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2023-04-29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作为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倍受广大教师的关注,这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符合自主合作学习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需要其自读书,自探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又与其他教学要素发生联系,产生互动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担任不同的角色,合理的分工,密切的合作,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这个大理念的指导下,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然而,当我们全面审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却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现状分析:

一、教师放任自流,教师只管提出问题,对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不做必要的指导,不管不问。这样的小组合作讨论时,就会出现如下现象:课堂上,教师刚一宣布合作学习开始,学生马上闹哄哄地乱作一团。大家七嘴八舌,没有一点秩序。从表面上看学生好像讨论得十分热烈。但实际上很少有学生认真的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一无所知,因此也不能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有的小组为挑选临时组长,你推我让,或你争我抢;有的为谁先发言争吵不休;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想,沉默无语,讨论合作与自己无关,使小组成为他们的“避风港”;甚至有些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谈天说地,离题万里,所谈论的内容与要求讨论的问题相距甚远。

二、教师在指导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把握不好“度”。表现在: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不同的合作学习内容各需要多少时间等等。正因为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做准备,以至于合作学习时造成了1.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2.合作学习要么因时间不充足而夭折,要么因时间过长在合作后无所事事,出现了打闹现象。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小组长一人的见解囊括了全组成员的见解,在听到的汇报中,仅仅是组长个人的看法罢了。久而久之,其他同学也就丧失兴趣,不再参与到这种没有意义的讨论中了。

四、有些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自己践行新课改的一个幌子,尤其是在有领导听课时,在课堂上“蜻蜓点水”式的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匆匆而过,主观上并没有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哪些收益。

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渐渐褪去了它的光彩,有些课堂已经找不到了它的影子。在经历了“尝试”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中,教师们开始产生了诸多的困惑:是新课改的理念有偏颇?还是我们在实践中不得法而走了弯路呢?是就此放弃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还是继续探究寻求到“小组合作学习”最佳途经,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组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它把部分学生由教学中的旁观者,转变为了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其过程既有行为互动,又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又有情感传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一、处理好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丁培忠老师在对《新课标》进行解读时强调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经过了独立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才能在合作小组与组员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只有在处理好个体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达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享学习资源的目的,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出现的“人云亦云”和浮于问题表面的现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要“适度”。

恰当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为学生阅读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因此,在制定小组学习目标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年段特点,小组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不能定得过多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会产生目不暇接的感觉,一时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目标定得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就会丧失合作学习的兴趣,二者都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并非随时随意进行的,教师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非常重要。什么样的时机适宜学生合作学习呢?

1.当教学内容出现难点,依靠学生个体难以解决时,教师要善于把问题交给小组,让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

2.当问题看似平常,却能引发学生的热情,值得细细咀嚼一番,只有联系课文内容或相关资料作深入思考,再通过讨论,才能体会文中的情味时要适时地引导合作学习。

3.在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解决方式时,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发表意见,真正触及问题的本质,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才能使认识更清晰,才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时,适时引导合作学习。

四、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分组。典型的合作学生小组,通常为两人或四人。要求学生根据情况轮流发言,发言时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发言人回答不全面时,组内其他同学可以给予适当补充。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不能听而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进行辨别,要学会容纳他人的不同观点,要学会求同存异。

五、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指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新问题的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阻碍小组学习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某些小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讲述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当某些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除了检验他们完成的质量外,还要开展一些备用活动,以免影响其他组讨论等。总之,小组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更是一个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当社会只有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绝不能因为教师个体的驾驭不当而偃旗息鼓,我们教师所要探究的恰恰是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用,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第二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

现状与思考

淮安市茭陵乡章集小学 章培剑

《综合实践指导纲要》指出: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可见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一门课程,它强调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立体式地学习、运用新知识,多方位地展示能力、发展能力。它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笔者是一名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深深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农村的课程改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笔者还发现,在很多农村小学其开设情况和活动效果并不理想。有很多的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什么”还没有真正的弄懂,从组织管理到活动的开展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下面笔者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管理者的意识亟待提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开好的前提和保证

