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名词解释

2022-08-11

第一篇:管理学考试名词解释

教育管理学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所有名词解释

1.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 2.管古代指锁钥理本意是治玉

3.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4行政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

5古典管理理论是指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理论

6人本原则是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8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管理系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

9管理的系统原则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根据系统的观点去认识管理系统和指导管理活动从管理系统整体出发动去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

1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成果它是通过提高经济活动的效果而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

2社会效益是人们的各种活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有益的效果

3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4管理道德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即要求管理者具有与管理活动相适应的道德素质要求管理者的行为是有道德的行为

5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 6管理人格也就是管理者的价格是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表现为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7管理人格是管理者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体

8管理道德形成可以分为管理道德评价管理道德教育和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9管理的道德评价是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否合乎道德性所进行的价值评定其目的是要帮助管理者树立道德观念培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影响管理工作者的行为以求扬善抑恶改善管理系统的中的人际关系

1管理道德教育是指为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管理人格而对其进行的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的活动也就是根据管理职业特点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倡和宣传管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从而对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方式 2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

3行政手段的主发形式?命令指令通令指示规定决议决定通知通告

4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垂直性4随机性5无偿性

5行政手段的功能?1行政手段的运用可以使组织内部实现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获得系统整体的功能从而使组织上层制定的方针和政策得到贯彻实现对全局活动的有效控制2运用行政手段具有快速灵活高效的特长3在一切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是比较简单的手段但却是最为基本的手段是运用其他管理手段的基本保障

7行政管理手段的缺点?1由于行政手段以权威作支柱是一种权力支配活动往往表现出集权的特征2由于组织高层之外的其他各个层级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无法发挥而是集中在最高领导人的身上那么领导人的素质非常关键3行政手段作为一种纵向的垂直管理方式容易助长官僚主义4行政手段的垂直管理有可能割断组织各个层次的横向联系,使横向沟通无法进行

8运用行政手段需要做到哪些?1突出目标2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3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4权责一致

9法律手段是一种运用法律规范和具在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方法 1经济手段是一种通过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来之不易手段有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罚款福利等形式2思想教育手段是一种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把管理意志传达给被管理者以求得到被管理者的响应和配合的管理方法

3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应突出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4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5组织目标分为环境层的目标、组织层的目标、个人层的目标

6目标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7目标管理是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综合平衡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成果制定出目标并为实施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工作的管理方法

8组织结构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这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任务的体制在整个管理系统中所起到的是框架的作用 9发挥组织职能的两种形式是部门制和委员会制

10组织设计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是一个有桐体能够协调地动作

1组织层次是指组织自上而下地实施指挥与监督的权力级差在这种权力级差中较低一级的主管人员的权力是由较高一级主管人员授予的

2管理宽度又称管理跨度或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能够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3组织变革是指对组织的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 4组织变革从属哪两个目标?1使组织适应环境以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发展2改变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交往手段和彼此联系的方式

5从事管理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员工进行招聘选拔考评培训和提升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是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6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管理系统为实施组织发展战略和实现管理目标根据内外环境及其变化的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

7人员选聘是通过招聘等手段去选择职位需要的组织成员的过程

8考评是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定期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9报酬主要包括工资超时与超额奖金以及质量奖和发明奖工资又是最基本的报酬

1信息是一定的客体传达给人并被人所理解和认识的内容

2管理信息是批那些进入管理系统能够对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信息它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这间沟通和协调的介质

3管理信息的类型?1战略计划信息2管理控制信息3作业信息

4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管理者提供其所需信息的系统

5财务管理是一个组织及其独立预算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过程 6财务活动是一个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以奖金的运动为核心所展示的活动或者说是与奖金有联系的事务包括奖金的获取使用和分配等活动

7财务管理制度是一种通过规章规定等方式把奖金的运动方向和运动过程明确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奖金运行机制

8财务预测是财务人员使用从外部获得的信息根据本组织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组织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测算的活动

9流动资产是指那此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暂付款 1固定资产是指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2财务监督是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组织以及组织中每个独立预算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和检查的行为

