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油画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界对油画艺术的认识水平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多元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关于油画教学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的创作热情,营造课堂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以此来推动油画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我们油画教学所需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第一篇:油画教育论文范文

高校美术教育中油画临摹教学要义探索

摘要:临摹是师承、学习他人创作技法、体验作者创作轨迹、追寻原创者审美观念、探寻画面结构组织的重要方式,是视觉艺术教育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关键词:临摹;技法;创造

临摹是美术教育教学不可避开的话题,谈论临摹的学者不计其数,大家围绕临摹的方法、技巧、核心等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在学习方法上,有人认为临摹是耽误时间,妨碍学生的创造力;有人认为临摹是捷径,站在巨人肩上学习效率更高;在临摹方法上,有人为了临摹一张名画耗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研究画面构成和作画技法;有人则像静物写生一样对待临摹作品,不研究、不思考,只是机械地照搬。不同人群对待临摹的态度不同,教学方法也各异。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临摹对于初学油画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通过学习他人的成果可以少走弯路,获得高效的学习效率。临摹是学习油画的重要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文章将结合油画临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油画临摹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几点探讨。

一、观其势

绘画作品的美感除了表现在形成画面的光色关系、空间关系、构图倾向等外在形式,关键在于这些外在形式所构成的画面气“势”,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艺术作品首先得需要营造出可观之“势”,方可吸引读者近观其“质”。势乃绘画领域重要的美学概念,它包括体势、气势。体势主要指艺术作品的结构、画面构成。临摹学习只有在洞见临本的结构特点、构成态势之后,才能剥茧抽丝获得精华要义。对于临摹而言,学习作品的体势即画面的构成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如何把握作品呈现的“气势”。张伯伟教授在《全唐五代诗格汇考·诗格论》中说:“势,就其来源而言,是与作者活生生的生命力,也就是‘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气势’连称。在作品中,由作者之生命力所驱遣全篇的‘气’就是‘势’。”艺术作品所显现的气势除了与表现对象之气势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体现艺术家本人对生活、对环境的理解,它融入了艺术家的学养、技法以及人生百态的情感,不同的艺术家笔下呈现不同的审美品格和艺术气质,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画面的气势表现出来。气势并不具体实在,表现出抽象性,故临摹绘画作品的气势难度巨大。所以,临摹艺术作品首先要分析艺术作品的体势和气势,通过研究艺术作品的结构,关注艺术家本人的艺术特点、情趣爱好、学养修为等构成作品的要素,进而获得把握艺术作品“势”的关键,取得再现临摹作品的精华。

二、察其色

色彩是油画形式语言中能够直接表达对象和作者情感的形式要素之一。色彩本身并不具备表现力,只有当它被艺术家的画笔组织起来才能显现它本身的魅力。亨利·马蒂斯说:“大量的色彩本身是不会有表现力的,只有当它已经被组织好,它的强度符合于画家的感情强度时,它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临摹前充分了解艺术作品的用色特点,才能合理地表现艺术作品的色彩表现力。由于色彩组合的个性化特征,致使不同艺术家笔下的画面所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的色彩绚烂多姿。高更创作于1897年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其色彩则借助象征的手法,将观众带向原始土著人的生活,画面以神秘的黄蓝对比,平面化的装饰色彩语言,渲染出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意境。与高更同时代的艺术大师梵高,他将色彩的情感表达用到极致。梵高笔下的色彩语言是从艺术家内心流淌出来的,所有的形式、韵律、节奏、色彩等形式语言浇铸着艺术家内心的渴望,充满着激越、紧张和波澜壮阔的激情。

色彩具有再现性、表现性、装饰性、象征性和音乐性等特点,一张艺术作品虽不能囊括所有的色彩特点,但总是倾向于其中的某一方面。研究临摹作品的色彩特点,体会临本用色特征,是追随创作者艺术脚步的捷径。分析研究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画面色彩特点是把握临摹色彩学习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临本色彩语言特点才能重现作品色彩的魅力,同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临摹学习的目的。

