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

2024-04-14

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通用9篇)

篇1: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

7.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8.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生平。

9.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10.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11.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12.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13.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14.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15.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篇2: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

2.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5. 如柔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6.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7.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8.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0.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2.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3.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4.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篇3:纳兰性德词中的人生意境

其词集《饮水集》取意自“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限感怀, 这奠定了他成为清代满族文学中首屈一指的词人的基石。“纳兰词”中对人生的描写与他短暂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 宠命优渥的生活与郁郁不得所终的初恋形成了他早期深情款款无限遐思的文风, 而后发妻去世, 悼亡词成了纳兰性德词作中不可逾越的巅峰, 他出使塞外途中所写的塞上词多了满人血液中的自然与野性, 少了举杯浇愁的唯诺愁苦。

一、相国公子的愁与爱

清朝定鼎之后, 大学士明珠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 他给了纳兰性德这个家中长子人人羡慕的贵公子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教育。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性德贵公子的气质与风骨, 纳兰性德的词便也天然带有了不与他人比肩的高贵态势。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 他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随皇帝南巡北狩, 游历四方, 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 唱和诗词, 译制著述, 因称圣意, 多次受到恩赏, 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 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 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纳兰性德从一出生便得到很多人拼尽一生也遥不可及的一切, 可是同时, 纳兰性德的一生也被禁锢在了高阁广厦之间, 不会也不能再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梦想。

康熙十七年十月, 纳兰性德曾护驾北巡塞上, 在塞外见大雪飞扬, 雪花是矜贵冰冷的, 不沾染尘世的爱慕纠缠。他想到自己“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作为乾清宫的侍卫, 人看他是站着的, 实际上他始终是跪着的。御前侍卫的荣衔只是御座前的花瓶, 所有职权都被架空, 人也只能是漂亮点缀。雄心折翼, 壮志难伸, 颇有“身在高门广厦, 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之意。他不爱牡丹, 却迷恋雪花, 因为他看出了雪花的清冷矜贵, 不可任由人轻易摆布的性情。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 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 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这首《蝶恋花》展现出了纳兰性德旷达的人生意境, 第一句便道明世事无常, 朝代更迭是必然的历史规律。接下来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待战的悲怆场面, 因想起他日大清亦或许不免覆灭, 所萌生出的感触使得眼前秋景更添荒凉。作为与满清王朝休戚相关的贵族近臣, 他未必仅仅是一个吟风弄月的富贵闲人, 他亦有拳拳报国之心和远大抱负。但身为所困只能在尾句恢复了自己重情的本色———“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将豪壮、柔情, 还有些许凄凉和失落揉在一起, 使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是纳兰性德空有一腔志向却无奈只留下悲天悯人情怀的人生。

纳兰性德词中所写的一生心境都悲苦凄凉, 可说是事出有因, 除却在皇帝身边郁郁不得志, 还有一段青梅竹马的表妹入宫为嫔的往事。纳兰性德此情有《减字木兰花》所托:“相逢不语, 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 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 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 转过回阑叩玉钗。”这一阕词没有晏几道的花间脂粉之气, 写的不是相思纠缠的浓醴, 而是乍然相逢的惊喜和羞涩, 品格出众。将宠恋的谢娘用"一朵芙蓉着秋雨"的情态展现, 使人觉得清丽可观。虽然只是用白描但却胜过无数繁华浮夸的比拟, 伊人的窈窕风姿让人心神激荡。这首小令词情清婉, 自然传神, 他当时是如何被打动就不言自明了。清代《赁庑笔记》写到“纳兰眷一女, 绝色也, 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 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 誓必一见, 了此夙因。会遭国丧, 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 容若贿通喇嘛, 披袈娑, 居然入宫, 果得彼姝一见。而宫禁森严, 竟不能通一语, 怅然而出。”初恋虽好但喜爱的姑娘却偏偏嫁作了自己永远不能逾越的帝王之家, “谁怜辛苦东阳瘦, 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性德只能将这痛苦压在心里, 再加上自身处境的无奈, 纳兰性德《饮水词》中哀婉之作, 很大一部分既是为此姝所作, 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声哀叹。用“芙蓉”、“桃花”、“秋雨”等意象写出了“君所得于天者独深, 抑岂非致力于意境之效”。[1]

