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管理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社区服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公租房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社区服务与管理在探索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难度大、沟通协调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加强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政府要发挥积极主动的疏导作用,促进社区充分就业;建立职责明确的专门机构,保证服务与管理的有效协调;关注重点人群的基本需求,努力完善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篇:社区服务管理论文

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延伸社区服务体系

2009年7月,平顶山市全面启动了物业管理进社区工作,切实抓好物业管理进社区、物业管理市场秩序整治、业主委员会规范自治、物业服务产业培育、物业管理人才队伍培养等五项重点工作,促进了社区物业管理工作。

一、创新社会管理,拓展物业管理进社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为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平顶山市政府及时调整物业管理进社区领导机构,积极组织县(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分管同志参加各种形式的物业管理进社区政策法规培训和业务座谈会,加大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宣传力度,将物业管理进社区工作的主战场由市区逐步扩大到全市范围内。同时,市房管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大胆创新社会管理,整合社区各方资源,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小组和业主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物业管理区域业委会与社区居民小组合署办公模式,业委会主任兼任居民小组长,业委会既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依法行使业主大会授予的经济管理职责,又可在居民小组范围内依法行使居委会赋予的社会管理职责。业委会和居民小组实行“一套班子、二块牌子、三种职能”的新型社区基层管理模式,减少社区管理层级,整合社区管理队伍,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物业管理、文明教育水平,形成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合力,使社区真正成为和谐社会的载体,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社区服务。

二、规范管理服务,大力整顿物业管理市场秩序

强化监督管理措施,构建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物业管理区域五级监管体系,成立物业管理行政执法中队,设立物业管理纠纷调处督查热线,配备物业管理督察110专用车辆,开展物业管理市场联合执法活动,严格物业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物业服务行为。强化物业服务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全面推行企业资质会审公示报批制度、企业资质年度动态考核制度、限期整改企业负责人约谈制度、业主重大投诉查证一票否决制度、企业分类指导管理制度。同时,市房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平顶山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的通知》,不再以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作为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的划分标准,而是将物业服务市场价格竞争机制完善程度作为划分标准。在划分标准上更加科学、合理,并为物业管理市场招标投标制度的推行预留了空间。住宅小区内的公共性服务收费、车辆停放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定物业服务企业的住宅项目(前期物业管理项目除外)和各类非住宅的物业服务收费及特约服务、代收代办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促进物业服务收费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此外,平顶山市还制定出台了《平顶山市物业管理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平顶山市物业承接查验管理办法》,推行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制度,健全物业承接查验交接保修制度,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优胜劣汰、进出自由的物业管理市场新格局。

三、完善制度体系,引导扶持业主委员会规范自治

制定出台了《平顶山市业主大会成立和业主委员会备案暂行规定》,首次明确了平顶山市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选举程序和备案程序;在全省率先印制颁发了《业主委员会备案证明》,全面推行业主委员会行政确认制度;实行了业主委员会委员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配套出台了《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约》和《临时管理规约》等物业管理示范文本,进一步明确了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权限和义务,规范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活动,完善了业主自我管理模式。此外,制定了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归集和使用管理,为全市17000多套住宅建立了“养老金”。

四、制定政策措施,积极培育物业服务产业

广泛征求意见,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市房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并发布了《平顶山市住宅物业服务等级标准》(2011年本),从基本要求、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运行及维修养护、消防安全防范、绿化养护、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维护和装饰装修管理等7个部分对物业服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推进物业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专业化,着力构建物业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档次。同时,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物业管理区域文化活动,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推出兼顾业主公共性和个性化需求的“管家”式服务,实现由传统“保姆”式服务的跃升,扩展物业管理服务的范围和领域。此外,积极开展物业管理示范项目创建活动,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积极争创市级、省级、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大厦),对原有示范项目严格开展复查复验工作,增强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档次。

五、组建专家团队,打造物业管理人才队伍

推进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出台《物业管理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和《物业管理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遴选高校教授以及通过全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的专业人员,组成平顶山市物业管理专家委员会,作为全市物业管理行业的专家团队或“智库”,参与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评选、物业管理项目评标、物业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以及开展课题研究等专业性活动。同时,市房管部门联合河南城建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等两所高校共同设立了“平顶山市物业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全市业主委员会专业队伍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及技能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促进物业管理逐步迈向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

李求军/责任编辑

作者:张建伟

第二篇: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

〔摘要〕 公租房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社区服务与管理在探索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难度大、沟通协调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加强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政府要发挥积极主动的疏导作用,促进社区充分就业;建立职责明确的专门机构,保证服务与管理的有效协调;关注重点人群的基本需求,努力完善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