三、辨其言

油画语言是艺术家说话的工具,涉及的面比较广,主要包括点、线、面的不同组合,厚薄肌理处理,色彩形式,笔触特点,形状与空间等内容。音乐以旋律、节拍诉说着音乐家的情感世界;舞蹈家以自身的身体动作来传达思想感情;绘画艺术则以线条、色彩、笔触、肌理、形状等艺术语言建构艺术形象。丁亚平说:“正是语言赋予艺术以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语言把艺术带入流动和开放状态,正是语言给艺术作品以丰厚蕴藉、幻化无穷的诗性与品质和富于生命自身的神韵与美感。”语言因艺术家的个性和修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幻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反映不同的情感诉求。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形象,以柔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几乎不显露笔触的艺术手段,谱写了艺术家对人生、宗教和生活的理解。莫奈用近乎写意的笔触,跃动的色彩抓住了“日出”瞬间“印象”。语言既反映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又体现艺术家的性格特点,既折射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审美需求,又表现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笔触作为绘画语言,是艺术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思想、情感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20世纪表现主义艺术家苏丁,他的笔触如洪水决堤般咆哮、敲打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反映着艺术家神秘而敏感的个性。疾风骤雨般的笔触所到之处如电闪雷鸣撕裂着一切。苏丁的笔触除了表明其审美追求,更像是一张张控诉书,控诉着他人生的苦难和悲哀。变形的树、扭曲的房屋、不安的人物情态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残酷社会对他的蹂躏、鞭笞和摧残,饱蘸人生苦难的笔触无不显示了艺术家内心的激动之情和充满生命激情的力度美,也许绘画才是舒缓其内心痛苦的良药。苏丁笔下的色彩、笔触、图像成为他诉说内心情感、表达生命激情的无声语言,而此种语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为永久和永恒地传递着艺术家想说的内心话语。学习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艺术流派、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的作品语言,有利于扩展、丰富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取其法

技法问题是艺术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技法通常可以通过时间的堆积不断积累。油画技法表现因艺术家性格、学养、价值观、艺术观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技法特点。油画技法表现犹如烹饪做菜,煎、炸、烩、焖、炒、焗、煮等手法不一,厨师会根据食材的材料特点以及对材料的理解,采用不同烹饪方法。油画表现也一样,技法多样,艺术家会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油画技法涉及材料技法、色彩表现、厚薄、干湿、直接画法、罩染等等,艺术家在表现中或选用一种技法贯穿其中,或选择多种技法交替使用,因此在临摹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作品特点,了解艺术作品的技法特点,选择相应的技法表现才能充分地表现出临摹范本所呈现的视觉效果。

技法学习虽然只是油画学习的基础,但对于把握油画的本体语言十分关键。技法的学习对于临本的选择非常重要。有的作品技法可学,作画步骤和处理手法可见,而有的作品却很难把控,以梵高作品为例。梵高的油画是充满感情的,一笔一划处处体现他个人的内心情绪,用笔和造型独特,但实际我们在学习中会发现,我们很难领会梵高作品的精神实质,即便我们可以临摹出梵高作品其形,但根本无法临摹其神,因为他的所有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情绪。由于情感具有形而上的抽象特点,使得在临摹学习中很难获得创作者本人的情感体验。再以印象派作品为例,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的画作来临摹学习,我们很难认识到莫奈笔下色彩是怎样产生的,因为实际生活中,我们肉眼很难捕捉到莫奈笔下的丰富色彩,而如果我们先研究印象派开创人物马奈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理解印象派作品越来越容易,因为马奈作品相对莫奈的画作来说,易读易懂,操作性很强,而且关键是后来的其他印象派大师都是马奈的徒子徒孙,他们的画风多少都受到马奈的影响。因此,技法学习除了技法语言学习重要,临本的选择对于技法的学习也十分重要。

五、用其质

前面我们谈到临摹需要取其法,但技法并不是临摹的最终目的。技法学习是临摹学习的基础,是最表面的内容之一。临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得要义和精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本质。明代唐志契撰写的《绘事微言》中说,临摹:遂为画家捷径,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苦瓜和尚也说: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唐志契和苦瓜和尚都强调临摹学习要师古人之心,实则强调要领悟作品的精神实质,别被表面的技法语言所干扰。

