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居建设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农村民居建设范文

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自查报告

***2011年农村危房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

工程建设自查报告

根据***的统一安排,***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

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共计***户,资金***万元。***高度重视这一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工作组强有力的指导,农户积极配合组织实施,现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为保障危改户的切身利益,***对2010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政策落实

情况

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第

一批为***户,第二批为***户共计***户。任务下达以后***于2011年8月5日召开了***新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工作会议,成立了由***任组长,***为副组长***、***、***、***、***、***、***、***、***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在***设立了办公室,抽调专人进行办公,结合***村庄规划工作,制定下发了《***2011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个村的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计划任务,并签定了责任书。各 1

村会后相继行动起来,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并按照项目申报、审批,建设,检查验收三个步骤阶段依次开展实施。同时,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工作的监督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也先后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联系包保村制度,***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制度和资金管理等制度。

二、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及运转情况。各村均将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列入议事日程,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并按时上报各类信息,及时整理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影像资料。

(二)危房改造对象确定审批情况。各村先是通过***、***、***等部门前期现场调查结果,及时准确掌握了***、***、***和***的分布及其住房状况,然后严格按照“***”的程序来确定建房对象,确保了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和民主评议,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无虚报假报现象。

(三)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补助对象和标准方式情况。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补助对象重点是***、***、***和***。同时,并要求2009年、2010年确定的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

项目对象不得重复列入。***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资金坚持“以***为主,***积极支持帮扶,实行多渠道筹措”的原则。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补助标准:每户***元。

三、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一)危房改造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11年共实施***户,其中残疾人***户,***户,***户,***户。现已全部建设施工。

(二)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档案建立与管理情况。各村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对象档案坚持做到了登记造册、建立台帐、一户一档,材料齐全,规范管理。同时,及时完成了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录入上传工作。

(三)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资金发放与管理情况。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专项资金***万元严格执行***、***和***《***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规定,实行县财政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补助资金全部通过财政涉农补助资金“一卡通” 发放。农户危房改造任务完成后,经县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领导组组织力量验收合格后,补助资金直接打入“一卡通”。确保危房改造完成一户,资金兑现一户。

(四)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质量管理情况。***加强了对农村危房改造的质量管理力度,其中对分散建房户,***实行了巡查管理;加强对工程质量指导和督查,确保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四、取得的成效

(一)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公路沿线村寨治理相结合,随着一间间破房、危房被拆除,一堵堵垮塌墙被整理修复,一条条便道被硬化,一栋栋新房的建成,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卫生习惯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乡风文明蔚然掀起,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抗灾能力得到提高。***部分群众原先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危房改造后,增强了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贫困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

(三)党建堡垒更加坚固。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情行动,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危房改造,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时时处处凸现出党的基层组织的活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干部作风得到锤炼。在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工作中,干部职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真诚地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他们不分白天、黑夜,没有周末,夜以继日、奔波在群众中,切实为危房改造户排忧解难;他们抓时间,抢进度,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顶烈日,冒风雨,忍饥饿,工作一丝不苟,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和好评,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五、存在问题

1.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点多面广,无工作经费、无专业人员,工作难度大。

2.农村危房改造中的整村推进点,由于危改资金全部用于危改对象的房屋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严重匮乏。

3.一些较边远的村庄运输成本高,部分无地材的村庄购买材料的成本高,加重了危改户的经济负担。

第二篇:戈奎乡2010年度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汇报材料

戈奎乡2010年度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建设汇报材料

(2011年3月2日)

尊敬的庄副及随行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戈奎乡位于绿春县东北部,东南面与元阳县沙拉托、俄扎两乡毗邻,西南与大兴镇相依,北面与红河县阿扎河、洛恩两乡隔河相望,地处元阳、绿春、红河三县交界处,全乡辖8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475户,总人口达2万余人,世居哈尼族和彝族,哈尼族占总人口的98%。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0公里。全乡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9025亩。全乡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峰峦叠嶂的特殊地理环境造成了戈奎极其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区为偏僻、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群众素质低,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缓慢,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的特困乡。

根据云南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2010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云财建〔2010〕362号),《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的意见》,我乡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项目工作,在县委政府和建设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积极稳妥科学有效的宣传原则,正确引导全乡各族群众认真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在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指标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全乡狠抓经济建设同时,积极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

我乡的大部分村寨位于红河、元阳、绿春交界处。是全县地震多发地之一,我乡立足乡情,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我乡自这几年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以来,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工作方法,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房屋抗震能力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地实施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年内共实施了加梅村委会230户、子雄村委会70户、戈奎村委会95户、埃倮村委会80户、哈鲁村委会90户、俄普村委会90户、俄马村委会90户 ,托牛村委会105户,8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850户的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截止今日有450户的加固改造主体工程已完工,其余400户危房改造已全面启动,预计其余400户有望在今年5月30日前完成。