在农村小学,应试教育十分普遍,而且根深蒂固,管理者的意识问题,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导致了对这门课程教学管理的轻视甚至鄙视,由于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差。在管理形式上,农村小学普遍采取的教师兼课,而兼课的老师大多都兼任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主课”,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相对较难,且无具体的可操作性标准,从而导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勉强达到了“开全”的要求就很不错了,离“开好”还有很大的距离。

㈡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教师的意识和素质亟待提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好的关键

首先是任课教师意识的提高。从现在课程开设方案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三节,仅比数学课(

三、四年级)少一节,这样的课程方案恰恰说明了开设这门课的重要性,但是,还有很大部分的教师思想上并不一定接受这样的设置,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深深地感觉到“主科”重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应付性”课程,这样的心态导致了课程开设质量不高。很多老师认为花大功夫搞综合实践活动,对现在普遍认为的“主科”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和家长不会接受。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假上”、“迎查式地上”等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是任课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或参考资料,且领域宽泛,内容趋于开放,内容更加丰富。再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更加强调师生的多边活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指导者、协调者,帮助者,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方式,对于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确实是难以适应的。“教书匠型”的教师想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学生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再者,教师的角色也亟待转变。从主题确立到活动设计,教师包办现象严重,一切活动安排教师说了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㈢学生与家长的认识也亟待提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也普遍重视考试学科的分数,对综合实践活动不够重视,甚至出现“造假”应付老师的现象。此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家长理解与支持难。农村广大的家长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重语文、数学、英语,轻其他学科的倾向依然相当的严重,再加上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配合老师的工作就很不积极,无形中对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㈣活动选题指导必须加强

有些教师盲目向城市学校教学看齐,活动主题假、大、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太远,如“汽车的研究” “饮食与健康”等,选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最终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效果的低下。

㈤“假”课现象严重 有的教师只上课题确立课,对学生的活动不进行科学有序的指导,学生放任自流,学生搜集的材料杂乱无章,有的还不上成果汇报课,只是把材料一订应付检查了事。有些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凡事总想依赖现成答案,患上了“网络依赖证”,从主题确立到活动设计,直至自己的反思,都无一不依赖网络上“现成”的东西,甚至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活动设计或“教案”当成教条。更有甚者,有些老师完全包办了学生的研究过程和结果,从网上、报刊上找一些资料让学生抄抄应付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检查。可见,教师自身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仍是当前培训的重点之一。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对策

㈠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了贯彻课程改革精神、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而采用的措施之一。因此,要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方法,比如,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制作电视片、录像带等,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小学校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宣传,要使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有清楚的熟悉,发挥校长在课程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㈡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与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对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很多都是全新的。因此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题研修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与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要求等。只有了解、把握了这些,教师才能熟悉到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乡村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另外,让教师要从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要努力引导教师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还要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出问题、导向实践活动,并引导教师在活动指导实践中逐步由“教书匠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特别重视骨干教师培训,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坚持校本培训为主,通过理论学习、听评课、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㈢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有关推行素质教育文件中关于考试评价的规定,把主动权还给学校,还给老师,还给学生

积极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报告或成长记录,逐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功能。中小学期末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学校自行命题考试,最大限度地给学校、老师松绑,给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提供有利的氛围和有利的环境,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制定出一套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的评价机制,以评价的改革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

㈣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农民们常年外出打工,对教育改革认识不足。学校和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多沟通,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充分认识和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综合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学生的进步,逐渐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㈤贴近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体现地域特色,拓展 活动主题的领域

适宜的内容是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本地特色的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面对农村实际,避开农村的局限性和劣势,充分发挥乡土优势,突出一个“农”字,让学生融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挖掘农村的本土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系列: (1)结合自然时令的变化确立活动主题

