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

2024-04-10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精选14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过程记录

一.准备阶段:

1.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提前一周准备活动方案、流程及PPT。

2.宣传委员负责向本班同学做好本次班会宣传工作。

3.生活委员负责准备班次班会所需材料及游戏环节所需物品、奖品。

4.全体班干提前一个小时到教室布置现场。

5.组织委员负责组织全体同学到教室参加班会活动。

6.心理委员负责邀请班主任出席本次班会活动。

二.开展活动:

为贯彻落实学校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扣学生实际,倡导传递心灵正能量,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引导同学们传递心灵正能量,让大家在班会活动中更新观念,反思自身,增进友谊,在互动中实现思想与情感的提升,增强自身心灵正能量及人际交往的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充分营造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

我班于2013年5月16日开展了以“和谐人际,沟通你我他”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本次班会活动是围绕以下流程开展的:

首先,由班长致班会开场白,宣读了本次班会的主题及目的,同时欢迎班主任谢华老师的到来及感谢各位班干为本次班会的筹备工作的辛苦付出。班会第二个流程是邀请班主任为班会致辞,谢老师在会上强调了心理健康及和谐人际关系对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班会进行到了第三项,班长向同学们提问了“我爱我”的寓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会上同学们积极讨论并各抒己见,通过此过程使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到了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班会进行到了第四个流程,当班长问到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年来国内外的大学生因心理疾病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导致的各种案例时,同学们反应热烈并积极地讨论了起来,纷纷站起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闻所见,例如: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07

年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赵承熙枪杀事件以及今年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等。接着,我们在第五个流程中观看了近期大学校园里因自身心理问题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发生的事件的相关报道视频,并各自发表了感受,同时使得同学们更加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及和谐人际对于我们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紧接着,班会进入了第六个环节,班长根据视频内容向同学们提出怎样衡量心理健康,然后一起交流学习了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

说到第七项流程,是本次班会的游戏环节,当班长宣布进入这一环节时,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迫切地想参与游戏,待班长宣读完第一个游戏规则后,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就拿“口传悄悄话”这一游戏来讲吧,在游戏开始前,两个小组的同学的脸上都呈现出认真激动的表情,都在期待着会被同伴告知什么悄悄话;游戏过程中,两个小组都井然有序地传悄悄话,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很积极配合,最后,班主任所在的小组赢得了本次游戏。过后,班长告知大家这一游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真相是如何变成假象的,了解传播的途径越长,失真就大。所以与人交往时,如果想知道实情,一定不要道听途说;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人都有责任保证信息准确。通过整个游戏环节,从大家积极与组员沟通、为如何赢得游戏商量对策这些表现中,可以看出本班是一个非常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很和谐,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营造了一个奋发向上、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

游戏环节过后,紧接着的是班会的第八项流程,全班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一起做了趣味心理测试,这个测试在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得同学们学到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分析自己。通过以上诸多流程,班长再次强调了心理健康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并与全体同学一起交流、学习了人际关系的原则、技巧及秘诀,在此环节中,同学们受益匪浅。

班会进入到了尾声,由团支书为本次班会作了总结,她说道:“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各位同学对心理健康能有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注意与他人友好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有和谐的人际,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希望大家共勉!”接着,班长作了班会结束语,再次对班主任的到来及各位班干的辛苦努力、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

最后,班主任携全体同学以一首温馨动人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结

束本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篇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

一.开展活动: 为贯彻落实学校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扣学生实际,倡导传递心灵正能量,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引导同学们传递心灵正能量,让大家在班会活动中更新观念,反思自身,增进友谊,在互动中实现思想与情感的提升,增强自身心灵正能量及人际交往的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充分营造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

我班于2013年5月16日开展了以“和谐人际,沟通你我他”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本次班会活动是围绕以下流程开展的:

首先,由班长致班会开场白,宣读了本次班会的主题及目的,同时欢迎班主任谢华老师的到来及感谢各位班干为本次班会的筹备工作的辛苦付出。班会第二个流程是邀请班主任为班会致辞,谢老师在会上强调了心理健康及和谐人际关系对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班会进行到了第三项,班长向同学们提问了“我爱我”的寓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由来,会上同学们积极讨论并各抒己见,通过此过程使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到了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班会进行到了第四个流程,当班长问到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年来国内外的大学生因心理疾病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导致的各种案例时,同学们反应热烈并积极地讨论了起来,纷纷站起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闻所见,例如: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2007年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赵承熙枪杀事件以及今年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等。接着,我们在第五个流程中观看了近期大学校园里因自身心理问题和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发生的事件的相关报道视频,并各自发表了感受,同时使得同学们更加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及和谐人际对于我们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紧接着,班会进入了第六个环节,班长根据视频内容向同学们提出怎样衡量心理健康,然后一起交流学习了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

说到第七项流程,是本次班会的游戏环节,当班长宣布进入这一环节时,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迫切地想参与游戏,待班长宣读完第一个游戏规则后,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就拿“口传悄悄话”这一游戏来讲吧,在游戏开始前,两个小组的同学的脸上都呈现出认真激动的表情,都在期待着会被同伴告知什么悄悄话;游戏过程中,两个小组都井然有序地传悄悄话,各个小组的同学都很积极配合,最后,班主任所在的小组赢得了本次游戏。过后,班长告知大家这一游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真相是如何变成假象的,了解传播的途径越长,失真就大。所以与人交往时,如果想知道实情,一定不要道听途说;传播和接收信息的人都有责任保证信息准确。通过整个游戏环节,从大家积极与组员沟通、为如何赢得游戏商量对策这些表现中,可以看出本班是一个非常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很和谐,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营造了一个奋发向上、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