3财务监督的手段有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4财务报告是组织中的独立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财务善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5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6预测是借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所作的有科学依据的推理和判断 7决策是人们针对特定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多种行动方案并从中迁出最优方案的活动

8头脑风暴法亦称畅谈会法是通过会议的形式邀集有关专家就某一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从中收集决策方案或评估方案的方法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间接头脑风暴法

9方案前提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方案赖于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分析评估决策方案本身的方法

10提喻法是通过讨论从其他方面或角度提出的与方案有关或类似的其他方案借助类比达到分析评估方案目的的方法

1风险型决策方法?1风险型决策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无法作出肯定判定的情况下通过预测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根据不同概率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1非确定型决策的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对决策问题不能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决策问题变化的各种因素分析估计几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并计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选择的方法 2计划是指为实现已定的决策目标而对各项具体管理活动及其所需人力财力物力作出的设计和谋划

3指挥是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下属进行调度指导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活动的行为有以下特点1权威性2垂直性3统一性4明确性5强制性

4直接指挥是指挥者对自己的直接下属发布命令或指示的活动

5间接指挥是批指挥者通过数量不一的中间管理层次对间接下属下达命令与指示的活动 6命令式指挥是指指挥者通过下达命令对下级活动的目标方法时间范围准则等做出明确具体详尽的规定下级必须不可违拗的执行 7协调是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1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追求欲实现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正强化是对那些已经再现过后积极的令人愉快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或奖励使之巩固和保持

3负强化是对好些已经出现过的消极的令人不快件 行为给予一定的否定与惩罚以使它们削弱直至消失

4控制是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5前馈控制是一种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

6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直接地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其伪善

7反馈控制是由主管人员通过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及其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拟定纠正措施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的控制活动

8计划评审技术是一种利用网络图对工作进行细致安排并对工作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进行对照而实现控制的技术

5管理创新的类型?1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管理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看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2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可分为消极型创新与积极型创新3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分为系统初建的创新的运行中的创新4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自发创新与有组织创新5从创新的内容看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

6管理创新的程序?1寻找机体2提出构想3迅速行动4坚持不懈

7国际化管理的组织形式?1职能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2产品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3地区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4混合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多维产体组织结构

8跨国公司经理的来源?1经理人员选自公司总部所在国的国民2从东道国国民中选拔管理人员是发展的趋势3管理人员来源于第三国国民

第二篇:大学考试法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法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法学方法论 2. 价值分析方法 3. 法 4. 法的渊源 5. 法的形式 6. 法的清理 7. 法的汇编 8. 法的编纂

9.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法的效力 法的要素 法律概念 法律规则 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 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 法律行为 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

法理学复习资料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2. 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或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3.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职权职责,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4. 常指法的来源、资料、本源、历史,法产生的原因和途径。可指实质渊源或效力渊源或历史渊源,还有形式渊源 5. 指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是法由何种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何种表现形式

6. 有权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 法律事件 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 法律程序 立法体制 守法 执法 司法 法治

法理学复习资料

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或存或废或修改的专门活动

7. 在法律清理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律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

8. 立法主体在法的清理和法的汇编的基础上,将现存同类法或同一部门法加以研究审查,从统一原则出发,决定其存废,对它们加以修改、补充,形成统

一、集中、系统的法 9. 指立法主体应以统一的规格和标准,制定和修改各种类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使一国属于法的形式范围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成为效力等级分明,结构严谨,协调统一的整体 10. 指对已制定的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系统整理和归纳加工,使其完善化,科学化 11. 法对其所指向的人、事、时空的强制力或约束力,是法不可缺少的要素 12. 13. 指法的基本成分,及法律构成的基本元素

有法律意义的概念,是认识法律与表达法律的认识之网上的结点,是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 14. 即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的指示、规定 15. 指由已过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成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理学复习资料

16. 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17. 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18. 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19. 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20. 21. 法所构建或调整的、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22. 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的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23. 可以作为法律事实而存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 24. 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定义务 25. 指对因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法律规定而引起的法律责任,进行判定、认定、追究、归结以及减缓和免除的活动 26.

