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保险案例分析

2024-05-02

水产养殖保险案例分析(精选6篇)

篇1:水产养殖保险案例分析

养殖业保险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析

http://livestock.feedtrade.com.cn/ 2011-7-25 未知

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编造虚假耳标号(耳标号是确认养殖业保险标的理赔的重要标识),编造虚假承保明细表,以达到虚增承保头数的目的。没有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建立单证管理台账;养殖业保险单使用通用保险单证;不严格履行单证领用登记制度。

养殖业保险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分析

吴有文

自农业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制度模式在创新中日趋完善,保险规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农民的认可,已经逐步形成了稳健、规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农业保险业务持续增长,截至2010年底,签单保费合计135.68亿元,同比增长1.41%;保险金额3943.14亿元,同比增长3.44%;参保农户1.4亿户次,同比增长5.19%,合计赔付95.96亿元,受益农户1979.17万户次。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在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环节还存在不规范问题,因此要防范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就要在完善承保理赔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多下工夫。

在经营养殖业保险业务过程中,有两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是承保;一个是理赔。这两个环节,不仅影响保险质量,还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更会影响到公司的品牌形象;把好这两个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服务规范的贯彻落实;扎实管好这两个环节,才能确保国家农业保险的惠农政策得以有效落实。

违法违规行为的典型形式

从以往的监管实践来看,违法违规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虚增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根据已有投保农户信息,模仿农户、经办人签字,编造虚假承保收据。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编造虚假耳标号(耳标号是确认养殖业保险标的理赔的重要标识),编造虚假承保明细表,以达到虚增承保头数的目的。

二是编造假赔案。通常在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授意下,分支机构的相关员工编造虚假保险事故,进行虚假报案。利用真实赔案的养殖业保险标的死亡照片,编造虚假保险标的死亡照片;编造虚假现场查勘记录、笔录;仿造或骗取保险事故证明等业务资料,缮制一整套虚假理赔资料。最终的目的就是为虚增的保险业务编造假赔案。

三是套取资金。通常在保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公司员工在索赔申请书、委托领款书及赔款收据等理赔材料上模仿保户签字伪造财务资料,然后公司以现金或者转账的形式将赔款存入或转入公司员工个人账户,套取赔款;还有就是公司将直接业务虚列为代理业务,套取手续费、套取资金。

四是未实现农险分账管理。未在地市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单独设置农险账套,而是在地市分公司(中心支公司)大账套里进行分险种核算,账套中的资金混用问题严重。

五是单证管理混乱。没有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建立单证管理台账;养殖业保险单使用通用保险单证;不严格履行单证领用登记制度。

六是保单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填写投保农户的联系方式、详细地址等重要承保信息;作为保单附件的承保明细上没有农户签字。

违法违规行为的目的及根源

敢于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主要目的就是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有了“小金库”这些活钱,方便用于市场返还、支付高额手续费、商业贿赂,争夺客户争抢保费;用于基层公司小团体搞额外利益;甚至是个人侵占、挪用资金。

2010年以来,监管机关加大了对车险和企财险业务的监管力度,实施了严厉的处罚,规范了公司对这些险种的经营行为,而对于刚刚起步的养殖险业务检查频率较少,受处罚的机构也不多。一些公司认为,在车险和企财险业务钻空子的空间已经不大,于是在养殖险业务上动了歪主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大量的虚假承保、虚假理赔套取资金,用于账外列支。

违法违规行为的几点危害

破坏行业形象与信誉。公司经营管理方式粗放,诚信意识缺失,服务意识较差,形象不佳,口碑不好,将失去农民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农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将大打折扣,保险服务“三农”的各项政策难以落实。

影响市场秩序。大量资金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没有了监督制约,使用失控,随意性大,为高额返还、高额手续费提供条件,导致出现违法违规问题。不仅影响养殖业保险的市场秩序,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整个行业的市场秩序。

影响费率厘定。从承保到理赔的数据失真,必然导致精算数据结果出现偏差,影响费率厘定的科学性。因为保险费率的厘定需要历史经营数据的积累,需要承保、理赔、财务等方面真实数据的支撑,才能科学合理厘定符合实际的费率。

经营数据失真。虚假承保导致保费收入和应收保费不真实;虚假理赔导致赔款支出不真实;虚列手续费导致手续费不真实。这些都将阻碍政策性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影响养殖业保险经营管理水平的评估,甚至影响后续惠农政策的支持力度。

涉嫌贪污和商业贿赂。通过虚假承保、虚假理赔等手段套取的资金很有可能滋生贪污腐败,或者商业贿赂。不仅个人触犯法律,还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给家庭、公司、社会造成损失和恶劣影响。

治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承保管理。建立养殖业保险保费发票到户、保单到户管理制度,做到公司承保的清楚,农户投保的明白。进一步完善单证管理制度,明确单证印刷的权限、使用年限,将养殖业保单改为定额专用保单。建立电子和手工承保台账制度,详细完整地登记承保信息。规范保险公司为农户垫付保费行为。

二是加强理赔管理。规范报立案操作规程,建立转报案(由保险公司员工代替农户报案称为转报案)台账;实行赔款到户,建立理赔一卡(折)通,便于农户领取赔款,提高理赔效率;重要理赔材料数据数字化,比如现场查勘数码相片要有拍摄日期,拍摄日期与查勘日期一致;核赔权限上收至二级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跑冒滴漏、假赔案发生的概率。

三是完善内控制度,从源头防范违法违规行为。保险公司应对农业保险管控不严、不到位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完善承保制度和理赔制度,进一步规范承保、理赔操作流程,不给违法违规者留下可乘之机。

四是规范申请财政补贴流程。要按照真实承保情况,如实向地方财政申请补贴,严格管控以应收保费金额对应的承保数量申请财政补贴行为,避免发生虚假申请财政补贴问题;申请财政补贴的材料原件应做为重要承保档案留存。

五是加大内部稽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养殖业保险的内部稽核制度;进一步明确二、三级机构内部稽核责任、检查频率;同时要创新稽核方式,借助监管、司法机关力量,采取省级公司互查等方式,规范养殖业保险经营行为。

篇2:水产养殖保险案例分析

从承保品种看,已开展的水产养殖保险品种包括鲤鱼、鲢鱼、南美白对虾、牡蛎、贻贝、紫菜、海参等品种,涉及到鱼类、虾类、贝类、藻类、蟹类等多个品类。其中既包括传统的四大家鱼,也包括富有地方特色的养殖水产品。

