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保险操作规范

2022-09-06

第一篇:养殖业保险操作规范

江苏省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操作规范

第一部分 承保操作规范

第一章 组织推动

一、建立联动机制。各保险机构应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巩固和发展以农业保险服务站、点为支撑的基层服务体系,共同推动我省农业保险再上新水平。

二、加强组织推动。当地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当地农险办)应做好农业保险政策宣传和组织推动工作,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按照本规范要求,积极配合保险机构做好投保信息采集、保险标的核实、保费收取、农户签字、查勘定损、理赔兑现、公示、回访等工作。

三、明确委托关系。保险机构可以委托三农保险服务站、点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协助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保险机构应当与被委托协助办理农业保险业务的机构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费用支付,并对协助办理农业保险业务的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章 承保管理

一、确定保险关系人。保险机构业务人员应指导协保员确定客户的投保意向,根据投保主体或投保方式核实保险利益并确定保险关系人。严禁欺骗投保农户或以不正当手段强迫农户投保。

(一)单独投保。由农民(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含省属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自行投保,投保人、被保险人应为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行投保的,保险机构应单独出单,做到保单到户。

(二)集体投保。由村民委员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投保组织者应为村民委员会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单位。投保人为全体参保农户,被保险人为参保的每个农户。

无论单独投保还是集体投保,都应在县(市、区)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进行。

二、采集投保信息。协保员要加强对投保人资金账号、开户行信息及身份证号核对工作,投保信息须包括(但不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姓名(或组织名称)、身份证号码(或组织机构代码)、联系方式、标的种类及数量、种养地点、林权信息、标的识别码(耳标号或批次号)、总保费、农户自缴保费、资金账号(一卡通或一折通号码、银行卡号码、存折账号等)及开户行信息等内容。其中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投保的,应收集农户及标的信息,并填写《分户标的投保清单》。

三、填写投保单。保险机构业务人员或协保员应向投保人告知条款内容,重点说明保险责任、责任免除、报案方式等,并指导投保人逐项填写投保单。集体投保的业务,应由投保组织者统一填写投保单,并盖章确认。

四、录入投保信息。保险机构应将投保单信息及时录入业务系统,集体组织投保的政策性农险业务在录入投保信息时应导入清单信息。主要种植业保险投保单补录最长时限为30天,其他险种原则上不得补录。在单月15日前,各保险机构应向江苏农业保险网报送一次前两个月的承保分户信息。

五、明确承保时限。保险机构应配合农险办根据保险标的种植和养殖周期以及条款规定按时做好承保工作。其中,小麦、油菜必须在2月底前完成承保工作;春玉米必须在5月底前完成承保工作;水稻、棉花、秋玉米必须在8月底前完成承保工作。

六、核实保险标的。县(市、区)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应提供行政村一级粮食直补面积清单。保险机构业务人员(或委托三农保险服务站、点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对所承保的农业保险标的信息进行核实,严禁以虚构保险合同、虚报承保数量等方式骗取财政补贴资金。

原则上每个承保标的都要验标,验标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由当地农险办会同保险机构共同制定。但符合下列条件的,必须100%实地验标:

(一)按保险机构规定须单独出单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二)投保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主要种植业保险;

(三)蔬菜大棚保险;

(四)水产养殖保险。

验标内容包括核实承保标的座落位置及数量信息,重点是核实标的及数量是否虚构,主要种植业投保需以乡镇为单位核实粮食直补面积,对明显超出的,要标明地块说明理由;投保数量在50亩以上的,应留存土地流转合同复印件或村委会提供的相关证明。现场核实保险标的,验标人员须对保险标的拍照,做好验标记录,并保留验标资料。

七、投保签字确认。集体组织投保的业务,应由被保险人在填制的分户标的投保清单上签字确认。分户标的投保清单应由投保组织者(如:村民委员会等)加盖公章或骑缝章(若由于被保险人外出务工等原因无法由本人签字,经被保险人授权同意,可由他人代签,但应注明“××代签”,禁止保险机构人员代签字)。

八、见费出单。农民自缴保费的,保险机构应委托三农保险服务站、点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在投保时收取农民自缴保费或由农户自行缴费;政府全额代缴的,由当地农险主管部门出具保费代缴确认函。 农业保险业务应严格执行“见费出单”管控要求。保险机构应根据乡镇上划县(市、区)农险办指定账户的银行回执或农险办出具的保费已到账证明,视同农户自缴保费到账,并据此出单。保险机构应及时对核保通过的保单进行缮制。

九、保费划拨。保险机构要及时与县(市、区)农险办核对承保数据,并将核对后的数据提供给当地财政局。财政局应对承保数据进行审核,并对保单进行抽查,在审核检查无误的基础上,及时将保险费划转保险机构,实行季度结算。

十、批改处理。《农业保险条例》规定,在农业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合同当事人不得因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发生变化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农业保险合同。禁止以虚假退保方式冲销投保人应缴的保险费或者财政给予的保险费补贴。

农业保险原则上不允许批改。如发生行政区划调整、被保险人名称、保险标的地址、保险数量增减等特殊情况需要批改的,必须经县(市、区)农险办书面同意(由于发生赔款导致系统自动批改保额的除外)。