游戏环节过后,紧接着的是班会的第八项流程,全班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一起做了趣味心理测试,这个测试在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得同学们学到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分析自己。通过以上诸多流程,班长再次强调了心理健康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并与全体同学一起交流、学习了人际关系的原则、技巧及秘诀,在此环节中,同学们受益匪浅。

班会进入到了尾声,由团支书为本次班会作了总结,她说道:“通过这次班会,希望各位同学对心理健康能有足够的重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注意与他人友好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有和谐的人际,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希望大家共勉!”接着,班长作了班会结束语,再次对班主任的到来及各位班干的辛苦努力、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

篇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班级团体为中学生的社会化提供重要环境, 在班级团体的人际互动中, 中学生逐渐建立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并且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会人际交往, 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促使心理健康发展。对人格健全的学生来说,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 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自信, 提高适应能力, 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 通过与班级同学的互动, 减轻症状, 培养适应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因此,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级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作用,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心理学课, 不以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任务, 而是从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成长中的问题出发, 确定教育主题, 开展各种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 改变认知, 调整心态, 提升心理素质, 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活动性

以学生的活动构成主题班会的基本环节, 让学生在一系列基于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与情境中体验学习, 从而获得成长必需的经验。

2. 主体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学生在主题班会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自我领悟, 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与想象力, 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

3. 体验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 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 获得心理体验与感悟, 并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分享, 彼此给予反馈、鼓励和建议。

4. 互动性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 班级里每个学生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 都依赖于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互动的前提是参与, 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 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

5. 和谐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 因此, 班主任要转换角色, 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

6. 趣味性

主题班会活动要从情境体验开始,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因此, 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应尽可能生动有趣, 易为学生接受。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构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模式由主题班会的目标、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流程与活动评价等构成。

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总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其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在每次主题班会活动中, 有其具体的班会目标。

在目标的设计上, 班主任应考虑如下问题:

(1) 目标设立应强调发展性与教育性, 而非矫正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 主题班会活动的目标应更多地着眼于中学生的发展性目标, 从积极的一面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情绪调节的技术”、“如何学会交往”等。

(2) 目标应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主题班会目标切忌笼统抽象。如“情感教育”, 这一目标的表述太大, 太模糊, 不如改为“爱情与友情”、“如何调节焦虑情绪”等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 就越容易实践。

(3) 目标应得到学生的认同。班主任在设计班会目标时, 首先要熟悉班级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 以及学生的需要、近期的困惑和热点问题。他们希望从主题班会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 与学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

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

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的需求, 要富有趣味性、时代性和启迪性。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应考虑三个方面:

(1) 根据社会对中学生提出的心理发展任务确定主题。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任务,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或人生课题。如获得自主性、勤奋感, 建立自我同一性。

(2) 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确定主题, 如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

(3) 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确定主题。如班级学生发生矛盾冲突, 出现帮派小群体, 急需解决人际交往问题。主题可以是“友谊地久天长———同伴交往”。

在主题的表述上要注意尽可能地清晰、简洁、精练、贴切, 用学生的口气和语气, 让学生一看到主题就感兴趣。如“我是谁”、“认识你真好”。或者采用副标题的方式, 如“做自己的朋友——悦纳自己”。

主题确立后班主任要对主题进行分析, 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

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包括入学适应、学习辅导、人格辅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活和职业指导等方面。主题班会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中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 班主任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安排不同要求的主题班会活动, 同一内容设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层次。

如初中生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活动:

初一年级:多彩的世界———情绪的认识

真情的流露———情绪的表达

快乐的天使———情绪的调适

初二年级:感恩的心———亲情沟通

少男少女———爱情与友情

初三年级:放飞心情———学会减压

音乐放松———克服考试焦虑

4.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常用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方法很多, 有讨论法、自陈法、游戏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1) 讨论法。讨论是指班级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 发表各自的意见, 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互相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讨论, 班级学生明了自己和他人观点的异同, 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选择。在主题班会活动中, 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 不仅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 增进感情, 活跃班级气氛, 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常用的讨论法有以下几种:

(1) 小组讨论。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情境, 把全班学生分为6~7人的若干小组, 每个学生轮流发言, 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并推出小组代表报告小组意见, 其他学生给予补充, 最后由班主任总结。

(2) 配对讨论。这里指相邻的两个学生就某个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 得出结论, 然后再同相邻的另一对同学进行商讨, 形成四个人的意见。依此类推, 可以形成更多人的共同意见。这种讨论方法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有助于形成个人见解。

(3) 辩论式讨论:班级学生分成两组, 就一个讨论话题分成正反方, 意见对立, 然后根据自己所在方的立场, 与对方辩论。

(2) 自陈法。自陈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法, 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学生自我陈述, 即叙述事情经过和感受, 如参加主题班会的体会。自我陈述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二是学生自我陈述, 即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成绩, 如“自我优点轰炸”。自我陈述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提高自信心, 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 班级团体游戏法。班级团体游戏法是指以游戏为中介, 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 进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动。游戏具有虚构性, 学生对游戏中的喜笑怒骂都不会太在意, 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游戏具有平等性, 学生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 只要参与进来, 遵守游戏规则, 都能够得到同伴的尊重, 取得信任, 共同进行经验分享。游戏具有社会性, 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 因此, 也要求班级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 班级团体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 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 约束和规范着班级学生的活动。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启发班级成员认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状况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 一方面能使他们将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宣泄, 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 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 改善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能够充分地为学生提供情境与体验的机会。角色扮演有许多的方法, 主题班会活动中常用的是心理剧和空椅子表演。

