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侦查重点

2022-07-05

第一篇:经济犯罪侦查重点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法学

门类:公安学类

专业名称: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法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懂得金融、财税和商贸等市场经济知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及趋势,掌握经济案件侦查的基本方法,熟悉公安业务,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大公安)、精专业、重实战、强能力”的,尤其能从事经济犯罪的防范与侦查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理论、法律、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社会学、犯罪学、心理学、逻辑学、痕迹检验、刑事摄影、文件检验、公安文书写作、犯罪现场勘查、侦查措施、刑事特情、预审学、查缉战术、会计学原理、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概论、会计资料勘验、金融犯罪案件侦查、涉税犯罪案件侦查、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射击、驾驶、擒拿格斗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院校分布(部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二篇:谈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原则

文章标题:谈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原则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行为,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依法进行侦查的一项专门工作。它是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驾护航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我国,经济犯罪活动出现较迟,

在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经济犯罪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即无论是犯罪活动的方式、方法,犯罪主体构成上,还是犯罪后果的表现形式上,都对经济犯罪侦查机制与运行等等方面提出了有别于一般刑事案件,或者说传统侦查方法的诉讼要求。为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经济犯罪侦查的原则作一些探讨。

一、主动进攻的原则。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一定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要积极开展经侦基础业务建设,努力提高获取经济犯罪情报线索的能力和线索的质量。对已注册公司企业的背景要进行调查,已发现各种违法经济犯罪活动,并积极开展侦查,保持主动进攻的态势,强化打击措施,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同时,认真研究经济犯罪活动的规律性和特点,及时掌握情况,对不同时期突出的经济犯罪类型,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

二、依法办案的原则。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公正严格执法作为立身之本。既要严格执行实体法,又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经侦案件,准确定性是关键,所以尤其要注意掌握政策与法律,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去惩治罪犯,保护人民;无论在办案的任何环节,采取任何侦查措施,都要符合法定程序和要求,做到程序合法,手续完备,文书规范,处理适当。严禁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插手经济纠纷,要坚持原则,排除干扰,不徇私情,禁止办人情案、关系案,不搞任何形式的降格处理或以罚代刑。一定要坚持先立案,后侦查,尚未立案之前,不得采取任何强制措施和侦查手段。

三、注重证据的原则。证据是确保办案质量的关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全,就无法结案,无法移送起诉,达到实现刑法的目的。经侦民警要有强烈的证据意识和诉讼意识,从受案时起,就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以后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移送起诉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仍然要依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搜集证据,把证据搞扎实,不得轻信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对与案件有关的各种票证、印章、文书必须妥善保管,不能丢失、损失,使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济案件尤其要注重把握下列证据:1.书证和物证。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主要以大量的票证和合同为载体,以资金和物质的流动为主要形式,这些票证和合同往往可能直接反映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和过程,作案手段以及动机。因此,书证和物证的搜集和分析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办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经济类犯罪嫌疑人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时,往往打着合法的幌子,把其违法犯罪行为掩饰为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在其供述中,犯罪行为人对这一点总是特别强调,也正是这一点上,往往容易暴露马脚。因而,应注意分析其供述与其现实行为之间的差异,发现破绽。3.软件等视听资料。

四、协同配合的原则。各级公安机关要树立整体作战意识,增强全局观念,排除干扰,主动加强联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协作办案,充分发挥打击经济犯罪的整体合力作用。要保证政令、警令的统一和通畅,上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执法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下级公安机关必须认真执行上级的指令和决定,坚决摒弃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提出书面报告,但不得停止执行,拒不执行或者有意拖延的,追究领导者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人赃并重的原则。经济犯罪活动在给国家、集体、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打击经济犯罪工作必须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也只有从经济上打垮犯罪分子,才能真正起到惩一儆百,釜底抽薪,使经济犯罪分子不能东山再起,继续作恶的作用。对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要认真查明其犯罪事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禁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特别是重要逃犯,无论其逃到哪里,即使是国外,都要千方百计将其缉拿归案,决不让其逍遥法外。在严惩罪犯的同时,要积极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于与犯罪无关的财物,不得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更不得因办案而影响涉案单位的合法正常经营活动。

六、打击保护并重的原则。经济犯罪主要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往往与正常的经济活动交织一起,以合法的外衣掩盖着犯罪的实质。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善于把握政策和法律的界限

,妥善的处理进与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既要严把经济犯罪立案关,积极侦查,坚决采取必要的侦查措施,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决不姑息犯罪活动。同时也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着眼,无论在对企业法人代表采取强制措施上,还是在对企业存款汇款采取查询、冻结措施都要慎重,不能因查案而中断企业正常的生产和流通,尽量做到在办好案件,有

力打击经济犯罪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的运转。对于企业一些偏离经济改革的行为或因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和失误,不构成犯罪的,决不追究,积极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对涉案的资产,要积极做好保全工作和追赃工作,全力挽回经济损失,以保护经济发展

《谈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原则》来源于,欢迎阅读谈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原则。

第三篇: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难点及侦查机制建设doc

目录

引言 …………………………………………………………………………2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以及犯罪类型 ………………………………2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状以及趋势 ……………………………………2

三、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分析 ………………………………………3

(一)发现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3

(二)收集调取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难 ……………………………4

(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5

四、建立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 …………………………………6

(一)建立健全情报导侦机制建设 …………………………………………6

(二)建立健全取证机制 ……………………………………………………7

(三)建立健全侦查协作机制 ………………………………………………8

(四)完善经侦队伍专业化建设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分析及侦查机制建设

专业:经济犯罪侦查

学生:周家宏

指导教师:陈冯妤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众型经济犯罪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存在着发现难,取证难,打击难,多部门配合打击难等诸多难点,通过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难点研究并从情报导侦机制建设,取证机制建设,侦查机制建设,经侦队伍建设,经侦专业人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深入分析。最终达到进一步明确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工作重点以及进一步提高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能力。

