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分析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首都博物馆分析范文

博物馆旅游现状分析

文明的踪迹 记忆的殿堂

博物馆旅游现状分析

2013-10-30

文明的踪迹 记忆的殿堂 ——博物馆旅游现状分析

摘要: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博物馆旅游也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博物馆旅游发展道路上,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抓住机遇,适应变化,关注需求,提供服务,方能实现博物馆旅游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 旅游 服务 市场

“身材魁梧,头戴褐冠,披坚执锐,昂首挺胸,神态自若,整装待发„”今年暑假,笔者有幸来到西安临潼,参观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随着始皇帝指点了一番江山。走进1号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就会看见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场面蔚为壮观,让人忍不住赞叹,这果真是最伟大的历史遗迹!

历史遗迹作为博物馆开放已经有多年历史,其实不只是历史遗迹,文物、艺术品、高科技产品„都作为分支构成了博物馆的一部分。博物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国家通过博物馆向民众传达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民众则通过对博物馆的慷慨捐赠、对博物馆馆藏的评论和对改善博物馆管理的诉求,传递他们对博物馆所蕴含的国家精神和文化的肯定与认同。

现如今,世界在不断变化,公众对文化知识的需要日益多样化,为满足公众需求,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被建造出来。然而,但是随着旅游类型的丰富,设施的完善,旅游者口味的变化,博物馆从曾经“唯一”的景点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在旅游产品体系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那么,在如此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博物馆面对已有的或即将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而解决问题呢?

一、 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一) 由来

由于希腊文化的影响,公元前三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城成立了一所庞大的博

2 / 7

物院,以研究学术学识为重心,设立图书馆,并收藏珍贵文物。从十六世纪至今,博物馆一步步发展,现代的博物馆管理方法与观念已经日趋进步,由静态进入动态,视听设备及新科技皆被应用到新的陈列设计与管理上。

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

(二) 功能

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人的对话,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不断的将过去的故事输送。

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包含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娱乐七项。形态上包含建筑物、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户外史迹、古城小镇博物馆化、长期仿古代生活展示(民俗村),以及视听馆、图书馆、表演馆、档案资料馆等皆可纳入。内容上一般分为美术馆、历史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地区性博物馆及特别专题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内容以各表其独特风格与收藏为方法。

现代博物馆的功能以教育推广为重要目标,努力于社区民众的公共关系。在展示的目标上除了介绍知识,并引发观众美感经验,进而认知真善美的生命真理。

(三)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还处在社会生活的边缘,如今越来越受到公众重视。截至2012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3866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219家(文物行政部门管理的国有博物馆2560家,其他行业性国有博物馆659家),民办博物馆647家。免费开放以来,全国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4亿人次,每馆比免费开放前平均增长了50%-70%。

我国博物馆由文物藏品为主转而向多品类收藏扩展,历史类、综合类、艺术类、自然类、地矿类、科技类、民族民俗类等多种类型博物馆竞相辉映,加

3 / 7

剧了博物馆界的日益竞争。

二、 博物馆的中西方文化对比

西语中,博物馆一词原意是人类知识与文化的“记忆殿堂”。博物馆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向世界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区域历史文化文明高度浓缩的载体。

在英国的国家自然史博物馆,巨大的梁龙骨架化石成为带领访客进入博物馆世界的“引导员”,并且体现了博物馆的空间美。参观者同样是博物馆完整叙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柏林的欧洲犹太人受难纪念地是一个位于地底下的博物馆,地面上是由一块块棺材状的大理石组成一片类似墓地的场域,博物馆便在墓地之下。当时受难的犹太人的书信、日记等各种信息从地面下投射到地面,而观者只能低下头来观看——呈哀悼的姿势——通过观者完整地呈现出一种仪式。

中国丝绸博物馆整个建筑群以圆形、扇形或曲线组合而成,馆前广场的中心雕塑为民间敬奉的蚕神——嫘祖。进入序幕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织机模型——宋代提花罗织机。环绕织机底座周围的是一幅放大的宋代蚕织图,通过连环画的形式,系统的介绍了从植桑养蚕,到缫丝织绸的整个生产过程。