临摹的最终目的是能够通过学习,将他人的技术技巧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衍生出既不同于临摹作者作品特点,又具学习者本人艺术个性的作品。正如陈洪绶在儿时学习绘画一样,将临本化为己用。据史料记载:“章侯(陈洪绶)儿时学画,便不规矩形似,渡江拓得杭州府学李尤眠七十二贤时刻,闭户摹十日,尽得之。出示人曰:何若?曰:似矣!则喜。又摹十日,出示人曰:何若?曰:勿似也!则更喜。盖数摹而变其法,易圆以方,易整修散,人勿得辨也。”陈洪绶的这段临摹经历除了告诉后人临摹学习要熟练临本,反复琢磨,更要不落窠臼,勇于创新,即艺术大家李可染先生所说的对待古人,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打进去是为了学习,打出来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六、结束语

临摹不是艺术的最终目的,临摹只是学习的手段。柏拉图曾经较为极端地说:模仿是坏的,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所以一切艺术都是坏的。这种具有讽刺性的话语一方面表明柏拉图对模仿的不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学习的警醒,不能一味地模仿他人,而要独立创造属于个人独特面貌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2]亨利·马蒂斯.画家笔记——马蒂斯论创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4]陈振濂.中国画形式美探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

作者:何奎 米征

第二篇:师范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界对油画艺术的认识水平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多元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关于油画教学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的创作热情,营造课堂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以此来推动油画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成为我们油画教学所需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针对当前师范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师范;美术教育;油画教学;探讨

0 引言

中国的油画教育作为外来文化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自有的油画教育教学体系,但在技术、历史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中国的油画教育在教学实践当中,绝大多数存在于单一的传统写实的油画语言基础上的教学探索,很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普遍缺失的负面影响。我国的油画教育院校是在一个统一的教育大纲的模式为指导,客观地阻碍了油画教育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院校的油画教育已变成“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统一的教育模式抑制了不同高校的教育特色,也抑制了师生的创造力与个性的自有发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世界文化教育交流比较频繁,油画教育者如何针对中国的油画教育体系和统一的教学大纲,使学生如何保持独立的艺术特色。在教学上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教育目的更加多元化,使油画学者积极地面对新的挑战自由自信的用油画艺术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1 师范美术教育中油画教学的矛盾与问题

(1)油画教育在教学的环节当中所表现出的弊端。在我国的油画教学体系当中,人物、石膏像和静物都是油画教学计划中的主题内容,在平时的课程设置当中,主要注重基础方面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论来看,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我们的主要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注重以写生为主的训练教学模式,不应把写生与创作相对立,应该既重视技能方面的训练又能兼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油画教学当中通常把课程作品分为习作和学生创作两个方面,在写生课当中只注重收集材料和表现技法,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好的创作。这样,也只有在创作课上才有创作材料和创作思维的表现,由于平时忽视创作思维的开发和创作材料的积累,对以后的油画创作有很大的阻碍,只有在油画教学中加强对创作课题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平时的习作当中强化表现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表现,从单一的教学目标当中脱离出来,创造一个好的习作艺术氛围,才能使我国的油画教学与时代文化相接轨。

(2)在师范美术油画教学当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高等艺术教育日益深化的改革当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除以经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以外,还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油画的教学过程.在当前的师资队伍当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手法单一,在新的形势之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在国外的油画教学中,他们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得比较高,从事艺术创作和技术专业方面的必须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他们的高学历反映了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的业务素质。反观之我国油画教师队伍当中的学历具有硕士学位的就比较少。二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经验教授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从而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和表现的欲望。三是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手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风格进行教学,忽视对油画教学的宏观的调控,仅满足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当中,单一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2 对师范油画教学方面的几点探讨

(1)创设合理的油画教学课程。师范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有着特殊性,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油画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而当下的师范美术油画教学没能顾及这一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安排和设置教学课程是油画教学改革当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目前,在对课程的设置当中不仅考虑油画教学的特殊性,更应该对课程内容制定和选择要精心设计。在课程设置的安排当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谨慎地确定课程的重要内容,灵活地进行安排。考虑如何合理的安排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以达到教和学双赢的效果。

(2)加强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考虑到油画教学所培养的油画专业方面的学生不仅是油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更代表着社会整体的油画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油画专业教师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而且还要拥有西方古典艺术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的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借用他人的经验融合自己的个性化理念,以此来提高自我的油画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学生在油画创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精神价值取向都与油画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其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一个人要想成材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知识。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美术文化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习与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学习一些中外美术史。中外美学史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关于油画的座谈会,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二是加强对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人类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敢于想象和勤于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绘画能力,使之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的差异,以此来培养每个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油画学习中展现出最好的水平。

