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2023-05-30

第一篇:职业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探索加强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2010年调研

浅谈加强党内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甸中镇)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的指导思想是,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严惩极少数腐败分子。党风廉政建设的环节很多,其中重要的,不可忽缺的环节是加强党内监督。党内监督对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取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党内监督是党为了加强自身建设,通过评价、揭露、纠偏等方式,依照党章和党纪,在其组织内部开展的协调有序的监察、督促的活动。从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及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而其核心问题,则是对权力予以有效制约,即通过揭露、评价、控制、约束等特有的监督形式和功能,对党内的各种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力量,保证权力能够按正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式去规范地运用。由此可见,党内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目前基层农村党内监督工作开展之现状及存在问题 甸中镇党员干部的基本情况:全镇有11个村66个村民小组,19885人,11个村总支,75个支部,有党员1034名。镇属站所、上级直管单位10多个,机关党员干部有60人,学校和其他单位党员干部200多人,村、组干部有242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常抓不懈,党员素质明显增强,基层各级干部能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全镇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这写成绩都跟近几年各级党委非常重视加强党内监督,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把党内监督作为治本之策,作为党的建设的重点来抓,党内监督工作在不断深入分不开。从县级对镇级的监督检查越来越多,镇级对村级的监督力度在不断加大,监督效果不断体现,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密切党群关系,保证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党内监督责任也得到不断细化。但从这几年的工作情况看到,象我镇的党内监督仍然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难点和急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加紧探索和完善。就甸中镇近几年来发现和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情况来看,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意识不够强,接受监督不自觉。基层工作在农村,农村工作复杂,工作任务重,镇党委的中心工作主要放在经济建设上,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都做的不到位,也没有一些新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镇纪委人员少,工作压力大,无法胜任对全镇党员干部的监督,而且由于农村党员干部为半脱产干部,大量的精力是各忙各忙的自留地,接受监督不自觉,意识不高,不重视,干部接受监督意识不高。

2、基层的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由于在基层工作多,人员少,工作人员兼岗兼职的多,特别是目前镇纪委书记兼组织委员,分管工、青、妇,没有专门的纪委专干,有的专干也是兼很多岗,人员少,工作多,基层纪委工作压力大,监督不力。虽然近几年从上级纪委一条线也有了一些新的设想和做法,设立了一些机构象纪工委,可是所设的乡镇纪工委对乡镇的监督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纯粹是一个摆设。设立对乡镇的专门监督机构纪工委,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想法,可是职能没有发挥,而且也没有什么探索和尝试,镇纪委往往忙于应付一些日常业务和基层工作,比如说参与镇党委政府出台的各种制度的监督执行,贯彻落实,参与工程招投标、参与工程验收和一些廉政教育工作等。如果年内有信访和上访件,也就以查处违纪案件为主,其实对全镇的党员干部的监督以惩处职能代替监督职能,所以监督的。

3、党内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制度不够健全。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不少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各单位内部也制定了很多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规范和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加强党内监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象甸中镇党委政府也出台九项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职工,这几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规范了行为,避免了很多浪费和开支,效果非常好。还有党政班子实行的“三重一大”事项制度的执行,还有廉政谈话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村主要领导一年一次的述职述廉,民主测评活动等,这些这几年在基层都执行的非常好,效果也很好,但是有许多制度还是存在执行不利,走过场,松口子的行为,所以仍然有许多干部还是误入歧途。

4、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党内监督效果不明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已颁布多年,但因党内监督工作不力而受到责任追究则很少。少数地方和部门,思想作风不正,民主氛围不浓,很难依法办事和行使责权,党内监督工作不正常,党内监督效果不明显。考虑到基层干部待遇低,工作多,特别是工作年年增,而待遇一年也不变的实际情况,有时候对有问题的干部都是采取教育说服的办法,而对追究责任方面下的力度不大,这些都对其他党员干部的教育威慑不大。

三、对在基层中开展党内监督的一些思考及对策

1、以教育防范为立足点。

加强党内监督更多地开展事前和事中监督,在防范上下功夫,不能光停留在事后监督上,立足点在于教育。要建立起两道防线,一道是思想道德防线,一道是党纪国法防线。要着眼于严守思想道德准则,不能等到干部犯了错误才去处理。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让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接受教育。通过防范,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基层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一定不能有三怕思想“怕投入资金、怕投入时间、怕见不到效益”,而是要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通过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党员在党内监督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监督和被监督的意识,特别是对新进班子的领导进行培训,以增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的责任性、自觉性。各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各单位的工作特点,开展对党员干部的党内监督条例教育,要以邓小平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做到教育形式多样性、教育内容针对性、教育方法有特色、教育对象有重点。要抓好政府部门有关人员的监督检查,增强廉洁自律、公正执法、文明服务的观念。

