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交通警察执法办案

2022-11-18

第一篇:公安交通警察执法办案

县公安局网上执法办案监督和考评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提升执法质量强力推进网上执法办案,增加执法办案和执法监督的科技含量,充分保证执法程序合法、实体公正,进一步堵塞执法办案中的漏洞,提高执法办案监督力度,结合我局网上执法监督与考评工作的实际,制定如下制度: 第二条

所谓网上执法办案是指执法办案部门 以“黔东南州案事件信息系统” 依托,通过既定的执法办案系统软件,对接处警,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劳教案件以及复议案件等的执法程序、重点环节进行适时传递和储存的执法办案手段。 第三条

所谓网上执法监督是指执法监督部门充分运用网上执法办案信息系统,辅助利用其他常规监督手段,对执法办案活动程序是否合法、实体是否公正以及是否存在违法办案等过程进行全程监督,防止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监督活动。

第四条

所谓网上执法考评是指法制部门依托网上执法办案系统,通过查阅案件材料,审查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合法性、公正性,并根据执法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对已经办结或正在办理的案件进行评判的活动。 第五条

网上执法办案的范围:本局办理的刑事、行政、劳教、复议案件的主要执法环节、内部审核审批、法律文书制作等均应当实行网上操作,对无特殊情形不按照网上进行运行的,后一部门的负责人有权拒绝审核审批。 对于因案情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不宜在网上流转的,应当经报请局长批准后,另建档备查。

第六条

网上执法办案应当按照下列要求操作:

(一)、接处警的登记和管理:

1、110指挥中心接转警要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向辖区的处警单位下达指令,并在指令发出后10分钟之内将报警情况输入信息系统。

2、辖区接处警部门的接处警要求:

(1)、110指令:接警单位应当在接到110指令后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并在处置结束后10分钟之内将处警情况向110指挥中心反馈。 (2)、其他报警:对于110指令以外的报案、控告、投案、举报、求助、工作中发现以及其他部门移送的违法犯罪线索,接受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将接警情况录入系统。

(二)、接警后,经审查符合立案受理条件的,应当立案受理,并在接处警后24小时内在网上详细登记接处警情况,通过系统办理受理、立案手续,因特殊情形未能及时录入的,在向法制部门备案后补录。

(三)、案件的录入和管理:案件的以下环节和手续应当及时录入。

1、各类案件的审批手续;

2、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3、笔录材料及其他证据材料;

4、检察院不批捕、不起诉的案件材料;

5、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后到期未结的案件;

6、未破刑事案件的法律手续、证据材料;

7、因不构成刑事犯罪转为治安案件办理的案件材料;

8、电子印章使用前,涉及当事人签名、捺手印的法律手续。

(四)、案件材料应当按照卷宗装订顺序录入,实行网上流转。 第七条

严禁案件网外流转,凡不按照本规定进行网上录入、网上流转的案件,一律不予审核、审批,非经上道程序不得进入下一执法环节。案件录入不规范的,予以退回,重新录入。 第八条

对不按照本规定实行网上录入的案件,一经发现,不予考评,除责令录入外,予以通报,并按照相关奖惩制度进行惩罚。 第九条

网上执法办案实行严格的监督制度,下一环节的负责人应当对上道程序的操作人员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凡不认真负责被下道环节的监督人员发现的,按照考评标准对该环节的人员进行惩罚。 第十条

网上执法办案监督人员应当从以下方面对案件的网上流转进行审查:

(一)、受案手续是否齐备,填写是否正确、完整;

(二)、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三)、法律文书填写是否正确;

(四)、引用法律是否正确,处理结果是否公正;

(五)、录入的案件材料是否完整,顺序是否规范;

(六)、前一环节的审核是否存在问题。

第十一条

网上执法办案录入应当坚持“谁接警谁负责,谁办案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禁由他人包办代替录入,确保案件的正常网上流转。 第十二条

案件应当坚持适时录入的原则,案件办结后的12小时内应当全部录入结束,对拖延不录入的对案件的主办人予以通报,按照绩效考核的规定进行惩罚。 第十二条

分管局领导是案件审批的第一责任人,本人应当亲自履行网上审批职责,因特殊情况无法正常履行审批手续的,应当委托其他局领导代为审批,并将委托审批的情况及时告知法制部门。分管局领导在不能正确履行审批职责时,不得委托无审批权限的人员代为审批。 取保候审案件应当由分管局领导审查后报经局长审批,非经局长委托,其他局领导不得审批取保候审案件。 第十三条

分管领导在接到法制部门报送的案件材料后8小时内开展网上案件审批工作,案件重大、疑难复杂的,不得超过12小时。 第十四条

法制部门在案件网上流转过程中,应当从以下方面实施监督:

(一)、审核案件网上操作流程是否正确;

(二)、通过系统对案件材料进行审核,审查受案手续、调查取证、处理结果等是否合法;

(三)、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案件适时进行抽查,向办案部门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四)、对办案部门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进行协调解决;

(五)、根据执法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对各执法部门办理的案件开展网上考评;

(六)、对不宜通过案事件系统流转的案件进行审核并统一印制法律文书。 对于各执法部门报送审核的案件,法制部门应当在8小时内审核完毕,并向分管领导报请审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不得超过12小时。 第十五条

执法办案的主要负责人在案件网上流转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监督民警及时办案案件,关注、指导案件办理的进度情况;

(二)、负责监督本部门案件民警按照流程及时录入案件、接处警信息;

(三)、通过系统加强对本部门办理的案件进行审核,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四)、适时检查本部门案件材料的录入质量情况,对质量较低的,责令案件主办人退回重新录入。 办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不认真履行上述职责,造成案件不及时录入,或录入质量不高或不认真审核造成案件质量低的,该部门的主要责任人作为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主要责任。 第十六条

执法办案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民警报送的案件后8小时内进行审核审批,案情疑难复杂的,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第十七条

部门法制监督员在网上执法办案中应当履行好下列职责:

(一)、对本部门的接处警信息进行审核、核对;

(二)、对本部门立案受理的案件进行审核把关,防止有案不立情况的发生;

