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级干部任职条件

2022-12-04

第一篇:高校科级干部任职条件

高校教师任职条件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

发布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 文 号:新人发[2003]43号 发布日期:2003年09月09日 生效日期:2003年09月20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事局、教育局,各地、州、市人事局、教育局,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人事(职称)部门,中央驻疆单位人事(职称)部门:

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或建议,望及时告知我们。 原《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新人职字[1994]44号)和《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破格"评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暂行条件)的通知》(新人职字正1995)172号)文件停止执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

二00三年九月九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试行) 第一条 本条件适用于我区各类高等院校的教师。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第三条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四条 参加国家或自治区职称外(汉)语考试,成绩达到家或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公布的合格标准。

第五条 参加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取得继续教育合格

证书。

第六条 参加国家或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达到国家或自治区职称主管部门公布的合格标准。

第七条 助教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一年;

(二)学识水平、工作业绩条件

1、具备从事某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识,能承担l门课程的辅导、答疑、实验课、批改作业、实习等教学工作,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

2、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工作总结,经考核胜任助教工作。 第八条 讲师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受聘助教职务4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工作业绩条件

1、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水平

具有本专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发展动态,收集本学科的科研信息,担任专业课程的讲授及其它教学工作,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学生的科技活动,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

2、实践条件

(1)承担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学工作,编写实验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2)参加教学法研究,或参加编写、翻译、审定高等学校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工作。

(3)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工作、班主任工作或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3、工作量及论文、科研成果条件

(1)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应承担至少一门课程的讲授,完成学校规定的年

均教学工作量,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任现职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及参与编著公开出版的教材至少两篇(部)以上;或编译、翻译一门课程的教材,或取得一项技术开发成果(限前三名)。

(2)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应完成学校规定年均教学工作量的80%以上,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及参与编著公开出版的教材至少三篇(部)以上;或编译、翻译两门课程的教材;或取得两项技术开发成果(限前三名)。

(3)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教学的人员或经学校批准在某段时间专门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应完成学校规定年均教学工作量的30%以上,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及参与编著公开出版的教材至少四篇(部)以上;或取得两项以上技术开发成果(限前三名)并推广一项应用成果,经鉴定效果良好。

第九条 副教授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l、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

2、大学普通班、文革前入学的大专毕业生,受聘讲师职务五以上;

3、在地、州(不含乌鲁木齐地区)及以下单位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的大专学历人员;或在县以下(含县及县级市)和在三,四类地区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25年以上的人员,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工作业绩条件

1、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水平

具有本学科、本专业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本学科、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并能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践条件

(1)参加学术活动并提出学术报告;主持或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及其它科学技术工作;主持或参加编写、翻译、审定新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主持或参加教学法研究。

(2)指导实验室的建设、设计,革新实验手段或充实新的实验内容。 (3)承担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4)具有指导研究生或进修教师的能力。

3、工作量及论文、科研成果条件

(1)以教学为主的教师,须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基础课、专业课的讲授工作(其中包括一门主干课),完成学校规定的年均教学工作量,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可包括有关教材教法研究,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论文)及参与编著公开出版的教材三篇(部)。

(2)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须承担一门以上专业课、主干课的讲授工作,应完成学校规定年均教学工作量的70%以上,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承担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编著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五篇(部),其中至少在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少数民教师应有公开出版编著、编译的教材或论文五篇(部)或专著、论著两部;

(3)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教学的人员或经学校批准在某段时间专门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须承担一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年均教学工作量的30%以上,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或青年教师;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编著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七篇(部),其中至少在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两篇;少数民族教师应有公开出版编著、编译的教材或论文六篇(部)或专著、论著三部,其中至少在公开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汉文期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

(4)获得国家专利,从事科技开发、推广、应用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果,视其级别及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应与科研论文同等对待;出版专著、论著数量与发表论文数量按1:3比例进行折算。对于获得省部级以上专业技术成果奖励(限前三名)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

(三)副教授"破格"评审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在评审副教授时除应具备上述思想政治、学识水平、工作业绩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5项条件中的至少2项条件:

1、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的获得者(限前三名);或获省、部、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或是自治区社会科学一等奖以上项目的主持人(以成果鉴定书或获奖证书为准)。

2、已系统讲授两门或两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或一门以上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程;或已讲授两门以上助教进修班或教师骨干班的课程,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或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或是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3、在公开出版的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

4、正式出版一部以上个人学术专著或是两部以上高校教材的主要执笔者;