(1) 心理剧。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 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 借助于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 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 在班主任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 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教育形式。心理剧中, 学生将过去或预见的事件带到现实中来, 表演出自身的矛盾冲突, 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夸大所有的表情、行为和语言沟通。心理剧强调个人的互动和会心, 强调此时此地的内容, 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 能充分表达情感。

(2) 空椅子表演。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 其中一个角色由学生本人扮演, 另一个与之打交道的角色用空椅子代替, 让学生练习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上的人说话。这种方法适合于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例如, 某个学生在异性同学面前很害羞, 难以正常交往, 我们就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帮助他。具体做法是将两张椅子面对面放着, 让该生坐在一张椅子上, 假设另一张椅子坐的是异性同学。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对话, 然后坐到对面去, 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 可使学生了解对方, 提高交往技巧。

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流程

每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 可以简化为以下程序结构:暖身、互动、分享和结束。暖身相当于体育活动的预热活动, 通常采用一些轻松的活动, 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享是班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分享, 班级学生可以彼此了解参与班会的经验与体会、对其他同学的观察与看法以及自己参与班会后的改变与进步情况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一定要有一个结束的过程, 通常的班会活动, 是由班主任发言总结来结束的,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由师生一起参与结束, 常用的方法有:

(1) 回顾与反思。师生一起回忆班会活动过程, 谈谈心得体会。

(2) 计划与展望。师生一起探讨今后的打算, 对未来的展望。

(3) 祝福与道别。在一个学期的主题班会后, 可以采取祝福与道别的结束活动,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自制一些小礼物互相赠送, 彼此道别。

6.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1) 主题班会可以在教室进行, 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室内活动场地应宽敞、舒适, 桌椅可以随意摆动。座位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及活动的形式进行改变。一般来说, 座位安排最好是扇形、圆形剧场或大半圆形,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与他人面对面地、平等地、自由地、方便地交往, 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2) 主题班会的时间比较灵活, 根据主题内容可长可短, 一次一节课、两节课都可以, 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

7.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效果的评估

篇4: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

关键词:主题班会;活动课;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青少年犯罪的多发,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重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远比只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概述

心理班会,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班会这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主题班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班会中切身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寓教于乐,在轻松与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有别于传统的班会教育课。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的选题不同。传统的班会课主题大多是围绕学校当前活动如“校庆”或者节日如“劳动节”等主题展开,多数情况下是由学校指定主题,定期开展班会活动。而心理教育班会活动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时性,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给予辅导和调整,选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相比形式更具有多样性。传统的班会活动课采取的形式多为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表演节目或者参观学习等方式,重视的是对学生思想境界的完善与提高。而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更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通过心理小游戏、心理话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传统班会课中,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课堂偏向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老师在课堂中起到的仅仅是辅助作用,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课程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

1.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重视不足

由于我国仍实行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升学而言,成绩大于一切,因此,社会大环境包括家长、老师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尚且不够,只注重追求学生的分数,对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应付乃至忽视的态度,因此,即使依照课程教学任务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老师与学生也可能应付了事,老师简简单单几句话一带而过,课堂剩余时间由学生自由学习其他科目,这些情况都是由于重视度不够导致的。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容易转为传统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容易在无形中转变为传统班会的活动模式。由于老师长期处于应试教学模式中,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若要让老师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的模式,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需要老师在精神与思想上有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中的权威,“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对老师而言早已成为习惯,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中,如果老师仍不断采取“说教”模式,那么就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使班会转为传统班会的模式。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堂效果如何难以确定

课堂结束了,学生快乐地参与了,但是,课堂效果如何呢?这是困扰班会老师的一个主要问题。很多时候,心理班会的内容并不会直接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可能只是起到一个预防作用,老师对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中受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会的课堂效果是否比传统课堂效果要好仍存在疑问。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中误区的对策

首先,学校与老师要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认真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认真引导与调整,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尽量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其次,老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的参与者与引导者,而不是对学生的掌控者,起到的应是主持人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在课堂开始前完成这一思想和角色的转变。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老师的说教,避免课堂转向传统班会,枯燥又无趣。最后,老师要坚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如果教师对此持怀疑的态度,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态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多时候它的效果不会立刻显现,但是它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长远的。老师也可以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用心留意,仔细观察学生是否在班会活动课后有所变化、有所改进。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班会课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同时,由于心理健康班会课尚处于摸索阶段,出现误区也是正常现象,需要老师正确认识,积极寻找对策,完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

参考文献:

[1]方军,邹碧艳.基于校本的主题班会课设计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3).

[2]崔海贤.例谈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J].教师,2011(02).

[3]农大明.让主题班会课灵动起来:也谈主题班会的设计[J].广西教育,2011(02).