3 结语

历经百年历史发展的中国的油画教育在先辈们的传承努力下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但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国油画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新形势下全球化的冲击挑战下,应建立新的中国油画教育价值观,把文化背景不同的艺术进行融合与贯通,正确对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各种油画美术教育的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尊重油画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学规律,突破中国油画教育的现状,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努力把中国油画教育与现代化的世界油画教育相接轨,更好地把中国油画教育进行创新和发展,更好的推进中国美术油画教育发展的大飞跃。

参考文献:

[1] 张雨方.中国当代艺术:中国美术学院专辑[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2] 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 陈杰.真实的对话——油画创作和教学问题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7(l):56.

[4] 陈忠.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技能教育[J].职教通讯,2005(6):45-46.

[5] 范勃.坚持教学传统,争取新的发展——油画系教学当议[J].美术学报,2004(2):32-34.

[6] 呼喜江.油画艺术教学中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6(l):61-63.

作者简介:周泽(1966—),男,贵州安顺人,1988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1998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系,安顺学院艺术学院美术专业讲师,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顺市油画艺委会主任,油画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各类美术作品展并获奖。

作者:周泽

第三篇:浅谈现代油画创作对我国美术教育的启示

【摘要】我国现代美术教育形成于20世纪初油画被引进中国之际,自此,富有中国色彩的现代“油画”意识长期对我国美术教育工作产生深刻影响。油画创作离不开创作思维的参与及帮助,创作者在借助油画艺术语言描绘客观对象时亦可彰显自己的主观情绪。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对对象本质特征的描绘及个人情感的融合上谈论美术教育,从不同年龄阶段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与理性思维、创新思维,遵循科学教育理论,推动现代美术教育前进式发展。

【关键词】现代油画创作美术教育创作思维创作过程

新型美术教育起始于对油画的学习。在中国,西方的油画是一种特殊概念,直至20世纪,油画才在我国实现对原有材料与画种这一简单身份的超越,以其在原生地不具备的特殊意义发展。基于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理论指导,在诸多油画家与美术教育者不断探索、思考、引导、实践、验证的过程中,新的艺术观念于30年代得以确立,形成了开放、多元且充满生气的油画创作,而这一发展态势开辟了我国美术教育新局面。

油画创作思维

油画创作思维是画家在创作油画时一种带有感性色彩的构思与设想。余秋雨认为,理性思维并非艺术思维的本质,艺术思维应以感觉为起点,以形式为终点。思维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油画的创作思维要贯穿创作活动的全过程,它应是画家在生活、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自身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油画创作,画家可用个人独特的形式语言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创作思维起到引导与控制的作用,它对画家的形象思维、审美取向以及画面语言等多方面进行引导。

油画艺术有极为丰富的语言形式与题材内容,可对个人、群体的思想内涵及情感深度进行传达,这些无法离开油画创作思维的参与及帮助。油画作品质量的优劣既取决于其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与情感深度,又以画家的主观与能动把握为关键,同时,还不能与油画创作思维对作品的构思及设想相脱离。

油画创作过程

油画创作前应先进行构思,即画家在开始创作一件作品之前对该作品的孕育。创作油画的过程会经历素材采集、草图构思、艺术语言的物化表现三个阶段。

1.素材采集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油画的创作中,素材选择十分重要,它们主要以静物、人物、风景、空间、光线以及画家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等为来源。在传统的油画创作中,画家多以素描、速写等写生方式将自然生活中的客观对象记录并留存下来,用作绘画作品的素材。例如,达芬奇一生就进行了大量的手稿绘制,它们是达芬奇在观察客观世界时所做的记录,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原始素材与参考依据。

现代意义上的油画素材采集空间较之传统更加广阔且自由,人们可利用现代化的视觉媒体技术(如用单反相机拍摄风景、人物等)采集自然生活中的客观对象,同时,还可从丰富的影视作品中寻找。

2.草图构思

油画创作的构思过程是油画艺术高于生活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环节,画家对自然生活的理解、感悟会同自身的经历及情感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作品雏形。由此,草图、手稿的写生习作成为画家创作时的最佳载体。