5、直接主持并完成(或正在进行)大型项目的研究、审定、推广,且已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是国家、省、部委级研究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其成果有较高的学术或应用价值。

第十条 教授任职资格条件

(一)学历、资历条件

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受聘副教授职务五年以上。

(二)学识水平、工作业绩条件

1、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水平

具有本学科、本专业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时掌握本门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相关学科知识。

2、实践条件

(1)担任本科、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其教学内容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能组织领导教学、科研、师资培训、指导实验室设计、建设和革新实验手段或充实新的实验内容。

(2)主持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具有创新能力;主持编写、翻译、审定新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及教学法研究。

(3)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3、工作量及论文、科研成果条件

(1)以教学为主的教师,须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基础课、专业课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年均教学工作量,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积极参与并负责主持教材教法研究、教学管理研究及学科建设,成绩卓著;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负责编著公开出版的对本学科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教材五篇(部),其中至少在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

(2)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任期内须承担一门以上专业课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年均教学工作量的60%以上,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指导研究生或青年教师,成绩卓著;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负责编著公开出版的对本学科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教材七篇(部),其中至少在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两篇。

(3)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教学的人员或经学校批准在某段时间专门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须承担一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年均教学工作量的30%以上,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秀,承担指导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工作;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编著公开处版的学术著作九篇(部),其中至少在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三篇. (4)对获得国家专利,科技开发、推广、应用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果,视其级别及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应与科研论文同等对待;出版专著、论著数量与发表论文数量按1:3比例进行折算。对于获得省部级以上专业技术成果奖励(限前三名)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指辅导员、系团总支书记、系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副书记、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以及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领导。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除应具备《条件》规定中的思想政治条件和学历、资历条件外,还应达到以下条件:

(一)助教

1、初步掌握大学本科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较好的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理论。

3、有比较系统的政治、经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某一学科知识。

4、能组织和指导一个年级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

(二)讲师

1、具有较深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较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较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理论。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4、能对在大学生中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做专题剖析。

5、组织和指导一个院系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社会活动,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成效,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学生管理工作。

6、较好的总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进行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并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课程的讲授完成学校规定的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20%,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

(三)副教授

1、具有系统而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系统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理论,能积极有效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3、有较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4、对在大学生中有影响的错误思潮具有较强的分析、说服能力。

5、组织和指导校或系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显著,善于做个别学生

的思想工作。

6、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省部吸以上(含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专著或教材两篇(部),并系统地讲授一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20%,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

(四)教授

1、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水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理论以及较强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能力。

3、有比较渊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4、了解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社会思潮的主要观点和发展趋势,对其中某一领域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5、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作者(限前三名)在公开出版的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专著或教材四篇(部),并系统地讲授两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专任教师学工作量的20%,经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优良。

第十三条 本条件从2003年9月20日起执行,过去所发文件规定与本条件不符的,以本条件为准。

第二篇:科级干部任职资格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

科级领导职务干部聘任实施办法的通知

西校〔2006〕105

各单位:

《西南大学科级领导职务干部聘任实施办法》已经 2006 年4 月 20 日校长办公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西南大学

科级领导职务干部聘任实施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等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结合我校实际,现就科级领导职务干部聘任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第一条 指导思想 科级领导职务干部聘任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围绕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一支思想政治合格、业务好,管理水平较高,能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科级领导干部队伍。

第二条 聘用原则 1、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2、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3、竞争、择优的原则 4、结构合理的原则

第三条 聘期 ,第一年 科级领导职务干部聘期 4 年(有特别规定的除外)为试用期。

第四条 应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好的政治理论水平。

2、热爱党政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服务意识强,坚持原则,作风民主,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3、应是学校的在编在岗职工。专职教学科研人员应聘后,须全时从事管理工作。

4、身体健康

(二)任职资格

1、现任科级领导职务干部续聘,年龄不超过 52 周岁。

2、新聘科级领导职务干部应当具有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 (1)晋升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时间满 3 年; ②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时间满 1 年。 (2)晋升正科级领导职务的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学本科学历,在副科级干部岗位上任职满 3 年; ②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时间满 2 年。 ③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五条 聘任程序 (1)集中聘任的,通过公开选聘的方式;(2)个别空缺职位的聘任,提出人选后,职能部门按规定组织考察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行文聘任。

第六条 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科级机构设置和科级干部聘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科级干部任职发言

科级干部任职发言我校在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科级干部任职宣誓仪式,科级干部任职发言。校领导谭书敏、倪师军、高卫东、黄润秋、龚灏、刘树根出席了仪式,全校新任命的322名科级干部参加仪式。宣誓仪式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校党校常务副校长邹功江主持。