篇5: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记录

主题: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3年11月4日

主持人:吴珊珊

记录人:杨涛

目的:

1、让同学懂得交友应注意的误区,通过活动,消除困惑,走出误区;

2、感受人生的欢乐和幸福,从而以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来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份,但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几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并有机地融于各育之中。

班会内容:

1.主持人发言:

针对学生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举例:

同学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方式

2、我们播放一段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视频

3、同学们就影片中涉及的心理健康方面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延伸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中....接着,同学们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解决方案...然后,班主任做总结性发言,本次班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班会小结:

篇6: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班会目的:使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班会时间:2014年12月21日 班会地点:七年四班 活动形式:师生互动

参 加 人:七年四班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班主任开场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仅有一次。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是否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是否有足够的自我防护自救能力?在当今这个平和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可能会觉得安全二字很轻飘,也很遥远,我们总相信,被厄运女神光临的那个人,一定不是我。然而,事实往往是残酷的。

请同学们展示搜集资料,告诉大家:危险,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二)危险,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学生叙述近年来绍大线一带交通事故、诸暨市及周遭各类灾情以及其他溺水、触电、打架斗殴等损伤情况……

(三)面对一幕幕惨剧,我们想到什么

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惨剧酿成原因…… 班主任归纳总结各类安全隐患:

交通、饮食(烟酒)、生活(水电使用、体育活动、打架斗殴等)、自然灾害等。

(四)珍爱生命,我们该做些什么

1、学生自由讨论——增强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介绍火灾脱险、溺水救护等知识。

2、班主任强调平时行为规范:

(1)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推搡,不摸高,不攀爬门窗、扶栏。(2)轻步稳行,上下楼梯一律靠右,学会谦让(3)举止文明,宽容对人。

(4)遵守劳动和活动纪律,听从老师安排,不得擅自活动。(5)校内不骑车。放学回家规范坐车、文明骑车。

(6)假期里不骑摩托,不进营业性娱乐场所,不擅自外出游玩。

(五)班主任小结

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系着你、我、他;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鲜花;愿平安永远着伴随我们大家!活动效果及反馈:

篇7: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

主持人

周燕

记录人

张文敏

召开时间

2013.4.23

主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应到人数:48实到人数:48缺席名单:无

1.主持人发言:

针对中学生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举例:

沟通教育的淡化。

同学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方式。

独住有碍沟通。中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举措:

应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沟通平台。

2.问题: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大都起因于沟通障碍,心理问题的产生直接制约着他们的潜力发挥。

3.活动内容及方式:模拟新生见面会现场,用自我介绍及了解对方的方式与陌生人进行交流。

4.在活动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1)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在与别人交往时,有人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

2)自我封闭的问题。有人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自我封闭起来;有人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因而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

3)社会功利的问题。任何人在沟通交往过程中都有使自己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控制,使沟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

5.总结:

篇8: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

1 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本人通过问卷调查:对本校09、10级选修《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班和当班主任的09服装班共350人做的心理测试《SCL-90症状清单》、《你自卑吗》 (摘自彭志斌梁丽媚编著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个别谈话:随机抽样选出30人;对心理咨询室接待的来访学生的情况分析, 总结出本校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自卑、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中职生大都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 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上存在的偏见与歧视, 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自惭形秽, 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加之“马太效应”的影响, 久而久之, 这部分的学生便产生自卑心理。进入了中职学校, 他们也曾试图改变自己, 重拾信心, 但由于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 困难重重, 加上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 他们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 再一次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失败者心态”更加严重, 从单一的“学习不行”扩大化到“我什么都不行”, 对自我的全盘否定。这种心态体验不到学校生活的意义, 过着“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 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对所学专业冷淡, 对学校开展的有意义活动毫无兴趣, 整日沉迷在网络里, 精神无所寄托, 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 吸烟, 寻求刺激, 早恋, 蛮横任性, 与老师对着干等不良行为。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引发其它一系列心理问题。

1.2 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闭锁期”, 他们渴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独立, 不太愿意与父母沟通, 内心迫切渴望与同学交往, 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同与赞赏。但他们主动性不强, 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 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 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 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 这时容易引发人际冲突。另一方面, 这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渴望了解异性、与异性交往的年龄, 由于他们难以把握友情与爱情的界限, 结果导致心理困惑。

1.3 情绪冲动、缺乏自控能力。

中职阶段的学生情绪内容丰富, 情感体验深刻, 反应强度大, 易冲动, 走极端, 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弱, 常常因一些小事闹情绪。例如, 有一学生, 接完一个电话后, 便起飞脚把身边的消防栓踢坏了。后经了解, 原来他接到女友因与其父闹矛盾便离家出走的电话, 心里烦闷, 也没考虑那么多, 就想找东西发泄, 当时消防栓刚好就在身边, 便把它踢坏了。

2 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上的运用探析

中职生以上这些主要问题是适应性心理问题与发展性心理问题, 但若得不到及时、合理解决就会演变为障碍性心理问题, 产生心理疾病, 影响他们成长、成才。由于以上这些问题都带有共性, 适合班主任用班会课的时间以团体辅导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人在04财经大专连读班和09服装班当班任时针对学生以上心理问题开展了团体辅导,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总结实践经验, 现对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上的运用进行如下探讨:

2.1 心理学的依据。

人本主义认为, 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 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 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 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马斯洛“自我实现论”所述:“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 又受到更高导层级的动机——超越性动机的驱动。”所谓超越性动机, 主要是指人的友爱、合作、认知、审真、创造等特性或潜能, 这些潜能充分实现称为自我实现。以上心理学理论为班主任运用团体辅导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课前准备。

2.2.1 明确班会辅导的目标。

团体辅导的目标以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可通过心理测试、谈话、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 或根据班主任的经验, 比如, 新生刚入学时, 是熟悉与适应环境, 结交新朋友的关键时期, 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问题上, 新生有着类似的心理需要或目标, 因此, 班级第一次团体辅导的目标就是帮助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心理学上“首因效应”原理, 这次团体辅导有助于建立一个和谐、团结、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2.2 决定参加的对象。