从法律行为作出某种决定的过程、方式和关系

法理学复习资料

27. 是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核心是有关立法的体系和制度 28. 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形式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 29. 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30. 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31. 以民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简答题

1. 实证研究方法类型 2. 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的条件 3. 法的基本特征 4. 法本质的两个层次 5. 法的作用的分类 6. 法的规范作用

法理学复习资料

7. 当代中国主要法的渊源 8. 当代中国主要法的形式 9. 法的要素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法律规则的“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 法律原则的功能 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 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法律行为的内在结构 法律行为的外在结构 法律关系的特征 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法律关系主体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 按照公民行为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类 法律责任的构成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原则 承担法律责任的三种方式 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的种类 正当程序的特征 立法的特征

法理学复习资料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1.(1)社会调查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比较研究方法 (4)逻辑分析方法(5)语义分析方法

2. 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法律条件和思想渊源条件

3.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4.(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5.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6.告示作用,指引所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7.立法,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决定,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国际法,习惯,国外法,社团 立法过程 立法程序 立法的原则 守法的构成要素

与司法相比,执法具有的特征 执法的原则 司法的特征 司法原则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法理学复习资料

规章和民间合约,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

8.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其他形式

9.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

10.二要素说中,法律规则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构成,三要素说中,法律规则由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构成 11.(1)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和出发点,对法律的制定和理解法律规则由指导意义(2)可以作为审判依据(3)可以作为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

12.(1)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2)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13.(1)整体性原则(2)均衡原则(3)现行法律为主题,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14.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经济法,社会法

15.结构上的相关关系,价值上的主次关系,数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16.(1)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2)具有法律性(3)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17.动机,目的,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18.行为,手段,结果,因果关系

19.(1)是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2)是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

法理学复习资料

系(3)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20.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1.(1)能否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2)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2.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23.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损害结果,主观过错 24.(1)责任法定原则(2)责任自负原则(3)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4)因果联系原则 25.补偿,强制,惩罚

26.时效免责,自首、立功免责,补救免责,自助免责,不诉免责,协议免责,人道主义免责

27.角色的分化,程序外因素的阻隔,直观的公正,对立意见的交涉

28.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依据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运用一定的技术进行的活动,是制定、认可和变更法的活动

29.立法准备阶段,由法案到法的阶段,立法完善阶段 30.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布法 31.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32.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

33.具有特定性,具有广泛性,具有单方性,具有主动性,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

法理学复习资料

34.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 35.专属性,程序性,专业性,权威性

36.司法法治原则,司法平等原则,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司法责任原则,司法公正原则

37.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法制完备、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权力约束、权利保护、人权保障、社会自治

第三篇:2009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1、立法(一般又称法律制定。西方国家的学者对立法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立法含义也有所不同。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2、法律移植(指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在鉴定、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术规范、原则制度和法律观念等),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3、法律解释(指由一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和遵守法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政策、公平正义观念、法学理论和惯例对现行的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含义、内容、概念、术语以及适用的条件等所做的说明。是指,一定的解释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法律的含义以及法律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活动。)

4、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法律关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而是法所构建或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5、行政解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有关法律法规如何具体英语的问题所做的解释。它有两种情况:第一,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所做的解释。第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对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问题所做的解释。)

6、权力滥用(是权力的行使超过了法律所规定的界限。是指权力拥有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超越权力界线,造成他人或国家、社会的利益损害,以满足自身越权目的的行为。)

7、人权(人权通常是指普遍的人类权利,不论其管辖范围内或其他因素,诸如种族、国籍或宗教。)

8、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9、判例法(所谓判例法(Case Law),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判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它是相对于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或制定法而言的。)

10、责任法定原则(责任法定原则: 即根据法律的规定确定责任的范围和程度。责任法定,是指只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才能成为确认和追究违法责任的依据。对违法责任的确认和追究,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并严格限制类推适用。)

11、法律效力(①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②法律上的约束力。如某个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就是该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护。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12、法律渊源(它是指由不同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因而具有不同法律效力或法律地位的各种类型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它又称为法律的形式。)