批改应经投保人/被保险人同意并填写保险事项变更申请书。批改通过后,应将相关单证送交投保人。涉及批减的,财政补贴部分保费应退还给财政部门,农户自缴部分保费应退还给农户,确保将保险费退还给缴费人。涉及批增的,财政部门应增拨保费,农户应补交自交部分保费。

十一、承保公示。

(一)公示形式。保险机构应通过三农保险服务站、点,以行政村为单位将相关承保信息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同时,投保农户也可以通过江苏省农业保险网(网址:)查询相关信息。

(二)公示内容。在完成投保登记造册和预收保费之后公示承保情况,公示内容应包括:被保险人姓名、所在村(组)、标的种类、投保数量、农户自缴保费金额、各级财政补贴金额等。

(三)公示时间及意见反馈。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间,若接到对公示内容的反馈意见,应及时进行核实,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投保信息。

(四)公示资料留存。三农服务站、点人员应将公示情况通过拍照进行留存,并将电子照片报送保险机构,与承保资料一并归档。公示照片必须能够反映公示内容、时间、地点。

十二、承保客户回访。

(一)回访方式。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择回访对象,通过电话、短信或现场回访等方式进行。

(二)回访内容。出单后两个月内,保险机构要对农户承保信息采集、保费收取、标的查验及信息公示等环节工作质量进行回访,对于各乡镇投保户次的回访比例不低于3%。

(三)回访处理。通过电话、短信回访无法联系到客户本人的,应当进行客户电话联系方式再次确认,并根据确认信息再次进行电话回访。再访仍无法完成的,应当就回访情况及不能完成回访的原因等有关内容在回访记录的“备注”栏中进行详细记录。进行现场回访时,应由被保险人在回访记录上签字确认。保险机构回访过程中,如发现承保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要及时核查处理。

(四)回访资料留存。保险机构要对回访记录进行归档管理,现场回访记录应留存纸质文件,非现场回访记录可留存电子版文件,以备调阅抽查。回访记录应保存1年。

第二部分 理赔操作规范

第一章 报案管理

一、报案受理。保险机构可通过张贴宣传资料、发放理赔服务指南等方式,向广大投保农户告知报案方式和渠道,引导受灾农户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向保险机构报案,并保持报案、转报案、咨询、投诉等渠道畅通、有效。坚持保险机构服务专线(以下简称服务专线)集中报案的原则,所有报案由服务专线归口受理。分散出险的案件,由被保险人直接向服务专线报案;发生大面积灾害时,可由乡镇或村级农村基层组织、协保员初步了解、统计受灾情况后,代表受灾农户集中报案。保险机构要切实规范转报案和非被保险人代报案流程,严格时限要求,确保报案信息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录入业务系统。

二、报案记录。服务专线在接到报案后,应通过保单号码或被保险人名称或标的识别标码等信息查询出保单信息,询问并登记被保险人(分户)名称、出险原因、出险时间(起、止)、出险地点、受损标的、出险数量(报损数量)及单位、报损金额、保险标的详细座落位置(包括习惯小地名)、报案人姓名、联系电话及方式等报案信息,在业务系统中生成报案记录。同时应告知报案人/被保险人保护好现场,并及时调度人员进行现场查勘。

三、大灾及突发事件报告。发生大灾和突发事件后,保险机构应启动大灾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会同当地农险办及时向上级政府和上级保险机构汇报灾情及突发事件情况。大灾及突发事件是指:

(一)一次农业自然灾害或养殖业重大疾病影响范围超过两个县(区)的;或者影响范围仅在一个县(区)范围内,但影响程度较大,估损金额种植业在500万元以上或养殖业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发生与农业保险相关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利报道或群体上访等突发事件。

第二章 查勘管理

一、查勘时效。保险机构应切实加强农业保险现场查勘工作,在接到被保险人报案或得知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内与被保险人或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共同约定对受损标的进行现场查勘,应于当天(最长不超过24小时)到达现场,组织现场查勘工作。

二、查勘要点。保险机构应根据灾害种类和事故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查勘工作,制定查勘方案,准备查勘工具、单证和防护用具,确保查勘科学、高效,服务规范、到位。

(一)种植业保险、森林保险应根据灾害造成的损失范围组织整体性查勘。种植业保险一次灾害造成的损失范围超过一个行政村的,原则上应查勘到行政村一级。

种植业保险、森林保险发生保险事故后,能够确认保险标的已经全损的,应及时做好定损工作;难以确定损失程度的,应设定合理的观察期,科学开展二次或多次查勘定损工作。

(二)要注意做好调查取证工作,通过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全面、翔实记录体现查勘过程和损失情况的资料和数据。现场查勘照片或摄像内容应显示拍摄日期并保留拍摄参数。养殖业保险应清晰摄入识别标码和标的物;种植业保险和森林保险应在标示牌上注明出险地点、经纬度、查勘时间、标的物等要素。查勘音像资料要及时上传业务系统,并确保其真实、准确。

(三)保险机构应当按照保险监管机构的规定妥善保存农业保险查勘定损的原始资料。

(四)对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单独投保的业务,应注意核实其土地承包流转等情况。