2、要以建章立制为基础。

加强党内监督,要建立健全一套监督制度,努力提高党内监督的综合效果。党内监督制度能够比较稳定地反映党内监督的性质、任务、内容等基本问题。比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收入申报制、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组织人事的集体议事制度、礼品登记制度、各级党委和部门招待费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会议审批制度等都是一种良好机制的体现。不少部门还制定了经费使用、用车等各项规章制度,这对加强廉洁自律,形成良好党风都很有好处。要从工程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结算到提供材料,制订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有效地加以监督。

3、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保证。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重大的反腐败斗争的举措,是一项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防止腐败产生与蔓延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建立起一种常抓不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其主管领导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就会促使其对有关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进行经常性的教育,以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单位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中要落实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负总责的责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责任以及各个岗位的职责。要完善配套制度,建立责任分解和责任追究等一整套制度。要抓好督促检查,一级抓一级。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抓好重大问题严格责任追究。

(一)规范制度,确保公开及时到位。制度是保证工作落实的根本举措。明确要求党内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长期公开,如党员发展程序、党费收缴标准等;如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党建主题活动开展情况、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等;临时性工作要求随时公开;重要事项要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必要时根据党员群众反馈的意见,补充完善后再次公开,确保党务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和及时性。同时,县委还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突出重点,确保公开全面具体。按照“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以及容易出现以权谋私、引发不公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一是在全局和中心工作方面,公开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以及为民办实事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二是在思想建设方面,公开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计划、主题活动安排等;三是在组织建设方面,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工作职责,干部推荐、选拔、任用情况等;四是在作风建设方面,公开党员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情况等;五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公开党内制度规定的各项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情况。此外,对年初制定的一些尚未实现的目标、没有办成的实事,要及时向群众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并设置党务公开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反馈。

(三)创新形式,确保公开务实有效。根据公开内容、公开对象的不同,坚持及时直接、方便有效和群众信服的公开原则。一是专栏公开。对相对固定的事项,如党组织设置、领导分工等内容,采取固定的党务公开栏的形式公开。二是会议公开。对一些需要全体党员和群众尽快了解的方针政策、重大事项等,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等动态形式公开。三是专项公开。对群众敏感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让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和党代表参与的办法,将结果通过代表们间接向全体党员和群众公开。四是媒体公开。对一些需要全体党员和群众尽快了解的方针政策、重大事项等,采取电视报道、新闻报刊等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公开,让全体党员和群众随时随地了解他们关注的事情。

(四)健全机制,确保公开健康发展。党务公开是推进民主、强化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其顺利推进。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项工作机制入手:一是健全领导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谁来做”和“怎样做”的问题,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的部门各负其责、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的领导工作机制。

第二篇:色彩教学中的规律探索要点和方法途径

十九世纪以前的传统艺术历来认为色彩具有表现价值,而忽略了色彩的造型意义。十九世纪色彩学的成熟以及印象主义绘画的实践,为色彩造型和表现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基本条件。因为现实视觉形象其实就是色彩形象而非素描形象,色彩造型在一切造型艺术中具有决定性地位。包豪斯学院提出了“色彩造型”和“色彩表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不说是对艺术的重要贡献。我国院校传统色彩教学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一体系实施的,取得了色彩在造型表现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目前的院校色彩教学,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色彩造型教学体系不够完整,不够科学,色彩造型理论简单停留于条件色体系,没有从空间视觉色彩规律的角度论证色彩造型。2.色彩教学中因误会“色彩靠感觉”而失去理论支撑和规律探索。教学随意性大,又往往和各种不同形

一、色相变化规律。色彩造型和表现都依赖于色彩的变化,有规律的色相变化即可塑造视觉形象。色彩变化规律由明度、纯度、冷暖关系变化而构成,其原理是形象不同空间层面的色彩会产生有规律的视觉变化,加上空间对色彩的散射消融,而呈现客观视觉色彩感受。写实性色彩造型即是表达这种色彩关系即可塑造现实的视觉色彩形象。传统的院校色彩教学提出的条件色造型体系,也基本能够实现视觉色彩造型但存在概念化与机械化的倾向,而未能按照视觉色彩科学原理表达色彩形象。严格地说,色相变化规律即色彩变化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另外,色彩对比在色相变化规律中也有意义,如伦勃朗画金马车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明度变化规律。构成色彩形象的不同空间层面的色彩明度变化,其实就是素描关系,只是色彩造型的概念不同而已。同时形象色彩的明度变化,和不考虑色彩的明度变化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于色彩的刺激度大于纯明暗的刺激度。但明度规律大体上就是素描关系,由光源方向和形体空间层面所决定,只是既然是色彩,其变化远比素描微妙和丰富得多。