〔关键词〕 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发展状况,主要问题,对策

为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我国先后推出了一些保障性住房模式,如廉租房和公租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公租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它不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可以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与廉租房只针对城镇居民中符合条件者相比,公租房的承租对象就广得多,又加上兴起较晚,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因而其建设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积极探索和稳步实施。公租房社区规模大、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量大集中,一些居民在原住地未解决的遗留问题随着住房的搬迁把遗留问题带到了现住地,不稳定因素较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公租房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管理好公租房比建设公租房更难,着实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但目前对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仅有一些散见于报纸、网络中的新闻报道,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的研究对于完善公租房制度,乃至完善整个住房保障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重庆市“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进行的研究就是一个尝试。

一、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发展状况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话题,政府的中心工作就是民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那些既买不起经济适用房又不符合廉租住房等其他保障方式的“夹心层”、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日趋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公租房的政策。2009年3月,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提出要通过加快公租房建设来解决“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同期,全国公租房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强调,要加快发展公租房,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2年7月,《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公租房的申请条件、运营监管、退出机制和筹资方式等问题。国内各主要城市均提出了快速发展公租房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公租房上升为“国家战略”。

经过几年的大规模建设,目前公租房已进入建设、分配与管理并重的时期,加强公租房社区的服务与管理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地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对这一类新型特殊社区的服务与管理。如北京市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有组织,经营增收有资产,安置就业有岗位,稳定生活有保障”的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新模式;上海市成立了“公租房公司”(公租房运营机构),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营管理机制,科学构建公租房租后管理制度;重庆市分“四步走“(构建服务与管理网络、创新服务方式、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素质)创新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模式。但由于前期规划欠缺,而公租房社区又多处于新区,与有成熟配套的老城区相比确实不那么方便。虽然公租房在交房时同步投用了不少配套设施,保证了承租户的基本生活要求,但随着短时间内的大规模交房,入住人员快速增加,这些配套设施显得“杯水车薪”。加之公租房社区服务和管理的推进和全覆盖是一个渐进过程,造成了目前公租房社区的服务与管理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同其他成熟城市社区,特别是同承租户的期盼相比,公租房社区的服务与管理还有不小的差距,在承租户入住后存在滞后和不匹配的现象较为普遍,承租户对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满意度不高。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认真探讨,从而为公租房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管理。

二、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探究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中的问题,笔者在重庆市首个公租房“民心佳园”社区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象有市公租房管理局、“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所在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以及普通承租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入住人员结构复杂,低就业状态严重,社区管理难度大。在调研中得知,已入住的约8000户居民中,有低保户716户1410人、残疾人155人、“两牢”释放人员120余人、HIV携带者3人、精神疾病患者16人,人员结构十分复杂。难怪社区管理人员形象地说:公租房几乎成了其他街道、社区甩包袱的场所,成为新的收容所、救助站。部分低保户经核查是有工作有收入的,入住后房屋装修漂亮、家用电器齐全、宠物狗又养得多,而根据政策,房屋租金外加物管费每月每平方米仅仅只需缴纳1.1元。周围群众每月每平方米除交11元的租金外,还得交纳不菲的1.1元物管费,因此非常不满。正因为享有如此丰厚的优惠政策,谁都不愿意摘掉吃低保的帽子,自然搬进来后也就没有人敢去核实他们的收入。社区工作人员曾试图入户核实有关情况,几乎都被拒之门外。除此之外,公租房社区的低就业状态比较严重。“目前已配租成功的家庭中,92%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进城务工人员占52%左右,原住居民中的困难家庭占38%左右,大中专毕业生占10%左右” 〔1 〕。也就是说,除了刚毕业后工作不久的10%的大中专生、少部分农民工能够相对稳定就业外,大部分居民都不能充分就业,即使就业,92%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也在2000元以下。不能就业,自然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调研得知,社区出现的偷窃者许多是刑满释放人员,不少居民因为没有就业整日忧心重重,再加上即将面临交纳租金以及医疗、教育、养老、生活等其他压力,潜伏着诸多不稳定隐患,也增大了社区管理的难度。

