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续写

2023-01-11

第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续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语言渲染,深情导入

1、同学们,1999年9月22日,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连空气中都飘着甜丝丝的香气。可是刚满十八岁的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在小钱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吗?(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李博士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小钱得救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出示资料,了解白血病

3、十八岁,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而18岁的青年小钱,此时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点从远隔万里的海峡彼岸台湾送到杭州。板书:小钱

二、走近台湾青年

1、与此同时,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为小钱移植骨髓。

2、“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但对台湾青年来说却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3、小组合作学习,自由朗读课文3.4.5自然段,找出台湾青年的不容易,并在小组里交流。

4、学生反馈。

句一 “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

(1) 就在昨天,就在台湾青年躺在病床上为小钱捐献骨髓的前一天,台湾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地震。

(2) 播放地震视频。

(3) 地震过后,无数个家庭亲离子散,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情却怎能平静呢?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不清楚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但是此刻,他心中总有千般挂念万般担心,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深深地知道————

句二“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

(1) 你知道“突如其来”的意思吗?突如其来意味着什么?房子随时倒塌,危险随时发生,生命随时受到威胁。

(2) 既然现在有生命危险,手术能不能延期呢?

(3) 又一次余震发生,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他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深深地知道————

句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 一次又一次――到底有多少次?即便是没有发生地震,抽取骨髓时还要用长长的针头深深地刺进骨缝中多大一百余次,而且他还要冒着被感染失去生命的危险。更何况时而有余震发生。

(2) 针头一次有一次从肌肤里脱落,他一次又一次忍着刺骨的疼痛,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以为他深深地知道————

(3) 此时,从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台湾同胞对小钱的关爱、生命的希望、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5、这是怎样的一位青年啊?(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青年)

6、让我们怀着对青年无比崇高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三句话吧。

三、走近李博士

1、台湾青年可贵的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而文中的李博士也同样令我们敬佩。让我我们走近李博士,走近这位可敬可亲的老人。

2、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李博士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学生交流。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4、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体会李博士的“步履匆匆、沉着、奔波。”指导朗读。

5、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 8:50,抽取骨髓手术结束 10:20,从花莲飞往台北。

11:10,飞机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14:15,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飞往香港。 15:54,抵达香港,飞往上海 20:45,飞机在上海降落。 20:50,直奔杭州。

22:15,乘坐救护车开进了杭州医院。 22: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凌晨2:00,手术顺利完成! 为了挽救小钱鲜活的生命,已经65岁高龄的李博士同时间赛跑,与死神斗争!

6、出示李博士资料,认识李博士。

同学们,此时我们的心又怎能平静呢?让我们记住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四、回归课题, 品读“生命桥”

1、师: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的关心,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道长长的海峡,尽管还有一些人为的阻隔使台湾和大陆没有直接通航。但还是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人民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两岸骨肉同胞, 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

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2、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回顾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的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一座用爱心架设的桥。一座延续小钱生命的桥„„) 师小结:是啊,这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就是爱之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假如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教学反思:

对于本堂课,自己特别想说的一句话是:经过了不少努力,留下了不少遗憾。细心反思时,却也发现了遗憾中令自己感到欣慰的地方。

一、巧妙、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生活在平原上的这群幸福的孩子他们对地震的感受是空洞的,为此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地震的录象,孩子们看了以后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有的说太可怕了;有的说太危险了;有的说太吓人;有的说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很庆幸;还有的说太震撼人心了„„

播放此录象,让学生们深入感受录象有两个用意,一是让学生们读好“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这句话。

二、以情入手,展开课文最动人的场面来教学,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的感人之处。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谈谈心中的感受,多数学生认识到课文内容令人感动。再让学生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把学生带入情感中,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让学生感受到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救助远在大洋彼岸的陌生人小钱,从而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即理解课题的褒义。

三、以读为主,“读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尤其是第3至6自然段,我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大地震刚过后,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从反复读中体会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从读中体会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两个“静静地”,让学生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最后,饱含深情地读题,则是情感的升华。

遗憾是因为不足,由于本堂课安排的内容较多,有些环节设计的又不够简练,怕内容完不成,很多时候我都在考虑和提醒自己:“环节怎么样一个一个顺利进行下去?不加快些速度等下就来不及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他们是否还有表达的欲望。导致了这堂课不管是朗读一个句子还是回答一个问题都没有请多位同学发言,这样子“无视”那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想说话的小手实在不应该。

有遗憾也有收获,反思时我也给自己敲响警钟:

1、中心不要偏移,关注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一个引导者。

2、一堂课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第二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háng)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huàn)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含苞(bāo),唯有骨髓(suǐ)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zhàn)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常常要在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zhǎn)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lǚ)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xí)击了当地。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huái)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kuàng)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zàn)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qū)里涓涓流出……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bāo)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第三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洪 花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读”而展开的。先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正确;接着指导、帮助学生把课文读连贯,读流利;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这种以读为本的设计,首先要注意读的层次性: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循序渐进,层层拔高。其次要注意读的目的性:每一层次的读都不是走过场,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落实不同的目标。

这种读的训练还要注意它的指导性:

一是指导学生读准容易读错的字音。如,“间隔”的“间”读jiàn,“骨髓”的“髓”读suǐ等。

二是指导学生读好难读的句子。如,“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一句,在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断开。

三是注意对读得差的学生的指导。要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读好的信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四是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达到入情入境地朗读。比如,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当读到“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时,要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并能通过朗读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再比如,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这位台湾青年和李教授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他人的高尚品德,从而体会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真正含义。

这样,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中又有所表达。学生能不能入情入境地朗读,答案是肯定的,就看教师放不放手。

第四篇: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海峡、桂花、移植、海湾、彼此、袭击、剩余、关怀、空旷、暂时、同胞、血脉相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正确书写“海峡、桂花、移植、海湾、彼此、袭击、剩余、关怀、空旷、暂时、同胞、血脉相连”等词语。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

2、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一、自主学习

1、通过自读课文,我圈出了课文中需要掌握的生字,它们是:

峡桂移湾彼袭余怀旷暂胞脉

(1)我会读。

(2)我是这样记住这些字的。

2、我会读下面这些词语海峡.桂.花移.植海湾.彼.此袭.击剩余.关怀.空旷.暂.时同胞.血脉.