全体科级干部在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王敏领誓以及校领导的监誓下,面向党旗、国旗庄严宣誓。

校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王敏宣读了科级干部的任职通知。各单位科级干部代表分三批走上主席台从领导手中接过任职通知。此次是我校首次举行科级干部任职宣誓,目的是要加强所有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为我校的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党委书记谭书敏代表学校党政对全体科级干部表达了六点建议和期望:第一,要珍惜机遇、体现价值,不辜负群众和领导的信任和期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满意;第二,干部们要强化学习、提高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争在工作中有新的作为;第三,要培养前瞻性思维和宽广的胸怀,服从称职的领导,团结合作,积极进取,集中突破工作重点,使我校实现快速发展;第四,要恪尽职守、攻坚克难,把握机遇,工作、方法、措施、力度都要到位,为学校发展上水平、上台阶作贡献;第五,要开拓创新、建功立业,树立信心和干劲,发挥各单位的主观能动性,铸造学校发展的丰碑;第六,要廉洁自律、笑到最后,维护自身尊严,守住底线,守护自己的平安幸福,发言稿《科级干部任职发言》。

任职宣誓仪式结束后,校纪委、党委组织部组织进行了全体科级干部的集体廉政谈话。学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黎斌作了讲话。他希望全体干部能够勤于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带头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于自律,坚持勤政廉政。他说,“廉洁自律”是“做人之德、为官之宝、从政之本”,大家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牢记宗旨,广纳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监督;管好家属亲友、下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够践行自己的信念和承诺,做到五个“忠于”,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党委和广大教职员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敏作总结讲话,勉励大家牢记宗旨,切实履职履责,廉洁自律,不辜负学校党政的重托和全校师生的期盼,立足本职岗位,为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辽宁高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要求

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 职务任职条件的具体要求

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国家教委、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继续做好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意见》,结合我省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具体要求。

一、思想政治条件与职业道德要求

第一条 学校教师应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能全面、熟练地履行现职务职责,服从需要,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学风端正、治学严谨。

第二条 情况均应视为不具备晋升教师职务基本条件: 1.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坚持不改者;

2.因违反党纪和国家政策、法令,或工作严重失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或经济损失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以上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未满一年者;

3.道德品质败坏,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仍无明显改变者;

4.任职后拒不接受工作任务、不履行职务职责,并且考核不合格者; 5.在职务评聘中搞不正之风干扰评聘工作,或弄虚作假者。

二、业务条件 第三条 教学工作量

1.晋升教师职务,任现职期间本科院校教师年均授课时数原则在140学时以上,其中师范学院教师年均授课时数在160学时以上;专科学校教师年均授课时数在180学时以上。

2.晋升讲师职务应独立、系统地担任过一门以上(含一门)课程的讲授工作;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应独立、系统地担任过一门主干基础课或两

1 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一门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3.各类学校中基础课、公共课教师年均授课时数应略高于其他教师;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经营工作为主或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在授课时数、授课门数上可降低要求,但不能低于规定课时数的三分之一。

第四条 学位、资历、进修

1.考核确定助教职务,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获双学士学位,或获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一年以上;考核确定讲师职务,获博士学位、或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2.晋升讲师职务,没有学士学位的应担任助教职务五年以上;获学士学位的应担任助教职务四年以上;获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应担任助教职务三年以上;获硕士学位的应担任助教职务两年以上。晋升副教授职务,没有硕士学位的应担任讲师职务六年以上;获硕士学位的应担任讲师职务五年以上;获博士学位的应担任讲师职务两年以上。晋升教授职务,没有博士学位的应担任副教授职务七年以上,获博士学位的应担任副教授职务五年以上。没有教师职务任职资历一般不能评定教授职务。 3.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学校任教,经过一年以上的考察试用,评定相应级别的教师职务不受初定教师职务学位、资历条件的限制。

4.不同类型的学校、承担不同学科教学任务教师评定教师职务,在学位上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地处偏远地区的学校及特殊专业的教师没有学士学位的,应经过三年以上的见习考察,并经过学士学位主要课程考试合格的,方可确定助教职务。

5.晋升讲师职务应区别不同情况参加教育理论培训、助教进修班或学习过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晋升副教授职务应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参加过反映本学科前沿水平课程学习二门以上。晋升教授职务应参加过作为国内访问学者及相应水平的研讨班、讲习班的进修。

第五条 学术水平 (一)讲师

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知识,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学思想、观点正确,教学效果优良。善于教书育人。