(三)、指导本部门的接处警、案件录入工作;

(四)、通过系统对本部门办理的案件开展网上考评工作,对案件质量进行审核把关;

(五)、负责对案件各类法律文书的打印、审核,确保法律文书的严肃性;

(六)、对本部门的民警建立电子执法档案和执法基础台帐,充分体现本执法部门及民警的执法情况; 部门法制监督员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案件在网上流转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与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七条

部门法制监督员应当每日对当天的接处警、案件信息的录入情况进行监督,每日通过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对当天办理的案件质量情况开展审核,对于录入不合格的案件或质量不高的案件、接处警,督促办案民警整改或重新录入。 第十八条

部门法制监督员每月应当通过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对本部门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并将执法质量考评的情况和网上执法情况在每月的30日前报送法制部门建档。 第十九条

办案民警在网上执法办案过程中应当全面、认真地履行以下职责:

(一)、及时受理、按照法定期限及时办结案件;

(二)、按照规定及时录入案件信息,保证录入质量;

(三)、按照系统流程及时报请审核、审批;

(四)、根据审核审批人的要求,补录、重录案件相关信息; 第二十条

办案民警通过执法系统流转案件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录入的材料顺序符合流程规定的操作顺序;

(二)、每一环节的法律文书均应当从系统中进行打印,形成自动生成编号;

(三)、录入的文字材料应当清晰可辨,具有可阅性;

(四)、对于涉及当事人签名、捺手印,加盖公章(电子印章启用前)的法律文书,在当事人签名或捺手印以及加盖公章后录入系统;

(五)、所办理的案件应当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具有考评的价值;

(六)、未结(破)案件手续齐全、证据完整。 第二十一条

刑侦、治安部门是网上执法办案的主要业务指导部门,应当每季度开展对各部门网上执法办案的业务指导,并将指导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每季度报送法制部门建档。 第二十二条

在网上执法办案操作过程中,办案部门主要负责人、办案民警、法制监督员、审核部门民警及分管领导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通报,并按照绩效考核的规定扣该个人相应的分值:

(一)、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录入接处警及案件信息的或隐瞒不录入的;

(二)、不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录入的;

(三)、不按照流程报送审核、审批的;

(四)、请他人代为录入或擅自为他人录入的;

(五)、不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审核、审批的;

(六)、不通过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制作法律文书的;

(七)、录入的案件材料不完整或因质量问题无法阅读的;

(八)、因不严格审核把关,造成案件质量(含录入质量)不高,对发现人之前所有审核审批人及办案人予以通报;

(九)、法制监督员不按时报送审核情况的或虚报审核情况的;

(十)、未按时开展网上执法办案业务指导工作并报送材料的;

(十一)、审核、审批人擅自委托不具有权限的人进行审核、审批,造成案件存在质量存在问题的;

(十二)、未通过系统建立执法基础台帐或建立的台帐不齐全的;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局各执法部门,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2014.1.1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试题及答案

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

试题及答案

1、《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的制定依据主要有( )等有关法律和规定。 A、刑诉法 B 、治安管理处罚法

C、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D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E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

2、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是指( )

A、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法进行安全检查、信息采集、讯问、询问、继续盘问、辨认等办案活动的专门区域 B、包括公安机关派出所和内设机构设置的专门办案区域 C、包括公安机关设置的供两个以上执法办案部门共同使用的办案中心

3、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案区从事办案活动,应当做到( )

A、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 B、依法履行职责

C 、强化安全意识 D、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和责任 E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4、违法犯罪嫌疑人被带至公安机关后,办案民警应当( ) A、立即将其带入办公区

1 B、除经办案部门副主任批准,起赃、辨认现场或者尸体以外,不得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带出办案区

C、组织调解、听证,或者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可以再接待区进行

5、(1)依法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作出刑拘、逮捕或行政拘留、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决定的,应当( )

A、按照规定时限将其送交有关监管场所执行

(2)依法作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决定的,应当()

A、与执行机关做好交接工作

6、公安机关应当明确办案区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A、办案区由一个办案部门单独使用的,该部门为办案区管理部门

B、由两个以上办案部门共同使用的,指定一个部门作为管理部门

C、管理部门应当制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办案区日常管理工作

D、公安机关纪检监察、警务督察、法制等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办案区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

E、装备财务、后勤保障、科技通信等部门应为办案区使用管理提供保障和支持

7、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办案区使用管理登记制度()

2 A 设置专门台账,载明违法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等与案件有关的人员、案由、进出办案区时间,以及办案部门、承办人、看管人、使用的功能室等信息

B、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应当对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

8、(1)可以借用办案区的条件有( )

A 因违法犯罪嫌疑人数量较多或设备故障等原因,本单位办案区无法满足办案需要的

B 或者到异地执行传唤、据传、拘留、逮捕后需要立即开展审讯工作的

C、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商有关执法办案场所负责人同意的

(2)由于上述原因,新县公安局借用光山县公安局办案区办案的,关于借用办案区说法正确的有(

)

A、光山县(出借单位)应当安排工作人员予以配合 B、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看管由新县公安局(借用单位)负责,光山县公安局予以配合

(3)公安机关应当对本辖区内( )作出统一安排。 A 相邻执法办案部门公用办案区 B借用办案区

9、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将办案区使用纳入( ) A 、民警教育培训内容

B、对新入警人员,应当进行岗前教育培训

3

10、(1)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带至办案区后,应当首先() A、对其人身及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2)检查时要做到:

A对妇女的人身检查由女民警进行

B对检查情况,依照办理行政案件或刑事案件有关规定制作笔录

11、(1)进行安全检查时,应当对被检查人员进行(

)

A 全身检查

(2)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

A 是否藏匿危险物品

B 是否藏匿与案件有关的其他物品 C、体表有无外伤

( 3 )违法犯罪嫌疑人有明显外伤的,应当( )

A 拍照 B对外伤及时进行处理

C、对伤情以及处理情况在检查笔录中注明

12、(1)检查中发现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文件,应当( )

A 依照办案规定及时收集、固定

(2)发现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以及爆炸、毒害性、放射性等危险品,应当( )