中西博物馆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感受古迹的浸染,沉醉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博物馆带给人们幸福。

三、 我国博物馆旅游现状

欧洲从19世纪就进入“博物馆时代”,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紧跟其后。而在当下的中国,民众对公益文化事业认识度还不高,北京一批博物馆平日每天不足10人次,很多人宁愿花10元人民币吃个汉堡包,也不愿意进博物馆。上海的博物馆、纪念馆已逾百家,但一批行业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平日大门紧闭,偶尔才有参观者,处于半歇业状态。上海民族乐器博物馆开馆20年来才接待了1万人次。这样的数据让人不禁唏嘘。

综合来说,我国博物馆旅游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冷热不均。

首先,从旅游资源角度划分的博物馆类型来看,遗址博物馆游客相对较多,藏品博物馆除少数外,大多无人问津,生态博物馆则刚刚起步。

其次,从博物馆的规模来看,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型博物馆游人如织,中小型博物馆则举步维艰。

第三,从博物馆的内容来看,具有互动性的科技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最受欢迎,数

4 / 7

量却较少;而数量最多的综合类,历史类博物馆则较少游客。

第四,从地理位置来看,处于旅游胜地,或者有旅游景区相依托的博物馆游客较多。 第五,从时间波动上看,由于特殊的临时性展览和免费开放,博物馆热闹时人满为患,冷清时门可罗雀。

四、 我国博物馆旅游面临的问题

纵观我国博物馆旅游的供求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需求不旺,供需严重脱节。博物馆所在的文博业和旅游业缺乏紧密的合作。博物馆业对于旅游业大多比较消极,坐等游客上门,而旅游业也没有给予博物馆旅游资源足够的重视,没有对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引导和挖掘。

主要有以下方面问题:

1. 我国博物馆精品少,类型单一

我国已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博物馆,藏品丰富,设施一流,管理先进,但是精品博物馆数量十分有限,并且类型单一。

2. 大多数博物馆长期“恪守”主业,对于中国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坐壁上观”,排斥“市场”,排斥“旅游”

一方面是观念原因,我国长期以来对博物馆“非营利”性质的认识存在缺陷,片面地将“非营利”等同于“非盈利”,使得博物馆完全依靠政府,这既使得各大博物馆都在政府有限的资助下艰难地维持生计,同时又形成了博物馆畸形的体制和衙门式的作风;另一方面是体制原因,我国博物馆行业大多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和管理都趋于保守,缺乏活力,导致在参与休闲市场的竞争中被公众排斥和遗忘,使博物馆这一拥有巨大信息量的独特的文化休闲领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博物馆内容陈旧乏味,展览死板雷同,缺乏吸引力

博物馆所表现的世界并不是普通大众所熟知的世界,它是一个由科学法则,分类法,时代划分构建起来的世界,对于非专业的人来说,博物馆里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一样,特别是将大量的东西堆砌起来的时候。我国很多博物馆的展出相当模式化,所有的展品都是同质的,游客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主动性极少。如果游客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会自然推而广之,避免选择其他的博物馆。

4. 博物馆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很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 / 7

博物馆习惯性地陶醉于馆藏珍贵文物的拥有量,认为只要摆出几件镇馆之宝就可以了,很少主动了解游客的需求,更谈不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了。很多博物馆员工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很差,游客很难留下好的印象。除了常规展览以外没有其他的服务项目,很难再次吸引游客。 5. 民众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市场需求不旺

首先,一些消费者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博物馆是死板,枯燥,过时的对等物,这与国外将参观博物馆视为一种消费习惯大相径庭,这其中博物馆自身的建设和定位有重要的影响。其次,一些博物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人倍感压力,缺乏自由感。博物馆疲劳使得一些追求娱乐和休闲的游客避免选择博物馆类的吸引物。另外,旅游吸引物供给的增加,带来了消费者口味的变化。随着旅游业的成熟与发展,旅游口味从观光到度假,现在又向更个性,更独特的专项旅游发展。与时代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相比,博物馆改变得实在太少了。 6. 旅游业对博物馆缺少关注,线路的设计和组织老套,没有深度挖掘博物馆产品的内涵,对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应有的远见

