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空间设计概述

2022-06-22

第一篇:办公空间设计概述

招标办公室工作职责概述

(一)编制和上报招标工作计划、招标方案,报公司相关部门审查;

(二)进行投标单位资质预审,建立合格投标单位数据库,编制或修订招标文件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组织和实施答疑、开标、议标、评标、合同的谈判和签订;

(四)控制整个招标工作进度,负责组织安排全过程的招标小组的会务;

(五)建立公司招投标目录和供应商名录等;

(六)负责建立招标管理档案,招标计划的跟进、招标过程的纪录、招标过程资料的编号归档、各类合同的存档保管。

(七)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招投标工作情况。

第二篇:设计管理概述

关于项目开发的设计管理:

一、 项目开发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总体设计是否成功?项目开发产品设计是否上乘?总体进度

控制是否成功?总体造价控制是否经济合理?各部门的工作是否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均同项目的设计直接相关和密切相关,因此设计管理在项目开发管理中占有龙头地位和起着关键性作用,项目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设计管理。

二、 项目设计管理在项目开发各阶段的作用及工作内容

1、 项目拿地阶段

地产公司称为拓展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公司的拓展部门进行专业技

术支撑,对意向用地的规划条件、区位、市政、自然等用地条件进行设计专业的分析,分析用地进行产品设计的可行性、是否有硬伤等,此阶段一般进行强排,会同拓展部、销售部、财务部、造价部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公司拿地提供支撑、进行机会的甄别。

此阶段工作可委托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进行也可由设计部专业人员

进行,成果深度满足规划设计条件及营销定位要求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专业的总图布置与分析;为其它部门的分析提供前置条件;最终汇总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

2、 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阶段

在拿地前的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目的是通过概念性方案设计向政府推销开发的构想,打动政府为在土地竞标中胜出和向政府争取相对优惠的开发条件。此阶段设计重在得到政府的认同,为成功拿地提供支撑,因此要求充分思考能给政府带来什么、能给当地的城市格局及风貌带来什么、能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什么以及自身运营项目的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此阶段设计深度比较粗,但设计成果一定要充分有想法要要亮点有全局观,一般此阶段一般直接委托相对熟悉的有实力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周期比较短、设计质量要求很高、设计费用的浮动区间比较大。

拿地后的概念性方案设计,是主要是为开发商产品开发服务,也是为进步向政府咨询意见,以便建筑方案设计能通过政府的审批。此阶段设计的前置条件为用地规划条件、产品策划及定位书以及有关国家和地方的规范规程等。因为此阶段决定了项目开发整体的走向,因此显得非常重要,期间可能邀请有实力的咨询公司进行咨询规避开发商对市场对产品的局限性,大型项目一般会邀请3家左右的设计单位进行概念性方案设计,开发商进行比选甄别或综合汇总,使开发设计思路明朗,最后委托其中的一家进行方案设计。计费方式一般第一名在邀请招标文件中约定设计费其它单位明确达到深度的成本补偿标准。

3、 方案设计阶段

一般会采用概念性方案单位中的一家进行方案设计,此阶段主要作用是将概念性方案落地进行细化优化,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同时做文本做方案上会,取得规划方案批准意见书。

此阶段的工作深度为基本同建设部要求的方案设计深度,方案直接落实了开发商用地开发的总体构想(总平)、产品组成及产品的平立剖设计、景观总体构想、物业管理总体构想等,核心目标基于专业的设计达到用地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能有效通过市场的产品,各地产公司的操盘方式不一样盈利模式不一样具有较大的差异。

1-3阶段项目开发最有关键的阶段,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走向和成败。

4、 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

当方案确定后有很多并行性的设计管理工作同时进行,包括景观的设计工作、展示系统的设计工作(样板间示范区售楼部)、地勘及基坑支护的设计工作、建筑施工图的设计工作等。并配合开发完成地勘的审查、深基坑的专家论证、规划报建、施工图审查节能备案以及消防人防园林等方面的专项审查工作。

概括的讲此阶段一方面需完成图纸的设计工作也同时配合其它部门完成有关的审批工作,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此阶段涉及到很多单位的选择,根据情况有议标、招标、直接委托,根据开发企业资源情况而定。

5、 后期服务阶段

此阶段主要完成一些深化工作和协调设计单位处理现场问题,主要有门窗幕墙的深化、立面分色及材料定板、电梯扶梯的深化等,主要对销售系统、工程系统、开发系统进行技术支持。直至竣工备案交付业主使用。

第三篇: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传统设计方法是经验、类比式的设计方法。主要采用封闭的收敛设计思维,进行经验类比设计。在计算方面只进行静态分析,并将载荷、应力进行集中处理,对于计算数据的误差采用增加安全系数的做法。传统设计方法以手工设计为主,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人工计算画图。另外,传统设计是一种串行设计,即一个零件从设计到生产是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如:首先进行初期的规划设计,接着进入总体方案设计,然后由结构设计人员设计出零件的结构,之后完成工艺文件的编制,最后将图纸及工艺规程交给生产工人,加工出零件的原型。如需改进的话再返回零件的改进信息。这样,一种产品从设计到正式投产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因此开发周期长,并且串行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常导致设计人员之间的合作不协调。

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逐渐重视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先后产生了许多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从设计方法来看,国内外先后提出了并行设计、虚拟设计、协同设计,相似性设计、智能设计等新概念;从设计准则来看,出现了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等概念,从设计的手段来看,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普及了二维设计 CAD 软件,而且功能全面的三维造型软件也进入了实用阶段。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 Web 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给现代机械设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机械设计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基于 Web 的远程设计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出现,使得各制造企业可以充分利用 Internet 和 Web 的国际互联性和资源共享性,组建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或虚拟设计小组,通过组合分散在各个地域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各个企业的局部特长,同时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在一个统一且易于访问的平台下进行异地的合作与设计,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进而快速开发出所需产品,提高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率。