艺术构思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认知的过程,学者认为这种审美认知活动以人类的“形象思维”为来源,以对客体本质的理解为基础,并结合主体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及客体的本质内容之后,对艺术予以升华。艺术形象产生于审美对象本质及表象的统一,亦以审美对象个性化特征及本质特征的统一为来源,且后者的作用更为明显。艺术构思的环节包括艺术家对对象本质特征的描绘及其个人情感的融合。

在油画创作中,构思与构图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构思为构图提供基础,构图会适当调整构思中的预想效果,甚至对新思路进行启发。所以,油画的实际创作有时会是构思与构图同时进行,两者无需过于区分。

3.艺术语言的物化表现

升华于物质世界中的艺术作品必须以艺术语言为其组织与表现形式,不管是哪种表现形式,艺术家都会以自身的审美情感为依据分析并理解主体,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分解与重构,进而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创作。包含于这一过程中的丰富形态与概念恰恰是艺术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

丹纳指出,“再现说”认为艺术以对事物外表的模仿为目的,对物质的模仿与理性的模仿进行分离,这样一来,艺术在事物的外表中需要对各个部分的关系进行模仿,而后,为了达到艺术上的登峰造极,这些关系可能且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即艺术品应是一个总体,由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共同构成,各部分之间在这一总体中的关系经历过有计划的改变。意向物化是对生活的升华,即对审美的再创造。画家在判断事物的價值时,可借助生活经验发现普通人并不关心的内容,从中找到与画家自身情感及生活经历相符的创作对象,如已破碎的生活片断、了熟于心的历史故事或容易引起情感触动的自然风景,有时甚至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生活器皿等,他们将这些作为不同类型的题材从生活中进行提炼,经过夸张、突出或者虚构等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充满艺术审美气息的油画作品。

现代油画创作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现代教育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及方式。现代油画创作强调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及主观情感的传达,通过油画创作训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以及认知新鲜事物的能力均能得到较好的锻炼与提升,学生在得到动手能力的培养时还会实现创新思维的发散,这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

我国现代美术教育还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提升,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开辟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增强美术创作环节中的生动性与有趣性。学生置身于不同的创作环境中,可实现对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的充分发挥。因此,现代美术教育应寓教于乐,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将学生视作美术学习的主体。

对于我国未成年人,可划分为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以及青年期(15-18岁)5个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结合,油画创作思维与过程可对美术教育产生以下启发。

1.婴儿期——开发思维。在孩子刚出生到3岁的时间内,大脑正在发育,家长要对这一阶段进行良好把握,认真并仔细地引导孩子。例如,家长可在房间布置一些色彩鲜明的布景或美术作品,使孩子对颜色有一个初步认知,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这一认知逐渐深化。

2.幼儿期——培养兴趣。在3-6岁的时间内,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相较于婴儿时期,孩子在幼儿阶段的记忆力、认知力、表达能力会明显提高,基于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孩子也会逐渐完善对周边事物的认识。此时,家长与教师应下意识地对孩子的绘画能力与理性思维进行培养。

3.童年期——塑造独立性格。6岁以后,孩子会进入童年阶段,从6岁开始,直至12岁,孩子均处于独立性格塑造与最终完成的黄金阶段。在这6年时间内,孩子正在接受小学素质教育,家长与教师应重视对孩子积极乐观心态的培养。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留意并学习一些有关绘画的知识,多陪同孩子参加一些画展与动漫展,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对绘画及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4.少年期——引导心理发展。12-15岁是孩子的少年阶段,在这段时间内对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应提高对寓教于乐的重视,时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5.青年期——培养素质。15-18岁是孩子的青年时期,这段时间内学生的心智与思维能力都已相对成熟,关于艺术,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见解。教师在这一阶段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多元化、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不断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在迎接挑战时会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而基于稳妥与重视可行性的立场,美术教育应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知识与经验系统,具有科学性与规律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切实可行的,且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超前性与稳定性。美术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今世界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持之以恒,以固有的热情与坦诚促进美术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雯:《中国的“油画”意识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5期,第56-57页。

[2]韦晓烨:《浅谈油画创作对美术教育的启发》,《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17期,第130页。

[3]彭树栋:《现代油画创作中视觉媒体技术的运用研究》,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6。

[4]杜曉辉:《当代油画创作思维中的设计意识呈现》,学位论文,西安美术学院,2013。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陕西榆林

作者:李军伟

上一篇:会计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生物力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