水产养殖保险的承保业务特点

从承保品种看,已开展的水产养殖保险品种包括鲤鱼、鲢鱼、南美白对虾、牡蛎、贻贝、紫菜、海参等品种,涉及到鱼类、虾类、贝类、藻类、蟹类等多个品类。其中既包括传统的四大家鱼,也包括富有地方特色的养殖水产品。

从养殖分类看,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均有涉及,具体又包括了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浮筏养殖、网箱养殖等常见主要的水产养殖方式。

从保险责任看,主要是以养殖户普遍关心的台风、暴雨、洪水等极端气象灾害以及特定爆发性疾病风险为承保范围,同时拓展了部分市场风险责任,如在河北省黄骅地区保险责任约定为:当发生台风、暴雨、洪水及特定疾病灾害导致对虾产量与市场平均价格不及养殖成本时,给予相应赔偿。

从保险产品看,既有传统的保险品种,还有指数型保险品种。江苏常熟、兴化、姜堰等地开展的气象指数型池塘养殖河蟹互助保险,保险责任约定为:当发生超过起赔条件的台风、暴雨、干旱、高温等灾害时,给予相应赔偿。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台风巨灾风险时有发生,极易出现超额赔付。如前所述,强台风“菲特”单次事故造成浙闽两省水产养殖保险支付赔款1400万元,而当期所缴保费不足200万元,赔付率高达700%。在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等巨灾风险面前,水产养殖保险的系统性风险尤其严重。渔业互助保险机构如果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巨灾风险将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互助保险业务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是查勘定损困难,道德风险一定范围内仍存在。在实践中,渔业互助保险理赔工作运用了比例法、差量法、三角网塘底抽样法和称重法等方法来确定损失。但是在养殖不规范的情况下,查勘定损仍存在较大难度。有些极端情况下甚至需要依赖于投保人的估算,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水产养殖保险日常管理专业性强,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一旦发生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混合的各种风险时,很难界定事故原因,在实际业务中非常容易出现纠纷。

三是保险费率厘定缺少数据支持,准确性有待检验。由于水产养殖保险一直处于试点摸索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因此,与此有关的历史灾害数据和承保理赔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完备的,渔业互助保险机构很难对风险进行可续准确的评估。从全国试点情况看,现行费率大部分在5%-8%之间,高于种植业保险费率水平。但是从赔付情况看,保险费率水平与风险仍不匹配。从水产养殖保险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还需要长时间综合考察费率的合理性以及动态地调整费率。四是政策引导支持不够,渔民缴费存在一定困难。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的特征,客观上决定了水产养殖保险高费率的合理性。但是,对广大水产养殖户来说,保险费率太高,经济上难以承受,参保积极性受到影响。而目前,中央财政尚未将水产养殖保险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地方也仅有少数省份(浙江、宁波、安徽)给予保费补贴,限于财力等问题,即使有补贴,补贴比例也较低或以定额方式。根据目前国内水产养殖保险参保率较高地区(如上海、成都、宁波)的经验,由各级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是推动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关键。

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也是唯一水产养殖超过捕捞量的国家。稳步推进水产养殖保险对维护国家安全、粮食安全、海洋主权、渔民权益、渔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渔业互助保险的使命所在。但是,提速扩面开展水产养殖保险并非易事,为化解系统性风险,开展水产养殖保险务必要遵循和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原则一:要有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原则二:要有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原则三:要有科学合理、因地制宜、便于操作的保险条款和勘验定损标准;原则四:优先选择管理规范的养殖示范场、合作社或企业作为试点对象;原则五:要有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运作过程;要在大空间、小范围开展保险,不能把风险集中一地一域;原则六:要建立分保、再保化解风险的机制,降低和减少巨灾风险损失;原则七:要争取财政补贴的支持,引导渔民参加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并逐步建立起巨灾风险基金;原则八:要坚持单独险种独立核算的原则。

进一步做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的建议

从宏观层面,主要有两点:一是尽快将水产养殖保险纳入大农业补贴范畴。尽快启动大宗水产品的政策性养殖保险试点。水产养殖保险属于农业保险范围,经过几年探索实践,一些养殖模式下的部分大宗水产品种,如陆上池塘养殖的鱼、虾、蟹,海上筏式养殖的藻类和贝类等,保险技术已经基本完善,具备扩大范围开展的条件。近年来,已有安徽省、福建省、上海市、宁波市及成都市等省(市)陆续将水产养殖保险纳入到了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只要政策明确、补贴到位、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水产养殖保险一定能够快速发展。二是尽快构建水产养殖保险大灾风险管理体系。2013年12月8日,财政部印发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财金〔2013〕129号),完善了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办法》规定对非公司制的农业互助保险组织的大灾准备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规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实际上,渔业互助保险探索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脚步从未停歇,全系统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在完善内部分保、再保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保险经营机构的合作,先后与人保财险、中航安盟、安徽国元、瑞士再保险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探讨大灾风险应对办法。但是,整体来看,仅凭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应对水产养殖保险巨灾风险还不够,还需要国家层面统筹建立应对机制。

在微观层面,保险机构要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加强水产养殖保险的宣贯工作,让渔民认识到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性,提高养殖渔民参保的积极性。

加强承保工作。强化渔民参保后的义务和责任,包括规范水产养殖日志记录,及时报告水产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养殖渔民水产养殖存量报告制度,出险后履行防灾减损义务等,逐步规范承保工作。加强理赔管理。一是对于大额保险标的应重点关注,尽量在台风等灾害来临之前提前进驻,掌握相关信息并协助开展防灾减损工作;二是建立由保险经营机构、渔民、水产技术推广部门、专家组成的理赔工作组,客观公正的对风险损失进行评估;三是进一步提高理赔的技术水平,包括利用水下摄像头观察水下生物情况,利用芯片标识区别参保网箱与未参保网箱,利用遥感、卫星地图、无人机等设备监测海上整体情况等;四是要建立并完善协管员制度,在主要承保区域聘任公道、正派、有责任心的人作为协管员,协助做好风险管控,有效规避道德风险。

