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高度——漫谈“理想课堂”

2022-09-11

以琴、棋、书、画、诗、酒、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从未放弃对至高完美境界的追求。近现代以来,教育、教学当然也有自己的仰止境界。三尺讲台,一障黑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意境和谐,教学相长,情感俱进。这样的境界,也许就是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毕生在孜孜不倦追寻着的。

教育教学是最为复杂而高深的艺术。在反思基础上,重建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课堂,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必须营造具有生命力的理想课堂。叶澜教授曾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的基本情景:

———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

———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

———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当所给出的答案是肯定时,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就近在眼前了。但回答能与否是简单的,如何去追寻我们理想的课堂却是漫长而艰巨的!

回顾从教经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课堂氛围———民主、参与

1.1 民主

赞可夫认为:“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气象”即是民主,课堂的民主氛围是理想课堂的平台。如何做到“民主”呢?笔者赞成陶行知先生的做法,即“(1)虚心;(2)宽容;(3)与学生共甘苦;(4)跟民众学习;(5)跟小孩子学习。”

1.2 参与

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情理交融、心灵对话的场所,是师生合作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而不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生成性境况,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原设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的责任不在本人的“教”,而在教学生“学”。理想课堂应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的课堂,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

2 课堂掌控———无痕、有序

2.1 无痕

教育同世间其他一切活动一样,以“无痕”行动为理想境界,它要求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注于课堂教学以外,如课前备课时的“备学生”;“无痕”境界要求教师巧思妙想、育人无痕。无痕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悄然融合,灵活性和创造性暗然生长,润物无声的课堂美感悠然而显,感念师恩的课后言行油然而生。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而教师不露痕迹的一点暗示哪怕一个眼神,若有深意的一句鼓励哪怕一个“批评”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这就是“无痕”课堂的魅力所在。

2.2 有序

新课改下的课堂,学习方式多了,学生“活”起来了,教师和学生便可能“乱”了。因此有序的课堂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意外要具有应变能力,以保证课堂顺畅进行。

3 课堂教学———有效、创新

3.1 有效

创设有效的课堂关键就在于“问”,即在教师努力创设学习情境并设计问题链条之后,教学活动被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辨析问题、甚至追溯问题紧密地串联在一起,课堂呈现出学生竞相思考、主动探究、相互协作的动人风景,课堂呈现出教师点拨自如、设计环环相扣、进程行云流水的美丽场景。事实证明优秀教师没有一个不是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思精神的强手,哪怕有时使自己陷于窘境。一个个情境中预设的问题,被生生、师生间的合作而陆续解决,偶尔又会蹦出生成性的问题,相互依赖、彼此支持中迎刃而解,哪怕有未能突破的问题留待课后。就是在这样的有效课堂中、优化环境下,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全面开花,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不断前进。

3.2 创新

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教育作为国家之根本更要注重创新。面对教育情境的千差万别、教育对象的千姿百态、教育内容的千变万化甚至教学现状的千疮百孔,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与外在言行,要深入地分析时代变迁、区域发展与学生教育之间的关联,创造性地因人制宜开展工作。在课堂上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人格,要全面发掘学生各自的潜能,要长远发展学生个性的才能,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 课堂实施———真实、简单

4.1 真实

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根治自身教学顽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专家面前真实地暴露你存在的问题,请他们毫不留情地给你做思想内源的‘外科手术’,让你在‘痛苦’中脱胎换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真实的。那种只呈现优秀的教育教学结果的课堂,那种以少数优异学生的现状掩盖全体学生真相的课堂,那种用浮于文字表面的华丽煽情替代潜心感悟教育内涵的课堂……失去了真实与深刻,就没有生命,没有了成长的气息,更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2 简单

简单,也是一种境界。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努力地用先进国家的新思想、先进地区的新理念来积极“改造”自己的教学行为,但常常遗憾地发现始终不变的是“加法”而很少做“减法”,常常遗憾地发现“新的”没学透而“老的”甩不掉。面对纷繁的现状,“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透视这种“简单”,我们也许会对课堂教学“大道至简”有一种更为深切的认识:教学目标简明,科学、适当、可测;教学内容简约,有限时间里精简教学;教学环节简化,符合学生需要与规律。

教学艺术像人一样具有内外之美,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的整合才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效,达到至美的境界。当我们将内、外之美充分发掘时,我们距离理想课堂也就越来越近了。

摘要:<正>以琴、棋、书、画、诗、酒、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从未放弃对至高完美境界的追求。近现代以来,教育、教学当然也有自己的仰止境界。三尺讲台,一障黑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意境和谐,教学相长,情感俱进。这样的境界,也许就是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毕生在孜孜不倦追寻着的。教育教学是最为复杂而高深的艺术。在反思基础上,重建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课堂,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必须营造具有生命力的理想课堂。叶澜教授曾以追问的形式,描绘了具

上一篇:颅内血肿微创操作中常见问题探讨及预防下一篇:浅谈新时期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