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之研究

2023-01-15

1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改的推进, 各种语文课堂教法如雨后春笋, 各地的语文研讨观摩活动百花齐放, 小学语文研究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生动景象。 然而, 学习观摩了一些课, 笔者发现有些课“妆”化得太浓, 遮盖了语文课的本真模样。

1.1 教师不主导

因为课改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很多老师便在课堂上“退居二线”, 把课堂演绎成学生的“学堂”。 学习目标学生定, 学习方法学生选, 学习遇到难题, 自己讨论……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的不管是否有道理的见解, 总是说“好”、“不错”, 即使是非常离奇的观点, 也不置可否, 只建议学生再听听别人的意见。

1.2 学生不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样的理念早就形成共识。 为了实现所谓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常常设计让学生读书、练笔等主体活动环节。 学生是老师叫读书就读书, 让练笔就练笔, 甚至有的老师还根据自己的想法规定了读的方式和写的时间。一次听课, 老师设计了自由朗读课文这一环节, 因教学课文较长, 学生读课文的时间难免要长些, 可是一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40 分钟, 整体感知课文的时间也是老师课前确定好的, 为了能如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大多数学生还在书声朗朗时, 老师却突然要求停止朗读。 继而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

1.3 教学情境貌合神离

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应达到一种境界:仿佛一切活动都是在最需要的时候自然发生的, 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刻意安排的。一位老师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感触安塞腰鼓的壮烈场面, 让学生在课堂上拿起教室里的空的纯净水桶猛烈地拍打, 顿时教室一片沸腾……这样做给学生造成不爱护公物等影响暂且不谈, 就语文教学来说, 也只是刻意追求一种轰轰烈烈的与安塞腰鼓形似的场面, 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却毫无帮助。

如此种种, 对课堂过多地进行任性干预, 背离了语文的“神”。 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回归真实的常态, 追求那种“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的自然天成之趣。

2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真实的途径

2.1 教师言行归真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 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权威角色。 很多老师在办公室与同事之间谈话说笑亲切自然, 可到了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板起面孔, 给自己戴上“权威”的面具。 这样的老师, 学生敬而远之, 何谈亲而信之?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验教育, 要求教师由过去的知识权威变为教学内容的引导者、体验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因此, 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首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 走到学生中来, 展现自己亲切和蔼的言行, 发自真心地与学生一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而不是公开课虚伪地“怎么想就怎么说”, “说错了也没关系”进行鼓励;家常课就斥责、羞辱说错的孩子, 学生实在不会就将答案和盘托出, 灌输给学生。 事实证明:教师真实的言行能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打消学生心里的顾虑, 使学生敞开心扉、放开手脚, 毫不拘束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2 教学情境归真

新课程理念认为: 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 因此, 课堂上老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 科学有效地创设情境, 使学生积极主地动参与学习。 上文中教学《安塞腰鼓》的老师, 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 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引进课堂, 将美妙的音乐、动人的画面、逼真的场景呈现给学生, 让遥远的安塞腰鼓真正走进课堂。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让学生在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进而创造美。 这样不是更好吗?

2.3 学生主体归真

我们的日常教学, 不必刻意追求形式化的东西, 顺课堂和学生之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春末, 我校开展语文老师同题优课评比活动。 刚上课不一会儿, 起风了, 天色也暗了下来……作为活动组织者, 笔者坐在教室里, 忐忑不安, 心里祈祷天公忍一忍。可事与愿违, 只听“嘭”的一声雷响, 狂风四起, 窗外的杨絮逃难似的疯狂地往教室里窜。 不一会儿, 雨点急促地扑向玻璃窗……教室里开始躁动, 教师的精彩演绎成了徒劳。 怎么办呢? 正当笔者犹豫是否改期重上时, 老师索性要求学生放下书本, 一起来欣赏眼前的情景。 学生忍不住议论开了……在老师的引导下, 有的背诵暴风雨的诗句, 有的模拟暴风雨的声音。 更多的学生展开想象, 把自然说成是一个“英雄”、一个“魔鬼”、一个气吞山河的“诗人”, 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同学们斑斓的想象和诗意的语言, 汇成了一段段文字, 一首首小诗。

这节课虽然没有完成原来预设的教学任务, 但谁能说这节课学生没有收获? 谁能说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逊色于预设的教学任务的效果? 试想, 天气骤变孩子们已经坐不住时, 老师仍然按原计划教学, 学生能收获多少? 这节课, 老师大胆地凸显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果断地、顺着学生的认知意愿, 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的做法却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

事后, 这位老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修改, 集中装订成一本以《雨》命名的班级刊物。 还以此为触点, 开展了微课程———“雨”。 学生们了解有关雨的知识, 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歌颂雨, 展现雨, 领悟雨滋润万物的博大情怀。 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探究的主人,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堂是自然的流露, 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 只有与学生真心、自然地交流, 学生才能处于自然的状态, 真正投入课堂学习中。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 一些作秀的课堂定会退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真实、本色的课堂。 “返璞归真”是我们孜孜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摘要: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 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无可厚非, 可有的老师刻意雕琢课堂, 使课堂显得过于模式化, 失却了教与学的本来面目, 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 学生却难以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让语文课堂还原本色, 返璞归真, 才能得语文之真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 林培英.课堂决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3] 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胰岛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下一篇: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