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机械设计是一个综合了多学科、多技术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机械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等诸多知识领域。从机械设计的角度来说,主要研究设计过程的建模、设计优化理论等。从计算机技术方面来说,应研究如何对现有的设计资源进行组织和发布,使得这些资源能方便异地的设计人员进行查询和调用。这些资源包括各种专业化的计算、分析程序,供设计使用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等,所以要研究网络环境下设计资源的获取与调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等,为远程设计中分布式资源的获取和调用提供基础和借鉴。

第四篇:展示设计概述

一、展示设计的含义

展示,英文“display”,它源于拉丁语的名词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展示”是展示会的简称,展示的概念是“展览”概念的展扩。所谓展览就是将物品摆出来给人们观看的意思,而展示活动是强调公众参与活动,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且要反馈信息,深入地参与其中进行实践和体验,这绝不是一个览字所能包含得了的。而“示”的意义包含有明示、暗示、示范、演示等意义,不仅有静态的含义,还有动态的含义。

展示活动和展示艺术,以其直观、形象、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使观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到市场信息,获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展示活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

现代展示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展示环境的设计也是一个以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为主,涉及其它多种关系科学设计领域。在设计方法和程序上,展示环境设计具有室内设计、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但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的专业特征。展示设计本身已经超脱了上述相关学科,由“三维设计推进到了四维设计乃至超维设计”,它的空间不是一个“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还充满了人流及信息的转换,是一个流动的空间,并且还应加入人的感觉因素,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展示设计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它是通过设计运用视觉传达手段,并通过空间规划、平面布置,借助道具、设施、照明技术,对展示空间环境进行再创造,将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展现给观众,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为达到这个目的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工作即为展示设计。

二、 展示艺术的发展概况

(一)原始形式及初期发展形式

远古时期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图腾崇拜所产生的岩画、陈列偶像、宗教画的山洞、祭坛、庙宇、神殿,就是最早的展示形式。中世纪初期,随着剩余价值产生和职业的分工,人类出现了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形式。在中国民间传统的庙会上,货物琳琅满目,各种小吃、杂耍、戏剧、民艺、手工艺品等穿插其间,形成了集拜神、购物、浏览、观摩的物质和精神的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这就是最初的“商品展示”、“展销会”的雏形。世界其它地区古代展示艺术发展与我国的情况大同小异,也是在集市、庙会原始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欧洲,反映物质文明的展示源于“市集”,“市集”在拉丁语中是“宗教节日”的意思,在德语中是“聚众活动”的意思,这些都是以表明古代组织集市的时间大多选择在某一宗教日以吸引大众参加。

封建社会中由于商业贸易活动的繁荣,出现了店铺,产生了商号、牌匾等形象标志,这在史料上均有详细记载,《清明上河图》画卷上也形象地刻画了汴京商号的招牌、商品陈列、店面装饰等内容,这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展示和视觉传达设计。在西方,博物馆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及拜占庭等国,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特耳非、奥林匹斯神殿里的一个收藏各战利品和雕塑的宅库,便被看作是博物馆的起源。皇宫及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或者是欣赏古文物的需要,将祖传的珍贵宝物、皇室的赏赐珍品、贵重纪念品、出土文物、名人绘画、书籍等等,摆放在私人的陈列室(馆)中。文艺复兴后期,随着考古学,自然科学和航海技术的发展,陈列室逐步由家庭走向了社会,产生了有关自然、科技、地质、人文等相关内容的社会“博物馆”,其中以英国、德国、法国等发展得最早,尤其以1753年建造的“大英博物院”最为著名。

(二)中国近代展示活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在经济上对我国进行掠夺,在文化上不断进行渗透。一批传教士在中国大中城市办起了展示关于自然、考古以及民俗、杂物等方面内容的博物馆、博物院,这对我国展示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第一所博物院创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1868年,由法国神父朝伯录于上海徐家汇建立的“震旦博物馆”,后改名为“上海徐家汇博物馆”。但中国近代的展示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因还是离不开中国人自己的努力奋斗。19世纪后期,一些出国人员如外交官、洋务人员、留学生等将国外的博物馆陈列艺术的信息,通过书信等形式传入中国,以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新派知识分子,大力宣扬学习西方,宣传博物馆陈列艺术具有的“广见闻”、“开风气”、“启心思”的社会教育作用,这些主张为中国近代展示艺术的形成作好舆论上的准备。

我国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张謇(1853年-1926年)将这些主张付诸于实际行动,经过10年的建设,于1905年在南通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中国人创办的“博物苑”,分为北馆、中馆、南馆,收藏了自然、历史、美术等文物三千余件。它宣传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祖国的优秀文化,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张謇主张“欲国之强,当先教育”,认为博物馆与商业展示的性质各异,应遵循“参研学理,确有规则”的原则,对展品进行按时间和分区域陈列。这足以说明他对博物馆陈列设施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在张謇创办的南通物苑的推动下,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相继建成了一二十个博物馆,到了30年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有了更明显的发展,各类展示活动也不断出现。

(三)世界博览艺术的发展

世界公认的第一届博览会,是1851年5月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博览会的建筑是一座玻璃和钢铁构件构成的巨型展览厅,“水晶宫”通体透明、空间开阔,象征着工业革命的成果,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伯克斯顿(sir Joseph pax ton)设计。“水晶宫”总面积为74000平方米,建筑物总长1851英尺,象征1851年,高66英尺,宽456英尺,覆盖面积78000平方米,从5月1日开幕到10月15日闭幕的160余天里,先后接待了观众600多万人,共展出精品1万4千件1,其中有英国的机床、机车、冶金、轻纺及细瓷产品,俄国乌拉尔山的白金、皮毛、地毯,法国的家具、化妆品等。通过博览会,欧洲各国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所有工业国家的封闭状态,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革命导师恩格斯曾对这届博览会作了这样的评介:“1851年博览会,给英国岛国的封闭性敲起了丧钟。”

继英国举办了1851年的博览会后,欧洲掀起了一股举办博览会的热潮,1889年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二届世界万国博览会,这届博览会的展馆建筑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以钢制筒拱形式创造了跨度115米,长420米的巨大空间,为设计师创造性塑造空间提供了可能,并且首创了专业性陈列馆的开设。这次博览会最大的特点是在巴黎玛尔斯战神广场建造了永远令世人赞叹的纪念建筑-埃菲尔铁塔,日后它成了巴黎的象征。这座铁塔高达320M,重为7000吨,塔身有三层平台,从第三层平台276M高处,四周均为玻璃,可供观赏巴黎市容,它为丰富世界旅游文化的内涵做出了贡献。