A 予以扣押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4

13、检查中发现嫌疑人携带或使用的物品与案件无关,应当如何处理( )

A、除生活必需品且不影响执法安全外,应当告知违法犯罪嫌疑人委托家属或其他人员领回,不得随身携带

B、具有《公安机关代为保管涉案人员随身财物若干规定》第五条规定情形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代为保管。(第五条 对涉案人员随身财物,除生活必需品且不影响执法安全的以外,应当告知涉案人员委托家属或者其他人员领回。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代为保管:

(一)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家属领回可能有碍侦查的;

(二)无法通知涉案人员家属或者其他受委托人的;

(三)涉案人员拒绝委托家属或者其他人员代领的;

(四)受委托人拒绝代领或者未到公安机关领取的;

(五)需要由公安机关代为保管的其他情形。前款第

(一)项规定中,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及时通知涉案人员委托家属或者其他人员领回随身财物。)

14、进行安全检查后,应当( )

A 、根据办案需要,按照操作规范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信息采集

B 、对采集想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库进行核查、比对,并按照规定妥善保管

15 、(1)讯问、询问违法犯罪嫌疑人,应当在( )进行。 A 、讯问在讯问室、询问在询问室

5 B、违法犯罪学嫌疑人较多,不能满足办案需要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对讯问室、询问室调剂使用 (2)下列情形可不在询问室、讯问室进行( )

A、紧急情况下必须在现场进行讯问、询问的

B、对有严重伤病、残疾、行动不便、正在怀孕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在其住处进行询问、讯问

C、对已近送交看守所羁押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询问的

16、在办案区内询问被害人、证人的,应当( )

A 保证被害人、证人与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有效隔离 B 防止见面或者接触

17、询问、讯问时,办案民警应当( )

A 不得少于2人

B 一人因故暂时离开,应当由其他办案民警接替或者暂停询问、讯问

C 严禁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单独留在询问室或者询问室

18、在询问、讯问过程中,办案民警应当注意( )

A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 B 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举止 C 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表情

D 遇有可疑或者突发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报警装置,及时处置

6

19、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刑事案件( )进行录音录像,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对所有讯问或者询问违法犯罪嫌疑人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A 讯问过程

20、对讯问、询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的,应当( )

A 对每一次询问、讯问过程均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B 录音或者录像应当从民警进行询问、讯问时开始,到违法犯罪嫌疑人核对笔录并签字、捺指印后结束。

C、录音或者录像应当保持全程不间断录制,不得剪接、删改或者选择性地录制。

D 笔录中记载的起止时间应当与录音或者录像反映的起止时间一致。

21、 公安机关应当( )

A、 保证违法犯罪嫌疑人在办案区内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B、并将情况如实记录在讯问、询问笔录或者相应台账中。

22、 公安机关及其内设机构可以在办案区设置等候室,用于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等候、休息。关于等候室说法正确的有( )

A 等候室的建设标准按照候问室标准执行。

B 对于等候讯问、询问的,或者讯问、询问结束后,需要继续查证或者等候处理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办案民警应当将其送入候问室或者等候室休息、等候。

7

23、办案区门禁管理应当做到( )

A 应当安装门禁系统

B 无人出入时,门应当保持关闭状态;有关人员出入后,应当立即将门关闭。

C 除检查、维修、保洁等工作需要,并经办案区管理负责人批准的以外,与办案活动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办案区。

24、 办案区安装的视频监控设备应当做到( )

A 应当覆盖全区域且具有数据存储功能, B 区域内光照亮度应当满足监控要求, C并与网上监督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 D办案区使用时,应当开启视频监控设备, E 并由专人值守。

25、办案区的声像监控资料的管理应当( )

A 应当保存不少于三个月

B 并对其进行分级授权管理,严格设置使用权限等级,不得越权浏览、调阅、复制、拷贝相关声像监控资料;

C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录音录像资料保存期限应当与同案案卷的保存期限相同。

D 办案区的声像监控资料在接入网上监督信息系统时,应当对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分流处理,

E音频数据不得进入网上监督信息系统,防止案情泄露。

26、违法犯罪嫌疑人在办案区等候、休息时,应当( )

8 A 安排工作人员不间断看管。

B 遇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民警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

27、 为违法犯罪嫌疑人提供饮食时,应当( )

A 提供安全餐具和不含骨、刺等可能引发危险的成分的食品;

B 不得允许犯罪嫌疑人食用自带、亲属提供或者其他来源不明的食物。

28、违法犯罪嫌疑人如厕时,办案民警应当( )

A在其往返途中及如厕时进行监管,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9、 下列物品禁止存放着办案区( )

A可能被用来行凶、自杀、自伤的物品, B 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C 其他可能影响执法安全的物品

30、 公安机关应当制定办案区相关应急预案,( )

A 为办案区配备应急电源、消防等设备

B 遇有停电、火灾、技术故障等情况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

31、 公安机关( )应当加强对办案区使用管理的监督和视频巡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执法办案单位、办案民警有违反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纠正、制止。

A 警务督察部门 B法制部门

9

32、办案区的使用、管理情况应当纳入所在单位案件审核和执法质量考评范围。( )

A进行案件审核时,应当结合办案区声像监控资料,审查是否依法进行讯问、询问。

B 对违反规定的,及时责令整改,并在执法质量考评中扣分。

33、 对于违反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的,应当根据其行为的情节和后果,依照有关规定,对( )予以批评或者处分。

A 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 B办案民警

34、 讯问已送交看守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进行,除适用看守所的有关管理规定外,有关讯问要求适用本规定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A 看守所讯问室内

35、各地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 )备案。

A 上一级公安机关

36、本规定自( )施行。

A 2014年1月1日起

答案 :全选

第三篇:《河南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管理规定》

河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管理规定》的通知 豫公通〔2010〕218号

各省辖市公安局: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执法安全,现将《河南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六日

河南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 设置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执法行为,保障执法安全,根据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执法办案场所,是指各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单位,在办理刑事、行政案件过程中,依法进行讯问、询问、继续盘问、检查、辨认、采集相关信息、保管物证等执法办案活动的场所。

