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中的爱情故事

2022-08-18

第一篇:李煜词中的爱情故事

词中的易安美文随笔

词至李清照,始见婉约,方知本心,每阕词由景至情,由情入心,矜柔里不失善感,因是女子,因有知性,把原本花自漂零的自如点缀上了灵韵,使得婉约派的瑰丽自然带上了丝丝清新,吟阕时,感慨字字珠玑,声声内涵,言尽意不尽,有质感,有画面。掩卷后,想着这个芳华绝代的词中大家该是怎样丰神如玉?置身文学巅峰,一词终了,竟引无数才子折腰,天下失声!你自号“易安”,可风雨飘摇的乱世中何安可易?最后只得叹息国家不幸诗家幸亦。慨然之余,捻点点丹青,挥毫或浓或淡,只为在人比黄花瘦的枝桠上摹刻你远走的轮廓。卿本佳人,用“此情无计可消除”来形容易安的文风才情,必然还要加上一句“暗香盈袖”,浅浅几笔的词笺上,情感透字而出,意境层层迭送,仿佛随着悠悠古筝在风中的清鸣,得见你在莲花河畔怡然陶醉,低头撷花嗅清香的醉呓笑语;发钗搔头

梨花浆,生波漾

两行鸥鹭在云霄中穿梭,掠过下方幽谷明湖,停留在挽亭水榭前的藕花丛中休憩,莲花似开未开,收敛着剔透的花瓣,阳光的照射下,在凌波中汾汾粼粼,煞是好看。

远处。有兰舟在一汪明澈中缓缓前行,船两侧的平木破开水面,卷起细波,叠叠铺开,将涓流碾于细碎。置身兰舟上的你说春风不渡,春意不看,实则可惜了这朗朗美景,眉宇间透出的玩味,更添了几分俏皮灵动,言毕,你一手扶着斜桅杆,一手舀起湖中清水,于半空中倾洒而下,落入湖面,发出哒哒声的涟漪向周围散开。盈盈一笑的面容真如前方芙蓉般清澈,沁入出游郊游的美好时光里,谁可望见,莲花出淤泥,清丽绝尘,如你。

一叶扁舟愈行愈远,游兴未尽之时,却发现迷途不知归路,梨花桨的波动频率骤然加快,惊起了在停栖在洲渚上的满滩鸥鹭,争渡,争渡。

小轩窗,正梳妆

帷幔重重的闺阁里的青瓷香熏,炉生烟,烟渺渺,氤氲升腾。釉胎雕刻出的镂孔青花呈迎风娇放的姿态。香炉旁的绣榻上有一片丝帕,一把鸢梳,一方拜帖,还有他赠送的一支流苏碧簪,观起来精美巧工。

你端坐在铜镜前,两腮如桃花般羞涩,皓齿紧抿着唇角,手中摩挲着那只流云碧簪,思绪回到了那一日的灯会上,一个温润如玉的男子与你挑灯猜谜,斗诗作乐,那一日,高谈论阔,相见恨晚,也是那一日,情愫渐生,芳心暗许。临走时,他的默默惜别的双眸,倒影着你的影子,虽无言,但已知晓双方的心意。后来,他揽你入怀,共乘快马,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今时今日,那方拜帖上面写着的红色“囍”字醒目明亮。落款上赫然是你和他的名字。

铜镜前的你,缓缓将流苏碧簪插入如绸缎般的发髻中,画眉妆,点绛唇,披红霞,坐花轿,举案齐眉至白首,知否?知否?

靖康役,乱世起

残月如钩,天地肃杀,北风呼啸,将客栈竖挂着的织旗吹得猎猎作响,像怒号,似乎将寒意催的更浓了些,风已满楼,偶尔有风尘仆仆的过客在此停歇,打着哈欠的小厮裹了裹身上的蓑衣,用低不可闻的声音咒骂着兵荒马乱的世道。

三更时分,廊舍内,昏暗的红烛蜡油无息划落烛台,映出你倚着窗凝望的身影,人无眠,心不安,脸上浓现一抹憔悴的你用手抚了抚干枯的发梢,已有几丝银线悄然滋生,是愁,是忧。你低头沉湎,欲语泪先流,微颤的双肩和轻声抽泣声在房间中空寂,花溅泪,鸟惊心的国殇,回首成空,天人永离的家痛,每每都让你于恐慌中惊醒,无法安然,无法忘怀,终了,只剩薄薄的一盏樽,一玉箫,一如当年。