这主要是因为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经营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其主要的经营行为是追逐市场中需求的发展方向。现在市场中很多旅游者功利地选择轻松愉快的纯娱乐型旅游项目。旅游经营者为了迎合旅游者的这种消费偏好,在设计产品时自然向消费热点倾斜。同时,开发和营销一种高雅严肃的文化产品存在高风险和高成本。因此我国比较成熟的以博物馆为内容的旅游产品还不多见。

五、 博物馆旅游的启示与展望

(一) 博物馆应增强休闲娱乐功能

博物馆应增强休闲娱乐功能,注意为游客提供多样性的体验。荷兰博物馆向旅游者响亮地提出:博物馆是人们求知消遣的场所,而不是招人顶礼膜拜的神圣殿堂!很多国家都在通过扩展博物馆的其他功能来帮助博物馆教育与展示功能的实现。欧美国家在界定博物馆时,提倡三E功能 “Educate, Entertain,Enrich”即“教育民众,休闲娱乐和充实人生”。博物馆功能的多样化反映了观众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休闲娱乐的需求。

(二) 博物馆需要逐渐转变经营体制

博物馆属于遗产类旅游资源,其特征具有唯一性和脆弱性。从遗产保护的

6 / 7

角度来说,博物馆公有产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博物馆内的遗产旅游展示类服务具有公益性,应进行非营利性经营,博物馆的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可以以转让和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进行营利性经营,比如餐饮、纪念品销售、休闲娱乐服务等。国外博物馆在进行展览设计、制作和促销时委托给广告公司、制作公司、旅游企业,这对于我国博物馆展示类旅游服务也有借鉴意义。

(三) 博物馆应加强营销

博物馆营销应该对游客的情感和知识进行深入挖掘。 大部分博物馆的财力物力人力有限,很难进行独立的营销,与旅游业合作,与其他旅游吸引物组合进行营销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进行同类型的捆绑营销,也可以与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组合营销,还可以与酒店、度假地、娱乐休闲物等非文化旅游产品联合营销。例如在国外的很多酒店,可以看到印有博物馆的酒店宣传资料。

(四) 博物馆运营管理要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

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树立“社会服务理念”,在讲解服务、咨询答疑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努力提升自身形象。同时,要不断加强展馆服务设施和功能的完善,提高服务的水平,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努力提升行业形象,打造优良品牌。

(五) 博物馆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注重特色展示和创新应用

要充分利用自身和地方优势挖掘展示内容,突出自身展示特色、形成自身展示风格。特别是随着展示技术的日益发展变化,更应加强跟踪和研究,要用创新的展示技术和手段老保证展示的新颖性和先进性。

总而言之,在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我国博物馆应响应市场和社会的脉动,关注游客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服务,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情感体验。

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博物馆记录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我们应多多在博物馆驻足、欣赏,感受历史的积淀所带给人的厚重感,更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期待他的明天能发展的更好,更辉煌!

7 / 7

第二篇: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博物馆也已经成为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资源。博物馆作为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博物馆的作用能够切实发挥实效。本文就对我国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使得博物馆更好的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分析

博物馆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公益性事业,全社会人们都可以参观,但是,现代博物馆的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使得博物馆不能真正发挥实效,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此,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创新,以便现代博物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满足人们的需要。

一、我国博物馆管理的重要模式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的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博物馆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主要有两种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中化管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管理。在第一种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主体是国家文物局以及各级地方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经费、馆藏品定级、工作计划、人事安排都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博物馆工作人员只负责完成下达的任务,没有自主权、独立性。文化部门应有的活力根本体现不出来,无法满足民众需求。在第二种管理模式下,可能会给某些唯利是图的人敛财的机会,他们为了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效益,利用珍贵的藏品、设施、人力资源发展旅游业。这种模式违背了博物馆的非盈利性、服务大众的原则。既然这两种模式都有利有弊,那么,现代图书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呢?本文会进行具体研究。

