但是没有影响比赛的进行,而工商管理学院有3名队员被罚下场。最后我院以绝对优势胜过工商管理学院。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男子篮球比赛时,我院男生虽没有电气学院、土建学

院、机械学院的男生多,但是我院还是胜过了电气学院。我院男子对员陈晓龙更是全力以赴抢板、抢断、准确的投篮赢得啦啦队的阵阵喝彩,成为赛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足的是我院的防守能力不强,配合默契不是太好,最后取得了第五的成绩。但他们的拼劲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辛勤值得我们鼓励。

本次活动在院领导和办公室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及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多周的紧张有序激烈的角逐,圆满完成了各项比赛日程。在比赛中,全体运动员自觉 遵守比赛规程,听从指挥,服从裁判,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顽强拼搏,奋力争先,赛出了风格,赛出了友谊,赛出了水平;冯火老师和刘晓庆教练员及办公室老师们尽职尽责,虽然每天下午天气闷热但是他们不辞劳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大家不怕流血,不怕流汗,打出了真实的技术,打出了真正的友谊,打出了真正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达到了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团结的效果。本次比赛活动,充分发挥了体育活动的功效,体现学生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经济贸易学院

体育部

2012年5月9日

上一篇: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概括下一篇:西游记青少版好词好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