清酒怎浇愁,恨多徒添忧。你将满腹才情触于笔尖挥毫,遥想昨日黄花,风华正茂时戛然而止,行文至此,奈何,奈何。

尘已断,随风散

江南的三月天乍暖还寒,绿草依依之上有青葱杜翠,并排而立的几棵斑驳的柳树嫩枝袭来诗意,在弯弯窄窄石拱桥下的河里垂落,一丝柳,一处情,又是一年新的轮回。

漂泊一途,颠沛半生,岁月无情,载不动几多愁,可记否悄然青梅嗅?韶华不在,孤独至老的半生,可忘却暗香盈袖?有些话,终将掩于年华,止于唇齿。你在树下抬起布满褶皱的手,将银发归捋于后耳,看着从枝条渗透出来的朦胧光线,帘幕无重数。如梁上悬挂的层层珠帘,等风起时叮铃作响,透着数列珠坠,依稀有他穿着一袭锦衣,在骏马之上向你缓缓伸出了手,你头上插着流云碧簪,在一片芳菲中和他一起,归去,归去。

第二篇: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分析

摘 要:柳永是词史上声名最显赫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最有争议的词人,

后人对他的褒扬和贬抑千百年绵绵不绝。柳永备受争议的原因在于他所写的词

露骨、俗化,他从她们的体态、装扮、艺伎、情感等方面,给我们呈现了歌妓

的具体形象。透过柳永的俚俗词,我们看到才子佳人的“双美遇合”。

关键词:柳永;歌妓;形象

柳永既是词史上声名最显赫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最具争议的词人。柳词的流传速度极快、范围极其宽泛,“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声名显赫在于他作词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以及他越过封建道德底线所创作的露骨艳词,同时也是他最具争议的原因所在。在他中进士以前,他终日混迹青楼,过着浅斟低唱的浪漫生活,中进士以后又游宦漂泊各地,他的这种特殊经历造就了他在词坛的先锋地位,歌妓便成为他词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绝大部分的艳词中,除了对歌妓各种妩媚姿态的细致描写,还有他与不同歌妓所建立的缠绵悱恻的情感。本文就柳永所创作的俗词,论述柳永所处时代,歌妓得以繁盛发展的原因;并对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最后总结歌妓存在对柳永一生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 歌妓繁盛的“前因后果”

北宋真宗、仁宗时期,社会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结束了五代的乱离,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一些大都市出现了百业繁庶的景象,孟元老在《梦华录》中对当时的汴京描写道:“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竟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1]所以,歌妓蔚然成风的原因在于:

首先,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的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为奢华享乐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处于一个安稳盛世,人民百姓自然更多地趋于精神享受;

[2]其次,宋太祖建国初就鼓励大臣“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于是北

宋的官员们享乐成风,达官贵人自不待言,就连一般官员家里也普遍蓄养歌妓。于是,宋代士大夫在官府有官妓歌舞助兴,在家则蓄养家妓,每逢私人聚会或自娱自乐之时,便由这些精心调教的家妓来唱词娱乐——这无形中就为歌妓的繁盛准备了温床;

最后,柳永顺应这样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发展的社会需要,进行写词手法的改革,以适应市井民间的要求,创作大量表现国家、首都繁庶,以及描写歌楼舞榭和歌妓舞女生活的词。柳永以慢词见长,铺叙刻画,情境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歌妓形象在柳永词中的体现

宋代各种文献在论及柳永时,多指出其词的尘俗淫靡即在于他出入秦楼楚馆 与市妓偎红倚翠浅斟低唱的产物。陈师道《后山诗话》云:“柳之乐章,人多称

[3]之,然大概非羁旅穷愁之词,则闺门淫媟之语。”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

的一个文学形象。柳永科场失意后终日于烟花巷陌之中与市妓恣纵狂荡、风流畅

快,所以,对于歌妓,他颇有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同身受。于是他开始真心真意与之谈心交友,开始设身处地地理解歌妓的悲苦。于柳永而言,歌妓不仅是一种玩物,而是他的知己、朋友。宋玉有“曲高和寡”之喻,以比知音难求,柳永通过写词与歌女结缘,同时也是表现出他寻求知己的情结,因而其闺情也多升华为知音之赏爱。

柳永以男性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艳词在一百首以上,占此类作品的绝大部分。他以男性独有的视角,细致刻画了歌妓的花容月貌、华丽服饰、超群技艺、感性情怀。以下根据词的内容细化分析:

其一,花容月貌。惊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身材是作为一名歌妓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具备吸引人的外在,她们才能有迷人的魅力。

“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浪淘沙令》)[4]

将歌妓的一个困乏举动比作“西施娇困”,眉黛双颦,如此娇羞的一美人儿,怎能不惹人怜爱?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柳腰轻》)[5]

一个回眸的瞬间竟叫“万人肠断”,“倾国倾城”得叫人爱不释手,如此惊人的美貌,难怪柳永日夜迷恋、终日混迹青楼。

[6]“香靥融春雪,翠鬓秋烟,楚腰纤细正笄年。”(《促拍满路花》)

又白又润的脸蛋像春天就要融化的雪,低垂的乌发如秋烟般地飘逸,纤纤细腰,这般温柔情态着实迷人。

其二,华丽服饰。窈窕身材,轻轻舞姿,更需要服饰的衬托,以突出舞女们的惊艳之处。所以,歌妓们的装扮是她们赖以生存的歌舞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她们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这也是词人欣赏的内容之一。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柳腰轻》)[7]

《柳腰轻》描写的是一位擅长舞蹈的美妓,名叫英英。她身穿锦绣衣衫,在华美的厅堂宴会上,翩翩起舞。华美的衣衫更是衬托出歌妓的优雅舞姿,叫人神魂颠倒。

“宝髻瑶簪,严妆巧,天然绿媚红深。绮罗丛里,独逞讴吟。”(《瑞鹧鸪》)[8] 秀美的头发上插着玉簪,梳妆打扮齐整,身着绮罗,在美女群中讴歌吟咏的歌妓,让贵族子弟们白白地掏心掏肺地牵挂了一番。衣着华丽、多才多艺的美人儿,即便是皱着眉头回头瞥一眼的表情,也能倾倒众生啊!

其三,超群技艺。在世人眼中,她们只是歌妓,带着世俗眼光,她们是荒淫邪恶的群体。但在柳永的笔下,她们是才女,有高超技艺,她们的表演,令人倾倒。

“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击梧桐》)[9]

在这首词中,柳永形容自己喜爱女子的才艺有如当年的才子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可见作为一名歌妓,虽然过的是忍辱负重的生活,叫人侧目而视,但她们身上独有的才艺,却也让人赞服。

《木兰花》四首[10],集中地描写了四个歌妓的形象,赞美她们超群的技艺。第一首写心娘,她的表演技巧高潮,“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第二首写佳娘,她“唱出新声群艳伏”。第三首写虫娘,她举止温柔,善于在舞姿中显示她的美丽,“贪得顾盼夸凤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第四首写酥娘,她的舞姿婀娜多姿,“星眸顾拍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

其四,感性情怀。歌妓处于非人性的境遇,她们为了谋生也能够,不得不忍

受这摧残身心的非人性的遭际。可是她们是富有灵性的人,她们也要抒发情感,寻觅知音。柳永的出现,自然与她们一拍即合,有作有唱,配合默契。

《归去来》词中写道:

一夜狂风雨。花英坠、碎花无数。垂杨漫结黄金缕。尽春残、萦

不住。 蝶稀蜂散如何处。殢尊酒、转添愁绪。多情不惯相思苦。

休惆怅、好归去。[11]

“萦不住”的是“相思苦”,怪是“多情”惹的祸端,让人沉溺于酒,“转添愁绪”啊!多情女子自是伤己,她们如鲜花般的美貌青春,被狂风暴雨般地蹂躏而残败凋零。最后竟是落得被人抛弃、无人过问的下场。柳永总是处于同情理解的位置,劝慰伤心人“休惆怅、好归去”。

《少年游》写一杯被抛弃的歌妓仍“暗心伤”,希望“王孙”能回心转意,而她的“一生赢得是凄凉”,“万般千种”尽是柳永对这个歌妓所遭遇种种的同情: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凉夜,深屏香被,争忍

便相望。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

分,颠倒尽猜量。[12]

三、歌妓存在对柳永一生的影响

柳永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市民文学家。[13]他怀才不遇,潦倒终身,亲身感受到沦落天涯的困苦和悲哀。皇帝的职责,权贵的鄙弃,世俗的毁谤,不仅毁掉了他的锦绣前程,而且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伤害了他的个性。面对这个严酷冰冷的现实,他反其道而行之,决心走自己的路,从自命“才子词人”、“白衣卿相”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转而对现实生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他甘心与艺人、歌妓为伍,把毕生主要精力放在词的创作上,推动了慢词的发展。