执法办案场所包括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听证室、聆询室、候问室、醒酒室、辨认室、信息采集室、公开调解室、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等。

第三条

执法办案场所的设置种类和数量,应当根据执法办案工作需要确定。

公安机关及其内设机构执法单位应当按标准设置讯问室、询问室、信息采集室、物证保管室等执法办案场所。有条件的可以按标准设置人身安全检查室、辨认室。执法办案任务量大的县级公安机关可以按标准建立审讯中心,解决基层办案单位办案场所不足的问题。

公安派出所应当按标准设立讯问室、询问室、信息采集室、公开调解室、暂存物品保管室。经上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按标准设置候问室。有条件的可以按标准设立醒酒室、辨认室。 第四条

执法办案场所应当使用本规范第二条规定的名称,在醒目位置安装省厅统一规定的标示牌。 第五条

市、县、区公安机关内设机构执法单位设置的执法办案场所由省辖市公安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公安派出所设置的除候问室以外的执法办案场所由县级公安机关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

执法办案场所设置

第六条

承担办案任务的执法单位应当有专门的办案区。办案区应当设置在平房院落靠里位置或楼房的一层或负一层,并与接待区、办公区、生活区实行物理隔离,有条件的可装设门禁系统。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辨认室、醒酒室、信息采集室应当单独设置,并集中设置在办案区。

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应当单独设置,可设在二楼以上办公区的安全位置,不得设在地下室。

第七条

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辨认室、信息采集室及相关的过道、窗户、楼梯、卫生间等必须安装防护栏、防护网等防护设施和报警设备。 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的门、窗应当安装防盗门、防护栏。

第八条

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辨认室、信息采集室、公开调解室、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等执法办案场所应当安装视频监控设施。有条件的地方,监控信号要接入公安专网,实行全程监督。

讯问室、询问室、公开调解室应当安装同步录音录像设施。

第九条

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应当进行必要软化、隔音设计,墙壁软包、室内无硬质棱角或突出物体。室内无外露横梁、管道、挂钩、铁钉、插座、铁器、锐器等其他有可能被直接用以悬挂、行凶、自杀、自残、自伤的物品、设施。

照明灯高置,开关置于室外,照明光源为嵌入式或加装安全防护罩,无电路外露。 室内所有物品应当固定,防止轻易搬动。

第十条

人身安全检查室用于对进入执法办案场所的违法犯罪嫌疑人、物品进行安全检查,面积不低于10平米,应配备金属探测仪等安检设备。

第十一条

讯问室用于讯问犯罪嫌疑人。讯问室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单间实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

(二)应当配备满足两名以上民警讯问、记录使用的桌、椅,配备省厅统一制式的具有束缚功能的座具,并固定于讯问室里端地面,与民警桌椅保持2米以上距离,中间设置必要的安全隔离栅栏;

(三)讯问室内墙上醒目位置应喷涂或悬挂被讯问人员权利、义务及申诉、举报电话等公示牌。

第十二条

询问室用于询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询问室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单间实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二)应当配备满足两名以上民警询问、记录使用的桌、椅,安装固定于地面的坐具,与民警桌椅保持2米以上距离;

(三)询问室内墙上醒目位置应喷涂或悬挂被询问人员权利、义务及申诉、举报电话等公示牌。

对受害人、证人、报案人及其他知情人进行询问,可在执法办案单位的值班室、办公室进行。 第十三条

候问室用于被继续盘问人在被继续盘问间隙期间等候盘问。候问室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单间实用面积不得少于6平方米,层高不低于2.55米;

(二)室内应当配备固定的坐具、卧具;

(三)看管被盘问人的值班室与候问室相通,并采用栏杆分隔,以便于观察室内情况。

(四)候问室内墙上应悬挂被继续盘问人权利、义务及申诉、举报电话等内容的公示牌。安装能清晰、准确显示年、月、日及时刻、温(湿)度的电子表。

第十四条

醒酒室用于对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醉酒人,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至酒醒。醒酒室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单间实用面积不得少于6平方米;

(二)室内有约束醉酒人的固定于室内地面的座具或卧具;

(三)室内配置约束带。

第十五条

辨认室应设置单向镜等单向视觉设施,确保辨认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信息采集室用于搜集管理各类公安工作涉及的案事件和人员信息。信息采集室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实用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

(二)按照有关规定配置满足工作需要的与公安局域网接口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三脚架、身高测量标尺、指纹采集设备、掌纹采集工具、足迹和鞋印采集设备、DNA血样采集工具、音频、视频等信息采集设备;

(三)配置书写工具、物证袋、体重测量仪、标签、物品盛放专用器具。

(四)室内墙上应悬挂有关制度牌。

第十七条

公开调解室用于调解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等适用调解的案件、事故。公开调解室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实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

(二)分区域设立主持人席、甲乙双方当事人席、见证人席、监督员席,并设置标牌。当事人、见证人席位设置不少于2个;

(三)在醒目位置设置警务公开栏,公布公开裁调的范围、程序、纪律和申诉、复议的有关规定等。

第十八条

物证保管室用于物证保管。物证保管室设置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实用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配置满足需要的物证架、物证箱和规范的、符合物证存放要求的专用物证袋;

(三)配置存放不宜干燥处理的生物物证的冰箱(或冰柜);

(四)室内显著位置悬挂温度计、湿度计;

(五)配置通风、降温、消毒、灭火等设备;

(六)物证登记、保管、移交等相关规定要上墙。

第十九条

暂存物品保管室用于暂存与案件无关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合法占有的物品或其他需要暂存的物品。暂存物品保管室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二)配备满足暂存物品需要的物架;

(三)设置必要的保质设施,室内显著位置悬挂温度计、湿度计,并摆放消防器材。 第二十条

有条件的执法办案单位,应当在办案区设置独立卫生间。卫生间的门及内墙应当采用软性饰面,门内外双向开合,不得加装门锁、插销,不得摆放物品。照明及室内装修按照第九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

执法办案场所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未经办案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执法办案场所。

