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理学习过程

2022-07-16

第一篇:数学心理学习过程

学习数学的过程日记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见学好数学是多么的重要!学习数学对我来说还有许多小插曲呢——这几个星期我们都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由于不熟练,我不太能理解,做题时总是出差错,妈妈总是有时间就教导我,可是我脑子里仍然一片空白,总是觉得妈妈说的就是一些乱七八糟我不理解的东西。

妈妈拿我没办法,只好让我自己去做题练习。妈妈先告诉我:除法算式就像下楼梯一样,从最高位算起,如果最高位除不了除数,就把第二位数移下来,如果后面的数不够除除数,就在写商的地方直接写0.妈妈说的话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虽然做题时还是有错误出现,但是我很快就能纠正过来。

明白了做除法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生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象走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向前走,要脚踏实地,要不然就可能会一步错全盘皆错!

第二篇: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的

探索与实践

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发现:课堂表现评价、数学日记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相结合可以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已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颇多关注初中生数学学习评价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越来越认识到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原有的学生评价中存在很多的局限和不足,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总结如下:

(一)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采取“课堂表现评价表”与“课后访谈”形式对学生的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用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课堂表现评价表”包括学生自评、同桌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表现评价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课下对学生进行访谈。

通过 “课堂表现评价表”与“课后访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态度和信心等。这种评价方式获得的 1

评价信息更真实,并能够弥补传统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这种评价活动本身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二)数学日记评价

数学日记是一种过程性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收获以及各种心理感受,教师对学生的日记进行一定的指导,并挖掘数学日记对数学学习的意义。因为数学日记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感受,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数学日记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不仅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能激发他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进而使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从而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全面了解,并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

我们每两周的一次评价是以学生自评为主,他们根据自己积累的资料及实际表现进行客观的分析,在自评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每月的评价是以学生互评为主,每个学生介绍完基本情况后,由同组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们根据被评人课上的表现、

作业情况进行评价,肯定优点,并善意地提出希望,使学生在互评中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我们采用成果展示会的形式,做好每一次评价。本学期共召开过两次成果展示会,成果展示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次是在全班召开,目的是在全班推广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次是在家长会上,我选出代表在家长会上介绍自己参加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进步,并在会上进行“我能行”展示,感到由衷的高兴,表示要配合学校评价工作并促其提高。

一学期的实验,师生对档案袋评价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生利用它收集成功资料,记录反思内容,制定近期目标,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教师通过它培养学生自信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它看到学生成长的轨迹。

1、成长记录袋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由开始的不感兴趣、被动参与到后来的主动参与,积极评价,并在积累的过程中懂得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持,持之以恒才会见到成效的道理。学生在成果汇报会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学、教师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2、成长记录袋评价使学生看到了希望。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记录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这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

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这段时间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怎样,有进步就用实例说明,有不足就分析原因,定出近期目标。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肯定、否定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种评价具有实效性,学生能从中看到前进的方向。

总之,通过过程性评价,真正做到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评出了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动力,发挥了评价的激励、教育和反馈的功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为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第三篇: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学习方法的养成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现阶段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机械化讲授、学生被动式听课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的长期采用往往会忽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而使得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只能体现在学生应试能力提升方面,真正的课程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体现。因此文章在这一背景下,以实际的教学经验为参考,通过对课程教学工作的研究来探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而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探究;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有效性

1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探究

文章主要对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行探究,因此在整体分析之前,文章首先对以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思想进行探究,进而为文章整体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切入点,以提升文章整体分析的有效性。

1.1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首要任务

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指导首先要对学习的主体进行明确。因此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设计观念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设计,进而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实际的教学工作。从而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才能不断的得到提升与完善,进而其实际的教学效果才能获得推进。

1.2学习需求的满足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障

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是小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目标,因此,无论在何种教学方法下,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学习的状况以及实际的学习需求进行探究,进而以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来进行课程教学工作的设计。故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除了要保障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激发外,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课程教学的记录,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详细的标注,进而以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完善提供基本的保障。

1.3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的有效应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教学虽然只是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应用除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提升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外,还能在教学之余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解题的能力、知识与实际联系的能力、知识运用与分析的能力。在这一方法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仅能够获得基本的保障,还能获得有效的拓展,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化不断的得到提升。

2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探究

文章通过对教学思想的研究来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指导思想,通过文章的分析,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分析有了基本的切入点,因此文章在本节以之前的分析为基础,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基本的研究。

2.1以数学趣味知识探究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充分的参与小学数学课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材也得到了显著的优化,因此在现阶段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借助教材知识设计、插图以及实际的数学案例来提升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在这些措施的推进下,小学课程知识的引入得到了优化,例如在相遇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插图应用以及距离的标注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之前就能根据实际的生活经历来进行一些基本的探索,进而伴随着自己对于距离与时间测量的问题进入到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整个课程参与的程度获得了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2.2以生成化课堂为载体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将课程教学的知识进行模块化的处理,并能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生成化的教学,则整个数学课程的教学在学生学习需求的指引下获得了个性化的改革,不同班集体、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都在个性化教学课堂之中获得学习需求的满足。进而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得到了再次的优化,整个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2.3有效开展课程总结,以习题和数学活动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积累与应用

数学课程的总结是数学教学效果维持的重要保障,而借助习题和教学活动的帮助来在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提升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则可以更好的拓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最后阶段,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自我总结,并利用相关的习题或者是数学活动来指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进而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凸显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优越性。

3结束语

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学生基础知识有效掌握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而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从学生主动性的调动、个性化教学课堂的设计以及有效的课程总结与知识应用训练来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进而优化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保障学生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师延平.对于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03:116.

