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小额诉讼制度的实施

2022-09-11

一、小额诉讼制度的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 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纠纷也日趋多样化, 其中经济类纠纷居多。在经济类纠纷中不乏有一些“鸡毛蒜皮”之事, 如邻里朋友间的小额借贷、网购中电商与消费者间的小额纠纷等等。事情虽小, 如不能及时得以解决, 矛盾极有可能升级, 进而影响人际关系, 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小额诉讼制度的确立为此类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便捷的救济途径,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高效便捷

公平正义是小额诉讼制度的首要价值, 但在追求公平正义时, 不能无视效率。正如波斯纳法官曾说“公平正义的追求, 不能无视代价”。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普通诉讼程序起诉条件的限制有了一定的放松, 但诉讼程序仍然比较繁琐, 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相比, 办案效率有所提升, 但也要三个月。对于一些小额案件诉讼成本仍然比较高, 有时甚至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更别说是输了官司的损失了。这也是司法救济并不是当事人首选的主要原因, 因为一旦选择了司法救济, 就要经过漫长的程序等待, 如果案件的审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得不到一个公平正义的裁判时, 当事人不仅要承受时间、精力上的损失, 还要承受精神上的折磨。据新闻报道, 一些农民工为了讨回几万甚至几千元工资时, 不惜以生命作赌注的事件常有发生, 如河北13岁女孩为父亲讨薪跳楼身亡。这不仅是生活的无奈, 更是司法的悲哀。而“小额诉讼请求程序所追寻得理想是不需要法律技巧的简易和效率”。 (1) 小额诉讼制度与简单程序、普通程序相比在起诉、受诉, 举证、答辩等程序上作了一定的简化, 审理期限缩短为1个月, 大大提高了诉讼的效率。另外, 为了方便当事人, 开庭可在休息日当事人所在社区等场所进行。高效便捷不仅满足了民众迫切解决纠纷的需求, 同时也是是权衡司法公正的标准之一。

(二)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小额诉讼制度的首要价值。一种法律制度无论它制订的有多么完善, 如果缺乏公平正义, 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小额诉讼制度在程序的设计上将公平正义蕴含其中, 如:

1. 从立法主旨来看, 小额诉讼制度旨在保护普通民众的微小利益。

小额诉讼的适用条件在标的额上大大降低, 让一些被视之为“鸡毛蒜皮”但在当事人眼里却认为是大事的案件得以走进司法诉讼的程序。为民众接近司法正义更好的维护自身的权利提供了绿色通道。

2. 维权成本大大降低。

基于小额诉讼案件案情简单, 事实清楚, 争议不大, 标的额小等方面的考虑, 在制度的设计上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如2015年2月4日实施《民诉解释》275条明确规定需要评估、鉴定或对评估、鉴定结果有异议的纠纷不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 这样就将需要评估、鉴定类案件排除在外, 避免了漫长的评估鉴定时间上的等待, 又降低了当事人评估费和鉴定费。同时规定当事人双方需自行辩护, 节省了律师费等等。让当事人不会因为考虑成本而放弃权利的维护。正如卡佩莱蒂所说的那样:“如果只有富人才能付得起钱, 利用这种制度, 那么即便用公式精心保障的司法制度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二、小额诉讼制度实施中的阻碍

(一) 法律知识的匮乏

小额诉讼制度从2013年1月1日实施虽已过两年之久, 但大众对其了解并不多。只知道是小额的金钱纠纷, 但具体小到什么程度, 上限是多少都不是太明了。法条虽对于上限的规定虽然比较清楚, 但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多少?到哪能查到?对于普通民众来说, 大部分人是并不清楚的。

(二) 原告起诉资格缺乏必要的限制

小额诉讼在案件的受案范围通过《解释》274、275条及《民事诉讼法》162、157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但对原告的起诉资格和起诉次数并无相关的限制性规定, 难免会给一些借贷公司、保险公司等法人机构或团体所利用, 成为他们廉价讨债的工具。造成小额诉讼的立法宗旨与司法实践相背离, 小额诉讼的价值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 小额诉讼程序上的限制

1. 程序的启用

在程序的启用上, 有的国家 (地区) 采取了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 如日本和台湾。我国小额诉讼制度的适用并无明确规定, 实践中是由法院视案件性质, 繁简度、标的额等来决定, 当事人并无选择权。法院在是否决定此类案件时, 往往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由于当事人法律知识的匮乏, 如果决定选择此程序, 要对当事人进行释明, 如一审终审、程序简化等, 法院由于受司法资源限制无法或怠于安排相关人员对此作一一的解释。二是小额诉讼实行的是一审终审, 如果裁判结果不如当事人所愿, 可能引起上访或极端事件的发生, 这样的话便会影响到法官的绩效考核和当事人诉权的保护。出于以上因素的影响,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势必会大打折扣。一些理应由小额诉讼程序来解决的案件有可能就适用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了。