柳永被称为“浪荡子”,他金榜无名,只能“且去填词”。他对歌妓的娇媚热情、青楼的繁华热闹十分欣赏,而他这样的行为却被士大夫文人所不齿,他们认为柳永多写风月而及于淫靡在于他常出入青楼,这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站在我们今天的高度,对于柳永情词的俗化色彩,应当有另一番理解。柳永关于歌妓的词作,洋溢着市民阶层初步觉醒的爱情意识,表现了士大夫冲击科举禁锢的自由精神,都是值得加以肯定的。

柳永走到哪儿,哪儿的妓女就追求他、接纳他,所以,正如《鹤冲天》中所写: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

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

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14]

他之所以由科场走向情场,一方面是受封建科举的遗弃排斥,另一方面则是红巾翠袖的“意中人”“知音人”的热情吸引。柳永以尊重与理解的态度,写歌妓美丽的容颜,高超的技艺,纯洁而受伤的心灵,受践踏而又尊严的人格,并哀怜她们非人的生活。柳永是歌妓真正的知情人和同情人。而歌女们能歌善舞、温柔多情、善解人意,柳永又正是追求一种才子佳人式的理想爱情,他与歌女们堪称“双美遇合”。这种市俗化平民化的爱情理想和爱情模式,我们不能低估它对后期封建社会文人才子文化心态的巨大影响。

可见,歌妓给予柳永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所不能估量的。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是歌妓的知人情怀给了他寄托,犹如一根柱子支撑着他继续写词的生涯,作

出更多的词供歌女们吟唱。所以他可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对人生的彻悟与命运不公的愤慨,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格力量。欧阳修的《玉楼春》词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15]痴情而不关风月,是爱情生活中一种近乎圣洁的境界,是对男女情欲的超越而升华为一种纯精神性的心灵的追求。

从上所述,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长期的不第,羁旅,困顿的生涯,使得柳永深切体味到了人生的悲苦。他作为男性主体,细致刻画了不同歌妓身上所具有的特点,从她们的体态、装扮、艺伎、情感等方面,给我们呈现了歌妓的具体形象。通过深入了解歌妓的温柔多情,还有柳永的生平遭遇,得知柳永的不羁放荡,更多在于他对歌妓的同情理解,以及歌妓给予他的精神力量,如此相辅相成,是两两相知的结果。

第三篇: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雨”意象

文学院2006级16班

吴艳

学号:200502631335

摘要:在纳兰词的意象中,“雨”意象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浅析纳兰词中“雨”意象的纤细哀愁、苍凉豪迈和凄婉缠绵,充实了“愁雨”这一意象。

关键词:纳兰性德;意象;雨

在纳兰性德《饮水词》所收录的348首词作中,“雨”意象出现频率最高,共有108次。然而这点却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专门分析“雨”意象的学术论文很少。“雨”意象初创可溯自《诗经》其《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以漫天纷飞的雨雪烘托战士出征归来时的悲切心情。这一原型意象产生之后,经过不断融合、变异、繁衍出多姿多彩的“雨”意象。

一、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词。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成为诗人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雨从一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意的自然现象到被刻意营造成中国文学中传统的抒情意象,其中融注了作者特有的感受、体验、情绪和心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正因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所以,古典诗词中的“雨”,不再是一种纯自然的物理现象,而是表达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因而,“雨”这一物象,在与“意”相融合的过程中,往往由于作者融入的情思、意趣不同,可以构成意蕴不同的意象,一般说来,传统诗词中的雨意象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喜雨

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最为著名的喜雨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人赋予春雨以人格,它好像知道大地万物的需要,知时而至;又不愿惊扰人们,悄悄滋润着大地给人们带来春的讯息,带来新的希望。诗人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喜雨之情,抒发其

喜苍生所喜的博大胸襟。

再如宋代大词人苏轼有一句词很有味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从另一个角度写雨的可爱。苏轼是懂得知足,懂得随缘自适的一个人。写这首词的时候,他正谪居黄州,政治上的挫折和失意并没有让他失去旷达的人生态度。从这首词中,我们看不到苏轼对生活的一丝埋怨,有的只是惊喜、享受和感恩。