二、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探析

(一)健全的法人制度

在现代事业管理模式中,法人制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法人制度不健全,很多条款都是不明确的。健全的法人制度可以将国家事业所有权、经营权与监督管理权分离开来,达成政事分开、资事分开的目的,使博物馆成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既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又能够承担相应地责任。

博物馆的法人制度与企业有所不同,企业是自负盈亏,而博物馆不是。博物馆的法人只是由国家监管,负责博物馆的经营、管理。博物馆是非盈利性、服务大众的文化部门,并不具有自负盈亏的能力,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博物馆应该按照一定的年限,根据现在的业务状况、财务状况,制定详细的运营方案、目标,由政府进行评估,然后拨款。这样一来,博物馆的法人就会科学管理,既不会为了提高经济收益而去迎合市场需求,降低文化产业档次,又可以给博物馆的经营带来适当的压力,迫使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服务水平。

(二)实行文化管理模式

一般来说,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来源于几千年前甚至史前时期,没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一般是不会进馆参观的。因此,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改革时,一定要贯穿文化理念。

1.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

作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参观者有疑问时,会很尴尬。因此,对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无论是馆长还是普通工作人员,都要努力丰富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最起码馆藏文物的特性以及保管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掌握。此外,博物馆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力度,尽力为员工提供全面培训,不仅要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文化素养,还要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对于决策层来说,要不断健全员工工作制度、文物管理制度,以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保障文物的完整性。此外,管理人员还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信息手段提高文物管理水平,比如开发博物馆文物管理平台。

2.服务方式上体现文化内涵

文物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给参观者呈现的效果大有不同。灯光、配置、布局合理,可以提高参观者的视觉效果,不仅使他们感受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还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否则参观者就像走进一堆陈旧无光的老古董中,这样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此外,要增强导览方式的人性化。文物价值体现在文物本身蕴藏一定的文化,开设博物馆就是为了不让文化蒙尘。因此,博物馆要尽力为参观者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博物馆的评价体系当然不可能和事业单位一样严格,博物馆建立评价体系一定要符合国家政策、结合实际,统筹兼顾,发挥员工的个人特长。制定评价体系后,一定要做好落实工作,千万不能流于形式。此外,管理者要在遵守评价制度的前提下,为员工谋福利,增进与员工之间的感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博物馆采用的主要管理模式的优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比当前博物馆管理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对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当然,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改革,不仅需要博物馆努力,国家政策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希望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努力,促进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周静.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探析[J].东南文化,2009年第04期:94-97页:共4页.

[2]马兰英.现代信息技术与博物馆管理有机结合的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1年第04期:29-29页:共1页.

第三篇: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民族精神的分析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了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民族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通过对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实践,让我对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一.民族精神基本理论阐述

1.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2.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⑴ 民族性特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民族成员对于本民族和本体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归属感,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意志和品质,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念、共同理想和思维方式的集中反映。

⑵ 时代性特征:时代性是指民族精神在其历史性的演化中所体现出的时间性特征,也就是其与时俱进的根本性质。任何民族精神都存在于特定的时间条件下,与一定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紧相联。文化和精神,归根到底都是一定社会历史生活条件的反映,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总是与该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相联系。

⑶ 历史传承性特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历程中一脉相承的精神特征或思想意识,是在民族的延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丰富、日趋成熟的精神,它总是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血脉相连,是民族文化传统不断积淀和升华的产物。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与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水乳交融的联系。

自觉能动性特征:自觉能动性是指民族精神能被民族主体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自我觉悟,

从而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更新取决于民族精神的自觉。如果说,精神的本质特性是自由,那么,民族精神的真髓就在于它的自我规定,而对于这种自我规定的觉醒和意识就是民族精神的自觉。”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

