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2023-03-12

第一篇: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发展环境

网讯:

内容提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的投入。二是搭建电子商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金融系统等的无缝连接,提供方便、快捷、可视化的物流服务。

2012-2016年中国商贸物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作为促进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将对改善中国产业经济的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促进作用。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09—2010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已整体跨入了厚积薄发后的爆发式增长阶段。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之后,物流便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同时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也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完善电子商务物流法律法规,建立物流服务业标准

除了完善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之外,重要的是要针对电子商务物流本身的特点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范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同时,还需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业的支持、引导和监管力度,制订相应的产业发展整体规划,规范企业的自律行为,建立自由畅通、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推动电子商务物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要加强电子商务物流标准系统建设,包括制定行业标准、物流设施设备标准、组建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逐步使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推动标准的应用和普及。此外,要针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制定物流服务标准,进而解决物流纠纷等问题,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建设覆盖全社会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的投入。二是搭建电子商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金融系统等的无缝连接,提供方便、快捷、可视化的物流服务。三是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要引入现代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实现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在发展环境的建设上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运用财政贴息、扶持担保机构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境外资金、民间资本投入到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软硬件的建设上。

(三)培育电子商务物流主体,加大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因其专业化、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首选。由于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行业专业化程度低,市场混乱,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电子商务物流主体不强大。

要加大政策鼓励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培育其成为电子商务物流的主体,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延伸服务领域,建立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鲜明的物流体系。

新兴的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能够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因为能够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所以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能够提高行业发展水平,进而带动整个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四)提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效率

一是合理规划配送中心,优化物流线路,提高物流服务的响应时间和配送速度。二是运用先进的设备和物流技术,提高配送效率。如机械化操作水平,

RFID、GPS、GIS 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三是实行共同配送。企业通过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以及效益共享等方式,将不同的货物或商品集中在一起,由一个物流服务企业使用一个物流配送系统进行统一配送。共同配送可以通过作业活动的规模化降低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篇: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1-6-26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认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出现服务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一体化、国际化趋势,对传统物流观念、企业物流系统结构、物流运作方式、物料采购、客户服务、运输以及存货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提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模式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经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所产生的产业大重组,将把现代物流业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瓶颈,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物流的发展和支撑,电子商务将成为空中楼阁。但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给企业物流的发展带来新的课题,人类已经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企业必须顺应这—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建立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物流模式。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其所创造的无与伦比的效率与价值,使得构建在互联网之上的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且发展强劲。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市场与无限的商业机遇,现实的和潜在的商业利润丰厚。根据美国朱庇特(Jupiter)研究公司的预计,未来五年里,B2B电子商务将会飞快成长,从2004年的336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6.3兆亿美元,整个经济中B2B电子商务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3%增至42%。在未来数年中,亚太地区的B2B电子商务市场(不包括日本)将占全球电子商务市场销售总额7.3万亿美元的13.6%。在2004年,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企业将有91%的企业是以B2B模式运作,B2B交易网站将会成为市场主导。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9000万,网站数量达到65.2万个,网上购物成为时尚,用户使用电子银行在网上直接付款超过货到付款方式。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系列报告——电子商务(2004)》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在2004年达到4400亿元,2005年即增至6200亿元。

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是21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代表了未来商务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的产生使复杂的多渠道的商品交易简单化、快捷化,减少了交易成本,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交易效率。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电子商务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把物流提升到竞争战略的地位,注重社会电子化物流系统的发展。国家与企业共建电子化物流系统从而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系统,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政府要在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要投资于现代物流技术,要通过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提高竞争力。要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通过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追求的目标。

但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互联网对传统企业似乎是一种“中断的技术”,它将挑战企业现有的组织、生产流程及人员心态,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使拥有文化基础的传统企业很难接受它。

二是由于经营模式比较成熟,无法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很难迅速获得大额融资,使开展电子商务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

三是营销模式的改变。零售企业具有较好的商务经营和配送优势,精减库存和货架计划,但要完全适应网络零售环境下地域广泛、业务量小、送货上门的个性化营销的新型网络零售模式,还需要一个过程。

四是缺乏既懂商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且网络人才资本昂贵。

二、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1.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特点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有了一系列新特点:

(1)服务化。现代物流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2)信息化。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3)自动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提高作业能力,提高物流效率。

(4)智能化。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

(5)网络化。网络化也是信息化,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计算机通迅网络系统;二是组织网络化。网络化也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

(6)柔性化。柔性化是指根据顾客的需求灵活变化生产工艺,是以实现“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来的。

(7)一体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物流内部、供应链之间以及企业与外界的物流联系更加紧密,更趋一体化。

(8)国际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国际物流必然迅速发展,也使企业物流的发展日趋国际化。