根据不同的目标确定是全班同学或是特定的一部分同学。

2.2.3 辅导的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定好完成这目标需要分几次辅导, 每次辅导的时间。比如, 在辅导“人际交往障碍”这一心理问题时, 具体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2.2.4 需要的材料。

如:多媒体、板书、道具等。

2.2.5 给学生布置任务。

如:调查问卷、小品、故事、辅导场所的布置等。

2.2.6 对本次团体辅导的目标、内容和相关的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向同学们介绍。

让学生知道:该次辅导团体的目标;进行的基本程序;班主任对他的期望以及在参与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与收获。这有助于辅导的顺利进行和提高辅导的效果。

2.3 辅导过程。

2.3.1 引导:

心理活动课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所以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由于团体活动刚开始, 学生会焦虑、担心、犹豫、防卫、观望、拘束、害怕被拒绝, 没有安全感, 学生不主动参与。这时班主任要采取真诚、关怀、尊重、包容、开放的态度。设计上从营造温馨的气氛开始, 比如, 在辅导“人际交往障碍”这一心理问题的第一次辅导开始时, 设计在《朋友》的歌曲声中, 每个同学都与其他同学一一握手。这样让同学们觉得亲切、温馨, 从而敞开心扉, 有利于进入下一环节。

2.3.2 参与:

通过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问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辅导中。例如, 在辅导“人际交往障碍”这一心理问题的第2次辅导中时, 为了让学生明白:“以宽容维护友情, 并且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宽容”这一目标时, 让学生做下面的角色扮演:

1) A:咦!这首歌真好听。

B:这也称得上好听?太土了!什么欣赏水平?

2) A:咦!这首歌真好听。

B:哦, 我不太喜欢, 可能是我们的口味不同吧。

1) A:对不起!我摔坏了你的杯了。

B:对不起有什么用!讨厌, 你给我赔!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二级)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篇9: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笔者试着给出以下定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专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为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

笔者认为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

(1)主题鲜明突出,针对性强,有吸引力;

(2)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3)参加活动的学生多,参与性强;

(4)具有教育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5)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进班级凝聚力。

要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除了要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和导演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会的主题内容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班会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选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切入点小,如:主题定为“情绪的控制”,内容最好选择情绪的表现形式之一进行设计;源于学生学习、生活;具有本班特色,可以是班级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班会形式由班会的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的是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所以班会形式的设计,要使学生喜闻乐见,不能单调呆板、千篇一律。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咨询答疑式

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也较多,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很容易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咨询答疑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调查,将学生最关注和最期望解决的问题作为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活动。

2. 交流式

这种班会形式主要是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也可以请学长或校外的相关人士与学生交流。这一形式的关键是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引发学生心底对所交流对象的钦佩和赞赏。

如:题为“我成长、我作主”的主题班会,可借鉴“感动中国”节目的形式,由学生展现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或物。如:失败的考卷(前后对比);妈妈的白发;断了的吉他弦;账本(异地求学,学生生活支出记录)等。

形式:获奖者谈自己的作品,颁奖嘉宾宣读颁奖词,班主任展示获奖作品并于最后让学生谈感想,升华主题。

3. 表演式

班会活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形式新颖、娱乐性强的主题班会往往能够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娱乐表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将深奥的道理寓于轻松活泼的娱乐之中,使学生在心情愉悦、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形式:诗朗诵;歌曲;器乐表演;舞蹈;小品;心理剧;角色扮演;相声;快板等。

4. 竞赛式

这是针对学生的竞争、好胜心理所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组织这种班会,事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要注意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参与的学生越多,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越高,效果越好。

5. 纪念式

指通过对一些事件或人物的纪念,启迪学生提升认识。班主任还要注意纪念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的延伸。

如:“毕业离别”;“母亲节”;“教师节”;“五·一二汶川地震——生命教育”等。

6. 模拟式

模拟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需要模拟一种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说了些什么,更取决于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什么,如果想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与空间,使其有深刻的体验。因此,可以召开模拟扮演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

如:主题班会可以重新模拟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的情景,让学生换位扮演,既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又可以更好地教育其他学生。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亲自体验,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效果。还有一些其他主题,如:“我当一天妈妈”;“与时间老人座谈”角色扮演班会等。

7. 专题辩论式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设置专题,进行辩论。将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并允许其他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辩论,学生既弄清楚了那些容易混淆的敏感问题,同时也培养了是非分明、立场坚定、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这种类型的班会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如:“花开太早,美丽?错误?”(早恋)

8.讨论式

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及教师的点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形式:看录像;动画;角色扮演;小品;表演;讲故事;心理游戏;头脑风暴等。

9. 专题报告式

围绕某个教育主题,邀请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权威性的人作专题报告。如:考前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

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此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坐在其中一张,扮演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失败者,从而让来访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对话。让学生扮演所有的角色,使其充分体验冲突,从而接纳和整合胜利者与失败者两种角色,解决冲突,化解问题。

如:解决学生中的人际交往问题时,教师可以事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走入当时的冲突氛围,体验当时的感受,表达宣泄不良情绪;然后,让学生坐在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另一个当时与自己“对立”的角色,以那个人的身份发言,从而感受对方当时的思想及处境,实现换位思考。

2. 心理剧

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当事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心理剧不是演出,而是心理问题与小品课本剧的融合。每个主角的剧都是他(她)真实的事件,心理剧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做心理剧的时候不要作分析,这样才能避免分析者的主观判断。在导演的引导下,主角在做剧的过程中直接呈现、调整内心的感觉。通过做剧情,主角探索到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拓展了主角过去内化的主观心理结构,以情绪体验深度内化到主角的心理结构中。这就是心理剧治疗能够触及非常深的心灵创伤的原因。