【关键词】 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机制建设

Wade the model economy crime detection difficulties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type of economic crime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harmony, due to the type of economic crimes in there, forensics found difficult, difficult, blow hard, many departments with difficult and so on many difficulties to wade through all the type, the economic crime investigation difficulties from gratitude research and procuratorial mechanisms, the police reports, the public security mechanism construction forensics cooper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crimes investigation team building, now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other aspects for further analysis. Eventually reach further clear blow all economic crime in the work of ke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ttack economic crimes. 【Keywords】

wade the type of economic crime; investigation difficult economic;

mechanism construction

引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市场繁荣的刺激,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诸多投资者投资知识匮乏,投资渠道单一等特点导致了全国范围内涉众型经济犯罪呈高发态势,涉众型经济犯罪直接导致所涉群众财产损失,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以及犯罪类型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涉及受害人多特别是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1]2006年11月23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高峰首次在北京召开的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该概念。该概念并非由法律明文规定,而是由公安部门对某一类高发型经济犯罪进行总括的法律术语。涉众型经济犯罪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牟取不法利益。二该行为违反国家经济法规和刑事法律。三受害者众多,多为三人以上。四社会危害严重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公安部在此次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出涉众型经济犯罪的17种形态,具体分为四类即非法集资类,非法经营类,合同诈骗,其它类别。深入研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犯罪类型,对有效的扼制经济犯罪案件高发的态势,对减少群众的损失以及社会的危害,维护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状以及趋势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具体表现在集资诈骗、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等类型。涉案金额较大,少则上百多则上百亿,而且占经济犯罪涉案金额比重较大。受害群体越来越广,有很多知识分子参与其中。从整体上看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整体呈上升态势,打击该类犯罪案件刻不容缓。

从发展趋势上看,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呈现出以下四个趋势。

第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手段进行犯罪。犯罪分子往往以合法的公司或者以合法的法人主体,以欺骗的手段或看似合法的工程项目为幌子,意图迷惑广大人民群众。如北京的“亿霖案”以销售林木为旗号,云南的“金座案”以养殖为假象。上述案件都有合法的工商登记,并成立合法的公司,投资者很难从公司的外在表现形式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严打涉众型经济犯罪[N] 企业导报.2006年11月

第二为获取群众信任对公司项目进行大肆宣传。首先.犯罪分子会以新闻媒体宣传的方式对其所从事的项目以及其公司进行大量的宣传报道,提高其行为的可信度。如云南特大合同诈骗案“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的合同项目诈骗案。云南君信投资有限公司在春城晚报、云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合同项目,提高其影响力和可信度。其次犯罪分子还会以投资慈善等公益事业为假象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如“东阳吴英案”,吴英曾多次将非法集资所得投入慈善事业,提高良好信誉。云南金座非法集资案、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合同诈骗案,等都是进行投资慈善事业以求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再次犯罪分子歪曲政府政策进行宣传最终披上合法外衣。在云南特大合同诈骗案“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的项目中,擅自改动昆明市市委书记仇和的批文,然后大肆的加以宣传。通过利用政策等欺骗受害者的案件在涉众型经济案件中时有发生,在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的过程中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三犯罪呈职业化。很多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犯罪人员多为有前科劣迹人员。在整个实施犯罪的过程中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和严密的分工,并做了大量的潜逃、销赃、毁证据的计划。有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员为整个犯罪提供专业的反侦查技术支持。

第四犯罪嫌疑人善于利用法律空白,规避法律责任。涉众型经济犯罪有很多法律法规不完善,刑法犯罪成本低,案件性质认定难,打击犯罪难等特点。很多犯罪分子通过钻法律空子,通过打擦边球,避重就轻的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该类犯罪高发态势往往是因为法律在的不完善导致的。

三、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分析

(一)发现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要求“打早打小”即在犯罪行为刚开始时或者犯罪危害比较小时进行合法有效的打击。然而在众多的经济领域,涉众型经济犯罪多数案件都披着合法的外衣,很难及时发现,较为隐蔽,只有多数受害人意识到被骗以后,犯罪行为才会败露。发

1、犯罪行为隐蔽性较强

涉众型经济犯罪发生于正常的经济活动中,犯罪分子利用现行的政策或歪曲领导的批示等进行大肆宣扬。同时,由于犯罪行为未暴露之前公安机关可以在工商、税务、卫生的部门查到其合法的登记记录,这导致了暴露过程较慢、潜伏期较长,在其资金链善为断裂之前,被害人很难发现犯罪行为。如典型的北京亿霖案长达两年多,东阳吴英案长达仅用一年多时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达38亿之多。

2、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交流不畅

难以及时发现犯罪,经济犯罪属新兴的高智商犯罪。而经侦队伍成立时间较晚(1998年10月),没有比较完善的情报系统。难以对重点行业、领域内秘密力量的布建,阵地控现犯罪难度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还不成熟。对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能力不足,对情报资源、信息的共享还不完善。没有建立与工商、税务、银行、海关、证券等部门情报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导致了案件长时间不被发现,遗误了侦查时机。

3、受害人不愿意报案。

盲目的进行投资,没有对所投资的公司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轻易听信宣传。同时涉众型经济犯罪多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许诺以高利返还。很多受害者抱着侥幸心理冒险参与,贪心占便宜。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人投机的心理,作案前期利用大量资金进行返利,以图获取更多投资者的信任。在公司资金链善为断裂之前,很多人为贪便宜,不愿意报案,更有甚者,受害人千方百计阻扰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嫌疑人,从而实现其发财的目的。受害人不愿意报案是涉众型经济犯罪发现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二)收集调取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难

经济活动的频繁,经济领域犯罪呈现出职业化、高科技犯罪相结合的特点。这就需要侦办民警拥有很全面的知识,如税务、会计、金融、计算机等方方面面知识。同时涉众型经济犯罪往往呈现出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较多,资金流动量较大等特点。这给侦办民警在侦办此类案件的取证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取证工作量大而且质量不好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所涉及受害者人数众多。如非法集资、传销案件,非法经营案件、涉众型合同诈骗案等受害人多达上千人,而警力有限,要一一做笔录,问清大体情况难度较大。例如非法组织传销案件,民警通常寻找关键头目再通过头目寻找其下线,进一步确定受害者。该类案件花费时间长、涉及人员众多,但办案质量往往都不高。