世界博览会不仅为参展国家和企业提供了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更为主办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很多其它益处。由于博览会举办过于频繁及组织工作上的困难,1923年由英德法等国发起,在巴黎成立了国际性展示组织-«国际博览会办公署»(简称BIE)。1928年11月22日,3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在巴黎的国际会议,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协调与管理世界博览会举办的“公约”-《国际博览会公约》。国际展览局是该公约的执行机构,成立于1939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宗旨是通过协调和举办世界博览会,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80年代末,我国第一次加入《国际博览会公约》组织,代表我国加入的单位是中国国际展览公司下属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经国务院批准,并获

国际展览局确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于1993年5月3日正式申请加入国际展览局,并于1999年12月被选为该局信息委员会会员。

三、展示活动的作用

展示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人与物、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是一种宣传性很强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上层建筑的性质,可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生态环境等范围。展示活动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作用

参加各类展示活动,是各厂商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促销以及市场竞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他们借此可以获取产品情报、市场情况、推销产品、拓展市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厂商都会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参与各类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各类商场、超市、专卖店、网络及电视购物也是现代展示活动的主要方面。“会展产业化”将成为21世纪展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一些城市和地区花费巨大资金进行投入,除完成特定的信息交流目的外,还可以促进当地的各项建设和旅游服务业的振兴以及引发各项投资,使当地经济得到发展。

(二)教育作用

教育的功能是展示活动基本功能之一,展示活动所起的教育作用是一种社会教育。由于展览具有公开性、真实性和形象性,所以容易被广大社会公众认识、理解并产生共鸣,它可以有效地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各种展览馆、陈列馆、纪念馆、美术馆、现代科技馆等成为全社会的文化教育中心,让公众从“百闻不如一见”的真实感受中学习更多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

(三)拓展旅游、弘扬文化作用

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地域经济的完善和多样化使地方文化发展迅速,一些地方以自己独特的人文、自然文化特征为展示主题,以吸收游客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已成为一种潮流。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追求和对不同特色商品的消费欲望,促进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旅游经济与旅游文化的大发展。各类民风民俗博物馆、地域特色文化博览馆、展览会伴随地方特色的商品展示,成为现代社会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速社会发展作用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组织与公众之间都必须建立和保持相互沟通、了解,接受合作的渠道,接受信息并且能够做出反馈,共同处理问题并解决大量纠纷,这就需要符合道德标准的沟通渠道、技术、形式。而展示活动就是一种感染力较强的沟通工具和有效的宣传手段,是一个国家、地区、部门、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的形象缩影。展示活动凭借实物、图表、道具、音像资料、现场缩示和流动的空间,比文字宣传和口头说教更具说服力。真实的实物、精致的版面、动人的音乐、动感的画面和独特的造型艺术、空间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的引人入胜的展示效果,可以塑造完美的现代社会形象,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润滑油和催化剂。

四、展示设计的范畴

现代展示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同的表现主题,展示活动的目标及表现形式的规律与特征都有所不同,了解熟悉展示活动的类别特征,对有目的地展示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以展示内容进行分类可分为:综合型、专业型、展览与会议结合型。

以展览目的性进行分类可分为:观赏型(各类博物展、珍宝展、美术作品展)、教育型

(各类成就展、历史展、人物事迹、事件、宣传展等)、推广型(各类成果型、新产品、新技术、新成就、新方法展等)、交易型(各类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等)。

以展示手段进行分类可分为:实物展、图片展、样本展、综合性型等。

以地域区划参展进行分类可分为:地方展、全国展、国际展、地域性展等。

以展览规模进行分类可分为:大型展、中型展、小型展、微型展等。

以展览时间进行分类可分为:固定长期展、定期展、不定期展、短期展等。

从设计形式角度来看,可将展示设计归纳为:展览会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博物馆设计、演示空间设计、庆典环境设计、旅游环境设计等。下面就这几种类型进行阐述。

(一)展览会设计

展览会主要包括各类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以及博览会的设计,此展览既有一定观赏功能、教育功能,又有扩广、销售的作用,往往具有很明显的时间性和季节性,在展出的内容、时间、规模和形式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博览会大多由政府或国家认可的社会团体出面主办,其宗旨为促进人类经贸发展和文化科学进步,通过正式外交途经邀请其它国家参加并且经过“BIE”批准的博览会称作“国际博览会”。博览会是一个国家形象、行业或事业形象的塑造,应体现出民族特色、时代观念和时代特征、高科技手段应用和现代工业水平。

交易型展览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商业性的,各参展单位在指定的展区内展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期与买主做成现货或期货交易。一般在这样的展览会上,既可以同商人洽谈大宗买卖,又可设置专卖品销售部,直接售货给广大参观者。专业性较强的交易会,对来宾均要求专业相对“对口”,可有计划地组织报告会及座谈会,如我国的“广州交易会”、“上海工业博览会”等均属综合型交易活动,进口、出口、中外合资经营、来料加工,引进资金等都是活动涉及的内容。在展览会上成功交易是一切参展商所期望的,如何在竞争中显示出自身产品形象与公司形象的诱人特征,给观众留存最佳印象,争取到最多的订单,这是衡量展览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上应注重创造丰富、活泼和热烈的气氛,追求造型形式多变、色彩强烈鲜明,以达到给观众留下强烈印象的效果。

(二)商业环境展示设计

商业环境是指各类商店、商场、超市售货亭、宾馆、酒店等商业销售环境。商业展示设计可分为店内商业环境设计与店外商业环境设计,如店面设计,橱窗设计,POP广告、CIS设计(专卖店)、室内设计等。

各类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示的主要功能是商品销售,通过展示设计各种手段,准确、快速地向顾客传达信息,给顾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留下深刻印象,以使之留连忘返,产生购买欲望。这就要求购物环境的设计必须采用适合于销售商品陈列、展示方式、灯光照明、货架、展台、柜台造型、色彩、POP广告等的设计既要醒目、方便顾客购买,又要与室内装修风格相协调。

