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奇妙的声音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各种奇妙的声音范文

奇妙的声音

利用材料有效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奇妙的声音活动反思

利津第二实验幼儿园

高利梅

程玉芳

魏宁

主题来源: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们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并用声音表现自己的想象。

2、激发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制作打击乐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如:旧挂历、瓶子(高橙瓶和玻璃瓶)、塑料袋、易拉罐、废旧钥匙、硬纸盒、汽水瓶等,自然物如:木版块、沙子、小木棍、水等;宽胶带等。

活动实录:

一、各种各样的声音

1、我听到过的声音

当我提到“你们听到过什么声音时”,孩子们的回答此起彼伏唱歌的声音,“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声音,走路的声音,电话铃声„„”多的让我应接不暇。于是,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请他们画出5种会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

孩子们拿到记录表后马上画起来,有的是画的动物的叫声,有的是与人有关的声音,有的是机器的声音„„记录之后,我又请幼儿描述自己记录的声音。听着孩子们用语言描述各种声音,我和孩子们开心极了,声音的多样性形象的展示在他们眼前。

为了能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声音的无处不在,我又提问:“这些声音是你们在哪里听到的?”“在动物园里,在路上,在公厂里„„”随着孩子们说出越来越多听到声音的地方,我们很容易的得出了一个结论——声音无处不在。

2、我能画出声音 符号是我们表征记录声音的另一种方式,但由于声音比较抽象,所以记录起来有些困难,于是我在自由活动时间反复播放幼儿比较熟悉的流水声、小鸟的叫声、轰隆隆的雷声、高跟鞋上楼的声音,然后让幼儿模仿,区分他们的不同,之后启发他们用符号来表现这几种声音,结果孩子们的记录五花八门,但都能表达声音独特的特点。

看到佳伟记录的乱七八糟的记录时我禁不住纳闷的问他:“记录的乱乎乎的,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这是小朋友的吵闹声,啥也听不出,只是乱乎乎的。”于是我们开展了故事教学《爱唱歌的大恐龙》采用先让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再完整欣赏,更易激发幼儿讲述欲望及提高想象能力,通过此文学作品让幼儿了解声音太大的危害,进而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不影响别人。然后我们又针对乐音和噪音展开讨论,并向幼儿园的小朋友发出倡议,讲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少噪音的方法,这些共同式学习更加激发了幼儿对声音的探讨兴趣。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门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尽情的用语言、动作、绘画等方式描述着自己听到的声音,不仅知道了声音的无处不在和各种各样,还学习了很多的表达方式。

二、我们也来制造声音

《制造声音》引导幼儿借助几种材料探索,尝试制造声音。感知不同方法、材料制造出的声音不同,幼儿积极性很高,体验了制造声音的快乐,又进一步感受声音世界的奇妙。

活动《特别的声音》给幼儿带来了很多乐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我以“顽皮的勺子要唱好听的歌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幼儿很仔细很认真地在倾听——勺子敲身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尽管在幼儿探索之前我已经交代过,用勺子敲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但是有的幼儿探索性很强,不仅敲身体,还去敲桌子、椅子,虽然这样的行为影响活动秩序,但也说明幼儿兴趣的浓厚,愿意进行积极地发现,探索活动。初次交流的时候,幼儿多数乐于表现、敲衣服、拉链、头、脚都有。继而在探索敲不同物体的环节中,我发现幼儿集中在教室的前面,一起敲琴、敲桌子,并没有与周围环境充分互动,以致没有发掘各种不同的声音。于是我及时集中幼儿讨论这一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环境,鼓励明确要求——要找与众不同的物体,敲一敲、听一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并给予幼儿再次探索的机会。果然,幼儿这次主体性、独特性提高了,分别进行探索,各自尝试,这样在讨论交流时,幼儿发现的声音更丰富了,交流的更广更多了。

在收发幼儿绘画的垫纸时,由于豆豆和毛毛的争抢,报纸“哧啦”一声脆响吓住了他俩,孩子们的告状声也此起彼伏,为了稳定混乱的场面,我说“原来利用报纸也可以制造出声音,那么你们能想出更多让报纸发出声音的方法吗?并记录下来吗”孩子们自然的进入了活动中,他们探索并记录了很多让报纸发出声音的方法,我们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又开展了《纸大炮》的活动,《纸大炮》对幼儿来说虽兴趣较浓,但如何使纸大炮变响,对幼儿来说还是有难度和挑战性,涉及到纸张质地、甩的力度等等。