农村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在每个时令都有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在春天可确立的活动主题有:“走进植树节“、“走进清明节”、“春天里的花卉”、“风筝的世界”等;夏天,天气炎热,正是万物生长的旺季,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就更多了,可确立“欢庆端午节”、“走近六一”、“水稻的种植”等活动;到了秋天,可确立“中秋节的研究”、“庄稼地里的故事”、“有趣的秋叶”、“动植物在秋天里的变化” 等活动;冬天的山村白雪皑皑,正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季节,主题更加丰富,比如可确立“美丽的小雪花”、“动物怎样过冬”、“走进春节”、“春联的研究”等活动。 (2)结合大自然领域确立活动主题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农家新居美,大自然的花草鸟虫、山野河流、田间地头、—草一木都可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花生、玉米、小麦、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这些都是学生观察活动的极好主题资源。可以开展“走进美丽的春天”、“介绍家乡特产” “我和动物交朋友” “走进昆虫世界”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挖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家乡发展变化很大。可以开展“我爱我家” 、“交通工具的变迁” 、“农具的变化” “家乡的变化”、“周围的环境调查”、“小河的变迁”等活动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让学生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去反映家乡富了,家乡美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结合农村劳动领域确立活动主题

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农村学生热爱劳动,对农民的劳动也有较多的了解,亲身经历劳动的机会较多。可以开展“玉米的栽培”“怎样腌咸鸭蛋”“兔子的饲养”等活动,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劳动,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

(4)结合农村民风民俗确立活动主题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农村的孩子很容易获取活动的材料。据此可以确立许多的活动主题,这样的活动主题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例如:“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小吃”、 “家乡的名人”、“家乡的红白喜事研究”、“我们来做村干部”、 “细谈农活要领”、 “家乡迷信文化研究” 、“乡村趣闻知多少”等

另外,还要从农村儿童生活与学习的角度确立活动主题,如开展“农村小学生压岁钱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农村小学生课外读书情况调查”、“农村小学生传统游戏调查”、“学生上放学交通方式调查”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好活动主题后,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好活动主题方案设计、活动过程记录和自我评价记录,评价记录要体现学生发展的轨迹。

教师评价要把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上,要以质性评价、诊断式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评价要重点放在讨论交流上。在学生活动成果的体现上,期望学生获得多么重大的活动成果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为终身发展打基础。因此,在进行学生的活动成果评价时,要重“过程”,对一些创新性的做法和思维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其成为继续活动、探索的动力。

㈦根据学科特点,上好农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课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课有助于学生回顾、梳理整个研究过程,明确探究方法,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农村上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课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安排有农村特色的成果汇报 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成果展示的形式。在农村小学想上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课,就要设计有农村特色的成果汇报。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实物展示,表演展示,录音展示,活动日记,宣传单、手抄报、宣传画、书法、广告等形式是很适合农村小学生进行成果汇报的 (2)如何进行总结交流课上的现场研究

总结交流课既要展现结果,更要突出过程。农村小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比较少,家长文化水平低,又没有图书馆、科技馆,电脑网络也不是很普及,所以有一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我在每次进行总结交流课时,都将有关的老师、村长、有丰富经验的村民请来,有时也会请来一些专业人员参加我们的活动。在总结交流课上,学生通过现场研究,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活动主题为《我和动物交朋友》的总结交流课上,学生们针对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采访参加活动的老师、村民,还有兽医站站长,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广阔的农村,村美,物美,人更美。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开发一切可用的乡土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就能真正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有效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篇: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调查研究

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调查研究 内容摘要:当今,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会等几方面。本人于2010年9月份至11月份,对我任教的富春职业高级中学,特别针对该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心理调查研究

一、调查概况介绍

当今,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交往、挫折心理、意志、情绪、不良个性等方面,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等,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对策主要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会等几方面。本人于2010年9月份至11月份,对我任教的富春职业高级中学,特别针对该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学生心理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多。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职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