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概况

1.博物馆介绍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柳条湖立交桥北侧,始建于1991年,1997年9月进行扩建,至1999年9月18日竣工并正式向社会开放,江泽民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历史博物馆。新馆开馆来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集体、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省市文明单位、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2.博物馆背景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沈阳的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虽然发生在沈阳,但它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在地域方面已远远超出了东北、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 “九·一八”事变及对我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生动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弘扬民族精神的几点认识: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进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体现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而社会主义则是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方向保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进步融人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伟大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压力和困难,会遭受各种各样的风险和考验。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图强,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斗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民族精神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但是经济全球化并非经济利益一体化,各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强大的行为主体,仍然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仍需保护民族工业和品牌,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否则,经济全球化也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难以导致政治一体化,因此,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对我国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能发挥这种作用的,只有弘扬和培育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既不盲目排外,又不盲目崇洋,以塑造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既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和其他文明成果,同时又要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主权,加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发扬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民族精神,把加快科技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青年人身上的蓬勃朝气和创新精神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强大动力。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青年一代肩负着崇高使命。所以,必须在青年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他们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

5, 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需从各个方面做起。,要培养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理解,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睁开雪亮的眼睛观察外界民族的发展,以博大的胸襟正确对待外来民族精神,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善于吸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外来民族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之中。假如我们大学生对别的国家民族文明和制度没有平等的认同、宽容,而是以一种狭窄的视野藐视地球上其他文明的存在,其发展的情景只能是夜郎自大的封闭。我们不能忘怀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耻辱和痛楚,造成这样的悲剧就在于清王朝的故步自封,只局限于看自身国内的发展,眼光没有放远,那是赶不上先进发达的国家与民族的,民族精神更不能唤起。因此,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去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人类发展整体的命运,与整个地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我们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从人类共同发展的趋势中前进。

6,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倡导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

7,做到自立自强、坚强刚毅、宽厚待人、积极进取、通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和习惯。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就应该是:适应国内形势发展要求,落实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相统一,结合文化特点,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中学生的成长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高尚爱国情操和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民族精神的目标则在于:领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知道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内容是:重点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要有诚信尚德精神、团结合作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尊师重道德精神等。其四,在校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援助、青年志愿者服务三项活动,将民族精神切切实实贯彻到实践行动中。

结论: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表现。它吸取了中华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源泉。它彪炳千秋,又与时俱进;它烨烨生辉,充满活力。

中华民族精神延续、发展到今天,已是几经沧桑,历尽风雨。然而它自强不息的向上进取精神仍在,继往开来的创造精神仍在。中华精神在新的历史时代,将以新的姿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吸收容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今天的大学生,站在时代要求的前列,将是有希望挑起祖国大旗的“脊梁”。民族振兴的重任落在我们大学生这一代人的身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潮流中,我们努力高扬民族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的步伐将在祖国灿烂的曙光中响起!

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学艺术等各种手段,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全民族的精神和士气振奋起来,同心同德地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篇:关于芜湖铁画博物馆建立可行性相关分析

芜湖铁画介绍、历史渊源 芜湖铁画现状分析

建立铁画博物馆的可行性 如何运营(政府主导还是。。)模式(借鉴苏州、南通) 产业链开发

芜湖铁画简介: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 芜湖铁画现状分析:

芜湖铁画技艺,作为芜湖独有、中华一绝,世界独一无二,正处于绝技失传的境地, 66岁高龄老人储金霞是芜湖铁画第五代唯一的传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受大气候影响,芜湖市镜湖区工艺美术厂2002年进行了改制,改制后虽经努力却至今未能使得芜湖铁画摆脱困境,铁画的传承、保护、发展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近几年来铁画艺人纷纷自立门户,非专业人士乘机打起芜湖铁画的牌子,铁画制作小作坊林列,且多为抢市场、争客户,相互间打起了价格战,导致一些铁画制品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损害了芜湖铁画的声誉。外地城市也在生产似是而非的"铁画",市场充斥着一种虚假的繁荣,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芜湖铁画在现在的社会潮流下日显式微,主要有四点原因:

一是历史悠久,没有与时俱进。芜湖铁画三百余年历程,基本上是隶属身分,作为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与衍生。当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技提高了生产力,大大降低了工艺品的制造成本,并形成规模化、节约化大生产,外来的实用工艺品和器物正在以便捷、价格低廉、产品丰富等优势,冲击芜湖铁画。

二是使用价值单一。铁画主要充当节庆、人际交往礼品,满足农耕经济、芜湖商埠文化下精神需要。芜湖铁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辉煌,究其因不是顺应了市场转型、大众消费的变化,而主要的是“以黄金铁画冲上来的”,结果“铁画大跃进”不仅将工艺美术厂多年积蓄挥霍一空,落得个债务、官司缠身,而且还酝成了今天芜湖铁画市场的“战国时代”。

三是传承方式封闭保守,青黄不接,后续力量薄弱。主要二种传承方式,一是家庭作坊中父子、父女相传统,二是师徒之间的传授。传授方法上也不科学,多以口传身授为主要方式,也有一些工艺口诀,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总结,严重限制和束缚了芜湖铁画工艺的发展和进步。原因在于历史上,贫穷、缺乏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使铁匠艺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很低,画家和其他文化人缺乏对关于工艺方法、原则著作如《天工开物》、《考工记》等的研究,没有为铁匠艺人提供指导。

四是品种未脱窠臼, 虽然近年来铁画品种上有所突破,出现了实体铁画、盆景铁画、日用铁画、瓷盘铁画,但主体上仍是壁画、座屏、条幅、横幅,行业内基本上是衣钵相袭,服务于经济、教育、审美、旅游几乎没有。

建立铁画博物馆对于日渐式微的芜湖铁画的意义:

芜湖铁画现在面临着每况愈下的形势,如果不采取措施挽救,十年以后、百年以后,这种绝技可能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苏州的刺绣曾经也面临这种境况,而现在苏绣发展态势良好。目前苏绣的年销售产值已超过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各类工艺美术师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生产企业近100家,产品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在苏绣产业振兴过程中,苏州市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组建了苏州刺绣博物馆、苏州刺绣艺术博物馆等众多博物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苏州的刺绣博物馆,在芜湖建立铁画博物馆。

针对博物馆的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建立铁画博物馆,可以集芜湖铁画的生产、展示、销售、交流、研发、会展于一体,充分展示铁画悠久历史、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保护我市目前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立铁画博物馆不仅对保护芜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项目实施后,可以取得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产生旅游门票收入等;第二部分是铁画形象得到宣传提升,促进社会认同和市场认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铁画产业得到巨大发展。 芜湖建立铁画博物馆可行性分析:

芜湖现有徽商博物馆、陆和村茶艺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数个博物馆,但是没有铁画博物馆,如果建立铁画博物馆,可谓拾遗补缺,适当其时。

现将铁画博物馆的可行性从“国内同类博物馆分析”、“芜湖建馆优势分析”、“建馆场地”、“展品及资料准备”等方面分述如下:

国内同类博物馆: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铁画专题博物馆,芜湖博物馆将是全国第一个铁画博物馆,可以作为一个独特卖点和方特一起打造特色旅游线路。

芜湖建馆优势:芜湖铁画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一绝、芜湖独有。

建馆场地:博物馆拟建于古城区,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的古建筑为载体。

交通区位:博物馆位于中心城区,靠近城市主干道,交通便捷,同时附近旅游景点众多,有集群优势。

科技优势:博物馆藏品对于环境要求严格,比如恒定的温度和湿度、防火防盗等对科技要求很高,新建博物馆起点高,科技优势明显。

展品及资料准备:展品和资料分为两类,一类为文献资料,一类为实物资料。芜湖地区高校、博物馆、档案馆对于铁画具有很深的研究,关于文献类资料收藏非常丰富,同时作为芜湖独有的铁画,芜湖地区的铁画实物资源丰富且全面。 运营管理分析: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博物馆,通常是公益性事业。但是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说,建立民办博物馆是近几年大力提倡和鼓励的。只是由于单纯的民办博物馆限于人力、物力、资金等原因,很难把博物馆很好的经营起来,大多陷于困局生存艰难。所以芜湖铁画博物馆的运营模式以政府主导为最佳,或者可以由政府部门下设一个企业单位,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去运营。