三、自制小乐器

区角活动时,表演区的幼儿由于抢夺打击乐器而发生争执,显然里边的现成乐器太少了,我们为什么不利用现成的材料来自己制作部分乐器呢,于是我来到科学区取来各种种子、瓶子、及各种盒子和罐子,让幼儿发挥聪明才智来制作乐器,孩子们很兴奋的动起手来,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不同材料、大小的罐子做的小鼓发出的声音不同;同样的矿泉水瓶子装的材料不一样、多少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会不一样„„当孩子们用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时,成功的喜悦浮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活动反思:

“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在本活动中,幼儿十分感兴趣,积极性高,主动参与,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师幼之间能有效互动。活动组织的形式多样,体现个别、小组及整体的变化,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进行交流分享,教学效果好。活动中教师主要运用了提问法和讨论法,通过提问,让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感觉怎么样?让幼儿说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并区分哪些是好听的,哪些是难听的。教师提问语言简单而明确,幼儿明了教师的要求和意思,在老师的提问中,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的能力还是很有潜力可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在活动中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当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教师用点头、微笑、赞美的语言“说得真好”给予鼓励,课堂气氛热烈,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了。教师较好地扮演了“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儿童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想法。

第二篇:奇妙的声音教案

音乐《奇妙的声音》教学设计

府谷县幼儿园 徐文娟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好动,观察力强,善于思考与表现。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环保”——是一个即具体又抽象的名词。对于孩子,如何把这个概念用他们所能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就需要我们老师运用多种途径把环保教育贯穿在各项活动中,使得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学习活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就要抓住这些可利用因素,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节奏。

(4)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引导幼儿废物利用。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随音乐应用声音拍出节奏。

难点:培养幼儿的乐感,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

二、活动准备: (1)PPT。

(2)塑料小瓶;钥匙串;塑料袋;纸等。 (3)废弃的物品制作的小手工。(课堂奖励物品)

三、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1、听声音:笑声——打呼噜声——小鸟叫声——流水声(和音)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并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动听的声音。告诉幼儿声音的奇妙之处,每一种声音都能“唱出”美妙的音乐。

2、除了这些声音外,我们的嘴巴可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3、接下来师幼选其中一种声音随音乐进行表演。 小结:这样可以带动幼儿的好奇心,去探索声音的奥妙。

(二)、神秘的礼物

1,师:原来每一种声音都可以变成美妙的音乐呀。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凳子底下边有什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里边有饮料瓶、塑料袋、钥匙串、纸)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拿着什么?它们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2,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幼儿学会使用手中的物品。其中装了豆子的塑料瓶,可以让幼儿了解两种不同的物体放到一起,可以发出另一种声音。

3,接下来让幼儿先把手中的物品放在怀里,跟着老师去欣赏一段音乐。听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嘴里喊拍子,要求幼儿一起。听2遍音乐,第二遍老师要求幼儿把身边的小乐器一起舞动起来。

4,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声音宝宝,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它们? 取出各种用废弃物品做成的乐器让幼儿来体验。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随音乐应用声音拍出节奏。

(三)、游戏

老师当指挥家,把幼儿分组来表演。并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参加。 此环节突出难点:培养幼儿的乐感,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

三、延伸活动:小朋友们,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好听的声音、动听的声音、奇妙的声音、特别的声音。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这些声音都可以变成最美妙的音乐,那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些有意思的声音吧。

第三篇:常识教案-奇妙的声音

活动设计思想: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的真正的主人,我们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一、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发现的结果。

三、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技术支持:

一、心理准备:

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二、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和《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与方法: 活动

一、感知声音

(一)过玩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幼儿自由玩乐器知道有敲、摇、碰、拍、弹、晃等方法。

(二)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1、实验: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做实验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活动

二、探索声音

(一)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二)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三)教师小结。 活动

三、听辨声音

(一)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二)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活动

