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023-05-03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使用制度,这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和公约的总称。我想学习制定制度,但我不知道该问谁?下面是小编的《运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运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XX煤矿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XXX〔2015〕33号

XX煤业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公司所属各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机电运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机电运输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及时发现并消除机电运输事故隐患,强化我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特制定XX煤业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矿成立机电运输隐患排查领导小组 组 长:机电副矿长

副组长:机电副总 机电科科长

成 员:机电科技术主管、科员及各区队主管队长、机电队长等管理人员

隐患排查领导小组负责全矿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机电运输隐患排查小组成员负责矿井机电运输隐患的统计、分析、上报及跟踪落实等日常业务。

二、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对全矿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全面负责。组织参加矿井事故隐患综合排查会议,组织召开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会议,监督、检查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措施的落实,组织制定和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解决方案。

2.副组长对全矿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治理技术负责。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负责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制、制定整改治理技术措施。

3.机电科技术主管负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4.机电科科员对全矿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负责,对各自所包的头面进行详细而全面的隐患排查及督促治理。

5.各区队管理人员对分管范围内的机电运输隐患排查工作负责。参加矿井事故隐患综合排查会议,组织参加分管专业事故隐患综合排查会议,组织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的治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的整改治理情况。

三、机电运输系统主要排查内容

矿井通风、排水、提升、压风、供暖、供电、运输、采掘设备等存在的系统问题、薄弱环节及管理重点。

四、会议时间

机电科每月组织两次隐患排查会议,时间定于每月10日、24日(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时间),会议由机电副矿长主持,机电科全体人员及各区队负责人、机电队长等系统内主要管理人员参加,排查应有排查记录及纪要。

五、机电运输系统隐患排查程序

1.通报上次排查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2.排查本次矿井存在的机电运输专业系统隐患,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并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人员。

3.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隐患排查分级治理要求进行整改落实。

4.机电运输隐患排查会议纪要由专人负责整理。

XXXX煤业有限公司

XX年XX月XX日

主办:机电科

XX煤业XXX XX年XX月XX日印发

第二篇: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

南充市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

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四川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办法》(川办发„2013‟5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道路运输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隐患(以下简称“安全隐患”)是指道路运输企业(单位)(下称“道路运输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四条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坚持“政府领导、

1 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导”和“实事求是、科学认定、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六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

道路运输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投资人和实际负有本单位生产经营最高管理权限的人员(以下统称“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三)保障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资金投入;

(四)定期组织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

(五)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七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监督管理,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实施指导、协调、督促等综合监督管理,其他部门按照“一岗双责”规定,协同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管的相关工作。

第八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安全隐患的审核工作,确定本级挂牌督办的安全隐患。负责向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申报挂牌督办治理安全隐患;负责辖区内重大安全隐患和挂牌督办安全隐患治理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第九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指导、监督道路运输经营者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

第三章 隐患排查

第十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必须建立和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制度。

道路运输企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从业人员要根据职责建立安全隐患日常排查、定期排

3 查、专项排查以及责任部门排查和群众性排查等分级分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每月至少对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排查一次,对查出的一般隐患,要逐条登记、分类、建档。并对各类安全隐患认真进行登记,积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查出的重大隐患,应当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初步分析认定。

第十一条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直接负责人并及时处理;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有权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

第十二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定期组织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特别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信息管理台账。

第十三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应当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有关单位立即组织进行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应当进行认定、分级和上报备案。必要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第十四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安全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积

4 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扰。

第十五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加强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自然灾害预警时,应当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加强监测监控,防止因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第四章 隐患报告

第十六条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每月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以书面形式于下月3日前,向属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月度报表。月度报表的格式,由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确定。

第十七条 对于重大安全隐患,道路运输企业除依照第十六条的要求报送外,应当在发现后立即向属地道路运输管理局报告。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

(一)重大安全隐患的基本情况;

(二)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三)治理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四)治理经费和物资保障;

(五)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职责分工;

(六)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七)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八)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隐患,均有权向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举报。重大安全隐患可逐级举报,也可越级举报。对举报人的身份信息应严格保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接到安全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对查证属实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立即纳入监管。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重大安全隐患公告、举报奖励制度,对发现和举报安全隐患的有功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和表彰。