第二十二条

对进入执法办案场所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及物品应当进行安全检查。

对检查出的物品,应当区别情形妥善处理,确保人、物分离。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应当予以扣押,存入物证保管室保管,并按规定及时作出处理;与案件无关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合法占有的财物,应当立即返还,不能立即返还的,应当制作《暂存物品清单》,经违法犯罪嫌疑人签名或者捺指印确认后存入暂存物品保管室妥为保管,不得侵吞、挪用或者损毁。对违禁品、危险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第二十三条

人身安全检查室、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醒酒室、辨认室、信息采集室、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应当实行24小时监控。对监控数据资料按照规定妥善保存3个月以上,并不得剪辑、修改、伪造。

讯问、询问违法犯罪嫌疑人和进行公开调解时,应当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不得剪辑、修改、伪造,录音录像资料应当封存至涉案当事人行使救济程序完结,重特大案件长期保存。 第二十四条

在执法办案单位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在讯问室进行;讯问结束后严禁将犯罪嫌疑人长时间在讯问室留滞。

询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必须在询问室进行;严禁用于询问受害人、证人、报案人及其他知情人。

候问室仅限用于被继续盘问人,严禁他用。 第二十五条

候问室管理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候问室应当经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报请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在确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需要,警力配置上能够保证在使用候问室时由人民警察值班、看管和巡查的公安派出所设置。县(市、区)公安局(分局)以上公安机关及其内设机构,不得设置候问室;

(二)候问室应当经过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三)候问室应当设立《继续盘问登记表》,载明被盘问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单位,以及办案部门、承办人、批准人、继续盘问的原因、起止时间、处理结果等情况;

(四)候问室应当建立值班、看管和巡查制度,明确值班岗位责任,候问室有被盘问人时,应当由人民警察值班、看管和巡查,如实记录有关情况,并做好交接工作;

(五)严禁将不同性别的被盘问人同时送入同一个候问室;

(六)不得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已满七十周岁的老年人送入候问室;

(七)被盘问人被送入候问室时,看管的人民警察应当问清其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发现被盘问人有外伤、有严重疾病发作的明显症状的,或者具有本条第六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报告县、市公安局或者城市公安分局警务督察部门和主管公安派出所工作的部门,并做好详细记录。

第二十六条

醒酒室在对醉酒人约束过程中,应当及时提供符合卫生条件的食物、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被约束人员出现影响生命健康的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组织救治。 醉酒人员醒酒后没有现实危险的,应当立即解除所采取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对被约束人员的违法行为及民警组织救助的情况,应当通过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

第二十七条

物证保管室、暂存物品保管室应当建立物证、物品入室、出室登记制度,并保持环境干净整洁、物证整齐有序。

第二十八条

办案区没有厕所和卫生用具的,人民警察带领被违法犯罪嫌疑人离开办案场所如厕时,必须严加看管,防止发生事故。 第二十九条

看守所、拘留所、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收容教养所等监管场所的讯问室、询问室应分别按照公安部有关规定执行。看守所讯问室必须实现硬隔离,并安装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图像保存时间达到公安部规定要求;拘留所、强制戒毒所询问室必须安装录像设备,图像保存时间达到公安部规定要求。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论公安交通巡警人性化执法

摘要:

近年来,人性话执法的概念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这也很好的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信念。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以人权和人道已基本原则做出的,理性的,公正的,文明的执法活动。可是当今社会中依然存在一些非人性化执法的现象。与当前我国所强调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符。作为一名交通巡警,我觉得我们与人性化执法的关系也是很紧密的。本文就什么是人性化执法、人性化执法的必要性、公安交通巡警在人性化执法的实施等方面做出了以下浅谈。

关键词:人性化执法;公安交通巡警;

我们要做好交通巡警的执法工作,不仅需要攻克艰难险阻,无私奉献的精神,更需要对社会各个群体以及普通群众的关怀。随着“依法治国”“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概念的提出,人性化执法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成为了学界和政界高频率使用和讨论的命题,人性化执法是现代法治理念对行政执法的要求,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的迫切需要,对缓解、遏制和消解社会冲突与矛盾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部分公安交通巡警对人性化执法的理解还存在一定误区,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强化交通巡警对人性化执法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实施。

一、如何理解人性化执法的概念

(1)人性化的含义

人性化是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方便消费者,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里需求。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基于存在所必须具备的本质属性。人性总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心里特征等原因有着不同的表意和演变。在当今社会中,很多方面都存在人性化的概念,我们只有正确的理解人性化的含义,才能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

(2)对人性化执法的深刻理解

有学者认为,所谓人性化执法就是实现执法的人性,就是执法者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之下,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以人权和人道已基本原则做出的,理性的,公正的,文明的执法活动。多少年来,在大家的心目中,法律就是强制性的,原则性的条款,对于法律的执行似乎也不具有弹性。而法律是维系我们社会和谐安定的根本保证,法律的执行更是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人性化执法就是给法律的执行一定的弹性,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按照感性的“人情”来处理问题,人情化执法,不以合法为前提,是为人情所累,有的甚至无视法律,严重损害药监执法者的形象,人性化执法不等于人情化执法。人性化执法的前提是合法,是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和程序执法,是实现公正执法与执法的最佳统一为目的。人性化执法绝不等于同情、法外施恩,而是在“公正”的基础上寻求“公平”。在“合法”的前提下争取 “合理”。法律本身就是理性的产物,而法律的人性化只是对人权的尊重。

人性化执法要求交通巡警在执法过程中尽可能地对当事人的关心、尊重、理解和关爱,执法态度、方式和手段的体现人性化,为执法实践活动增添了人道主义色彩,使公民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同时,能保持其作为“人”的地位和尊严,是公安交通巡警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人性化执法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公安交通巡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根本体现。

二、当今社会的公安交通巡警执法现状

(1)评价机制不健全。

有的领导及民警对执法认识还不到位,对下属单位及民警的工作业绩评价依据是以 “经济”指标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好坏主要的考量是上路执勤罚了多少款,抓了多少违规车辆,完成了多少“任务”,把日常的公安交通执法工作单一理解为处罚,没有注重社会效果和社会评价,导致了交警执法偏向。