加强保险产品研发。一是要建立保险费率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历史数据的积累,对水产养殖保险费率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水产养殖保险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创新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简化理赔流程,服务水产养殖业需要。

篇3:浅谈工业化养殖保险

工业化养殖依托一定的养殖工程和水处理设施与设备, 按工艺过程的连续性和流水作业性的原则, 在生产中运用机械、电气、化学、生物及自动化等现代化措施, 对水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及饲料等各方面实行全人工控制, 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高密度养殖方式, 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理想状态, 实现高产、高效养殖的目的[3,4,5,6,7]。先进的工业化养殖具有养殖密度高、周期短、不受地点限制、饲料系数低、产品绿色健康、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

世界工业化养鱼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目前世界工业化水产养殖中已引进生物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膜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世界前沿高新技术成果, 并完善了生命维持系统及生命警卫系统;养殖工厂则向大型、特大型、超大型企业以及企业集团、跨国集团发展[8]。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化养鱼, 直到90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2009年, 我国工厂化养殖面积3 297.17万m3, 其中海水工厂化养殖面积1 235.68万m3, 淡水工厂化养殖面积2 061.50万m3;工厂化产量26.28万t, 其中海水工厂化养殖产量10.28万t, 淡水工厂化养殖产量15.89万t。

国内关于工业化养殖的研究多集中在技术研究方面, 关于保险方面的研究处于空白阶段, 因此通过对工业化养殖风险以及保险发展潜力的分析, 找出工业化养殖保险尚未发展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期为工业化养殖保险的发展提供依据。

1 工业化养殖风险

1.1 自然风险

工业化养殖设施可能遭遇的自然风险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冰雹、暴雪、雷电等, 如2008年的暴雪就导致山东等地的养殖大棚被压塌, 给养殖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此外, 地震、洪水、暴雪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养殖大棚倒塌等, 也会导致养殖对象遭遇挤压致死、冰冻致死等风险。

1.2 病害风险

工业化养殖往往采取单一品种的高密度养殖, 长期来看会导致养殖品种对外来干扰及病害的抵抗能力较差;养殖户为了防止病害流行, 往往使用大量抗生素、消毒水等药物, 这些药物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加强, 使得养殖品种更容易发生流行病害[9,10]。目前国内工业化养殖用水一般来自海水或打井取水, 海洋污染以及地下水污染也极易导致养殖品种发生病害。

1.3 社会风险

工业化养殖过程中对水质、水温、水流、溶氧、光照及饲料等各方面实行全人工控制, 因此人为操作在养殖过程中十分重要, 如果操作不当, 鱼类可能会遭遇水温过高或过低、缺氧、病害等而导致死亡。此外, 工业化养殖容易遭受的社会风险还包括断电、火灾、盗窃、核辐射等以及管理道德风险、渔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1.4 经济风险

水产养殖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来源于价格的浮动, 包括养殖经济产品的价格浮动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浮动。如养殖户盲目扩大生产, 市场供给增加可能会导致产品价格下跌, 而若出现自然等其它风险导致市场供给减少则引起价格上涨;饲料、渔药及生产设备价格的升高导致养殖成本增加, 但是养殖产品的价格却没有相应上升。

2 工业化养殖保险发展潜力分析

2.1 工业化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国内来看, 传统养殖方式存在占地面积大、污染环境等问题, 不符合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水资源相当缺乏的国家。因此, 基于资源、环境、人口以及公众对绿色安全食品需求的压力, 节水节地、环境友好的工厂化养殖必将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养殖模式, 我国工业化养殖面积从2003年的3 285.12万m3增加到2009年的3 291.17万 m3也证明工业化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2 工业化养殖保险受约束条件少

传统养殖受季节、气候影响比较大, 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来设定养殖保险期限[11], 而工业化养殖不受气候条件影响, 因此保险条款期限设定不受气候限制;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由于养殖条件的限制, 在目前定损技术条件下勘定损失比较难, 而工厂化养殖池单个面积小且易于勘察, 因此在勘险定损方面工业化养殖也较传统养殖保险有优势。

2.3 养殖户具有较大的保险需求

先进的工业化养殖设施的引进、专业养殖技术的引进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等都会增加工业化养殖的资本投入, 一旦发生大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养殖者倾家荡产。在走访的山东、天津等地的工厂化鲆鲽养殖户中, 无论养殖规模大小, 绝大多数养殖户均表示若有保险公司提供水产养殖保险, 他们都愿意购买保险。

2.4 政府支持农业保险力度较大

2004、2005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均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可见国家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非常重视;水产养殖保险属于大农业保险的一部分, 而工厂化养殖是水产养殖的主要部分, 因此工厂化养殖保险的发展也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3 工业化养殖保险尚未发展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工业化养殖保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工厂化养殖保险至今尚未开展, 结合理论研究及走访调查, 认为工业化养殖保险尚未发展的原因包括3点:

3.1 工业化养殖尚未完全发展起来

第一, 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工厂化养殖仍以流水养殖、半循环水养殖为主, 真正意义上的全封闭循环水养殖较少。2009年我国工厂化养殖平均产量约为7.94 kg·m-3, 其中海水工厂化养殖平均产量约为8.32 kg·m-3, 淡水工厂化养殖平均产量约为7.71 kg·m-3, 而先进国家采用先进技术的产量达100 kg·m-2·a-1) 以上[12];第二, 区域发展不平衡。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09年的统计数据, 浙江、福建、山东、江苏等地区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及科技优势, 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而我国其它多数地区工厂化养殖面积不足1 000 m3, 产量不足1 000 t。

3.2 保险公司参与水产养殖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水产养殖业的高风险性导致保险标的受损率较高, 致使经营水产养殖保险的公司高的赔付率, 而承保签约、查勘定损、赔付兑现等大量的工作又导致保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造成保险费极高, 这与商业保险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以上海为例, 经营状况较好的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在上海近年来没有大的风险发生的情况下, 水产养殖保险的赔付率平均在80%~90%, 远远高于70%的盈利临界点。

3.3 相关部门扶持力度不够

首先, 国家没有建立相关法律、制度支持工业化养殖保险, 地方政府也没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或实施细则;其次, 国家在农业保险上投入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 1990~2000年, 国家财政在农业保险方面的投入总量估计不过15亿元[13];另外, 工业化养殖保险的建立还存在其它的技术障碍, 比如由于当前我国工业化养殖投入产出数据不充足, 无法精确厘定保险费率;水产养殖勘险、定损等技术手段落后等。