第十九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受理举报核实安全隐患或接受其他单位移送安全隐患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责令道路运输经营者立即或者限期整改,并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接到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是否构成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的等级等情况进行认定,并按照重大安全隐患的等级上报备案。

第二十一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督检查发现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将有关资料移

6 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并做好移送记录备查。

第五章 隐患治理

第二十二条 对于一般安全隐患,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三定”原则,即确定措施、确定人员、确定时限,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安全隐患,由道路运输企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安全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制定并实施治理方案。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责任单位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三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无法保证安全的,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依法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整治或者停止使用。

第二十四条 已经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治理结束前,市、县

7 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暂扣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保障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在年度安全生产资金中列支,并专款专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资金需求超出年度安全生产资金使用计划的,应当及时调整资金使用计划。

第六章 隐患核销

第二十六条 道路运输者应当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实行一案一档,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隐患排查时间;

(二)安全隐患排查的具体部位或场所;

(三)发现安全隐患的数量、级别和具体情况;

(四)参加安全隐患排查的人员及其签字;

(五)风险评估(评价)记录;

(六)安全隐患治理方案;

(七)安全隐患治理情况,复查验收情况、复查验收时间、复查验收人员及其签字。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应当保存2年以上。 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年度

8 监督检查计划,明确监督检查的频次、方式、重点行业(单位)和重点内容,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信息台账并存档。

第二十八条 对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安全隐患,负责督办的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指导、协调解决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治理项目完成后,承担治理责任的单位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经评估达到治理目标的,由负责督办的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组织进行现场核查。经核查,达到治理目标的,应当解除督办并通报;未达到治理目标的,应当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执行负责督办的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下达的改正或者整改指令。未经解除督办,不得擅自恢复生产经营。

第二十九条 重大安全隐患经治理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向下达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取得核销重大安全隐患并同意恢复生产经营的批准文书后方能恢复生产。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第三十条 接到道路运输经营者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

9 报告后,下达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作出重大安全隐患核销和同意恢复生产经营的批复;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停业整改通知。

第三十一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建立隐患排治理信息系统,接收、汇总、分析、通报安全隐患治理信息,按月汇总整理安全隐患监督检查记录、生产经营单位上报的月度报表等信息,分析评价本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按规定每月报送上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职责的管理部门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七章 考核和奖惩

第三十二条 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履职考核内容。

第三十三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奖励制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四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道路运输企业(单位)及其主

10 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建立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上报安全隐患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三)未制定安全隐患治理方案的;

(四)重大安全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

(五)未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

(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第三十五条 对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项目,整改后审查不合格的,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通知书,或依法暂扣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对道路运输经营者拒不执行整改通知书的,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直至按要求完成整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经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应当依法提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第三十六条 市、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各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道路

11 运输经营者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制度所涉管理内容如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消除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交通运输行业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施装备以及人的操作行为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使用等措施进行治理方能排除的事故隐患。

第四条

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的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交通运输部确定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

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部属单位(简称管理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的管理、整改实施工作,并落实上级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第五条

交通运输企业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施装备的管养单位(简称责任单位)是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整

1

改销号等制度。

第六条

责任单位应当排查本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备。报备主要内容包括:

(一)隐患的状态及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说明;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七条

各级管理部门应当督促检查责任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适时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反馈责任单位。

第八条

各级管理部门应当对以下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一)责任单位报告的;

(二)管理部门督查发现的;

(三)上级管理部门、本级人民政府责成挂牌督办的;

(四)同级相关管理部门移交的;

(五)社会举报并经查实的;

(六)其他需要挂牌督办的。

第九条

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管理部门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

(二)被挂牌督办单位按照挂牌督办通知书要求督办或整改;

(三)管理部门负责跟踪督办;

2

(四)整改结束,被挂牌督办单位应当向管理部门提出销号的书面申请;

(五)管理部门应当核查整改情况,合格的应当予以销号。

第十条

挂牌督办通知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挂牌督办单位名称;

(二)挂牌督办内容;