(2)对人性化法认识不够。

一提起人性化执法,一些人就认为是搞法制的事和我无关,办案单位领导对人性化执法的工作思想上存在抵触。于期是对执法质量考评工作认识不到位,对执法质量、执法考核存在抵触心理,认为执法考核就是在挑刺,当事人都没有意见。执法的基础工作不扎实,执法质量没有实质提高。个别单位领导对执法工作不闻不问,有的基层办案民警对执法质量考评工作更是漠不关心,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执法问题充耳不闻。

(3)执法主体不符。

目前,在交警部门,非执法主体执法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是未授衔的干部、职工办理行政案件、进行路面执法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进行路面执法时,存在交通协管员单独执法或取证的现象。尤其在查纠车辆乱停乱放等非现场执法过程中,交通协管员单独取证、录入的民警日常的执法行为监督得不到落实,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交通协管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单独进行调查取证,制作询问笔录,甚至进行事故认定和组织调解。

(4)民警执法程序不规范。

首行对人性化执法热情不高、执法态度冷淡、执法语言不文明、对群众欠缺耐心,执法形象不佳,执法思想认识停在较低层次上:以管人者自居,对别人的辩解听不进。其次道路执勤执法、事故处理不按程序规定办理,该收集的证据不收集或者证据收集质量不高,不该扣的证件乱扣、违法行为定性不准,该处罚的不处罚,办案程序不遵守等等,依然奉行“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观点,案件质量低。

(5)执法环境复杂,制约着规范执法。

道路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落后,对交警执法成见颇深,交警的执法工作得不到一些群众和驾驶员的配合和支持。认为交警上路就是找麻烦、罚款,造成对公安交警查纠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的严格执法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出现同交警执法的冲突。于其是在事故处理中,一个重伤案件,伤者在最需药费时却得不到,保险公司不肯提前支付,肇事者也不愿垫付,伤者经济因难,交警又无权指定一方付钱,车辆必需在法定时间内放行,肇事驾驶员不能拘留,法院没有交警事故认定不肯财产保全,这种情况下,交警只能以稳定为重,非法扣留车辆或驾驶员 。

三、人性化执法的必要性

(1)人性化执法是实现法律“以人为本”的保证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

要保证,体现在法律实践上就是一切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都要重视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以人的需要和权利为出发点和目的,反对非人性化的待遇。在人性化执法中,首先要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尊重和重视每个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是在行政过程中奉行非歧视待遇,平等地对待所有的行政相对人,设身处地为行政相对人着想,无论相对人作出违法行为还是合法行为,均不能否定和质疑其人之为人的根本地位,这不仅是现代法治精神和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行政执法的目的所在。这就要求在执法过程中,不断听取人们的意见和呼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听民声,察民意,制定出真正能保护人权,体现人道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人性化执法,不仅可以改变行政主体之间的对立关系,形成民主、对话的渠道,建立和谐、协商和合作的关系,也能使各种行政行为通过人性化的执行后都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避免冲突事件的发生。人性化执法要求一切都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权,体现人道。人权是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是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该享有的权利。没有人权就意味着失去做人的资格。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这就使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国家已不把人作为客体和手段,而是将人作为主体和目的。人性化执法就是将宪法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转化为实践,使法律的秩序价值和人性价值在实践中得到统一。人权是基于人的需要,人的利益而产生的。人权作为执法权运作的设置边界,保证执法的公正、文明,防止执法权异化而导致恶果。如果执法人员的执法超出人权的范围,那么执法不仅不能保证公民人权的实现,而且还可能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害,使公权力不是成为保障私权力的武器,而成为侵犯私权利的工具,这就必然会造成一些人们不愿看到的悲剧发生。因此以人权为原则的人性化执法必然成为了法律体现“以人为本”的保证。(2)现代法治理念的要求

现代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现代的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四个部分。其中,执法为民是现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具有彻底的人民性,体现在显示生活中,就是要求我们人性化执法,人权是人之作为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对人的主体地位、尊严、自由和利益的最低限度的确认。人权来源于人的理性、尊严和价值。基本人权则是当代国际社会所确认的一切人所应当共同具备的权利。人的主体地位、尊严、自由和利益之所以被宣布或确认为权利,不仅是因为它们经常面临着被侵犯、被否定的危险,需要社会道德的支持和国家强制力量的保护,而且是因为人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和动力。现代法律就是保护人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强制力量。正是人权体现了现代法律的精神,正是人权保障奠定了现代法律的合理性基础。法律的本质是一种刚性的规范,条理清楚,逻辑缜密,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非常严肃。但是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公正。换言之,法律不但有惩戒违法者的作用,更有服务社会、教化人群的功能,包括教育感化违法者。现代的法治理念就是要把人权和法治的权威性有机的结合,在执法

的过程中体现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是,所以说人性化执法是现代社会法治理念的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对人民法院来讲,就是要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思想,不断增强司法能力,坚持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司法保障。

社会文明离不开政治文明,而法制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性化执法作为执法方式的优化和执法质量的提高,谋求的是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大化,是社会主义法制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特别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性化执法也必然随之被提到法制文明建设的进程上来。它把刚性的惩戒处罚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感化结合起来,在执法细节上体现了对具体人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尊重与关注,营造了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大环境,是一种高度文明的现代执法方式,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维护,但是在执法过程中,时常遇到个别行政相对人由于缺乏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意识,而蛮横无礼、不配合检查,少数群众不明事理还跟着起哄阻挠,这就给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埋下了隐患,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与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如何改善这样的执法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食品监管部门多从自身上找原因,想办法,从转变行政执法理念入手,推行人性化执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四、对交通巡警人性化执法的实施构想

(1)加强交通巡警的人性化执法意识

要改变以往落后的执法方式首先要求公安交通巡警从根本上改变对于执法的认识,我国的某些地区依然存在一些不良的执法方式,这样很大的破坏了交通巡警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从加强交通巡警的人性化执法意识做起。首先,公安机关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注重对交通巡警素质的提高,加强交通巡警科学执法、正确执法的能力,使交通巡警意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工作的神圣性。其次,政府可以开设一些关于人性化执法的宣传讲解课程,定期的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并且公安交通巡警等执法人员也可以发表自己对人性化执法的意见。