2、财务账簿不规范严谨,被损毁严重

资金繁杂、财务账簿不规范严谨,财务账簿做得简单粗糙,或者财务账簿被损毁是涉众型经济犯罪中取证面临的难题。由于犯罪分子在作案之前就有准备逃避打击,故意将财务账簿做得不规范,甚至作假帐,让证据无法反映涉案资金的流向与用途。同时,很多犯罪案件发现得比较晚,公安机关的打击相对滞后,当犯罪嫌疑人发现其犯罪行为败露时有些犯罪分子还会将会计记录、凭证和账册等进行销毁。

3、电子证据的出现,取证难度增加

网络活动中许多电子证据容易被修改、灭失或者删除,整个操作简单不易被复原,不留痕迹等特点导致犯罪分子利特别喜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在侦办案件中电子证据取证难已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课题。电子取证不仅仅是收取、固定证据难而且将其证据的内容转化为符合证据规则也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很多犯罪涉及的资金多、人员多、项目多,在证据的内容转化过程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近年来涉众型经济犯罪发案率比较高,而成功侦破案件的案件却很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难度较大,经贞民警相关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还不丰富。具体表现在犯罪的隐蔽性、犯罪呈职业化趋势、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较强、涉案金额大、破案时间长等方面。只有深入的分析其现象和原因,才能解决打击难度大的问题。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难度大主要表现在:

1、多部门协调配合难

犯罪分子多数有前科劣迹的,具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并且利用公安机关跨区域办案程序复杂的特点长期流窜作案,跨省甚至涉外作案,给跨区抓捕、跨区域取证、跨区域配合等方面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如“金华金信”案件涉及浙江省11市和新疆、云南、广西、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市。还有其它许多的案例涉及到国外、需要国际刑警组织和公安部的支持与配合。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很多的职能部门的管理问题,如云南金座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到林业、农业、卫生、公安、税务等部门,而各职能部门往往从本为主义出发,思想认识不足,不能够上升到综合治理共同防范的高度,形成不了打击防范的合力。另一方面存在着一些沟通协调保障机制不健全和紧密协作关系不到位的现象,客观上给打击经济犯罪案件带来了难度,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违法犯罪活动坐大成势,造成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和其它恶性案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2、办案经费投入不足

警务保障不足,办案经费不到位,一直是办理经济案件的老大难问题。许多基础性的工作需要办案经费的投入,特别是遇到涉案金额上亿的案件,需要的办案经费则需上百万之多。办案经费不足,主要影响着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安的阵地控制、经侦情报信息的建设、网上追逃以及经侦特情建设。如果经费不足,则很难发挥情报导侦的作用。第二办案过程中需要涉及评估、估价、会计鉴定费等费用,其中会计鉴定费在整个办案中支付比例较大,每年全国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鉴定费用达上亿元。第三警务保障不足,很难完成跨区域办案、跨部门办案,严重影响经侦民警办案的积极性。

3、经侦力量薄弱

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杂性、隐蔽性、智能型、跨区域、跨行业的特点,实战部门公安民警长期处于高风险、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现有的经侦力量很难适应经侦工作。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犯罪对象处于高文化高素质人员,掌握比较深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这就要求经侦民警一方面拥有法律、金融、证券、期货、财政、税务、工商、会计、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另一方面要求侦办民警有很强的业务素质。经侦队伍组建时间不长,新人较多,而且业务素质不高,导致经侦民警素质“先天不足”无法应对繁杂多变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办要求。经侦力量的薄弱给打击经济犯罪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建立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

由于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不足,公安机关应树4立情报主导侦查的理念,加强阵地控制,提高预警能力并加强监管,积极与各部门各机构合作,提高对该类案信息的驾驭能力,同时加强经侦队伍建设,提高办理该类案件的能力,有效扼制该类案件高发的态势。公安机关要提高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能力,必须建立以下侦查机制:

(一)建立健全情报导侦机制建设

“随着情报活动领域的拓宽开始向政治、经济领域渗透其定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多次在关于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讲话中提到要树立情报主导侦查的理念,提高侦查工作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合法有效的建设情报主导侦查机制,解决经济犯罪案件发现难的问题呢?应当从三方面入手。

1、建立全国联网信息资料库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具有人员多、资金流动量大、跨区域流窜作案的特点,传统的侦查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侦查的要求,只有建立全国联网信息资料库,才能有效打击该类犯罪。具体的做法有将有前科劣迹的犯罪嫌疑人员、违法人员纳入专门管控;将重点地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的管理;将全国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进行归类管理,并分析研判案件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建立资料库,方便比对查询串并案件,建立全国联网信息资料库,工作量繁重公安机关应当高度重视,有效的发现犯罪行为。

2、各部门加强情报资源的共享

公安机关加强和其它部门联系,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通过情报信息汇总、交流共享、分析研判,有效的发现违法犯罪,及时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之中。公安机关要开放有前科的违法人员,特别是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人员信息,保险行业开放其涉及的保险业务,工商部门开放公司企业的工商登记,林业部门开放林业政策和有关的林业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通过对各部重点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并及时将各类信息反馈给各部门,使各部门提高防控能力。同时公安内部各警种也应当加强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区域警务信息资源的利用。最终构建各类信息联网查询平台,以及涉众型经济犯罪情报信息预警平台。

3、提高特情质量

经侦特情主要在各经济领域相关情报信息,提供有利于经济犯罪犯罪侦查的线索,协助经济犯罪侦查部门控制预谋犯罪;同时通过贴靠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了解活动内幕 2李蕤、任怡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多维思考[D].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11月第6期 获取重要犯罪证据,掌控重要犯罪嫌疑人行踪[3]。在实战过程中,经侦特情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而存在着特情质量不高、积极性不高、建而不用为了应付考核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情报主导侦查的作用。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第一特情建设缺乏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使用上往往有“行政化”的倾向;第二特情建设考核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很多民警建立特情只为了应付考核;第三警务保障投入不足,专项经费不够,往往导致特情工作积极性不高;第四特情的物建没有向多层次、不同领域发展,导致收集的情报单