广告橱窗是购物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商业窗口,又是城市景观之一。商店橱窗没有固定规格及模式,可采用封闭式、开敞式与半开敞式等形式。设计中除充分展示商品功能外,还应充分利用色彩调配、照明等手段,突出商品的最佳形象。

(三)博物馆设计

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陈列展示有四大职能—信息搜集、学术研究、解释、陈列观赏,其社会功能主要为专业研究和社会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寻求知识、接受教育是观众走进博物馆的最终目的。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要则有以下几点:

1.真实性。陈列的物品要博且真,陈列实物是博物馆的基础,对展出实物应博采并且需

大量真迹和原件,这样才能展现全貌及稀贵以确保其真实性。

2.规律性。陈列时物序、时序应清晰明了,以便观众从中发现规律。可根据博物馆规模和主要目标观众的需要,决定按年代时序、地域分布。物品门类等陈列的形式,小型、专题性的博物馆,可采用长期固定的方法陈列;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采用部分长期固定陈列、部分灵活常变的陈列形式。

3.历史、自然回归

历史博物馆陈列设计应让人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产生超脱现实、跨越历史长河的回归体验;自然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的展示设计,应给观众产生自由自在地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的心理状态;科技博物馆的设计,应让观众通过对充满智慧的展现,看到人类科技文明的丰硕成果;现代科技馆则着重于对现代科技成果的展示,加强时序的对比与技术对比,会强化观众回归感。

4.独特的美感设计。不同展示内容的博物馆会显示不同的美感设计特征,自然博物馆应呈现出自然之美,科技博物馆应呈现出科技之美,历史博物馆应呈现传统之美与残缺之美(如罗马、雅典的残壁断柱等历史遗迹,可以让观众通过对残缺美的感受,感受到历史的风尘,看到人类早期的智慧之光。)

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时,我们首先要选择适当的陈列密度,陈列面积应占陈列室地面与墙面面积之和的40%左右,其次要选择合理的空间布局,短捷的参观路线及合理设立观众的休息区域,通常每隔600平方米-800平方米,陈列区域设置一个休息空间,再次要确定独特新颖符合时代特点的设计形式,确定统一的色彩基调,创造出符合主题要求的意境,最后对展品的陈列要防止丢失和注意保护,避免使观众视觉产生刺眼的眩光,对展品的陈列区域应设置恒温与恒定的湿度,还要避免紫外线等对展品的伤害。

(四)演示空间设计

剧场影院、音乐厅、歌舞厅、报告厅、服装表演展示空间的环境气氛设计有不同的特点及使用要求,空间规模、布置装饰、道具使用等功能要求的不同也随之变化,音乐厅设计对音色、音质的要求较高,歌舞厅则要满足视觉的需求。

演示空间设计应包含观众的使用部分、辅助设计部分、演出空间部分的环境气氛、各类展示牌、绿化、照明、服饰、道具、设备、音响、灯光等内容。设计中尤其应注意的问题是合理设计出动态空间(演示)与静态空间(观众)的环境气氛以及空间中互动关系的衔接。

(五)庆典及旅馆环境设计

一些重要的节庆活动、礼仪活动,需创造一个符合其内容气氛的环境,如大型的游园活动环境,如何进行平面布局,悬挂彩旗、搭建彩楼、陈设植物等都属于展示设计范围。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等更需结合现代科技的手段进行综合设计。

在旅游范围内的名胜古迹、观光点、植物园、动物园等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时,保护和突出各类文物古迹及观赏品是设计首要任务,在这些环境设计中还应注重对道路、观众止留空间、导游平面图、环境设施休息区域绿化、广告标牌等内容与总体环境气氛要求相一致,使游客流连忘返。

第五篇: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

教学重点:

1.了解和熟悉现代版式设计的概念。 2.了解和熟悉西方和中国版式设计的历史。 教学难点:

清晰的认识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的版式设计。

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 第一节 版式设计的概念

版式设计也叫编排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即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等)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图1-1 图1-2 图1-3)

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家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技术知识。从此观点分析,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倾向于平面性,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装设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它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网络等多媒体的快速发展,版式设计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平面设计领域,其载体除了一般的纸媒外,还可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墙体、包装盒(瓶体)、车体、网页、移动客户端以及影视设计制作领域等等。(图1-4 图1-5)

第二节 版式设计的历史

一、 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

(一)西方早期版式设计 1.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版式

西方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文字版式形式,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图1-6)。这种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将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这种字从上而下直行书写,每一个笔画总是由粗到细,形似木楔,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笔画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 这种文字后来形成西方最早的编排版式形式,版面编排规整,文字按照整齐的格子书写,字体十分规范。人类发明文字的同时诞生了文字排列,随后,文字与图形的版式编排就随着人类文明的发生而发展。

2.古埃及的纸草版式

古埃及是古代世界文明中影响力最大的文明之一。古埃及的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图1-7)。在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法老时期,古埃及人就发明了纸草造纸术,用纸莎草制成的纸作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埃及人称其为pa-per—aa,意思是“法老王的财产’’,表示埃及法老拥有对莎草纸生产的垄断权。希腊人采纳了这个名字,并变形为papure,这也是英文中“纸(paper)”一词的来源。对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被称为纸莎草学,它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一度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莎草纸在埃及一直使用到8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皮革,特别是羊皮纸的使用影响了纸草的流行,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记录希腊、罗马思想的主要载体,直到8世纪,当时由于从东方传来一种新型的书写材料,即用旧麻布制作的纸,它才逐渐被淘汰。11世纪左右,欧洲教会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保留到现在、具有确切年代的一份莎草纸实物文件是1075年格里高利七世教皇的敕令。拜占庭帝国直到12世纪依然在使用莎草纸。在古埃及的宗教传说中,人们相信来世,认为现世的人只是人全部生命的一个部分,人的死亡是人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和国度,《死亡书》的图文编排方式体现了古埃及人的神灵思想(图1-8)。莎草纸的产生,为版式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此时的版式十分讲究,插图与象形文字相混合,插图制作精美,文字排版根据实际需要,竖排与横排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版面上,版面整体结构严谨,组织有序,具有绝妙的装饰性。

