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跨校区教学的实践

2022-12-06

古代教育基本上是经验性教育, 其内容与形式的变化都比较缓慢、规模较少, 就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描绘的教育状况, 那么, 现代的教育方式能否实现在几百年前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的可能性呢?

1 四大校区

2001年10月26日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山大学。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校已有四个校区, 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她包括了广州南校区、北校区、在大学城的东校区、以及珠海校区, 成为我校学生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然而, 绝大部分教师平时的工作、研究和生活都是在原先的老校区, 而绝大部分本科生都是在新建的校区里学习与生活。我校的教师基本都是住在南校区和北校区, 只有上课的时候才赶到东校区或珠海校区。于是, 教师到新校区为了上几节课就得奔波半天, 而学生在课后更难以见教师一面, 教学互动只有在那短短的的课堂时间里进行。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在他的“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一文中提及上个世纪2 0年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应聘到清华大学讲课的故事。据说, 当年梁启超是希望把他想象中的教育理念, 落实到现代大学里去。他希望跟学生们有更多的直接交流, 能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学生。可讲了几年课, 梁启超说自己失败了。上课开口, 下课走人。因为他当时住在天津, 每星期和学生也就见一两次面, 无法深入交谈。这种状态, 和他当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念书, 完全不一样。

梁启超这个故事, 我相信, 凡是到过珠海校区或东校区上课的老师都有同感。对于一些全校性的公共课、选修课, 为了满足各校区的教学需要, 有限的教师资源就越来越显得珍贵。尤其是一些人文类的热门公选课, 有些教师就要长途奔波在广州的东校和在珠海的校区之间。因此, 为了化解客观现实的困境, 研究和实践多校区的教学模式将具有一定的意义。

2 跨校区教学的优势

进入2 1世纪, 在我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现代学习技术》公选课在我校本科教学中率先开展跨校区的同步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学校领导的支持

为了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发挥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 在教务处的组织和领导下开设了文理医、经管法, 以及艺术类各种用于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公选课。《现代学习技术》全校公选课就是于2 0 0 4学年第一学期, 在信息与网络中心领导的支持下, 把本中心的骨干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组, 并协调各方面的技术人员、各校区的网络设备、视频会议系统等技术环境而顺利开展起来的。

2.2 网络教育的经验

中山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 早在2001年4月2日就正式开课。信息与网络中心负责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与此同时, 我们多年来一直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课件制作、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 这种从事网络远程教学的工作和经验, 为我们开展《现代学习技术》跨校区的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2.3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从2 0 0 2年开始, 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就开始总体策划、研究、设计并逐步开发。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建设。在2 0 0 3年我校引进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分别安装在南校区、北校区和珠海校区。在2 0 0 4年先后引进了W e b C T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 随后, 在2007年又引进了Blach Board网络教学平台。平台的引进和在全校的推广使用, 使我校的数字化教学程度得到空前的提高、使我校教育技术面向国际化又走前一步。

3《现代学习技术》公选课的特点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从学生一入学, 大学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使他们能够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因此, 我们开设《现代学习技术》公选课的目的, 既是为了培养学生, 还希望把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新观念、新技术传授给学生, 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思维。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面向大学本科底年级的学生。目的是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素养以及治学能力, 用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现代学习技术》这门公选课是由7位教师组成的教学组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由笔者负责课程的组织、设计与管理, 并主讲相关的主题。由于各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方式和经验的不同, 特别是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 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然而, 经过几轮的教学, 逐步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 有的教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授为主, 有的以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拓宽知识视野的讲授为主, 有的则以专题讨论与教学互动为主。

本课程采用混合教学模式, 即有面授, 又有网上学习。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在跨校区同步上课的情况下, 在主教室由教师直接讲授, 而在其它校区的学生就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来看大屏幕上的教学投影。同时,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 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 针对每个教学专题, 都由教师设置有关的讨论主题, 然后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上网发表自已的见解。

4 跨校区主讲现场交替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的复杂性, 存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在多校区的情况下, 如何吸取已有教学模式的优点, 在其基础之上使得一个教师的讲课, 在多个校区的学生都能同时听课呢?我们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这种多校区的同步教学, 从大胆尝试、积累经验、到逐步形成规律、形成一种教学模式, 基本上可体现在每个学期的课程表的设计上。

2004年9月初, 我们第一次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上课的时候, 就是在南校区、北校区以及珠海校区这3个校区之间开展跨校区的同步教学, 主讲课室都是在南校区, 教学专题的安排次序就按我们教材中的章节次序, 比较呆板。而且, 每一次的课都是由一位教师在一个校区主讲一个学习专题, 而在其它校区的课室里是没有教师在场的, 其它校区的多媒体课室的技术人员只是管理设备, 因而, 有时会造成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就如看电影一样, 有问题不能直接向教师反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就采用了主讲教师在不同校区轮流讲课, 而在同一次课的时间, 也适当地安排一位教师 (或参与本课程教学的研究生) 在非主讲教室, 以便保持和学生的直接联系, 使学生不会有受到冷落的感觉。

这种主讲教师跨校区现场交替的教学方式, 经过后来多次的实践, 基本上是可行的, 它可以使一次讲课, 多个校区都能同时听课, 而且又能跟学生保持联系。同时, 要做好相关的技术工作, 例如, 每次上课前, 都要预先进行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联调, 上课后, 要把教学录像的课件上载到教学平台上。

我们这门课程, 既有理论课、也有实习课。理论课是集体大班上课;有的实习课就分小组进行, 如讲授数字化学习资源这个专题的教师, 就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分别收集和整理资料, 然后分组上台汇报。