一、缺乏质量。提高特情质量的具体方法是:第一对特情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减少过多的“行政化”管理和不规范的考核制度。第二加大警务保障投入,特别是重、特大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财政资金专项提入在预防打击上高度重视。第三在重点的行业领域多层次的布建特情,如非法集资、金融、行业协会、地下金融等行业,提高特情服务的质量。

(二)建立健全取证机制

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过程中,取证工作是一个及其重要的问题,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如取证工作量大,财务会计账簿不规范,以及大量电子证据的存在。导致了在定罪量刑等很多司法环节很难有效准确的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那么研究公安取证工作,就显得极有必要。

1、梳理证据,提高证据质量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范围广影响较大,需要梳理证据,提高证据质量。比如公安经侦部门搜查的证据可能和工商,税务,银行,农业等多个部门的业务有关。在搜查扣押有关证据时一定根据刑事诉讼中的有关规定对证据的性质进行划分,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由证据到人的侦查模式,讯问清楚具体证据在整个侦查办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公安机关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不仅要搜集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搜集无罪的证据以及罪轻的证据。如“云南金座公司非法集资案”中公安机关搜集了金座公司的财务会计凭证,账册,银行对账单,成员名单,并将所搜集的证据进行了归类整理。有效的提高办案的效率。

2、聘请专业人员,彻底查清财务账簿

资金繁杂.财务账簿不规范,财务账簿做得简单粗糙是涉众型经济犯罪财务账簿容易出现的现象。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当事人故意做假账,做不规范的账簿以求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或者过于自信疏忽大意等原因使办理的财务会计账簿发生错误。公安经侦部门应当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会计或审计人员对不规范的财务账簿进行搜集,通过彻底检查,查清公司资金往来结算收支财务凭证,查清犯罪嫌疑人以及受害人的资金账户的收支情况,从而获取犯罪活动的证据。

3、搜集和固定电子证据

3湛艳清 防范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研究[D].四川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21卷第6期 涉众型经济犯罪往往通过网站募集资金,通过银行实现资金转账,通过电子文档记录公司财务信息。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已经趋向于无纸化。这也就决定了电子证据的重要性,在收集和固定电子证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电子证据的收集方法和收集方式。具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控制涉案的计算机,不允许犯罪嫌疑人接触。由于电子证据具有容易被更改,销毁,不易复原等特点。如果犯罪嫌疑人销毁了电子证据则对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第二 请专业人员予以确认是否存在程序炸弹。在以往的侦查过程中犯罪嫌5疑人为了逃避打击往往在计算机的程序中安装程序炸弹如果移动计算机或者切断电源时容易将文件损毁。计算机的查封扣押和移动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第三 搜集与案件有关的重要电子资料。比如犯罪嫌疑人的qq号码以及密码,博客。网络银行账号以及有关个人信息的相关资料一定要注意搜集。如果搜集到重要的信息则很有可能成为破案的突破口。第四“做好计算机证据内容的转化工作,使所有的证据资料都能够以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形式出现,保证其完备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4]

(三)建立健全侦查协作机制

当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发生,往往是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多个部门和多个地区,这就要求侦查部门经侦民警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完善的协调机制。在公安行业内部、行业外部以及扩地区进行侦查,有效解决打击难问题。

1、加强公安部门内部协作机制

加强派出所经侦联络员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加强与网监部门协调寻找网上可疑信息,并分析其具体IP,以及共同防范网络传销等案件,在侦查取证过程中,如果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取证,应积极和网监部门配合,加强与行动技术部门的情报协作交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实现情报交流渠道畅通,联手共同打击等。

2、加强和其它行业协作

许多该类犯罪是由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管不利或者相互配合协作机制的缺失,导致办案难度加大,办案费用增加。现阶段侦查中存在着法律规定很多案件需要其它部门得出结论后才可以立案,这就需要与其它部门协调与配合。如在公司企业进行工商登记时会有很多的信息,当公司企业犯罪时公安机关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提取相关信息材料,进一步查清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在公安民警与其它行业部门进行协调配合贯穿在侦查办案过程中。特别是情报资料的搜取、犯罪证据的调取,以及赃款赃物的查封扣押和冻结工作。

3、加强跨区域协调

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人数多、范围广、跨区域甚至涉及到港澳台和国外。加强区 [4] 杨 威 新形势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N].湖北警官学院院报.2008.年5月第101卷第2期

域间的司法合作,特别是涉及到跨区域抓捕、跨区域取证、追赃等侦查难点时,一定要树立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的意识。同时提高经侦民警异地办案的能力。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经侦部门应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逐步建立海外抓捕、取证追赃机制和司法协作机制,降低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破案成本。

(四)完善经侦队伍专业化建设

在经侦实战过程,往往通过专业人员的组建和对经侦民警进行培训来提高经侦队伍的战斗。但是现有的专业人员的选拔制度以及培训制度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诸如经侦专业知识不足,综合知识能力不足,实战能力弱,选拔干部时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严重制约着经侦队伍作战能力的发挥。完善经侦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应当从三个大的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完善的民警培训机制