4 推进工业化养殖保险发展的建议

4.1 积极推进工厂化养殖的发展

首先要降低工业化养殖门槛, 统一工厂化养殖标准。通过研发实用性较强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及完善工业化养殖配套技术, 统一养殖设施及养殖技术标准;其次要开发新的适养品种。目前适宜工厂化养殖的养殖品种十分有限, 主要是环渤海地区的鲆鲽类养殖、三北和西南地区冷水性鱼类养殖、三北地区冬季温水性鱼类养殖和南方地区鳗鱼养殖等[14]。

4.2 成立工业化养殖保险研究科研项目

为全面了解我国工业化养殖面积、模式、风险、投入、产出等情况, 相关政府部门可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 成立专门的工业化养殖保险研究科研项目, 深入了解工业化养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可保风险等, 建立工业化养殖数据库, 为保险标的、保障风险种类、保险金额、保险费率、赔款额的制定等提供依据。

4.3 尝试建立工业化养殖互助保险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是我国第一个由渔民自发组织形成的民间互保组织, 通过渔船船东互保, 为会员提供风险保障及安全服务。因此工业化养殖保险也可以参考船东互保模式,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将各个工业化养殖企业和小型养殖者组织起来形成互保联盟, 制定相关保险政策、赔偿政策等, 为工业化养殖提供保障。

4.4 加强政府的引导保障作用

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角色定位在引导、协调、保护、规范和服务, 在我国已经发展起来的各项农业保险中无一不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首先通过文件等多种形式宣传工业化养殖保险, 让养殖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另外政府还应在法律保障、资金引导等方面采取综合性配套措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包括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地方政府也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制定地方性法规或实施细则为工业化养殖保险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摘要:工业化养殖是水产养殖的必经之路, 建立工业化养殖保险, 为工业化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是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必要部分。工业化养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不受气候约束性使得其保险的条件较为简化, 但由于工业化养殖尚未完全发展、保险公司参与性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 工业化养殖保险至今尚未开始发展。为有效促进工业化养殖保险的开展, 提出了促进工业化养殖发展、成立工业化养殖保险科研项目、尝试互助保险并加强政府扶持力度等建议。

篇4:水产养殖保险案例分析

关键词:水产养殖保险;现状;特点;对策

0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保险却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保险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滞后。水产养殖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果没有很好的政策保障,就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水产养殖保险的建设,完善水产养殖保险的运作模式,深入贯彻落实水产养殖保险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现状及特点

1.1 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 我国的水产养殖保险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发展起来,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家起步较晚。1987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农业部合作开始了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虾养殖的大规模发病这一事件的爆发,由于水产养殖保险赔付率过高,给保险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使得中国水产养殖保险逐渐停止,在此之后,水产养殖保险几乎停滞,只有小部分地区仍然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覆盖面很小。21世纪以后,国家为了扶持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但是却没有将水产养殖保险列入到补贴范围内,还是只有个别城市的政府对水产养殖保险进行适当的补贴,可见我国对于水产养殖保险不够重视,并且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总体规模还比较小。

1.2 以淡水养殖保险为主 近些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保险行业的日见起色和逐步发展,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的保费收支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相比而言淡水养殖保险要比海水养殖保险更多。从2007年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初具规模开始至今,全国淡水养殖保险业务规模占水产养殖保险收入的比重一直都在99%以上,但是相应的赔付金额也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淡水养殖的风险比海水养殖的风险可控性强,而且淡水养殖趋于规模化和集约化,组织管理结构比较规范化、科学化,保险机构承担的风险较少,有利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时的成本控制,因此以我国的水产养殖保险以淡水养殖保险为主成为必然。

1.3 保险的种类有限,业务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水产养殖的覆盖面比较广泛,水产养殖保险面临的风险较为复杂,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水产养殖保险涉及的风险种类较少,项目单一,且多为自然风险,难以满足大部分水产养殖者的投保需求。水产养殖保险操作复杂,保险理赔过程繁琐,水产养殖保险业务手段落后,因而容易出现抢险救灾能力差,理赔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保险公司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对于水产养殖保险理赔过程当中出现的,需要测量水体当中活鱼、死鱼存量的问题难以解决,由于无法确定鱼死亡的确切数目,用现有的方法又容易产生较大的数量误差,难以确定理赔金额。

2 推进水产养殖保险的意义

由于我国海洋性自然灾害频发,给海上水产养殖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生产风险难以转移,独立的养殖户个体既不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又没有能力承担巨大的产业风险,这就需要快速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严重滞后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灾害过后对农业的保险补偿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远,在有些地区水产养殖保险的补偿几乎为零,政府对于水产养殖保险方面的扶持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可见,推进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是保证整个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水产养殖保险可以为水产养殖者控制范围之外的自然灾害提供保险,有助于保持水产养殖行业的稳定性。其次,水产养殖保险可以有效减少政府的压力,帮助水产养殖者解决自然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一些问题;再次,保险机构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也可拓展业务,促进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的发展。

3 解决水产养殖保险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保险法规体系 水产养殖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高风险,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较多,大多数保险机构都不愿意参与到水产养殖行业当中。因此,为了减少保险行业的担忧,国家政府及渔业管理相关部门应联合出台相关的保险法规,规范水产养殖者和保险公司的行为,为水产养殖保险法律法规的运行提供平稳的运转环境,使其做到有法可依。

3.2 要强化政策扶持 我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的开展严重落后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对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干预方式存在问题。在这方面,可以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保险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借鉴日本、韩国等水产养殖保险业比较发达的的成功经验,强化国家对水产养殖保险的政策扶持,完善保险机制运行环境,更好地分散风险,扩大水产养殖保险的服务范围。此外,国家还应在资金引导、风险补偿和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方面采取综合性配套措施,充分发挥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保险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3.3 建立水产养殖巨灾风险转移机制 我国各地自然條件差异较大,不同区域、不同年度风险发生的可预测性较差。因此,我国可以设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在发生小灾时,完全由保险机构赔付;在发生巨灾的时候,在保险机构赔付的基础上,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救助。同时,还可以由政府、水产养殖保险机构共同出资建立水产养殖巨灾风险共保基金,在发生巨灾风险时从风险准备金中获得补偿。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慢,规模小,覆盖面不够广泛。因此,应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的水产养殖保险法规体系,强化政策性保险的保障作用,完善水产养殖风险转移机制的建设,从而为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秦鲁,翟留栓.中国水产养殖保险现状及发展特点分析[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5,30(1):10-16.