2.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具有新的特点,将对企业物流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代企业如何应用,建立一套适应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传统物流观念的影响。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商务活动,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性的运动空间。在电子商务的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实际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

(2)对企业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电子商务对企业物流系统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并可获得个性化服务,故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将逐步淡出。

二是由于网上时空的“零距离”特点与现实世界的反差增大,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性心理预期加大,导致企业在交货速度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物流系统中的港、站、库、配送中心、运输线路等设施的布局、结构和任务将面临较大的调整。

三是信息共享的即时性使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故其组织结构将趋于分散并逐步虚拟化。当然,这主要是那些拥有品牌和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实现功能模块化及质量标准化的企业。

四是大规模的电讯基础设施建设将使那些能够在网上直接传输的有形产品的物流系统隐形化。这类产品主要包括书报、音乐、软件等,即已经数字化的产品的物流系统将逐步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网络系统取代。

(3)对物流运作方式的影响。首先,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传统的物流活动在其运作过程中,不管是以生产为中心,还是以成本或利润为中心,其实质都是以商流为中心,从属于商流活动,因而物流的运动方式是紧紧伴随着商流来运动。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作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时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进行的。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有计算机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单个的运作方式来进行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

(4)对物料采购的影响。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从理论上讲具有无限的选择性,这种无限选择的可能性将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并带来供货价格降低的好处。但是,频繁地更换供应商将增加资质认证的成本支出,并面临较大的采购风险。所以,从供应商的立场来看,应对竞争的必然对策是积极地寻求与制造商建立稳定的渠道关系,并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与制造商结成更稳固的战略联盟。同样,制造商也会从物流的理念出发来寻求与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一体化供应链。作为利益交换条件,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对接,使供应商与制造商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5)对客户服务的影响。要求实现客户服务的个性化,只有当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个性化对称时,企业才能获得更多商机。这就要求企业网站的主页设计要个性化,要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要求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服务营销组合,实现企业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企业对客户追踪服务的个性化。网络时代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增大了市场预测的离散度,故发现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统计特征将主要依赖对客户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追踪等。

(6)对运输的影响。在电子商务条件下,速度已上升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物流系统要提高客户对产品的可得性水平,在仓库等设施布局确定的情况下,运输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7)对存货的影响。一般认为,由于电子商务增加了物流系统各环节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可减少库存,节约成本,相应的技术手段也由看板管理(QIT)和物料需求计划(MRP)等转向配送需求计划(DPR)、重新订货计划(ROP)和自动补货计划(ARP)等基于对需求信息作出快速反应的决策系统。但从物流的观点来看,这实际是借助于信息分配对存货在供应链中进行了重新安排。存货在供应链中总量是减少的,但结构上将沿供应链向下游企业移动,即经销商的库存向制造商转移,制造商的库存向供应商转移,成品的库存变成零部件的库存,而零部件的库存变成原材料的库存等等。

三、国外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解决方案

国外电子商务已非常发达,其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解决方式以美国的物流中央化、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等最为典型:

1.美国——物流中央化。美国物流中央化的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体制,统一从整体进行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含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含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2.日本——高效配送中心。物流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物流是非独立领域,受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

3.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物流代理.物流代理(含义为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代理是“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与物流运行的角度看,它包括一切物流活动及发货人可以从专业物流代理商处得到的其他一些价值增值服务。提供这一服务是以发货人和物流代理商之间的正式合同为条件的。这一合同明确规定了服务费用、期限及相互责任等事项。狭义的物流代理专指本身没有固定资产但仍承接物流业务,借助外界力量,负责代替发货人完成整个物流过程的一种物流管理方式。物流代理公司承接了仓储、运输代理后,为减少费用的支出,同时又要使生产企业有利可图,就必须在整体上尽可能地加以统筹规划,使物流合理化。

四、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和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的特点,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可采取的物流模式主要有:

1.企业自营物流模式。企业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组建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

对于已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销售商务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资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拥有完善流通渠道包括物流渠道的制造商或经销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比ISP、ICP或Internet经营者为从事电子商务而开辟销售渠道和物流系统更加方便。

国内从事普通销售业务的公司主要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制造商进行销售的倾向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得比较明显,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看,制造商的核心业务是商品开发、设计、制造,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不仅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而且还有覆盖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国内大型制造商的生产人员可能只有3000-4000人,但营销人员却有一万多人,制造企业的物流设施普遍要比专业物流公司的物流设施先进。这些制造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网络和设施支持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电子商务不需要新增物流、配送投资。对这些企业来讲,比投资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物流资源的合理规划。

2.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指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而采用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又称物流代理,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且它的占有率与物流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相关性。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约有10-15年历史的行业。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服务发展的趋势所在,第三方物流作为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经过近几年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1)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

(2)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第三方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

(3)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这种集成模式的发展,来自电子商务成功的经验,并加快了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3.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这种模式还表现为用户之间广泛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的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国内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物流一体化模式的标准。