相连凋谢含苞身躯跨越

3、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4、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讲述的故事真感人,尤其是这些句子最令我感动:

令我感动的原因是:

三、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hǎixiáguìhuāyízhíhǎiwānbǐcǐxíjī() () () () () () shângyúguānhuáikōngkuàngzànshítóngbāo

() ()()()()xuâ mài xiāng lián()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讲的是_____在地震中不顾个人危险,向一个身患血癌的___捐献骨髓,最终挽救了____的生命的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表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_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第五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同时,“生命桥”的意义又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1、整体把握,抓主线。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在这堂课上,文章的情感主线很清晰、明朗,始终围绕“台湾青年无私为大陆患白血病的青年奉献骨髓的动人故事,为血脉相连的两岸人民架起一座生命桥为主线”创设情景,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

2、以两个“静静地”为点,巧对比,重体验。

以文中描写的小钱和台湾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细节做为教学的突破口,这两处的语句看似是普通的细节描写,其实是对比中突出了人物的高大形象,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因为小钱是因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期盼着拯救他的骨髓,而台湾青年则不然,他是在余震中冒着生命的危险,为大陆青年小钱捐赠骨髓的,神情截然不同。在教学“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的时候,教者首先创设情境:“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空气中还有甜丝丝的香气”,以这样的句子唤起孩子对所有美好事物的遐想,然后让学生想象在这样的美丽的一天会做些什么,而“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接着出示“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一句,在强烈的矛盾对比中,初步感知生命的可贵与脆弱。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唯有”来体会生命垂危的小钱迫切需要移植骨髓,同时让学生知道骨髓难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使学生们更深入的体悟了小钱的痛苦,急需爱心奉献的渴望;激发孩子对小钱的同情,学生自然明白“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原因。在这时候,老师话锋巧妙一转,引出话题,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吸引孩子阅读和探究的兴趣。接着老师通过放地震录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震的可怕,让学生想象这样危险的情况下青年人应该做什么?让学生想象这位台湾青年家人可能遭遇的困境。并且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化,通过读的方式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设计巧妙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台湾青年不仅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连亲人的安危也不顾的高尚情怀。整个环节的设计巧妙自然,不是通过简单地讲解,而是创设很多情境,拓展课文以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理解两个“静静地”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从而理解人物的品格,以达到突破中心与难点的作用。

3、情境的巧妙创设,适度的拓展,再辅以多媒体及影像资料,轻松突破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这堂课上,有多个情境的创设,如课前谈话的情境、体会小钱痛苦心情的情境、感受地震可怕场面的情境、角色转换体会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成功创设充盈了课堂,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视频出示地震场景,再如补充李博士资料及一天工作时间表,再如多媒体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再通过教师激情讲解,轻松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课前谈话、导语、过渡语、结语生动、朴实。

整堂课由于课前谈话、导语、过渡语、结语设计巧妙,朴实自然,所以整个课堂如讲述故事一般,娓娓道来,学生恍若在听故事中对本课进行了学习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如:课前通过和孩子交流姚明捐献骨髓的故事,让孩子们对姚明肃然起敬,同时又对白血病知识作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设计既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也节约了教学时间。而导语、过渡语、结语也流畅自然,如导语:当清晨的阳光洒满了大地,空气中飘着甜丝丝的桂花的香气,此情此景,你会油然而生出什么感觉?在这样美好的一天人们会做些什么?过渡语:小钱的生命即将凋零,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在海峡的另一端,一个青年也和小钱一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知道为什么吗 ?结束语: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去帮助身边的人,但很少是需要我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的,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甜甜的微笑,都会给别人带来鼓励,带来帮助,也给自己带来快乐,请记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无论是课前谈话,还是导语、过渡语、结语的设计都展现了教师的细腻和智慧。

这节课,我努力用真情和智慧拨旺学生的生命之火,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人间真爱,感受两岸亲情,希望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这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也是语文教师的骄傲!同时也是我最大的期望。课上完了,对于本堂课,自己特别想说的一句话是:经过了不少努力,留下了不少遗憾。

1、这本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朗读与体会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做到这一点,由于课文容量较大,时间紧迫,对关键的句段只是仓促地形式的一走而过,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品读,去体会,。另外,指导朗读时情境设置不充分,指导的深度不够,致使学生在朗读总感觉缺少点什么,还没完全投入其中。

2、整个教学设计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教学设计经过反复琢磨,但是整个课堂总感觉平均用力,没有出彩的地方。

3、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完全溶入到朗读中。由于本节课有些环节无法预知,所以在处理上语言不丰富、也不够精炼,教学机智不够灵活。 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课后反思犹如照镜子,让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一览无余,但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自己今后该怎么做。

上一篇:开学典礼政教处发言稿下一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