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调研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心理学调研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切实搞好涪陵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整个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对涪陵今后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面对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农村污染源加重、工业污染等问题,切实落实环保责任、创新环保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增加环保资金投入,还千里乌江画廊美丽容颜,走发展生态旅游的扶贫之路,才能做好涪陵库区环境的保护。

第一篇:环境心理学调研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调研

【摘 要】作为国内首次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文献,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具体的调查并总结了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与非师范类艺术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为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教育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对提高北师大乃至我国其他非艺术类师范院校的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与实践水平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 美术专业本科生 创业心理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创业”的表述有所不同, 但是对创业本质的理解还是有着一致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努力、承担风险、最终创造价值,并会给创业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等。

创业心理主要研究在创业行为的发展过程中,创业者这一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行为规律。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创业者中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

目前,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美术专业本科生就业的有效且重要途径之一。事实上,美术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创业历史由来已久,这与其独特的个性与思维模式有着密切关联。美术专业本科生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意接受过多的约束与管制,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所有这些特点,造成了美术专业本科生不愿意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模式,而选择进行自我挑战的自主创业之路。

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美术专业本科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美术专业本科生对文化课学习较为轻视。但在专业学习上,他们的学习方式更具自主性。由于美术专业对技能有很高的要求,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此外,美术专业本科生的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观念。但他们也显得比较自由散漫,喜欢彰显个性,那这些特点会对其创业有哪些影响呢?

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师范类大学,那么,该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在创业心理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作为一所师范类百年名校,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和其他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有哪些不同呢?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三所艺术类院校为例,考查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特点, 通过比较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通过整合分析得出结论,为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教育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 问卷调研部分

1.问卷的发放

发放时间:2013年3月—2013年7月

发放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

发放数量:200份,每份两张,实收有效问卷200张

发放对象: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美术专业本科生

具体说明:问卷分三大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部分、对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认知部分、创业心理测试部分,每份40题,其中每个学校各占50份;男生127人,女生73人;大一学年14人,大二学年32人,大三学年58人,大四学年80人,刚毕业为16人。最后采用Likert式5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数据结果与分析

(1)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总体特点

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包括北师大在内的所有被调研创业心理调查问卷各个维度及平均分上的得分当中,相对比较低分别有人际关系、职业探索和自我认知。其中自我认知的得分最低,平均分为2.25;自我提升的得分最高,平均分为3.06。这表明美术专业本科生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清楚明了,缺乏一定的对创业的探索,应多注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总体上来看,各维度和平均分的得分都不是很高,这表明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北京师范大学与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特点的差异比较

将调查对象按师范类综合大学和非师范类艺术学院进行划分,对北京师范大学与其他三个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数据进行t检验并进行了比较。可以得出,北京师范大学与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在不同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创业的自信心”与“敢于面对创业失败和接受挑战”都很大程度上低于其他艺术类院校。这表明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要克服自身和环境的限制,正视自己的优劣势,化劣势为优势,增强自主创业的自信心,锻炼自己敢于面对创业失败和接受挑战,提高自己的创业心理素质。

进一步分析发现,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更倾向于从事美术教育创业方向,这也是和其他艺术类院校一大不同。其中有大一部分都报考过教师资格证,这说明他们对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是感兴趣并充满自信与把握的,这也与北师大这所充满教育气息的师范类综合大学学习环境的影响有关。他们中有80%的同学都修过《教育心理学》等课程 ,甚至有美术和教育学双学位 ,这些都使其很从容地选择美术教育这条路。而他们又具有和其他美术专业本科生一样追求个性,崇尚自由,不愿意接受过多的约束与管制,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性格特点,不愿意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模式,从而选择进行自我挑战的美术教育自主创业之路。(如建立艺考美术培训基地、投资创建少儿美术培训中心等)再加上北师大教育体制中一直贯穿给每位同学“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精神,对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他们都很希望通过创业为国家的美术教育尽一份力。这个结论将成为今后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方向的一个重要参考。

再次,数据表明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在创业方面的创业训练与实践锻炼方面和其他艺术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相比比较缺乏。有效地创业实践与锻炼对很少涉及美术创业的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会帮助在校生们了解美术创业的特点与要领,发现自己在创业心理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使他们以后在进行美术创业时更得心应手。