(2)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律

人性化执法需要建立全面的制度体系和完备的机构设置。首先要成立人性化执法的研究部门,加强人性化执法的理论研究,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有效的实践。其次要成立人性化执法的监督部门,对交通巡警的执法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坚决杜绝交通巡警以人性化执法为借口的软弱执法。再次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警民沟通渠道,真正达到警民一家亲,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看法能够及时的反映给公安机关。

人性化执法需要法律保障。公安交通巡警的人性化执法是执法方式方法的大势所趋,但是仅仅宪法中“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规定作为人性化执法的保障是远远不够的。相关法律不健全,就会使公安民警在实践人性化执法过程中遭遇法律盲点。同时,人性化执法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良好的源头——人性化立法。在行政立法的过程中就要广泛的听取各个领域和身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和建议,听民声,察民意,将真正保护人权和体现人道的精神融入到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中去。这样就规范了人性化执法的过程,提高了公安交通巡警的执法效率,同时,也可以保护公安交通巡警及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将人性化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完善,就为交通巡警“人性化执法”打下了坚实的后盾。

(3)人民群众的配合

人们关注公安民警的人性化执法大都关注公安民警怎么做,而忽略了人性化执法向前发展,需要全体公民的配合。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知法、懂法,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敢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也能充分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公安民警的人性化执法才有其生长的土壤。另外,加大对人性化执法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人性化执法不是“软弱执法”,不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不是“人情化执法”。倡导人性化执法,使公安民警对执法对象的尊重,同时也需要执法对象对公安民警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对于交通巡警也是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巡警所面对的当事人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当他们面对一些突发的交通意外时,有时会因为情绪上的问题,对与交通巡警的执法很不理解。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是比不可少的。

结束语:

当我们对人性化执法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后,我们会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作为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要掌握好适度,体谅群众。我想这也是能够做到人性化执法的最好的前提,掌握适度,实际上也是《行政处罚法》对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有四个关键必须掌握好即一是罚得对不对;二是罚得当不当;三是罚得是否承受得了;四是处罚尺度是否一致。作为交通民警如何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处罚权,除了熟练掌握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外,还要明确两点:一是执罚者与受罚者都是“人”,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分,违法行为大都没有主观故意,存心违法的毕竟是少数,这就要求执罚与被罚者之间的相互尊敬和理解。二是交通参与人的违法行为,多数都人民内部矛盾,通过说服教育可以调解处理矛盾。所以,我们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一定要注意合法、适度、量情的原则。 努力把人性化执法时时刻刻的体现到我们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浅谈对人性化执法的认识》,《法治办主站》2010年6月22日

晓来:《关注南京人性化执法》,《东方卫报》2003年9月11日

刘文,《论“人性化执法”的实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3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

钟长发,《浅谈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现状与构想》,《中国法治新闻网》2010年9月8号

第五篇:贵州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

贵州省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 等级考试和认证工作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规范民警执法行为,确保公安机关规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组织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下简称《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省公安机关在编在职民警。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认证,是指依照公安部《办法》和本实施细则规定,公安民警申报参加公安机关内部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合格,经省公安厅审核同意,获取相关岗位执法工作资格的内部执法工作管理制度。

第四条 全省公安机关所有在职在编的公安民警,应当依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参加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取得执法资格。

民警变更工作岗位的,应当按照公安部《办法》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重新参加考试和认证。

1 第五条 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认证应当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考试纪律,严格认证程序,坚决杜绝走过场、弄虚作假、以权谋私、欺上瞒下等行为发生。

第六条 鼓励民警积极报考中级和高级执法资格考试,或者其他执法岗位的执法资格等级考试。

第二章 工作组织

第七条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成立公安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执法资格考试和认证工作任务的落实。

第八条

公安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认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工。办公室人员由各级公安机关纪委、政工、法制、督察部门牵头组成,相关警种协助、配合。政工部门主要负责培训、申报、考试组织、资格认证、颁证以及结果运用等职责;法制部门主要负责研发和维护全省公安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认证网络系统、搭建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建立中心题库、制作考试试卷、制定评卷标准、资格认证、资格管理等职责。督察部门负责考务现场督察、资格认证;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考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资格认证。

第九条 省公安厅每年在全省公安机举行中级、基本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中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省公安厅机关民警基本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由省公安厅具体组织实施。各市、州、地、县公安机关的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在省公安 2 厅领导下,由各市、州、地公安机关具体组织实施。

高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根据公安部《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由公安部统一组织。

第十条

省公安厅每年应当制定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具体实施方案,统一安排部署本考试工作。

对执法资格的认证,由各级公安机关逐级报送省公安厅审批决定。

第十一条

全省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由省公安厅统一命题、统一评卷、统一划定分数线。

第三章 培训和考试

第十二条 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以基本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为起点,按照逐级升级的方式申报参加。全省公安机关所有在编在职公安民警应当参加基本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

第十三条 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于每年四月和九月举行。 凡是符合公安部《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在考试前一个月申报。

第十四条 申报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根据民警本人申请,由所在部门、单位审核后,逐级上报省公安厅执法资格等级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

申报中级、高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的,民警还须提交本人已经取得的基本级或者中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证书复印 3 件。

高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不属于民警取得执法资格的必经考试,由民警自愿申报参加。

第十五条 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以公安部编印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大纲》为主。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公共科目、警种科目。

刑侦、经侦、治安(包括派出所)、出入境、交警、禁毒、消防、监所、网安等警种的考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警种科目。监所、网安民警考试的警种科目以省公安厅2006年编印的本警种《全省公安机关民警大练兵及执法资格认证考试》教材为主。

各级公安机关党委成员和其他警种的执法资格考试内容为公共科目。

第十六条 考试以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析题、案例分析题、法律文书题等为基本题型。按照每个考试等级要求的不同,基本级考试内容侧重应知应会的考查,中级考试内容侧重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高级考试内容注重法律思辨能力和综合解决执法突出问题的能力考查。