第四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园地,这就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对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内功、能力素质和创造性的全面考验,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实现高效交流与优质对话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设问上,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表现没有真正用心对待,而是盲目的激励评价,或回避不予评价,或固守答案评价。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1.适当表扬,激发兴趣

适当、正确的课堂表扬,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比如:在上“6和7的认识”时,我提出“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这一问题时,有学生说同学们在大扫除。学生的回答虽然不是老师想要得到的结果,却作为老师我还是不失时机地说“很好,你能继续观察吗?”有的学生说:“1个老师和6个学生”。还有学生说:“1个老师加上6个学生一共是7个人”。还有学生说:“1个老师加上6个学生一共是7个人”。这时我微笑着说:“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就是这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接着问:“你们还想到什么?”有了前面教师的肯定,后面学生观察更认真了,更仔细了,以至于最后发现6和7的组成。这时我紧接着又说了一句“你们真能干”更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心理铺垫。教师积极的鼓励,中肯的评价,激励学生踊跃发言,去发现图中其他的数学信息,寻找与他人不同的信息。

2.耐心引导,消除恐惧

表扬学生汇报正确时可以采用,在学生回答或接受有偏离时,同样可以使用,因为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一种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反馈也各不相同。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信心,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使学生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班上有位女生,表达能力较弱,声音很轻,课堂上很少自觉举手发言。一次,我点她读一道例题,她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第一遍读完了,但她的声音很轻,于是我给的评价是:“恩,很好,如果声音再响亮点那就更好了,要不你再试一次”她很高兴,真的又读了一遍,这次的声音明显比第一次大了许多,老师为她鼓掌叫好。从那以后,每节课上都能听到她的声音。老师短短的一句评价,却给学生带来这么大的力量。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比如:“你的进步真快,老师为你骄傲。”等等,这样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评价导向,提高信心

1.铺路搭桥,完善思维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挂一漏万,对于这一现象,教师首先肯定正确的部分,然后想方设法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序地思索生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迂回,较快逼近正确答案。如学生在学习《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时,往往出现方法遗漏,重复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学习做好铺垫,不妨问问:“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会有重复和遗漏呢?”“如果想不出现重复和遗漏应该怎么办?”学生顿悟“应该要做到有序思考问题”。由于老师的铺路搭桥,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老师并给予一分为二的评价。教师的搭桥指道,不仅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困难迎刃而解,一举两得。

2.寻根问底,深化理解

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理解能力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作业时难免会出现错误,其原因各种各样。例如:36比几多6 7学生误解为36+6=42,出现这样的错误时教师应该寻根问底,究其错误的原因。教学中有意识地借助错答,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寻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从而使学生养成探索性学习的方法。

3.争辩讨论,明辨是非

评价可及时进行,也可稍作延时。比如,有些问题,学生答完后,教师不急于道破真情,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学生,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看哪些学生支持该同学的看法和观点,哪些持反对或怀疑态度。然后让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各自陈述看法和理由,异型多层次、多角度的争辩和讨论。在争论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显露他们的才能,独立走完思维的全过程。如果学生的争辩中可能出现一些连连老师本身不曾想到、甚至无法回答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最好的途径就是评价延缓课外,同时要求学生对课上没有明白的问题到课外去探讨,寻求答案,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学生参评,互相促进

由于历史的原因,学生对评价有所畏惧,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学生在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学生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评价的信心。多采用小组竞赛、小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生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发他们的思维。

让学生参与评价,老师要通过点拨评价来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要掌握点拨评价的方法和要领。首先要建立课堂评价常规,包括听别人的发言、思考别人发言的内容、以一定标准评价、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这样使学生评价的内容更具体充实,更具有针对性。此外,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第五篇: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

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创伤,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以上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由于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而造成的。为此本文从心理方面,对高一学生数学的障碍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1.依赖心理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在数学教学中,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多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2.急躁心理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表现在数学上常为: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真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有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

(1)学生的定势思想,经过考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

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

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的考上了高中,一部分同学,甚至错误的定势为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

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从而对学习的重视,努力程度不够。

(2)教法的定势带来了学法的定势。通过对高一(2)、(3)班的学生座谈了解,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多次听了初中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老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在黑板上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尤其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

4.重结论心理

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这是数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公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同学间有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讨论和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数学过程”。从家长方面来讲,更是注重结论和分数,从不过问“过程”。教师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助长了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此外,还有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都有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了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质量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即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学生自身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具体讲,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如下一些:《1》“应试教育”大气候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付;《2》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3》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4》高一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高中数学学习等等。

二、对策

如何引导高一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这是中学数学教学必须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要在:把握学习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的总原则之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首先给高一学生介绍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到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进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应用计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1、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量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单元小结和及时改错。

(2)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定高中三年

学习计划;高一打好基础,高二是关键,高三出成绩。有利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在三年各有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1、优化教与学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

(1)狠抓基础

改变“一听就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学习误区。狠抓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方法。还要帮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区别,多用“问”、“想”、“做”、“评”的教学模式,鼓励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发展健全的人格。

(2)联系实际

是指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学习策略和水平等等;二是指数学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三是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注重过程

揭示数学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一是要揭示数学问题的提出或产生过程;二是要揭示新旧知识的衔接、联系和区别;三是要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四是要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

(4)讲究方法

是要重视教法研究,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又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的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上一篇:商业地产销售说辞下一篇:实训中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