3.古希腊文字版式

历史证明,西方文明的起源是建立在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然而,最早的欧洲文明却直接诞生于距腓尼基文化不远的古希腊克里特岛的米诺亚文明。古希腊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表意象形文字、线形拼音文字和一种未被破译的文字。在腓尼基文化影响下,公元前2800年左右,米诺亚地区出现了文字符号,最终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被拼音符号取代。古希腊文明自米诺亚文明之后,开始全面走向兴盛,在这个文明的兴盛期中,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地中海沿岸许多地区,使希腊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但希腊仍然沿用古老的莎草纸和羊皮作为书写材料,对版式的形式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制约作用。古希腊从象形文字到线形文字的版式演变过程中,象形文字的版式延续了埃及的排版方式,而线性文字的形式及版式奠定了后来拉丁字母基础,文字结构、文字排列更加合理,形态更加完美,方便了人们阅读和书写(图1-9)。

4.古罗马时期字体版式

古罗马人将古希腊文学、艺术、诗歌、音乐、哲学、宗教等成果及相关人才掠走后,古希腊文明开始全面走向衰败,古罗马文明取而代之。古罗马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粗野、蒙昧、淳朴的特点。建国之后的古罗马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大多是给予帝王歌功颂德和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文学、艺术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过分装饰,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庄严崇高的特征。

古罗马人修建了大量纪念性建筑,建筑上大多刻有建筑性铭文,字体则被称作罗马建筑铭刻体。字体设计上,字母开始用线装饰,每个字母相对独立,字母内的笔画讲究空间的疏密配置。每个字母都是独立的单元,若将其拼成一篇文章,则有着几何状连续性、完整性的特点。凯旋门、纪念柱和相关的碑文均具有庄严、典雅、工整、匀称的外观特点。罗马字走向成熟的“方体字”在公元二世纪普遍使用,书写方式为横细、竖粗,有装饰线,笔画匀称优美。从文字的演化上可以看出,最初传入罗马的拼音文字其实并不完整,罗马人将希腊文字经过改良后变成了今天的拉丁文字母。由于使用价格昂贵的羊皮纸,版式编排的空间相对狭小,字行密度大、字体小,多为对称式。少量插图与文字相配,相对增加了一些活泼的气氛。提图斯凯旋门(图1-10)图拉真纪念柱(图1-11)提图斯凯旋门上的部分字母及版式编排(图1-12)

(二)欧洲封建时期的版式设计 1.封建城邦时期的版式设计

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者,只能在极小的领域内,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改善生产条件,这种封闭的、个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决定了广大民众分散的、自私的、保守的特性。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版式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皆由对应的经济基础决定,封建城邦封闭的特征造就其相互间文化交流的不畅,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版式特征。

法兰克皇帝查理曼统一欧洲后,原分布于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时期的卡洛林(751年—987年)字体有较强的阅读性,卡洛林小写体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也就是现今拉丁字母中小写字母的雏形。它比以前的字体更易于阅读,且特别适合于书籍的抄写发行(图1-13)。查理曼大帝统一欧洲时期,西班牙由北非摩尔人(moors,中世纪时西欧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长期占领,他们使用阿拉伯语的哈桑方言,上层社会通用法语。北非摩尔人图、文混合编排版式。(图1-14)

长期以来,由于当时文化一直受阿拉伯文化和欧洲本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公元945-1000年间,出现了一种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编排版式,图形的编排大部分以几何形态为主,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与文字编排在一起,版面显得十分生动活泼,这一时期的作品带有早期的表现主义意识。另外,手工业行会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经济发展作过积极的贡献,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对手工业的扩大、发展和提高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中世纪以后的版式设计

宗教对版式设计有巨大影响。中世纪以后,基督教成为官方最大的垄断性的宗教组织,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照宗教的标准去做。在神的教诲下,人们以最大的限度泯灭人性,提倡神性,倡导禁欲。欧洲当时所有国家的教堂都修建得极其豪华、威严,《圣经》手抄本是唯一得以广泛传抄的文献,那是盛纳“上帝”灵魂的“容器”,无论从圣经的封面、函套还是内页版式都体现了当时西方的最高水平。(图1-15)(图1-16)

手抄本《圣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整部书重点采用插图,插图的方式与文字相统一,与书的整体气质浑然一体,丝毫没有添加或生硬的痕迹,文字与插图结构结合得自然巧妙;第二,广泛使用装饰字体。在主要文字上,都必需经过仔细的设计与装饰;第三,整个版式使用钻石、珠宝、金、银等华贵材料装饰。虽然中世纪的宗教统治极为黑暗,泯灭了人类的许多创造性,但中世纪毕竟脱胎于古典时期,大量极有价值的国家法典、宗教圣经的设计制作不免带有古典时期的烙印,版式设计吸收了许多古典风格的精华。

3.文艺复兴时期的版式

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的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为神的艺术"向“为人的艺术”的转变时期。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社会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人民表现出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由于各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不同,文复兴时期,各个国家的版式都带有本国的特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象。

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自然科学的各门类突破中世纪神学的禁锢,迅速发展壮大,为技术和技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社会一系列的变革,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财富。(图1-17) 文艺复兴虽然学习古典,却绝非单纯的复古,实质上是通过学习古典,从而创造新文化。在造型艺术方面,首要的是写实传神,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善用线条,注重空间透视和人物造型。15世纪的文艺复兴艺术已基本掌握再现现实表现方法,透视法则与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已相当丰富,在此基础上,16世纪,艺术家们集中精力创造艺术典型,在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方面,达到古典艺术之后的新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

4.金属活字印刷后对版式设计的影响

公元105年,中国发明造纸术,造纸术在中国广泛使用1000多年之后,公元1150年,摩尔人建起了欧洲第一座造纸厂。印刷术也是如此,15世纪时,欧洲人还未能 掌握这种技术。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为了解决印刷给文化造成的滞后现象,各国都花大力气进行开发研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人古腾堡1450年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使德国的文化教育水平急剧提高,加速了文艺复兴传播的速度,有助于民族文字和文学的建立。(图1-18)