(二)愁雨

适时适量的雨能给人带来生命的滋润与情绪鼓舞,而淫雨霏霏,浊浪滔天,也会给人类以灾难性打击。因此,雨既是一种喜悦的象征,也融入了另一种情感——愁。往事如烟,人生苦短。当诗人遭遇仕途坎坷、人生苦短,感叹昭华易逝,世事苍茫时,雨飘然而下,成为最契合诗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现象,“雨”就成为中国文人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程式化意象,这也是与中国文人的悲伤格调相一致的。典型例子列举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招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各文人笔下的雨虽对于愁情侧重的内涵不同,但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每一句都像伴着泪水在诉说,读来令人断肠。

二、纳兰词对“雨”意象的充实

(一)纳兰词中的喜雨

纳兰词中“雨”意象频频出现,然而“喜雨”这一意象却仅仅出现了一次,即:

“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才着春寒瘦不支。凉侵晓梦轻蝉腻,约略红肥。不惜葳蕤,碾取名香作地衣。”(《采桑子·咏春雨》)

这是一首咏春雨的词,词中描写了春雨滋润花叶又摧残花叶的过程。纳兰用惟妙惟肖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将春雨中的花儿描写得活灵活现。微细若烟雾的春雨,落在泛起鹅黄色的柳枝上,仿佛是空中飘撒着游丝一样,被春雨滋润着的花儿显得格外娇嫩,使人感到淡淡的喜悦之情。虽然全词没有出现一个“雨”字,但“雨”又无处不在,这正是词人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

(二)纳兰词中的愁雨

被誉为清朝“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出生于满族正黄旗贵族,为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学士明珠之子,博览群书,才华横溢,22岁即中进士成为康熙近侍,可偏偏这样一位生长华阀,仕途顺利,年纪轻轻的词人,却情思抑郁,倦于仕宦,“惴惴有临履之忧”,其词以“哀感顽艳”著称。

而这位在人们看来是出身富贵、位列极品的“翩翩浊世一公子”为何会和“悲愁感伤”的雨之意象联系在一起呢?其实,贵公子的烦恼并不比普通百姓来得少,相反的,仕途的矛盾、初恋的失意,还有恩爱结发妻子的早亡这一人生的大不幸,已经使年纪轻轻的纳兰性德体味到了人生“悲”和“苦”的滋味。这位才情四溢的青年人,临风对月,将其胸中一片真挚自然之情都付诸清词小令中。雨,这一自然现象凄楚而缠绵,恰到好处地为纳兰性德营造了一个充满人生凄婉、既真又纯的情感世界。雨,让纳兰性德才情和真情在字里行间得到淋漓的焕发,倾吐着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意。

所以纳兰词中的雨得李后主的凄清缠绵,但别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人言我愁我始欲愁。由于纳兰的词多以感伤的笔调写人生聚散,爱情悲欢,或追忆旧踪残梦,感叹兴亡,因此纳兰《饮水词》中百余次的“雨”意象几乎都以愁雨出现的,它们或纤细哀愁,或苍凉豪迈,或凄婉缠绵,以各种方式传达着纳兰的苦情。

(一)纤细哀愁的雨

丝雨如愁、暮雨如诉,表达了无边的愁绪,赋予其词悲凉无奈的韵味。雨,融进词人的主观感情,而产生不同的雨意象,从“细雨”中可感受其纤柔深长,从中引发出绵绵不断的愁丝;也可从“烟雨”中体会到它的迷离,用来抒发一种依稀飘忽的情怀;还可以从雨带来的凄冷,去体会一种凄清的意境,用来表达悲哀、忧伤、抑郁和怅惘的感情。雨恰似这样一种意象,

他可以变化多端,可以调动读者全部的感官。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一首词: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菩萨蛮》)

这首词写春雨刚刚停止,一闺中女子、炙(或谓妻子)在闺房庭院中伤春伤离意绪萌生,不胜伤感的情景、笔势灵动、一句一景,由室外写到室内,又由室内写到室外,犹如几个镜头的切换。而这景中又无不透露出幽怨伤感,其突出的特色是词从对面写来,不说自己在思念,而是假想她在思念我,这便更为深细地表达出白己的思念。

因为雨的纤、细,所以更多的时候,纳兰是用它来比喻相思之愁,如《阮归郎》:“斜风细雨正霏霏”,细雨带来春寒,“春寒欲透缕金衣”——乍寒还暖的时候,孤单的人对寒意甚为敏感,正如李清照所吟“乍寒还暖时候,最难将息”。小楼闺妇的春愁是若有若无,时断时续而又剪不断,理还乱的一种心绪,这种心绪极纤细,极柔婉,只有这丝丝缕缕的细雨才能比喻得出。纳兰词中以细雨写相思之情的词还有很多,信手拈来几句:

细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入吴宫。(《临江仙》)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赤枣子》)

一片晕红疑着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浣溪沙》)

细雨织红茵,苔阶压绣纹。(《唐多令·雨夜》)

画船人似月,细雨落杨花。(《临江仙》)

以上词句均是将外在纤细的雨与内在幽幽的情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不胜美景。 我们再来看看他写自己秋夜梦回无眠的愁情的词: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

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疏影》)

这首词的雨是空阶雨,午夜梦回,听檐上滴雨,惆怅之情,带入秋夜的无眠,刻画秋来的寂寞,令人心碎怅惘。与之类似的词还有很多,如“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菩萨蛮》)是表达自己的客中的凄凉,古来羁旅之词很多,但纳兰词仍然是凄凉之最。在词中他抒发着自己扈从的无奈:“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蝶恋花》)离人孤身在外,飘零的寒雨更让人无奈晚来凄凉,这时的雨成了最好的媒介和载体,承载着词人胸中的孤寂与寞落。西风客栈,黄沙古道,晚来飘零雨,人在客途,似乎只有雨伴着人孤独的行进,风是邻,雨为伴,凉雨冷雨,飘零雨,和寂寞融汇,形成了孤寂的意想。

但纳兰的雨并非只抒发客途孤寂和孤寝无眠,雨也不仅仅是只存在在孤寂之中。“行人莫问前朝事,风雨诸陵,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采桑子》)再这首词里他抒发着兴亡盛衰的伤感:他用雨的消逝,暗示繁华不可久恃:“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浣溪沙》)日月更替,转头成空,人生无常,岁月无情,繁华过去,徒留过眼烟云,雨这是飘然而下,横在胸中,横在眼目之间,烟华散去,雨雾迷蒙,满纸辛酸,雨这时成为了无常的意想,风无定,雨无常,无论是诸陵的风雨,寂寞的鱼灯,还是前朝旧事都会随岁月变迁而去,人生似乎也是如此,夜雨来袭,词人纤细的心理,自然也悟到了这一点,销瘦的何尝是夜雨,而是纳兰的心境,相府生涯原是梦,朝云暮雨,总无寻处,雨,这一易消逝的事物,正是代表了词人的感受。

(二)苍凉豪迈的雨

纳词中的雨也有苍凉豪迈的,如: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恋花·出塞》)

这是一首出塞词。将豪放之情寄寓在婉约之形中,这种风骨,自有词以来,除了李煜、苏轼、辛弃疾之外,也就要数纳兰了。无怪乎王国维先生评价纳兰性德的词是:北宋以来,唯一人尔!本词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便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开篇,一句话便道出了事事变迁,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纳兰作为贴身一等侍卫,多次扈从康熙帝出外巡访,还曾作为使者巡查过黑龙江流域一带。纳兰的内心实际上是充满了极大

的报国之心和远大抱负的,但他又不想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实现,因此心里又充满了痛苦和迷茫。全词用句恰当,一气呵成,尤其是最后一句最妙“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既有豪爽,又有柔情,还有些许凄凉和无奈,个中滋味,只有我们自己用心去体味了„„金戈铁马,与如今的青冢、黄昏、夕照、秋雨,构成的意象如此的苍凉感慨,意蕴良多,似有人生短暂的生命觉悟,也包含生命忧患与社会忧患的多个层面,确如毛泽东所评:“看出兴亡”。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如: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刀总白头。莫把韶华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南乡子》)

须知今古事,棋秤胜负,翻履如似。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针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满庭芳》)

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忆秦娥·龙潭口》)

这些词苍凉感慨,内蕴良多,绝非一般的今昔之感,兴亡之叹,纳兰也并非仅仅是只会悲伤自身际遇的贵公子,而是对待家国兴亡也有着自己的看法,纳兰用他词中的意象,不仅表达了难言之情,也为自己、为时代、为社会唱了一曲深情哀怨的挽歌。