三、纯度变化规律。当然这些变化都是在固有色前题下的变化(以下同),但纯度变化规律在整个视觉色彩表达、色彩造型中却具有决定性的地位,也是很多学生所忽略的色彩造型规律。即使是固有色同纯度的形象,也会因为受光背光侧光的不同方向层面以及不同深度的空间层面形成明显的纯度变化。其规律可概括为:低纯度色彩光源或自然光条件下,越是接近高光的层面和后面的层面纯度会越低,背光面纯度也会因为空间深度的增加、光照的减弱、背光产生的对比和环境的影响而使纯度明显降低,这也是明显的;纯度最高的色彩表现于中间色层面和前面、正面的层面。

四、冷暖变化规律。冷暖变化规律也是色彩造型规律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传统色彩教学中历来有所重视。其规律表现为:自然色彩形象的受光与背光、前与后、大于小的不同区域色彩冷暖会朝相反方向变化,这是由于色彩对比和空间散射原理形成的。如相同固有色形象,受光部偏暖,背光面偏冷,反之亦然;衬布偏冷,上面的物体就会偏暖。相同暖色前伸部偏暖,后部偏冷,反之亦然。这种冷暖变化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不同光条件下物体发色是否充分,如受光与背光面的冷暖变化;还有不同空间深度色光散射消融程度,如远近冷暖变化;二是深度、明暗、面积上的对比造成冷暖互化。其变化取得的效果不仅符合了视觉色彩的科学性,同时也符合了视觉色彩的生动性,取得了很强的空间视觉色彩效果。前者如暖色衬布后面部分偏冷,后者如红色苹果背光面稍冷。当然这种冷暖变化是相对的,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围,否则色彩效果将变得概念而且虚假。

五、对比与调和规律。这个规律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造型规律,一层是表现规律和构成规律。在造型规律中具体表现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与冷暖对比会将对象的现实色彩改变相应的效果表现在作品里,构成色彩造型和色彩对比规律,同时由于空间散射,空间深度差异,光源、环境的共同作用构成色彩调和。其实,对视觉色彩而言,运用了以上的造型规律,色彩作品已经取得调和,色彩关系建立,色调形成。在表现规律中则表现为多样统一的色彩构成规律,也是色彩构成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六、色彩绘画作品艺术表现规律。关于色彩绘画作品表现问题,国内外艺术界、教育界已有努力的探索,但至今没有系统的权威的成果。国内美术院校多年来也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我国引进西方艺术(油画艺术)历史还不长,时代艺术思想也很不稳定,加上和民族美学理念的某些冲突和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依然未能形成系统理论和成熟的实践模式。不过这个问题也不那么复杂,有人类数千年的绘画艺术史宝库,有深厚民族文化土壤的支撑,有时代精神的呼唤,我们可以冷静而积极的探索实践,定能自成体系,引领中化民族艺术的勃勃生机。笔者经二十余年艺术教育的探索实践,在深入研究中西艺术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见解:一)、色彩表现风格形式倾向。可分为古典倾向、现实主义风格倾向、浪漫主义风格倾向、印象主义风格倾向、各种意象风格倾向、表现主义风格倾向、民族风格倾向、超级写实和抽象倾向等。各种风格倾向都有其独立的文化思想内涵和形式特征,我们可以结合中西艺术史给予具体定位,并不断探索更有价值的自然融合的形式风格。其核心是以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思想精神为支撑,广泛借鉴和吸收中西艺术风格形式,形成丰富多样的、个性鲜明的、独具中华气派的艺术表现体系。二)、紧扣时代脉搏,站在世界文化艺术现代文明高度,努力探索创新。这种创新有时是符合艺术传统的,有时是否定历史与传统的,都应大胆探索尝试。如新表现思想、新材料技法,但对尝试过程应有适度的控制和反思,否则会走入极端和误区。比如“架上艺术消亡”“中国画笔墨无用”之类的思潮虽也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是必须深刻反省的。三)、色彩作品表现形式语言探索。教学中要对各种传统形式风格进行归纳和训练,熟练把握其语言特征,同时在此基础上大胆开拓和创新,探索个性化、风格化的语言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贯彻这些规律,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思考,去探索色彩造型和表现方法,加强学生的色彩修养和色彩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加强色彩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当前环境下,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尤其是基础理论缺乏,认识不够,教材不稳定,分段教学教师个体差异大等因素,造成院校学生色彩课程体系不完整,理论、认识不足乃至偏颇,不善于思考和探索,因而基础不牢,技能低下。2.教学中应强调教材的系统性与相对稳定性,强调教师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和教学体系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绘画色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色彩造型和表现基本规律,色彩造型和表现基本技法。3.教学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讲、评、范、辅各个环节,尤其是基本知识和一般规律必须系统安排,不能认为学生进校前已通过考试,一味让学生画。同时多引导学生分析名家作品、优秀范画和学生作品,对学生作品中的问题要一一指出并引导改进方法。