美术创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创业,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在创业时面临的心理困惑更为特殊,具有很多特殊性与不确定性。目前,大多数美术专业本科生认为学校缺乏对其美术创业心理的辅导与培养。学校应努力为美术专业同学提供诸如美术创业心理咨询与互动平台、美术创业讲座、提供创业锻炼基地等活动与实践项目,以提升其创业心理素质,鼓励美术专业本科生理性且大胆地创业。

二、结论分析与相应措施

1.结论分析

(1)美术专业本科生对美术类创业的认知还不够清楚明确,缺乏一定的对美术类创业的探索,应多注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总体来说,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就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来说,北京师范大学作为非艺术类师范大学的典型代表,其美术专业本科生80%以上倾向于选择美术教育方向(如建立艺考美术培训基地)的创业途径,愿意通过创业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相对与其他专业艺术类院校的美术专业本科生,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对自己在美术方面的创业信心不足甚至有自卑和焦虑心理,沟通与交流能力较为缺乏,在面对创业失败与挑战时不够从容,缺乏美术创业实践;希望学校可以提供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理论性教育与咨询平台美术创业讲座、提供创业锻炼基地等活动与实践项目。

2.相应措施

针对北师大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的特点,拟制定了一套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专属的美术创业心理咨询互动系统。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以下四点意义:

(1)本文是国内首次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得出的数据与理论的文献。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完善了我国当前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结构体系和理论框架。有效揭示了师范类院校美术专业本科生的创业心理教育规律,有助于充实艺术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的实证研究资料,丰富了我国美术专业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理论内涵。

(2)加强师范类高校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研究是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就业体系的重要力量,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研究是师范类高校创业心理教育的重要保障,对于推动北师大等师范类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改进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理论性教育与咨询系统起到指导性作用。

(4)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本科生创业心理研究是广大师范类高校美术专业本科生了解创业心理的现实需求,对促进其实现人生价值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郝里斯,迈克尔·彼得斯. 创业学[M]. 王玉,王蔷等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2]严建雯. 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

作者:靳美

第二篇:涪陵库区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摘要: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切实搞好涪陵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整个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对涪陵今后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面对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农村污染源加重、工业污染等问题,切实落实环保责任、创新环保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增加环保资金投入,还千里乌江画廊美丽容颜,走发展生态旅游的扶贫之路,才能做好涪陵库区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涪陵库区;环境保护;调研

一、涪陵库区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

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涪陵全境,境内流程77公里,辖区内汇入长江的河流有4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乌江、梨香溪、小溪、渠溪河等12条。三峡库区水位至175米后,将淹没全区陆域面积51平方公里,水库岸线全长约585公里,其中长江干流左右两岸271公里,乌江等支流左右两岸314公里,涉及涪陵辖区内44个乡镇、街道。

(一)库区环境保护态势良好。据环保部门资料显示,2011年,辖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均符合国家三类水域水质标准。城区饮用水源监测指标均符合集中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比2010年下降2.6%、11.4%和10.8%,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占监测日的76.6%,酸雨发生频率比2010年下降29.2%,城区降尘比2010年下降17.3%;城区三个功能区环境噪声平均值稳中有降,“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效果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公众满意度持续上升。

(二)库区生态环境压力减轻。库区移民搬迁基本完成后,建立和完善了消落区土地使用及管理制度,对辖区内17.6平方公里的消落区进行强化管理和监督指导,有效遏制了在消落区内乱搭乱建、乱倒乱堆、乱填乱挖、乱栽乱种等行为发生,确保了水库运行安全和库区生态环境良好。

(三)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增加。一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条件。自1989年涪陵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以来,先后实施完成了“长治”工程一、二、三、五期和国债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治理区森林覆盖率为32.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4.9%。涪陵被纳入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10个试点城市之一。二是防治工业污染,确保“一控双达标”。三是防治地质灾害,消除库区安全隐患。四是防治船舶污染,严控流动污染源。五是防治水面污染,优化库区水面环境。六是防治水源污染,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二、涪陵库区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由于涪陵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库岸山高坡陡,辖区人口稠密且对水土依赖度高,导致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986.32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67.42%。境内长、乌两江沿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为1239.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两岸893.8平方公里,乌江两岸346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4%。区内潜在危险的滑坡835处,涉及全区每个乡镇、街道,危及人口7.6万人。