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灭绝的可能,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古腾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技术不断革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世界上第一张报纸是1615年创刊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新闻》。

(三)欧洲近现代的版式设计

市场竞争与设计的经济环境的突变,使商品比从前大为丰富。自由竞争使城市商业出现了畸形的发展和繁荣,从而导致要求全面提高竞争力的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体系的出现,设计的商品化使一切变成商品,智慧和技术也不例外,企业主为取得有竞争力的设计而投资扶植设计行业,风格的个性化呈现纷繁杂沓的格局.由于资产阶级学者大力鼓吹个性解放,由于文化的商品性,使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各种机械电气应运而生,新思想新技术的出现促使欧洲的版式设计有了新的发展。

1.照相技术的发明进一步拓宽了版式发展的空间

世界上最早的照片拍摄于1825年,是被世人誉为“照片之父”的法国人尼瑟佛尔·尼埃普斯所拍摄(图1-19),被称为第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1839年8月19日,巴黎天文台台长弗朗索阿·阿拉戈,在科学院和美术学院联合召开的大会上公布了达盖尔照相术,这一天后来就被定为照相术的发明日。照相技术是相对于古典主义绘画的一种新型技术,对照西方焦点透视绘画,这种方法达到的光影效果称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写实主义,在科学尚且朦胧的文艺复兴早期,这种神奇的光影写实,使得西方传统的绘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照相技术借助于光学与化学技术,使人与物投射的形象成形,从而不再需要任何形式的人工干预,形体、笔触、光影、色彩,这些曾经最受画家关注的东西变得无足轻重起来,这从根本上动摇了绘画大师们在画坛的霸主地位。

自1870年之后,照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肖像画的廉价替代品。欧洲艺术家纷纷退出肖像画制作这一领域。照相技术普及后,艺术家不再以真实描绘客观对象为能事,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的表现,开始了非写实的时代。

2.各种艺术流派对版式的影响

照相术发明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从塞尚开始,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绘画艺术开始了非写实艺术的尝试。此后,非客观物体的绘画或者没有实际主题的绘画开始产生。从此,俄罗斯艺术家开始了描绘非客观世界的准备工作。

构成主义一词最早来源于俄国塔特林等人的设计作品,其特点和理念在于歌颂工 业材料如金属、玻璃、砖石等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设计手法上力图从自然中发现和提取几何形态,以纯粹的基本元素为造型手段,通过感觉性、自由性和均衡性的手法进行创作。从现存的构成主义设计作品来看,虽然构成主义强调理性、简洁的设计思路,但每幅作品均有独立的设计含义,绝无雷同的设计思维,充分反映了构成主义版式设计的实用性、功能性和独创性。

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以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及德国的包豪斯为核心的理性主义设计思想为代表的主流设计。其中,尤以俄国的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图1-20)

3.国际主义运动时期的版式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平面设计停滞了很短时间。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准确,因此很快流行全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又被称为“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两个关键人物,西奥·巴尔莫(1902—1965)和马克斯·比尔(1908一)都是毕业于包豪斯的瑞士平面设计家。巴尔莫是最早采用完全的、绝对的数学方式从事平面设计构造的设计家之一。马克斯·比尔则重视设计的一致性和统一性。1950年,比尔担任联邦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的第一任校长。乌尔姆设计学院对于奠定国际主义设计风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959年,瑞士出版《新平面设计》杂志,瑞士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真正形成气候。这本刊物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本阵地和发源地,在平面设计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瑞士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在美国引起很大的震动,并在美国得到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最早促进国际主义在美国发展的是洛尔·马丁,他于1947年开始在美国辛辛那提美术博物馆担任平面设计工作,并放弃了美国当时流行的写实插画方式,而采用国际主义风格策划博物馆的展览、刊物和海报。瑞士国际主义平面从50年代起在美国开始流行,一直延续了20多年。

美国采用了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之后,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科学技术出版物的普及和推广,对于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都有极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4.电脑及激光照排给版式设计带来革新

战后工业化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化国家,研制开发的电脑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电脑及激光照排技术被应用之后,印刷业便掀起了一场革命,印前设计、排版、印刷等环节迅速电子化,古老的铅字排版时代一去不复返。

版式设计在当时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标志性人物:美国人戴维·卡森和英国人内维尔·布罗迪。在设计风格上,他们的作品采用图形摄影技术,作品在二维空间中具有三维的视觉错觉,作品每一个局部都以精湛的编排方式,将所有的图形与文字纳入到统一的版式空间中,给人的感受极其精美。戴维·卡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具争议性、最具创新性和最有影响力的美术设计者,他在活版印制和版面布局方面的革新在全世界引起了争议,同时也鼓舞了一批年轻艺术家,使他们渴望打破传统,进而打造全新的美学理念。电脑及激光照排技术为版式设计形式提供了物质上、技术上的保障,从此,版式设计弥补了理性主义设计在感官上的不足,朝着洒脱、自由方向发展,版式设计进入到了一个自由王国的时代。戴维·卡森的版式设计作品(图1-21 图1-22 图1-23)

二、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的版式设计

在很久以前,人类就把有声的语言作为传递与交流知识的工具,但语言的传播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人们也曾先后使用了结绳、契刻等方法来帮助记忆,但这一方法只能助记,不能直接表达复杂的事物。只有使用图画和文字,才能比较精确地表示事物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我国古代发明了造纸术后,书籍版式的装帧形式就逐渐由简策式发展到卷轴式。后来,以抄写为手段的复制方式,又被我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技术所取代,于是装帧形式又由卷轴式发展为册页式。雕版印刷发明后,图书批量产生的理想变为现实。中国的版式设计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历史悠久,样式繁杂,曾在世界设计艺术史上达到很高的成就。为了理顺中国古代版式发展的脉络,现结合相关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析中国古代几种版式设计形式。

1.甲骨文版式 甲骨文版式(图1-24) 甲骨文拓影(图1-25)

1899年,发现于河南安阳殷王朝都城遗址的甲骨文是中国现存较早的“版式”形式。距今约3400年前,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和兽骨等天然材质的“版”上,应该说后来的拓印与刻版插图技法已经萌芽于其中了。