(二)副教授

1.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的状况。具有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知识。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质量高,

2 能体现较高的学术水平;善于寓思想教育于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具有指导青年教师和硕士研究生的能力。 2.社会科学学科教师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两篇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五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译文,或公开出版过专著、译著或本人主持编写的教材(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十万字)。

3.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一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过三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译文;或公开出版过有较高水平的专著、译著、本人主持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五万字)。

4.师范院校、专科学校及基础课、公共课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形成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但在发表论文刊物级别及篇数、在著述字数上可适当降低要求。社会科学学科教师或减少论文一至二篇,减少著述字数二至三万字;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可减少论文一篇,减少著述字数二万字。

5.获国家三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或本人科研成果获技术转让费五万元以上,或科技成果经推广应用取得经济效益三十万以上,或在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中取得经济效益五十万元以上,可替代对论文及出版的要求。

(三)教授

1.对本门学科具有广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能及时掌握本 门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在本学科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形成独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特色。

2.具有提出本专业研究方向或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具有指导年轻教师、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能力;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过具有重大学术技术意义的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

3.公开发表过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过有较高学术价值、有创新论著。社会科学学科教师要求发表上术水平论文两篇、公开出版上述水平论著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十万字)或主持编写过有独到学术见解通用教材一部(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十万字);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发表上述水平论文三篇,或公开出版上述水平专著一部。公共 课、专科学校教师论文数量可减少一篇。

3 4.获国家二等、或省部一等以上奖励,或本人科研成果获技术转让费十万元以上,或科技成果经推广应用取得经济效益五十万元以上,或在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中取得经济效益百万元以上,可替代对论文及出版物的要求。

第六条 实践能力 (一)讲师

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实践技能,胜任所教课程各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生产、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教师应独立地开展调研工作,理科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实验动手能力。理工、农林、医药、财经、外语等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技能上应达到本专业相同级别技术人员(如工程师、农艺师、主治医(药)师、经济(会计、统计)师、翻译等)的技术水 平和业务水平。公共课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课程教师应掌握学生所学与所教课程相关的后继课基本内容。

(二)副教授

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本专业领域里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材建设工作方面有较大贡献。或在新技术引进、开发、推广、社会服务方面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教授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主持和指导研究解决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或在学校建设、学校管理方面具有组织领导能力。或有重大的发明创造,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较大贡献。

第七条 外语要求,计算机要求

根据《条例》对各级职务教师外语水平的要求,参加相应级别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成绩合格。

第五篇:全县公开选拔科级干部任职谈话

同志们:首先让我代表县委向在座的七位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接受组织的挑选,从众多的参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县首批公开招考选任的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扩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培养选拔优秀的年轻领导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也为我们广大的年轻同志展示自我和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和平台。在你们接受组织任命,即将奔赴全新的领导岗位之即,我代表县委向大家提出四点要求和希望:

一、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在座的绝大多数同志工作经历都较单一,没有负责过一个部门的工作,正处于从一般干部到领导干部的过渡期,领导方式、方法,领导经验较欠缺是不争的现实。虽然你们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很出色,但在新的领导岗位上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如不努力学习、努力适应,不能胜任职位,也将会被淘汰。因此,希望我们年轻的同志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角色的转变。即要完成从具体工作的承办者向组织领导者角色的转变,由战斗员到指挥员的转变。既要独当一面,带领分管科室同志一道,完成主要负责人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又要协助主要领导带好队伍,形成工作整体合力。二是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即要从原来领导交办的“做什么”向“怎样去做、怎样做好”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做好单位领导班子“一把手”的参谋和助手,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和各自分管的工作质量,确保单位、部门工作落到实处。。

二、努力提高领导水平。重要的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一要抓好理论和政策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实践。二要抓好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管理和现代科学知识,努力实现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转变。三要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这就希望我们的同志要以谦虚的态度向班子成员学、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向实践学。努力成为理论修养高、业务水平精、领导能力强,合格称职的新时期领导干部。

三、努力培养责任意识。领导意味着责任,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没有责任观念,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职位就意味着责任,要有争先进位的干劲,要敢于实践,善于创新。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将主要精力倾注在工作上。要树立宗旨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向组织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努力做勤政廉政表率。大家现在是领导干部,是一个单位的形象,不但代表个人,而且代表了单位,尤其是我们在各自岗位上拥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希望我们的同志要时时处处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管好身边的人和事,自觉遵守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班子的团结。加强自身的勤政廉政建设,讲奉献,不求索取,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最后,祝大家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新的业绩,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讲话下一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