3.系统脱敏训练

针对一定的群体,如毕业班的全体同学,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时可以采用系统脱敏训练。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 设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1)找出所有使求助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2)将求助者报告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半小时,每天1~2次,以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1)放松;(2)想象脱敏训练;(3)实地适应训练。

实践证明,进行系统脱敏法治疗对学生的考试情境的敏感性焦虑反应有明显减轻作用。

三、开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七个避免”

1. 避免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

2. 避免选择学生不易于公开表露或牵涉学生隐私的主题。

3. 避免选题过大、目标过空。

4. 避免活动设计平行并列而不是逐层递进。

5. 避免看似表面活动很多,但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苍白无力。

6. 避免学生认知需要提升时,教师跟不上,点评不到位。

7. 避免教师自我封闭或自我优越的心理。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根据内容选择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班会。

(作者单位: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西安,710000)

编辑 / 何 妍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篇10: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近日,小学各班开展“弘扬民族传统、了解民族英雄”的演讲、朗诵等多种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在这些民族英雄、英烈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精神——面对着国家、民族灾难,起身抗争、始终保持的民族气节与不屈精神。而且透过英雄人物的事迹,体会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孩子们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真正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沉淀了几千年的“民族心、爱国心”。

孩子们在活动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仅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赞可,更重要的是,活动背后的教育意义将永远铭记在每个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里,牢牢印刻在每一个爱孩子的老师和家长们的心目中!(田玉龙 吴霜)

篇1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太窝中心小学 赖玉珍 二(2)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一、活动内容: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获得成功

二、活动目的:

1.二年级是学习的基础时期,学生对学习也有了一定浓厚的兴趣,那么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可以更好的为以后的学习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次活动,就是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快乐的学习。

2.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同学们积极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其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

3.让家长更理解孩子的心理,能与孩子真情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好相结合。

三.过程与方法:

在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精神,从而达到以上的活动目的。

四、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崇拜的名人事例,目的是想让学生用名人的事例来激励鼓舞自己。

五、活动口号:“努力拼搏,成就自我 ”。六: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

播放六一节合唱歌曲《 兔年顶呱呱》

(二)、打开心窗,说说心里话。

同学们,想起我们六一节一起努力得奖合唱的歌曲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觉得有努力后的胜利感。

那学习上呢?同学们太窝中心小学学习知识,已经是第二年。二年级了,你们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吧。我们来交流一下吧。生活上,学习上,人际关系上,老师的言语上,家人的目光上,大家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同学交流一下心里话)

好,刚才一些学生讲述了他们的亲身体会,相信这也是代表了许多学生的心声。听了大家的讲述我也理解,求学路上新奇和疑问,有些同学会天天都担忧着,想啊想,也会产生厌学的不良心里。那我们一起来解决分析下你们会遇到的烦恼和问题吧。

(三)、讲小讲故事,明道理。大家先看一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 故事1:《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麼?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

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鱼的技术。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於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於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大家说一下,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习要注意方法,不是只要坐在教室里,就是在学知识。在教室里还要认真听讲,要主动积极的学习,其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不是只听就可以了,比如数学,我们还需要练,掌握了方法才能和老人一样“吃不完的鱼”,才能学以致用。

故事2:《路上的石头》

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块“巨石”,任何人想要通过这条路,都得面临这块“巨石”,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爬过去,要么绕过去。然后,国王吩咐王子先后通过那条大路,分别把一封密信尽快送到一位大臣手里。王子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费迪南开始询问王子们:“你们是怎么把信送到的?” 一个说:“我是爬过那块巨石的。” 一个说:“我是划船过去的。” 也有的说:“我是从水里游过去的。” 只有小王子说:“我是从大路上跑过去的。” “难道巨石没有拦你的路?”费迪南问。“我用手使劲一推,它就滚到河里去了。” “这么大的石头,你怎么想用手去推呢?”

“我不过试了试,”小王子说,“谁知我一推,它就动了。” 原来,那块“巨石”是费迪南和大臣用很轻的材料仿造的。自然,这位善于尝试的王子继承了王位。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吗?在学习中,你能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呢?(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通过同学们讨论后,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说一说在学习中我们能够有什么启发呢?一起归纳总结下吧!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某一个人,自己一点儿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自己要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要把握自己的人生,把握住成功。

故事

3、《好学不倦——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很快被捉.》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施施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这个故事很有趣,讲的是老鼠学习了狗的语言,把大花猫吓走了,然后救了两只小老鼠。那么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发现老鼠首领很善于学习,多一点知识总是有用的,也是把握住成功的好方法。也就是说:多一门技艺,多一条路.不断学习实在是成功人士的终身承诺.三个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也找到了解决学习中的疑难和新奇,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心态是把握成功的最佳重要因素。那么我们看看 积极的心态有哪些?:让学生明白要想成功,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那些呢?

积极的心态有:乐观.热情.大度.奉献.进取.自信.必胜.勇敢、坚强,有意志力,有强烈成就感等。

消极的心态有:没有目标、缺乏恒心、自大虚荣、自卑懦弱、恐惧失败 那么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怎么样呢?