1、了解中职学生的当前学习心理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2、了解并初步探讨当前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分析并研究当前中职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使用的调查方法

我们本次调查采用的是书面问卷调查法,主要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我们设计的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等几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富春职业高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较高。

三、调查分析研究

在对学生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过程中,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中职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2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16%的中职学生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或者从不考虑学习的目的。

调查还显示,中职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化特征。他们认为,中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50%的学生认为研究生挣钱多,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本科毕业或者专科毕业挣钱多,18%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4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3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3%的学生害怕学习或者不愿意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5%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91%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计算机该课程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数学和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职高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0%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有46%的学生认为“数学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职业高中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8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4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从他们的专业选择来看,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还是挺高的,我们调查中涉及的专业有旅游、文秘、会计、服装设计、网络监控、物流等5个专业学生的调查,每个专业近乎有50%

的学生都对自己的专业感到非常满意。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职业高中毕业后的打算,76%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他们当中有90%的学生是不想读大学的,因为他们自身方面成绩差,而且还是家长要求其学习。

(二)、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具体的不同点分析如下: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职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职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职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职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实践性较弱的中学实践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他们仍然很缺乏自主实践联系,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三是学生学习自信心不够,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他们认为中职毕业的学生永远比不过那些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致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严重者甚至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这也是当前职业中学学校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职业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我们分析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发现67%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我们这两个月来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中职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中职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6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那就是以上所说的有些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调查报告中所述的答案并不一致,尽管他们有了目标,有了梦想,但是不付出行动,光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

四、建议和措施

(一)、消除依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参与和表达是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投入学习的心理状态,即专注于学习的时间或参与课业活动的时间。教师可以经由各种管道鼓励学生参与,例如传达自己对所教学科的喜好。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形常有显著差异,如能激励学生花更多时间参与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对学习效果大有助益。

(二)、关注需要,给予成功学习体验

成功学习体验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的赞美与鼓励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常有强烈的效果。因此,教师无论如何要让所有的学生确知其所得到的

赞赏与鼓励,而不是指限于几个优等生而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儿童自身的性格,气质对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培养情意,校正不良学习习惯

情意的起点行为是指学生投入或能被激发而投入学习过程的程度,包括学生对学习工作的兴趣、动机和自我概念。至于校正活动的内容与实施型态,应针对形成性测验中的目标性质与个别学生的学习型态来设计。首先要转变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观念,形成有利于学生攻克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氛围。家长和学校共同分析原因,对进一步研究矫正措施,是观点与看法趋于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学习是一种乐趣,教育是一种引导,而强迫是不可能出人才的”。针对以上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调查以及对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更多家长和学校所要面临的问题,这必将也逐步发展为全社会的问题。所以,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厄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它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以及由此开发出了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是指人关于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他所期望的某种主观推测或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作用。从理论分析,任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际上受学生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的双重制约和调节。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此理论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我意识是获取和应用意志控制策略的前提,在意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自主学习过程分为: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包括认知监控、情绪监控与动机监控三大类;外显的自我监控过程包括学习环境中的失误控制与任务控制。其中内隐的自我控制过程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而学习任务和情景的变化也会增强学生的一直控制。因此,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各种叛逆个意志控制策略来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 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通过直接教学、采用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美国密峙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曼(B.J.Zimmenrman)教授。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来说,如果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灵活地应用元认知策略,能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地做出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那么他的学习就属于自主学习。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时间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

通过对国外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研究者们的出发点不同,具体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千差万别,但总有些大体相同的内容,如注重教师的引导;注重给学生创设主动、积极求知的氛围;强调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教给学生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不断尝试;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与自我强化等等,尤其是斯金纳行为主义提出自主学习包含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这四个过程和开发出的一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以及齐莫曼把自主学习分为:计划阶段和、行为、意志控制和自我反思阶段的研究对本课题都有借鉴作用。