第十七条

因正当理由不能参加考试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报本单位批准,可以延期考试。待原因消除后,及时申请恢复考试。延期考试与补考同时进行。

第十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搞好民警考前学习辅 4 导和培训,努力提高本单位和本警种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的合格率。

第十九条

民警在申报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前,应当通过《贵州省公安网络学院》“全省公安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学并积累学分,取得规定学分后方可申报参加考试。

第二十条 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方式实行纸质闭卷考试。试卷题目从中心题库中随机抽取,自动生成。

第二十一条 考试实行单人单桌,监考人员两人,考试人员凭准考证进入考场。考前5分钟,由监考人员宣读考场纪律,当场拆封试卷。考试结束后,统一密封装卷。

第二十二条

监考人员和参考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第二十三条 考试成绩在考试后一个月之内公布。民警可以进入全省公安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系统进行查询。

第二十四条 民警对考试成绩有异议的,可从知道考试成绩之日起10日内提出复查申请,组织考试单位应当在收到申请后10日内完成复查工作。

第二十五条 补考的举行,由省公安厅结合考试情况确定考试时间。

第二十六条 执法资格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可以申请补考。第一次补考不合格的,由本级公安机关统一组织离岗集中培训1个月,并重新参加《贵州省公安网络学院》的在线平台学习,累积达到规定学分后,再申请参加补考。

第四章 资格认证

第二十七条 民警基本级、中级执法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内没有发生违反《公安机关纪律条令》行为的,经省公安厅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认证领导小组批准,取得《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证书》,可以办理和审批案件。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证书》由省公安厅统一颁发。

第二十八条 考试成绩公布后,由考试合格的民警填写执法资格认证审批表,交本部门主要领导签字盖章,经本级公安机关初审后,逐级上报省公安厅批准。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本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暂停其执法资格一至三个月:

(一)执法办案中出现错案的;

(二)因执法问题一年内被群众有效投诉两次以上的;

(三)因本人的执法过错,严重影响本单位执法质量考评成绩的;

(四)有关监督部门或上级业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建议暂停其执法资格的;

(五)具有其他应当暂停执法资格情形的。

民警因违纪、违法、涉嫌犯罪在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或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期间,其执法资格自动暂停。

6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各市州地公安机关报省公安厅批准,取消执法资格,收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证书》:

(一)在执法活动中有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影响或后果的;

(二)一年内执法办案中出现两次错案的;

(三)因本人的执法过错,造成本单位执法质量考评成绩不达标的;

(四)两年内被暂停执法资格两次以上的;

(五)不符合认证条件而骗取认证执法资格的;

(六)有关监督部门或上级业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建议取消其执法资格的;

(七)民警被辞退或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具有其他应当取消执法资格情形的。 第三十一条 依照本实施细则被暂停或者取消执法资格的公安民警,应当作出书面决定,送达民警本人。对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诉,决定机构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申诉期间,原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三十二条 暂停执法资格期满,由决定机构通知本人恢复其执法资格。

第三十三条 被取消执法资格的民警,从取消执法资格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得重新申报参加考试。

7 第三十四条 退休、辞职、离岗的民警,执法资格自动失效,收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证书》。

第三十五条 在本警种之内跨地区平行调动或者垂直调动的民警,其执法资格由调入单位在调入后一个月内向调入地公安机关备案。

第三十六条 民警执法资格认证情况,由省公安厅通过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系统统一公布。民警取得或者执法资格发生变动时,应当在自资格取得或者发生变动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 民警经第一次补考不合格、无故不参加考试或者考试作弊被取消考试成绩未取得《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证书》的,应当组织离岗培训1个月,并参加《公安网络学院》在线学习平台学习,累积达到规定学分后,申报参加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补考。考试仍不合格的,要调离执法办案岗位。

第三十八条 被取消执法资格的民警,应当离岗培训1个月。培训结束,经所在单位签注意见后,按照初次申报程序办理。

第三十九条 民警应当在《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等级考试证书》有效期届满前2个月申报参加同等级或者上一等级执法资格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可以申请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应当取消原等级考试证书。

8 取得中级以上执法资格等级证书的民警,在有效期届满后,申报等级考试不合格的,其执法资格降低一个档次。

第五章 结果运用

第四十条 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情况,应当计入民警人事档案和个人执法档案,作为晋升职务、级别的重要依据。

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提拔使用执法资格等级高的民警。

取得高级执法资格的民警,承担案件主办、主侦职责,成绩突出的,可以给予记功或者嘉奖,并纳入省级公安人才库管理。

第四十一条 因在线学习未达规定学分不能申报等级考试、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试、作弊被取消考试成绩或者经第一次补考不合格、违反《公安机关纪律条令》等原因未取得执法资格的,本公务员考核取消立功评优受奖资格。

被暂停执法资格的,在暂停执法资格期间,不得参加评优受奖。

被取消执法资格的民警,在重新取得执法资格之前,取消本公务员考评评优受奖资格,不得晋职晋级。

第四十二条 因考试作弊或者不符合认证条件而骗取执法资格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者依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十三条 未取得和被取消执法资格的民警,或者被 9 暂停执法资格的民警在暂停执法资格期间,停发人民警察执勤岗位津贴。

第四十四条 本单位民警全部通过基本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且通过中级以上考试人员超过本单位在编民警总数30%的以上的,对其本执法质量考评加1分。在此基础上,每递增10%以上的,递加1分。

本单位未通过基本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的人数,占本单位在编在职民警总数10%的以上的,对其本执法质量考评扣1分。在此基础上,每递增10%以上的,加扣1分。

第四十五条 大力推广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认证工作经验。对执法资格考试和认证工作开展成效显著,队伍整体执法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的公安机关,省公安厅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负责执法资格考试和认证工作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弄虚作假,循私舞弊,对不符合认证条件的人员予以认证执法资格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依照相关规定予以纪律处理。

第四十八条 安排未取得执法资格、被取消执法资格的民警办理案件,或者不如实提供民警取消执法资格相关情况的,由本级公安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依照管理权限予以处理。

10 第四十九条 各市州地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本实施细则制定具体规定,并报省公安厅备案。

第五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程序下一篇:公安执法示范单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