二、机构健全,措施有力。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乡党委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作、并参照有关文件讨论制定方案,我乡调整充实了由主要领导乡人人民政府代理乡长为组长,扶贫、民政、财政、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部门和工作队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工作层序和部门人员管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认真做好工作安排。我乡于2010年9月召开了农村民居地震动员宣传大会,来自全乡8个村委会的总支书记和主任、副主任、半脱产人员共150多人参加了动员大会。同时,利用赶集天向过往群众分发宣传政策2000余份,咨询疑难问题160多人次,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以及《绿春县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三部法律法规。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宣传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家共同参与,张贴标语18条。提高了群众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认识。

(三)抓好普查工作。我乡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乡的民房,进行摸底、普查鉴定工作,初步掌握了需要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的民房情况。与此同时,我乡完成了各村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

(四)从9月份起,我乡各村委会按照各自的实施方案完成了选点、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工作。并且与2011年1月30日前全面竣工验收。全乡已完成450户加固改造,发放物资总计1924吨水泥。

(五)我乡在工作中做到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和二级路涉及农户搬迁工作的有机结合。做到资金资源的优化和整合。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量大,涉及的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抽调工作人员有限,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加之近期各项工作任务较多,目前一户一档表格和电子文档录入正在进行。

二是地理环境的影响,加上民居位置特殊,在摄影工作中,很难选到满意的角度进行拍摄,部分民居照片较为模糊,清晰度不够。

三是老百姓资本积累少。戈奎乡社会发展程度低,人民群众观念落后,贫困程度深,按国家补助标准按质按量完成此项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普查阶段剩下的工作任务。

二是加大办公室工作进度,严格按照统计阶段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表格的统计汇总和资料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

三是组织领导小组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采取听、查、看、访的方式以村委会为单位进行检查,核实表册内容、数据,查缺补漏,对实在模糊看不清的少部分,重新组织拍摄,及时归档,迎接州委政府的检查验收。 各位领导,我乡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前期工作通过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抓好落实,以更加负责的精神和更加细致的工作态度全面做好此项工作,也恳请庄副及随行的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多给予指导,以便我们更好地开展下步工作。

第三篇:梅州客家农村民居建筑风格

梅州市客家农村民居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它的传统风格、实用价值和建筑艺术上的融合,能反映出梅州客家的生活历史和所处的环境。最早的代表是高层围楼,它是客家人来到南方初期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其建筑形式是呈圆柱状、碉堡式、全封闭型的高大建筑。最高的围楼有

四、五层,高达十到二十米,里面有许多房间组成,多达

三、五百间,可供数十户至上百户的大家族聚居。这种围楼多见于闽粤赣边境山区,如大埔的和村、埔北英歌山、茶阳太宁等地仍可见这些民居。围龙屋是稍后期的典型客家农村民居建筑。它跟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汉族民居的五大特色。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所采用的建筑工艺是中原汉族建筑艺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讲究座北向南,结构形式一般按"堂"、"横"单元组合成大小不同的住宅,如"二堂二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两围龙"。在平面布局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左右对称,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堂和正堂后的围龙屋组成一个太极形整体,屋后种风围树。比较好地解决了通风、采光、排水和环境生态平衡问题。其它各式民居建筑形式,如"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飞"、"殿堂式"等,则是根据不同时期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相应有所变化。近代受海外华侨的影响,吸收了一些西洋建筑艺术风格,同时又保留了客家民居的传统结构,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如梅县白宫的"联芳楼"、洋坑的"六杠楼"和南口的"南华又庐"等,形成了梅州侨乡风情的一大特点。梅州农村民居绝大部分选在山间平地、沿河两岸、或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地方。房间布局紧凑,力争良好的通风和向阳条件,前景力求开阔。因地制宜,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林木、山水紧密结合,把生活和生态、人工和自然融为一体。因而也有它的科学哲理。民居中绝大部分是平房,平面方整,外墙少开窗,开小窗,窗台高出人头,这样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在房间的尺度上反映出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功能需要;大面积厅堂是户内活动中心,也是从事农副业生产的地方;把活动频繁的厨房、工具杂物间、家禽舍放在前院。而把睡房、仓库放在较清洁的后院。大小厅堂、房间功能划分明确,尺度比例适合,符合实际需求。这样既适应了山区潮湿、多雨的特点,又卫生、通风。