[2]张成,龙文军,王瑞民,等.我国水产养殖业保险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3,31(6):5-10.

篇5:农村生猪养殖保险的探索与思考

------------------

时间:2007-6-5 11:02:00 来源:资中县畜牧食品局 作者:陈明远 魏泽宾 范嗣湘 阅读3587次

2006年,资中县畜牧业产值已达17.04亿元,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96%。畜牧经济占了资中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近几年来,动物疫情在我国及其周边地区频繁出现,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开展农村养殖业保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5年8月11日,黄小祥副省长到资中调研,对我县提出的“争取成为农业保险试点县”构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县农村养殖业保险工作,加快我县畜牧经济发展,遵照市、县委、政府的要求,在中加小农项目的支持下,近两年来我们曾多次组织有关部门领导、业务人员分赴广东省罗定市、省内洪雅、邛崃等市县学习考察农村养殖保险工作。通过实地考察,拓宽了思路,学到了经验,看到了问题,增添了措施。我县从2005年起逐步开展了生猪养殖保险工作。2006年全县有30个乡镇,8000余户农户投保生猪2—3万头。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思考。

一、资中县生猪养殖保险的基本情况

1、资中县概况和生猪养殖保险的作法

资中是四川省丘陵地区农业大县,也是以养猪为主体的畜牧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1734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783个村,75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7万人,农户32万户。养殖业以生猪、禽兔、牛、羊为主,全县常年存栏生猪90余万头,年出栏生猪130万头以上。

生猪养殖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县生猪养殖保险始于2005年,当时由县畜牧食品局和人保财险资中支公司联合进行。我县4个乡镇,7户养殖户,350头生猪投保。共收保费3072元(按养殖大户8元/头、小户10元/头收取保费),赔付死亡生猪6头,赔付保险金1600余元。第二次开展生猪保险是在2006年5月,由县畜牧食品局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内江市中心支公司联合进行,主要方法是依托乡镇畜牧兽医站,代收保费,转交保险公司投保,全县30个乡镇参加了生猪保险。按照“政府主导、公司经营、农民自愿、政策支持、以险养险”的原则,本着“政府补贴一点、业主(农民)缴纳一点、保险公司在费率上优惠一点”的办法实施。每头上栏生猪缴纳保费10元,保险期从观察期满次日到肥猪出栏为止,最多不超过180天,出险后可获得最高400元的生猪保险赔付款。在财政投入上,按照内江市生猪养殖试点方案的规定,对参加生猪保险的农户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以奖代补”资金的领取标准为每头已保生猪4元,其中:市财政补助2元/头,县(区)财政补助2元/头。养猪户实际交保费6元/头。在参加保险后,养猪户凭保单在乡镇财政所领取“以奖代补”资金。在经营运行上,保险公司实行“封闭运行,单独建帐,单独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险养险”。在业务发展上,实行“放宽险种,梯度续保”,保险公司本着让利于养猪户的宗旨,对养殖大户、养殖

小区和养猪协会组织的参保生猪,均实行上门服务的办法。除被保险人的故意违法行为等11条责任免除外的所有生猪死亡都纳入了理赔范围。在体系建设上,按照“防保结合,数质并举”的原则,畜牧部门要切实抓好生猪的科学饲养,疫病防治,逐步提高生猪质量,增加存栏量。财政、畜牧、保险公司、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生猪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操作中,资中县畜牧食品局给各乡镇下达指导性生猪保险任务,要求各乡镇按照任务层层分解下达。多数乡镇将“以奖代补”的关口前移,即养猪户在交纳6元/头后就可参保,不再领取奖金。方法上要求采取先易后难,先专业户后散户,先村、社干部、村动物防疫员后农户的办法,逐步开展生猪保险。同时要求各乡镇要向广大养殖户宣传生猪保险的好处、目的、意义和做法要求,努力做到生猪保险家喻户晓,养殖大户应保尽保。截止目前,全县生猪参保户8000余户,参保生猪2.3万余头,保费收入23万余元。保险公司已赔付了生猪死亡补偿1400余例,1600余头,并将赔付金36万余元发放到了农户手中。

2、资中生猪保险在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①农民购买欲望不强。农业保险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农民掏钱购买。即便是有高达40%的财政补贴,但农民仍舍不得出钱,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甚至少数农民说:“人都没买保险,还给猪买啥子哟”,生猪保险不被大多数农民接受。2006年资中县除甘露、归德、苏家湾、金李井镇完成了任务外,其余乡镇未完成任务。在双龙镇调查我们了解到,为了完成任务,该镇有部分村动物防疫员为农民垫支缴纳保费入保。即使如此,也只完成目标任务的46%。参保面低造成了生猪保险的“先天性贫血”。

②道德风险难以管控。我县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养殖户数量多,养殖规模小,经营分散。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村动物防疫员、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觉悟低,由于他们与养殖户有较紧密的地缘性联系,往往在死亡生猪的称重上、死亡鉴定上做出有利于养殖户的事情。更有个别甚者,本来生病但还未死猪而与畜主串通谎报死猪,以骗取保险公司赔偿。

③死亡理赔成本较高。资中幅员面积宽,乡镇离县城距离远,生猪养殖分散。参保生猪平均每天死亡几头,热天多的时候达到20—30头,加之对死亡生猪要求拍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又没有相机,因此,要租车请照像馆专业人员前去拍照,如此一来,租车费、照像费、报案通话费、传真费、复印材料费等,造成保险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甚至乡镇畜牧兽医站还分担了部分正常费用。

④保险公司人手少,理赔不及时。由于中华财保公司内江中心支公司只有3—4人具体从事生猪保险业务,但都还只是他们附带的工作,这样几个人要面对全市的生猪保险,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参保农户生猪死亡后,一般要2—3个月才能得到赔付金,长的要达半年之久。为此,农户很有怨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猪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⑤参保生猪身份难以确定。由于目前生猪用耳标易脱落或耳号数字易擦掉或模糊不清。个别养殖户以此为由,用未参保生猪充当参保生猪,骗取保险赔偿金。也有少数农户以部分生猪参保,一旦有生猪死亡,圈内所有生猪都能得到赔偿。