“警察人力资源是警务活动中人的因素总称,研究开发配置警察人力资源,是增强警察队伍疑聚力和战斗力的先决”[5]从培训的模式上来说,首先明确培训的重点,通过对培训对象岗位需求存在的不足的针对现实问题作出针对训练。摆脱传统的仅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理念和模式。其次,培训的模式应该多样化。使用和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培训形式有多种多样,如短期脱产培训、专家教授讲座培训、案件研讨、竞赛考核、业务调研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再次,案例与教学相适应,强调知识的灵活性、使用性。教学内容源于实战,贴近实战,生动、浅显易懂、提高培训的效率。从培训的资源层面上来说首先应着力提高培训者的素质,优化培训教师资源。如将实战部门中拥有丰富经验的民警抽调出来作培训师;将许多在专业领域有很强业务素质的专家、教授请到培训队伍中,整体提高学员的业务素质。再次建立经侦部门、经济行政执法部门、教学科研部门的协作制度,这是经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经济犯罪本身独有的经济性,复杂性,隐蔽性等专业特点决定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必须走专业化的路子.”[6]经侦队伍正规化建设必然要求培养专业人才,适应当前复杂的经侦工作。具体的培养方法如下第一加强长期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财务会计、证券票据、计算机等知识。第二通过有针对性的组织专门人才进行交流与合作,特别加强内部人员、异地侦查人员的交流与学习。第三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邀请全省甚至全国的经侦技术骨干参加,提高整体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5〔西班牙〕马怒.埃尔.怒涅斯.佩德拉萨:《公安管理与犯罪防范》[M].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 6韦振团

浅谈经侦工作的专业化及专业人才的培养[D].关系公安干部管理学报2001年第2期

结语

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难点,而针对上述难点需要更加完善的措施予以解决,本文通过情报主导侦查机制建设,取证机制建设,侦查协作机制建设,民警培训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这将会在公安实战部门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最终有效的打击经济犯罪,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严打涉众型经济犯罪[N] 企业导报.2006年11月

[2]李蕤、任怡 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多维思考[D]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11月第6期

[3]湛艳清 防范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研究[D] 四川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21卷第6期

[4]杨 威 新形势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特征及侦查对策[N].湖北警官学院院报.2008. [5]马怒 埃尔 怒涅斯 佩德拉萨:公安管理与犯罪防范 [M].外文出版社 1998年版 [6]韦振团 浅谈经侦工作的专业化及专业人才的培养[D].关系公安干部管理学报2001年第2期

[7]李大欣 涉众型犯罪探析[D] 潍坊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9卷第3期

[8]唐祥生 秦小斌 对当前我省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12月第19卷第6期

[9]陈荣飞 涉众型经济犯罪之特征,成因及防控措施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报[D]2008年10月第5期

[10]王俊家 经济犯罪侦查的难点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D]2008年第4期

致谢

在论文撰写过程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及多次的修改才最终定稿,其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教师陈冯妤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她工作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始终感染着我和激励着我,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没有陈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在此,我衷心感谢她的帮助,希望陈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我的父母,几十年的读书生涯将告一段落,这几十年以来都是父母一直在物质上精神上支持着我鼓励着我,最终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感谢以前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诸多老师,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与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发展。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记住你们的教诲,不辜负你们对我的希望。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第四篇:谈怎样构建现代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

经济案件查处难已是当今人所共知的不争事实,笔者认为,当今经侦案件查处难除了技术层面和立法层面等因素影响外,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正在运行的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尚未得以理顺和健全,这是制约经侦效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试就当今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成因及如何构建经侦协作机制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经侦协作机制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经侦协作机制虽然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也都召开过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方案措施文件规定也是非常具体清楚,但这些协作机制的研究制定没有考虑现有实际状况,以致理论上的机制与现实脱节,使得经侦协作机制最终沦为纸上谈兵,落到起来变成一句空话,背离了建立协作机制的本意,在机制上不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五大机制上的缺陷:

一是部门协作机制沦为空谈。部门不配合、不协作首先表现在该移送的案件不移送,该提供证据、资料的怠于提供,该协助冻结、扣押的物质、资金等财产推诿、消极,该提供的相关鉴定不按期作出,以及给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给侦查制造障碍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怠于协作的情况,是因为由于各部门隶属不同的系统,各部门重心各有侧重,加之部门为考虑自身利益关系,从而会导致因利益冲突各部门与经侦机关合作和配合过程中首先以是否会影响本部门利益为前提来决定是否参与配合和协作。基于这一前提,各部门在配合公安经侦机关在打击经济违法犯罪中就不是以是否真正能以打击经济犯罪、维护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为已任,而是以这种配合是否能给本单位或本部门换取单位效益为衡量标准来定取舍。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部门配合和协作机制也就难免会流于一种形式,配合和协作可以说是“貌和神离”。其次是在目前单位负责人负责制的情况下,单位内部因害怕打击报复、压制而不敢就单位或部门负责人个人的经济犯罪向相关部门反映和举报;第三是单位或部门内的一般人员的经济犯罪,各单位本着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思想,因害怕被查实后影响单位和部门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的指标,影响单位的形象而主动“自我消化”,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信息共享机制尚未起步。就公安内部而言,经侦与刑侦部门相比,经济犯罪的信息网络建设和情报资料库建设起步比较晚,质量差,情报信息量少;而对秘密力量的物建、管理和对税收、金融、证券等经济犯罪高发领域的控制等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办案质量的提高和经侦的深入开展。其次,公安经侦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经济、金融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对这些部门中的违法案件缺乏了解,不能有效的合作。第三,网络信息闭塞,缺乏畅通灵敏的信息反映渠道。造成这一失误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信息网络不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收集、反馈制度,信息闭塞,反应迟钝。

三是群防群控机制缺乏引导。突出表现在群众对参与经济案件的侦破没有积极性,有些表现为心态上的麻木。经济犯罪一般都不会危及自身利益,即使危及也是隐性而非显性的,加上怕遭打击报复,本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思维,采取不管、不问,不配合。

四是独立办案机制尚待努力。虽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多年一直呼吁并倡导司法独立,公正办案,但现实的情况是案件办理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干预和压力,尤其是经济案件由于其与权利部门或多或少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使得经济案件的侦破变得更是难关重重,扑朔迷离。一旦有某个经济案件进入经侦视线,说情者、权利层打招呼者就会络绎不绝,以阻挠侦查进一步深入。