二、悼亡发妻的悲与恸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首《浣溪沙》是纳兰性德悼亡词的经典之作。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 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夫妻志趣相合, 恩爱互重, 而三年后卢氏却难产而死。纳兰性德回忆起往日甜蜜的夫妻生活, 醉酒而春睡不起, 赌书而对笑喷茶, 以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夫妻佳话来比拟自己的二人世界, 以乐事写哀愁, 以合欢写孤独, 令人但觉天地之大, 纵然可以包容万物, 却容不下一个人内心的愁苦。此般深情不失为纳兰性德人生境界的升华。词中的意象更以“西风”“黄叶”“疏窗”“残阳”四种景物与“被酒”“春意”“赌书”“泼茶”四般事件, 呈现出荒凉、凄楚、孤寂等意象, 与表情感之词“凉”“萧萧”“沉”情景交融, 意境凄美迷离, 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营造了一种怀旧感今和无限惆怅的心境。正符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言:“意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 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 谓之有意境也。”卢氏离世后, 纳兰性德的词风突变, 由清丽婉约转向哀感顽艳, 尤其是其悼亡词, 凄婉缠绵, 直白凛切。“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 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美好将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菩萨蛮》中, 用意象“泪”“残红”“月”与情感词“不忍”“馀觞”“空”“凄清”来抒悼亡之情。词境树立了凄婉哀厉的风格, 人生意境则更是如寒宫冷月般哀伤凄楚。

纳兰性德擅长借用典故或回忆旧时生活的画面, 以今昔之别的比兴手法营造词中“至情”的意境。他曾自叹:“人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为了爱情宁愿放弃一切荣华富贵, 在悼亡词中多处表现着这种因为爱人离去, 不能共享生命柔光, 只得独自悲凉的凄楚伤感之情。早有评家指出:纳兰公子是盛世悲音者。在他的时代, 他是一个孤独的孱弱的先行者, 至情至性让他的词具有了感人肺腑的穿透力, 乍读之似有迷朦之感, 细细品味却是境界尽出。

三、塞上侍卫的豪与情

“山一程, 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 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公元1682年, 康熙帝平定云南, 出关东巡, 告奉天祖陵, 时年二十七岁的纳兰性德扈从出关。在营中卧听风雪吼叫, 悠然动了思乡之念, 写下了这首萧壮的《长相思》。一路上登山涉水, 往榆关行进。夜深宿营, 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挨过了一更又一更, 风雪一阵又一阵在耳边呼啸。吵得人乡心碎乱, 引得容若夜不能寐。简单的小令, 却将《塞上曲》《从军行》的意境比了下去, 简明而深远。“以自然之眼观物, 以自然之舌言情”[2]纳兰性德这位出身有着满清血统的词人, 带着未沾染汉人矫饰的习气, 写下了一首首大气而又不失人生意境的词阙。在清词中, 王国维对纳兰性德评价最高———“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周锡山在《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中论述纳兰说:“一般研究家多注意纳兰的言情、悼亡之作, 将其看作为婉约名家。王国维将其沉郁苍凉的塞上之作评为千古壮观, 是独具慧眼的。”

在纳兰性德另一首塞上词《如梦令》中, 起初“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一句无限风光惊绝, 人尚留在“星影摇摇欲坠”的壮美迷醉中未及回神, “归梦隔狼河”的现实残酷已逼近眼前, 帐外响彻的白狼河的涛声将人本就难圆的乡梦击得粉碎。“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 是这阙词再贴切不过的注解。纳兰性德将文字骨子里对家园的渴望和对离愁敏锐的哀思结合, 人生意境得到开阔。

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史上不可或缺的至宝, 他词作中时而有旷达浩瀚的宇宙星空, 时而有让人潸然泪下的经年往事。正所谓“百读而如初见, 但推容若一人;北宋之后独步, 信哉观堂斯言。”

摘要:纳兰性德是中国词史上不可或缺的至宝, 他词作中时而有旷达浩瀚的宇宙星空, 时而有让人潸然泪下的经年往事, 根据王国维对词的境界论说, 分析其词中相国公子的愁与爱, 悼亡发妻的悲与痛, 塞上侍卫的豪与情, 从纳兰性德对情感的把控中品味其词中的人生意境。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人生,意境

参考文献

[1]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篇4:试论纳兰词中佛教意象的创作体现

【关键词】纳兰词 佛教意象 创作体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13-02

一、纳兰性德与纳兰词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满洲正黄旗贵族人士,是我国清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三人一起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容若才华横溢,24岁便编撰了自己的第一部词集——《侧帽词》,之后委托顾贞观将其改名为《饮水词》刊发,这两本珍贵的词集在动荡时期失传于世,最终由后人增遗补缺,整理出其342首词,编辑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独特的生活背景、超逸的文学造诣、淡泊的性格特征共同造就了其独特且鲜明的艺术风格。纳兰词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其词取胜于一个“真”字——写景真实传神,写情真挚动人 。纳兰词不仅在清朝词坛独树一帜,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散发出独特的光彩。对于纳兰性德的词坛成就,我们可以采用王国维的评价来概括,那就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之所有享有如此之高的声誉,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词作中所体现的佛学思想,纳兰性德将佛学思想通过佛教事物、佛学用语、佛家典故、佛学理念等完美的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其词作意境深远、超然淡泊的独特风格。