(五)对于畜牧养殖业保险标的,要及时注销出险标的识别标码(耳标)或对出险标的进行标记。同时,加强与政府联动,督促开展无害化处理,取得无害化处理证据或证明材料,对于未开展无害化处理或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案件予以拒赔。

(六)查勘过程中,如果灾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应会同被保险人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研究施救措施,尽量减少保险标的损失。

(七)对种植业保险单户出险、单独出单、50亩以上及发生大面积灾害的需抽样测产,测产结果需被保险人或被测方授权代表签字确认。

三、撰写查勘报告。查勘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撰写查勘报告。查勘报告要对标的受损情况、事故原因以及保险责任是否成立等方面提出明确意见。查勘报告要做到要素齐全、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查勘定损人员应在纸质查勘报告上签字确认。

四、索赔指导。查勘人员应根据案情特点,一次性告知被保险人或投保人索赔程序及所需提供的索赔单证。对于小额养殖业保险案件,应尽可能现场收齐相关单证资料。在被保险人提交索赔资料时,应对被保险人提交的单证进行初审,资料不全需要补充的,应一次性告知客户。

第三章 案件处理

一、立案处理。保险机构在初步查勘并确定保险责任后,应及时在系统中进行立案处理。对出险原因明显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应由相关人员签字后拒赔处理。在做出拒赔结论后,要耐心做好被保险人的解释工作,及时签发拒赔通知书,通知被保险人并由被保险人签字。案情复杂的须报当地农险办经批准后方能拒赔。

二、确定定损标准。在发生大面积灾害后,为保证定损客观公证,保险机构应与本级农险办会同农业专家共同确定受灾农作物的定损原则、定损方法、定损标准,并由农险办制定理赔方案。主要种植业理赔方案应在收获后5个工作日内制定,其他险种理赔方案应在5个工作日内制定。理赔方案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定损到户。

三、种植业测产。农作物测产应在收获前一次性进行,除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可以通过抽样的方式测定。通过抽样方式测定损失程度,应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抽样技术规范。原则上抽样定损范围应覆盖每个乡镇的每个行政村。每个村应分轻、中、重三种损失类型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随机抽样点,再在抽样点中采取随机、等距、梅花式等取样方法,根据灾害类别、损失情况及实地条件选取样本,据以测定损失程度。采取抽样方式定损的,应详细记录抽样地点、抽样方式、样本总数量、样本损失数量、样本损失程度等要素,抽样工作底稿应由抽样人员、被保险人(或被保险人代表)签字确认。

四、第三方机构和技术专家聘用。对于技术性较强或有争议、疑难的案件时,可聘请第三方机构、外部专家或技术人员参与赔案的处理,包括现场查勘、灾因鉴定、损失确定等项目,为理赔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聘请农业专家进行损失鉴定的,应出具详细的鉴定报告,说明鉴定的时间、地点、过程、依据和结论,由专家本人在鉴定报告上签字,并在赔案中附专家资质证明。

五、理赔签字确认。集体组织投保的业务,应由被保险人对理赔清单有关内容进行确认,并在填制的理赔清单上签字确认。如由他人代签,应告知被保险人本人,注明“××代签” 不得模仿他人签字,禁止保险机构人员代签字。

第四章 赔付方式

农业保险赔款一律采取转账方式直接支付到被保险人银行账户(卡)或农户一折通财政涉农补贴账户。

领款人与承保清单录入的分户被保险人不一致的,应逐一说明情况。严禁通过虚假赔案、虚列费用、扩大损失等方式返还代缴保费或骗取财政补贴资金,严禁任何形式的截留、挪用农业保险赔款的行为。严禁将赔款转入乡镇政府、村委会等指定的账户、保险机构员工个人账户或部分被保险人账户后由其代发。

对于被保险人为专业合作社的,应认真调查其实际组织运作情况,按照投保时合作社性质确定支付清单,其中有分户清单的要直接支付到具体农户。

第五章 理赔公示

一、公示形式。保险机构应通过三农保险服务站、点,以行政村为单位将相关理赔信息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另外通过地方报纸集中公示。同时,投保农户也可以通过江苏省农业保险网(网址:)查询相关信息。

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各保险机构应向江苏农业保险网报送前一季度的理赔分户信息。

二、公示内容。

理赔环节应进行两次公示。

(一)查勘定损结果。在查勘定损工作完成后支付赔款前公示查勘定损结果,公示内容应包括:被保险人姓名、标的地点、标的名称、投保数量、出险日期、出险原因、损失数量、损失程度等。

(二)理赔结果。在赔款支付后公示理赔结果,公示内容应包括:被保险人姓名、保险标的、标的地址、赔款金额、一卡通号(卡号倒数5-10位用*代替)等。

三、公示时间及意见反馈。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公示期间,若接到对公示内容的反馈意见,应及时进行核实,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投保、理赔信息。

四、公示资料留存。三农服务站、点人员应将公示情况通过拍照进行留存,并将电子照片报送保险机构,与承保、理赔资料一并归档。公示照片必须能够反映公示内容、时间、地点。

第六章 理赔客户回访

一、回访方式。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择回访对象,通过电话、短信或现场回放等方式进行。