()农村面源污染加重。一是化肥、农药、农膜污染较重。据统计,每年全区农作物施用农药950吨,平均使用强度为0.94公斤/亩,化肥使用量折氮量2.7万吨,平均使用强度为30公斤/亩,均高于全国防止水体污染的上限标准,农膜使用量1548吨,平均使用强度为0.88公斤/亩,且基本没有回收,遗弃残留在土壤中,形成土壤“白色污染”。二是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加剧。普遍存在“重养殖、轻防治”等问题。畜禽常年存栏量530万头(只),排废量在800万吨以上,实行无害化处理的不足20%,绝大部分就地排放。肥水养鱼、网拦养鱼屡禁不止,造成周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三是榨菜加工废水污染加重。涪陵现有榨菜加工企业102户,年产成品30万吨、排放废水200万吨、排放COD为0.6万吨(占全区工业COD排放量的50%)。榨菜加工产生的高盐、高浓度废水,极易造成局部区域、流域环境污染严重。

(三)工业污染治理薄弱。一是“三废”排放量大。据统计,2010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4624.2万吨、COD排放量1.25万吨、氨氮排放量0.16万吨、粉尘排放量1.16万吨、固体废物排放量4.3万吨。二是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涪陵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存在较多高耗能、高耗水和重污染企业。三是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虽按国家环保法规,对工矿企业实行了“准污染、谁治理”和“一控双达标”措施,但一些中小企业仍未做到达标排放。四是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环保隐忧。在李渡、白涛、龙桥等工业园区建设中,环保机构设置和环保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环保掌控存在风险。

(四)水体生态功能下降。三峡工程蓄水后,使600多公里长的库区由自净能力较强的天然河流变成了水环境库容低、生态功能相对脆弱的人工湖泊。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低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故障频繁,人为因素导致污染治理设施处理率下降,以及广大农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沿河倾倒垃圾、直排人畜粪污等,更加剧了库区水质污染。

(五)环保机制仍不健全。三峡库区流域在管理上,涉及移民、水利、环保、航运、林业、农业、城建、市政等部门,因体制和行政赋权关系,各地区各职能部门对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进行“分而治之”,致使水资源和水污染防治管理脱节或缺位,从而降低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效率。消落区管理是新课题,水库管理部门没有执法处置权,监管面临诸多困难。

三、涪陵库区环境保护的建议

(一)切实落实环保责任。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经济,环保先行”的观念和城乡统筹的大环保观念,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二是坚持依法治水。加快对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等滞后领域的立法,修改完善不利于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三是坚持环保责任考核制度。坚持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环保责任考核制度,防止以损害生态环境,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的“率先”和“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发动全社会开展宣传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及“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警示教育和舆论监督,提升全社会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一是建立部门联动的体制和机制。尽快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制。组建有国家相关部委和沿江各省市参加的专门机构,形成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治水机制,并建立起库区环境预警监测和应急指挥体系,以及环境污染的补偿和协作机制,彻底消除河流“区域性”的行政分界障碍。二是建立环保综合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机构。按照“谁决策、准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组建战略环评专家咨询机构,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产业布局问题以及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等重点污染行业的有序发展进行论证,促进环境保护积极介入、超前谋划,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生态安全目标考核制度。从减排的指标、监测及考核人手,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与领导班子德、能、勤、绩、廉考核挂钩的生态安全建设目标责任制。

(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是科学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涪陵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一员和“一圈”带“两翼”的传承支点。在制定城乡统筹发展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总体规划时,要把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与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合理安排一、二、三产业和结构调整。二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导,大力发展低能耗、少污染或不污染,效益好的产业。三是加快“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步伐。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加速库区由传统农业向开发型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加大沼气推进的强度和速度,坚持发展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加强对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指导,推广使用符合小城镇实际需要的环保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四是确保“工业园区”建设走上环保发展之路。各工业园区要着力发展经济效益好、产值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财税贡献大的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统一规划建设园区环保基础设施,集中处理园区“三废”,并制定环境事故风险防范预案,从生产的全过程削减污染。

(四)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一是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生态安全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以及重庆市提高对我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国家建立长江中下游省、市对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长效投入机制。二是采取多种融资,发展相关产业。从税收、信贷和价格方面,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建立有利于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污染治理的产业化、专业化集中治理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争取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安全建设。尽快增设化危品运输洗舱基地和清漂专用码头等。三是加大经济杠杆的调控力度。利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治污,尽快出台差别排污费、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政策,使排污不达标企业“只赔不赚”,让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使“环保经济”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尽快增设利用畜禽粪便生产高效有机肥财政补贴,重点扶持有机肥工厂,促进其把更多的又脏又臭的畜禽粪便生产成像化肥一样的有机肥。四是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相结合。在生态建设项目的安排上,财政要安排一定的扶贫资金,开展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对一些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区域,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生态移民。另外,政府要痛下决心,采取政府补偿,彻底关停乌江沿岸的小水泥厂等“五小”企业,还千里乌江画廊美丽容颜,走发展生态旅游的扶贫之路。