五是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损。公众信赖机制缺损重建主要是针对公安系统内部而言。时下公安经侦机关在对涉嫌查处一些经济个案中的一些做法,就连从事这项的局内人从心底来说也不敢恭维。其中的一些蔽端仍然是体制上、机制上的问题所带来的,从而影响了经侦机关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使得公众信赖机制严重缺失,也使许多经济上的受害人不愿与公安经侦机关打交道。之所以公众对公安部门经侦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安经侦经费不足所导致,由于经费掣肘,很容易形成“有经费就办案,无经费就瞪眼看”和“你出钱,我办案”的局面。

上述五大机制缺失和不健全的原因是所引起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归纳其突出的危害表现主要有三:一是案源来源渠道不畅;二是部门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甚至人为封锁,容易陷入一种有案查不透,有案无处查,有案不会查的局面;三是部门配合不力,造成经侦部门陷入了一种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

二、构建现代经侦协作机制的思路及构想

针对前述经侦协作机制存在的缺陷及所带来的蔽端,笔者认为当

今要想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经侦协作机制,必须从务实求新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可操作的层面以及制度规则的制订层面为经侦协作机制探求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现代经侦协作机制来。

一要加大硬件投入,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集收集、整理、登录、更新为一体的本辖区内全社会、各部门的经济信息共享、情报资料交互平台。由于当前经侦缺少信息资料的支撑,同时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资料能否实现共享,不仅关系到当前能否使经侦快捷提速的问题,更关系到经侦能否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问题,以及能否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踪,以利有效实现全程控管,将经济违法犯罪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真正体现出打防结合,避免损失的根本目的。而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这一工程仅靠基层公安机关自行解决是极不现实的,建议采取自上而下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上级统一配置调拨,这样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的信息收集、交换网络平台,为今后现代化的经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一个能适应现代经侦的集信息采集、情报交换、网络管理、资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二要加大经侦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全社会关注经济,经济关注经侦这样一个氛围。由于当前社会公众对经侦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有案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通过加大对经侦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经侦、理解经侦、进而支持经侦,才能真正让经济活动者感到经侦机关是他们的保护神、贴心人。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定期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重大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重大案件查结公示,举办经济案件查处成果展,试行重大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化的公众听证、各部门专家会诊等相关情况报道,让社会公众充分享有对经济案件查处中的知情权。

三要加大对群众参与经侦的引导,深入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支持经侦、协作经侦这一方向上来,形成只有群众监督才是最有效监督的机制。一是可以试行建立群众对经济案件的信访接待机制,让群众对举报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二是健全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重点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措施,对查实的经济案件要给举报人以物质奖励为主的奖励机制;同时对出现利用权利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行为,公安要机关要从严查处,切实保障群众检举,揭发的权利,促进经侦开展。

四要加大对经侦案件办案经费的投入,确保经侦案件自身无经济阴影,提升经侦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树立经侦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大对经侦干警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当前许多经侦干警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智能化、科技化、隐蔽化经济犯罪的侦办需要,当前必须把加强经侦干警业务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在培训形式上,在强化民警自学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轮训、以案讲评、模拟测试、组织庭审旁听、评选办案能手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警办理经济案件的意识和水平,增强民警的综合素质。

六要加大对各专业人才专家的聘用。鉴于目前经侦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现有经侦人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一支具有各方能力的全才精英实际,可以有计划地在对各部门、各行业聘请一些专、尖、精人才,遇有疑难问题,技术问题,定期召集这些专家权威人士集中会诊,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杜绝错案的发生。

七要加大对部门协作机制上立法和执法层面的研究。通过立法环节上的修订,堵塞漏洞。

今要想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经侦协作机制,必须从务实求新的角度出发,重点从人性化的角度、可操作的层面以及制度规则的制订层面为经侦协作机制探求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现代经侦协作机制来。

一要加大硬件投入,尽快建立起一整套集收集、整理、登录、更新为一体的本辖区内全社会、各部门的经济信息共享、情报资料交互平台。由于当前经侦缺少信息资料的支撑,同时从今后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资料能否实现共享,不仅关系到当前能否使经侦快捷提速的问题,更关系到经侦能否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问题,以及能否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踪,以利有效实现全程控管,将经济违法犯罪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真正体现出打防结合,避免损失的根本目的。而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这一工程仅靠基层公安机关自行解决是极不现实的,建议采取自上而下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上级统一配置调拨,这样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的信息收集、交换网络平台,为今后现代化的经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一个能适应现代经侦的集信息采集、情报交换、网络管理、资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二要加大经侦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形成一个全社会关注经济,经济关注经侦这样一个氛围。由于当前社会公众对经侦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导致有案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通过加大对经侦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经侦、理解经侦、进而支持经侦,才能真正让经济活动者感到经侦机关是他们的保护神、贴心人。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定期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重大案件查处的进展情况,重大案件查结公示,举办经济案件查处成果展,试行重大案件查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化的公众听证、各部门专家会诊等相关情况报道,让社会公众充分享有对经济案件查处中的知情权。

三要加大对群众参与经侦的引导,深入发动群众自觉投身到支持经侦、协作经侦这一方向上来,形成只有群众监督才是最有效监督的机制。一是可以试行建立群众对经济案件的信访接待机制,让群众对举报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二是健全群众举报奖励机制,重点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措施,对查实的经济案件要给举报人以物质奖励为主的奖励机制;同时对出现利用权利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行为,公安要机关要从严查处,切实保障群众检举,揭发的权利,促进经侦开展。

四要加大对经侦案件办案经费的投入,确保经侦案件自身无经济阴影,提升经侦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树立经侦为民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大对经侦干警的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当前许多经侦干警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智能化、科技化、隐蔽化经济犯罪的侦办需要,当前必须把加强经侦干警业务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在培训形式上,在强化民警自学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集中轮训、以案讲评、模拟测试、组织庭审旁听、评选办案能手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警办理经济案件的意识和水平,增强民警的综合素质。