色彩造型和表现规律的探索过程,其实是一个从科学到艺术基础,再从艺术基础到艺术创新的创造性过程。广泛涉及文化传统、艺术思想、美学理念、艺术史论、绘画艺术、艺术构成、艺术创作和艺术创新各大领域。即便是作为院校色彩基础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求院校经常组织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要求教师具备全方位素质和才能,严密组织教学进程,并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还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执着的教育精神。

第三篇:基层团组织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探索

基层团组织“融入中心”的途径和方式探索

计量技术所 陈前虎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团组织融入中心的背景、必要性,并着重结合计量技术所共青团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计量技术所团总支如何以青年技术服务队为载体实现对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机融入。 【关键词】 基层团组织

融入中心

青年技术服务队

1 前言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国资委党委联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共青团工作主动适应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青年工作新机制、新体制,丰富和发展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对于不断提高企业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开创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传递出企业共青团开展工作时必须融入企业中心不再是仅仅围绕中心的工作理念。2008年5月,二重集团公司党发〔2008〕2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二重共青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融入中心工作,不断拓宽二重共青团的工作途径和有效载体”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集团公司团委构建成了务实高效的工作载体,青年技能振兴 、青年创新创效 、青年主题劳动竞赛等活动在体制与机制上已经成型,彰显了融入中心工作后,集团公司共青团工作的活力,体现了二重共青团是作为企业价值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组成。那么作为集团公司团委下属的基层团组织又如何在上级组织的指

引下完成“融入中心”的重任呢? 2 企业共青团工作融入中心的必然性

2.1企业共青团工作融入中心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资委领导同志关于党群组织融入企业中心有一段的精辟阐释-“我们讲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相比,虽是一词之改,但对工作的要求却有深刻的不同。讲融入中心,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企业党群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两张皮”和“双轨运行”的问题,使企业党群工作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政治优势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优势有效结合,使党群工作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不难看出在企业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企业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企业的党的工作、团的工作必须要从原来的“围绕中心”思路转换到“融入中心”这个思路,只有这样企业的改革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合力,更大动力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2.2企业共青团工作融入中心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共青团组织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经营好了,发展好了,企业共青团组织才能发展好,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企业共青团组织应该凝聚企业青年,融入企业中心,勤奋踏实工作,实实在在的解决经营生产中的管理问题,攻克技术上的疑难问题,不断为企业的前进提供不懈动力。

企业共青团组织要在企业发挥生力军作用、提升位势就必须提升青年对企业的贡献率,而要提升对企业的贡献率,团组织仅仅开展一些“吹

拉弹唱”活动是不可能做到的。企业团组织必须立足广大青年的工作岗位,以融入中心的思路,通过各种活动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尽量多的操作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二重集团公司团委也正在着力打造青年人才的孵化器,努力为集团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3 基层团组织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探索 3.1理顺思路,做到思想观念上完全融入

计量技术所团总支作为二重集团公司团委下属的一个二级团组织,要融入企业中心,其实就是要融入计量技术所中心,我们团总支的工作要和计量所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有机融合在一起。我们团干部在开展每一项活动时,必须首先确定我们开展的活动是否能服从服务于计量所的中心工作,我们在开展的活动过程中必须以服从服务于计量所中心工作为出发点,活动结束后,必须总结我们的活动在服从服务于计量所中心工作方面作用几何,为以后的活动积累经验。 3.2 因地制宜,打造“融入中心”载体

计量技术所团总支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在上级党组织和团组织的指导下,组建了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并通过团内活动资源整合实现了计量所中心工作的融入。下面较为详细的介绍活动开展情况。 3.2.1“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 组建目的

为深入贯彻中央企业团组织“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服务企业、服务青年,充分发挥青年工作在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作用”的青年工作思路。计量所团总支结合本单位没有技术科室、没有技术组、

工程技术人员都分散在各个班组的特点,通过团组织的方式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整合,使其在计量技术所的中心、重点工作中的贡献率不断加大。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团员青年成长成才,为计量技术所关键岗位不断输送青年骨干人才。

3.2.2“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 人员构成

计量所主要领导任技术服务队顾问;主任、副主任工程师任服务队技术指导;团总支书记为服务队队长;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和部分青年操作人员为服务队队员。

3.2.3“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工作内容

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在顾问、技术指导的指导下、在团总支的组织和协调下开展以下工作: 3.2.3.1技术攻关

通过多种渠道(如在自己寻找课题、所科领导布置课题等)切实地把技术攻关、青年五小、青年技术进步奖等活动务实地开展起来,不断地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从而从整体上不断提升我们的相关技术水平。近几年由于团组织的组织发动作用突出,每年的完成的青年五小项目达到近10项,解决了多个难题,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计量所团总支已被集团公司团委评为技术创新先进团组织。 3.2.3.2现场技术服务

现场技术服务主要针对计量所各个班组,当这些班组在现场技术问题时,计量技术所青年服务队将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妥善处理相关问题。近年来随时集团公司的各种技改项目的完成,多种新的测控技术也大量