二、回访内容。赔款支付后一个月内,保险机构要对受灾农户是否收到赔款及赔款金额是否相符进行回访,回访比例不低于受益农户户次的5%。

三、回访处理。通过电话、短信回访无法联系到客户本人的,应当进行客户电话联系方式再次确认,并根据确认信息再次进行电话回访。再访仍无法完成的,应当就回访情况及不能完成回访的原因等有关内容在回访记录的“备注”栏中进行详细记录。进行现场回访时,应由被保险人在回访记录上签字确认。保险机构回访过程中,如发现承保、理赔信息不一致,要及时核查处理。

四、回访资料留存。保险机构要对回访记录进行归档管理,现场回访记录应留存纸质文件,非现场回访记录可留存电子版文件,以备调阅抽查。回访记录应保存1年。

第三部分 合规检查

一、检查内容。保险机构应配合当地农险办对所辖区域农险业务的合规检查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农业保险业务检查方案。检查内容应包括:基础工作、业务和财务数据真实性、服务质量、公示情况及被保险人签字情况、客户回访及档案管理等。

二、检查次数及范围。检查次数根据业务规模及业务质量合理确定,各级保险机构合规检查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检查范围应覆盖已开办的所有险种,并以书面形式将检查情况报农险办。

三、监督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上级要监督下级限期整改,下级应将整改结果和改进措施及时向上级汇报。

四、外部检查。对于外部机构组织开展的农险业务检查,保险机构和当地农险办应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及时将检查进展情况向上级保险机构和农险办汇报。

第二篇:养殖业保险违规分析

养殖业保险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析

http://livestock.feedtrade.com.cn/ 2011-7-25 未知

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编造虚假耳标号(耳标号是确认养殖业保险标的理赔的重要标识),编造虚假承保明细表,以达到虚增承保头数的目的。没有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建立单证管理台账;养殖业保险单使用通用保险单证;不严格履行单证领用登记制度。

养殖业保险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析

吴有文

自农业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制度模式在创新中日趋完善,保险规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认可,已经逐步形成了稳健、规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农业保险业务持续增长,截至2010年底,签单保费合计135.68亿元,同比增长1.41%;保险金额3943.14亿元,同比增长3.44%;参保农户1.4亿户次,同比增长5.19%,合计赔付95.96亿元,受益农户1979.17万户次。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在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环节还存在不规范问题,因此要防范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就要在完善承保理赔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多下工夫。

在经营养殖业保险业务过程中,有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承保;一个是理赔。这两个环节,不仅影响保险质量,还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更会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形象;把好这两个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服务规范的贯彻落实;扎实管好这两个环节,才能确保国家农业保险的惠农政策得以有效落实。

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型形式

从以往的监管实践来看,违法违规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虚增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根据已有投保农户信息,模仿农户、经办人签字,编造虚假承保收据。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编造虚假耳标号(耳标号是确认养殖业保险标的理赔的重要标识),编造虚假承保明细表,以达到虚增承保头数的目的。

二是编造假赔案。通常在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授意下,分支机构的相关员工编造虚假保险事故,进行虚假报案。利用真实赔案的养殖业保险标的死亡照片,编造虚假保险标的死亡照片;编造虚假现场查勘记录、笔录;仿造或骗取保险事故证明等业务资料,缮制一整套虚假理赔资料。最终的目的就是为虚增的保险业务编造假赔案。

三是套取资金。通常在保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公司员工在索赔申请书、委托领款书及赔款收据等理赔材料上模仿保户签字伪造财务资料,然后公司以现金或者转账的形式将赔款存入或转入公司员工个人账户,套取赔款;还有就是公司将直接业务虚列为代理业务,套取手续费、套取资金。

四是未实现农险分账管理。未在地市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单独设置农险账套,而是在地市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大账套里进行分险种核算,账套中的资金混用问题严重。

五是单证管理混乱。没有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建立单证管理台账;养殖业保险单使用通用保险单证;不严格履行单证领用登记制度。

六是保单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填写投保农户的联系方式、详细地址等重要承保信息;作为保单附件的承保明细上没有农户签字。

违法违规行为的目的及根源

敢于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主要目的就是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有了“小金库”这些活钱,方便用于市场返还、支付高额手续费、商业贿赂,争夺客户争抢保费;用于基层公司小团体搞额外利益;甚至是个人侵占、挪用资金。

2010年以来,监管机关加大了对车险和企财险业务的监管力度,实施了严厉的处罚,规范了公司对这些险种的经营行为,而对于刚刚起步的养殖险业务检查频率较少,受处罚的机构也不多。一些公司认为,在车险和企财险业务钻空子的空间已经不大,于是在养殖险业务上动了歪主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大量的虚假承保、虚假理赔套取资金,用于账外列支。

违法违规行为的几点危害

破坏行业形象与信誉。公司经营管理方式粗放,诚信意识缺失,服务意识较差,形象不佳,口碑不好,将失去农民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农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将大打折扣,保险服务“三农”的各项政策难以落实。

影响市场秩序。大量资金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有了监督制约,使用失控,随意性大,为高额返还、高额手续费提供条件,导致出现违法违规问题。不仅影响养殖业保险的市场秩序,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

