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管理探析

2022-09-10

1 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的内涵及特征

1.1 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的内涵

群体, 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 由现代管理心理学先驱,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 (G E Mayo) 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中第一次提出, 它依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他认为, 传统的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 实际上在组织中还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一般认为, 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 其成员有固定的正式编制和规定的权利义务, 为达成组织的任务, 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机构。非正式群体则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观点、情感、目标等相似特征而自愿结合在一起的团体。

军校学员中也存在类似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我们把军校中有一定定员编制, 按某些制度通过组织程序建立的, 有共同目标和明确人员分工的学员群体称作军校正式群体, 如, 老乡会, 兴趣小组, 球迷团体等等。军校中的这些非正式群体长期以来虽未受到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比地方大学的一些社团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1.2 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和社会上其他的一些非正式群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 军校在管理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军队也有一些自己的传统, 这就使得军校学员中的非正式群体有其独特的特征。

1.2.1 浓厚的地域色彩

军队中非常重视老乡关系, 这是一个传统。军校也不例外, 新学员一入学首先找老乡, 并逐步建立深厚的友谊, 形成一些非正式群体, 这些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牢固。据调查, 同一地区入学的学员组成的地域型非正式群体占学员中非正式群体总数的84%。

1.2.2 非正式群体规模较小

军校的管理比较集中严格, 这使得学员的活动范围、人空间较小, 绝大部分的时间都与一个队的学员在一起。另外, 军校很少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 也不像地方大学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民间社团组织。这样, 军校学员中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大部分是同一队学员组成的, 规模较小。

1.2.3 受正式群体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的约束

军校中有多种正式群体, 大到部、系, 小到学员队、军人委员会、团支部等, 同时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 这些组织和制度对非正式群体的活动有很大限制。

2 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军校学员的非正式群体对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学员的身心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是正式群体的必要补充,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补偿作用

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式群体不能满足成员需要的情况下形成的, 这在军校学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军校的管理模式和生活方式很难满足不同学员多样化的需求。因此, 不同的非正式群体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而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这种补充作用主要体现为:满足学员交往、情感、以及各种兴趣爱好的需要。在正式群体中, 学员之间的关系是以工作、任务为纽带建立的, 而非正式群体是以情感和人际吸引为基础形成的。梅奥的“霍桑试验”表明:人的本性是“社会人”, 人们都有很强的人际关系需求, 这种需要的满足与否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2.2 群体压力

所谓群体压力是指由于群体规范或约定俗成的东西对其成员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或是他的行为与群体不一致时, 他就会感到一种压力, 产生一种紧张、恐惧、害怕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他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 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的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四年的军校生活都是同吃同住, 学员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 尤其是哪些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更是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有一整套不成文的非常有效的群体规范来约束各成员, 这有时比正式群体更有效, 从而使各成员与群体目标高度一致。

2.3 社会助长作用

社会助长是指有别人在场时, 个体的表现超常, 能发挥更好水平的一种群体效应。当然, 也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效果称为社会干扰。这两种群体效应在军校也普遍存在。正式群体中的军校学员参加一些活动时, 往往有一些明确目标, 而且通常与集体利益有很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 这些学员的压力较大, 有时也会影响其正常发挥。所以, 社会干扰作用更大些。但非正式群体中的学员就截然不同了, 他们都非常熟悉友好, 各学员之间都相互信任、关照。尤其在一些活动中, 他们就会无所顾忌的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 在这种非常融洽和谐的氛围中, 非常有利于学员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 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中的社会助长作用更加明显。

3 对待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3.1 关注学员非正式群体

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有些时候还会受到压制。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认识到,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学员某些需要的反应, 应当对其给予积极关注。这不仅是管理工作的需要, 同时也会引导非正式群体健康向上发展。各级管理者, 尤其是学员队主官要擅于发现学员当中的各种非正式群体, 并密切关注其成员的需求和活动。管理方格理论表明, 只有领导者既重视工作任务又重视下属的情感和需要时, 管理效率最高, 军校的各级管理者也不能忽视这一点。

3.2 区别对待学员非正式群体

根据非正式群体对组织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三类: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对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应保护利用促其成长。因为积极型非正式群体是亲集体的, 利用其能量可以形成合力促进集体的建设。当然还应该关心其发展, 了解其成员的需要和动机, 满足学员合理需求,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其次, 对中间型非正式群体应该坚持正面引导, 热情帮助的方针。中间型群体对集体的关系不亲密, 其行为对集体没有明显危害。但如果引导不好, 让其不太关心集体的倾向过分发展, 它就可能疏远组织。再次, 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应尽力教育改造, 促其迅速转化。对学员中绝大多数消极型非正式群体来说, 只要耐心教育,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是可以转化为积极型群体的。总之, 要具体分析非正式群体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3.3 注意发挥好学员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一般有其公认的代表, 他们在非正式群体中有着领袖的地位或核心作用, 即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社会胶”, 他们是凝聚群体成员的粘合剂。这种学员是由群体自发选举产生的, 并非由组织任命委派。他们靠非权力性影响力对群体其他学员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是非常深刻持久的, 其他学员也心甘情愿的接受。因此, 引导好了学员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 这一群学员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经常与这些“领袖人物”学员接触交谈, 通过他们把握该群体的思想动态, 听取他们的呼声。也可以适当信任、依靠, 并授予其相应的学员骨干职务, 利用他们去做好其他学员的工作, 从而把整个非正式群体纳入实现正式组织目标的轨道。

摘要: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是整个军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军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很大影响。重视军校中的非正式群体是贯彻落实胡主席“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一个方面, 同时也对提高军校管理的效率、更大限度发挥管理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校学员,非正式群体,管理

上一篇:临床分析妊娠糖尿病的诊治方法及体会下一篇: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