六要加大对各专业人才专家的聘用。鉴于目前经侦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现有经侦人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一支具有各方能力的全才精英实际,可以有计划地在对各部门、各行业聘请一些专、尖、精人才,遇有疑难问题,技术问题,定期召集这些专家权威人士集中会诊,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杜绝错案的发生。

七要加大对部门协作机制上立法和执法层面的研究。通过立法环节上的修订,堵塞漏洞。

第五篇:论经济犯罪侦查中的会计与审计

文章标题:论经济犯罪侦查中的会计与审计

会计与审计作为一种职业有它们自己的规范和特征。这些规范和特征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使得一般人不通过专门学习难以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这些特殊的规范和特征也能使我们发现违反职业规范甚至是国家法律的行为和事件。以下笔者就从几个方面举例介绍经济案件侦查中会计与审计技能的运用。

、虚假金融票据的识别

票据的填写能集中反映会计的专业规范和特征。在办案过程中,对票据真伪的科学判断,可以证明案件的事实,确定嫌疑对象,以及为笔迹鉴定提供条件。

例如:有一张银行现金支票,中文大写金额栏填“参千式百久十元正”;小写金额栏填“3千2百9十?元?角?分”;出票日期栏填“拾壹月陆日”;出票人账号栏一排十四位阿拉伯数字连笔写成。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该票据不是会计人员填写的,因为填写方法不符合会计职业规范。

第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但可用繁体字。这是因为中文大写数字笔画多,以防止涂改发票、支票等信用凭证。

第二,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应当填写人民币符号“¥”。

“¥”与数字之间不能留有空位(本例中应当填于“万位”),并与阿拉伯数字有明显区别,以防涂改。还有小写金额栏的元位、角位和分位应填写“0”字样。

第三,出票日期栏填写错误。票据的出票日期是票据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在填写月、日时,月为壹、贰和壹拾的,日为壹至玖和壹拾、贰拾和叁拾的,应在其前加“零”;日为拾壹至拾玖的,应在其前加“壹”。

第四、出票人账号栏的一排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应连笔,而应独立有形,整齐有序。因为会计在填写会计资料过程中,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必须遵循一定的职业规范。如:每个数字大小均匀,数字之间不留间隙且一律向右倾斜,紧贴格子地线但上不顶格,占到格子的1/2至2/3;数字书写,均从左至右,自上而下,先左后右,不准倒笔顺书写;“1”要写得比较长,将格子占满,以防被改写。会计人员书写的阿拉伯数字和其他行业人员书写的阿拉伯数字有着明显的区别。

基于以上事实,再结合案情特点,可以帮助分析、确定嫌疑对象,并为最终通过笔迹鉴定,认定作案人提供科学依据。

二、企业会计报表造假的认定

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二者造假目的不同,所用的手段也五花八门。

(一)虚增利润的主要手段及其认定方法

1、虚构销售。即企业虚构销售客户,开出销售发票,虚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这种造假手段的认定方法,最方便的是直接向欠款单位求证,以确认账目记载是否属实。但为防止双方串通,可以通过比较企业当期的销售量是否大于实际生产能力;审查企业当期的销售合同、出库凭证等原始资料(看其手续是否齐全)等方法加以认定

2、少转销售成本。是指企业不按销售配比原则结转销售成本,导致企业库存商品的账面金额大于实际金额。最简单的认定这种造假手段的方法就是抽查盘点,将企业实际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账面存货的数量和金额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差异。

3、少提固定资产折旧。认定时,主要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是否随意改变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

4、少提或不提银行贷款利息。认定时,既可根据贷款合同,测算利息计提情况;又可向银行进行函证。

(二)隐瞒利润的主要手段及其认定方法

1、虚构成本。其表现形式是:企业原材料的购进手续不全,虚列应付账款,且逐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隐瞒利润。主要的认定方法就是审查原材料的购买手续是否真实齐全。

2、销售收入不入账。销售收入不入账,隐瞒利润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客户单位无需销售发票。账面表现是企业的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金额较大且长期没有变动。认定方法有二:一是审查原始凭证;二是函证客户单位。

3、将资产转变为成本。例如某企业在购进固定资产时,要求销售单位将增值税发票开为材料、配件等。这样,企业不仅可以将资产变为成本,偷逃所得税,而且可以将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变换为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偷逃增值税。认定方法主要是审查原始会计凭证。

三、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分析

以下是上市公司利润作假的常见手法:

(一)利用重组费用调节利润。公司重组包括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重组后转让资产是上市公司提高当期利润最便捷和最实用的方法。控股股东高溢价收购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对外投资等,以虚增利润。重组费用理应将“递延余额”记载在资产负债表

上,逐年注销盈利。但是当市场预测发生改变或公司盈利不足时,上市公司会将巨额的重组费用一次性从资产负债表上抹掉,大幅度地降低当年利润,甚至表现为亏损。

(二)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上市公司本身与控股股东、非控股子公司以及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四者之间经常进行关联交易,因为交易价格不是在公平的条件下确定的,所以能够达到人为增

加或减少利润之目的。如果上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控股股东之时,销售收入会因此增加,但不一定会产生实际的现金流量,只是应收账款和利润的虚增而已,实际上并未实现对外销售。同样,从控股股东采购原材料或支付相关生产费用时,提高支付价格可增加生产成本达到减少利润的目的。另外,上市公司可在不同控股程度的子公司之间分配订单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比如上市公司想增加利润,可将订单全部或大部分交由本公司或控股程度高的子公司生产;反之,则将订单大部分交由控股程度低的子公司生产,该手段也常被上市公司用来逃避税收。因此,在调查时首先要掌握公司控股股东的情况以及本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情况。要特别关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资产转让、销售、采购、商标使用、资金占用等交易的价格和支付手段是否正常。

(三)利用收购兼并调节利润。近年来,在上市公司中兴起了收购、兼并和联合之风。收购兼并时,收购价经常超过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按会计惯例,超额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商誉,并按不超过40年的时间摊销,但是,上市公司却往往将收购价超过净资产的价值,确认为研究与开发费用,予以摊销。要么就是为了隐匿储存盈利,在兼并收购的幌子下预提大量经营费用以增加负债。