(三)整改要求;

(四)整改期限。

第十一条

被挂牌督办的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落实挂牌督办通知书的要求,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

责任单位应当按照挂牌督办通知书的要求制定整改方案。

第十二条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和任务;

(二)方法、措施和预案;

(三)经费和物资保障;

(四)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五)时限和要求。

第十三条

管理部门应当跟踪督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被挂牌督办单位应当加强与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汇报重大隐患整改情况。

第十四条

因非责任单位原因导致重大事故隐患不能

3

如期整改的,责任单位应制定安全防范保障措施,并报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

管理部门收到销号申请报告后,应当及时核查。符合整改要求的,应当予以销号;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继续整改。

第十六条

对不履行挂牌督办要求、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单位,依法暂扣其经营许可证,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依法注销其经营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

管理部门应当在季末后15日内,逐级报送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情况。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2013年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运输事故发生〃保持全省道路运输安全工作平稳态势。

二、排查治理的重点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职能机构、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车辆、驾驶员取得有关证照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情况〃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驾驶人员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经费保障〃重点部位监管〃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和实施效果〃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应急救援组织及演练情况。

3、安全基础工作情况: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情况;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驾驶员、车辆和有关基础台账完备情况。

4、驾驶员管理情况:对驾驶员违法违规和交通事故教育处理和督促其参加学习、考试情况;对驾驶员行车动态监管〃防止驾驶员超速、超载、疲劳驾驶、违章操作等违法行为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

5、车辆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执行车辆维护检验制度〃确保车辆性能符合安全技术标准〃防止带病上路运行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车辆投保法定保险情况;安装GPS是否符合要求;例行保养制度情况。危险品运输车辆配备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用品情况〃安装的安全监控车载终端、标志灯、标志牌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车载现象。

三、各重点时段排查治理重点

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时段

1、公司认真制订具体排查实施方案。

2、抓紧整改2013年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规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暂时难以完成的要制定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完成时间〃防范预案五落实〃治理期间要落实责任人加强监控。

(二)第二时段

1、公司根据方案〃围绕汛期、暑季运输的特点全面开展隐患自查和治理工作〃发动全体职工〃查找运输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做好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和反超载、超速、疲劳驾驶措施的到位〃全面治理事故隐患。

2、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整理〃根据整理出的内容〃及时开展治理工作。要根据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出治理计划、一时难以治理到位的要列入计划〃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完成时间、防范措施、经费保障、防范预案〃保证按时完成隐患的及时治理和防范。

3、将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与开展的各项安全专项整治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三)第三时段

1、做好“十一”黄金周安全工作。针对冬季生产的特点〃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2、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针对前一阶段治理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治理完成情况进行逐条落实〃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和要求。完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盈江县亚泰出租车有限公司 2013年7月1日

第五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挂牌督办规定

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监督管理,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交通运输行业(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重大隐患排查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交通运输事故隐患,是指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四条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使用等措施进行治理方能排除的事故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

(一)道路运输重大事故隐患: 1.未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

2.未专门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虽设立安全管理机构,但未明确职责的;

1

3.无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或虽设有安全管理人员岗位,但人员未持证上岗的;

4.未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

5.企业采取承包经营未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的;

6.使用报废、擅自改装、检测不合格、车辆技术等级达不到相应要求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参加营运的;

7.允许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的; 8.未按照站级标准要求实行行包安检、出站门检和车况门检的;

9.违反规定运输国家禁运、限运物品的; 10.存在其他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危险因素的。

(二)水上交通重大事故隐患:

1、严重违章。严重违反安全航行和防火规定,船舶超载、超速,违章追越,违章抢航,违章抢槽,违章明火作业,违章装载、运输危险货物,违反交通管制规定等。

2、操作人员过失。在航行、锚泊或靠离泊时,由于操作人员失误,疏忽嘹望,擅离职守,助航设备、通信设备和信号使用不当等。

3、机电设备故障。船舶主机、辅机、舵机、机件、电器或通信设备、应急设备失灵等故障。

4、其他因素。《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第34条规定:“对违反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规进行违章操作,虽未