篇12: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记录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减少因情感问题而导致的心理困扰,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特此举办此次班会。

二、班会成员:

13历史班全体成员

三、班会时间:

20xx年4月14日(星期一)19:30-21:00

四、班会地点:

长岗校区智轩楼104

五、班会流程:

(一)主持人开场白,引入班会主题。

(二)主持人播放ppt,ppt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情感的基本内容以及一些大学生情感案例的分析。

(三)各个宿舍代表上讲台来各抒己见,对自己的婚恋观做了简短的发言,同学们继而提问各个代表。

(四)主持人总结班会内容,对同学们的积极配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班会活动效果:

篇13:浅谈高中主题班会过程设计的原则

主题班会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是立意选题, 第二是组织实施, 第三是总结提升。为了科学、有效设计主题班会, 让主题班会更给力, 我们在设计主题班会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设计立意选题时应遵循的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 即任何一个主题班会, 都必须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做人。正如古人所说:“欲成才, 先成人, 不成人, 宁无才。”确定一个主题班会是否具有教育性的标准为是否有利于学生成人, 具体而言是否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提高、意志品质养成、促进智力发展和促进体育、美育的开展。我们主题班会开展的活动必须寓教于乐, 乐中含教;有些把主题班会上成了娱乐活动, 单纯玩游戏, 这是没有坚持教育性原则的表现。如我校主题班会主要是开展六类主题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信心教育、挫折教育、养成教育。

2. 计划性原则

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的养成是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的结果。学生的成长是分阶段的, 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 高中三年是他们由未成年趋向成年, 心智逐步成熟, 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 辩证思维也迅速发展的过程, 期期有变化,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应有相应的调整, 其中必然要求每个阶段的主题班会其主题有所不同。主题班会立意选题要有三年整体规划、学期计划, 做到主题序列化。如高一可选题为“千里之行, 始于规范”“我看高中生活”“习惯大家谈”, 重在加强养成教育、信心教育;高二可选题为“诚信与人生”“挫折?成功?”“感恩父母”“理想之花汗水浇灌”, 重在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高三可选题为“走进高三, 直面高考”“找借口?找办法?”“感恩与责任”“流汗与巧干”“高考, 我向你走来”等, 重在加强生命教育、责任教育、信心教育。

3. 针对性原则

主题班会的立意选题一定要有针对性, 这样才会有话说, 才会有共鸣, 这样的主题班会才会更给力。一是要针对教师知识储备、气质类型等教师素养的实际而定。不同班主任的教师素养是有差异的, 有的“煽情”, 有的“晓理”, 有的“博学”, 有的“才众”, 教师作为一个主导者要善于扬长避短, 整合资源, 为主题班会添彩。二是要针对学生发展成长需要的实际而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认识有分歧?有哪些困惑百思不解?有哪些不良倾向要拨乱反正?我们要通过主题班会进行“传道”“解惑”, 同时有哪些是必须教会他们的, 也必须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引领。要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关注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发展成长过程及实际来设计。三是要针对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来定。

4. 艺术性原则

主题班会立意选题要有艺术性, 是指立意选题要语言简明、优美, 寓意深远,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留有余味, 久久不会忘记。如“千里之行, 始于规范”“流汗与巧干”“高考, 我向你走来”“找借口?找办法?”都较好地体现了立意选题的艺术性。

二、设计组织实施时应遵循的原则

1. 整合性原则

第一,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要整合。教师在主题班会中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 虽然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班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但是老师绝对不可以放任不管。要做好导演或策划工作, 作为活动中的一个角色, 要举止大方, 情绪饱满, 有亲和力, 语言言简意赅, 富有艺术性。整个主题班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合性、互动性强。第二, 媒体演示和语言解说要整合。在主题班会的组织实施当中, 我们常常会使用媒体资料, 在使用媒体资料时要有老师或同学的解说, 若没有语言的讲解和对图片深入的解释, 学生很难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内容。第三, 班级资源和社区资源的整合。在主题班会组织实施中有时能够整合班级资源和社区资源其效果会更好, 如进行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时, 若能请父母一起参加主题班会, 班会的实效性会更强。

2. 生成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主题班会的教育性要由外在的规范转为价值引领, 必须让学生在主题班会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有内在身心的变化和发展, 教师重在创设好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践体验和内心感悟, 力求情感共鸣, 水到渠成;而不是由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的主持要善于捕捉思维的火花, 顺势让星星之火燎原。

3. 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是针对主题班会的形式而言的, 要做到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 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以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效果。除采用常用的主题演讲, 座谈和辩论, 经验介绍, 调查成果汇报, 文艺表演, 讲座交流等形式外, 还可参考电视综艺节目形式, 也可参考其他生产、生活情景, 也可吸取心理学试验的某些方式。如玩“风和草”的游戏, 6人以上围成一个圈, 双手半屈, 手掌向前, 做“风”, 一个人站中间做“草”, “草”闭眼在中间倒地, “风”用手推移“草”, 让“草”动一圈, 体验后谈体会和感受, 通过游戏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增强责任感。

三、设计总结提升时应遵循的原则

1. 引领性原则

引领性是指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引领。在班会活动中, 学生往往能形成一定的“价值表象”, 这些课堂生成或表现出的多元“价值表象”往往深浅不一。在总结提升时, 老师不能生硬地提出规范与要求, 而是要有目的、有艺术地引导他们达到情理相通的教育目的, 从本质上而不是从表面上认识、信服、内化社会主义价值观, 形成较为抽象的“价值观念”, 以至形成较为系统的价值观。如“流汗与巧干”主题班会, 学生通过班会会产生高三学习既要“流汗”又要“巧干”的“价值表象”, 教师可引导学生形成做事要坚持遵循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的价值观。