影响费率厘定。从承保到理赔的数据失真,必然导致精算数据结果出现偏差,影响费率厘定的科学性。因为保险费率的厘定需要历史经营数据的积累,需要承保、理赔、财务等方面真实数据的支撑,才能科学合理厘定符合实际的费率。

经营数据失真。虚假承保导致保费收入和应收保费不真实;虚假理赔导致赔款支出不真实;虚列手续费导致手续费不真实。这些都将阻碍政策性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影响养殖业保险经营管理水平的评估,甚至影响后续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

涉嫌贪污和商业贿赂。通过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手段套取的资金很有可能滋生贪污腐败,或者商业贿赂。不仅个人触犯法律,还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给家庭、公司、社会造成损失和恶劣影响。

治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承保管理。建立养殖业保险保费发票到户、保单到户管理制度,做到公司承保的清楚,农户投保的明白。进一步完善单证管理制度,明确单证印刷的权限、使用年限,将养殖业保单改为定额专用保单。建立电子和手工承保台账制度,详细完整地登记承保信息。规范保险公司为农户垫付保费行为。

二是加强理赔管理。规范报立案操作规程,建立转报案(由保险公司员工代替农户报案称为转报案)台账;实行赔款到户,建立理赔一卡(折)通,便于农户领取赔款,提高理赔效率;重要理赔材料数据数字化,比如现场查勘数码相片要有拍摄日期,拍摄日期与查勘日期一致;核赔权限上收至二级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跑冒滴漏、假赔案发生的概率。

三是完善内控制度,从源头防范违法违规行为。保险公司应对农业保险管控不严、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完善承保制度和理赔制度,进一步规范承保、理赔操作流程,不给违法违规者留下可乘之机。

四是规范申请财政补贴流程。要按照真实承保情况,如实向地方财政申请补贴,严格管控以应收保费金额对应的承保数量申请财政补贴行为,避免发生虚假申请财政补贴问题;申请财政补贴的材料原件应做为重要承保档案留存。

五是加大内部稽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养殖业保险的内部稽核制度;进一步明确

二、三级机构内部稽核责任、检查频率;同时要创新稽核方式,借助监管、司法机关力量,采取省级公司互查等方式,规范养殖业保险经营行为。

第三篇:养殖业保险管理办法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

养殖业保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公司“抓农、带财、强企”总体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农险立司,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抓好养殖业保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对现行的养殖险相关规章制度以合规为原则、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流程顺畅为标准、以做实做规范为目的,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养殖险业务展业与管理。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三条 总公司。设立养殖险管理部,负责制定并实施公司养殖险业务发展规划;协调与沟通省部级财政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养殖险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探索研究养殖业保险理论;监督、指导分支公司养殖险工作,养殖险管理部设总经理岗、承保岗、理赔岗、综合内勤岗。

第四条 分支公司。凡开展养殖险的,可在农险业务部增设一名副经理,专职管理养殖险,根据业务规模设置岗位,配备养殖险专(兼)职人员。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养殖险发展规划,协调与沟通县(市)级财政扶持政策;执行总公司各项养殖险制度;监督、指导县支机构开展养殖险业务。

第五条 县支机构。凡开展养殖险的,按阳光发[2010]15号和阳光发[2011]33号文件精神,根据业务规模设置岗位,配备养殖险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养殖险业务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 养殖险系列工作人员的调配,由业务管理部门提出需求报总公司,由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统一考核调配;养殖险业务人员岗位培训由业务管理部门提出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管理部统一组织实施。

第三章 费用管理

第七条 养殖险展业费用管理,实行预算管理,执行《公司预算编制方案》,分为:固定费用、可变动费用(理赔费用、承保费用)。

第八条 购买查勘防护用品列支理赔费用中的低值易耗品,本着“节约、效用”的原则采购查勘防护用品,并有专人保管。

第九条 加大科技含量高、标的跟踪管控效果好的设施投入,用于道德风险防范,提高承保质量。

第十条 养殖险展业代办费用于支付代理机构的代办费用。控制在全口径保费收入的4%以内,分支公司不得变相列支,不得提高代办费支付标准,必须银行转账支付。

第四章 展业范围

第十一条 本办法称养殖险业务特指政策性养殖险业务。开展政策性养殖险业务必须在各级政府同意支付财政补贴,养殖户自愿参保的前提下进行。险种为:奶牛养殖保险和能繁母猪养殖保险。

第十二条 垦区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应保尽保;县(市)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养殖大户(存栏30头以上的)为主,逐步扩大规模。

第十三条 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补贴政策的支持,开展国家新增财政补贴险种试点。如:育肥猪养殖保险等。

第五章 保险责任与责任免除

第十四条 保险责任。在保险期限内,保险标的因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导致死亡的,保险人负责赔偿。

第十五条 责任免除。下列原因造成保险标的死亡,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及家庭成员、饲养人员的故意行为及他人的恶意破坏行为;

(二)在观察期内患重大疾病及正常淘汰宰杀;

(三)其它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死亡。

第六章 保险金额与保费

第十六条 保险金额实行报批制,以分支公司辖区内奶牛市场价值的70%确定保险金额,报总公司审批。奶牛保险金额4000-8000元/头,能繁母猪保险金额1000元/头。