目前,保险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加之由于工作量大,基层畜牧兽医站又没有什么经济待遇,怨声载道。加之,农民购买保险的欲望也不强烈,因此生猪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二、生猪保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两年多生猪保险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生猪保险适合我县畜牧生产发展水平,符合农村产业结构,猪业风险特点和农民保险需求,但开展此项工作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波动。在我县开展政策性生猪保险试点,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经验,吸取先进地区农业保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起步,逐步完善,逐步发展。

1、猪业风险呼唤生猪保险。我县是农业大县,也是以生猪为主体的畜牧业大县,猪业经济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经。但生猪在饲养过程中自身抗病力低,加上养殖户的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偏高,经常使一些养猪农户损失惨重,有的血本无归。加之近几年的动物疫情和去年的持续高温干旱,使我县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降低农民近年来才恢复过来的饲养信心。猪业经济的弱质产业性质决定了其对风险管理和保险的巨大需求,“生猪政策性保险”的出台和实施,无疑将为养猪农民撑起“保护伞”,大大提升他们的养猪积极性,“生猪政策性保险”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县猪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2、正确的定位是开展生猪保险工作,将生猪保险实践向前推进的前提条件。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保险都仅在试点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成功范例供我们参考。因此,在我县实施生猪保险也不会一蹴而就。加之我县开展生猪保险的基础比较薄弱,保险公司经营经验、人才都比较匮乏,一般的商业性保险公司在正常市场环境下难以或不会进入该领域。所以我们对生猪保险应该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和明确的概念—生猪政策性保险是为了实现党委和政府的猪业经济发展目标及落实惠农政策而实施的生猪保险制度。生猪保险是依据政策目标而建立的,而非根据市场建立,其保险责任较广泛且保险标的的损失概率较大。生猪政策性保险是一种特殊险种,其本质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定位—一种“准公共产品”,这种保险产品需要部分由政府买单,且在经营中要通过政府行为才能协调开展的工作,在实施初期可能会具有事实上的强制性。

3、生猪保险涉及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其运行模式比较复杂。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复杂性的认识不足,准备不够,是生猪保险实施中的前期“败脚”。保险公司要认识到,简单就商业保险而言,其运行可以在法律框架内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把实现盈利和投保人利益之间动态平衡作为发展的基础。而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生猪保险,既是政府的政策工具必须接受政府的指令,又要进行商业运营,只能实现微利或不盈利,追求实现政府政策的目标。生猪保险的这种涉及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运行模式比较复杂,也就需要各方在事前做好准备。首先,由商业性保险公司代理经营政策性保险。同一部门经营两类不同性质的业务,企业内部的目标和理念的二重性将有可能引发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业务之间管理的冲突。其次,和一般的商业性保险相比,生猪政策性保险更为复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要进行职能扩充,加强各类人员配备,使其能够有效协调各部门相关农业保险的政策。第三,生猪政策性保险的保险费率已达到2.5%,这是企业财保、家庭财保的数倍,因此,农民较低的生活水平与农业保险的需求发生了矛盾,较低的经济收入难以支付保费,这会使生猪政策性保险这种有利于农民的政府行为,在初期不被农民接受而推进困难。如果我们不把农民的投保愿望和购买力研究充分,将制约生猪保险业务的开展。

4、财政补贴是否到位是生猪保险发展的关键环节。用博弈观点分析,以往的农业保险之所

以失败在于:保司、政府和农民三方利益处于一种博弈之中,即农民投保不出险,没赔不高兴;保司承保,亏了不高兴;政府投入,不死不赔,钱归保司,当然也不高兴。在这三者之间的博弈中,任何一方失衡,农业保险都可能难以维持,何况出现三方都不高兴,这种关系自然瓦解。结合资中实际我们分析,博弈三方中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如果政府一方面树立了投入保司的补贴就是对农民投入的观念,另一方面推行强制性保险,通过一段时期的运作让农民认识到农保是对他们的一种福利后,博弈就只剩下政府和保司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靠“以险养险”,即用其他险种的盈余来补生猪险的亏损,另一方面要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来实现平衡。农业保险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这种保险产品需要财政补贴,通常意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分为两块,一块是保费补贴,另一块是管理费补贴。事实证明,保费补贴为40%以下时,农民是不愿意投保的,国际上许多险种的政府保费补贴超过50%,多的达到80%,但没有100%的。一般来说,农业保险产品的保费的高低与补贴的高低成正比;农民投保愿望越强烈又有支付能力的保险产品其补贴就少,相反补贴就多。

三、实施生猪政策性保险的建议

通过二年多来生猪保险实践,深感农村养殖保险意义巨大、影响深远。同时通过外出学习先进作法和不畏难、不畏苦、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结合资中生猪生产实际,对症下药,认真研究,准备充分,迎难而上,全力加快我县生猪保险,促进猪业经济发展指日可待。

1、认清形势,积极争取。虽然保险公司开展农保业务大多处境尴尬,政府也要拿出部分资金进行补贴。但应该看到,我们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猪业经济是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资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生猪产业也是一大风险产业。生猪养殖要摆脱传统养殖的束缚,降低风险,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农业保险来为它系上“安全带”。农业保险是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WTO规则许可的“绿箱政策”,是各国政府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工具之一,它对防范农业风险、保障农民利益有着重要意义,是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过渡的必然选择。党中央曾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国家在50年代、90年代两次农保萎缩后,2004年再次开展农业保险试点。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已率先自主开展了农保,全国、全省各地纷纷摩拳擦掌,等待时机。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农业保险业的新发展即将启动,全国性农业保险体制呼之欲出。目前国家还没有成立政策性农保公司,但有消息称,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持计划进行研究,包括对其他开展农险业务的公司给予补贴的问题。可以预知,上级对农保的各项补贴将会集中投放在少数几个试点上,会让先行一步的地区分到更大的“蛋糕”。面对这种形势,作为农业大县、生猪大县的资中,一定要吸取历史上“慢人一步已被动”的教训,直面农业保险这一新课题,积极争取项目试点,大胆尝试,奋力推进,通过生猪保险的实施来提升资中生猪的总体竞争力,用先发优势来夺取我县生猪产业的胜局。据悉,全省今年将在我县实施100万头生猪政策性保险试点,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认真研究苦干实干,狠抓落实,全面实施,努力把生猪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搞好,搞成功,搞出成绩来。