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自主学习的思想,强调所学应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的。这一点在很多教育家的思想中都有体现。如孟子主张学习必须是通过自己刻苦钻研,自求自得,才会心有所悟,深入心中,通达到愉快的境地,将来应用于实践,便会如泉水左右逢源,取用不竭。所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得之也。”(《孟子——离娄下》)。荀子也要求学生主动求学,能从“求诸己”出发,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荀子—劝学》)他认为,君子为学,必须做到“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劝学》)这说明为学者必须自己思考,并要能见诸实行。

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作了研究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1979年前后,我国就出现了不少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实验,如: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等人总结的“读读、议仪、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主持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辽宁盘锦二中魏书生实施的“六步教学法”实验;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等。所有这些教学实验都把“自主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主要追求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在继承我国古代自主学习思想和借鉴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也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理论界,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有以下几种:

如卢仲衡的《自学辅导心理学》,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李敬荛、韩树培的《导学式教学体系》。余文森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 董奇、周勇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控、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解、修正和控制。自主学习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

靳玉乐主编的《自主学习》(2005.11) 一书,根据自主学习的范围,将自主学习分为广义和狭义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发展。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体自主学习在内的一切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狭义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活动。也即,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校教育,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四个教学要素。通常所说的“自主文学”指的是狭义的自主学习。

庞国维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纬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具体地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述自主学习的实质。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的进展、学习的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新时期赋予自主学习以新的含义,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不只是一种学习能力,更是一种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意志。 在实践界,北师大裴娣娜等人主持了学习主体性研究,福建省的王勇等开展了指导——自主学习的研究,董奇等人还开展了自主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庞国维对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模式进行了研究。2000年9月至2003年4月,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在初中各学科全面进行了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的研究。

对有关自主学习的所有重要问题一一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是华东师大的庞国维,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一书中。书中论述了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问题、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问题等。他提出了合作学习是集体性自主学习的观点,最近发展区的具体性,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给出了自主学习的专门测试工具。他认为,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可以通过理论、试验、测验、观察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展开。 自己的见解:

从以上综述的研究成果来看,许多研究者围绕着这一主题做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多的国外研究偏重理论,没有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没有从动态角度阐述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很好的为基础教育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和支持。国内的研究多数是在自主教育改革实验中,从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等方面探讨自主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缺乏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许多中学教师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存在认识以及实践操作上的不少误区与困惑,针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还很少。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实证性的研究,和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应泛泛而谈,应当提出具体操作程序,使得研究成果能够切实被运用的到教学中去。

第五篇: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0小教一班 :庞雅楠

〔摘要〕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将某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断推迟延后的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倾向。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了xx名小学生的学习拖延状况,比较了小学生学习拖延在性别、年级、班干与非班干等背景变量上的差异性,并结合访谈分析了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拖延 对策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Pang Yanan Abstract: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s refers to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time and energ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non rational behavior tendency one must complete the task of learning constantly delayed by the. This article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of XX pupils situation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compared the pupil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in gender, grade, class and the difference of non class dry and other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sex,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student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reason analysis. Keyword: students learning procrastination 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拖延的英文“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词“pro”和“crastinus”的组合,“pro”指的是“向前、朝向,喜欢,赞同”,“crastinus”指的是“明天”,说明在拖延的概念中必定要包含“推迟、延迟、耽搁、迟滞”的意思。

虽然说拖延行为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由来已久了,但是对拖延开始关注并进行相关的研究,也是近二十年的事情[1]。我国起步更晚,目前国内更多

1 的是集中在对学习拖延的探讨上。学习拖延是指学生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将某一项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断推迟延后的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倾向。当前对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较多,而有关小学生学习拖延的研究则非常少。根据已有的文献,长期的拖延行为不仅会降低个体生活质量与行为效率,还会引发焦虑、压抑、自责等负面情绪。在小学阶段,学业活动成为其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一阶段也是他们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拖延不仅会影响小学生与家长、同伴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而且学习效率低下和长期的焦虑、压抑等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小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解决小学生学习拖延现象更具有研究的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研究法对小学生拖延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江都市一所小学