第十七条 奶牛保险基础费率8%,能繁母猪保险费率6%。当死亡率高于现行费率时,根据保监会“费率要与承担的风险责任相匹配”(保监发〔2011〕17号)的要求,各级机构要组织力量对死亡率进行调研,积累数据向监管部门申请提升费率。

第十八条 垦区能繁母猪保费中央财政补贴80%,养殖户承担20%;奶牛保费中央财政补贴80%,养殖户承担20%(以国家政策为准)。

第十九条 县市能繁母猪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财政补贴20%,县市财政补贴10%,投保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20%;奶牛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财政补贴25%,县市财政补贴5%,投保人(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20%(以国家政策为准)。

第七章 承保管理

第二十条 承保管理是保险人与养殖户对保险标的签订保险合同的过程,由公司业务管理系统支持。包括:承保准备、投保管理、验标管理、核保出单管理、保单批改、保费补贴申请、承保质量分析等。

第二十一条 承保准备包括:承保人员培训;保险资源调查;任务指标分解;财政补贴确认;保险宣传;投保单证用纸分发等。

第二十二条 投保管理包括:养殖户和保险人告知义务;组织养殖户填写投保明细并签字;收取养殖户交纳的保险费;出具保费收据;初审养殖户投保信息等。

第二十三条 验标管理。实行二级验标制,即县支机构全面验标和分支公司抽测验标。县支机构会同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已填写养殖业保险投保单的保险标的进行100%验标;分支公司抽测验标比例不低于30%。

第二十四条 核保出单管理。总公司及分支公司进行系统三级核保。

一、二级核保权限授权分支公司,总公司根据分支公司业务管控能力对核保权限进行动态管理,决定是否进行三级核保。

审核通过,批准出单;审核不通过的,及时反馈县支机构,及时通知投保人并说明理由。县支机构打印保险单、保险凭证,经办人在保险单、保险凭证上加盖业务专用章。

第二十五条 保单批改。保险单签发后,在保险单有效期内保险事项若有变更,被保险人应事先书面通知保险人,并及时办理保单批改申请手续。

第二十六条 保费补贴申请。总公司申请中央及省级财政保费补贴;县支机构申请县级财政保费补贴。

第二十七条 承保质量分析。每季度末,分支公司应对本季度承保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下一季度的展业计划,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总公司。

第二十八条 防灾减灾。积极密切与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配合,构建保防联合体系;建立客户巡访制度;实施包片包点制。

第八章 理赔管理

第二十九条理赔管理是保险人在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死亡后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公司业务管理系统支持。包括报案管理、查勘管理、立案管理、定损和理算管理、核赔管理、结案管理、专项赔案处理程序等。

第三十条 当保险标的发生保险责任内的死亡,养殖户应当及时拨打“400-735-5555”报案,纳入呼叫中心系统管理,24小时内完成系统报案。

第三十一条 查勘管理。现场查勘执行双人、分级现场查勘,现场查勘率达到100%;现场查勘分三级:一级查勘为县支机构查勘,二级查勘为分支公司,三级查勘为总公司,

二、三级查勘实行权限内查勘。现场查勘员可直接与被保险人完成标的做估损金额确认。

第三十二条 立案管理。经现场查勘属于保险责任内的死亡,分支公司应在48小时内完成立案登记。特殊案件延迟立案,需经总公司审核批准。

第三十三条 定损理算管理。县支机构根据分支公司立案审核后进行定损录入,赔款计算书录入,系统生成并打印赔款计算书,复核后上报分支公司审批。

第三十四 核赔管理。总公司及分支公司进行系统三级核赔。

一、二级核赔核赔权限授权分支公司,总公司根据分支公司业务管控能力对核赔权限进行动态管理,决定是否进行三级核赔。

第三十五条 赔款发放与结案管理。分支公司财务部收到业务部的“赔款计算书”、“赔款支付明细表”,核对一致后实行卡折发放理赔款。结案周期(从报案到结案所用时间)实行业务系统限时管控,不得超过25天。

第三十六条 残值处理。当保险标的发生非疫病死亡的,按着畜牧兽医部门的相关规定处理,残值有利用价值的应从赔款中扣除残值。残值价值与保户协商可参考奶牛1000-2000元/头、能繁母猪200-300元/头计算。当保险标的发生疫病死亡,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三十七条 专项赔案需经公司养殖险理赔委员会研究通过。专项赔案特指疑难赔案、拒赔案件、注销案件、捕杀案件。

(一)疑难赔案由业务部门负责派专人进行调查,合规法律部提供法律援助。

(二)拒赔案件要严格依据条款有关规定处理。向被保险人明确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按规定权限填写“拒赔案件报告书”报上级部门审批。

(三)注销案件。对超过保险期限、不属于保险责任、超过索赔时效的赔案,应及时予以注销。填写《注销案件审批表》,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注销。

(四)捕杀案件。对发生疫情的捕杀案件,理赔计算时,应扣除政府捕杀补偿款,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

第三十八条 公司养殖险理赔委员会由总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分支公司养殖险理赔委员会由分支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养殖险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三十九条 养殖险业务档案分为承保档案和理赔档案。承保档案和理赔档案由分支公司统一保管,实行专人专柜存放。分为汇总卷和明细卷,汇总卷和明细卷又分为纸制文档和电子文档。