(二)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参与主体多,既有政府主管部门,也有房屋产权人、承租人、运营机构及其选聘的各类专业服务公司,以及公安、居委会等社区管理者;管理内容多,既有装修房屋、配置家具家电、承担维护维修,还有对承租人的资格审核、监督租赁使用,为承租人提供户籍、社保、医保等配套服务。 〔2 〕这些决定了公租房社区的服务与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若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或者责任主体不明确、运营模式不规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极易出现各方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引发各类矛盾和冲突。为了能够通过协调解决问题,“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由市公租房管理局、北部新区管委会共同组建成立了公租房管理委员会,本意是能坐镇指挥,及时为居民提供日常服务、排忧解难。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公租房管理委员会协调无力,不能作为。辖区内的各单位、物业管理部门等各自为政、互不配合,社区难以开展工作,没有一个真正得力的管理机构出面协调处理矛盾和纠纷。调研发现,由于房屋修建的时间紧、工期短,导致不少房屋存在墙面开裂、门窗破损、地面起拱、管道损坏等质量问题。原来规定由地产集团三年内保修负责免费维修的,实际上则是大量申报无果,造成反复投诉或者是投诉无门,群众反映强烈。

(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亟需加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的改善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息息相关。调研发现,“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亟待加强。在教育方面,规划的中学和幼儿园都尚未竣工,适龄学生一般在四公里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上学。已在重庆市江北区、南岸区等地成功设置的普惠性幼儿园①与“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无缘。整个社区只有一所民办幼儿园,由1栋楼房的底层改造而成,仅有470平方米,却要容纳150名小朋友。园舍人均使用面积、幼儿活动室内外面积、教学设备等均达不到《重庆市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试行)》的规定。由于场地所限,幼儿很多活动均要到园外开展,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幼儿园收费标准为每月680元,相对周边其他幼儿园来说偏低,但按设施水准及教师配备来看,对中低收入的承租户来说收费却是偏高的。不少居民投诉教师流动性大,部分教师对入园小孩心存歧视,态度恶劣。限于经济压力,幼儿入园率不高,已入住的社区,登记备案的3岁到6岁幼儿有315人,而上幼儿园的仅150人,不到50%。承租户的家庭教育能力十分有限,幼儿素质提升较为困难。在养老方面,已入住的社区登记备案的60岁以上老年人有1023人,65岁以上的有596人,如果加上租赁户入住后将老人接过来赡养而未登记备案的情况,老年人的比例会更大,但社区没有一家养老机构。承租户的经济实力难以承担较好的居家养老,公立的养老院名额有限住不进,私立的养老院收费过高住不起,公租房社区老年人自身也担心遭遇歧视不愿入住,导致养老难问题。 〔3 〕 在文化方面,“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没有报亭、阅报栏、图书室、档案室和文化室。卫生方面,只有一个约三百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配有医疗人员四人,药剂人员二人,设备简陋,医少药缺,无法应对突发病情,也不能刷医保卡。体育方面,五万多人的大社区却只有一个大广场、一个小广场、一个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和一个儿童滑梯。广场面积过小,建设部门在广场上没有留置电源插座,一到晚上没有照明。公共安全方面,入驻警务室的只有1名民警和3名文职人员,警务室面积120平方米,远没有达到标准基层社区的警务室标准。警务室基本上是“关门营业”,60%的工作时间没有人,小区不时有入室偷窃事件发生,住户苦不堪言。

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此来防止承租户起先因为政府帮助解决了住房而心存感激,而入住后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和久而不决,在承租户心目中产生极大失衡,进而感激之情渐变为不满情绪。

三、加强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对策

住房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解决住房问题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的施政理念。如果说公租房的建设成功地解决了中低收入城市建设者“居者有其屋”的问题,那么公租房社区的服务与管理将解决这部分群体“住得舒心放心”的问题,最终实现公租房“能住愿住住得好”的目标。

(一)政府要发挥积极主动的疏导作用,促进公租房社区充分就业。就业乃民生之本,失业是最大的穷困。“公租房要避免变成贫民窟,就不能只有单纯的居住功能,还需要有一定的产业作为依托,就地解决部分人群的就业和收入来源的问题。因为低收入阶层机遇和地位的改善,必须通过就业才能实现。” 〔4 〕针对公租房的特殊承租户,能否做足工作、正确疏导,实现充分就业事关重大。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细致地对所有公租房住户家庭成员的构成、家庭收入,以及年龄、学历、技能、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和就业需求等作全面调查,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具体措施有:组织就业指导专家、相关部门和单位综合会诊,制定出操作性强、监督有力的实施方案;高度重视入住人员的职业教育,强化就业培训力度,特别是对技能低、年纪较大的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劳务输出渠道,挖掘现有培训就业的政策潜力,并积极争取相关的政策来确保就业;鼓励弱势群体创业,发展私营经济和微型企业,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补助。