(四)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表现为:

1、上市公司需要造成盈利的假象,避免因连续亏损而遭退市时,就会在财务报表中,不计提或少计提减值准备;或本期提取巨额减值准备,次年冲回。

2、上市公司需要隐瞒利润,偷逃国家税收或储存多余利润以弥补业绩不佳的时,就会根据与事实不符的假定,在利润较高的估计一些费用和损失,如退货损失、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使之形成减值准备。

(五)提前确认收入调节利润。上市公司为了虚增利润,往往不遵守收入确认的标准,提前确认某些收入。例如:在销售完成之前,甚至货物起运之前确认收入(按照会计惯例,只有销售绝无问题的大宗农产品或贵金属才允许在收获后或采掘并加工成成品后,立即予以确认)。或在客户保有退货权的期限到期之前或客户有权推迟购买时进行收入的确认。上述收入的确认似乎表面上只不过把收入确认的期限提前,但实际上存在有的收入不可能实现,不应予以确认或必须撤消确认的问题。

四、存货中异常现象的剖析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产成品等。由于企业存货的形态及流转变化万千,价值与实物流转程序存有一定的差异,计量及计价存在可选择性,生产成本及费用归集、结转的复杂和技巧性等,在会计核算上,存货对应的会计账项很多,存货项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账项。下面笔者就在实务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谈谈审查存货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存货采购环节中的异常现象

1、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挂账,其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对于此类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为生产何种产品而预付的账款、该种产品的生产周期、时效性、预付账款的理由、合同等预付款的依据文件、预付账款的账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实质是否已货到或已消耗转为成本费用。

2、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挂账,其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对于此类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时效性、其他应收款挂账理由及发生额的变动次数及频繁程度、其他应收款的账龄、其他应收款挂账采购的物料与生产产品的因果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实质是否货到或消耗已转为成本费用。

3、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挂账,其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对于此类现象,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原材料的耗用周期及频率、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时效性、材料采购挂账理由及发生额的变动次数及频繁程度、材料采购的账龄、材料采购挂账采购的物料品种与产品的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是否存有异常,判定其实质是否货到或消耗已转为成本费用。

(二)生产领用及费用归集中的异常现象

1、材料领用的用途随意,归集材料费用人为在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的产品之间分配,通过递延确认结转营业成本从而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对于此类现象,应收集企业生产产品的原料构成、配比消耗情况的定额、企业同类品种前几期的材料消耗对比情况、企业前几期及近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等对生产产品单耗的影响,收集企业的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情况的资料,利用金属平衡图的原理抽样测试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产品的材料消耗、行业内同种产品的消耗定额等资料相互联系印证分析疑点及异常。

2、人工费用的归集及分配人为在畅销、销量一般及滞销的产品及生产车间之间分配,通过递延确认结转营业成本从而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对于此类现象,应收集企业产品的工时定额或经验耗费数据、生产产品的车间及厂矿的生产统计报表或车间的考勤记录、车间产品的耗用及开工记录的日志或台班记录、车间核算员核算的相关资料、人力资源部的厂矿人员分布及工种、职位及薪酬报表的原始记录等资料与财务归集分配的人工费用,用以相互印证及分析复核,以辨别是否存有人为调剂利润的情况。

3、原辅材料已领用消耗而求相应结转材料等费用以达到调剂当年利润的目的。对于此类情况,应加强盘点的审计程序,进行重点抽样或全面盘点实物,具体分析盘亏及盘盈的原因,收集当年的产值及产量统计报表、生产产品材料的正常消耗定额、正常的经验消耗数据,对两者作比较分析,看是否有异常,同时根据机器设备全年或某时段的工作记录推算其生产产品需耗用材料的数据,与企业的统计数据及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是否有耗料而未进成本以调剂利润的情况。

4、财务做账时直接在账上调整生产成本,从而人为调剂产品的单位成本以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对于此类情况,应关注账上生产成本的借方红字或贷方的非结转到产成品的项目、生产成本在工序之间与产量(产值)记录是否配比,分析是否故意提高在产品的成本而调剂产成品的成本以达到调剂利润的目的。

(三)产品销售及发出环节的异常情况

1、人为调节结转产品到主营业务成本的数量,从而达到少转成本、调剂利润的目的。

2、人为改变产成品发出的某期间或某几笔业务的计价方法而在年中或年末采用正确的计价方法,以达到少转或多转成本从而调剂利润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各种经济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常常是在变动中弄虚作假,在深藏中蒙混过关。变是指变真为假,变实为虚,变公为私,变人为己;藏是指隐藏深固,巧妙掩饰,诡秘掩盖,层层掩护,遍布障眼,蒙混过关。同时,我们也看到:对单位或个人的财会信息和资料的审查是公安机关侦查经济案件的重要工作之一,具有一定的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是经侦民警的一项基本素质。为提高侦查工作的成效,提高办案质量,规避和降低办案风险,应当从研究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入手,探究会计舞弊的手法及其特征、规律,表现形态,涉及的范围及领域,作弊的时段和常用的手法,掩饰和隐藏的手段,反审查的措施等等。这样才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尽快破案。

经侦队伍起步晚,相当部分同志没有经侦工作经验且文化层次不高,专业性人才奇缺等原因,使这支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与当前的工作需要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入世后,这支队伍要应对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各种复杂局面,如犯罪侵害领域加深和扩大;经济犯罪国际化、智能化、隐蔽化和专业化等。如果不苦修内功,很难发挥自身职能,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因此,笔者建议经侦部门要:

1、努力学习,特别是对会计与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

2、加强金融、税务、审计等相关经济知识的培训。

3、重点引进高层次专业财会和审计人才。

4、通过各地警察院校培养专业司法财会人员。对外,还要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预防犯罪的发生;强化与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

《论经济犯罪侦查中的会计与审计》来源于,欢迎阅读论经济犯罪侦查中的会计与审计。

上一篇:纪检年度工作汇报下一篇:监察委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