4.物流联盟模式。物流联盟(Logistics 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物流联盟具有相互依赖、核心专业化及强调合作的特点,是一种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而使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式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狭义的物流联盟存在于非物流企业之间,广义的物流联盟包括第三方物流,本文指的是狭义的物流联盟。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电子商务企业将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我国则应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作者:王洪波

第三篇: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理由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理由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物流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摘 要】在全球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空间的同时,与之息息相关的物流配送理由也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我国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物流配送理由展开了阐述,提出了物流系统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针对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目前状况的理由,结合国外先进的物流解决方案,提出一些建立及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策略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物流瓶颈;第三方物流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量都快速提升,交易金额也快速增长, 2011年上半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了3万亿。可见,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成为了电子商务企业非常重视的一大理由,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我国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就必须重视物流业的良好发展,而如今日益突出的物流瓶颈理由也成为了阻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理由。

1 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瓶颈理由

1.1 配送服务价格高

如今,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主要依靠邮局的全国邮递系统和城市的快递公司(BtoC、CtoC模式主要采用)。以我国最大的零售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为例,我们可以发现淘宝网中各个商家给出的价格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低廉,选择最便宜的平邮也需要8—10元/单,如果选择快递公司价格则更高,而且还要根据购买的商品重量进行计费,如果商品超重,配送价格一般都会翻倍,因此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消费者购买一个几元钱或十几元钱的商品会支付十几元或二十几元运费,这也成为了阻碍消费者选择网购的主要因素。

1.2 物流配送时间长

消费者都希望自己在网络购物时,商家提供的物理配送是能够当日发货,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消费者的这种需要往往得不到满足。同样以淘宝网为例,当消费者确认购买后,只有极少数商家能够确保当日发货,一部分商家能够做到隔日发货,还有很大部分商家发货时间不确定,甚至于买家几番催促后才能发货。而快递公司和邮局的配送时间也并不理想,也是根据买家自己选择的方式不同进行区别:比如采用一般的快递公司,如果是同城配送速度最快,可以一天之内送达,除此之外一般都需要2—5天的时间才能送达,如果买家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时间还会延长;采用邮局的EMS,时间也在4—7天;采用平邮时间则更长,一般都在15天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超过一个月。这些都是按照平常正常工作量计算,如果在节假日或者特殊节日购买,那么物流的配送时间将会更长。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理由就好比今年11月11日这天,是所谓的“光棍节”,淘宝网进行大型促销活动,这几天的成交量都非常大,以至于各大快递公司出现爆仓的情况,配送时间也无限期延长。可见,物流配送时间远远超过了消费者预期时间。

1.3 物流配送质量差

据调查,网络购物的物流配送过程中常出现消费者收到商品时,发现商品包装差、包装被压变形、包装破损、快递人员服务态度差、送货到达没有通知买家让他人代签收等情况,还有甚者,如果因为买家有事不在家,没有办法签收,超过两次,买家要求快递公司再次送件时,快递公司要求加收物流费用等等情况,这些都成为阻碍物流发展的瓶颈。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2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政策倡议

2.1 建立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

物流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法规及配套政策,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建立健全物流信用体系,为现代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强对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并注意协调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物流发展规划。只有科学合理地布局物流中心,才能提高物流速度和物流效率。

2.2 推动我国物流一体化发展

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建立一体化递送网络,增加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实现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进行信息化改造,才能突破配送瓶颈,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2.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企业一定期限内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提供越来越多的物流服务,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响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延伸服务领域,建立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鲜明的综合物流体系已是全球物流业发展潮流所在,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多,但个体规模较小、综合服务能力偏低、服务质量满足不了需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等实际情况,物流企业可以采取横向整合、委托代理的形式,壮大企业规模,优化物流系统,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将这种方式概括为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模式,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2.4 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培养物流人才可以通过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实现,政府可以制订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面向全国培训师资;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化物流人才。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物流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

3 结论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要突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建立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体系,大力培养物流人才,才能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娇.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J].管理科学文摘,2000年第8期.

[2]陈景,杨开忠.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策略探讨[J].经济地理,2000年第9期.

[3]苏宣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J].2010,8.

[4]李军伟.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目前状况与存在理由[J].中国软件网,2009-8-25.