13、立法体制(又称之为立法体系,它是关于立法权立法权运行和立法权载体诸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14、法律清理(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审查整理并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法律清理对法的内容不进行任何改变。)

15、法律秩序(法律秩序乃是通过法律规范——制度系统对社会关系的规范性调整而实现的社会关系序列化状态和社会主体行为的规则化状态,是法律规范制度所设定的社会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

16、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一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

17、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它又可分为权利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权利性规则是规定一般的主体(如公民和法人)行使权利之规则。职权性规则,是指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之规则。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18、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同为法律规范,但它们在内容的明确性、适用范围、适用方式和作用上存在区别,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规范。)

19、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不成文法还包括同制定法相对应的判例法,即由法院通过判决所确定的判例和先例。)

20、合理性原则(是指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特别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合理、公正,符合法律的精神和目的,与社会生活的常理一致。要求各种行政措施的采取都要在合法的条件下,同时做到符合科学规律、社会公德、法律目的和公共利益。)

21、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

22、法的继承性(法的继承性是由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法的相对独立性所决定的。是在传统社会法向现代法转变过程中所保留的某些部分)

23、体系解释(也称逻辑解释、系统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

24、标准型规则(是指法律规则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事实状态、权利、义务、后果等)具有一定伸缩性,须经解释方可使用且可适当裁量的法律规则。)

25、横向法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特点在于,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如民事合同法律关系。)

26、法律文化(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作用的基础上,国家政权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及理论学说的符合有机体。)

27、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指以律师检察官与法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伦理的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

28、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9、法律上的权利(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30、法系(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第四篇: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指导: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和特点

(一)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

(二)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三)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四)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二、法律解释的种类

(一)正式解释

(二)非正式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与位阶

(一)法律解释的方法

1、文义解释

2、立法者的目的解释

3、历史解释

4、比较解释

5、体系解释

6、客观目的解释

(二)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

语义学解释→体系解释→立法者意图或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客观目的解释。

三、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一)一元

在我国,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和法律。此外,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二)多级

1、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分歧,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2、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3、凡属于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制定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凡属于地方性法规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第五篇:教师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课程:课程对于教师来说,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所有内容和活动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课程。

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各种课程类型、多种课程科目接一定比例或关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3、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去的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化。

4、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知道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细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素质、情感态度等得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5、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6、基础教育:对年轻一代施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他们未来做人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简答题:

1、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体系。

2、新课程如何克服过去在教学内容上的“难、烦、偏、旧”的弊端?(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3)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第一,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第三,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独立意义上的的

4、自主学习的特点是什么?(1)能动性(2)独立性(3)异步性

5、你认为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关注哪些能力的发展?(1)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2)立足于新型人际关系,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3)拓展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4)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6、课堂反思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如何进行?(1)课前反思:查阅以往的同类教案,预测可能的效果和问题(2)课中反思:明确课堂教学活动创设的目的,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学生的心声。将课堂反思与课堂应变有机结合(3)课后反思:自我反省,及时获取学生的听课反馈,写反思日记

7、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哪些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是社区型的、发放性的教师。

8、简述新课程改革中课后作业的不值应遵循的要求.(1)功能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2)内容应突出层次性和探究性(3)形式应体现新颖性和灵活性(4)容量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5)批改应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9、新课程的新体现在哪里?首先,强调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概念。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最后,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0、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一方面是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另一方面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11、简述教师知识结构的内容.包括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1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全局性、超前性、导向性和示范性

论述题:

1、论述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1)首先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委三种学习形式,各自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自主靴子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强调对学生的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与被动学习是相对的:探究学习强调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它与接受学习是相对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习小组为依托,以探究、发现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和技能,它与独立学习相对。(2)其次,三种学习方式之间又存在内在联系:自主学习需要探究与合作......

2、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1)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2)自主开放,让学生要探究(3)授之以渔,让学生能探究(4)搭建平台,让学生乐于探究

上一篇:管理学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高桥大市场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