被使用,服务队员发挥较好的掌握了新技术的优势,在节假日、深夜等特殊时间段数十次帮助各班组值班人员解决了现场问题。 3.2.3.3送培训到班组

利用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和专业优势,结合相关班组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专题培训。服务队的送培训到班组活动的相关计划纳入到了计量所的二级培训计划,一方面解决了经费问题,一方面也规范了送培训到班组活动。 3.2.3.4编写现场作业指导手册

通过现场技术知识(测量控制系统构成、工作原理、故障处理等知识)的总结、梳理和研究,最后完成相关专业的现场作用指导手册。 3.2.3.5关键技术工作中的传帮带

计量所两大关键技术是工业炉窑测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技术和几何量精密测试技术,可喜的看到通过大哥哥大姐姐式的传帮带,如今在计量所的工业炉窑测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程中,在三坐标机、激光跟踪仪等高端仪器的操作中几乎全是计量青年的身影。 3.2.3.6技术比武和技术交流

在技术攻关过程中,学习、研究和探讨;在技术服务过程中,学习、探讨和总结;在工业炉窑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等工作学习研究;通过专题研讨会、技术交流,技能比武等方式提升服务队员能力。计量所的论文发布式青年技能大比武活动非常所欢迎。同时我们把服务队的技术交流活动延伸到了与我们有相关业务的单位,如服务队就工业炉窑测控技术与锻造水压机车间、热处理车间,铸造铸钢车间、电炉车间的

相关青年进行技术交流,帮助其提高了工业炉窑测控技术的相关知识。 3.2.3.7生产突击

计量所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阶段性任务十分繁重,计量所青年技术服务队作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突击队多次完成了工业炉窑测控系统安装调试的突击任务,测控系统抢修任务,工件几何量精密测试任务。 3.2.4 “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工作开展方式

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开展的原则:不影响队员在各班组的正常工作(要求各队员把队里的工作尽量融入到班组工作中,提升自己在班组的作用);更好地为生产单位提供计量保障;通过“特殊”形式把较为“游散”的工程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化零为整,使其发挥更大的合力。 3.2.5 “计量技术所青年技术服务队”工作流程

青年技术服务队全权由团总支负责管理,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

3.3活动过程中需要注重的几个融入

要从体制制度上融入,把活动的组织机构纳入到单位的管理体制种,把活动工作任务纳入单位各个口的计划中;要从工作机制上融入,在活动的研究、部署、开展和考核与单位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同评价,形成联动互补效应;要从工作内容方法上融入,与单位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同步推进,急单位所急,办生产所需,解行政领导之难,使单位共青团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向、合拍、联动、协调运作,为完成中心目标增加助力,为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动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4 结束语

近年来计量技术所团总支在所党支部和集团公司团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着企业基层团组织融入企业中心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方式,务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单位党政所需、青年所盼、团组织所能的活动,融入到了计量技术所中心工作中,提升了青年团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最大贡献率助力于计量所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贯彻中,非常强调加强修养,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途径和方法问题。途径方法对于每个 老师来说不陌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经常提,还有就是教师有时候也很注重这方面。

实际上,面向自我修养的途径是比较多的。但总的来看,我认为还是三个基本的方面,一个就是学习,自我学习,学习是一个基本途径,这种学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关经验的学习,有关道德方面的学习,也包括向人学习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交流和探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是很重要的。因为交流中不断发生着人们之间相互对话,就某一个问题,都在谈自己的感受。这会无形扩大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多样化的考虑和选择,所以交流这种方式在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当中不可忽视。第三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实践当中去体会,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生成、巩固和发展。实践过程能使我们从中感悟到那些是我们应该坚持操守的,哪些是我们需要加以调整的。自我修养的途径,总体上可划分为这样三种,具体的在现实休养中还会有很多,就靠我们自己去把握了。