在旧民居中,天井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户内的室外活动空间场所,又是厅堂的采光、通风来源,也是打井吸水、地面排水、晒衣服、院内绿化和家禽饲养的地方。同时,利用栏杆、屏风、漏窗、门洞等,合理地安排好天井与厅堂、天井与房间之间的空间组织,加快空气流通,调节室内外的温差,起到了一股微小气候的调节作用,使室内产生一种凉快的感觉。鉴于梅州市雨水多,地下水位高,空气湿度大,因此,在民居建筑中必须考虑到防潮湿的问题。采用了大屋顶、高台基,加大地面排水坡度等办法。

旧民居建筑的材料,外墙一般用泥坯,红泥石灰沙浆砌杉木桁,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用石灰及灰色砖墙,天面挂灰瓦;以块石铺砌台阶,砌石墙脚、石门夹;天井、晒台选用石条、石头或混凝土材料。梅州民居建筑选用地方材料,低材高用,不求奢华,线条简洁,色彩淡雅,经济实用。

从梅州客家民房建筑中可以看到客家民居建筑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

一是四合院中轴线的圆形平面布局。客家民居建筑,从开敞的圆形建筑,逐渐按"堂"和"横"为单元组成的四合院。今天所见的围龙屋就是以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建筑的。二是因地取舍、利用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客家先民多聚居山区,利用丘陵山坡等自然环境建造住宅。如围龙屋就是利用山坡环境建造的。它前低后高,便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前有池塘,可积水防火,后有风围树,可护坡防险。

三是大屋顶、高台基和玲巧的屋身。客家人有聚居好客的特点,其建筑都是大屋顶。为排水和防御风雨对屋身的破坏,屋顶采用悬山顶式,有深远的屋檐,两屋斜坡汇合处用龟形建造。高台基是防潮之需要。

四是以木材为主的结构。客家民居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石泥等。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框架和成组斗拱的出现,木材需要量不断增加。客家人多住山区,取材便利是其优越条件。

五是绘画复杂,色彩浓重。客家民居建筑以木材为主,在绘画、雕刻部分加上油漆装饰,目的是保护建筑木材。绘画复杂,喜欢山水花鸟交错,大红大绿,色彩浓重,反映了客家人文化水平,意识形态的习俗和嗜好。

过去农村住宅相互邻贴,建筑密度高,过道狭窄,阴暗面大,但是居民中大部分是平房,人口居住密度并不太大。自然村以出勤半径3至5公里内选址。三五百户为一村,或以姓氏同聚成村,人口不致过分集中。保持了氏族大家庭和睦共处的谧静和谐气氛。

从现代的角度看,旧农村民居住宅有些不尽合理:二三米宽的狭窄路道;小面积的窗户;户与户之间高墙分割、相互对立;互不牵连的独立环境,形成了封闭的"自我生活"空间;向北山墙不开窗,甚至是临街主面也不例外。究其原因:是这堵墙为厅堂的正面主墙,放神龛、祀祖祭台,被视为神圣不容破坏的地方,也有些人认为开了北窗,吃"西北风"不好兆头。这种习俗,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合理解决。

近年来,梅州农村人口结构从单纯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多种经营,从事副业、文化、商业、服务业等多种活动,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趋向多样化;梅州广大华侨、港澳同胞纷纷回乡建房,对旧的居住环境要求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城镇城市化建筑推动了农村民居建筑的现代化。这样使梅州民居建筑形式和风格发生了变化。

第四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状况汇报

为确保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消除农村民居抗震安全隐患,提高抗震能力,改善农民群众居住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云政发〔2007〕53号)文件精神,我县认真抓好此项工作的实施,现将我县2008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

2008年工作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各部门工作责任

我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调,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积极协调组织各部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采取召开群众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各乡(镇)试点村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积极宣传开展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相关政策,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把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认真做好工程项目检查、督查,组织好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工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县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180多个自然村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实用、抗震安全、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方针,无偿提供技术服务、送技术资料上门、送服务上门,切实抓好技术指导关,让群众真正感觉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同时,县上成立了工程验收小组,对全县6个乡(镇)建设的1600户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状况,进行了县级初步检查验收。全部工程基本达到各项技术要求,对资金使用进行了县级审计,没有发现违规违纪现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属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差,而且近几年我县茅草房改造的民房也未解决抗震设防问题,致使全县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居仍有16000多户,其中危房4000多户。我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如下:

一是各乡(镇)、各试点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离城镇较远、交通相对闭塞的村组,大部分农户仍处于解决温饱阶段,致使群众无资金投入,在省、市专项补助资金有限、建材涨幅较大的情况下,目前的5000元拆除重建和2000元加固改造资金太少,无法彻底解决抗震建设问题,项目实施难度大。

