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奇妙的声音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大班奇妙的声音范文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学反思: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通过实施教学后,有好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好的方面;

一、激发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于是在活动开始 ,我设计了一个师幼互动的游戏“听声音、学声音”。因为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 为了使幼儿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穿插游戏,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学习交流中用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师幼之间保持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 有效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准备活动材料。

这节活动, 要求幼儿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使幼儿想出的办法能充分得以实施。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盒子、豆子、 筷子、瓶子、大米等物品。由于活动材料准备得十分充分,幼儿想出的办法很多 ,从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样性符合

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开发了幼儿的思维。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的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 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了不同的收获, 幼儿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不足之处;

一、在教学过程中, 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教师一次性提问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问要有目的,层层递进。

二、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幼儿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与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儿说不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恰当的给予引导,没有及时的给出答案,没有控制好教学尺度。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显得很拘谨,没有展现出创新能力,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有点放不开,在平时活动时,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四、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举一反三,这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教案,备幼儿,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幼儿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巨婷

二00九年五月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及教学反思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此基础上分辨来自屋内和屋外的声音;或分辨哪些声音是近处的,哪些声音是远处的,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家中的电话铃声等,感受声音的丰富和奇妙,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声音》含反思教案吧。

主题说明

听觉是幼儿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奇妙的声音”创设了以声音为主题脉络的学习情境,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中,幼儿感知着、理解着、创造着、发展着。

声音在哪里?你听,我的身体会发出各种声音,好象会唱歌;拿个勺子敲敲,厨房里的炒菜声……在听一听,找一找中,幼儿发觉自己的身体会发出如此奇妙的声音,发现听觉通道会给自己带来那么多的享受;声音不但可以感知,还可以去创造……于是,在有趣的游戏中,我们引领幼儿汲取了隔音的科学知识,生成了积极自觉的社会性行为,或许辨证的意识,也正在悄然潜入他们的心灵。

另外,乐器是我园的一项特色活动,每当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小乐器上叮叮咚咚发出美妙的声音时,孩子们情不自禁会驻足倾听。小乐器的声音让孩子们感到愉悦,感到神奇……这些美妙的声音唤起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我们设想通过聆听几位艺术家的故事,参观乐器室,认识乐器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有关乐器,萌发对乐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家中的电话铃声等,感受声音的丰富和奇妙。

2、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分辨来自屋内和屋外的声音;或分辨哪些声音是近处的,哪些声音是远处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环境创设

1.幼儿自带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来园

2.在活动室内和窗口挂上幼儿自制的风铃,并引导幼儿聆听发出的声音。

家园共育

1.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时候说话声音可以响些,什么时候说话声音要轻?

请家长准备一些乐器演奏的音乐给幼儿欣赏。

2.请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一些我国的民族乐器,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本文扩展阅读: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第三篇:奇妙的声音

利用材料有效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奇妙的声音活动反思

利津第二实验幼儿园

高利梅

程玉芳

魏宁

主题来源: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们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并用声音表现自己的想象。

2、激发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制作打击乐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如:旧挂历、瓶子(高橙瓶和玻璃瓶)、塑料袋、易拉罐、废旧钥匙、硬纸盒、汽水瓶等,自然物如:木版块、沙子、小木棍、水等;宽胶带等。

活动实录:

一、各种各样的声音

1、我听到过的声音

当我提到“你们听到过什么声音时”,孩子们的回答此起彼伏唱歌的声音,“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声音,走路的声音,电话铃声„„”多的让我应接不暇。于是,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请他们画出5种会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

孩子们拿到记录表后马上画起来,有的是画的动物的叫声,有的是与人有关的声音,有的是机器的声音„„记录之后,我又请幼儿描述自己记录的声音。听着孩子们用语言描述各种声音,我和孩子们开心极了,声音的多样性形象的展示在他们眼前。

为了能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声音的无处不在,我又提问:“这些声音是你们在哪里听到的?”“在动物园里,在路上,在公厂里„„”随着孩子们说出越来越多听到声音的地方,我们很容易的得出了一个结论——声音无处不在。

2、我能画出声音 符号是我们表征记录声音的另一种方式,但由于声音比较抽象,所以记录起来有些困难,于是我在自由活动时间反复播放幼儿比较熟悉的流水声、小鸟的叫声、轰隆隆的雷声、高跟鞋上楼的声音,然后让幼儿模仿,区分他们的不同,之后启发他们用符号来表现这几种声音,结果孩子们的记录五花八门,但都能表达声音独特的特点。

看到佳伟记录的乱七八糟的记录时我禁不住纳闷的问他:“记录的乱乎乎的,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这是小朋友的吵闹声,啥也听不出,只是乱乎乎的。”于是我们开展了故事教学《爱唱歌的大恐龙》采用先让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再完整欣赏,更易激发幼儿讲述欲望及提高想象能力,通过此文学作品让幼儿了解声音太大的危害,进而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不影响别人。然后我们又针对乐音和噪音展开讨论,并向幼儿园的小朋友发出倡议,讲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少噪音的方法,这些共同式学习更加激发了幼儿对声音的探讨兴趣。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门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尽情的用语言、动作、绘画等方式描述着自己听到的声音,不仅知道了声音的无处不在和各种各样,还学习了很多的表达方式。