四、

五、六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67份,有效收回率为92.1%,问卷同时收集了性别、是否班干等背景信息。其中男生152人,占总人数的56.9%;女生115人,占总人数的43.1%。 2.研究工具

将小学生学业任务分为他人决定的学习任务和自己决定的学习任务两大类。“他人决定的学习任务”包括各科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考试前的复习、课文的背诵等强制性的学习任务情境;学生在自主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摘抄背诵好词好句等。对每类学习任务分别安排了3道问题,每道题的选项使用5点计分,分别是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数值越大表明拖延的频率越高,拖延的程度越严重。每类学习拖延的最高总分为15分,7~9分“偶尔拖延”为轻度拖延,10~12分“经常拖延”和13~15

2 分“总是拖延”都为严重拖延。6道题总分在14~18分之间者为轻度拖延,19~30分之间的为严重拖延,轻度拖延和严重拖延的都称之为学习拖延者。 3.程序

以班为集体单位测试,由研究者充当主试,先把学生问卷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里,运用统一的指导语和提示语,集体作答,学生完成后统一收回。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输入和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学习拖延的总体程度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中的拖延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有过学业拖延的状况,但大部分学生都是轻度拖延,严重拖延者并不多。而且,小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上拖延更少,而自我安排的学习任务上的拖延更严重。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附属内驱力,即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如为了获得外在的奖励或者是迫于教师、家长的压力,而并不是从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四五六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附属内驱力在强度上逐渐减弱,但学习的自主性程度还比较低[2]。因此对于外部控制的学习任务,拖延现象程度要比自我安排的学习轻,也没有那么严重。

2.小学生学习拖延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2.1小学生学习拖延的性别差异

为了检验小学生拖延行为在性别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此进行了独立样本测验,结果显示小学生拖延行为在性别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小学生在他人决定的任务中的学习拖延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学习拖延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女生,而在自我决定的任务中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从总体学习任务上来看,男生的学习拖延的百分比也显著高于女生。小学阶段男生自我意识水平要比女孩低,自我控制能力弱于女孩[3],自控力比较高的学生,对学习等活动的进程与结果能起较好的调节作用[4],所以男生在完成他人决定的任务中的学业拖延现象比女生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一结果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其他研究结果:小学男生学

3 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强制性都要高于小学女生。 2.2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年级差异

为了得出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年级差异,问卷对三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拖延情况进行了方差分析,数据表明拖延不存在年级差异(P>0.05),但从拖延者占得比率来看,学习任务拖延者在这三个年级所占的百分比随年级升高呈增加的趋势。也许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增多,学习任务加重所导致的。虽然如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但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和学校以学生升入名牌和重点中学为荣的心态必然会影响孩子,小学生依旧能感觉到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的期盼,学生依旧能感受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些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增加,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采取拖延的态度。 2.3小学生是否担任班干对学习拖延的影响

班干和非班干在学习拖延问题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班干小学生学业拖延的程度明显低于非班干的小学生(P<0.001),而且即使班干存在拖延现象,也是偶尔拖延。一般来说,班干都是在老师和同学心中得到比较高的认可,是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这种认可也会逐渐被担任班干的学生内化到其积极的自我概念中,形成较高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越高的学生在学习中拖延的可能性越小。这就如罗森塔尔提出的教师期望效应,它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而且由于老师经常会委任班干一些任务,这也培养了班干的责任感,而缺乏责任感的人更容易出现拖延行为。因此,或许是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比非班干部的小学生拥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以及责任感,使得担任班干部的小学生拖延程度明显低于非班干的小学生。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应多加采用班委轮流制,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这对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感的确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4 对学习拖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小学生对待学习拖延的态度