2、组织人员,专题研究。生猪保险面向广大农村,涉及政府与群众,政府与企业、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利益分配调整,牵涉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对全面启动进行专题研究论证。建议在相关部门中抽调相对固定的人员,组建课题组,专题研究论证生猪保险的相关问题,并始终参与生猪保险考察调研、制定政策,提出方案,试点探索,推广实施的全过程。建议再到

国内其他与我县县情相仿,实施生猪保险成功的地区作进一步的考察调研,务求把问题看得透一些、准一些,措施想得更细一些、扎实一些,漏洞少一些,矛盾更小一些,操作性更强一些,确保政策一旦出台实施,就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减少矛盾,更显实效。

3、大胆实施,奋力推进

①关于经营主体。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由商业性保险公司代办;另一种由保险公司和畜牧部门联办。因为畜牧部门服务体系完善,从县到乡镇、村都有自己的服务人员和机构,且与广大农民接触密切,了解、熟悉生猪产业和农村整个养殖业情况。但不论哪一种经营方式,都必须明确生猪保险的定位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要笃定“政策性生猪保险是为了实现党委和政府猪业经济发展目标及落实惠农政策而实施的一种保险制度”这个宗旨。

②关于实施方式。各类农业保险的效益与参与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参与率越高,农户需支付的保费就可能比较低,政府的补贴也可保持在合理水平。现阶段我们要开展生猪保险,如果完全实行“自愿保险”,生猪保险的市场逆向选择将可能会非常严重,参与率难以提高,会出现低参与率和高保费之间的恶性循环,保险市场萎缩和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恶果将难以避免。建议我县在推进生猪保险时,实行强制性保险。有以下因素:一是我县生猪养殖的规模大、区域宽、疫病时有发生,生猪保险是为养殖户提供再生产的基本保障,是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二是强制性生猪保险可以避免保险市场逆向选择,提高参保率,减轻参保户、保险公司和政府的负担。三是强制性保险可大大减轻工作量、规避道德风险。四是不能把实行强制性保险与加重农民负担等同起来。因为生猪政策性保险的功能恰恰在于能够以较低的保费为养殖户提供更好的保障,这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险形式的强制性机理相同。

③关于支持体系建设。建立企业支持,金融支持,疫病防治支持“三位一体”的参保生猪发展支持体系。在生猪收购上,由生猪加工、贸易的龙头企业采取适当高于市场价收购或合同收购、订单收购等方式收购参保生猪,化解因市场价格波动给养殖户带来的影响。在金融支持上,优先支持参加生猪保险养殖户的生猪贷款,并给予利息优惠。在疫病防治上,畜牧兽医部门对参保生猪进行疫病重点防治,降低参保生猪的死亡率。

篇6:水产养殖保险案例分析

育肥猪养殖保险条款

总则

第一条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以及批单组成。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保险标的第二条符合下列条件的育肥猪可以作为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以下称保险育肥猪):

(一)投保的育肥猪品种必须在当地饲养1年以上(含);

(二)育肥猪存栏量50头以上;

(三)育肥猪体重为15公斤至100公斤;

(四)管理制度健全、饲养圈舍卫生、能够保证饲养质量;

(五)饲养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

(六)育肥猪经畜牧兽医部门验明无伤残,无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

(七)育肥猪按所在地县级畜牧防疫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且必须佩戴国家规定的畜禽标识。

投保人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育肥猪全部投保,不得选择投保。

保险责任

第三条在保险期间内,由于下列原因直接造成保险育肥猪死亡,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一)火灾、爆炸;

(二)雷击、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暴风、台风、龙卷风、冰雹、地震、冻灾;

(三)山体滑坡、泥石流;

(四)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五)猪丹毒、猪肺疫、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猪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强制免疫副反应。

第四条在保险期间内,由于发生第三条第(五)项中列明的高传染性疫病,政府实施强制扑杀导致保险育肥猪死亡,保险人也负责赔偿,但赔偿金额以保险金额扣减政府扑杀专项补贴金额的差额为限。

责任免除

第五条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雇用人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管理不善;

(二)他人的恶意行为;

(三)被盗、走失、饿、淹溺、中暑、中毒及互斗致死;

(四)除第四条规定的政府强制扑杀外的其他行政行为或司法行为。

(五)在观察期内的疾病;

(六)违反防疫规定或发病后不及时治疗。

第六条 保险人对下列损失也不负责赔偿:

(一)保险育肥猪遭受保险事故引起的各种间接损失;

(二)猪场设施发生保险责任外的意外、管理不善导致的保险育肥猪损失;

(三)按本保险合同中载明的免赔率计算的免赔额。

第七条其他不属于本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保险金额与免赔率

第八条投保数量按当年累计存栏数确定,同时必须确定投保存栏数,当年累计存栏数低于投保存栏数的2.5倍的按2.5倍计算。保险育肥猪每头的保险金额由投保人与保险人参照其投保时当地市场价格的6成协商确定,且最高不超过400元。

保险金额= 当年累计存栏数(头)×每头保险金额(元/头)

当年累计存栏数、投保存栏数和每头保险金额以保险单载明为准。

第九条 免赔率:每次事故的免赔率为10%。

保险期间与观察期

第十条 除另有约定外,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为一年,以保险单载明的起讫时间为准。

第十一条 从保险期间开始之日起15日为保险育肥猪的疾病观察期。保险育肥猪在疾病观察期内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导致死亡的,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保险人义务

第十二条订立本保险合同时,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本保险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第十三条本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

第十四条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认为被保险人提供的有关索赔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补充提供。

第十五条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的赔偿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属于保险责任的核定。

保险人应当将核定结果通知被保险人;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保险金的协议后十日内,履行赔偿保险金义务。保险合同对赔偿保险金的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赔偿保险金的义务。

保险人依照前款约定作出核定后,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当自作出核定之日起三日内向被保险人发出拒绝赔偿保险金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

第十六条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育肥猪或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本合同。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当退还保险费。

第十七条除另有约定外,投保人应在本保险合同成立时一次性交清保险费。

投保人未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交付保险费的,保险人可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合同自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书面通知送达投保人时解除,保险人有权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责任开始时至保险合同解除时期间的保险费。