考古学家经过考证,在同时期,青铜器、石器和陶器上也出现了甲骨文的书写方式,从文字学构字方式角度分析,它同样属于文字学的范畴,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祖先,其存在与发展有着必然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它以字体结构和书写方式的合理性作为存在的基本前提,它在汉字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原创的角色,以至后来汉字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未离开其基本母形的构字结构,并起着重要的参照作用。

甲骨文版式的显著特点是:文字与图形编排受天然材质的形状和大小制约,体与形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字图一体性的版式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相关信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金文版式

金文出现在比甲骨文稍晚的商代,金文亦称铭文、钟鼎文。青铜器制作方法大多用浇铸法,青铜器与铭文在浇铸前必先制范,范上的凸凹与实际器物的凸凹相反。(图1-26)(图1-27)

在河南安阳曾发现很多陶范和为了制造陶范所用的“模”。“模”就是制范前的坯型。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及其表面的铭文,必先造字模,然后制范,最后浇铸成形。字模是凸起的反体字,说明当时已有高超的文字雕刻技艺,有的铭文;是由单个字模拼组而成,这对后来发明泥活字技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金文的版式特征是甲骨文版式的进一步发展,都是从右开始,竖排,文字的间距排列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定,一般为三分之一个字距,行距紧凑,与字距差别不大,有的仅为半个字距,有的则与字距完全一致。版面安排由于受材料的限制,秩序感很强。

3.石鼓文与碑文版式

先秦时期秦国石刻文字,因其刻在十个形似大鼓的石头上,故名。石鼓文字体为籀文,文体为诗。石鼓文是将文字镌刻在磨光的石面上的一种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对文字的统一整理,最终发展成小篆,并在笔画的书写方式上作了规范化的统一。碑文是继石鼓文后的石刻,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碑文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在中国石刻史上,《礼器碑》是较有名的石刻。《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劝造孔庙礼器碑》,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高227.2厘米,宽102.4厘米,藏于山东曲阜孔庙。 (图1-28) 石刻文字的字距、行距差别不大,亦遵循由上往下,由右往左的排版方式。石刻的制作工艺的起源应该来自金文制作工艺。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后世存留的碑文作品较多,但它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不能随身携带。

4.简策版式

简策作为书籍形式用于传播文化,在中国的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简分竹简与木简。单片的简一般只写一行字,也有少数单片简上写数行小字的情况。成片的简装订成策后,便有了版式的早期编排形式,“策”通“册”。据蔡邕(132--192)《独断》载文日:策简也,其制长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扎牒也。次日简编次简也,次简者,竹简长短相间排比之,比绳横联之,上下各一道,一简容字无多,故必比次编之,乃容多字。

简策的版式排列沿用了甲骨文的坚排格式,自右向左,单片竹简之间天然形成的隔线,可以有效地控制行距,界内的字迹可大可小,但不能突破界线。简策的版式形式作为中国古籍的代表之一,为日后书装。‘汉代长安词典’,张之禄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09—510页版式的编排提供了基础性模式,现代书籍的“册”即是出自于此,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大多是承袭简策时期形成的传统。(图1-29)

5.帛书版式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绢的发明和使用,为书写材料的改进提供了可能,对文化的广泛传播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材料昂贵,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作绘画用,一般书籍使用较少。帛书在版式形态上,远不及汉简对后世的影响大,但作为从原始笨重的传播方式过渡到便捷的书写形态来看,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同时,也为后人对书写材料乃至对新型版式的探索,提供了历史传承的依据。(图1-30)

二、中国传统书籍的版式形式

(一)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 1.卷轴装

卷轴装是中国古代书籍装订法的一种,把纸粘成长幅,用木棒、象牙、玉石等做轴,从左到右卷成一束。是中国古装书装订形式之一。将纸张粘成长幅,用木或金、玉、牙等制成轴,从左向右卷成一束。卷轴装始于帛书,隋唐时期,纸本书盛行时应用较广泛,以后历代均沿用,现代装裱字画仍沿用卷轴装这种传统字、画版式。(图1-31)

2.旋风装

旋风装也称为“旋风叶”、“龙鳞装”,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它形同卷轴,由一长纸做底,首页全幅裱贴在底上,从第二页右侧无字处用一张纸条粘连在底上,其余书页逐页向左粘在上一页的底下。书页鳞次相积,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藏时从卷首向卷尾卷起。内部的书页宛如自然界的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 又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 旋风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早期过渡形式。(图1-32)

3.经折装

经折装也叫梵夹装,佛教经典大多采用这种版式。卷轴长幅改为折叠,成为现代书籍形式,前后粘书面。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使用比较方便。经折装的书籍称为“折本”。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 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现代在古籍书画、碑帖装裱等领域仍偶尔在使用。(图1-33)

4.蝴蝶装

蝴蝶装也称为“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始于唐代后期,盛行于宋朝。张萱《疑曜》中说:“会秘阁中所藏宋版诸书,皆如今制乡会进呈试录,谓之蝴蝶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版一页的情况,同时,雕版印刷发明以后,特别是到了宋代,雕印书籍盛行,由于雕印书籍受版面制约,即每版只能雕印一定的行数,且通常都有边栏,引起书籍装帧方法和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据《版本通义》记载:宋版款式大抵以白口单边或细黑口者为多。口以中缝言,边以四匡言,中缝折页不见一线黑者,为白口;而鱼尾上下有一线墨者为黑口。从上述记载看,宋版书的版式设计已日趋成熟且功能完善。(图1-34)

5.包背装

包背装大约出现于南宋中期。包背装是将书页背对背地正折起来,使文字面向外,版口作为书口。将书页的两边粘在书脊上,用纸捻穿订,再用整张纸从封面包住书脊和封底,最后把书边裁齐。《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包背装的书籍文字页面是单面印刷,每两页书口处相连,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包背装书籍的装订 及使用比蝴蝶装方便,但装订的手续复杂,所以不久即被另一种装订形式——线装所取代。(图1-35)

6.线装

线装是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在装订时,纸页折好后,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 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图1-36)