2. 程序转换随意性

我国有《民诉司法解释》280条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转换问题, 即在当事人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反诉、增加当事人等情况导致案件不适用小额诉讼时, 根据案件特点可转为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小额诉讼程序旨在高效便捷的定分止争, 达到司法的平民化、公正化, 但有些当事人为了达到拖延诉讼, 逃避债务的目的, 故意以变更诉讼, 增加诉讼请求、提起反诉等理由得以程序转换, 违背了小额诉讼追求高效的宗旨。有必要对小额诉讼的程序转换加以严格的限定。

3. 无配套的救济机制

大多数国家规定小额诉讼程序实行一审终审, 并辅之相关的配套机制, 以保障追求效率的同时, 不以牺牲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为代价, 如美国将ADR机制作为小额诉讼的前置程序;日本原则上不允许当事人上诉, 但赋予了当事人的异议权。在我国虽然规定了当事人提请再审的权利, 但却并无实质意义, 当事人的再审并不必须会启动再审程序。在缺乏有效救济机制的情况下, 如果裁判结果不如当事人所愿, 极有可能引发极端事件。

三、完善小额诉讼制度的对策

(一) 加强普法宣传, 提高民众的法律知识

为了推广小额诉讼的适用, 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方面应加强普法宣传, 提高普通民众的法律水平和认知度;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部门也应为民众提供相应的法律指导。

(二) 限定原告起诉资格和起诉的次数

《民诉解释》对小额程序的性质明确界定为简易程序的再简化, 但对原告的起诉资格上并无明确的限定, 可以借鉴美国纽约州的做法, 将法人和团体排除在原告之外, 防止小额诉讼制度沦为借贷公司、机关团体等廉价的讨债工具, 背离司法平民化的宗旨。同时, 为防止当事人滥诉, 浪费司法资源, 限制同一原告在一定期间内的起诉次数。如, 在一年内原告小额诉讼案件最多不能超过3件, 减少法院的诉累, 尽可能防止当事人滥诉。

(三) 小额诉讼程序上的设计

1. 在程序的启动上, 遵循当事人自愿选择优先的原则。

对于符合简易程序的受案标准但标的额超出小额诉讼程序规定的上限范围案件, 如果双方当事人基于诉讼成本及效率等因素的考虑自愿选择了小额诉讼程序, 应允许其适用。

2. 在程序的转换上应严格控制, 并及时的与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对接。

为防止当事人利用程序转换, 以达到拖延诉讼直致诉讼失效, 从而取得不法利益的, 应严格控制小额诉讼程序转换问题。对于转换的事由要严格限制并加以审查。对于因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导致诉讼标的额超过最高标的限额的情况, 如果案件符合157条规定的, 法院可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继续审理。对于不适宜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 应及时转化为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同时为了避免当事人拖延诉讼问题, 可在决定案件受理时, 向当事人明确是否有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反诉、增加当事人等情况, 如有法院可依职权决定案件应适用的程序, 严格限定当事人恶意的利用程序转换。

3. 在程序的救济上, 将小额诉讼案件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之列。

任何一个法院作出的裁判都不可能做到毫无差错, 小额诉讼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小额诉讼实行的是一审终审,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只能通过再审来救济, 但再审的启动并不是当事人所决定的, 只有法院认为确有必要才可以启动。在这种情况下, 将小额诉讼案件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之列不乏为明智之举, 民诉法210条规定了检察机关的建议权, 即对确有错误的裁判, 检察机关均可建议同级的原审法院予以纠正。当事人认为裁判确有错误, 可提供充分证据向检察院提出申请, 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确有错误应行使检察建议权;同时检察院也可依职权对确有错误的裁判主动行使检察建议权。

四、小结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小额诉讼制度目前虽有不完善之处, 但其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却是司法实践所追求的, 也是民众所需要的, 我们要尽力的完善、实施、推广。

摘要:在理论与实务界的呼吁企盼中, 小额诉讼制度终于在12年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162条中尘埃落定了。小额诉讼作为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公正高效、贴近民众、司法改革简易化的产物理应得到大众的青睐, 但自实施以来因其相关规定比较粗糙, 缺乏操作性远未展现其应有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小额诉讼的价值和实施中存在的阻力的分析, 主要从程序的设计方面提出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的相关策略, 希望能为小额诉讼制度价值的真正发挥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平正义,高效便捷,小额诉讼

参考文献

[1] [美]杰弗里.C.哈泽德, 米歇尔.塔鲁伊.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M].张茂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173.

[2] 赵广才.小额诉讼实务中存在的问题[N].江苏经济报, 2013-12-25.

[3] 刘洪利, 张宝玉, 钱程, 杨纯阳.浅析小额诉讼程序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 2014 (32) :82-83, 91.

[4] 傅郁林.小额诉讼与程序分类[J].清华法学, 2011 (3) :46-55.

[5] 李宏伟.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制度的完善[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 (6) :61-67.

[6] 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212-213.

上一篇:满族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与地域文化特色下一篇:焦油加工生产过程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