[责任编辑:王爽]

作者简介:张薇,女,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电子商务教研室,助教。

第四篇: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物流现状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星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1物流发展的背景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初的物流术语在西方国家出现也不过50多年历史,它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后引入工商业。英文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即实物分配,包括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50年代引入日本等国,1956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物流的发展缓慢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遂由日本生产效益本部(现社会经济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考察团回国时带回了这一术语,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在所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自此,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物流得到了迅猛发展。该术语由日本引进、传播后传入我国,我国则在80年代初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而在我国广泛运用物流概念并重视物流的作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物流首先作为“第三利润源”而引起重视的,所谓第三利润源,是针对企业的利润来源而言的,企业第一利润源来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第二利润源是生产成本(针对制造商而盲)或者进货成本(针对流通商而言)的降低,而由物流降低成本所得的利润则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在这里,物流被定义为对物资的流通配置,包括制造商、流通商的装卸、运输、仓储、搬运等一系列的过程,对物流的重视被提高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高度,成为物流定义的第一个转折。

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物流仅仅定义为装卸、运输、仓储等过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规模化、系统化的要求,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因此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概念,物流一体化系统是指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纽带关系。其目标是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市场要求,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的管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整个系统包括了生产、采购和物流部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纷纷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开始共同合作的旅程,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对整个链的计划和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统一运作和管理,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了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典型的运作模式是物流外包或缔结战略联盟。自此物流一体化系统由企业内部走向了外部物流系统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将物流的运输、装卸、仓储和搬运功能移交出企业,而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然而在实际的运作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设计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为克服这些不足,又出现了所谓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的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或者“交响乐团总指挥”的角色。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第四方物流正日益成为一种帮助企业实现降低和外包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运作成本。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当然,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尚在形成

与完善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现代物流是物流发展进步的结果

众所周知,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21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T--段。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视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曾说:“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 000m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互联网不仅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逐步将发展带到高速的道路上。然而,这只是互联网初试锋芒,在愈来愈多的人接触互联网之后,各个领域都慢慢地搭上这班通向未来财富城市的公共汽车,并融合产生许多新的行业,电子商务便是如此。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并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诸如身边的淘宝、阿里巴巴、现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都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典型代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3我国物流目前的发展状况

我国物流业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以2003年为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统计分析,2003年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心标均高速增长。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9.5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②社会物流总成本为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6.9%的增长速度低13.3个百分点,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③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7 880亿,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

现代物流已被我国政府、企业所重视,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传统物流企业(运输、仓储等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再发展的战略目标。

4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物流作业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整合的概念,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

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4.2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活动不但活动范围广阔、涉及部门众多,而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在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成为物流创新的动力。

4.3物流资源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现代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在大城市出现现代化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已成为普遍现象。

4.4物流体系综合化

现代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则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以组织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而运输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物流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4.5三流一体化

按照一般的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可以使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经过商流,物质资料就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物质资料从其生产地域向其消费地域的位移,无法变更物质资料的所有权;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材料,产品或商品的转移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形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基本实现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此外,代理制的推行也使现代物流更趋科学合理,因为这种方式的流通体制更有助于实行三流合一。“三流合一”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

5我国物流在发展中的不足

我国物流总体水平并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仍然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比重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为24%,到2002年下降到21.5%,2003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得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39%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须相

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同题。同时,我国对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

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与障碍。目前物流企业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大部分仍停留在一点式应用和某一部门的应用上,个别企业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同客户问实现部分或全部信息共享,计算机联网只是极少数的几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硬性的准入资格,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与其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低端物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高端物流市场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存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低,也无法实施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自然只能在低端物流市场上拼杀。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仅占6.29%,商业系统仅占2.0%,我国商业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物流企业的人员素质,尤其是领导层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运营所要求。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物流企业在选择用人还是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时,往往选择用人来代替某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更为经济,因为这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人是无法替代现代信息技术给物流企业所带来的效率,目前国有物流企业的领导层人员结构大部分都是在计划经济末期参加工作,在本企业中逐步走到领导岗位的,管理和领导企业思路中的“近亲繁殖”因素不可能彻底避免,再加上未经过强化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其经营思路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开拓意识不足。这些都是我国物流有待解决的问题。

6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发展是相当有潜力的,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紧跟时代脚步,在政府的支持和大家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发展道路。为实现我国又好又快的发展增添力量。

第五篇:浅析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商机显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然而,我国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5%左右,而发达国家却达到80%~90%。还有数据显示,由于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至30%,造成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浪费,损失高达1000亿元;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冷链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说明我国冷链物流有待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冷链物流市场商机也逐渐显露。各地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截止2012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有冷库约9.85万座,冷藏总量首度超过2500万吨,同比增长11.3%,其中新增冷库容量约 260万吨。2007至2012年六年间,我国冷库行业以14%以上的年均增速发展。

二、中央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扶持

中央一号文件涉及冷链物流政策: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等7项政策。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今年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地方政府的对冷链物流的发展也大力扶持。如:天津为了提高渔业冷链物流的发展,天津市财政局对29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提供财政补助,涉及农产品、果蔬、水产品、肉类的配送和电子商务。海口市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共建成29个肉类蔬菜冷藏库,总库容4.6万吨。

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重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冷链物流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

上一篇:网购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下一篇:外观设计专利撰写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