博物馆的经营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保障博物馆、纪念馆财政经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切实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另一方面,也要深入研究、推动博物馆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与改革相适应的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向社会提供优秀文化产品,经营取得良好效益的博物馆进行奖励,发展文化贷款,调动博物馆开创经营之路的积极性。

资金不足是我国博物馆面临的首要问题,它对博物馆物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一方面,政府的拨款首先被用于保证员工的基本工资和津贴,日常文物的保护、征集和文化交流就显得力不从心。缺少精品文物和先进陈展设备的博物馆,难以办出高质量的展览吸引观众。另一方面,由于员工收入有限,使博物馆的竞争激励机制形同虚设,进而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运作,这也是博物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交合点。国外博物馆大多都有企业和财团的赞助,通过基金会模式,形成社会财力与博物馆的互动。在这一模式下,博物馆既拓展了筹资渠道,又帮助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文化形象。而我国的博物馆,能够通过私人、社区、企业等公益渠道获取的捐助非常有限,基本上是空白。博物馆设立捐赠基金会,可以拓宽资金来源,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而捐助方也可通过媒体宣传,冠名权使用,宣传品软广告,网站广告的方式扩大自身知名度,形成广告效应,实现双赢。此外,政府对社会向博物馆的捐赠,应采取免税政策。对于所得赞助,博物馆应当做到账目明晰,专款专用,以建立起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信任,为彼此的长久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单靠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博物馆的财力支持,还远不能满足博物馆充分发展的需要。藏品是博物馆发挥职能的根本物质载体,市场经济下,博物馆用于收集和维护藏品成本在不断加大。博物馆除了利用经费收购文物外,应大力发展社会捐赠,把社会捐赠发展为博物馆藏品征集的一个重要途径并形成良好趋势。博物馆要认真对待捐赠的文物,通过给予捐赠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在展览中注明捐赠者的姓名,定期邀请捐赠者来馆参观,通过媒体对捐赠者进行正面宣传等方式,促进社会人士对国家文博事业的支持,形成良好的捐赠氛围和优质的信誉。除了藏品捐赠,博物馆还可以通过集结社会力量丰富的展品资源。通常私人的收藏品缺乏展示途径,博物馆可以组织、结合社会收藏家、企业的收藏,签订展览合作协议,丰富展陈内容,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产业链分析:

博物馆,通常直接与公益性事业,非盈利性机构等名词相连,但并不排斥通过多种服务、提供多种文化产品,以及开设其他经营实体,获得一定经济回报,以弥补各项经费的不足。因此,博物馆要体现出文化生产力,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创新发展理念。

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是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切入点。

最近几年,工艺美术精品收藏热逐步加温,行情看涨,博物馆可以研发适合作为礼品的铁画,营造品牌效应。引人注目的文物背,后往往联系着重要的历史任务或重大历史事件,利用这样的名人名事效应,推出自己的品牌商品,可以章现个性,打造自身品牌。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博物馆应紧跟时代潮流,实施 “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策略,把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掀起文化旅游潮流,以博物馆为招牌,促进和带动整个地区的旅游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给文博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意识到文物与旅游之间的相关性和互动性,将“开发文物资源,搭乘旅游快车”,列入到博物馆发展和建设的战略性规划中。在国外几乎所有的大型博物馆都设有商店,中小型博物馆则设臵小型的商品柜台,出售纪念品是博物馆筹集资金,延展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虽然博物馆开发的是文化商品,但在市场经济下,必须引进企业的运营模式,参照企业的营销观念,根据公众需要设计文化产品。首先,要开发不同档次、价位的纪念品,满足各个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使每个进入博物馆的观众,都能买到自己买得起、有意义的文化纪念品。其次,开发有特殊意义和收藏价值的纪念品,满足消费者的收藏需求。博物馆要全方位拓展产业化渠道,针对不同展览,设计不同纪念品,注重对文物标本和出版图书资料的利用。博物馆还可以通过对收藏品独有资源(知识产权)的合理利用,少而精地仿制、复制古今文物和艺术品。这些仿制、复制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收藏需求,还有助于树立博物馆形象,成为国际交流的宣传名片。