二、纳兰词中佛教意象的成因探究

(一)清初时期独特的社会氛围。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上浓厚的佛学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纳兰性德主动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一方面,清朝延续了前代的佛教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后,为了加强对中原人民的政治统治,便把佛教作为其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采取了很多保护和加强的措施。于是,清朝时期,众多佛教寺庙被建立起来,佛法也被许多帝王推崇,清政府更是沿袭明朝的佛教制度,设立一套完备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寺僧衙门来对佛教事务进行专门的管理。因此,清朝虽不是佛教的鼎盛时期,但是其社会上的佛教氛围却十分浓厚,纳兰性德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佛教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

明末清初,江山易主、社会动荡、国破家亡,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期,佛教便成为了许多人逃避现实、治愈创伤的良药,很多郁郁不得志文人墨客乃至深受苦难的普通老百姓都开始推崇佛教的清静无为思想;而此时,禅悦之风开始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以佛说诗、以禅释词的文学新现象开始流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纳兰性德必然会主动的吸收佛学思想。

(二)纳兰性德个人性格与佛学思想不谋而合。纳兰性德出生于富贵之家,生性淡泊、崇尚自然、落拓不羁,这样的性格注定他是一个热爱自由、不愿被世俗所羁绊的人。然而,贵族出身的他有着不得不背负的使命,以侍卫的身份伴随帝王左右。热爱自由而不得自由,于是,他只能从佛教中获取慰藉,达到心灵的豁达和自由。他曾在《通志堂集》第十三卷《与顾汾书》中写道:“侍绛帐于昆岗,结芳邻于吾子,平生师友尽在兹邦,左挹洪崖,右拍浮丘,比仆来生之夙愿,昔梦之常依者也。”然后现实只能让他宽慰自己“自古青蝇白璧,天已早安排就” “人各有情,不能相强”,体现出他对佛教命运即定论的接受和推崇。

(三)纳兰性德人生经历促使其对佛学的吸收。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也是其词作中佛学思想出现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交友和发妻亡故两件事情上。

纳兰性德出生在一个朝代更替的时期,因此他一生中结交的朋友多为明朝遗留下来的世家子弟,如顾贞观、姜宸英、陈维崧、严绳孙等,这些人在经历了江山易主、国破家亡之后,难免会表露出一些看透世事、物是人非的兴亡之感,这些人始终难以突破心中的壁垒和世俗的羁绊,只能不问世事、一心向佛来求得内心的安宁。纳兰性德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他们思想上的影响,这也为其提供了佛学机缘。

另外一件对纳兰性德佛学思想形成影响较深的事件就是发妻亡故,发妻卢氏的亡故给其带来巨大的打击,于是,纳兰便在发妻灵柩停留在寺庙的那段时间流连于其中,由此,他的词作中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佛教意象。

三、纳兰词内容中对于佛教意象的创作体现

纳兰词内容上对于佛教意象的创作体现。纳兰词内容上对于佛教意象的创作体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佛教事物、佛学用语和佛家典故。

(一)佛教事物。在纳兰词中,琉璃、佛经、枯灯等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佛教事物频繁出现,作为一种意象来间接抒发纳兰的情怀。例如《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立马认河流,茂陵风雨秋。寂寥行殿索,梵呗琉璃火。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其中出现的“梵呗(指佛教徒念经的声音)”、“ 琉璃火(指佛寺内供奉佛祖的琉璃灯)”等均为典型的佛教事物。

(二)佛学用语。佛学用语相对于佛教事物就显得更加专业,然而在纳兰词中,佛学用语的使用可谓是信手拈来,由此可见,纳兰性德对于佛学有着深刻的认识,以至于其可以直接在词作中采用佛学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浣溪沙·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已忘言。”在这首词中,既有“画壁(即绘有佛像的墙壁)”这种佛教事物,也有“诸天(佛教认为三界共有三十二天,总称为诸天)”、“花雨(即相传佛祖说法时感动天神诸天雨各色香花)”这类佛学用语。

(三)佛家典故。佛家典故也是一些对佛教了解甚多的人才能够知之甚详的,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同样引用了许多佛家典故,足见其对于佛教的认知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更是对其发展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例如《南歌子·古戍》:“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其中的“劫火”、“ 残灰”出自慧皎的《高僧传.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不知,可问西域胡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而问之,兰日:‘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纳兰借用佛教这一典故来指出战争带给社会和人民的劫难。