(三)凄婉缠绵的雨

在纳兰词中,“雨”的意象最多地关联到是他的爱情生活,他的爱情似乎和雨连接在一起,妻子早逝,爱人在宫墙之内,他的爱情并不顺遂:“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菩萨蛮》)“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妻子孤寂相思之情可见;“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对妻子的关切之意倍增;(《菩萨蛮》)“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秋千索》)蒙蒙细雨凭添了芳踪难觅的惆怅;“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风凄雨打画桥。”(《于中好》)抒发与妻子生死异途的感伤;“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既哀叹自己的命运,又悲悼妻子的死去;“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荷叶杯》)用温润秀洁的雨洗遗钿,表达再结来生缘的愿望。“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临江仙》)更是睹物思人,这雨在词人笔下无仅仅是雨了,是纠结的愁肠,一下一下的撞击,斯人之憔悴,望之可知。

再来看他的《金缕曲》“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全词在平静哀冷的气氛中涌动一股热流,在一种激动的心态之内又有着极力克制的冷静。这首词就好似是纳兰写给亡妻的一封家书,生死相隔的两个人相互唠着家常。词中的“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等句,虽然没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句让人产生大的感慨和共鸣,但却显得亲切凄婉,更让人心头一酸。“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而这雨更更创造出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衬托着纳兰的哀思格外动人心魄。

情发怎会无端?谁又能理解他这满怀的凄惋和旷世的寂寞?无论是敲窗雨、秋雨、阑珊雨、廉纤雨、冷风凄雨、疏雨、空阶雨,这雨都寄托着词人的对所爱女子的深情,天人永隔,所对者不过一抔黄土,残余的纸灰,残香的袅袅,寂寥的秋夜,薄衾孤寒,衰杨画桥,满地的梨花,这些意像不无勾起词人的愁肠。但这些意象的尽头,风过无痕,雨飘然而至,更添满怀愁云,怎不叫人魂为之断,神为之夺。雨在词人的妙笔之下,已经达到了极至。

而这雨也并非是绝对孤寂的代表,纳兰也曾有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也曾有过柔情满怀的初恋,所以在纳兰词中雨也曾空灵过,也曾娇俏过。即使是惆怅的秋雨,也在词人心境不同之下演绎出另一种情调。“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减字木兰花》)少女艳丽娇羞之态可感,秋雨中的少女含羞相望,垂首不语,欲言还羞,不正是如雨般变幻难测。这当是恋爱之中的人才能体会,才能共鸣的吧!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雨往往跟悲、怨、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季节以春、秋两季为多,时间以黄昏、夜晚为主。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诗人百感交集,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一年复一年的离愁别绪,一缕缕恋情,以及内心矛盾与痛苦都化作了一支支凄婉缠绵、撼人心魄的情诗在凄风冷雨中缠绵悱恻。

三、结语

“雨”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首先必须是具体的物象,其次必须融

入作者的主观情意。而纳兰词中的雨正是这样一种意象,他融合了词人独特的感知。一句话,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雨”意象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生意蕴极富启发性。雨中有哀怨,雨为词人的生命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从而使我们对它的每一次体验都获得了新鲜的巨大的心理震撼力。“一宵冷雨葬名花”不仅仅是词人对妻子的深情,更是他自己的人生写照。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纳兰的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成为了他所有情感的宣泄。

参考文献:

1、李晓明《论纳兰性德词的自然意象》【J】船山学刊(2007.04)

2、项小玲《论纳兰性德词的意象》【J】南平师专学报第23卷1期第63页-65页(2004.01)

3、鄢嫣《论纳兰性德词对“愁雨”意象内涵的充实》【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第5期第156页-160页(2006.10)

4、张秉戍著《纳兰词笺注》【M】北京出版社(1996.10)

5、陈水云著《明清研究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9)

6、严绳孙《成容若遗稿序》(康熙刻本《通志堂集》卷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王友胜著《纳兰性德词选·王友胜选评》【M】岳麓书社出版(2002.01)

第四篇: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悲情人生

关键词:李清照、闺怨离愁、凄婉悲愁

摘要:“愁”成为了李词中的主导情绪。本文重点从两个方面解析李词中寻常之愁背后的悲愁,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但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词,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超出常人之愁的,前期闺中生活的闲愁中含有无奈的忧愁,夫妻相思离愁中隐有难言的怨愁,后期国破家亡乡愁中更浸有凄苦的悲愁。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李清照在一个学识渊博、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她的少女时代充满着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她的词作表现出了对生活极大的热情,抒发了少女无忧无虑的欢乐情怀。她曾经在“沉醉不知归路”的情况下,仍然是“争渡、争渡”,结果“惊起一滩鸥鹭”。