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已交保险费与本保险合同约定应缴保险费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

第十八条 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生猪饲养管理的规定,搞好饲养管理,建立、健全和执行防疫、治疗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畜牧兽医部门和保险人的防疫防灾检查及合理建议,切实做好防疫、治疗及安全防灾工作,维护保险育肥猪的安全。

保险人可以对被保险人遵守前款约定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投保人、被保险人应该认真付诸实施。

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育肥猪安全应尽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解除保险合同。

第十九条保险育肥猪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办理变更手续。

因保险育肥猪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人自收到前款规定的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保险合同。

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条规定的通知义务,因转让导致保险育肥猪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在保险期间内,保险育肥猪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增加保险费或解除保险合同。

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约定的通知义务,因保险育肥猪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应该:

(一)尽力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否则,对因此扩大的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及时通知保险人,并书面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损失情况;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及时通知,致使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的,保险人对无法确定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保险人通过其他途径已经及时知道或者应当及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的除外;

(三)保护事故现场,允许并且协助保险人进行事故调查。

第二十二条 被保险人请求赔偿时,应向保险人提供下列证明和资料:

(一)保险单正本;

(二)索赔申请书;

(三)损失清单;

(四)政府畜牧防疫监督管理机构出具的真实合法的诊断证明、死亡原因证明和防疫记录等证明材料;

(五)投保人、被保险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约定义务,导致保险人无法核实损失情况的,保险人对

无法核实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处理

第二十三条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对保险育肥猪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不得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第二十四条 保险育肥猪死亡后,如果有残余价值,应由双方协商处理。如折归被保险人的,由双方协商确定其价值,并在保险赔款中扣除。

第二十五条 保险育肥猪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死亡,保险人按以下方式计算赔偿:

(一)发生第三条列明的保险事故,赔偿金额计算如下:

每头赔偿金额=[尸重(公斤)每头保险金额(元)/100(公斤) 残值(元)] (1-免赔率)

(二)发生第四条列明的扑杀事故,赔偿金额计算如下:

每头赔偿金额=[尸重(公斤)每头保险金额(元)/100(公斤)] (1-免赔率) 每头育肥猪政府扑杀专项补贴金额

(三)若保险育肥猪发生第三条中的疾病责任时,保险人只负责自报案发病日起七日内的死亡损失。

(四)若保险育肥猪尸重超过100公斤,按100公斤计赔;若保险金额高于出险时的市场价格,则按出险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保险金额。

第二十六条如育肥猪投保存栏数量低于出险时实际存栏数量的,保险人按照投保存栏数量与出险时实际存栏数量的比例计算赔偿金额。

第二十七条保险事故发生时,如果存在重复保险,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相应保险金额与其他保险合同及本保险合同相应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其他保险人应承担的赔偿金额,本保险人不负责垫付。若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导致保险人多支付赔偿金的,保险人有权向被保险人追回多支付的部分。

第二十八条 保险育肥猪发生部分损失,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后,本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保险数量自损失发生之日起相应减少,保险人不退还保险金额减少部分的保险费。

第二十九条未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向保险人提出赔偿请求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责任,不退还保险费。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以伪造、变造的有关证明、资料或者其他证据,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夸大损失程度的,保险人对其虚报的部分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应由有关责任方负责赔偿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的权利,被保险人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被保险人已经从有关责任方取得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已从有关责任方取得的赔偿金额。

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权利的,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后,被保险人未经保险人同意放弃对有关责任方请求赔偿权利的,该行为无效;由于被保

险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保险人可以扣减或者要求返还相应的保险金。

第三十一条被保险人向保险人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

争议处理与法律适用

第三十二条因履行本保险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保险单载明的仲裁机构仲裁;保险单未载明仲裁机构或者争议发生后未达成仲裁协议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三条本保险合同有关的以及履行本保险合同产生的一切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法律)。

其他事项

第三十四条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按天数计收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期间的保险费,并退还剩余部分保险费。

第三十五条 在保险期间内,保险育肥猪中途部分或全部出售、转让或调离约定的饲养地点,该部分或全部的保险责任终止。

第三十六条 保险育肥猪发生全部死亡,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人在履行赔偿义务后,本保险合同终止;不属于保险责任的,本保险合同终止,保险人按短期费率计收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损失发生之日止期间的保险费,并退还剩余部分保险费。

释义

第三十七条本保险合同涉及下列术语时,适用下列释义:

(一)火灾: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燃烧现象,即有热有光有火焰;2.偶然、意外发生的燃烧;3.燃烧失去控制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

(二)爆炸:包括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指由于液体、固体变为蒸汽或其他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并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化学性爆炸指物体在瞬间分解或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很大的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

(三)雷击:指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其破坏形式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

(四)暴雨:指每小时降雨量达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降雨。

(五)洪水:指山洪暴发、江河泛滥、潮水上岸及倒灌。

(六)暴风:指8级以上大风,即风速在17.2米/秒以上的自然风。

(七)台风: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级或以上,即风速在32.6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

(八)龙卷风:一种范围小而持续时间短的猛烈旋风,陆地上最大风速在79—103米/秒,极端最大风速在100米/秒以上。

(九)冰雹:从强烈对流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是直径大于5毫米,核心坚硬的固体降水。

(十)地震:地壳发生的震动。

(十一)冻灾:指因遇到0℃以下或长期持续在0℃以下的温度,引起动物丧失一切生理活力,造成死亡的现象。

(十二)山体滑坡:山体上不稳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十三)泥石流:由于雨水、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十四)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指空中飞行器、人造卫星、陨石坠落,吊车、行车在运行时发生的物体坠落,人工开凿或爆炸而致石方、石块、土方飞射、塌下,建筑物倒塌、倒落、倾倒,以及其他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十五)重大过失行为:指行为人不但没有遵守法律规范对其较高要求,甚至连人们都应当注意并能注意的一般标准也未达到的行为。

(十六)育肥猪:指断奶后的仔猪经过一段时间饲养育肥但还未出栏的猪,是正在快速增重阶段的商品猪。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

育肥猪养殖保险费率表

一、保险费率

5%

二、保险费计算

按投保保险费=保险累计存栏数×每头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上一篇:拜访公司感谢信格式下一篇:西峡县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