(二)建立职责明确的专门机构,保证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有效协调。《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部门是全市公租房的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编制公租房建设规划和年度住房建设计划;牵头协调规划、计划、建设、管理和政策研究工作。市住房保障机构负责公租房的管理,组织主城区公租房申请对象的审核、建库、配租、租金收取和交易审核以及住房出售、回购管理工作;市住房保障机构组织对承租或购买公租房人员履行合同约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 〕从这里可以看到,从公租房的规划、建设阶段到申请人员入住阶段再到日常管理工作阶段,最后是后续服务监督管理阶段的各项工作,分别是由市国土资源部门、市房屋管理部门、市住房保障机构等几个不同的政府部门来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政府部门来统筹协调公租房管理的各项工作。而从较为成功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的几个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设立专门的公共住房管理机构②无疑比多个政府行政机构各自为政的管理工作模式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鉴于当前实际,建议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相关市级部门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由发展改革、建设、国土、规划、环保、民政、财政、监察、公安、价格、残联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公租房管理有关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有效的工作机制,接受、梳理、协调、逐一落实承租户提出的问题。

(三)关注重点人群的基本需求,努力完善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公租房社区的租住群体与其他社区相比有较大不同,决定了公租房社区居民比其他社区居民更加需要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更加需要基本公共服务。公租房社区在服务与管理中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努力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统一,切实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快捷、便利、文明、和谐和实惠。 〔6 〕基本公共服务涉及每一个人,涵盖面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突出重点人群、基本需求。鉴于政府的财力和工作开展的进度,当前,公租房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的重点人群应是社区老年人和学龄前幼儿,满足的基本需求应是养老和学龄前教育的需求,基本途径是在公租房社区创建托老所和实行幼儿义务教育。这两大举措将有利于有效解决中低收入租住群体在养老和幼儿教育方面的难题,丰富公租房的内涵,进一步促进公租房社区居民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更好地回应和满足公租房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公租房社区创建托老所工作中,可以构建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志愿者参与的协调机制,由市公租房建设指挥部牵头,市民政局、公租房所在区县配合,按照民政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设,成立托老所管理办公室;引导企事业团体、协会、中介等社会组织在托老所的创建和运行中发挥作用,全程吸引志愿者参与;以公益和低偿、无偿为特征来创建公租房社区托老所 ③。在公租房社区实行幼儿义务教育工作中,可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协调机制,成立公租房社区幼儿义务教育综合管理办公室,由市公租房管理局负责牵头,市教委配合;建立以社会力量为核心的参与机制,以企业资金为支持的促进机制,以义务教育的公益和免费为特征,按重庆市一级幼儿园标准进行打造。

经过几年摸索,公租房已由大规模的建设时期逐渐进入建设、分配与管理并重的时期,其间的问题会逐渐显现,必须认真探讨加以解决。只要政府坚定信心,真正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公租房社区服务与管理体系,那么不仅“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一定会实现,而且公租房“住得舒心放心”、公租房社区的和谐稳定也一定会实现。

注 释:

①重庆市2011年底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投入60亿元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坚持公益普惠和科学保教的办园方向,为大众提供有质量的保教服务和合理收费的各类型幼儿园,含公办幼儿园、公办性质的社会单位办幼儿园和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最高不超过每生每月400元。

②如美国隶属联邦政府的住宅和城市发展局和各地地方的公共房产管理局、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

③如果托老所只是托管照料,不管吃饭,则一分钱不收(无偿)。如果老年人需要在托老所里吃午饭,可象征性收取一定的费用(如3-5元/天/人)(低偿);如果有社会组织愿意赞助此部分费用,老年人就不用交费(无偿);低保、80岁以上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免费(无偿)。

参考文献:

〔1〕徐旭忠,傅夏莉.重庆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凸显多重效应〔EB/OL〕.新华网,2012-08-30.

〔2〕杨华凯.公共租赁住房租后管理制度的创新〔J〕.上海房地,2012(4)

〔3〕闫 建.创新公租房社区养老模式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 (5).

〔4〕吴红缨.重庆公租房新型社区管理试验〔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4).

〔5〕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N〕.重庆日报,2010-06-09.

〔6〕郑 颖.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路——以广州增城聚众滋事事件为例〔J〕.理论探索,2011(6).