四、不同主题的纳兰词对于佛教意象的创作体现

纳兰性德的词在主题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爱情词、友情词、咏物词和塞上江南词。佛教思想对其词作的主题选择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他的词作大多是缠绵绊恻的爱情词,情深义重的友情词,寄托深远的咏物词和豪迈俊逸的塞上江南词。同时,在这四大主题的词作中又对佛教意象有着深刻的体现。

(一)爱情词。纳兰性德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所以在发妻卢氏亡故之后终日流连于妻子灵柩停留的寺庙,并创作了许多缠绵悱恻的爱情词。爱妻的亡故也从侧面促使他越来越推崇佛学思想,由此词作中出现了许多佛学意象。例如,纳兰写于卢氏忌日的作品《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在该词作中,出现了“双鱼”、“ 再缘悭”、“ 纸灰”等佛教意象来寄托他对亡妻的哀思。

(二)友情词。纳兰性德笃于友情,他择友甚严,不妄与人交。他的词作中有很多抒发友情的,这些词作中也多次出现佛学意象。例如,在纳兰提给好友顾贞观的《金缕曲》:“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绪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槽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琢,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一记。”其中出现的“后身缘”、“ 他生”等意象均为佛教思想的体现,佛经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由此可见,纳兰对于佛学中提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尤为推崇。

(三)咏物词。佛教提倡自然简约,不受外界世俗的干扰,因此,深受佛学思想浸淫的纳兰性德也将这种佛家人生观体现在了自己的咏物词中,在他笔下的事物无一不是清新淡雅。例如,纳兰的《金缕曲硫影临书卷》:“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红烛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茧。恰与花神供写照,任泼来、淡墨无深浅。持素障,夜中展。残釭掩过看逾显。相对处、芙蓉玉绽,鹴翎银扁。但得白衣时慰藉,一任浮云苍犬。尘土隔、软红偷免。帘幕西风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鹤裘典。休便把,落英剪。”其中便用“带霜华、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别是幽情嫌妩媚”来形容梅花的高洁脱俗。

(四)塞上江南词。纳兰塞上江南词中经常出现梵钟声、清叹声、唱经声、佛号声等独具佛教特色的意象,借此来表达自己看破红尘的悲凉情怀。例如,《望海潮·宝珠洞》:“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叹,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驼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荒沙一片茫茫,有桑乾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这首词是通过佛门的清静空寂与人世间的荣辱兴衰进行强烈的对照,更是体现出了一种世事皆空的苍凉之感。

五、纳兰词思想意境上对佛教意象的创作体现

佛学不仅仅是纳兰性德跌宕起伏人生的一个心灵避难所,他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佛教思想,而是由衷地喜欢和推崇佛理,因此纳兰性德在于佛学长期接触的过程中也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所以,佛学思想在纳兰词中的体现不仅仅是外在的佛教事物、佛学用语、佛教典故、佛学理念等,他更是将佛家学说通过这些外在的东西融入到自己词作的灵魂中,在思想意境上达到了与佛学的统一。

佛学提倡三世说,要求人们将现世人生看做一场虚无,把希望寄托在来世,而在纳兰词中变频繁描写前世今生,这便是纳兰性德对于佛学的感悟。例如,《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其中对人生的感悟便渗透了佛家“人生如白驹过隙,不必过于眷念和执著”的思想。

综上所述,纳兰词既是纳兰性德通过佛家思想来对人生进行拷问从而寻求心灵的慰藉,也是其对佛学的自我感悟,同时还是我国清朝社会上以禅喻诗风尚的再现。

【参考文献】

[1]刘珺.自是人间惆怅客——浅析纳兰容若悼亡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韩亚男.纳兰性德词的意象选择与其悲剧性的生命体验[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3]靳武稳.纳兰性德词作感伤情怀的成因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篇5:诗词中最唯美的句子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任时光流转,都成虚辱。

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一世平安多静好,三生超度荡心舟。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诗词中的说说

戒奚勿躁步,世路方坎坷。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

古来服丹石,相次入黄泉。

今逢又坎坷,令子驰风尘。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忍泣日易衰,忍忧形易伤。

明月照空廊,思君夜正长。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诗词中的文案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此心非一事,书札若为传。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

篇6:道德经中最唯美的句子

1、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2、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3、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能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7、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9、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10、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1、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2、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4、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2、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2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2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2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28、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0、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3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2、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3、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3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篇7:诗经中最唯美句子

1、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3、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待嫁)

4、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5、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0、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

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1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1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5、君子作歌,唯以告哀。

16、绿兮衣兮,绿衣黄裹。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17、宁为秋霜,勿为犬羊。

18、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9、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2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2、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2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