作为花季女子,李清照也抒发了青春少女常有的那种无可名状的惆怅,表现了闺房少女对时光的敏感,其中寄托着淡淡的闲愁。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采用两问两答的形式,极为鲜明地表现闺房主人在“海棠依旧”的情况下所体察出来的“应是绿肥红瘦”的愁绪,“试问卷帘人”则直接表现了女词人对海棠花的殷忧之情、惴惴之心。词人意念之中“应是绿肥红瘦”,更鲜明地映射出词人心中对风雨无情、百花怎能永驻的伤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春花易凋、青春易逝的无限凄婉。

两宋时期,虽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不及以后朝代森严,但在当时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恰恰是一位女奇子,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 ,逼近前辈”。 (王灼《碧鸡漫志》)但因为性别的关系,只有在窗前帘内去遥望那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仕途空间。这种矛盾隐隐地造成了李清照的无奈和烦恼。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生活,人们有很多美好的想象,从赵明诚的题像诗:“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可以看出他们恩爱、和睦的一面,所以其词中的愁,不能否认有离愁的成份,但仔细考察一下李清照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们之间也和普通人一样是有矛盾的,如《金石录后序》李清照记赵明诚临死前的情况说:“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就无意中流露了赵是蓄有姬妾的,虽然没有确切的史料去证实这件事情,但以常理推之,当时赵明诚正处于长期隐居开始出仕之时,姬妾这件事是有着极大可能的。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李清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心胸再大度,也不能不担心自己的爱情被夺移。“多少事,欲说还休”。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却无时不在威胁着她真爱的各种因素。所以她的离愁词中蕴含着太多的伤感与无奈、哀愁与眼泪。“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在思念丈夫的离愁里,我们读到了弦外之音,体会到隐藏在深层那种难言的哀怨。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当时社会矛盾、民族危机不断激化,金兵大举南下。 1127年,徽钦二帝被虏北去,北宋就此灭亡。赵构南渡,偏安于东南半壁。从建炎元年开始(1127年),李清照也经历了多年的辗转流亡生涯。

在李清照的情感领域中,家国乡愁是一个碰不得的、浸满了泪水的话题,一提及便“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人在他乡,无时无刻不怀念着故国,“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淫,点滴霖淫,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她孤苦伶仃,无时无地不在怀念着已故的丈夫和破碎的家园,“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孤雁儿》)。

“在旧时代,女子的命运主要是有三个男人决定的:父亲决定女儿的贫富贵贱;丈夫决定妻子一生的苦乐酸甜;儿子决定母亲老来的贵贱和危安„„而李清照之父的民运很坎坷,他所得到的庇护是很有限的;他与丈夫之间虽传有不少甜蜜的佳话,实情却是与其同甘者日短,共苦者时长。既无子嗣又中年丧夫遭遇国破家亡,晚年流落他乡的李清照,其命运之悲苦„„”(《李清照诗词文选评》)在她著名的《声声慢》一词中清晰可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词中的愁再也不是闺中女子的莫名闲愁,也不再是苦涩中夹着甜蜜的思念,也不是一般的家国乡愁,而是经历了大苦大难、大悲大痛之后从心底里流出的带血的悲愁。满目凄风苦雨,满地憔悴黄花,雁鸣依旧,但故园缈邈、亲人难觅。这是痛到极致的人生之愁,永难解脱的愁。这种已经不能用一个“愁”字概括与描述的心境,不再是对某一件两件事情的悲伤,包容了人世间一切的大苦大难、大悲大愁。

通过对李清照愁情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感觉到: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李清照既感受了青春少女的淡淡闲愁,更感受了一个才情少女无奈的忧伤;既品尝了离别少妇的相思之苦,更品尝到了夫君移情的难言哀怨;既体味了山河破碎、背井离乡的流离,更体味了丧夫寡居、被馅受骗的悲痛。她的生命底色是愁苦哀怨的。她有常人之愁,更有常人难言之悲。这种超过常人的独特心路历程,出众的文学才情,以及不甘沉沦的人生态度,铸就了李清照传唱千古的名篇佳作。

第五篇: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全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谢新恩】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长相思】 云一緺(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牵幕,惆怅暮烟垂。

门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感怀】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三台令】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应天长】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长道相依,几恨别离,锦绣断相思意,待人相惜。红蔷旁,玉人燃香,青梅折,...

上一篇:孔子的故事的读后感下一篇:开展主题班会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