二是我县作为地震带、多震区,而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工作认识较低,对抗震设防安全意识不高,导致参与抗震设防积极性不高。

三是广大农村工匠缺乏抗震技能,只凭经验建盖房屋,在广大农村民居建设缺乏技术保证,施工质量较低,农村工匠抗震技能培训还需不断加强。

三、2009年工作措施

(一)搞好当前工程建设验收扫尾工作,完成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编。

(二)迎接省、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检查验收。

(三)认真总结2008年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做好我县2009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项准备工作。

第五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精选)

xx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意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省、xx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部署要求,现就全面推进我市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提高农村民居防震能力,提出以下意见: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

法制,依靠科技,通过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增强广大农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要在继续大力提高城区防震减灾能力的同时,以发生中等强度地震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基本目标,将村镇民房和公用设施抗震防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动用有关力量,启动“农村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力争使我市农村民居在2020年前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能力。“十一五”期间,建立完善适合我市农民需要的房屋抗震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在各镇乡(街道)建设一批分布范围较广、能影响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区、示范户,并逐步推广。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在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扶助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典型宣传、科学指导、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防止违背农民意愿,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硬性推进。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我市农村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3、坚持经济实用、抗震安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帮助和引导农民建造抗震性能好、造价合理的房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4、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把实施农居安全工程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村面貌的整体改善。

二、主要任务

(一)制定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在市建设、规划、地震部门的指导下,各镇乡(街道)应制定本区域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明确总体思路、分阶段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规划要紧密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农村建房抗震管理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好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把抗震设防作为村镇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调控作用,使农民建房避开地震断裂带、抗震不良场地和滑坡、泥石流、塌陷、洪水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对统一规划建设和改造的民居,要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抗震设防,明确施工和验收要求,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抗震质量。对村民自行建设和改造的房屋,要严格规划、建设审批,积极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抗震设防质量管理机制和办法。

(三)村镇房屋抗震防震技术研究开发

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各种典型结构类型的村镇房屋,研究开发出成套的村镇抗震防震技术,制定当地群众经济上能承受、简单易行的抗震技术措施、方案和指导性建议;提出不同地域村镇房屋的抗震设防目标,并通过编制地区性村镇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建造,提高村镇房屋综合抗震能力。

(四)村镇抗震防震示范工程建设

由于我市各镇乡(街道)在经济发展水平、村镇房屋结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及抗震防灾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可能在全市使用一套模式推广。要在对我市村镇地震构造环境和建筑物普查及村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区域开展村镇抗震防震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已开发的村镇房屋抗震防震技术措施,提高村镇房屋的抗震防震能力,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五)技术培训与推广

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批掌握民居抗震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农村建筑工匠来指导或完成抗震农居的建造工作。要对农村建筑工匠进行适当培训,提高其抗震意识和民居抗震设计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六)村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要针对我市农村农民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对抗震知识了解甚少的状况,加大农村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有效提高农民群众防震意识和建设安全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宣传教育内容:⑴地震基本知识宣传教育;⑵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⑶村镇房屋建设抗震知识宣传;⑷地震时人员自救互救知识宣传。

2、宣传教育方法和渠道

⑴制作各类防震减灾知识专题片,通过电视、广播媒体

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⑵制定针对村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政府组织和管理规范,通过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进行宣传;

⑶编制各类适合村镇的防震减灾宣传材料,以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⑷建设村镇抗震防震服务网站。

(七)村镇抗震防震技术服务网建设

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为

保证工程的长期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技术与法规服务体系。要逐步建立农村抗震防震服务网,长期为村镇建设提供法规、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服务网应能及时提供农村民居抗震防震技术支持,并根据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服务网应先在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开展程度较高的镇乡(街道)建立,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镇乡(街道)。

在全市分层次建立服务网,市地震办作为主管部门,在有条件的相关机构建立较高层次的技术支撑服务网,承担长期为当地住户和建筑工匠等提供咨询服务与技术推广的任务,逐步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形式多样的服务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各镇乡(街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各镇乡(街道)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发改部门要切实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以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二)规范执法、依法行政。按照依法治国的战略指导思想,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法制观念。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我市重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和观测设施的保护力度,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三)健全机制,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我市防震减灾经费的投入渠道,发改、财政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的投入作出统筹安排,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资金投入,使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加速基建,培养人才。根据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攻关,大力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手段,推进地震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促进科技与防震减灾事业紧密结合,提高我市地震监测预报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理论水平高、熟悉监测预报技术的优秀科技人才和具有一定深度、广度知识的管理人才。

上一篇:妈祖信仰特色范文下一篇:民政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