2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6、如柔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2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以相好也。

3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36、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3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40、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41、月出佼兮,佼人僚兮。

4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篇8: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人间”意象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作家。王国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赞誉其词作为“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在他的词作中, 作者借用了很多意象,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画卷。笔者通过阅读, 发现“人间”是纳兰性德经常借用的意象之一, 在其词作中共出现了18次。为何词人多次借用“人间”这一意象?这一意象又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呢?。本文通过分析作者的词作, 总结出词中“人间”意象寄托着词人三个方面的情感。

1、以“人间”寄托身世之感

权势名利, 仕途亨通是许多文人所汲汲于求的。而这些, 随着纳兰的降生, 就已经被赋予了, 而同时“纳兰性德似乎生来就背负着人世间的愁与悲”, 注定着为身世所累。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 官居大学士, 是康熙身边的红人。可谓:声名显赫, 权倾朝野。身为权相之子, 如果是别人, 肯定会依仗权势, 做尽风流荒唐之事, 但他是纳兰性德, 他“身于长阀, 淡于荣利”, 有雪花般的清高品质, 不想为世俗所折服。就如:《采桑子∙塞上咏雪》

非关癖爱轻模样,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 万里西风瀚海沙。在“人间”这个人类社会, 人们经常把牡丹、芍药、海棠等一类争奇斗艳的花, 尊称为“富贵花”, 以拥有其为荣。但纳兰性德却与众不同, “不是人间富贵花”, 以塞外雪花自比, 不似众人慕“世间”的荣华富贵, 厌弃仕宦生涯, 要如雪花保持清白, 不沾染“尘世”中名利权势的爱慕与纠缠, 要如雪花的“冷处偏佳”, 不随波逐流。

2、以“人间”寄托真挚之谊

“然诺重, 君须记”, 一首《金缕衣》让纳兰性德友情千古流芳。人若能得一知己, 那人生可算是无憾了。而纳兰性德一生结友无数, 也得了许多知心好友。但也因为“知心”, 且“君所交游, 皆一时俊异, 于世所称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宜兴陈维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他也注定这些汉族友人的人生沉浮所担虑。“失意每多如意少, 终古几人称屈” (《金缕曲∙慰西溟》) , 这是对在仕途上失意的姜宸英的劝慰;“别后闲情何所寄, 初莺早雁相思” (《临江仙∙寄严荪友》) , 这是对回江南省亲的严绳孙的依依不舍。的确, 朋友让他的感情有所寄托, 而“人间”就是用来表达其对朋友怀念、升迁, 人生起伏的最好寄托。但“聚散总有时”, 纳兰性德的“多情”总会让自己伤感愁情, 郁郁寡欢。如:《于中好∙独背斜阳上小楼》

独背斜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 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 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 莫向横塘问旧游。

古代, 南方多横塘。“横塘”一词, 点明此词是秋日怀念南方之友所作。“自古逢秋悲寂寥”, 纳兰性德也是。大雁南飞, 落花满地的季节, 本就让人心凉, 而秋日独自登楼, 望着将落得夕阳, 听着幽怨的玉笛声, 就更觉得凄凉寂寞, 觉得“人间所事堪惆怅”, 觉得“世间万物, 世间琐事”都让人怅然、凄然。而世间琐事包括“惊节序, 叹沉浮”, 季节更替, 人生跌宕起伏, 年华易逝、好景不长。这些都引起词人的惆怅之情, 是为南方友人变迁的境遇的叹息。

3、以“人间”寄托怀古之思

纳兰性德是感性多情的, 也是才志纵横的。他的“人间”词诉尽身世之感、真挚之谊, 同时也寄托着自己未竟的人生理想, 抒发人生的变迁, 时光的飞逝的感叹。如:《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

落日与湖水, 终古岳阳城。登临半是迁客, 历历数题名。欲问遗踪何处, 但见微波木叶, 几簇打鱼罾。多少别离恨, 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 旋宜月, 更宜晴。人间无数金碧, 未许著空明。淡墨生绡谱就, 待俏横拖一笔, 带出九疑青。仿佛潇湘夜, 鼓瑟旧精灵。