2. 合一性原则

合一性是指班会上形成的认识和班会后的行动相统一, 即知行合一。为巩固班会课的效果, 引导学生将价值观念转化为自我要求, 引发自我教育, 并付之于行动。我们通常在总结提升时可形成一些特定的有精神寄托的物质载体, 可提炼成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引导、鼓励师生持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如“千里之行, 始于规范”可将主题做成一班级文化布置品以引导大家发奋学习, 学有所成;“理想之花, 汗水浇灌”可将同学们的理想制成一棵理想树并张贴在教室激励同学们;班会结束后可将班会上达成的共识用班级制度的形式付诸实现, 进行“追踪教育”。

3. 科学性原则

篇14: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过程记录

【关 键 词】主题班会;励志教育;目标;内容;活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42-03

励志的“励”是指磨炼、振奋之意;“志”是指有志气、志向、志趣,有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刃气及做成某事的气概,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就是磨炼、振奋志气、意志,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目标。“励志教育”,就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的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激励学生明志、锐志、砺志、行志,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过程不仅需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应是解放成长者的内部力量。包勒诺夫认为,“唤醒”可以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他因主体空前张扬而获得一次心灵的解放。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强,“政教处和班主任常常是消防队员、环卫所工人、派出所民警、心理咨询师”,管理者与班主任整天忙东忙西、疲惫不堪,但见效甚微。其主要原因之一实行的是“灌输”的教育,是外部力量强加于主体内部的教育。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专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它是开展励志教育的有效载体。理由:(1)它是一种“唤醒”的教育。它通过对学生人格心灵的唤醒,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使学生置身于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之中,打开人与“我”、“我”与世界的隔阂,让学生去体味、创造生活的价值与意义。(2)它是目标明确、计划周全、内容系统、方法多样的教育。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实施和开展一系列励志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自我激励、思考方法等这些决定学生终身发展的成功品质;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发展潜能,发现自身潜在的优势,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潜在价值。

一、励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设计

我校励志教育有七大教育模块,共21个教育主题,教育目标分为:各主题的教育目标、三维目标和总目标。具体内容详见表1:普通高中励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二、实施励志教育之主题班会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主题班会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有赖于一个可行性、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方案。我们规定了统一的结构和格式。一个完整、可行的班会活动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项目。主题班会教案的撰写格式:活动主题、背景、目的、准备、时间与地点、主持人与参加人、步骤与操作方法、要求与注意事项、活动反思。对各部分尤其对班会主题、教育目标、班会选材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班会主题的时代性、新颖性

民办学校学生很多来自于富裕家庭,见多识广、思想敏锐、极易接受新事物,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过时的、陈旧主题往往不受学生欢迎。为此,班主任们在主题确定上突出时代性,将最近发生的学生们共同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班会主题。同时,在拟定题目时,在表述规范、意义明确的基础上,力求新颖生动、上口易记,以吸引学生眼球,增强活动的魅力。如,《我有我色彩——正确认识自我》、《我的未来我作主——学会生涯规划》、《我的未来不是梦——树立远大志向》、《寻找生命中的“大石块”——学会管理时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等。

(二)教育目标的集中性、明确性

马卡连柯有这样一段名言:“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教育的意图愈隐蔽,教育的效果愈好。”我想强调的是,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教育的目标愈清楚,教育的效果愈好。我认为这两个提法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主题班会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有两种表述方法:分知识、情感、行为由易到难三类目标排列,或者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类目标。同时强调目标的集中性,即不在于多,而在于清晰可操作。如,主题班会“青春的磨难提高承受牲折能力”的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人生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2)让学生体验挫折的积极作用;(3)使学生学会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抗挫折能力。这些就是按第一类表述的。

(三)班会选材的生本性、生活性

主题班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所选择的内容和材料。为此,我们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他们喜欢的、共同关心的材料,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甚至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情绪ABC》,在夏老师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天使和魔鬼”中,组织者夏老师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情绪困扰问题,如同学关系、考试、生活适应、父母关系等等,引导同学们应用情绪ABC理论,去除内心中的“魔鬼”——不良信念,迎接“天使”的到来——良好信念,学生们觉得很“受用”。

(四)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全员性

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少部分唱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内在热情和欲望,这是主题班会成功的标志。“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这句话精辟地告诉我们:班级管理也罢,德育也罢,主体是学生,而非班主任。班会活动中,组织者(班主任)是配角,学生唱主角。从班会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活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效果的反思与反馈,学生们都参与其中,大家都出谋划策,集思广益,想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不让班里出现“被遗忘的角落”。尤其引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参与进来。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主动展示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讲,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说之、唱之、舞之、蹈之、动之,主动、积极地投身活动之中,都能有所感触、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五)呈现形式的丰富性、多彩性

高中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特别好奇,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参加新颖活泼、趣味性、知识性、文体性、竞争性、富于幻想的教育活动。在主题班会的形式上,我们在考虑主题内容要求的同时,也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想方设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和开展活动。其表现在:一是主题班会本身形式的丰富性。如,论理式班会、演讲式班会、交流式班会、综艺式班会、竞赛式班会、辩论式班会、实践式班会、模拟式班会等;二是“多彩”,主要指环境布置、环节设置、情绪渲染、素材选择等带有色彩性的要素。同一个主题、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教室环境布置,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班主任们不搞一刀切,不千篇一律。

(六)活动实践的体悟性、延续性

上一篇:计算机应届生自我介绍下一篇:以等你的我为题目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