[责任编辑:赵兴宇]

作者:张李娟 曲戈

第三篇:高校工会参与教师心理援助模式的调研与创新

摘 要 全国各地“心灵驿站”建设活动方心未艾,在高校工会工作中,如何科学地、创造性的把贯彻“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教职工心理服务结合起来,本文对高校工会心理服务模式、制度、手段上进行梳理。其成果不仅对高校工会自身建设,还是作为工会工作的内容,都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生长点和创新点,将直接的对高校工会参与心理援助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 教职工心理咨询 教师心理健康 职工心理援助

1 关注高校教职工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从影响引起心理反应的外界环境来看,今天高等教育的承担者——大学教师的心理外部因素处于快速、巨大的变动中,大环境下的社会价值观、社会阶层、工作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迁,大学教师作为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逐渐被边缘化,从教师职业获得的社会认同感降低,大学教师的相对收入下降,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来看,这些都影响大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入,高校管理体制仍在“异化”与“人性化”之间博弈,教学方面的考核、科研任务量化,加之家庭生活和社会事务,使得高校教职工日益感到竞争的激烈和生活、工作的不稳定,对高校教职工的心理承受力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大学教职工普遍感到精神疲惫、心力不足,高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2 工会开展心理服务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工会在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送温暖活动、开展“传帮带”的劳动技能竞赛,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工作,这些都与高校教职工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只是没有直接关注职工心理问题。高校工会应主动拓展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活动范围,把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纳入工会工作的视野,构建职工心理关怀机制,应为其提供心理关怀,解决教职工心理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探索。

随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方针的提出,以及全总和各地方工会“心灵驿站”的建立,上海、杭州等少数发达地区的少部分高校开始尝试这方面的工作。在这些高校中,都以工会作为教职工心理服务的机构,由工会组织协同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利用外在心理服务资源,为教职工提供心理健康宣讲、咨询、心理档案建立等心理服务。

3 当前工会开展心理服务的模式与路径

3.1 心理干预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为教职工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的高校数量很少,但并非大部分高校对教职工的心理问题不重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人性化管理”出发点,高校人事部门的岗位匹配探索,以及工会的和谐劳动关系、教职工之家建设,这些都从组织和制度层面为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创造积极条件。随着管理科学化、人性化的提升,除了组织和法律层面等“宏观调控”之外,发现心理因素对职工工作绩效的也有着重要影响。大部分高校工会都开展过针对教职工心理健康的工作,主要的形式为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方面的专家,提供积极心理学、职业倦怠、压力缓解和家庭婚姻等方面的讲座。心理热线也是常见的心理服务之一,与公共服务或公益服务的心理热线有专职人员进行服务不同的是,高校内部的心理热线主要是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扩展。无论是讲座还是心理热线,其假设条件是解决教职工的负面心理因素,以比较突发的心理应急作为解决对象,因此可以认为是心理干预模式。

3.2 心理咨询岗位模式

根据国外的经验,在一些工作压力大、情绪耗竭高的职业以及一些注重员工管理的企业设有心理咨询师岗位,把心理咨询服务作为员工福利。在国内,一些高压行业,像警察职业,开始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但在高校内部,设立专门针对教职工的心理咨询师岗位从现在来看条件还不成熟。从高校组织机构设置来看,由工会或心理咨询中心承担这项工作都比较合适,各有利弊,工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职工,但缺乏心理方面的专业技能,而心理咨询中心目前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从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高校来看,大多是两者相结合,由工会提供资金保障,由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人员,开展兼职心理咨询师形式为教职工提供长期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包括电话咨询、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心理拓展训练、心理讲座等服务。

3.3 员工帮助计划(EAP)模式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起源于美国,直译为“员工帮助计划”,也意译为“心理援助项目”,是组织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 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最终达到发掘员工潜能、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心理服务项目。