第十章 奖惩政策

第四十条 养殖险业务绩效考核纳入公司考核系统,执行公司考核方案。

第四十一条 根据养殖险业务发展战略,可制定单项奖惩政策,经公司审批同意后执行。第四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制造虚假案件进行骗保、骗赔的责任人按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处理。第十一章 其它

第四十三条 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发生争议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协商解决。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时,可提交公司理赔委员会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养殖险管理部负责解释。

释义

本办法涉及下列名词时,适用下列释义:

县支机构:包括支公司、保险社、营销服务部。

代理机构:指经中国保监会核准后取得保险代理许可证,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保险代理手续费,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理保险业务的单位。

第四篇:养殖业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养殖业保险业务管理,规范保险经办机构业务操作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吉林省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吉林省养殖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保字[2008]6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养殖业保险,是指享受中央及地方财政保费补贴的能繁母猪、奶牛等养殖保险。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保险经办机构为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及其所属市(州)、县(市、区)公司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及其所属市(州)、县(市、区)公司。

第二章 承 保

第四条 投保标的必须符合下列投保条件:

(一)养殖场地及设施符合卫生防疫条件,管理制度健全、饲养圈舍卫生、能够保证饲养质量;

(二)饲养场所在当地洪水警戒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

(三)投保个体应是经畜牧兽医部门验明无伤残,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能按所在地县级畜牧防疫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并必须具有识别身份 1 的统一标识;

(四)投保标的具备一定规模,便于业务管理;

(五)保险经办机构制定的经保监部门审定通过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 保险责任为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投保个体直接死亡。

因人为管理不善、故意或过失行为,以及违反防疫规定或发病后不及时治疗所造成的投保个体死亡,保险经办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条 保险期限为一年,设疾病观察期15天。 第七条 保险经办机构要根据投保标的信息,在畜牧兽医等部门的配合下,逐一查验投保标的。对无耳标、带病投保、没有进行免疫、年龄不够、投保数量不够等不符合投保条件的,不予承保。

第八条 参保养殖户、龙头企业自交保费和县(市、区)财政保费补贴须一次性划入保险经办机构指定帐户,保险经办机构在完成保费收取、查验标的,核对投保手续等工作后,为投保人出具保险单。

第三章 报 案

第九条 投保标的出险后3小时内,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向保险经办机构指定的全国统一服务专线报案。

第十条 各承保公司应建立“出险报案登记台帐”,并分险种进行填制、整理和归档。

2

第四章 现场查勘

第十一条 保险经办机构要坚持及时、快速、客观的原则,积极进行现场查勘定损。

第十二条 保险经办机构必须在接到报案12小时内出现场,第一现场率要达到100%。

第十三条 现场查勘由当地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一次死亡数量较多时,要逐级上报,在上级公司的指导下进行查勘。

第十四条 如遇死因难以确定等疑难案件,要聘用畜牧兽医等部门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死亡标的死亡原因进行鉴定。

第十五条 现场查勘工作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携带保单抄件及投保明细表,并与出险标的认真核对,认定是否为承保标的、是否属于保险责任;

(二)出同一现场人员要在2人以上;

(三)查明出险时间,了解是否在保险期限内,因疾病或传染病死亡的,要核对出险时间是否在疾病观察期内;

(四)现场要拍摄照片,照片要能反映死亡标的特征、标识及圈舍环境,并注明拍照时间、拍照人姓名;

(五)若投保人、被保险人对查勘定损结果有疑义,被保险人应向保险经办机构出示县级(含)以上畜牧兽医部门的死亡原因鉴定证明材料;

(六)因传染病死亡的标的,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进行焚烧、掩埋等无害化处理;

第十六条 查勘现场时应指导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填写出险 3 通知书、赔款收据、损失清单、赔款协议书等有关保险单证和材料。各种理赔单证填写要做到要素齐全,内容完整,文字简练,字迹清晰,严禁模棱两可或含糊其辞,有关情况须经被保险人签字确认。

第五章 赔偿处理

第十七条 查勘现场完毕后,按保险经办机构内部理赔定损核赔工作流程处理。

第十八条 不得扩大赔付、私自协议赔付。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案件,做出拒赔结论后,须填写拒赔登记,并由保险经办机构经理签字后逐级上报审批,核准后向被保险人发出《保险拒赔通知书》。

第十九条 保险经办机构理赔要迅速,对可以结案的案件,须督促被保险人尽快提交索赔材料,加快结案。对超过索赔期、弃权等案件要及时清理、注销,提高结案率。

第二十条 对死亡原因明确、保险责任清楚的,要尽快赔付。对属于保险责任,且有残值的出险标的,赔付时要按照保险金额的20%—30%扣减残值。

第六章 档案管理

第二十一条 理赔案卷需一案一卷整理、装订、登记、存档。案卷要做到单证齐全,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并建立已、未决赔案登记台帐,由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保管。