众所周知,广告是大众媒体的主要赢利方式,博物馆作为宣传教育的窗口,可以利用参观群体的优势,借鉴媒体运做方式与企业单位合作,在展览中穿插软广告,实现经济收益。如在门票背面,义务讲解员的制服,宣传页和免费纪念品上,都可以进行广告宣传。还可以冠名权或特别赞助商的提名的方式进行宣传。但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应注意与展览保持一致,不要显的过于突兀。

博物馆可以开发利用充裕的场馆优势,利用空档展馆,开展租赁业务,这也是弥补经费不足的有效方法。将空闲场地出租给个人或企业后,还可以通过追加设计、宣传等延展性服务继续创收。

博物馆可以集合一些画家和铁画艺人,成立专业的铁画工作室,从事铁画的研发、创作。

时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博物馆可设立铁画培训机构,提供一个学习、交流铁画的平台,培养铁画人才。

第五篇:关于成立民办茶文化博物馆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文物博[2011]11号文件:《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西安市委市政府文件:《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失业的实施意见》,曲江新区管委会文件:《关于鼓励扶持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要求,为了教育、研究、欣赏,广泛参与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交流,来自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申请成立民办茶文化博物馆,进一步促进茶文化发展大繁荣。

一、民办茶文化博物馆是重振茶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华民族茶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近年来成萎靡态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同时,还存在着准入制度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管理运行不规范、社会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茶文化的发展,然而民办茶文化博物馆的成立,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集中做好藏品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工作,服务体系标准,只有通过民办茶文化博物馆才能在茶文化的发展中获取动力,重新繁荣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二、民办茶文化博物馆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发点,将中国特色产品茶叶带及欧亚大陆乃至非洲,极大促进了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积极吸进了外商,改善了投资环境,把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西安经济的持久发展提供动力。民办茶文化博物馆是集现代茶文化传递、茶制作工艺交流、茶具工艺鉴赏的服务机构,要开发出更便捷的交流方式与项目,挖掘更深层机和更广阔的文化内涵,并形成文化产业经济带,进一步扩大国际茶文化市场,带动陕南地区茶叶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陕西特色茶具—耀州窑茶具品牌影响力,将精神资源向经济资源迈进,才能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民办茶文化博物馆是公民文化需求增长的必然结果 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本草纲目》有:“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认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陕西多产绿茶,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采摘工艺,不同的加工方式,每种茶叶都流传着各自的传说。茶文化博物馆是茶文化传播的载体,要深层次收藏、保护、展示、研究和传播茶文化,以服务大众为目的,教育传播为手段,秉承现代文化发展方向,完善民办茶文化博物馆设施体系,以满足现代文化发展需求。

四、效益

茶文化博物馆是集茶文化观光旅游、商务洽谈、学习教育、宗教信仰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可以介绍相关茶叶的种类、饮用方法,各类茶具的使用、鉴赏,相关文物的收藏、展示,致力成为地方文化名片之一。民办茶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一方面在经济上能够带动茶叶产业、耀州窑茶具产业链,以茶博会等展会为契机,带动书法、篆刻、宗教等行业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全民对茶文化的认知能力。学习茶文化渊源历史,文物鉴赏能力,品茶艺术,国际礼仪,提升文化品位,使公民参与到茶文化交流活动与项目中,整体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修养。茶文化的发展任重道远,努力建设民办博物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夯实茶文化博物馆形象基础,提升博物馆展示服务质量,做好文物开发与保护的工作,以浓厚的文化气息彰显地方个性特征,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司法所应急预案范文下一篇:示范党支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