虽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在中国高校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有制度、资金、人事等方面的支持,但对于教职工的心理服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咨询岗位模式还未成熟,EAP模式成为当前为教职工提供长期心理服务方案的参考原型。目前,高校的员工帮助项目是由工会来运作的,利用高校内部资源与外包相结合的方式为教职工及家属免费提供心理服务。项目的开展,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教职工之家等项目作为载体,由工会申请心理援助资金或把费用纳入预算。心理服务的采购,一种是内部采购,工会向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采购相应的心理服务,另一种是外部采购,对于心理咨询机构尚不健全的高校,由工会出面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本校职工提供心理帮助。心理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心理热线形式的电话咨询,以面询为基础的心理障碍资料模式,除了这两大部分,有高校正筹备面向青年教师及为新进教师开展心理测评及建立心理档案的工作。

4 当前工会参与教职工心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服务范围小

无论是心理热线还是心理咨询师岗位,更多的是作为突发状况下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不能提供深度地心理咨询服务,这对于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情感宣泄的作用有限。从心理咨询内容来看,主要是人际关系、婚姻关系方面,作为组织内部的心理需求,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岗位性格分析和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得好的事情。当然,这可能是大众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偏差,导致教职工参与度小,这也是心理咨询服务范围小的主要原因。

4.2 缺乏专业性

心理服务是工会新时期工作的创新点和增长,但心理咨询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服务,不同于一般性的安慰、鼓励和思想教育指导,而是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虽然职业要求心理咨询师具有宜人性,绝非一副热心肠就能胜任。为了解决工会内部心理资源缺乏的状况,在一些发达省市的工会开展了工会干部的培训班,培训的内容以国家劳动部的注册心理咨询师技能为基础,聘请专家、教授对工会干部进行长期的、专业的培训。心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对提升工作能力有帮助,但从心理咨询职业化的角度,如果单一从工会干部着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难以提供专业的、深度的心理服务。

4.3 缺乏整体性

在中国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EAP模式为教职工提供了全面的个体心理服务,EAP模式也难以全方位的解决教职工问题。这也正是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教职工心理服务最大的局限,高校教职工的心理问题既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关,也与自身心理素质和学校文化和组织管理有关。从组织角度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需要从管理实践出发,把心理问题的解决放置于关系社会、权力结构、人格特质独特等中国本土文化下。学校的整体环境是教职工最大、最常见的压力源。作为教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工会,成为解决个体与组织之间心理压力源的一个重要中介,针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实质和产生的根源,同时对在个人心理因素、制度环境两方面进行积极的管理干预,这样既增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保障教职工权益,又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绩效,同时也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5 心理契约模式——高校工会心理援助服务的创新模式

通过对教职工心理需求的分析、工会职能、高校工会当前的心理服务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高校教职工的心理援助服务,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但同时又复杂的事情。高校工会心理服务在心理危机干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劳动关系协调方面都大有作为。因此,可以将应急模式、心理岗位模式及EAP模式,以及劳动关系协调等职能复合成一种对教职工心理进行管理的创新模式——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心理契约是指个体与组织之间自觉达成的相互期望及对义务的承诺与互惠,是员工和组织双方之间对相互责任、义务的主观约定。通过心理契约模式,实现“教职工——高校”,“个体心理层面服务——大学校园文化”两个层面的心理互动。具体工作路径上,由工会积极争取高校领导对教职工心理服务的支持,形成长效机制,拓展工会工作的内容。遵循工会以教职工权益为中心的核心观念,以教职工全面发展为管理宗旨, 始终贯穿健康心理的理念宣传和和谐校园建设两条主线,自上而下启动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在教职工心理服务的实施过程中,除提供电话咨询、面询、心理讲座与培训等解决问题的心理服务模式外,注重人格、情绪、动机等内隐的鉴别性胜任因素,与人事部门共同挖掘教职工发展潜力,开展人岗匹配的工作分析,把个性化的职业生涯管理与高校组织发展协调起来,从而建立科学的、系统的高校工会心理援助模式。

*贾磊为本文通讯作者。

本研究为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资助科研项目“高校工会参与教师心理援助模式的调研与创新”,编号2012年6号

参考文献

[1] 王秀美.论社会的支持系统与教师的心理健康[J].思想理论教育,2007(2).

[2] 王雁飞.国外员工援助计划相关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

[3] 王伟.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力探析.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9.12.

[4] 李鸿昌.高校工会组织在促进教职员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华章,2011.2.

[5] 罗国斌.高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作者:文云英 王世才 贾磊

上一篇: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下一篇: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