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22-09-1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全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研, 找到了实际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问题, 并以此为借鉴, 进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 学院经费紧张, 政府支持不足

校企合作需要投入较高的教育经费和校内外师资力量等作为支持, 这样巨大的开支与学校目前自有经费的微薄量相比, 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学校受经费的不足的影响,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处于相当被动的状况。

2 校企合作运行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不能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约束, 学校处于被动状态

现阶段, 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仍然存在学校方面热情似火, 主动出击, 企业反应冷淡, 高高在上的尴尬情况。例如:

2.1 突然人事变动, 造成校企合作突然“断链”

职业技术学院分管集团公司副总因工作需要调任其他集团, 原达成的派学生至矿进行任职实习、顶岗实习等合作意向暂时不能执行, 需要学校新任分管副总重新协商。

2.2 企业基层管理者校企合作意识不高, 责任感不强, 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

某公司作为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 其高层领导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各项事务, 包括:实现校企互聘、参加专业研讨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然而, 其企业内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基层管理者执行力不强, 缺乏应有的校企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在某次学校专业老师多次与该企业人力资源处部门管理者提前确认学生认知实习时间、地点、学生人数的情况下, 实习当天该公司某分公司没有进行任何接待准备, 最终该次认知实习被迫改为学生参观其分公司场地及设备, 半天时间就匆匆结束。

2.3 没有规范、具有约束力的培养标准方案

没有规范、具有约束力的培养标准方案,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企业因自身情况的变化随意变动培养进程, 不利于学生的顺利成长。

2.4 企业管理资源有限, 很难实现一对一的实习指导方式

由于一些行业企业的性质特点及其规模制约, 其人力资源的有限性直接导致在面对动辄数十人的实习班级, 企业无法做到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对一的企业指导老师, 通常情况下是一个企业老师指导几个甚至更多的学生, 这对学生技能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

3 顶岗实习学生难以满足企业要求

3.1 学生认知实习时间安排不符合企业经营需要

企业为学校提供的满足学生实习的时间存在一定阶段应激性和变数, 而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 具有统一性。这就造就校企双方在安排学生实习时间上的矛盾。

3.2 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不符合企业要求

企业希望学校培养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甚至就业的时候, 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并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巧。然而,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等方面仍无法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 这就造就学校培养的学生到了企业之后不能立刻上岗参与相关工作, 反而还需要企业花费时间、精力、人力、资金等成本对他们进行再培训。

4 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 遇到突发情况缺少相关保障

由于职业技术学院属于高等职业教育, 其服务对象时企业生产一线, 企业的规模、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直接导致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分布在城市的各区域或多个城市。面对学生实习分布的零散性, 不管是从学校的师资数量还是资金方面, 都不能达到将校内老师分派到学生实习的各个企业去进行跟踪管理的效果。这就造成了学校对实习学生, 特别是实习时间较长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缺陷, 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引导、生活关注、实习指导等。

5 学院现有体制, 难聘企业技术人员到校授课

外聘教师为学院自行联系, 经费有限, 课时费不高, 缺乏吸引力。根据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外聘教师课时标准, 来自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 最高课时费标准为40元/节, 虽然远高于校内教师课时费标准, 但相较企业高管待遇及其他本科院校外聘教师课时费标准而言存在一定差距。

企业管理者、专家往往自身工作繁忙, 无法再承担教学、指导工作;或承担了教学任务, 但经常因为有其他工作任务要完成临时不能到校授课, 这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相冲突, 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6 学院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学院教师面对校企合作企业的开发、联系、维护等工作大多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 教师往往自身承担着较重的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 工作压力大, 存在一定的惰性, 只要不是学校要求非完成不可得任务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另一方面, 教师认为联系企业通常会影响到自己的休息时间, 或者涉及到要用到自己的私人人脉, 而后期却得不到相应的利益回报。

7 结语

校企合作的主体, 一个是人才的输出者, 一个是人才的接收者, 他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为此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起校企平等互利、责权相应、双向互动管理制度, 在制度层面规范校企双方合作关系。实现企业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质量保障、科学研究、办学基础设施建设, 到办学经费投入, 能实现实质性地指导和引导, 并能从办学经费和教学科研设施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的支持与扶植;同时实现学校对企业能够提供有效的服务, 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互惠共赢。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通过对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进行调查, 总结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高教研究, 2006 (2) .[1]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高教研究, 2006 (2) .

[2] 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3) .[2]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3) .

[3] 王自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9) .[3]王自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9) .

[4] 崔永华.职教集团经营研究——以江苏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17) .[4]崔永华.职教集团经营研究——以江苏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17) .

[5] 朱颂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社科类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5]朱颂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社科类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

上一篇:沙特石化工程承包市场分析下一篇:软件测试实践内容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