“登临半是迁客, 历历数题名”, 古代的官员被贬, 一般都会贬到湖湘、桂粤等这些荒凉偏远的地方, 行经的路途, 大多数都要经过岳阳。”而“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范仲淹《岳阳楼记》) , 这是前人对官宦仕途上的跌宕起伏的感慨, 也是纳兰性德对自己处境的担忧。“多少别离恨”, 纳兰性德对自己与亡妻天人永隔的遗憾, 是对友人人生起伏, 远离故土的叹息有多少, “离恨”就有多少。“人间无数金碧, 未许著空明”, 世上金碧辉煌的山水画无数, 但它们与此画 (岳阳楼景象) 相比, 就会失色, 没有那样的空明澄澈, 即纳兰用“整个世间的万物”与岳阳楼相比, 岳阳楼是独胜一筹的, 只因岳阳楼包容了一切:身世之感、爱情别离之恨、友情离别之憾, 人生变迁, 让世人有可寄托之处, 容身之处。结语

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词中“人间”的分析, 挖掘“人间”意象的内涵:身世之感, 真挚之谊, 怀古之思。从而丰富纳兰性德词的“人间”意象内涵。

“人间”在诗人词客的笔下, 被赋予了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而纳兰性德的笔下, 看到只是弥漫着伤感的“人间”, 总是寄托了词人悲伤惆怅的情感。“我是人间惆怅客”, 是词人身为权贵之子, 但又对身世的怅惘和无奈之感。“人间所事堪惆怅”, “怪人间厚福”为友人的境遇唏嘘, 为友人抱不平。“人间”寄托纳兰性德对友人的关心。“人间”也表达人生沉浮, 时光流逝, 一句“人间朝暮”就诉尽时代变迁, 人生的沉浮, 岁月的无情, 留下总是如“残雨”类的废墟和过眼云烟的虚幻。这些是对纳兰性德词“人间”意象的挖掘, 希望能丰富纳兰性德词的意象的研究, 对纳兰性德词研究有一定启示。

参考文献

[1]周俊萍.试论纳兰性德词风的形成[J].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 2007

篇9: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

关键词:纳兰性德 悼亡词 夜晚氛围 意象分析

一、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为避太子讳而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代著名词人。康熙十三年,纳兰在20岁时,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卢兴祖之女为妻。卢氏时年18岁,青年夫妻,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十分恩爱。“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1],“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2],这些词句就是他们当时的写照。可惜这段幸福的婚姻只存在了三年的时间,卢氏因难产致病,一个月后去世。纳兰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亡词。

悼亡词,是词人在理想与现实中的纠结与徘徊,是生者对逝者的动情哀吟,饱含着凄凉、哀婉之情,读来令人潸然泪下。关于“悼亡”,《辞源》的注释如下:“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丧妻为悼亡。”[3]《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悼亡”的注释如下:“悼念死去的妻子,也指死了的妻子。”[4]因此“悼亡”指丈夫对死去妻子的悼念,“悼亡词”也就是指丈夫为了悼念死去的妻子而写的词。胡旭的《悼亡诗史》认为悼亡诗词内容具有如下六个共同特点:“首先是写诗人自己的苦痛;其次是写居室和墓地;第三是写遗物;第四是写子女;第五是写德行;第六是写梦境”[5],悼亡诗词具有三个典型的审美特征:“以情动人、哀伤之美、要眇宜修”[6]。

笔者以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由赵秀亭、冯统一笺校的《饮水词笺校》为主要参照本进行数据统计。经统计,《饮水词笺校》中共有61首词作可视为悼亡词。这61首悼亡词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有7首,其特点是题目明确标明了悼亡,如“悼亡”“亡妇忌日有感”“为亡妇题照”等;第二类有6首,其特点是写于特定的传统节日,如上元节、清明节、七夕、中元节、重阳节等;第三类有3首,其特点是写于特殊的地点,主要是妻子灵柩停放的地方和寺院:双林禅院和萧寺;第四类有26首,其特点是词中或有“谢桥”“同心苣”“红心草”等标示悼亡的典故,或有“鸳鸯”“双栖蝶”等引发悼亡情感的事物,或有“思往事”“记前生”“忆当初”“旧事”等追忆亡妇、怀念旧情旧事的词;第五类19首,这一类虽然没有前面四类那样显著标示悼亡的特点,但却包含深切的悼亡情感。

二、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夜晚氛围意象统计

首先,笔者对61首悼亡词中所出现的意象进行统计,在统计时主要统计名词、形容词以及名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这一类静态意象。为方便统计,笔者在统计意象时去掉了修饰名词的定语或修饰动词的状语,如“花”有“梨花”“莲花”“疏花”“玉兰”“杏花”“杨花”“杨花”“合欢花”等,将其都作为“花”意象进行统计。另外,将“灯”与“蜡/烛”都当做“灯”意象来进行统计。然后,再按照意象出现次数的频率对意象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序,得出下表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纳兰性德悼亡词中共出现了71个意象,这71个意象出现的总次数为398次。其中“月”意象出现的次数为40次,占到意象出现总次数比例的10.05%;“灯”意象出现的次数为25次,占到意象出现总次数比例的6.28%。“灯”意象作为体现夜晚氛围的直接意象,仅次于“月”意象出现的频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笔者选取“灯”这个意象,探析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呈现出的夜晚氛围,从而进一步讨论夜晚氛围对于纳兰悼亡词情感表达的影响。