四、自制声音的玩具通过以上的活动,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 活动创新之处: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都比较有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也能很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第四篇: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

活动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而小班的幼儿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好奇和探索,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感受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从而引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事务的敏感性。我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声音作为活动的引子,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中感知、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为了让这样的科学探索活动不那么枯燥,我又在活动中融入了音乐的元素,让幼儿更加乐意去探索。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的道具和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二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声。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第五篇:音乐教案《奇妙的声音》(本站推荐)

奇妙的声音

横市中心小学 欧华桦 教学目的

⒈培养学生学会感受声音、体验声音,同时能够运用身体及身边的物体有创造性的创作声音。

⒉培养学生感受声音的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教学重点

感受与体验声音 教学难点

创造声音 教具准备

电子琴、钢琴、打击乐 教学过程

一、声音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上册学的第一首歌曲吗? 生答:《两只小耳朵》

师:谁能说说我们的耳朵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答:是用来听声音的。 师:大家都听过哪些声音呢?

生答:有人说话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枪炮的声音等。(学生边答教师边指导他们用形体语言表现)

二、感受声音

师:同学们,老师在电子琴上模仿几种声音,请大家辨别是什么声音?

学生通过听辨感受到是电话铃声、下雨声、鸟叫声等。(通过听辨,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同时也感受到声音是美的)

三、创造声音

师:同学们,大家做做看,用我们身体能做出哪些种不 同的声音。学生有的拍手、跺脚、捻指、拍腿等。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同一部位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如,用两只手击掌、捻指、击掌背、击关节等不同的部位,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同时指导学生做出声音强弱、高低、长短的变化。教师鼓励学生在钢琴上奏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使学生在感性上掌握声音的三种性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手创造出了这么有趣的声音,那么大家再想一下,用我们身边的物体还能创造出多少声音呢?(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现声音)

四、用打击乐创作各种声音

①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打击乐器,你们想了解它们吗?向学生一一介绍。 ②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敲击,并记住音色。

③做听辨音色游戏,找几名同学藏到钢琴后面敲击老师指定打击乐,请学生辨别,答对者赠一朵小红花或小纪念品。 ④学生熟悉乐器之后,教师提出要求:

a、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研究手中的乐器,至少发出三种声音。这时学生认真而又紧张地观察、思考、敲击,他们象一个发明家探索手中乐器的奥秘,脸上露出兴奋、好奇、渴望的表情。

b、教师:“每人用乐器向同学表演三种声音。”教师随时提问:“象什么?”学生:“像风铃”、“像马跑”。

c、多种打击乐同时敲击一次,听辨哪件打击乐声音最长?

五、创新提高

师:同学们,人们能用身体,身边的物体及打击乐器做出这么多美妙的声音,那么大家能不能用他们去模仿几种生活中的声音?

①下雨声 ②青蛙声 ③风声 ④小溪

⑥小鸟 学生在下面热烈讨论并互相探讨地模仿。

六、用各种声源表现音乐故事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动动脑,怎样把以上声音贯穿起来,表现一个现实中的故事呢? 把学生分成多组,每组按上面几种角色表现声音,教师作旁白讲解:

“清晨,天空碧蓝,万里无云,几只小鸟在林间嬉耍。(扮小鸟的同学模仿小鸟的声音并追逐着)忽然,从远方飘来几朵乌云,并刮起阵阵冷风。(扮风的学生吹书,擞报纸模仿声音)雨点也嘀嘀嗒嗒地敲击地面,敲击房顶,落到草坪上(学生用嘴模仿不同的水声)雨越下越大,汇成小溪,小溪一路奔跑着,歌唱着。青蛙从池塘中露出小脑袋,和着小溪的歌声。(扮青蛙的同学用蛙鸣筒,笔刮奏彩笔蹦蹦跳跳出场)好热闹的场面啊!风声、雨声、蛙声、交织到一起。一会儿,雨过天晴,阳光灿烂,小鸟又从远方飞来,来迎接经过洗礼的世界。”

七、教学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一节十分愉快的音乐课,感受了也创作了那么多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相同的吗? 生答:不同。

师问: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上一篇:工业园区管委会范文下一篇:各种礼仪小常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