4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保险经办机构省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承保公司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督促基层承保公司依法合规经营,严肃处理业务人员弄虚作假参与骗保骗赔行为。要按月向省财政厅、吉林保监局报送养殖业保险业务开展情况。终了后半个月内报送养殖业保险工作总结。

第二十三条 保险经办机构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养殖业保险风险防范,指导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做好防灾防损工作。

第二十四条 养殖业保险业务的资金管理按照《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财债[2008]315号)执行。

第二十五条 省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全省养殖业保险业务的监督管理部门,将定期对保险经办机构养殖业保险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凡发现保险经办机构不按此办法执行或弄虚作假、纵容基层承保公司骗保骗赔行为的,将取消保险经办机构的经办资格。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5

第五篇: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81—200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04-01实施) Technical standard of preventing pollution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

目 录

前言 1 主题内容 2 技术原则 3 选址要求

4 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 5 畜禽粪便的贮存 6 污水的处理 7 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 8 饲料的饲养管理

9 病死畜禽试题的处理与处置 10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的监测 11 其它

前 言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环境污染,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1 本技术规范为首次制定。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共同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HJ/T81—2001 1. 主题内容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2. 技术原则

2.1 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根据本场区土地(包括与其他法人签约承诺消纳本场区产生粪便污水的土地)对畜禽粪便的消纳能力,确定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 2.2 对于无相应消纳土地的养殖场,必须配套建立具有相应加工(处理)能力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置)机制。

2.3 畜禽养殖场的设置应符合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3 选址要求

3.1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3.1.1 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

3.1.2 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1.3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2 3.1.4 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3.2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选址应避开3.1规定的禁建区域,在禁建区域附近建设的,应设在3.1规定的禁建区域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

4、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

4.1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隔离,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禽畜尸体焚烧炉;应设在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4.2 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在场区内外设置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

4.3 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要逐步改为干法清粪工艺。

5 畜禽粪便的贮存

5.1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应设置专门的贮存设施,其恶臭及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2 存设施的位置必须远离各类功能地表水体(距离不得小于400m),并应设在养殖场生产及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5.3 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地下水。

5.4 对于种养结合的养殖场,畜禽粪便,贮存设施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本养殖场所产生粪便的总量。

5.5 贮存设施应采取设置顶盖等防止降雨(水)进入的措施。

3

6 污水的处理;

6.1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6.2 畜禽污水经治理后向环境中排放,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有地方排放标准的应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排入农田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净化 处理(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并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

6.2.1 在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污水输送网络,通过车载或管道形式将处理(置)后的污水输送至农田,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 6.2.2 畜禽养殖场污水排入农田前必须进行预处理(采用格栅、厌氧、沉淀等工艺、流程),并应配套设置田间储存池,以解决农田在非施肥期间的污水出路问题,田间储存池的总容积不得低于当地农林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时间内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水的总量。 6.3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污水的畜禽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下列综合利用措施;

6.3.1 经过生物发酵后,可浓缩制成商品液体有机肥料。 6.3.2 进行沼气发酵,对沼渣、沼液应尽可能实现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沼。渣及时清运至粪便贮存场所;沼液尽可能进行还田利用,不能还田利用并需外排的要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沼气发酵产物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 6.3 制取其它生物能源或进行其它类型的资源回,收综合利用,要避免二次污染,并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6.4 污水的净化处理应根据养殖种养、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合理、适用的污水净化处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尽可能采用自然生物处理的方法,达到回用标准或排放标准。

4 6.5 污水的消毒处理提倡采用非氯化的消毒措施,要注意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物。

7 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

7.1土地利用

7.1.1畜禽粪便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并且须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后,才能进行土地利用,禁止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施入农田。

7.1.2经过处理的粪便作为土地的肥料或土壤调节剂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其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 在确定粪肥的最佳使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

7.1.3 对高降雨区、坡地及沙质容易产生径流和渗透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宜施用粪肥或粪肥使用量过高易使粪肥流失引起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时,应禁止或暂停使用粪肥。

7.2 对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肥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建立集中处理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厂或处理(置)机制。 7.2.1 固体粪肥的堆制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或其它适用技术和方法,以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和蛔虫卵,缩短堆制时间,实现无害化。 7.2.2 高温好氧堆制法分自然堆制发酵法和机械强化发酵法,可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选用。

8 饲料和饲养管理

8.1 畜禽养殖饲料应采用合理配方,如理想蛋白质体系配等,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 8.2 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性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

5 8.3 养殖场场区、畜禽舍、器械等消毒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消毒剂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方法 ),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及其它的二次污染物。

9 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与处置

9.1 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9.2 病死禽畜尸体处理应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在养殖场比较集中盼地区;应集中设置焚烧设施;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9.3 不具备焚烧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2m,直径1m,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

10 畜禽养殖场排放污染物的监测

10.1 畜禽养殖场应安装水表,对厨水实行计量管理。 10.2 畜禽养殖场每年应至少两次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污水处理设施和粪便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提交排放污水、废气、恶臭以及粪肥的无害化指标的监测报告。

10.3 对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水质应定期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10.4 排污口应设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规定的排污口标志。

11 其它

养殖场防疫、化验等产生的危险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001-12-19 发布 2002-04-01 实施)

上一篇:扬州市高一期末试卷下一篇:中班美工美丽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