问卷考察了小学生对待学习拖延的态度以及他们在学习任务上希望改变拖延的愿望。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明确的知道学习拖延不好(97%),66.7%对自己以往的学习状况并不满意,并且他们有改变学习拖延现状的强烈愿望。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支出,小学生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冲突发展阶段(6~11岁)。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能力是一个社会褒义词,每个个体都生而具有希望得到他人认可、尊重的价值取向,因此即使是学习拖延者,也希望能获得勤奋感,具有改变拖延行为的愿望。 4.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

我们在给小学生提供一些导致学习拖延原因选项的同时,也对各年级小学生就学习拖延问题进行了访谈,发现小学生学习拖延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1)学习任务方面:作业难度大,作业数量多和作业缺乏趣味等是小学生提到较多引起学习拖延的原因。(2)自身方面: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时间,以至于花了时间但是学习效率很低;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在学习时开小差或者从事其他活动;成绩不好从而导致心情烦躁焦虑,不愿意学习,学业上尽量拖延。(3)老师、家长的原因:老师作业批改不及时或者没有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父母训斥作业中的错误;课余时间少,完成学校作业后不被允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要继续学习,等等,这些原因也让学生对学习采取拖延的态度。

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一直都是整个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要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调查显示有37.6%的小学生对完成现行教学大纲与课程规定的学习任务感到吃力[5]。调查中有些学生表示重复抄写作业尤其让他们感到无趣,但又必须要去做。这种超负荷的学习给小学生带来的消极情绪颇多,当任务使人们感到不愉快的时候,个体拖延的可能性就会越高。 5 国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不喜欢从事某项任务是拖延的重要原因[6]。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小学生总体的拖延程度不算高,但还是有少部分小学生的拖延程度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在问卷的题目中,涉及到一些生活情境,如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小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更愿意将自己描述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而不愿承认自己的拖延行为;另外一些学生可能由于回忆本身的偏差,而较少报告他们的拖延行为;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忘记了他们以前在这些具体情境中发生的拖延行为,在完成问卷时没有进行积极的回忆而是全凭着自己的感觉来回答问题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拖延行为的性别差异上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有的研究报告中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有的研究报告中有显著的差异,但各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学生在性别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孩在拖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孩。小学生拖延行为的班干和非班干的差异分析表明,班干小学生拖延得分要显著比非班干的小学生低,说明班干确实是从班级中选出来的佼佼者,严于律己,比非班干小学生表现出更少的问题行为。

五、学习拖延的策略

(一)认知调整 1.对学生进行认知调整 (1)为什么要写作业

首先,要端正面对作业的态度,写作业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因此写作业是对学习负责的一种表现。其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学到新知识候应该投入实践、学以致用,检验一下哪些地方新知识可以运用,这是培养孩子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2) 才能写得又快又好

作业内容大多数都是巩固教师上课的内容,是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因此有效地利用课堂成了高效写作业的前提条件。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这些传统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对家长进行认知调整

6 (1)爱的鼓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爱的需要作为学生重要的需要之一,孩子的心里是十分脆弱的,我们不应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遵循着事物发展的规律,即都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所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用爱心去包容他们,帮助他们面对和解决问题。在孩子取得成功时要及时鼓励和支持他们,有时候小小的赞美可能会带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和无尽的喜悦。

(2)给孩子进行认知调整

上课、课后辅导班、各种兴趣班„„现在的小学生有时候比成人更加忙碌,他们好像一个个小陀螺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不停地转动,往返于不同的培训班之间,如果他们学习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倒也还开心,若是被逼无奈而学习的话,很多孩子就成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牺牲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另外,环境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条件。光线适宜、安静的房间,加上家长适当的关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情绪调整

暗示性放松训练是我们运用的一种普遍高效的技术手段,运用此方法改变学生做作业的习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家长进行干预。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获得一种宁静和轻松的情绪状态,为暗示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输入风景想象和学生曾经成功的经历或者未来家庭美好的愿景等内容,充分调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为学生和家长加入相应的程序性知识,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应该怎么办,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等等。最后多次训练,巩固和强化这种反应,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三)防复发训练 1.基础知识的巩固