谈到方法问题,从自我修养这个角度来看,自省、自讼、慎独、自警、自立方法都属于自我修养方面的。这是从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产生的。现行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很多人又谈到感悟、体验、反思、审视。这些方法也是很可贵的,特别是体验、反思,我觉得对老师自我道德修养来说尤为重要。当然在现实中具体方式可各有不同,有的体验反思,往往习惯自我日记;有的在自身的活动中,一天或者一段时间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自我修养进行反思;有的可能从中意识到什么问题,下次避免。体验和反思较为重要,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优秀的实践工作者,都很注重去体验、去反思。经常进行体验反思,会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口号性的,或者是官样文章上, 就不是停留在要进行素质教育,要以新的观念统领课程改革,要新思想新思路,它不是这种的。它往往都非常具体,这种反思的出来的结论往往都非常有实际意义,能有力促进和提升教师的实际素养和能力。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是最关注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所以他关于教育的著述特别多,他的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思考,对教育的反思,包括对自我的反思之上的,因此他有时讲出的话在我看来就是教育真谛。比如他讲过: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青少年就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别人来“教育”的。这个教育是打引号的。这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思和体验,是得不出这样结论的。很令人深思,使人产生新的教育意识。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什么?也可能有家庭的,也可能有社会的,也可能有学生老师本身方面的,但是他悟到了一种: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什么是赤裸裸的教育方式呢?我们通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属于赤裸裸的教育:学校计划要搞教育活动,先在学生中进行宣传、进行动员,讲明活动的意义目的,现行学校的教育活动常常爱这样做。这样的活动有的给学生一种感觉: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活动是为了解决我们当中什么问题,为了克服什么问题而进行的。此外,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教育者常常是以一贯正确的、以上对下的口气在进行实际教育,话题说着说着就暗含着对学生某些行为的不满,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指责,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批判,甚至表现出来对他们的未来担忧。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一旦觉得教育者是把他们当成“有问题者”来看待时候,他们接受教育的大门一点点就在关闭,甚至会油然生出反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底下听着会感觉到:在教育者的眼中,好像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有那么多的缺点毛病,甚至未来我们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都不好说。这样的教育就叫做赤裸裸的教育。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少年就他们的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教育的。这句话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说青少年不愿意接受教育,而是在说青少年反感什么样的教育。这种赤裸裸的教育就是公开指责,以学生的种种不是为前提的教育,所以学生烦感。从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与他的体验反思是密不可分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里讲过很多这样的问题:教育的奥妙就在于,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够及时的出现在他面前;他还讲过,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走近他,帮助他进行分析,给他创造条件,努力使他成功,并且使他产生成功感。我记得国内教师魏书生也曾经谈过类似的问题,他很注重学生的体验,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的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避免他产生消极的体验。这些话实际上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精微,懂得教育精微的人往往能够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非常准确的加以把握,进行引导,细细想起来真是这样。如果都说教育学生教育学生,挺宏观的这么想,这些细节问题没解决好,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反思、感悟非常重要。

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师德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以及互动提高。

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学、问、思、辨”,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

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真正“解放思想、开拓开放”,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如:魏书生、邱学华等模范教师,他们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会使人的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个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教师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锤炼,不断进步,不断升华。

3、互动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个学校,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学校,要求教师们通过互联网,校际之间协作互动、资源共享,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

4、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主观积极性、自觉性外,还要加强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对于忠于职守,职业道德高尚,教书育人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促进教师向科研型、理论型的高层次迈进,逐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

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

1、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师德修养实质上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的错误的道德观、教育观,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教育观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当前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社会、学校中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2、慎独。“慎独”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把教师师德修养推上更高程度极的重要方法。“慎独”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顺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教师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去行动,小心谨慎的不做任何坏事,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慎独”与以前的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慎独”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慎独是以科学的道德为标准,他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一条原则和方法。

“慎独”是教师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意志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慎独”是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心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独处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品质。教师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勿以恶小而为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人能进行自省,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

3、心理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主要靠意识导向。心理失调正是人的意识趋向极端化的表现。心理调节就是要调动自己的理智去遏制自己意识中某些不健康因素的极端化,从而恢复它的正常的导向作用,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心理调节的主要方法有自振法、自警法和自宽法等。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由于刺激源的丰富多彩,教师的师德问题日趋复杂,作为当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剖自己和调节自己,争取达到“慎独”的境界,逐步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纪检监察调研文章:探索加强监督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监督工作水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参与党内事务。近年来,县结合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创新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强化权力监督,促使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得以落到实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做法

和体会是:

一、以“四个确保”为基础,不断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本着既积极又稳妥的方针,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以“四个确保”为基础,指导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了党务公开工作。

(一)规范制度,确保公开及时到位。制度是保证工作落实的根本举措。通过制定并下发《关于印发县推行党务公开实施方案的通知》(平委通19号),明确要求党内规章制度及办事程序长期公开,如党员发展程序、党费收缴标准等;常规性工作要求定期每季度公开一次,即每年1月、4月、7月、10月底前公开相关内容;阶段性工作要求逐段公开,如为民办实事的进展情况、党建主题活动开展情况、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情况等;临时性工作要求随时公开;重要事项要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必要时根据党员群众反馈的意见,补充完善后再次公开,确保党务公开的经常性、动态性和及时性。同时,县委还将党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严格按照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突出重点,确保公开全面具体。按照“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的原则,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以及容易出现以权谋私、引发不公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都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公开:一是在全局和中心工作方面,公开党组织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以及为民办实事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二是在思想建设方面,公开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计划、主题活动安排等;三是在组织建设方面,公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工作职责,干部推荐、选拔、任用情况等;四是在作风建设方面,公开党员干部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情况等;五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公开党内制度规定的各项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情况。此外,对年初制定的一些尚未实现的目标、没有办成的实事,要及时向群众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并设置党务公开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反馈。