二、我们也来制造声音

《制造声音》引导幼儿借助几种材料探索,尝试制造声音。感知不同方法、材料制造出的声音不同,幼儿积极性很高,体验了制造声音的快乐,又进一步感受声音世界的奇妙。

活动《特别的声音》给幼儿带来了很多乐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我以“顽皮的勺子要唱好听的歌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幼儿很仔细很认真地在倾听——勺子敲身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尽管在幼儿探索之前我已经交代过,用勺子敲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但是有的幼儿探索性很强,不仅敲身体,还去敲桌子、椅子,虽然这样的行为影响活动秩序,但也说明幼儿兴趣的浓厚,愿意进行积极地发现,探索活动。初次交流的时候,幼儿多数乐于表现、敲衣服、拉链、头、脚都有。继而在探索敲不同物体的环节中,我发现幼儿集中在教室的前面,一起敲琴、敲桌子,并没有与周围环境充分互动,以致没有发掘各种不同的声音。于是我及时集中幼儿讨论这一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环境,鼓励明确要求——要找与众不同的物体,敲一敲、听一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并给予幼儿再次探索的机会。果然,幼儿这次主体性、独特性提高了,分别进行探索,各自尝试,这样在讨论交流时,幼儿发现的声音更丰富了,交流的更广更多了。

在收发幼儿绘画的垫纸时,由于豆豆和毛毛的争抢,报纸“哧啦”一声脆响吓住了他俩,孩子们的告状声也此起彼伏,为了稳定混乱的场面,我说“原来利用报纸也可以制造出声音,那么你们能想出更多让报纸发出声音的方法吗?并记录下来吗”孩子们自然的进入了活动中,他们探索并记录了很多让报纸发出声音的方法,我们为了顺应幼儿的兴趣,又开展了《纸大炮》的活动,《纸大炮》对幼儿来说虽兴趣较浓,但如何使纸大炮变响,对幼儿来说还是有难度和挑战性,涉及到纸张质地、甩的力度等等。

三、自制小乐器

区角活动时,表演区的幼儿由于抢夺打击乐器而发生争执,显然里边的现成乐器太少了,我们为什么不利用现成的材料来自己制作部分乐器呢,于是我来到科学区取来各种种子、瓶子、及各种盒子和罐子,让幼儿发挥聪明才智来制作乐器,孩子们很兴奋的动起手来,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不同材料、大小的罐子做的小鼓发出的声音不同;同样的矿泉水瓶子装的材料不一样、多少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会不一样„„当孩子们用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时,成功的喜悦浮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活动反思:

“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在本活动中,幼儿十分感兴趣,积极性高,主动参与,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师幼之间能有效互动。活动组织的形式多样,体现个别、小组及整体的变化,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进行交流分享,教学效果好。活动中教师主要运用了提问法和讨论法,通过提问,让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感觉怎么样?让幼儿说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并区分哪些是好听的,哪些是难听的。教师提问语言简单而明确,幼儿明了教师的要求和意思,在老师的提问中,能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来看,幼儿的能力还是很有潜力可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在活动中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当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教师用点头、微笑、赞美的语言“说得真好”给予鼓励,课堂气氛热烈,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了。教师较好地扮演了“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儿童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想法。

第四篇:奇妙的声音教案

音乐《奇妙的声音》教学设计

府谷县幼儿园 徐文娟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好动,观察力强,善于思考与表现。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环保”——是一个即具体又抽象的名词。对于孩子,如何把这个概念用他们所能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就需要我们老师运用多种途径把环保教育贯穿在各项活动中,使得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学习活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就要抓住这些可利用因素,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节奏。

(4)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引导幼儿废物利用。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随音乐应用声音拍出节奏。

难点:培养幼儿的乐感,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

二、活动准备: (1)PPT。

(2)塑料小瓶;钥匙串;塑料袋;纸等。 (3)废弃的物品制作的小手工。(课堂奖励物品)

三、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1、听声音:笑声——打呼噜声——小鸟叫声——流水声(和音)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并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动听的声音。告诉幼儿声音的奇妙之处,每一种声音都能“唱出”美妙的音乐。

2、除了这些声音外,我们的嘴巴可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3、接下来师幼选其中一种声音随音乐进行表演。 小结:这样可以带动幼儿的好奇心,去探索声音的奥妙。

(二)、神秘的礼物

1,师:原来每一种声音都可以变成美妙的音乐呀。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凳子底下边有什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里边有饮料瓶、塑料袋、钥匙串、纸)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拿着什么?它们都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2,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幼儿学会使用手中的物品。其中装了豆子的塑料瓶,可以让幼儿了解两种不同的物体放到一起,可以发出另一种声音。

3,接下来让幼儿先把手中的物品放在怀里,跟着老师去欣赏一段音乐。听音乐的过程中老师嘴里喊拍子,要求幼儿一起。听2遍音乐,第二遍老师要求幼儿把身边的小乐器一起舞动起来。

4,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声音宝宝,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它们? 取出各种用废弃物品做成的乐器让幼儿来体验。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随音乐应用声音拍出节奏。

(三)、游戏

老师当指挥家,把幼儿分组来表演。并邀请客人老师一起来参加。 此环节突出难点:培养幼儿的乐感,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

三、延伸活动:小朋友们,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好听的声音、动听的声音、奇妙的声音、特别的声音。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这些声音都可以变成最美妙的音乐,那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些有意思的声音吧。

第五篇:常识教案-奇妙的声音

活动设计思想: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的真正的主人,我们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一、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发现的结果。

三、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技术支持:

一、心理准备:

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二、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和《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与方法: 活动

一、感知声音

(一)过玩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幼儿自由玩乐器知道有敲、摇、碰、拍、弹、晃等方法。

(二)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1、实验: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做实验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活动

二、探索声音

(一)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二)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三)教师小结。 活动

三、听辨声音

(一)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二)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活动

四、自制声音的玩具通过以上的活动,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 活动创新之处: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都比较有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也能很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上一篇:低保申请书大全范文下一篇:答案古诗文训练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