有时候学生写作业速度慢并不是由于态度或者情绪问题,而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和扎实,所以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帮孩子把知识讲明白、巩固好,再不断的支持和鼓励孩子。 2.适度的体育锻炼降低焦虑

7 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降低焦虑,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如每天慢跑20分钟以上,做一些有氧运动,习惯之后再每天增加一些,并且坚持下来。

(四)对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一些建议 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孩子的成长和家长的幸福息息相关。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家长就扮演着教师和榜样的重要角色,家长的行为习惯无形之中会对孩子造成重要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小学生做作业时家长都会会多或少在旁边监督,而孩子对此十分反感,他们感觉失去了自由;而站在家长的角度,家长则抱怨此做法实属无奈,因为放任孩子单独做作业实在是太慢了。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个长远之计,家长应该把目标放长远,不要因为孩子写作业速度慢或者错误多就批评指责孩子,要寻找其中的深层原因,尊重孩子权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长

一个孩子从接受教育的法定年龄开始,就要扮演十几年的学生角色,所受影响最大、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众所周知,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教师有时布置的作业已经超过了小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和压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适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培养儿童智慧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辅导,如在什么时间让儿童学习什么知识内容,怎样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儿童的学习拖延习惯,不仅需要儿童自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家长和教师也要有充足的耐心,和儿童做好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转引甘良梅.大学生拖延与人格、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2]田澜、曹祥勇、连昌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适应性训练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8 42-44. [3]游家水.重视学习习惯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教育导刊,2005,10月号;35~36. [4]张明珠.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7,6月号;185~187. [5]张肇丰.探求“高次不定方程”之解——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研究综述 [6]李晓东等.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高等教育管理.2007.I(3);67~70.

9

附录

小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调查问卷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拖延状况,我们特设计了本项调查问卷,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支持。本项调查不记名,各题目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您只需凭着读过题后的第一印象填写即可。同时,您所回答的内容都将被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决不会涉及到任何人的个人情况。因此,您不必有任何顾虑。

另外,在回答的过程中,如果有漏选的情况,您所提供给我们的数据的价值将会大大降低,因此,请在回答完毕后再一次确认是否有漏选的情况。

谢谢!

基本信息:(请在符合的选项前打钩) 学校:—————— 年龄:—————— 性别:男 女

所在年级:四 五 六 是否班干:是 否

1、 我能及时完成学校或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1非常符合 2比较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不符合 5非常不符合

2、 我能及时阅读从图书馆或从他人那里借来的图书

1非常符合 2比较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不符合 5非常不符合

3、 放学回家后,我总是先做作业,然后再玩耍

1非常符合 2比较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不符合 5非常不符合

4、 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情,我也能尽快做出计划安排。

1非常符合 2比较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不符合 5非常不符合

5、 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我总能认真对待

1非常符合 2比较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不符合 5非常不符合

6、 课前预习时,面对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做记号,上课时更加专心听老师讲 1非常符合 2比较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不符合 5非常不符合

7、 我总是课后及时复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

1非常符合 2比较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不符合 5非常不符合

8、 我能认真做好摘抄好词好句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必背课文 1非常符合 2比较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不符合 5非常不符合

9、 我接到学习任务后过一段时间才来考虑解决它

1非常不符合 2比较不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符合 5非常符合

10、我常常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在什么时候完成没有一个期限

1非常不符合 2比较不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符合 5非常符合

11、我常常把工作安排到最后期限才做

1非常不符合 2比较不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符合 5非常符合

12、我有用一个小本来记录最近我要完成的任务,小本起到提示作用

10 1非常不符合 2比较不符合 3不确定 4比较符合 5非常符合

上一篇:一级职称评定工作总结下一篇:演讲主持社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