三、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夜晚氛围意象分析

在白天,太阳能够为我们带来光明。在夜晚,除了月亮之外,人们只能用灯来驱散黑暗,带来光明。灯作为生活用品,一直为人们所使用,是古时人们在夜间活动所必需的生活用具。

在纳兰61首悼亡词中,“灯”意象出现在纳兰的24首悼亡词中。纳兰悼亡词中“灯”意象中包含“灯”“烛”“蜡”三个意象,“灯”出现在18首悼亡词中,“烛”出现在3首悼亡词中,“蜡”出现在2首悼亡词中,其中“秋擎”“荷灯”出现在《眼儿媚》这1首词中。灯,象征着家庭,它见证了夜晚亲朋相聚时的美好时光,但当人们在灯下独处时又很容易产生落寞感、孤独感和凄凉感。纳兰悼亡词中的“灯”给人孤灯相伴、形单影只的孤独感和落寞感,“烛”与“蜡”则给人“残烛蜡泪”的凄凉感,营造出孤独、凄凉的夜晚氛围。

兹以《摊破浣溪沙》《临江仙·孤雁》和《山花子》三首词为例进行分析: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澹月澹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7]

因为有深深的离愁别恨,纳兰醉得很快,仿佛在灯前一霎那就沉醉。纳兰醉心于这种沉醉,不愿从梦中清醒过来,因为一旦醒来便要面对这令人生恨的生离死别,恨在害怕和恐惧中现实和梦境变得分明起来。窗内是醉而不愿醒来的自己,窗外是雨夜中淡淡的云和淡淡的月,它们就像是要落泪,给人朦胧凄美的感觉。离愁别恨难以遣怀,醉也悲,不醉也悲;醒也悲,不醒也悲;梦也悲,不梦也悲。满怀离愁的纳兰感到了夜的漫长,而雨夜又让这孤寂显得格外分明。“人到多情情转薄”,一个“真个”,看似平淡,却道出了纳兰的无奈,情深而转薄,这是情不能再深的结果。“而今真个不多情”,要比“而今真个悔多情”果断决绝,可以看出纳兰内心的凄凉和绝望。又听到鹧鸪啼叫了一遍,长亭外的送别尚能相见,而今我到底何时才能见到你?全词似醉似醒,飘摇不定,雨夜中“灯”的朦胧和窗外的“澹云澹月”增添了全词的朦胧美,似真似幻。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临江仙·孤雁》)[8]

上阕开头一句“霜冷离鸿惊失伴”,对于失去妻子的纳兰来说不也是如此吗?失去伴侣的伤心,触景生情、同病相怜的凄凉。纳兰想到给妻子写信来排遣愁怀,奈何“愁多书屡易”,纳兰没有将书桌打翻,而是“双泪落灯前”,对着孤灯流泪,透露出纳兰是那样的无奈,这泪是苦的、愁的、至真至纯的。此处的“灯”是纳兰的倾诉对象,也成了心绪的见证者。下阕作者用“莫对月明思往事”来劝慰自己,试想他又怎能不怀念往事、思念妻子,不思念的话还用这样劝慰自己吗?他的生命在一年又一年的回忆中消减,但无端听到的一声“嘹唳”,响亮而凄清,西风起来了,早秋时节,只有纳兰孤身一人,形单影只,怎不凄凉!纳兰用西风里的离鸿比喻自己,书写离愁别恨,“离鸿”对“只影”“冷霜”对“西风”“双泪”对“嘹唳”,这三组意象的对比运用,雁之孤影对人之独影,霜之冷峻对风之无情,泪之真切对唳之响彻,让纳兰的离愁别恨之感和泪水又一次泛滥。

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山花子》)[9]

刚要对妻子诉说心事的时候,梦却突然结束了。纳兰睁开眼睛,在镜子里隐约看到了妻子,便开始后悔以前在一起时与妻子就那样草草地度过而不知珍惜。环佩只应该属于月亮,那么你为什么要把钿钗留在人间呢?蜡烛还在燃烧,还在流泪,要什么时候才能流干它的眼泪呢?梦阑之后,纳兰于半睡半醒之间,对曾经不懂得珍惜的悔恨,对钿钗寄人间勾起纳兰对往事回忆心绪的疑问,对残红蜡泪流不尽的感慨,让我们感受到纳兰的情深意重。