(三)创新形式,确保公开务实有效。根据公开内容、公开对象的不同,坚持及时直接、方便有效和群众信服的公开原则。一是专栏公开。对相对固定的事项,如党组织设置、领导分工等内容,采取固定的党务公开栏的形式公开。二是会议公开。对一些需要全体党员和群众尽快了解的方针政策、重大事项等,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等动态形式公开。三是专项公开。对群众敏感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让党务公开监督小组和党代表参与的办法,将结果通过代表们间接向全体党员和群众公开。四是媒体公开。对一些需要全体党员和群众尽快了解的方针政策、重大事项等,采取电视报道、新闻报刊等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公开,让全体党员和群众随时随地了解他们关注的事情。

(四)健全机制,确保公开健康发展。党务公开是推进民主、强化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其顺利推进。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项工作机制入手:一是健全领导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谁来做”和“怎样做”的问题,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的部门各负其责、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的领导工作机制。县纪委加强了对全县党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指导,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各单位党组织负责对下属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指导、组织协调,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并定期向县纪委汇报。二是健全责任机制。各级党组织分别制定了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方案,对有关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把任务分解到各级党组织及其工作部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人员身上。三是健全监督机制。首先是建立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对党员群众围绕党务公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派专人搜集整理,认真研究,将处理结果告知建议人。其次是建立民主评议党委(党组)制度。组织由党代表、人大代表、离退休干部、村(街)委干部和群众等同志担任评议监督员,对全县各党委(党组)进行定期、不定期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督促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和完善。对评议的结果,县委下文将评级定格情况进行通报,对定格为优秀的给予表彰,并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凭据,也作为党委(党组)及领导当年其它方面的评优评先的依据。对定格为差等级的,限期整改,并对该单位党委(党组)书记进行诫勉谈话;经检查仍然存在问题的,将追究其党委(党组)书记的责任,并建议县委对其班子成员予以调整。评议活动开展以来,县

纪委及各党委纪委已经对27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二、以“四个提升”为目标,使党务公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正如有的干部所说,“公开是约束,是压力,更是动力。”公开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通过推进党务公开,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在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强化党内监督、激发党员发挥表率作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各

项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提升了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一是促进了党内决策处事的公正性。通过党务公开,全县各级党组织能广开渠道听取群众的合理化意见、建议,使各项工作开展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具有了更多的合理性。各级党组织推行党员发展、干部推荐、评先评优工作等方面的事前公示,促使党组织及其成员从党心、民心、公心出发,公正议事处事,改变了过去个别人说了算,民主透明度不够,容易出现偏差的现象。如阳安乡石面山村通过党务公开栏,推出村后备干部职位进行公开竞选,使一名优秀青年脱颖而出。达到了公开促公正,公正出人才的良好效果。二是拓宽了党内民主渠道。党务公开,不仅给党员和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党内事务和党的干部真实情况的窗口,而且还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有效地实现和维护了党员的权利。三是有效监督了党的工作。监督必须引入公开原则,使监督成为阳光下的监督,党务公开增加了党组织活动的透明度,使党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过去,领导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党员和群众缺乏了解。现在随着党务公开,人们不仅可以发表评论,而且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点题”提问。处在这样的全方位监督之下,干部感到了压力。党务公开强化了党员群众对党的工作的监督,维护了党务工作的严肃性。

(二)提升了党务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是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推行党务公开以后,每名党务工作者的职责公开、工作目标、实绩表现都置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面对全体党员群众的监督,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各项工作的程序及开展情况全面公开,增强了党务工作者透明度。一些党务工作者直言:“现在党务工作都一项一项地向群众公开,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不干不行,干不好更不行。”二是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党务公开让党员和群众来监督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有效解决了党内监督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使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有效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党内监督中来,使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拓宽了党内监督渠道。党员群众对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对党委班子及成员的评议,充分行使了党内监督的权利,发挥了监督作用。如张家镇针对群众反映的榕津河污染问题,公开污染根源,并把治理污染列入党委工作重中之重,公开征求治理意见,使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目前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提升了党员发挥表率作用的活力。党务公开让全体党员的表现在群众中公开亮相,是对表现优秀的党员无价表彰,也是对思想落后的党员心灵的触动,这是其它措施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这种压力下激发了全县各行各业党员的工作活力。另外,将党务公开与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相结合,通过公示岗位,把设置的岗位、职责、人员分工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公开上墙,进一步激发了无职党员履岗的积极性。源头镇山口村陶长胜充分发挥其种桑养蚕技术上的专长,带动一个村民组20多户农民种桑养蚕,种植桑叶400多亩,全村仅种桑养蚕一项产业实现人均增收500元,使该村成为“养蚕专业村”。党务公开也让党员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得到增强,许多党员都做到了一周一次的群众走访,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起到了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四)提升了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有效性。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中,都把实行重大决策公示和征求意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举措,为普通党员和群众参与决策提供制度化通道。在实施过程中,决策规则、参与程序和决策结果都是公开透明的,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对决策提出建议和意见,最终由党组织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出方案。这有利于引导干部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避免由于决策不公开而产生各种猜忌和误会,从而有利于使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正如有的干部说的那样,“全部摊在阳光下,群众的猜疑少了,干部乱来的事也少了,大家心气顺了,基层的矛盾自然也就大大减少了。”通过党务公开这种鲜活的方式,使党支部工作面向群众,也置于群众的监督下,能广开渠道听取群众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吸取群众的营养,使各项工作开展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具有了更多的合理性,原来群众带有疑虑、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通过党务公开得到了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和融洽。源头镇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街委有一名老党员硬是不愿把自己的旧房子拆除,工作做了三番五次,时而同意,时而不同意。今年初,支部把该事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公开,尔后又在党员公开栏内公开,使旧城改造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最后该党员在强大舆论谴责下,向支部要求把该旧房拆除。目前全镇旧房改造100多户,拆除旧房1万多平方米,未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