另外, 当我们在大学城的东校区也开讲本课时, 由于东校区没有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只能用传统的课堂面授方式, 于是, 我们就采用上课日期错开的方法, 如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跨校上课, 就在星期二, 在东校区上课就在星期四, 以兼顾多种环境的教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位同学说:“现代学习技术课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支持的一门课。利用网络, 三个校区的同学可以同时上一门课, 这在以前,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现在确实是真真实实的事情。通过讨论平台, 我们可以和老师、同学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5 跨校区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当今的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有什么用呢?根据哈佛商学院的传统, 教师是讨论活动的重要管理者。教师掌控着这种交流活动的步调和方向, 从而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有提出想法的机会, 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整个小组提出一系列的观点。

我们的网络视频会议教学方式, 主课堂有主讲教师和学生, 在分课堂有学生, 可直接向主讲教师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我们在本课程中, 进行过三次不同主题的案例实践课, 教学组的教师都分散到各校区的教学现场,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教学效果很不错。第一次讨论艾滋病的预防, 第二次讨论青年诗人海子, 第三次讨论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学习技术的差异。

每次都是提前两周在网络教学平台上, 由老师发布讨论主题, 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经整理加工后贴在平台上的相应主题下, 既可资源共享, 又可引起共鸣。在上课时, 就如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那样, 由教师作为节目主持人, 由事先作好发言准备的几位学生围坐在讲坛上, 整个互动教学过程, 都由教师调控。由教师逐一提出话题, 由台上的一位学生主讲, 借助P P T幻灯投影, 手拿麦克风发言, 台下的学生也可随时举手提问和发言, 学生发言后, 每次教师都作简短的点评;有时, 当谈到热门话题时, 学生一个接一个各抒己见, 有的还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引起气氛热烈的相互讨论。

不少同学反映, 这种授课形式比较生动、打破了老师的满堂灌局面, 可以与老师直面人生、共同探讨。当然, 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来说, 更是感到难能可贵, 深深体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从而促进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6 利用视频会议系统教学的存在问题

我们在南校区与珠海校区的一次跨校区教学中就出现过一次比较严重的问题。那次主讲教师在南校区讲课, 我在珠海校区跟学生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学投影, 结果在珠海教学现场, 主讲教师的声音从南校区传过来还比较清楚, 可是, 视频信息从南校区通过网络传到珠海校区的大屏幕的投影中, 所演示的教学平台上的信息就连一个字都看不清, P P T上的字就象毛笔字化了水一样, 也看不清;平均不到5分钟就断屏一次, 或黑屏、要频繁打电话告诉南校区的技术人员处理一下, 才能恢复。而且, 在投影中只看到主讲老师的侧面身体, 如果是站着来讲, 就只看到头部的一半, 如坐下讲, 也只是看到教师的侧面。因此,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我注意到, 珠海校区的学生比较大度, 虽无怨言, 但已无心听课, 当时我就认为, 除非解决上述的屏幕视频问题, 否则, 不能再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来上课了, 不然对两地教师、学生都不利, 特别是对珠海校区的学生。

事后, 我们教学组的教师和有关的技术人员为此事进行了一次技术研讨。通过多方面的讨论,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 除了网络传输速度问题, 使用视频会议系统上课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上课的老师要提前试一下声音和视频效果, 这样如有问题, 技术人员才能提前解决。

(2) 一门课程不一定从头到尾都用视频会议系统上, 合适的课就用, 不合适的就面授, 要灵活运用。也就是说, 讲理论的课就可用, 而对于软件操作、动画演示和播放视频较多的课就采用面授。

(3) P P T文体要大, 字数要少, 背景要清, 还要少动鼠标, 讲课教师不要到处走动。

当我们摸清了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这些规律之后, 在以后的教学安排中就扬长避短, 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好转。另外, 过度的信息化、多媒体教学也会带来教学弊病。我们的教学实践说明, 即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把自己精心设计和积累的多媒体资料, 如艺术照片、教学动画、录像等精品用在课堂教学上, 如果把握不好分寸, 看的多、互动少、上网慢等问题, 也会引起学生反感、影响教学效果。

6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 但教师和演员不一样, 演员是演绎艺术让观众欣赏, 而教师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到知识。我们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讲课效果好, 有时不好, 关键在于和学生有没有交流, 是否善于和学生交流, 而不在于是否使用了一流的信息技术。每一次成功的讲课, 基本上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本文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跨校区主讲现场交替的教学模式”, 简单说, 就是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教学组的每位教师轮流到各个校区主讲, 同时, 在其它校区的非主讲现场也适当安排一位教师在场, 这就使得每个校区都有机会作为主讲现场, 既体现了教育公平, 又保持了与学生的沟通, 从而实现了多校区的教学模式。

《现代学习技术》公选课实现跨校区的同步教学虽然已有三年多, 但我们在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仍不断发现问题和进行改进, 这包括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艺术的提高、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师与技术人员的配合、不同教学信息系统之间的运用、以及多校区开课的循环运作方式等等问题, 都是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探索与实践的。

摘要:中山大学的《现代学习技术》全校公选课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跨校区的教学已有三年多。本文对几年来的教学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基本的论述, 旨在为高校今后在探讨多校区同步教学提供一点实践经验。

关键词:多校区,视频会议系统,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 郭清顺, 苏顺开.现代学习技术理论与技术[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

[4] 苏顺开.广东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广东互联网发展报告[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5] 苏顺开.教学创新与实践[J].教育技术资讯.2006.

[6] 苏顺开.基于数字化学习的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07.

上一篇:中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