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2022-12-05

药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药理学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联系密切, 要想学好药理学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结合医学教学体制改革的特点, 谈谈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1 讲好总论是药理学教学的关键

总论非常重要, 相当于树干部分, 各论相当于树枝及树叶, 每个各论部分是一个个支系, 又是由次总论到各论的模式。所以整个药理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于总论, 必须在总论中非常恰当地给学生以准确的概念和观点, 让学生从总论中获取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建立起一个基本的知识结构框架, 从而明确后面各支系的学习方向和方法。总论可适当增加授课时数, 多做练习, 让学生有了扎实的基础,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以便在各论的教学过程中对不断增加的新内容、新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完善知识结构。在授课时要密切联系临床, 通过举例将枯燥、死板的定义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2 提前预习、复习相关内容是药理学教学的保障

药理学是一门涉及相关学科多, 内容抽象的科学, 学生通过提前预习, 初步了解新课内容, 对涉及到新课内容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复习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保障, 例如在预习抗心律失常药时, 要提前复习生理学中的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在预习利尿药时, 要提前复习解剖学、生理学中的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只有这样, 才能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 避免听课处于被动地位, 增强听课的针对性, 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所以, 提前预习、复习相关知识是教学的第一步, 是必不可少的。

3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药理学理论性强, 即使把握好条理也避免不了枯燥乏味的讲解。因此, 教师应尽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 选择最能体现教学内容实质的媒体。可结合临床上的典型病例及多媒体课件来活跃课堂氛围,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解抗精神失常药的常见不良反应——震颤麻痹 (帕金森综合症) 时, 可向学生播放震颤麻痹患者的临床体征录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将药理知识与疾病知识联系起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易于理解和记忆。又例如讲授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理论时, 怎么讲都是抽象的, 可以利用电脑将抽象的内容用立体的动画呈现出来, 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轻松地接受。另外,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在讲授各论概述部分的相关知识时,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服务, 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相关病例。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 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深奥的理论

如讲体液的酸碱度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时, 从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开始, 逐步展开。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 脂溶性高的药物易于跨膜转运。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状态有关, 分子型药物脂溶性高, 离子型药物脂溶性低。药物在体液中的解离状态与体液pH值有关, 弱酸性药物在酸中解离少, 在碱中解离多;弱碱性药物则相反。故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易跨膜转运, 而在碱性环境中不易跨膜转运。故临床上可通过改变体液pH值, 达到改善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选择性以及解救药物中毒等目的。这样一来, 问题变得非常通俗易懂, 学生容易接受。同时, 语言表达可以生动些, 可归纳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酸性体液“不喜欢”酸性药物而让其跨膜转运, 酸性体液“喜欢”碱性药物而不让其跨膜转运, 相反也然。

3.3 用形象的比喻讲述枯燥的概念

如讲解药物的转运方式时, 可运用非常形象的比喻, 将被动转运比喻为“下山运动”, 其中, 脂溶扩散适合于脂溶性高的药物, 因为脂溶性高的药物与脂质的细胞膜“性格相似而成为好朋友”, 故可以像皮球一样非常轻巧地“从山上滚下来”。而易化扩散方式的药物则像块方方正正的砖头, 不能像皮球滚下那么顺利, 而如果借助于“平板车”即载体, 那就顺利得多了, 且转运速度和能力都明显提高。主动转运可比喻为“上山运动”, 除了要借助“平板车”之外还必须给予动力才能运上山去, 即必须消耗能量。这样, 各种转运方式的特点就都非常鲜明了, 有没有竞争性和饱和性、耗不耗能量就非常清楚了。

3.4 科学运用比较法

药理学比较教学法是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已经学习的药理学知识。对基本概念、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认识它们的不同, 从而认识不同药物的特征和规律。药理学教学中应用比较法, 可使复杂的知识内容变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和掌握。比较法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 才有认识。在药理学教学中, 教师常常利用语言、图片、表格等方式直观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药物的共性和特殊性.可以使所讲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4.1 应用比较法比较易混淆概念, 加强对总论中概念的学习

理解注重知识之间类比、联想的启发性, 通过已知类比未知。启发学生联想, 这是启发式教学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总论中, 概念较多, 学生反映难于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在总论教学中应用比较法, 将易混淆的概念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 如:药动学与药效学、药物与毒物、效能与强度、质反应与量反应、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耐受性与耐药性、习惯性与成瘾性、副作用与毒性、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等, 比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明确不同概念的实质, 做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4.2 运用比较法, 对作用完全相反的药物进行比较法教学

在药理学教学中, 对作用完全相反的药物进行比较可形成鲜明对照, 学生易于理解。如将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的作用进行对比。

3.4.3 应用纵向比较法, 对跨章药物进行比较法教学

对于不同章节药物的纵向比较, 可以把学生从单一思维方式引导到发散思维方式, 如, 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镇痛作用的比较, 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和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体温影响的比教。

3.4.4 应用横向比较, 对同章药物进行比较

每章节精讲1~2个代表性药物, 讲深讲透, 用同类药物与之比较, 再归纳异同点即可。对相同作用药物不同用途的比较及同类药物不同体内过程进行比较, 围绕重点、难点讲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如苯二氮革类与巴比妥类的区别。

总之,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个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 是提高药理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摘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学的核心。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药理教学,教学质量,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邹家丽.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几个环节[J].中国保健 (医学研究版) , 2007, 15 (4) .

[2] 卢水旺.对比教学法浅议[J].江西电力职工大学学报, 2001, 1.

[3] 雷继刚.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 2007, 9.

[4] 侯进, 李萍等.药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 (16) .

上一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文化外交的一种可能性下一篇:课程改革与学校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