(二)古代书籍版式中的“图"与“书”

我国古代书籍的插图版式,有着优良的传统。《书林清话》语: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这是中国古典书籍版式编排的一大特色,尤其明清之后小说更 是如此。有书必有图,有图才称得上完整的书。古籍手抄本插图,大多由画家直接绘于书本之上,最早以印刷的方式出现的插图是石刻画像,《孔子七十二弟子像》(图1-37)。之后,古人发明了雕版印刷,使插

图有了大批量生产的可能。唐代的佛经印刷中,配有卷首图,宋代插图的书籍更多。宋朝景定二年(1261)《梅花喜神谱》全书分上、下两册,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宋《梅花喜神谱》手抄本(图1-38)

到了明代,书籍插图艺术达水平很高,在民间刻印的戏曲剧本中,大量使用印制精美的插图;官方出版的科技书、医学书、地方志书中,也使用较多的插图。“图”、“书”自古不分家,明代之后古籍书中插图传达信息的作用不言而喻。插图的地位即使到了今天,也无法用其它方式来取代。

(三)古代书籍版式特征

中国古代版式的编排形式由于受到材料、加工工艺、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呈现出特有的版式特征,总体归纳如下:

1.甲骨文、简册等特殊材质的运用造就了中国特有的版式形式。

2.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使图形、文字混合编排更加方便,形式更加多样,同时,也加速了文化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3.中国古代书籍版式的视觉流程总体遵循先上后下、先右后左的顺序。

4.人们总是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当一种版式形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时,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新材料的运用,更加实用、合理的版式形式就出现了。直到18世纪,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西方现代印刷技术逐渐传入 我国,中国近代出版、印刷业开始兴起。现代的册页装及矩形开本书籍,虽然在材料、 工艺等方面有较大改进,但书籍形式基本没变。

三、中国近现代版式设计发展

中国传统版式设计有独特的表现和功不可没的贡献,也曾有过骄人的辉煌业绩,然而近代以来的事实表明,中国与文化相关的设计艺术,是在他国的影响之下才开始转型的。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殃民半封建社会,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部分仁人志士开始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足以摧坚破垒,所向克捷",洋务运动兴起,并逐步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最终,洋务运动被朝廷否定,但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已种下文明的种子。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但“废科举、兴学堂”得到贯彻,并有不少学生官派或自费出国留学,新式教育培养的近代设计人材,是中国第一批新式造物设计的骨干,有效地推动了中国近代设计的发展。

1928年担任国立艺术院校长的林凤眠先生,“以兼容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首先建立“实用美术系”,设置了商标、广告、装潢等课程,并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执教。林风眠先生早年留学法国,对于新艺术运动和美术与工艺运动,以及莫里斯等人的工艺思想十分了解,因而在教学中努力以手工艺制作与绘画并重,为振兴我国传统工艺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1949-1976年的27年中,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尤其是手工工艺的发展,成绩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原因,我国经济和文化在此期间却一直处于与世界环境、尤其是与西方主要工业大国的市场相互隔绝的状态。因而,发达工业国家设计科学的发展,国内所知甚少。十年**时期,整个国家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现代设计更难有发展的可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使我国经济处于国际大环境中,并大胆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计艺术发生了质的飞跃。80年代初的一个特点是教育先行,由政府派遣留学生去欧、日等国学习现代设计、并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各种“现代设计”、“工业设计"的研讨会、学习班、讲座等在国内各地举办,相关的专业学科也相继建立,一些专门的设计杂志、设计理论书籍以及电视专题也对现代设计进行宣传介绍。许多构成的书籍也于此时纷纷问世。终于在七

十、八十年代之交,取道香港入境大陆,并在数年内风行中国。严格说来,纳入现代艺术设计范畴的与版式设计相关的设计学科,也正是从改革开放后得到蓬勃发展。

第三节 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生搬硬套别国版式

从80年代设计艺术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设计的一种趋向:尽力突破旧的艺术观念的束缚,拓展设计领域,不断贴近生活,但发展极不平衡。有些设计仍属起步阶段,无法与国外现代设计相抗衡。此从80年代初的搿三大构成”热,80年代末的“工业设计”热,再到90年代的“CI熟”,许多西方构成理论书籍纷纷问世,谈及设计就是“包豪斯”的设计理论,即使是传统的敦煌壁画、天津杨柳青年画、陕西皮影等都被联系到“点、线、面”相关理论中普通民众似乎不屑提及传统版式,传统的纹样与版式形式似乎正从人们的视线中隐退。

今天,全球化大旗飘扬,又是一个西方横扫六合的年代,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形成强力冲击,设计教育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高素质师资来源严重缺乏,知识结构不合理,加上盲目照搬西方设计教育方法,于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为潮头的价值观系统开始深入骨髓,缺乏对中国实际现状研究的兴趣,严重影响了设计艺术的正常发展。虽然,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设计界面临“万国来朝”的契机,应该运用“拿来主义的”的观念,对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和外来设计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性地选取有益的设计理念,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设计文化的发展。 但现实的残酷总让人悲哀,毫不夸张的说,与版式设计相关的设计领域,生搬硬套国外的设计成果已形成一股风气,似乎正慢慢溶进普通民众日常生活,西方设计取代中国传统的设计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不同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形式多样。

二、民族化版式焕发生机

运用图形、文字作为版式设计的基础元素,对于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月饼盒外包装设计而言,没有哪种图形能比月亮、自兔更有说服力,只有纯粹的中国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中国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灿若星辰,古籍图书浩如烟海、众彩纷呈,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四大发明卓越领先,建筑艺术巧夺天工,艺术成就绚丽辉煌,中国的民族文化内容博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

在与版式设计相关的国际化设计大赛上,运用流落于民间角落的、最能代表各民族的、地域性极强的民族元素设计的作品总能得到世界的认可。皮影、剪纸、布艺、面食、刺绣、漆器、傣锦等民族传统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广泛应用,正日益重新散发出勃勃生机。

作业:

1.搜集国外不同时期的版式设计作品。 2.搜集中国不同时期的版式设计作品。

上一篇:变电一次工作总结下一篇:病房感染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