责任编辑 周 荣

作者:闫建

第三篇: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现状探索

摘要: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目前迎来了新的挑战,因为离退休老干部进入了“双高”时期,要在老干部的工作中创新服务理念,加快服务平台的建设脚步,探索为老干部提供服务的新路径,将传统的服务模式突破,共享资源,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快老干部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转型。本文对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现状

前言

离退休的老干部在我国始终是值得被重视、被关注的群体,作为国家的宝贵财富,目前离退休老干部人员数量有所增长,为了保证老干部良好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要在老干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切实的发挥出社区服务管理的职能。加强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提高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担负起老干部工作中各级部门和人员职责,为广大离休干部提供服务保障。

一、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目前实践中仍旧存在部分不足问题亟待改进,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落后问题,老干部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目的是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但是各个单位、各部门和街道社区在老干部工作的开展中,对于利用社区资源提供老干部服务仍旧存在一些不理解的情况,甚至出现畏难情绪,认为管理难度大,老干部的级别高,对于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缺少为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贡献力量的信心。在老干部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中,活动场所不宽敞,活动经费投入少,人手缺失,忽视了社区在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老干部是老干局和所在单位应负责的,社区仅仅站在辅助的位置,这样的错误观念更是导致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缺少积极创新和探索的动力,条件有限,老干部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水平有待提高[1]。

二、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设

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实施离不开组织领导的支持,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老干部社區服务管理工作水平,要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组织领导建设,使工作人员树立起责任意识,在组织领导下,推进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逐步探索和更进一步完善。在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中,要将四就近服务作为重要的议事内容,纳入到日常的工作日程中。由老干部局发挥出职能作用,成为牵头者和引路人,考察各个社区,在相互的比较中,确定试点社区,落实试点中人员的职责,并组织和开展前往社区,进行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对老干部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对于老干部在就医、生活活动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和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进行调整,制定完善的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计划,在组织领导的作用下,督促社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在组织领导中,加强宣传力度,社区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实施要加大宣传,大力的宣传老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宝贵财富的理念,促使社区担负起一定的职责,将帮助老干部安度晚年作为自身的职责,延伸原单位的管理服务,但不是代替原单位管理服务,而是要延伸原有服务,尽可能的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困难以及特殊困难,打造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模式,在宣传教育中开展试点工作,提高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效率[2]。

(二)促进资源整合

社区资源在老干部的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促进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实效性和长效性发展的关键,社区资源的整合是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的,要将社区资源挖掘和利用起来,提高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例如在老干部的活动中,要保障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获取充足的资源支持和保障,社区党支部可通过订阅“当代党员”、“中国老年报”等报纸杂志,为老干部提供服务,将社区的老教师、老医生等专业人员、知识分子发动起来,组成一支专业型的教育顾问队伍,形成社区资源的整合,帮助老干部对新理论进行学习,接收新知识的熏陶。开展更多的文娱活动,关注老干部离退休后精神需求,加强心理干预和实践帮助,根据老干部的爱好、身体情况、特长等,成立兴趣小组,改善干部心理状态。特别是部分老干部可能伴有部分慢性疾病,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可利用多种活动帮助调整,例如桥牌、象棋、太极拳等,将社区老年人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其中,组建起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实现资源整合,由社区干部、社区老干部工作者共同落实对老干部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目标。组建一帮一的活动,完善老干部的走访和慰问制度,探索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发挥出社区服务和管理的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在自愿量力的原则下,老同志可参与到社区建设工作中,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实现社区和老干部之间的共赢目标,满足老干部离退休后精神需要。例如老干部们可以在暑期为社区内的小朋友进行传统教育的宣传报告工作,担任宣传员,为社区的政策理论宣传工作提供力量,参与到青少年道德教育辅导和监督文明社区中,将资源整合在一起,使老干部的风采体现出来,更进一步推动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和创新[3]。

结论

综上所述,老干部年事已高,对于医疗服务、救助服务等有着急切的需求,老干部的生活面临着一定的矛盾和困难问题,有必要结合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将社区优势发挥出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切实的加强对老干部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力度。在生活照料。就医保健等各个方面,发挥出社区部门的积极作用,延伸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覆盖面,满足老干部迫切需求,促进老干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转型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S省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

[2]唐华星.黔南州委老干部局开展社区慰问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和“微心愿”活动[J].晚晴,2020(03):97.

[3]黔南州委老干部局开展进社区慰问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和“微心愿”活动[J].晚晴,2020(02):106.

作者:李燕

上一篇:小学数学概念论文下一篇:小学品德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