“灯”勾起了纳兰对往事的回忆。灯是纳兰悼亡情感的触发者,如“刻残红烛曾相待,旧事总依稀”[10],对着灯,往事依稀在纳兰脑海中浮现;“挑灯坐,坐久忆年时”[11],挑灯独坐,坐久了便回忆起了当年幸福的时光:“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12],“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13]。“灯前呵手为伊书”,灯作为当时纳兰与卢氏美好生活的见证者,见证了二人恩爱、美好的夜晚时光。所以,当妻子逝去后,对着灯,纳兰自然想起了往事。寒冷的季节,在灯前呵着她的手,在当时看来如此寻常平凡的动作,而今只能出现在往事的回忆里。“一霎灯前醉不醒”[14],在灯前纳兰想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不愿意醒来。

“灯”增加了纳兰的孤独感和落寞感。在寒夜、凉秋的夜晚,纳兰只有孤灯相伴,纳兰孤枕难眠,迷离的醉影是纳兰孤独、凄冷、寂寞的写照。如“生怕方樽满,到更深、迷离醉影,残灯相伴”[15]“幽窗冷雨一灯孤”[16]“今夜灯前形共影,枕函虚置翠衾单。更无人与共春寒”[17]。以前的夜晚,在灯前有妻子相伴,而“今夜灯前形共影”,在春寒料峭的季节,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形单影只,夜晚灯前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幽窗冷雨一灯孤”,下雨的夜晚,雨打到窗子上是冷的,那一盏灯,在凄冷的夜晚显得那么孤独,正如纳兰一般,形单影只、孤独落寞。“孤灯”成了纳兰自我的写照,妻子的逝去让他心力交瘁,生命就像残灯一样黯淡无光,“与谁更拥灯前鬓”[18],纳兰只能发出这无奈的疑问和感慨。

“灯”让纳兰禁不住留下了泪水。纳兰写蜡泪即写自己的泪,写灯花即写自己的泪花,蜡泪和自己的泪、灯花和自己的泪花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滴滴西窗红蜡泪,那时肠、早为而今断。任角枕,倚孤馆”[19]“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20],蜡泪滴下,又何尝不是纳兰自己的泪落下?纳兰面对蜡泪,肠已断,泪流不止,却又不知何时能干。“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21],泪与灯花一起落下,在夜晚,纳兰无时无处不伤心。“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22],离鸿失伴飞,孤独无依,想寄一封书信,却多次易书不能成文,泪水落在灯前,让人读后不免感到心碎而为之落泪。

“灯”是纳兰悼亡情感的诱发者,也是纳兰悼亡情感的见证者,甚至可以说纳兰自己就是一盏灯。在夜晚,除了月亮之外,就只有灯能给我们带来光明。但是,在灯下,纳兰悼亡词中为我们显现的是“迷离醉影,残灯相伴”[23]的孤独和凄凉,是中秋节放走荷灯时对妻子的思念和团圆的期盼,是因思念而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双鬓长出的白发,是面对佛灯时自己的无言和祈祷,是梦里与妻子的相拥和“乍偎人,一闪灯花堕”[24]的无奈,是灯前回忆往昔潸然泪下时灯花共落的共鸣,是面对烛花心里对妻子影子的遥想,是灯前形单影只的凄凉与悲哀。

注释:

[1][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64页。

[2][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93页。

[3]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135页。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58页。

[5]胡旭:《悼亡诗史》,上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2-4页。

[6]胡旭:《悼亡诗史》,上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第5-7页。

[7][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38页。

[8][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4页。

[9][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57页。

[10][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35页。

[11][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45页。

[12][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54页。

[13][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59页。

[14][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38页。

[15][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13页。

[16][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21页。

[17][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55页。

[18][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42页。

[19][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13页。

[20][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57页。

[21][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67页。

[22][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45页。

[23][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13页。

[24][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43页。

参考文献:

[1][清]纳兰性德撰,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清]纳兰性德著,张草纫笺注.纳兰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清]纳兰性德撰,黄曙辉、印晓峰点校.通志堂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清]纳兰性德,张草纫,钮君怡.纳兰词注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6]苏缨,毛晓雯,夏如意.纳兰容若词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7]龙建春.人间何处问多情——纳兰词情解[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

[8]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9]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王亚萍,安娜,王雨青.论纳兰词的灯烛意象[J].社科论坛,2011,(4).

[11]李睿.“冷”与“暖”的独特组合——纳兰性德词心探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2,(4).

[12]马碧心.何以悼亡方费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3]邓兰.纳兰词审美意象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4]李青华.苏轼、贺铸与纳兰性德悼亡词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上一篇:啤酒业务员工作总结的下一篇:捻字为暖抹一世情长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