2

造成直接的交通事故,但构成重大潜在事故隐患的,海事局可以依据本条例进行调查和处罚。”故也可以将船舶重大事故隐患(重大潜在事故隐患)考虑为我国海事分级的最低海事等级。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事故隐患:

1.未建立和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政策的;

2.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或未落实的; 3.未在设计文件中制定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技术措施的;

4.风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未制定专项方案的制定及落实情况;

5. 施工设备、机具未定期检测检验的; 6.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志不齐全的;

7.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以及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的持证上岗执行不到位的;

8.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不落实的。

9.桥梁工程支架垮塌、高处坠落、基础塌陷、吊装设备失稳;

10.高边坡工程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隐患; 11.边通车边施工的工程、交叉施工的工程等衍生事故隐患;

3

12.通航建筑物的结构或岸坡的坍塌、滑移,基础塌陷,吊装设备失稳,高处坠落,淹溺等事故隐患;

13.航道工程施工船舶倾覆、碰撞、吊装设备失稳、人员落水等事故隐患;

14.爆破工程引发的事故隐患;

15.施工临时用电使用不当引发的事故隐患; 16.施工驻地选择不当引发的事故隐患。

第五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是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事故隐患风险评估组织认定。对重大事故隐患不能直接认定或者存在异议的,由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评估或者邀请有关专家通过论证确认。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三章 挂牌督办与督促整改

第六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对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实行分级分类挂牌督办管理。

(一)交通运输部承担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和部直属企业的重大事故挂牌督办事项的综合工作,负责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的和交通运输部确定的交通运输重大事

4

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

(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承担各省属交通运输企业及所辖区内中央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的重大事故挂牌督办事项的综合工作,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的和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的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

(三)各市级、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内除中央企业、省属交通运输企业以外的其他交通运输企业的重大事故挂牌督办事项的综合工作,负责各市、县级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的和各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的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

(四)各级交通运输行业(领域)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 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由各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下达或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委会办公室提出挂牌督办建议;

(二)报相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委会审批同意;

(三)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委会的名义向被挂牌单位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

(四)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跟踪督办;

(五)整改销号。

第八条 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通知书应当

5

包括下列内容:

(一)存在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单位(以下简称“被挂牌单位”);

(二)交通运输重大隐患名称、内容;

(三)整改事项及整改期限;

(四)督办解除方式、程序;

(五)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单位(以下简称“挂牌督办单位”)。

第九条 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被挂牌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治理方案,认真组织整改,并做到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第十条 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责任;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 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单位要制定督办工作方案,明确督办对象、督查人员、督查措施、完成时限等相关内容,并做到专人负责、跟踪督办到位。

第十二条 在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期间,被

6

挂牌单位应当加强与挂牌督办单位沟通,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第十三条 已经取得交通运输经营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行业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对存在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被责令停产停业整改的企业,应当提请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交通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被挂牌单位应当向挂牌督办单位提出销号书面申请。

第十五条 挂牌督办单位收到被挂牌单位销号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

(一)经挂牌督办单位审查合格的,对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核销,报挂牌督办单位备案,予以摘牌。

(二)经挂牌督办单位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停业整改指令,继续挂牌督办。

(三)对整改无望或者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关闭实施后,报挂牌督办单位备案,予以摘牌。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建立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公示制度。挂牌督办单位应当在其部门网站和主流媒体上公示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和整改销号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7

第十七条 建立交通运输重大隐患治理激励约束机制。挂牌督办单位应对交通运输重大隐患治理效果好的被挂牌督办单位给予激励;对逾期未整改或者拒不整改的被挂牌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建立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投入保障机制。被挂牌单位应当保证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靠企业自身能力无法完全排除的,且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危害后果严重、社会影响很大的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治理。

第十九条 建立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综合协调沟通制度。定期召开挂牌督办单位联席会议,及时沟通信息,解决突出问题,协调跨区域、跨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治理等工作。各市、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在下一季度的前15日内将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和整改销号情况,向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备。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下一的前30日内将本地区、本行业(领域)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和整改销号情况,向交通运输部报备。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制度下一篇:意识形态风险排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