三、以“四个抓住”为手段,不断深化党务公开的进程

党务公开既顺应了中央对发展党内民主的要求,也体现了党员群众的意愿,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对党的自身建设的一次改革和创新。作为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党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应该突出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住党务公开的关键和重点,进一步提升党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一要抓住关键。党务公开能否得到持续深入地开展,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能否达成深层次的思想共识。要充分调动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开展和参与党务公开的两个积极性;通过典型推介、经验介绍、现场观摩等形式,多渠道地宣传党务公开的意义、成果,营造党务公开工作氛围。同时,要强化领导责任,要通过加强督查考核,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破除思想障碍,带头执行党务公开的有关规定。二要把握重点。公开内容是党务公开的重点和核心。要牢固树立“党员群众最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的思想,切忌避重就轻,蜻蜓点水。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公开实质性的内容,真正把那些除党内秘密外的事情最大限度的进行公开。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地突破原有的公开“禁区”,进一步提升党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二)抓住监督主体的重心下移和内外互动,进一步提高党务公开的参与面和实际成效。强化党内监督,推进党内民主化进程是党务公开的重要目的。深化党务公开,强化党内监督,首先要实现监督主体的重心下移。当前要紧紧围绕党内监督的七项重点内容和十项监督制度,通过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制度,健全党内差额民主选举制度和规范党内科学决策程序等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广大党员的各项民主监督权利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上级监督下级”、少数人监督多数人的监督格局,实现监督主体的重心下移。其次要实现监督的内外互动。有效的内外监督是一个政党前进的不竭动力。实践证明,任何组织其内部监督的效果都是有限的,单纯的内部监督很难揭示并有效解决一个组织自身的特别是根本性的问题,来自组织系统外部的监督压力往往能够促使组织采取根本措施解决其自身痼疾。因此,在实现党内监督主体重心下移的同时,要认真研究外部监督,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平台和聘请党外监督员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公开党内事务,不断丰富党务公开形式,拓宽党务公开渠道,鼓励、吸引党外监督力量积极参与对党的监督,从而实现内外监督互动,较好解决党内监督低效、党外监督缺少动力这个长期困扰党的建设的问题。

(三)抓住构建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协调并进的运行模式,进一步提升党务公开的效率、层次。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协调统筹好,相互促进。在配套设施建设上,政务公开开展的比较早,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党务公开可以利用政务公开平台,实现基础设施、网络等资源共享,缩短党务公开配套设施建设周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在公开内容上,党务和政务不是两张皮,二者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特别是机关各部门、单位的党务和政务更是密不可分,单纯的政务公开和单纯的党务公开都不够全面,也难以深入。要将党务公开中的重大事项在政务中体现出来,既有宏观决策的公开,又有具体工作措施、工作成果的公开。重点要公开党委、党组的行政决策、选拔干部、评定奖惩等方面的内容、程序。在工作部署上,力求统筹兼顾、相互协调,要将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各单位、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做到步调一致,同步推进,相得益彰。

(四)抓住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党务公开的规范化建设和长效管理。第一要进行制度创新。党务公开是推进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的一项基本制度,落实这项制度还必须有健全的机制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具体制度来保证其顺利推进。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对党务公开制度进行大胆创新。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制度,明确监督方式,畅通监督反馈渠道;建立健全党务公开评价机制,扩大评价主体,提高评价主体的代表性和客观性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建设,防止权力运行过程的随意性和隐蔽性。第二,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当前要特别警惕为制度而制度的错误倾向,防止党务公开制度成为摆设,成为应付检查的展品。通过加大落实领导责任,强化明查暗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提高对党务公开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通过加强党务公开的考核激励,确保党务公开的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上一篇:职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下一篇: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