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油藏氮气吞吐生产轮次对效果的影响

2022-09-11

近几年, 我国注氮气工艺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氮气作为一种很普遍, 获得容易的气体, 在我国油田应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注氮气工艺将氮气经过注气井注入油藏, 氮气进入油层一方面与油层中的原油相互作用, 利用气体的抽提作用抽提出部分轻质原油, 降低原油的粘度, 进而改善储层流体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注入氮气增加油藏压力推动井底原油远离井底。在注氮气初期, 氮气在储层的萃取作用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注入氮气量的增加, 注入氮气推动原油远离井底的作用增强。本文分析缝洞型油藏随着注入氮气轮次的增加, 原油产量以及换油率的变化, 为某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提供合理的注气工艺。

1 注入气量计算

通过物质平衡法计算注入气量:P1压力下地下剩余油体积 (原始地层油的体积-注水生产时产油量) +剩余水体积 (注入水体积+地层水体积-采出水体积) =P2压力下注水开采后地下剩余油体积 (原始地层油的体积-注水生产时产油量) +水区体积 (注入水体积+地层水体积-采出水体积) +注气量地下体积。

当氮气注入储层, 储层压力升高, 储层原油压缩体积=注入氮气体积。

可推导得:

因此注入氮气压力与累计注入氮气量的关系:

2 注入氮气生产轮次与换油率、生产气油比的关系

对某油田区块上TK7-619CH、TK404、T814 (K) 注气井进行多轮次注气生产, 研究多轮次注氮气生产的数据, 对比多轮次注气后缝洞型储层产油量, 分析最优化的生产轮次。如图1, 2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TK7-619CH与TK404在第二轮注气生产中的产油量明显下降, T814 (K) 较平稳;在井TK404的第三轮生产中累产油量略有上升, 第一个注气轮次的注气效果一般较好。由图2可以看出, 缝洞型油藏生产气油比随着注入氮气的轮次增加而增加。因此最先进行的注入轮次中, 注入氮气能充分溶解在储层原油中, 注入气体利用率较高, 生产井产油量也最好;但是随着缝洞型油藏生产井注入氮气轮次的增加, 氮气与生产井近井地带的原油已经充分溶解, 开发出近井地带最大的产能, 通过氮气抽提作用抽提出的原油逐次产出, 抽提后的废油粘度大大增加, 原油流动的阻力增大, 再加上近井地带储层亏空以及注入氮气量增加增大井底地带原油远离井底等作用, 注入氮气吞吐的效果变差。所以缝洞油藏注氮气轮次不宜过多, 这样既能提高注入氮气的开采效率, 还能控制成本, 达到最大的经济价值。

3 结语

3.1 缝洞型油藏注入氮气工艺, 随着注入氮气次数的增加产油量逐次递减, 达到最大经济价值之后, 注入氮气没有太大意义, 更增加油藏开采成本.

3.2 随着注入氮气次数增加, 生产井气油比增大.

摘要:缝洞型油藏多形成于碳酸盐岩型地层, 油藏开采潜力的大小多取决于储层缝洞发育程度。本文对某油田缝洞油藏生产后期采取注氮气工艺分析产油量随着生产轮次的增加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产出原油气油比的关系, 以便给油田开采提供工艺支持。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工艺,气油比

参考文献

[1] 复杂小断块油藏氮气吞吐数值模拟.

[2] 苏丹油田稠油油藏CO2吞吐开发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3] 低渗油藏单井N2吞吐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上一篇:广西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与对策探讨下一篇:关于当下我国医疗机构财务绩效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